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车是小排量好还是大排量好?

2.为什么不建议买小排量涡轮+双离合的车?

3.现在七块多的油价,普桑1.8排量的车每公里耗油多少钱?

4.汽车排量的适合人群

5.1.6L自动挡车型,加200块油跑了350公里,这油耗算高吗?

汽车是小排量好还是大排量好?

油价最高的小排量车有哪些品牌_油价最高的小排量车有哪些

根据自己的需求,若追求省油,则选小排量;若追求动力,则选大排量!

小排量车通常是指排量在1.0升左右的“微型汽车”,其油耗基本在每百公里5升以下,与排量在1.4升左右的轿车相比,每百公里要省4升油左右。

大排量汽车的概念通常是指排气量在3.0升以上的汽车。大排量只是对应于较大的车辆自重,自重上去了,安全性有一定的保证,另外舒适程度也高,另外是为了车辆的提速快,还有带空调的时候能够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小排量车具有节能,环保,经济的效益,但动力稍弱;大排量车舒适度高,车身稳定,动力强,但耗油相对较高。

为什么不建议买小排量涡轮+双离合的车?

我就是一个不爱购买小排量涡轮增加双离合变速箱的人,也许是年纪逐渐增大的原因,暴力驾驶离自己逐渐的远去了,实用够用、好用才是优先的选择,其次会偏向可靠性和耐久性。而相对来说,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无论是匹配双离合还是匹配CVT都不是那么稳定。

当然咱们也说了不算啊,小排量涡增+双离合,在中国已经是目前车企迫不得已采用的措施,这是由于国内日益严苛的环保排放要求,各个车企的双积分都不容乐观,只能靠降低发动机的物理排量,以及采用更高传递效率的双离合变速箱去实现,虽然说这种“黄金组合”在实际的日常驾驶过程中有着诸多不便和弊端。主要目的还是应对国内NEDC排放测试,所做出的应试设计罢了,而在实际驾驶时,不见得比大排量自吸能省多少油。

涡轮增压发动机有两种工况,一种是涡轮负压工况,此时涡轮虽然转动,但是因为转速比较低,产生的压力远远小于汽缸下行产生的吸力,只相当于自然吸气工况,另一种是涡轮正压工况,随着发动机转速的提升,涡轮转速升高,其产生的压力大于正常的自然吸力,此时处于涡轮增压状态。此时,ECU会控制增加喷油脉宽,增加喷油量,适应进气量。

也就是说,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动力增加需要涡轮转速提升增加压力,而涡轮存在一定的惯性,控制油门时,并不能实时控制发动机的进气压力,特别是拥堵路况一脚油门、一脚刹车时,会感觉到车不跟脚。

当然,现在的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普遍采用小惯量涡轮,以尽量降低涡轮正压转速,减少延迟,但是过小的涡轮也会导致涡轮在高转速时产生的扰动,产生转速不稳定的情况。

小排量涡轮增压在涡轮负压时输出功率太小,因此,如果有较大的功率需求时,就需要维持发动机处于高转速,而高转速不仅油耗较高,噪音和振动也会增大。

现代的小排量涡轮增压为了降低涡轮迟滞,通常都会采用小惯量涡轮,涡轮正压转速最低可以达到1200转左右,这么低的转速,意味着一脚油门起步时,涡轮就会处于正压,而一旦涡轮正压进气量就会激增,就需要多喷油才能维持燃烧,此时并不省油。

涡轮在大负荷时,其转速最高可以达到20万转左右,温度可以达到900 以上,发动机缸内温度也更高,因此总体上来看,对材料和温度控制更为严格,从稳定性和耐用性角度来看,的确比自然吸气更差。

涡轮增压对于机油的要求较高,由于涡轮增压器的涡轮转速太快,温度过高,对于润滑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使用全合成机油才能确保散热和润滑。从保养价格角度来看,成本略高。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涡轮正压时,往往可以提供更大单位功率,其低扭的转速也来的更低,这一点是自然吸气发动机所无法媲美的。因此,小排量涡轮增压动力储备更高,一般可以输出比物理排量1. 4以上倍的动力。在较低转速输出较大的扭矩给人感觉动力更好。比如大众的EA211 1. 5T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扭矩就远远超过普通的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

实际上,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省油工况是处于中小负荷匀速行驶时,此时涡轮处于负压,油耗较低。此外,在怠速运转时,由于物理排量较小,油耗也更低。而涡轮增压在频繁高功率输出、拥堵环境频繁加减速环境时并不省油。

