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蒙古国怎么签

2.诺门坎战役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日军投入什么样的装备,特别是炮火

3.地理方面问题!!急需

到蒙古国怎么签

蒙古国92号汽油价格多少一升_蒙古国92号汽油价格多少

去蒙古国签证申请流程如下:

1、签证申请人确定赴蒙目的和行程计划。

2、登陆蒙古驻华大使馆官方网站,浏览有关签证信息和要求,下载签证申请表。

3、根据不同签证类型着手准备所需材料。

4、到蒙古驻华使领馆办理签证手续。

5、等候签证申请审核。

6、领取签证。拿到签证后,应及时仔细核对签证上的各项信息是否正确,尤其是签证有效期的起止时间及停留天数是否与所申请的相符,签证上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拼写是否正确,如发现任何错误,应及时与签证处联系。

扩展资料:

驻蒙古使馆提醒赴蒙中国游客留意以下事项:

一、行前办妥签证等有关手续,密切关注外交、文化等有关部门发布的出行提示和中国驻蒙古使馆网站,了解蒙古天气、卫生、交通和社会治安等情况。

选择信誉高、服务好的旅行社,谨慎选择旅游项目,通过正规渠道预订住宿、餐饮服务,行前可根据自身情况购买旅游意外保险及医疗保险,并做好随时调整行程的准备,防范滞留风险。

二、根据身体状况理性选择旅游项目,充分了解相关风险和安全规定,做好安全防范。户外活动尽量结伴而行,不追寻刺激、盲目探险。谨慎选择涉水项目,在河流、湖泊中游玩时,务必选择安全可靠的水上交通工具,穿戴好救生衣,未成年人须有家长陪同。

同时密切关注天气状况,如遇恶劣天气或身体不适,切勿冒险进行涉水项目。如前往牧区,跟团游客请勿单独行动,避免与团队失去联系。自驾游客行前务必检查车况,并备好汽油、备胎、食物和水。

因牧区路况差、通信网络不佳、人烟稀少,应尽量多车同行,提前准备对讲机,以免被困牧区。

三、确保出行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租车须有合法驾照,选择有运营资质的交通工具,购买相关交通保险。出行前合理规划出游线路,详细了解路况及当地交通规则,防止疲劳驾驶和酒后驾驶,行车过程中务必系好安全带。行人过马路请走人行横道,切勿闯红灯,注意文明出行。

四、提高安全意识,防范盗抢风险。请勿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在酒店房间存放贵重物品,乘车、参观、购物时避免人包分离。建议减少夜间外出,尽量结伴而行。

如遇盗抢,应保持冷静,避免与劫匪争执或发生肢体冲突导致自身受伤,在确认自身无安全威胁后立即报警。

注意防范电信,如接到类似涉嫌的电话、邮件等,请务必提高警惕,建议直接报警。如遇上述紧急情况,可在报警的同时联系中国驻蒙古使馆领事部,寻求帮助。

五、保持通讯畅通,妥善保管证件。建议您出国前给家人或朋友留下一份出行计划,约定好联络方式,同时在护照“应急资料”页内详细写明家人或朋友的地址、电话号码,预留护照、签证复印件并同原件分开存放,以备急用。

如护照丢失,请即与驻蒙古使馆领事部联系,我们将为您补办相关旅行证件。

六、注意尊重当地宗教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蒙古人忌往火里扔脏东西,不能从火上跨越,不能在火旁放刀斧等锐器。由于自古以来随水草而居,蒙古人特别崇敬水,认为在河里不能洗澡、洗脏东西,更不能倒垃圾、大小便。请在旅游过程中注意文明礼仪,自觉维护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

七、常用****

(一)蒙古国急救电话:

(1)火警-101

(2)匪警-102

(3)紧急救护中心电话-321811,103

(4)交通事故执勤-321008

(二)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电话:+86-10-12308、+86-10-59913991

(三)中国驻蒙古大使馆

领保电话:976-99112578、95269751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扎门乌德总领馆

领保电话:976-70527166 、95187122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蒙古国签证

参考资料:

人民网-驻蒙古使馆提醒赴蒙中国游客注意有关事项

诺门坎战役双方各投入多少兵力?日军投入什么样的装备,特别是炮火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地区发生的一场战役。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

日、苏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苏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失败结束。日、苏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第一阶段

1939年5月11日至6月16日,在新巴尔虎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下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5月11日,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兴安警备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攻占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锡林陶拉盖哨所。

5月13日晚21时,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搜索队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104名骑兵、90名装甲兵到达距诺门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派出侦查兵进行作战准备。关东军司令部将驻齐齐哈尔的飞行侦察第10战队、海拉尔飞行第24战队、关东军汽车队的运输汽车100辆,归23师团指挥、使用。

