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有多少黄金在美国?

2.5.矿产品价格

3.澳大利亚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如失业率等。

4.如果美国给降级,黄金还会继续大涨吗

5.纸黄金能否小量投长线?本人小量先了解。还没有买过纸黄金

我国有多少黄金在美国?

澳洲金价多少人民币-澳大利亚联储金价

我国大约有600吨黄金,放在美联储的地下银行中,这部分黄金,并非是我国把自己储备的黄金,运输到连美国,然后存放于美国的金库中,而是我国认购的一部分美国黄金,那我们可不可以运回来呢,当然可以,美国也没理由拒绝,但没那个必要。

按照如今的黄金市场价格计算,每吨黄金的价格大约在3.6亿人民币,600吨黄金相当于2160亿人民币,这点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真的是毛毛雨,汇丰银行蒸发的市值都不止这个数,美国也不会贪我们这点钱。

:

1.黄金是当前世界上的硬通货,除了美元之外,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流通性,可以与黄金媲美。一些国家可以拿美元或黄金对外进行贸易结算交易,也可以拿美元与黄金作为本国的储备货币。不过,近年来,美联储大肆印钞,通过向全球市场释放流动性,来转嫁经济危机。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美元指数的持续贬值,美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受到了严重影响,而把黄金当作储备货币,则逐步成为世界各国的首选。

2.数据显示,美联储现有的黄金储备量约有8133.5吨,而全球有60多个国家和组织将部分或大部分的黄金储备,藏在纽约美联储银行的地下金库里。而随着美元的国际地位的下降,同时,之前有德国、委内瑞拉等国家,想到美联储银行的地下金库里查验一下自己存放的黄金时,美联储就用各种理由,拒绝了这些国家的请求。为此,先后有15个国家表示要运回寄存在美国的黄金。其中,就有澳大利亚,土耳其、法国、意大利、匈牙利等国,宣布运回或计划从美国运回黄金。也这显示出,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而索罗斯曾经向美联储发出警报,美国需要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如果继续印钱,美元会持续贬值,届时将会有25万亿美元流出美国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的经济危机。

3.中国手里这600吨黄金,并不是我们自己运到美国去的,而是向美国购买的黄金。如果我国银行想卖掉一些黄金,而某国的银行也想买入一些黄金,那两个国家就不需要再运输黄金,而是在线下完成交易后,就可以通知美联储的地下金库,把我国存放的相应数量的黄金从中国的房间,搬到购入黄金这个国家的房间。这样可以大大增加黄金市场交易的流动性,而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就在美国,如果我们在美国市场上,没有这个交易账户,那就无法完成正常的黄金买卖交易,因为通过船只运输黄金进行交易,既不安全,也不现实。 此外,如果我们国家要向其他国家进口某些商品,而这个国家因为之前美元贬值速度太快,提出希望用黄金来进行结算交易,我国就可以直接通知美联储银行地下金库,把中国房间里的相应数量的黄金搬到这个国家的储藏黄金的房间,这样就轻松地完成交易,就不需要于把国内的黄金储备再运到商品出口国家去了。

5.矿产品价格

(1)矿产品价格总体上升三成

2010年,矿产品价格呈现迅速回弹之势,综合价格水平同比增长28.3%(图44)。三季度价格虽有所回落,但进入四季度矿产品价格重新上扬,部分矿产品价格逼近甚至超过金融危机前水平。首先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上年同期矿产品价格比较低,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回暖,矿产品价格开始回升;其次是一季度以中国等“金砖四国”经济的较快稳定运行,拉动了矿产资源的需求;再次是4月开始的房地产新政和6月开始的节能减排风暴暂时压制了矿产资源的需求造成三季度矿产品价格有所回落,进入四季度随着被压制需求的释放价格开始回升。从月度看,重要能源和金属矿产品价格铝略有回落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处于高位盘整状态;重要非金属价格受金融危机影响价格进一步回落,但三季度开始呈现摆脱金融危机之势,价格趋于上扬。

图 44 矿产品年度综合价格变化情况

(2)能源价格上涨较快

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大庆原油现货价格全年平均为78.1美元/桶,同比增长45.5%;从月度来看,呈波动上行态势。从1月的76.9美元/桶上扬至4月84.4美元/桶,之后回落至7月的72.7美元/桶,8月开始缓慢上涨,12月均价涨至91.2美元/桶,12月30日一度高达93.7美元/桶(图45)。同期,美国纽约原油现货均价为78.4美元/桶,同比增长31.6%;从月度看,呈现振荡调整状态,从1月的79.2美元/桶涨至4月的84.4美元/桶,再回调至5月的73.6美元/桶,6月开始上扬至12月的89.1美元/桶,12月31日一度高达91.4美元/桶,2011年1月18日冲至97.3美元/桶。油价大幅上涨主要是由于美元走弱,刺激了市场对原油期货的风险偏好,以及投资者对经济复苏预期看好引起的。因为2010年全球原油供需平衡。根据IEA最新的报告,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是8660万桶/日,比2009年增加160万桶/日。原油需求的增量主要来自于非OECD国家,尤其是亚太地区的非OECD国家,需求增量占世界需求增量的一半以上。而OECD国家特别是欧洲地区的OECD国家由于需求较弱,原油需求量反而比2009年降低了10万桶/日,仅为4540万桶/日。年内原油价格的调整主要原因是希腊债务危机,整个欧洲经济的不景气,美国实体经济复苏难有显著起色,吉尔吉斯斯坦和朝韩地缘政治的不稳定。伊朗问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坚持对伊朗实行制裁,伊朗威胁如果美国进一步加强制裁,其可能会中断石油出口。尽管OECD国家充裕的库存和OPEC600万桶的剩余产能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伊朗中断出口的担忧,但伊朗问题如果恶化仍会刺激国际原油市场敏感的神经。伊拉克自2003年海湾战争后国内教派冲突频繁,局势动荡。另外,欧洲、美国及中国遭受到的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

图 45 国内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与原油价格形成鲜明对比,国内成品油价格自2005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态势,与经济相关性比较弱,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也仅仅是略有下调。从2005年3月的3.76元/升涨至2010年12月的7.17元/升,上涨90.7%(图46),增幅为同期国际原油价格增幅(60%)的1.5倍,成品油价格增速远高于国际原油价格增速。

图 46 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化

煤价波动上扬。国内优质煤平仓价全年平均为723元/吨,同比上涨25.2%。从月度来看,月平均价格从1月的773元/吨降至3月的660元/吨,之后逐渐回升至6月的727元/吨,7月、8月比较平衡,9月略有下调,降至692元/吨,10月开始再次回升,12月均价为772元/吨,总体呈现波动前行态势(图47)。由于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需求急剧增加,新日铁和JFE等日本大型钢铁企业日前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集团达成煤提价协议,4~6月份煤价涨至每吨200美元,比2009年度加价55%,引起二季度煤价开始回升。三季度开始国家对钢铁、电力、建材、化工行业的调控,各地加大炼铁、炼钢、水泥等高耗能行业淘汰力度。特别是今年5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在政府推动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目标下,上述高耗能行业受到强力调控,而上述四大行业又是主要的耗煤产业,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以上;各流域水量丰沛,水电发电量大增,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火电发电量增势,引起煤需求下降,造成煤价回落。四季度,冬季来临,取暖需求增长引起煤价回升。