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的双离合多为干式双离合,干式双离合在拥堵环境下,会因为频繁换挡而导致离合器摩擦片频繁的磨擦,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产生高温,特别是干式双离合的散热,主要靠空气对流,在拥堵环境下,空气对流速度相对较慢,散热效率较低,因此,双离合容易产生过热。

由于双离合变速箱采用提前升档的机制,在一档行驶时,二档提前挂入,三档行驶是四档,提前挂入,以此类推,这种策略可以减少双离合换挡时间,换挡时动力几乎不中断,降低油耗,但是在降档的时候速度会变慢,因为需要先脱开高档位,再挂入低档位,而在低速急加速工况时,发动机转速已经升高,变速箱完成降档以后会在较高转速下与低档位啮合,此时就会出现顿挫,这种钝妥现象无法完全避免,只能通过延长半联动的方式去降低,但是延长半联动又会因为摩擦过多而产生较多的热量。

干式双离合设计有通气孔,通过风扇强制对流散热,在涉水时,水有可能会通过通气孔进入变速箱,导致摩擦片生锈报废。

由于双离合是利用摩擦片产生半联动进行缓冲,在摩擦片长时间使用以后,间隙就会增大,此时就可能会出现发热磨损或压不紧的情况,双离合变速箱后段通过换挡拨叉去控制齿轮的啮合,也会产生一定的异响。

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纯粹是政策下的产物,双离合变速箱下放到民用车上也是无奈之举。那么小排量、双离合车型就不能买了吗?非也!

计划购买小排量车型的朋友,多数是预算有限,小排量车型价格要便宜很多、对于动力要求不高的朋友来讲也是很划算的选择,选择小排量车型也就代表车主更注重经济性。如果论油耗,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 双离合变速箱的组合,油耗肯定是同排量车型中最低的。但确未必是最省心的组合,因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功率扭矩有限,为了保证动力、兼顾油耗,多数情况下配备的是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双离合变速箱有两种,一种扭矩容量比较小、但是传动效率高,适合小排量发动机,也就是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另外一种则是湿式双离合变速箱,扭矩容量大、传动效率稍低 ,适合大排量发动机。

双离合变速箱下放到民用车上,大众功不可没。大众最早用的是AT变速箱,但是自己不具备AT变速箱的生产能力只能外购。对于一个国际知名大厂来讲,变速箱这么重要的零部件外购总会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一旦断供那么后果是严重的,所以大众早期还研发过CVT变速箱。但是用几年后发现CVT变速箱并不理想,动力输出缓慢、故障率高并不适合大众车型。

因为AT变速箱专利限制 ,大众只能走双离合变速箱这条路,硬着头皮研发双离合变速箱,然后用中国市场来实验双离合变速箱,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后,大众的双离合变速箱逐渐成熟 ,大众双离合是众多双离合变速箱中最稳定的、最成熟的。

但是干式双离合稳定性要比其他变速箱差一些,最突出的就是离合器寿命问题。两套离合器动作频发,为了平顺性而不得不增加半联动的时间,半联动是通过离合器片与飞轮、压盘之间打滑做到的,打滑则会对离合器片产生一定的磨损,因此频繁启停、市区内走走停停的工况下,离合器动作频繁半联动次数明显增加,这就导致离合器片磨损严重,严重者甚至飞轮平面也就磨损。

除了离合器片磨损之外,分离轴承也成了耗材!手动挡变速箱分离轴承行驶时与压爪不接触,轴承停转。只有踩下离合器的时候、 轴承才会与压爪紧密贴合,松开离合器后轴承停止转动,所以轴承寿命很长。双离合变速箱就不一样了,因为两组离合器始终有一组处在分离状态下,相当于一直踩着离合器,这时候轴承与压盘同步转动,如果轴承润滑变差那么很快就会坏掉。

因为干式双离合变速箱并不是完全密闭的,有呼吸孔、通气散热孔,因此过积水路段时变速箱很容易进水。进水后飞轮锈蚀、分离轴承损坏、压盘锈蚀,进而导致三件套损坏。这时候就会出现异响、冲击、缺档的故障,只能更换新的离合器组件、飞轮来修复,维修费用至少要3000块左右(修配厂)。