5月14~15日,东八百藏部队在5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攻击。蒙军居于劣势(伤亡30余名),主动撤向河西。5月17日,东八百藏率部队返回海拉尔。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而介入,立即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蒙军骑兵第6师又渡过哈拉哈河,架起浮桥。

1939年5月28日拂晓,由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的第64联队一部约1058人、东八百藏中佐搜索队约200人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分三个方向围攻蒙军,结果被苏蒙军击败,日军搜索队战死115人、失踪81人,几乎全军覆没,东八百藏本人也被击毙;而日军山县部队战死151人、生死不明92人,伤亡率为20%。

第二阶段

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后,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今乔巴山)等地开辟野战场,苏战斗机开始在空中与日机周旋。6月19日,苏机轰炸阿尔山、甘珠尔庙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军集结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人向诺门罕进发。关东军司令部调第1坦克团和第2飞行集团支援第23师,共有12个步兵营、70辆坦克、180架飞机。

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今长春)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6月22日,苏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机也倾巢出动。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海拉尔上空。6时20分,日军机群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机场顿时黑烟覆盖。日军作战部队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

6月下旬,关东军司令官命令第23师团尽快发动地面攻势。兵力共计2万多人、84辆坦克、180架飞机和400辆汽车。

7月1日,日军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6000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攻占河东岸的谢尔陶拉盖高地。朱可夫组织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反攻。由于巴音查岗高地周围全是开阔地,非常有利于飞机和战车作战,日军全部裸露在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炮的面前。

7月3日上午7时,第一批苏军轰炸机和歼击机对日军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同时,苏蒙军的大炮猛烈轰击日军集群。这两股火力立即阻止日军行进,日军无法开展火力,只顾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掘个人掩体。上午9时,苏军第11坦克旅的150辆坦克向龟缩在沙丘掩体的日军开火。

7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决定向诺门罕前线调兵。从内地调来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今沈阳)、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中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增加飞机和车辆。

关东军司令部从战争一开始,就指示石井部队拟定在诺门罕地区的细菌战计划。

7月13日,石井细菌部队碇常重少佐带领22名敢死队员,在哈拉哈河乘2只胶皮筏顺水将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撒入河水中,向苏蒙军进行细菌战。竟有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

第三阶段

7月23日,日军在诺门罕前线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休整后,集中25000名兵员,82门大炮全线发动总攻击。24日,苏军发动反攻,日军退回原地。25日,关东军司令部下达“停止进攻,构筑阵地”的指示。

8月4日,日军为实施统一指挥,在海拉尔组建第6军(辖第23、第8国境警备队等,司令荻州立兵中将),兵力约2.5万人。

为早日解决诺门罕地区战事,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别军扩编成第1集团军。这是临时组织的具有独立作战职能的多种合成的大兵团。苏军集结第1集团军(6万余人,辖3个步兵师,即第57师、第82师、第152师)、摩托化第36师,机械化第5旅,装甲第7旅、第8旅、第9旅,坦克第6旅、第7旅、第11旅,空降第212旅、机枪第5旅、炮兵第185团,反坦克炮第37、85营,第63、66、150防空营等其他部队(另附外蒙骑兵第6师、骑兵第8师等部队),共计机械化大军10万余人(另外动用铁路昼夜不停的运送来18000吨炮弹,6500吨炸弹,7000吨燃料,4000吨粮食和4000吨物资、3000辆载重汽车..... 苏军一共498辆坦克、346辆装甲车,542门大炮,515架飞机)。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

第四阶段

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苏蒙军发起总攻战役。苏蒙军以3个步兵师,2个骑兵师,5个装甲旅,1个机枪旅,1个空降旅以及大量的飞机、大炮,开始举行大规模的反攻。日军虽然1辆坦克也没有,被苏军成千吨炮弹猛烈轰炸,还被苏军装甲部队合围,但日军毫无惧色,在阵地上勇敢地和苏军激战。构筑在蒙古旷野上的土木机构工事很快被苏军的大炮轰成平地,日军就依托单兵用工兵铁锹挖成的简易单兵掩体作战。

8月24日,日军竟然还发起了反击,3000名没有炮火掩护的日本步兵被阻止在铁丝网和野战工事以及大炮面前,随后苏军坦克开始出击,日军后退。战斗到8月26日,日军第23师团已经被完全合围了。在苏军重炮群、坦克群、航空炸弹的猛烈轰击下,日军第23师团损失惨重。此役,苏军重创重日军第23师团搜索队,全歼第7师团第26联队第1大队,日军第64联队和炮兵第13联队被苏军大部歼灭,第64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和炮兵第13联队长伊势高秀大佐均被击毙,23师团第71联队长森田彻大佐亦被击毙,日军仅有的22门加农炮全部丧失。