图 47 国内优质煤价格走势

(3)金属价格震荡上扬

铜价振荡上升。国内铜价全年平均为5.90万元/吨,同比增长39.9%。从月度看,月平均价格呈现振荡调整态势,1月均价为6.02万元/吨,波动下调至6月的5.30万元/吨,再上涨至12月的6.64万元/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铜现货价变化趋势与国内相似,均价为7522美元/吨,同比增长45.6%,12月均价已升至8973美元/吨,超过金融危机前8714美元/吨(2008年4月)的最高水平(图48)。

2010年铜价的快速上扬超出了全球的预期,铜价迅速逼近并超过金融危机前的最高价位,但全球经济尤其是欧洲经济的低迷降低了对铜的需求,同时铜市过热,随着产量逐步增长,供给短缺将转向过剩,铜价出现回落性调整;但三季度开始中国铜产量趋于下降而需求未减,铜价出现上扬。国内铜价普通比国际铜价高500~1000美元/吨,因此应适当增加铜的进口以降低国内铜价。

铜供应瓶颈是铜价快速上扬的主要动力。由于智利等国铜矿罢工或事故以及原有铜矿品位不断下降等原因,铜精矿增产一直受限;受铜矿产量增长有限影响,铜冶炼厂的产能需要废铜来弥补,但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尤其是房地产回复力度有限,废铜的供应也显得紧张,这使得铜成为所有有色金属最为紧缺的。同时虽然交易所的库存有所增加,但远远低于历史最高水平,目前伦敦交易所库存消费天数仅为7.8天,低于2000年以来的8.7天的平均水平,如果加上生产上的库存,消费天数也就3~4周,低于历史5~6周的水平。

图 48 国内国际铜价格走势

铝价缓慢上扬。国内铝价全年平均为1.56万元/吨,同比增长9.7%。从月度看,月平均价格呈现波动回落之势,1月均价最高,为1.68万元/吨,之后经过2~5月的波动调整,6月降至1.44万元/吨,之后开始回涨,12月涨至1.60万元/吨。同期,伦敦金属市场铝现货价变化趋势与国内相似,同期均价为2168美元/吨,同比增长29.4%;月均价从1月的2230美元/吨波动下调至6月的1922美元/吨再涨至12月的2311美元/吨(图49)。铝价的波动回落主要原因是全球库存由6周增至9周左右;三季度开始上涨主要是因为一是欧洲银行压力测试的乐观结果,二是欧元上涨和美元指数的下跌,三是资金更加宽松。

图 49 国内国际铝价格走势

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扬。国内河北铁矿石价格(66%粉矿)全年平均为1191元/吨,同比增长52.4%;月度价格呈现波动上扬态势,从1月的964元/吨涨至4月的1275元/吨,之后回调至7月的1067元/吨,随后上扬至12月的1396元/吨。铁矿石到岸价平均为127.8美元/吨,同比增长61.1%。从月度来看,月均价呈上升趋势。1~5月均价呈现迅速上扬态势,从1月的89.8美元/吨快速增至131.4美元/吨;6~8月均价变化不大,在140美元/吨上下波动,之后价格进一步增长,12月涨至146.1美元/吨,接近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图50)。从全年来看,中国铁矿石需求增加和铁矿石定价机制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主因。海运费用振荡走高造成一季度铁矿石到岸价上涨。日本钢企与淡水河谷达成初步协议,二季度铁矿石每吨支付大约为105美元/吨(FOB),较2009财年上涨90%,引起铁矿石二季度到岸价的进一步上扬;中国房地产新政和为达节能减排目标而对钢铁冶炼厂实行的强行限产停产政策暂时降低了对铁矿石的需求,引起三季度铁矿石价格止升甚至略有下调。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出口禁令减少了对中国市场的供应,同时引发了对禁令扩大至印度全国的担忧,这是四季度铁矿石价格上扬的主因。另外,各国出台限制资源出口政策也是铁矿石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2010年4月23日,伊朗禁止出口含铁量66%的铁矿石。4月29日,印度宣布将铁矿石块矿出口关税从10%提高到15%。4月30日,印度铁道部再次调高出口铁矿石铁路运费100卢布/吨。5月3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拟从2012年7月开始向本地资源类企业征收税率高达40%的资源租赁税。

图 50 铁矿石价格走势

专栏 13 铁矿石谈判机制由年度定价改为季度定价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经铁矿石供应商和消费商谈判协商后,双方确定一个财政年度的铁矿石价格。根据历年传统的谈判习惯,国际铁矿石市场分为亚洲市场和欧洲市场,并分别确定亚洲价格和欧洲价格。亚洲市场主要以中国和日本为用户代表,欧洲则以德国为用户代表。

铁矿石供应商主要有3家: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以及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但从2008年开始,谈判发生了显著变化。2008年2月18日,新日铁率先与淡水河谷公司就2008财年两种铁矿石基准价格达成协议,其中南部铁精粉涨65%,卡拉加斯粉涨71%。这改变了以往“同品种同涨幅”的惯例。2009年,游戏规则面临彻底破裂的威胁,一直到今年5月末才达成首单。2010年,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相继与全球大部分客户达成以季度定价为基础的最终或临时性协议。至此,国际三大矿商已就铁矿石定价“长协改短约”形成统一战线,传统的长协机制完全被打破。“长协改短约”一直是必和必拓近年来追求的目标,此轮谈判必和必拓得到淡水河谷和力拓的支持和参与,终于向季度定价机制的确立迈出了重要一步。

事实上,铁矿石供应商几年前就提出指数定价,即是变相的现货价格。现行的铁矿石价格指数是以中国港口到岸价格为基础进行编制,而铁矿石现货交易仅占海运市场的20%,主要集中在中国市场,日本、欧洲基本上没有现货市场。市场已经出现了基准价格和指数价格共存的情况,越来越多的铁矿石现在以现货市场价格结算,其中必和必拓在现货市场销售的铁矿石已经占到总量的20%以上,而以前只有10%。淡水河谷也同样在加大其现货市场的份额。

铁矿石谈判机制改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供需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回暖,全球铁矿石需求日渐攀升,价格也必然随之水涨船高,三大矿商选择了有利于供方利益的定价机制。二是受金融危机影响,铁矿石现货市场价格与长协价差价过大,甚至相差一倍多。金融危机时,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幅下滑,一些钢铁公司转而从现货市场购买价格更便宜的铁矿石。但当经济复苏时,需求又出现大增,现货市场价格上涨,钢厂又重新选择按长协价购买铁矿石。三是铁矿石现货市场的发展为季度定价提供了参考价格。现货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据保守估计现货市场的交易量至少已占铁矿石总交易量的10%。四是铁矿石定价机制变更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金融炒家的身影,他们看到了铁矿石这种商品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和价值,铁矿石在他们眼中早已具备了如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拥有的金融属性。