这就是干式双离合唯一的缺点,也是常见的故障。如果经常在市区内行驶,那么离合器寿命就会缩短,五万公里内可能不会出现问题,过了五万公里就不好说了!但是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传输效率高,动力损失小、换挡快速,因此动力体验也特别好 ,例如大众的小钢炮高尔夫就有部分车型采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 ,迈腾1.8t也采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虽然有瑕疵但是动力体验真的非常好,完全超越同级别的日系车(AT变速箱),而且油耗也低一些。

因此买不买小排量涡轮增压 干式双离合 ,就取决于对 汽车 的需求。如果你对动力无感,没有要求那么就没有必要买干式双离合车型,随便买一辆丰田或者本田的CVT车型要比干式双离合更省心。

如果你在意动力表现,那么买干式双离合车型也无妨。上面已经说了干式双离合车型的缺点,出保后外面修配厂维修一次大概2200-3000元左右,修一次又可以再战几年。更何况未五万公里就坏掉,十万不坏的也经常看到,主要与行驶工况有关系,总跑长途换挡频率低变速箱寿命自然就长了!

小排量双离合说白了就是厂家为了节省那个成本忽悠消费者的产物。一台车的基础排量小加个吹风机就成了涡轮还美其名曰省油,小马拉大车动力弱更谈不上省油,双离合变速箱换挡快相对的成本低稳定性不好特别是拥堵时离合器的损耗大很容易罢工,和AT变速箱成本差一万块钱左右,很多日系车用CVT变速箱换挡平顺性好但是没有AT变速箱动力驾驶体验好,大众的双离合问题也是问题不断湿式的好一些,很多国产车的双离合更是不靠谱,省下的成本都用在看得见的没有用的配置上,来作为卖点

身为资深大众车主的我当然要说说的大众1.4T+7速干式双离合。

大众这套动力最值得称道的主要是绝对动力性和油耗。虽然已经是多年没有换代的发动机,110kW、250Nm的动力参数放在今天已经平平无奇了,但它照样能在无法弹射的前提下让所有轿车的0-100km/h加速保持在8-9秒的水平,法定限速内的动力却比参数更高(126kW)的丰田2.0L M20A发动机更强。就拿速腾和亚洲狮来说吧,前者8秒内破百,亚洲狮10秒开外破百,即使是更考验功率的0-400米加速,速腾依然保持领先(但优势确实缩小了一些)。

在这种明显的动力优势之下,速腾的小熊油耗平均值比亚洲狮还要低:前者平均7.03L/100km,最高8.0L/100km,最低6.06L/100km;后者平均7.42L/100km,最高8.2L/100km,最低6.64L/100km。要知道,丰田这台2.0L发动机的最大热效率高达39%,大众1.4T只有35%左右。这说明,大众凭借干式双离合的高效传动弥补了热效率的不足。

然而,0-100km/h加速只能反映这款车在油门到底、节气门全开时的极限动力,并不能衡量日常驾驶的动力表现。在我看来,大众1.4T+7速干式双离合最大的缺点不是坊间津津乐道的可靠性,而是性格分裂、油门拖沓的驾驶感受。

1.无论是发动机本身的输出特性还是油门踏板的标定,大众1.4T的油门存在“踩小了太肉,踩大了太窜”的问题。起步匀加速和高速巡航还好,但遇到时快时慢甚至走走停停的时候,想精准控制油门和车速就不太容易了。特别是在咱们国内的路况下,轻踩容易被加塞,深踩又容易追尾。这和很多老日韩系自吸车型“轻踩就很窜,深踩也就那么回事”的感受相比,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2.不要被“1750转开始爆发最大扭矩”误导,这种说法和百公里加速一样,也是指油门全开的情况。你温柔加速的时候,节气门开度可能也就两三成,这样的排气速度远远不够涡轮上正压的。事实上,当你油门只用前半段时,基本上发动机2000转以内都相当于1.4L低压缩比的自吸发动机。这是小排量涡轮增压的通病。带A级车勉强过得去,带迈腾这样自重1.4吨+的B级车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别看凯美瑞2.5L加速成绩不如迈腾1.4T,但由于基础排量更大,它在中低转速行驶时反而比迈腾更轻快。

3.变速箱换挡逻辑和2.0T不一样。我试驾了N多款大众车总结出一个规律:现售的大多数搭载1.4t DQ200 7速DSG且不带驾驶模式的大众车,D挡的换挡逻辑其实是经济模式而不是标准模式。升档积极降挡懒,日常平稳加速1600-1800转就升档(动力更强的2.0T反而是1800-2000才升档),需要果断超车时油门必须踩到2/3以上,否则就算发动机只有1200转也不肯降挡,高档低转大油门还有明显的拖档激震。刚才说了,日常油门深度下,发动机需要2000转以上才能释放出足够的动力储备,变速箱偏偏总把转速压在2000转以下,这不是成心跟你作对么?爬坡、超车的时候可捉急了。但你要切换S挡,动力风格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巡航转速2500+,油门极其敏感,低于2500转ECU会自动降档补油,噪音、油耗和过剩的动力,注定这个模式根本不可能长期频繁使用。