8月31日,在被上万吨炮弹轰击第11天后,弹尽粮绝的日军第23师团决定突围。2000多名第23师团士兵用手榴弹近战杀出一条路,突出重围。日军各部队亦随之突围。

8月29日,鉴于日军在诺门坎地区的不利情况,日军大本营决定在我国关内战场调集:第5师团(驻青岛),第14师团(驻河南开封、新乡),野战重炮兵第9、第10联队,速9个中队,16个野战高炮队,1个飞行战队,22个汽车中队到达我国东北,以增强诺门坎地区。

同时关东军司令部调集第2师团10000人、第4师团9800人、第7师团8000人、高炮部队和国境守备队主力向诺门坎前进,企图战胜苏军。但在攻势发起前的9月3日被日军大本营阻止。

9月9日,东乡驻苏大使向苏联提出诺门坎停战要求。

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结果

1939年8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

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

诺门罕之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地理方面问题!!急需

你看了这下面的两篇就应该明白了吧!

环渤海经济区概况(2005年初资料)

--------------------------------------------------------------------------------

2005-10-09 17:09

环渤海地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中国北部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全区陆域面积达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人。环渤海地区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区人口超百万的城市有13个。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将这一地区列为全国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环渤海地区与全国其他经济区相比,具有五大比较优势:一是地理区位十分优越。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这种独特的地缘优势,为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开展国内外多领域的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海内外客商新的投资热点地区;二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环渤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资源、煤炭资源和旅游资源,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耕地面积达2656.5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之多,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三是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环渤海地区拥有40多个港口,构成了中国最为密集的港口群;环渤海地区是中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是我国海运、铁路、公路、航空、通讯网络的枢纽地带,交通、通讯联片成网,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陆海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成为沟通东北、西北和华北经济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集散地;四是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雄厚。环渤海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中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资源和市场的比较优势。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最强大,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必将对国际资本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五是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骨干城市群。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的领导和关怀下,环渤海五省(区)二市国民经济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二是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环渤海地区如今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被经济学家誉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中国经济第三个“增长极”。

英《金融时报》:飓风可能触发全球性能源危机

2005年09月02日14:29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英国《金融时报》8月31日就“卡特里娜”飓风在美国造成严重灾害发表分析文章,文章认为在全球能源紧缺的大背景下,这场灾难可能会引发一场全球性的能源危机。

文章说,就在人员伤亡数字成倍攀升的同时,很多人也开始担心这场飓风给经济带来的影响。飓风已经致使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工业陷入瘫痪,一些分析家降低了对美国经济增长的预期,认为不断上涨的汽油价格将损害到消费支出,现在谈“重大的能源危机”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

随着墨西哥湾沿岸9个炼油厂的关闭,美国汽油批发价格在飓风袭击以来已经上涨了34%,达到创纪录的每加仑2.65美元,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供应短缺的现象。

雪佛龙公司(Chevron)表示,他们已经开始在美国东南部地区实行汽油配给。分析家指出,这一举动很可能会导致人们进行“恐慌性购买”,尤其是在劳工节周末期间。

自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美国消费者已经30多年没有见到过国内石油短缺的局面了。

瓦莱罗(Valero)能源公司发言人表示:“我承认现在的油价很高,市场正在对美国国内生产量每天减少了200万桶作出反应。由于美国平时就需要每日进口100万桶石油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近期内真的可能会出现短缺局面。”

由于担心油价上涨失去控制,美国能源部已经宣布政府决定动用战略石油储备来帮助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的炼油厂度过危机,暂时令每桶油价降到了70美元以下。但这只是暂时的缓解,很多商界人士认为美国政府的这份声明不过是作出了一个政治姿态而已。

现在世界各国都开始担心,正在迫近的美国石油短缺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本国的经济。在成品油方面,欧洲将面临来自美国的强烈竞争。目前,欧洲的批发汽油价格已经上涨了10%。分析家指出,如果这场飓风灾害给美国的石油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失,那么石油短缺的现象不会仅仅限于美国国内,而将会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危机。

飓风“吹”毁20个钻井平台

据美联社8月31日报道,飓风呼啸过后,墨西哥湾的20个石油钻井平台被摧毁。另外墨西哥湾的一条输油管道也被大火吞噬。

据美国矿产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61个钻井平台已被人从墨西哥湾撤离,这些平台的产油量相当于美国整个石油产量的四分之一。

目前,能生产相当于美国原油日产量91%(美国的原油日产量为150万桶)以及80%天然气的工厂已经完全停产。

失踪的钻井平台包括隶属Newfield勘探公司的MainPass138平台;与英荷壳牌合作的Noble公司的平台据称已经漂离正常位置17英里;英荷壳牌的平台也受到了“全面打击”。

在陆地上,路易斯安那州以及密西西比州的9家炼油厂已经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