铁矿石价格金融化已经开始。2008年5月,德意志银行推出铁矿石掉期交易。2009年5月,摩根士丹利、高盛和巴克莱三大投行联手推出了现金结算的铁矿石投机交易。目前,全球有三大铁矿石指数,即环球钢讯的TSI指数、金属导报的MBIO指数和普氏能源资讯的普氏指数,全都以中国需求为主要参考指标,但中国在金融指数中同样没有发言权。

铁矿石的年度定价机制改为季度定价机制,对中国钢铁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铁矿石价格不稳定性增加,短期价格浮动较大;二是我国钢铁企业成本进一步上升,利润空间进一下降低;三是国际铁矿石价格上升,成为引入输入性通胀的通道之一;四是我国每年为此多付出大量的外汇储备,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金价持续上涨。国内金价全年平均为267元/克,同比增长25.0%,保持稳定上涨。从月度看,月平均价呈现稳定上扬态势,从1月的247.8元/克上涨至12月的295元/克,12月7日已涨至304元/克。伦敦黄金交易所价格变化趋势与国内基本一致,同期均价为1225美元/盎司,同比增长25.9%,稳定上涨;月均价呈现逐步上扬之势,从1月的1117.9美元/盎司涨至12月的1391美元/盎司,12月7日进一涨至1410美元/盎司,突破1400美元/盎司大关(图51)。黄金价格快速上涨的主因一是从影响黄金价格最主要的国家美国来说,美国经济表现疲软,引起投资者对市场的一个担忧;二是美国的次贷危机和欧元区的信贷危机虽然都已经得到相应的政府出面解决,但是很多的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这使得黄金的避险魅力大增;三是从亚洲来说,九月十月是亚洲两大中心国中国和印度的节假日最多的月份,实物黄金消费需求增大,因而也带动黄金价格上涨;四是朝韩地缘政治的不稳定增加了对黄金进行投资的吸引力;五是国际金价两次井喷式上涨均与美元、欧元两大货币大幅贬值预期密不可分。4~6月,在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影响下,欧元一跌再跌,黄金则趁势连续刷新历史纪录。而9~10月,美联储不断释放继续扩大流动性的信号又掀起新一轮美元抛售狂潮,处在跷跷板另一端的国际金价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12次改写收盘价历史纪录。

图 51 国内国际金价格走势

稀土价格回归。2003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矿产品价格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但我国优势矿产品尤其是稀土产品价格上涨较慢,与金、银、铁、铜、铝等快速上扬的矿产品价格形成强烈反差。低廉的价格与珍贵的稀土资源严重背离。

进入新世纪以来,稀土价格快速下降,仅从2006年开始略有回升。从1990年到2005年,我国稀土的出口量增长了近10倍,但是平均价格却被压低到当初价格的64%,2006年后价格有所增长。稀土价格的长期低迷与其他矿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国出口的氧化铈和氧化钇等重要稀土产品价格除2010年外远低于上世纪90年代,而氯化稀土价格一直保持在低位。例如,2009年氧化铈出口平均价只有1996年的65.5%,氧化钇出口平均价只有1996年的38.6%,氯化稀土出口平均价只有1993年的56.2%,宝贵的稀土资源价格不升反降,稀土价格与宝贵的资源明显背离。2010年在我国采取更为坚决的控制措施后,稀土价格才出现大幅上扬(图52)。

图 52 重要稀土产品价格变化

(4)非金属价格波动调整

氯化钾价格波动调整。国产氯化钾全年均价为2996元/吨,同比下降22.8%。从月度看,月均价呈先降后升态势。从1月2800元/吨降至7月的2400元/吨,再上扬至12月的2800元/吨(图53)。7月之前的下降反映了非金属受金融危机影响反应滞后的特点,8月价格的上升显示氯化钾有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之势。

水泥价格波动加剧。水泥全年均价为324.4元/吨,同比增长3.4%。从月度看,前三季度水泥价格变化不大,基本在310~320元/吨之间波动;进入四季度价格快速上扬,12月均价已高达361.2元吨(图54),新疆与西南等局部地区甚至超过500元/吨。四季度价格上涨的主因:一是2010年6月下发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部分水泥窑厂减产甚至停产,导致产能下降。二是生产成本上升。2010年9月中下旬出现的油荒增加了柴油成本,煤价上涨和电价优惠的取消也增加了水泥的生产成本。

