1.谁知道有哪些与国际接轨的事

2.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3.东北地区用乙醇汽油,为什么还要和国际油价接轨呢?

谁知道有哪些与国际接轨的事

油价上涨和国际接轨-油价怎么和国际接轨

比如银行跨行收费、高速公路收费,就是和巴基斯坦柬埔寨进行国际接轨。这个是真实报道的。

比如油价,就是与美国接轨。上海房地产价格准备与纽约接轨。这是XX部长和市长说的。

卫生教育支出呢,就是与非洲国家接轨了,世界倒数第四啊。这是国际报告上写的。

此外还有很多的,看看报纸就知道了。凡是要增加新的收费和税收,我们就要和国际接轨,当然不一定就是欧美,也包括我们的亚非拉兄弟。

此外还有“中国特色”,如果我们不想和别人接轨,自己搞一套呢,那就叫“中国特色”。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政府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政府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东北地区用乙醇汽油,为什么还要和国际油价接轨呢?

前几年去河南的时候,加的就是乙醇汽油,刚开始在普通公路上开没什么感觉,但是上高速后就不行了。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时,在网上踩油门,车辆的加速就很慢了,即使我猛踩油门,加速还是慢,以前我的车加速到120还是很轻松的。后来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乙醇汽油导致的,后来回到了陕西,重新加上了普通汽油,动力又回来了。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替代能源。按照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 汽车 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 汽车 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促进农业的生产。

乙醇汽油主要的缺点,是使用者感觉它比普通汽油动力下降,大约是汽油热值的60-70%。所以会导致油耗增加,天热时还易于熄火。另外由于乙醇汽油一旦遇水就会分层,无法采用成本很低的管道输送,乙醇汽油储运周期只有4-5天,这会影响使用乙醇汽油的方便性。

使用乙醇汽油的试验车进气阀上的堆积量要比使用93#车用无铅汽油的车平均高出33%。这是由于燃料乙醇的不稳定性造成发动机燃油进气系统上堆积物增加,使喷油嘴雾化不好、引起乙醇汽油燃烧效率下降,耗油量增加。

油价和国际接轨了可以全国一盘棋,便于结算。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际油价高涨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反应涨价,但是当国际原油大幅下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甚至低价天花板,可以加一些税进去,毕竟低油价是损害企业利益的,对 社会 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如果说个税起征点不降低是为了培养公民纳税意识,乙醇汽油和国际接轨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尽量少用油不用油。

坑人呗

接轨,你在开玩笑吗,国际油价涨不涨跟国内有嘛关系吗?

过期粮食太多,没地方消化,只能掺到油里去了,然后水变成油再高价卖给老百姓

有一次从大连去北京往返,出发加满,沿途控制加油,进京基本见底,回城高清汽油加满,同样一箱油继承相差一百多公里!多余的话不想说了!

坑人又坑车!还坑路,冬天路上都是冰!

有油桶啊

谁用油谁付款,没毛病

这时候专家不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