图 53 国产氯化钾价格变化

图 54 水泥价格变化

澳大利亚的月度宏观经济数据的公布时间都是什么时候?如失业率等。

被标普降为AA+?这意味着美债信用水平低于英德法加等国?专家称或导致美债缩水 ?出于对美国预算赤字问题的担忧,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公司北京时间今晨宣布,将美国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A+。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AAA评级。 ?标普声明称,出于对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不断增加的担心,决定调低对美国长期借贷信用的评级。 ?“降级反映了我们的观点,即美国国会和政府最近达成的财政巩固方案不足以达到我们所认为稳固美国政府中期债务状况所需要的程度。”声明中称,将美国国债评级置于负面观察名单,未来12到18个月内仍有可能继续调降。 ?标普曾于今年4月18日将美国信用评级前景定为负面,并于7月14日将美国评级置于负面观察名单。周二,因美国债务上限协议达成,评级机构惠誉和穆迪宣布维持美国AAA信用评级,但均未排除未来降级可能。 ?因此,标普的动作备受人们关注。这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国债信用首次从顶级跌落,AA+评级意味着美国国债信用水平低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国债的水平。 ?标普当天早些时候告知白宫准备下调评级。一名白宫消息人士5日晚告诉路透社记者,标普关于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分析报告存“严重且根本性的错误”。 美国财政部也对标准普尔降低美国信用评级做出回应,称存在错误,其发言人表示,标普的评估中有2万亿美元的错误。? ?2日签署国会通过的提高美国国债规模上限和削减赤字法案,打算今后10年削减2.1万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但标普认为,要巩固美国财政状况,至少要削减4万亿美元赤字。 ?●外媒评述 ?  美国降级?或连累全球经济? 美股“黑色星期四”的余波未平,标准普尔此次动作更是引发“轩然大波”。美国《华尔街日报》将其形容为“史无前例”。报道称,标准普尔调低美国评级将使全球金融市场造成“波动”,并对潜在的全球经济复苏造成威胁。 早前美国《纽约时报》就断言,双底衰退可能“正在发生”。《华尔街日报》则表示,美国经济增长模式失灵,难寻出路,经济阵痛期可能持续5年甚至10年。美国NBC电视台也报道称,美国国家债券,这一曾经全球毫无疑问最安全的投资,现在却沦为了比英国、德国、法国等国的债券评级还要低的债券。 美国卡博特货币管理公司经理威廉·拉金表示,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如果现在没有发生,未来的数个月内也很有可能会发生。而现在的评级结果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影响已经发生,“池塘已起涟漪”。 ●专家解读 ?  “钱景”不明?美债或缩水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劵研究所陶长高博士上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普尔此次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必定会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此次标普下调评级很大程度上是受当时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的影响。 ?陶长高认为,首先,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将增加美国的资金筹集成本,美国将会付出比之前更高的利率来借贷。再者,将使美元遭受“信任危机”,进而对金融市场产生影响。最后,此次降级也表明美国目前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也反映了其政府的债务偿还能力不行。 ?陶长高认为,对于今后穆迪、惠誉等两家公司是否将会跟随标普的脚步,进一步下调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还得看美国经济的复苏情况。 ?而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此次的标普降级将对各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有影响,中国为最大债主,势必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资产缩水的风险。该业内人士分析称,国债在市场上有价格,而评级对市场的价格产生了影响,进而可能导致国债风险进一步加大,中国损失惨重。?全球股市大幅跳水,市场担忧世界经济再陷衰退泥潭 ?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 ?因市场担忧美国经济二次衰退和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股市和原油市场4日出现全线抛售。美国股市4日开盘伊始即一路俯冲,道指狂跌500多点,创2008年12月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欧洲股市5日早盘继续4日的暴跌态势,欧洲斯托克600指数大跌3%至235.98点。全球股市大跌风波直接影响到亚太和拉美市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经历高台跳水。由于美国5日公布的就业报告好于预期,美股5日早盘出现小幅回升,但分析认为,该报告的长期提振作用有限。 遭遇“黑色星期四” ?各地股市跌势不断? ?受欧美债务问题不利前景影响,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4日大跌逾4%,纳斯达克指数下挫5%,创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跌幅。欧洲三大股指5日持续前一交易日跌势,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9%至5234.14点,德国DAX?30指数跌3.6%至6187.00点,法国CAC40指数跌2.2%至3246.00点。据路透社报道,本周欧洲股市大跌,使欧洲主要国家蓝筹股指数的总市值蒸发约4000亿欧元,规模超过瑞士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相当于欧元区现有救助机制——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4400亿欧元的贷款能力。? ?受此影响,全球其他股市也纷纷跳水。巴西圣保罗股市4日收盘时,博维斯帕股指比前一天下降了5.72%,这是2008年11月以来该股市单日行情下跌幅度最大的一天,其中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普通股和优先股分别重挫5.77%和5.39%,巴西石油公司股价大跌7.36%。拉美其他主要国家的股市出现不同程度下跌:阿根廷梅尔瓦股指跌幅达6.01%,为该国股市今年以来最大跌幅,秘鲁股市股指大跌5.57%,墨西哥股市股指下跌3.37%,为近两年来的最大跌幅。拉美是美国的后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必然拖累拉美经济,特别是如墨西哥这样有80%出口依赖美国市场的国家。? ?美国和欧洲可能带来另一场国际金融危机。亚太股市5日上午垂直下挫,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的主要股市都在开盘后的几分钟之内下跌至少4%。其中东京股市日经指数5日暴跌359.30点,跌幅达3.72%,失守9300点关口,并创下近4个半月新低。香港恒生指数下跌了4.4%,澳大利亚股市5日下跌近4%。原油价格下跌?市场恐慌蔓延 ?美国两党日前达成的减债和提高债务上限协议,不仅没有安抚市场,反而因削减开支内容让投资者普遍认为政府不可能再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全球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再陷衰退的担忧加剧;欧洲债务危机恐将蔓延,这无疑是对市场恐慌情绪“火上浇油”。?欧洲债券市场上,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达6.19%和6.27%。市场对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至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担忧加剧。欧洲央行4日在法兰克福召开月度例会,宣布维持1.5%的银行主导利率不变,行长特里谢的表态含糊不明,并没有回应外界对欧洲央行是否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券的关切。? ?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欧债危机对能源需求构成的威胁,原油市场出现大幅抛售,据菲律宾ABS—CBN新闻网报道,亚洲油价5日一夜之间下跌超过5%。新加坡巴克莱银行商品分析师陈欣怡称,由于目前美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表现更弱,原油价格下跌“很大程度上是由宏观经济层面的担忧所造成的”。德意志银行首席能源经济学家亚当·西明斯基称:“对美债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导致双重衰退的恐慌正让每一个人都束手无策。” 作为传统避险工具的黄金价格再创新高。美国纽约现货市场的金价一度达到每盎司1681.72美元,之后回落到每盎司1647.57美元。在香港,黄金的开盘价也达到每盎司1643美元到1644美元。 美国经济增速放缓 ?欧债危机影响扩大 ?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美国7月非农就业报告于5日发布。报告显示美国新增就业岗位11.7万,失业率由6月的9.2%下降到9.1%。这一好于预期的就业数据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市场对美国经济滑向二次衰退的担忧。5日纽约股市一开盘,道指开始回升。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引发4日美股暴跌的并非单一因素,而是过去几个月里市场积聚的多重担忧情绪的集中爆发,美国就业报告对股市的提振作用可能有限。? ?最近一系列数据表明,美国经济增速正急速放缓。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和恶化,投资者担心在沉重的债务负担下,美国政府可能已无力稳定金融市场。美联储接近于零的短期利率和两轮定量宽松政策依然没能让美国经济恢复健康。有分析认为,美股暴跌是市场在9日美联储例行政策会议前向其施加压力的信号。 ?市场“唱衰”欧洲金融市场,让欧洲***无法坐等。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4日敦促欧元区各国议会和***,尽快落实已达成的所有协议,重新评估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规模和结构,防止危机向其他欧元区国家扩散,并向市场传递明确信号,欧元区有能力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但有关分析认为,巴罗佐的表态意味着已达成的希腊救助协议没有达成安抚市场的预期效果,欧元区债务危机的影响范围已不仅限于外围国家。 ?此间舆论还认为,新兴经济体为抑制通胀而降低经济增速的行为,使世界经济找不到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也是造成投资者恐慌的原因之一。 ?点评 ?此轮欧美股市、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说到底是一种不确定性累积效应。虽然美国债务危机暂时得到缓解,但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加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引发投资者对欧洲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产生担忧,形成心理恐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花了很大力气来解决债务问题,但欧美仍没有躲过债务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警告很中肯,各国应该尽早互相协调财政和金融政策,使全球的财政收支、金融收支趋向平衡,否则,此类市场恐慌必定还会出现。

如果美国给降级,黄金还会继续大涨吗

在我们欢度第一个法定中秋节假期时,欧美市场却因次贷危机的升级而经历着不平凡的周末。

消息面上主要有五大看点:

首先,美联储联合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救市。

9月14日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用来为存在破产风险的金融机构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市场的流动性。

这十家银行巨头分别是:美国银行、巴克莱银行(Barclays Plc)、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 AG)、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AG)、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美林公司、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瑞银集团(UBS AG)等。

此前,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纽约联储主席Saumil Parikh主持召开了为期3天的紧急会议,讨论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这次700亿美元平准基金措施的出台,让市场猜测,美联储很可能还将有进一步的措施,包括降低利率等,来阻止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此次救市措施出台前,巴克莱银行和美国银行刚刚宣布放弃收购雷曼兄弟,后者在上周短短一周内股价剧挫77%,濒临破产。此外,美国银行以500亿美元收购了同样泥足深陷的华尔街著名投行美林。

其次,格老发话,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将诱发全球动荡。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14日说,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直至美国房地产价格稳定下来;危机还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

当被问及美国躲过经济衰退的几率能否超过五成时,格林斯潘回答说,他认为这一几率小于50%。他认为,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他还预测,将有更多大型金融机构在这场危机中倒下,是好是坏就要看当局如何处理,但他认为政府毋须出手拯救所有机构。

再次,9月14日晚间,美国银行以约440亿美元收购有着94年历史的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

根据协议,美国银行将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以换股方式收购美林证券,该收购价比美林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70%,但仅有美林股价峰值的三成。

消息人士透露,美林证券是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压力之下被迫出售的,因为美联储担心美林将成为雷曼兄弟公司之后的又一个次贷危机牺牲品。而在美国银行之前,美林证券曾与摩根士丹利进行过接触。但是,由于摩根士丹利需要时间对美林进行评估,而美林则希望尽快达成协议,双方的谈判无果而终。

第四,AIG请求美联储400亿美元过桥贷款,化解评级降级危机。

9月15日,华盛顿电讯,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正向美联储申请400亿美元短期贷款,以避免评级调降。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上周称,由于AIG短期内面临资金困难,有可能将其信用级别下调一至三个级别。评级下调意味着AIG融资成本升高,并需追加融资抵押品,这将迫使其进一步筹资。信贷评级下降将会容许交易合约对手取回资金,如果交易合约对手取回资金,美国国际集团(AIG)可能只可生存48至72小时。

美国最大保险公司AIG将于15日公布业务改组计划,其中可能包括出售飞机租赁等一系列传统盈利业务。次贷危机爆发以来,AIG受信贷违约掉期等业务损失惨重拖累,AIG信贷违约掉期业务累计亏损已高达250亿美元,在其他业务上的亏损也累计达到150亿美元。上周AIG股价大跌45%,仅12日一天股价就跌去30%。

最后,雷曼兄弟破产申请显示负债6130亿美元。

9月15日,纽约电讯,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周一上午提交的破产申请显示其目前负债超过6000亿美元。该行现有总计6130亿美元的负债,而其总资产为6390亿美元。

该行向纽约南区联邦破产法院提交的申请显示其有超过10万个债权人,其中最大的是花旗集团(C)和Bank of New York Mellon Corp.(BK),后者是雷曼大约1380亿美元的高级债券(资讯,行情)的契约受托人。Bank of New York还被列为第二和第三大债权人,对120亿美元的高级债务和50亿美元的初级次顺位债务拥有索偿权。

这份破产申请还显示,AXA、ClearBridge Advisors和Fidelity Investments的母公司FMR是雷曼最大的3个股东。

具体到我们关心的主要欧美交易品种:

一、美原油期价跌至7个月以来最低点。

因有迹象显示飓风艾克(Ike)可能未对墨西哥湾沿岸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面临破产以及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同意收购美林(Merrill Lynch & Co Inc)的消息引发对金融业混乱的担忧加剧。北京时间9月16日19:36,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的电子盘交易中,10月份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最高下跌7.05美元,至每桶94.13美元,跌幅7%,是自2月14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National Australian Bank)商品分析师Gerard Burg称,跌幅已经缩窄,因为墨西哥湾仍有大量设备停产且炼厂仍受到威胁,市场在做出下一步行动前正在等待关于损失状况的更多消息。

他称,市场还将关注雷曼兄弟的问题,因这可能导致经济前景暗淡,能源消费走软。

艾克13日进入休斯顿能源重地,导致美国四分之一的石油和燃料油(资讯,行情)生产中断以及大片区域停电。石油公司14日紧急前往离岸石油平台及沿岸炼厂,检查损失情况。

紧急事务官员和石油报告表明,飓风对基础设施的破坏甚小或是并不严重,这预示着未来数日生产有望很快恢复。但企业警告称近期可能出现供应问题。

美国政府14日表示,飓风过后,向康菲石油(ConocoPhillips)和Placid Oil这两家炼厂借出总计30.9万桶战略原油。

雪弗龙(Chevron Corp)在声明中称,其自身以及其他公司未来几天可能不会维持正常原油供应。壳牌石油公司(Shell Oil)表示,其位于德州Deer Park的日产量33.2万桶的合资炼厂受飓风破坏需要检修。

另外,尼日利亚最主要的武装集团在与该国安全部队进行两天的枪战后,14日宣布在尼日尔三角洲开始“石油战争”。

二、美股七月低点难保。

进入9月以来,美国三大股指均出现十分明显的遇阻回落态势,股指波动幅度有所加大,始于7月中旬的反弹通道也被破坏,这次反弹由此宣告结束。美股上周后半段虽企稳回升,但周二大阴线却极具杀伤力,中期均线下行的阻压也相当清晰,加之本周一消息面偏空,美股大幅低开并下探7月低点的可能也就更大一些。

Commerzban分析师彼得-迪克森(Peter Dixon)指出,这有可能导致银行在美国经济已然非常脆弱之际“囤积流动性”。有人说黎明前的时分最为黑暗,但是目前投资者还不知道黎明什么时候到来。

美林首席投资策略师理查德-贝尔斯登(Richard Bernstein)指出,目前称市场已经触底还为时尚早。他表示,“虽然许多人认为上周末事件是全球金融危机触底的信号,但我们仍然相信,在一段时期内全球金融市场还将经历重大整合。”

三、贵金属方面,黄金保值避险属性得到偏爱。

周一早间,贵金属反弹主要是受美元汇率大幅下跌和空头回补等因素影响,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黄金期货价格12日止跌反弹。每盎司比前一交易日大涨19美元,收于764.50美元,涨幅为2.5%。12日,在原油价格表现相对平稳的情况下,美元汇率大幅下跌成为刺激金价走强的主要推动力。美国商务部当天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的零售额出乎意料地连续第二个月出现下降,降幅为0.3%。受此影响,美元汇率在连续上涨之后出现大幅回落,至黄金期货场内交易收盘时,美元兑欧元汇率已从11日晚些时候的1.40美元附近急跌至1.4185美元,创下近5个月来的最大跌幅,这重新激发了市场对黄金保值避险属性的偏爱。本周暂于756.00与808.00间上落,向上须上破808阻力,走势才回稳并上望819阻力。至于白银方面,跟随商品货币全线反弹,估计美元受压资金再入贵金属,短线暂于10.60至11.50间上落,预期进一步跌至10.40/00区才有支持,重要阻力在11.80;投资者须关注美元汇率走势,国际石油价格以及国际上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将影响黄金走势。市场瞬息万变,宜顺势而行,地缘政治因素亦将为金价带来不稳定,市况将配合消息快速上落,及贵金属的波幅甚广,切勿盲目投资恐造成极大损失,宜设好止损及止赚位置

纸黄金能否小量投长线?本人小量先了解。还没有买过纸黄金

您好!您把下面的看完您在做投资吧!

总体而言,在全球市场里面大致有四个容纳资金的大池子,这些池子分别是债市、股市、商品和汇市。债市一般我们指国债市场,当然还有企业债,在本文中主要指指国债。以前我们把国债称为国库券,现在也叫国债,国内的国债曾经有过国债期货,大家可能听说过,95年那场在中经开和万国证券之间爆发的327国债期货大战,今年(2013年)国内可能要重新恢复国债期货。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最大也是流动性最好的国债市场,欧洲也有国债,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大家平时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类似希腊的国债收益率上扬这样的一些内容等等,这个是债市。股市就不用说了,例如中国的A股,B股,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欧洲的股市,德国的DAX,还有日本的日经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等等这些股市的信息。第三是商品市场,大家知道铜、橡胶,还有大家比较喜欢交易的金银等都属于商品的范畴,另外还包括农产品,像大豆、猪肉、牛腩等,包括中国今后可能要上的鸡蛋期货,没说错啊,鸡蛋。还有包括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这样的农产品,以及原油这样的战略性商品。汇市,大家就很了解了,美元、欧元、英镑等各国货币。这是四个主要的容纳全球资金的大池子。

现在我们需要把这四个资金池子做一个分类。首先我们讲一下什么是避险资产,避险资产就是你持有这个品种而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基本可以确保本金安全无虞,你是用它来避险的。买入以后也许你赚不到什么钱,但是你肯定不会亏,我们叫保本收益,你肯定不会亏。这种叫避险。那么黄金是不是避险品种呢?从全球公认的角度而言,排在前三位的避险品种依此是黄金、美国国债和美元。虽然美联储各届主席在公开场合均否认黄金是货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地下仓库里储备的是黄金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例如钻石?但是如果我们再换个角度,先不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黄金是避险资产还是风险资产。打个比方,现在外面兵荒马乱,有两个人出门,一个身上带着黄金,一个身上啥也没带,你说,外面那些人会打劫谁?那个时候黄金是给你带来了风险还是让你更安全?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个特定的时候黄金是风险品种,因为当然要打劫带黄金的人。但另一方面而言,真的到了兵荒马乱的时候,可能还是黄金比纸币更管用一些。我们再说回来,如果我们把钱存在银行,存了一年的定期,现在一年期的定存利息是3.25%,就是存进100元的一年定期,到年底会拿到103.25元,这个3.25元就是固定收益,我们可以把这种定存视为避险的投资。至于说这个利率是不是太低了,没有跑过通胀,我们先不去管它。这种绝对可以保本的收益,不但不会把本钱亏掉,而且还会有收益。

所以上面说的这四个资金池子里面,避险的是两个,一个是国债,你只要持有债券就会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国债的利率有可能会高过定存的利息。如果有新的场外资金流入国债市场,我们会看到国债价格的上涨。另外还有一个避险的是美元,虽然说美元一直在贬值,但美元还是一个避险的品种,尤其碰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市场还是倾向于持有美元,毕竟它还是全球结算货币,是硬通货。所以避险品种有两个,一个是国债,一个是美元。除了这两个以外资金池里的其他品种都是风险资产。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日元是避险资产,但如果日元和美元放在一起比较,从避险的角度而言可能还是选择美元的多。我们用美国十年期的国债$UST作为一个代表来分析。而美元,我们用美元指数$USD。

(美国十年期国债价格,1999-2013周线图)

如果我们发现国债价格在上涨,一般而言这个时候市场在避险而不是追逐风险。风险资产包括的东西就多了,里面包括股市,我们用美国的标普指数SPX来分析,当然我们用自己的A股也可以,但相对于美国市场,我们的市场容量和流动性稍微略逊一筹。股票是风险资产,虽然它的回报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去银行定存或者买国债,或者持有美元,但是这种收益的前提是买对了股票。如果被套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手上持有的股票市值在大幅缩水,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想为什么当初要买这么多股票,我还不如放银行里去收点利息。就算一年只收3.25,也比在股市里吃一个跌停要好很多,跌停板是10%,这个是中国的A股,美国的股市有时可能一天就会跌20%-30%,或者更多,这个时候股票就是风险资产。但反过来讲,就有可能赚百分之好几十,甚至翻倍或翻好几倍。这就需要投资者或者投机者冒一定的风险去搏一个比较大的收益预期,所以股票是风险资产。

商品尤其是全球各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就更是风险资产。全球大宗商品一般是用美元计价,所以如果买商品则需要用美元,就是在卖美元;而如果市场买美元就意味着在卖商品。所以如果我们去买铜,做原油,乃至金和银的电子盘交易,从电子盘的角度而言,我们是在买风险资产,而不是在避险。这里还是要特别讲一下怎么理解黄金是避险资产,关于今年(2013年)4月份黄金大跌后所谓“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鳄”之间的战斗就是关乎黄金是否避险的这个主题。

(货币战争:我们真的赢了吗?)

笔者认为黄金依然是全球头号避险资产,而且排在美国国债和美元之前,但是前提是我们所持有的是金银实物而非电子盘,例如“纸黄金”或者黄金ETF。当钱都不管用变成了废纸的时候,例如以前大陆发行过的金圆券,需要好几十万块钱买一颗糖,到这种地步的话如果你有黄金就厉害了。如果你去买面条,别人说二两面条啊,卖八十万,你说我给你一小块黄金你给我两斤面条,你干不干?我想那人肯定干。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持有实物就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如果那个时候你没有黄金但有很多铜,比如把家里的空调或者冰箱后面的冷凝管拆下来,那些是铜管,你拿到街上还是找那个卖面条的小贩,和他商量用两斤铜管换两斤面条,估计他也可能会答应这个以物易物的贸易。所以如果持有的是现货就具有避险的属性,就算是用汽油去换面条,估计那个小贩也干,伊拉克当年与联合国就有用原油换食品的协议。所以要想避险,我们应该持有金银的现货而不是去交易电子盘。在电子盘里面我们把商品都归为风险资产,这个是大致的分类。这样我们就会了解所谓资金的流动,就是资金在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几个资金池子里的流动。当大家觉得市道非常糟糕的时候,无论是真的经济危机还是对于经济危机的担忧,一般这个时候资金会离开股市,离开汇市里的非美货币,也会离开商品市场而去买美元,去买国债以期获得保本和微薄的固定收益,有时甚至不要收益,只要能让资金安全,例如购买黄金去保值,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资金进入了避险的池子,我们会经常看到“风险厌恶情绪(避险情绪)推动资金购入避险资产”这样的说法。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股市、商品以及汇市里的非美货币都会下跌或者是震荡下行的弱势格局。但反过来讲,如果经济很好,或者人们以为很好,很多时候是乐观的预期而非实际情况在推动市场。按国内说法,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所谓的“存款大搬家”,大家把钱从银行里提出来,存定期的定息也不要了,都去证券公司开户做股票,去期货公司开户做期货,甚至去做外汇,这个时候资金离开了避险池子,去追逐风险,去购买风险资产。所以风险资产受到追捧,价格一路上扬,当股市、汇市和商品的牛市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久之前的那些利空消息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媒体上大肆唱多的利好消息。难道仅仅几个月之后经济的基本面就完全改变了吗?究竟是因为经济复苏带动需求上升最终推动价格上涨,还是因为价格上涨从而投机需求上升最终使得经济复苏呢?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呢?值得各位交易员们思考。

但是无论如何,关于资金在避险品种和风险品种之间流动的顺序,我们在做交易之前就需要判断,这个时候资金是在避险还是在冒险?这个弄明白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方向是选择做多还是做空,这是交易的大前提。例如在07至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金选择避险,所以大家持有国债,美国国债的大牛市得以延续甚至加速。09年开始由于各国开始争相推出货币刺激经济的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市场认为这个时候可以出来赚更多钱,毕竟融资成本很低而且持有国债的收益还是太少,那么我们讲资金流出了国债的市场以后,第一站先去哪里?一般而言资金离开国债后第一站先奔股市,所以场外资金进场当然就会推升股票的价格,我们就会看到股指上扬。

我们以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为例。美国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联储祭出量化宽松的手段,说白了就是印刷钞票,他们把它叫做QE1,意思就是“量化宽松1.0版本”。这里顺便一提的是,升级换代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虽然微软从20年前的Win 3.0,经过Win 95、Win 2000、Win XP一直升级到现在的Win 8;苹果手机今天也升级到了Iphone 5,往往后面加上阿拉伯数字上就意味着将来是无穷无尽的升级计划。其实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次大一统之后的皇帝就叫始皇帝,就是秦国皇帝1.0(秦始皇),后面皇帝叫秦国皇帝2.0(秦二世),可惜的是后面没有继续升级下去就被项羽给灭了。这次的QE1美国人印了6千亿美元,中国发了4万亿人民币,随后我们看到资金离开国债市场进入美国股市,美股展开了一个大牛市,中国的A股也脱离了1664低点,最终涨到3478点,许多个股表现突出,股价超过6124高点甚至翻倍的不在少数。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周线图)

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到,道指从6600点左右涨到现在的15500点附近,翻了一倍还要多。这里还要顺带讲一下,就是资金对于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敏感的,在危机到来前它们会提前撤退,而复苏来临前它们又会提前入场。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的地产指数其实在2006年就显示资金开始离场,当然美国金融危机大家都说是08年以雷曼兄弟倒闭作为标志,很多媒体把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倒闭作为金融危机的标志,其实到08年的时候经济危机已经快结束了,这个时候再去印刷钞票可能已经太迟了,而且今天金融危机是为昨天的贪婪买单而已,是个必然的结果。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是泡沫迟早要破的。市场的盛衰就像潮汐的涨落,自有它内在的自然规律,真的需要一个美联储这样的机构出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吗?此中大有问题可以研究,我们就此打住暂且按下不做过多讨论。

(道琼斯新屋开工指数——周线图)

当然发钱了以后,经济又来了一个二次探底,但二次探底未创新低,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道琼斯新屋开工指数在2011年4季度的时候下探但未跌破09年的低点。这个时候国债价格回落,资金流出了国债市场开始追捧风险资产,这个时候美国股市有一轮上涨。

(国债价格与新屋开工指数)

当资金部选择避险的时候流入的第一站往往是股市。然后如果资金在股市里感觉自己赚的差不多了,感觉自己已经获利颇丰了,它准备离开股市,就会把手上的股票卖掉做一个获利了结。这个时候资金会做一个选择,它是准备再一头扎回债券市场呢还是再去赌一把?如果这个时候它发现经济还是不错,尤其中国经济还不错,还在往上走,GDP还在增长,这个时候离开股市的资金一般会去追商品,所以第三个就是去追逐商品,我们这个时候就会看到铜、橡胶这些工业品的价格可能会有一轮牛市行情出来,同时我们就会看到商品货币,例如澳元、纽西兰元和加元都会有比较好的上涨。

(道琼斯新屋开工指数与原油和铜)

结论:大宗商品例如铜和原油与商品货币例如澳元、加元和纽元为正相关关系。

大家知道国际上购买大宗商品一般使用美元结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卖美元买商品。所以如果市场倾向购买商品则这个时候美元一般会承压下行,同时非美货币例如欧元、英镑和瑞郎一般都会上涨,这个是商品和汇市走势的关系。所以平时我们所说的美元和商品是负相关的关系也是因为以上因素的存在。上文我们提到资金流动方向就是从债市,到股市,最后到商品和汇市。如果某天大家发现经济可能不行了,或者对于后市的悲观情绪起来了,那么就会赶快把商品卖掉,把股票卖掉,换回美元然后回到债市里面猫起来等待下次经济复苏的到来。那么资金在避险和风险资产之间的流动以及流动的顺序给我们的交易带来什么帮助呢?搞清楚主力资金的位置非常重要,当我们准备去交易某个品种的时候,我们要去看主流资金是否在这个市场里面?如果我们发现资金开始流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跟随去做多会比较靠谱一点。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不能放空,主力资金在做多而你在做空,放空等于你在逆天而动啊!这不就是所谓“领导夹菜你转桌”吗?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们必须要和主力资金保持一致的方向。如果你发现资金离开了债市,你发现国债价格在下跌,那么这个时候你该做什么呢?这个时候首先你应该去买股票,因为你知道资金离开债市首先会进入股市。

我们举个最近的例子,先来看美国十年期国债UST。最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UST在2012年夏季在往下走,一直到今年(2013年)国债价格处于横盘而略弱势下行的格局。国债价格不强表示有人在抛售国债,如果不选择避险的话,资金一般会流入股市,所以这个时候股市的表现会稍微好一些。

(美国十年期国债价格与标普指数周线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的8、9月份,国债价格在往上走,同时股市则往下走。这个是短期的,如果看长期的,国债从2011年10月一直到2013年的2季度,其实是没有怎么涨,走的比较弱,基本处于横盘状态。而同期美国股市是一轮大牛市,这个是美国股市,不是中国股市,中国刚好是个大熊市。所以当股市走势非常好,我们就会看到避险资产价格走弱。或者反过来讲,当资金没有太理会国债,可能是认为国债收益率比较低,或者认为经济没有什么大问题已经复苏了,或者认为有QE,融资成本很低,所以资金离开国债市场而进入股市,从而推高股票价格。这个就是我们看到为何国债和股市大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结论:如果资金离开国债市场,一般会先流入股市,随后才会进入大宗商品和汇市。

我们讲到这里,貌似在讲其他的市场而没有讲到贵金属。但实际上与我们后面要讲到的贵金属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如果能清楚判断资金的流向,我们即可把握贵金属的大趋势行情。上面这幅图如果我们看的再仔细一些,我们会发现每当国债价格下跌,股市价格就会上涨;而当国债价格上涨,股市价格一般会下跌。然后这个过程重复了好几次,基本上前后是同步的,很有意思。2012年底到今年(2013年)3月份之前,国债价格有个明显的下跌,美国股指则不断创新高。后面有个同步的行情,就是国债和股指同步上涨,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可以比喻为国债和股指有一个“走错了”,负相关变成了正相关。这往往意味着交易机会,当市场未来纠错的时候就是一波行情,所以我们看到整个5月份,国债价格的下跌。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国债和股市是负相关的关系,所以如果你想做多股指,乃至你想做多商品的话,你需要去看看国债价格是否支持你去做多。如果不支持的话,那么你需要考虑是去做空股指和商品呢还是保持观望,这个很重要。因为有时当资金没有流入的时候你未必要去做空,因为行情此时可能是震荡,没有给你很好的做空机会,但是它也不涨,但也不大跌,所以你做空其实赚不到什么钱。但无论如何,既然这个时候主力已经走了,那么我们也应该离开这个市场,然后需要观察资金去了哪个市场,再考虑是否需要跟去那个市场。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资金离开了国债市场,那么你应该考虑去进入股市做多。如果说资金又回到了国债,你肯定不能再做多股票,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做空股票或者股指,不能因为资金去避险了,所以我要做空股指,不一定哦。因为这个时候可能股指在震荡,并没有提供做空的机会,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玩股票了,而需要去玩点别的东西,比如说去做做外汇,或者找个比较弱的商品去做空一下,但是绝对不能再去做多股票。如果碰到上面提到的“走错”的行情,比如股指又创了新高,但同时国债也在上涨,这个里面我们也不知道哪个搞错了,是买国债买错了,还是有人买股票买错了?这个时候需要考虑,但这个时候也许你可以离开一下股市,不能再去追高了。这个就是资金在国债和股市之间的流动所带给我们对于市场资金流的判断基本判断。

其次,如果你发现股市上涨,一般而言,在果断时间之后相关商品也会随后上涨。尤其是平时比较关注外盘的交易员,其实是在追踪全球的市场,那么就可以在许多的池子里选择最顺手的品种进行交易。打比方说,我们把刚才的图主图换成商品指数,路透CRB指数,代码是CCI。

(图第一节-9,商品指数与美国标普指数)

从上图我们会发现,总体而言,商品指数和股指一般保持正相关的关系,但有时间先后的差别。比如说,股市在2011年初到年底走的比较弱,商品走的也相对比较弱。然后股市在2011年年底开始上涨,商品随后上涨,然后股市下跌,商品也随后下跌,基本保持先后同步。当然商品后面没有创新高,而股市创了新高,说明资金在追捧股市而没有追捧商品。所以如果当你想做多商品的时候,例如做多白银,这个时候如果从资金使用效率来看的话,你可以考虑是否先去做股票,因为你可以看到商品明显走的比股市要弱,也就是说更多的钱进了股市,当然也有资金流入了商品市场,但是进入股市的要更多一些。

另外商品的走势还是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供需面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最近这几年,商品尤其是工业品的走势主要看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所以中国的GDP老是不起来的话,那么国际资金会认为既然你中国这样的大户都不买商品,凭什么我们要去买呢?那还不如去买股票。前段时间欧洲股市不错,那么资金就先奔欧洲,然后这两个月是美国的不错,资金再奔美国股市,所以最终把美国股市推了个新高,美国人有股市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个是我们所看到的“大画面”,然后呢,从上图来看,股市往下调整,商品也在往下走只不过幅度更大而已,随后的走势差不多都是同步,我们会看的非常清楚。

这里要提到商品与汇市的关系了,虽然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马克思说的,但这里我们先谈谈与商品联系紧密的由国家发行的货币,或者说纸币。资金流入商品以后,一般也会推高商品货币,比如说澳元,加元等等。所以你会发现最近的商品货币里面,纽西兰元走的最强。纽元强过澳元也强过加元,为什么呢?很为新西兰也是资源出口型的国家,只不过它更多出口的是农产品,例如牛奶,当以前中国还没有蒙牛的时候,纽西兰的盒装和瓶装牛奶在中国南方很畅销。那种牛奶很好喝,应该说比国产的好喝很多。而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铁矿石和铜,加拿大主要出口的是原油,他们有油砂矿。这两种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都是中国,中国即是最大的原油买家也是最大的铜的买家,最大的铁矿石的买家。所以如果中国经济放缓的话,那么对于这几个商品的买盘也会减弱,所以相关的货币也会走的比较弱。但是纽西兰元毕竟是商品货币,刚才说过美国股市和主要商品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股市涨商品应该跟随上涨,而我们看到纽西兰的农产品似乎没有受到工业品下跌的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去年2012年以来,商品市场里都是保持一个“农强工弱”的格局,也就是说,农产品的走势普遍强过工业品。于是有些交易员就做对冲交易,就是买农产品的同时抛工业品,也叫做“买CPI卖PPI”,所以这样纽元相对就比较坚挺。如果做外汇的话,就可以做一下纽元兑美元。如果觉得这个货币对的趋势不够强、不太“够劲”的话,我们就找一个相对美元更弱的货币,例如日元,我们去做纽元和它的交叉盘。里面的逻辑是:纽元强过美元,而美元强过日元,那么纽元和日元的交叉盘,就等于放大了这两个货币对的力量对比,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一波很好的纽日货币对的多头行情。这个就是在汇市里做直盘和交叉盘的思路。

以上就是股市、商品和非美货币之间正相关的关系的描述。小结一下,在我们入场交易前,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时候资金是在避险还是在冒风险?如果是选择冒风险的话,那么资金的流动顺序是怎样的?一旦清楚顺序,那么我们再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品种,无论是股票现货,还是股指,还是商品,还是相关货币,欧系货币、日元还是商品货币。这些都搞明白了,那么我们已经有一个很清晰的图画,用这些判断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这个时候的判断会非常靠谱,我们不会盲目地入场去做交易,也不会盲目地止损,更不会随意地盲目变换交易的方向,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交易会非常有板有眼。而金银即是货币,属于汇市的范畴,也属于商品,可以与铜等金属归在一类,属于国际大宗商品的范畴。所以上面所讲的分析思路与正确判断贵金属的趋势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首先需要判断资金的流动防线,然后再选择在哪个市场里选择哪个品种进行交易。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你的进退是有据的,开仓平仓也是有理的,止损也是有理有节的不是乱来的。如果这些你能清楚了解并且能够实实在在做到的话,相信你已经超过了80%的交易员。

上面讲的都是正常的资金流动,这是判断市场走势的基本前提。但是市场也有异常的情况,例如前段时间美元和美股同涨,那么就说明有一个走错了,走错的话就会有纠错的行情,这种纠错就是另外一种交易的机会。所以前期当美元和美股同步上涨的时候,我们判断可能是美元先调整,美股会后调整,现在看来是美元先调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看淡美元,也是从资金流的角度来出发进行分析的。

上面内容读一遍你是看不明白的,最好多读几遍!

无论投资什么市场首先要有时间打理您的投资,如果您想买点放着,那就不建议了,如果每天有几个小时充沛时间,可以做一些投资,若打算做投资可以私信我。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