日常驾驶中,油门线性和动力响应比绝对动力更重要。大众的1.4T只有在油门超过2/3时才比较顺畅,前半段则非常慵懒拖沓——油门深度和实际输出的动力不成比例,而绝大多数人日常驾驶时显然更常用油门前半段。如果你的用车场景大部分都在比较拥挤的路况,那大众这套动力的驾驶感受绝对会让你崩溃。哪怕你非要买这套动力总成,那也要在A级轿车里面挑(宝来、朗逸、速腾、明锐等),而不要买途观L、探岳、迈腾、帕萨特这些大车。总之,要么把它当1.4L自吸开,要么一加速就是2/3以上油门,否则它的动力输出会习惯性跟不上你的预期节奏。

我就买了1.5T+7DCT组合的车子。开了大半年近7K公里,之前买的是1.6L+CVT。相比之下,我并没觉得小排量涡轮+双离合省油啊,现在的油耗基本都在8个以上(一半市区、一半高速),以前的1.6自吸+CVT油耗在7个左右,高速更低。另外,涡轮增压的发动机,很多都要喝95的汽油,现在油价这么贵。除了油耗以外,两者的舒适性开起来差距太明显了,双离合那顿挫感,特别是低速上坡或者低速下坡的时候,车子往前一窜一窜的感受得要死,相比之前的CVT那种平顺性,有时候真想把档把给拔了。

没有听说 汽车 界有这个说法,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个人觉得选择1.4+涡轮增压发动机是个小排量 汽车 的黄金搭档,一些1.2 或者1.0排量发动机起步扭矩比较小,虽然现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1200转就介入,但是我个人还是认为1.4批量涡轮增压发动机比较理想,至于3缸机还是算了吧,说到DCT(大众称呼DSG)离合器,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前几年的问题逐步减少,但是尽可能选择湿式DCT,这种离合器故障率相对干式DCT故障率很小。

不是买不买的问题,是钱的问题。多小算小?1.5T算小么?家用要那么大吗?每天都玩飙车吗?有一个钱袋子够的时候,什么排量不排量自然不是问题,双离合自然也不在选择之列,谁不知道用好的?但实际上呢,还是由钱包说了算!可现实中,生活家用,就目前国产几大车企,双离合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家用嘛。合适就好。不要拿过去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情, 科技 在进步,不可能停留不动。在这种竟争激列的时代,稍稍落后就会被人遗忘,谁还敢拿消费者当实验品。别看特斯拉牛逼,它的臭毛病不改,迟早玩完,国产替代,随时倔起。诺基亚、摩托罗拉当年在中国不牛逼吗,现在还有它们的身影吗?中国燃油车,弯道超车的就是双离合,没办法,其他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无法超越,也绕不开,只有另劈。我相信双离合,而且是中国车企的双离合,特别是长安吉利的,家用没问题!1.5T动力也足够,不够的,上2.0T,没有动力不足的问题。不知道楼主说的小排量涡轮是多少,是1.5T以下吗?

小排量可以买 但不建议低于1.3T 双离合也可以买 但只建议买湿式

巧了,受我朋友影响,第一辆车就是低配福克斯,小排量1.6L自然吸气发动机(不是涡轮)+双离合变速箱,当初资金预算限制,也不懂三大件,没有注意这些配置,车也没试就提了。

后面用车的过程还行,就是高速上超车需要深踩油门才能完成超车,感觉动力还是稍弱了点,对于动力有要求的人会觉得这马力肉。

所以,下辆车要选2.0以上的车才好满足大动力需求,至少超车时会很轻松,不会有安全隐患。

年轻人买车,还是不建议买那些小马力自然吸气老发动机+老年代步车变速箱CVT,如果你喜欢开暴力车,还是小排量涡轮增压+双离合,毕竟双离合不会像CVT那么脆弱,小排量涡轮发动机爆发力远超那些低效率自然吸气黄标发动机,跟老年代步车变速箱CVT塑料胶壳壳车

现在七块多的油价,普桑1.8排量的车每公里耗油多少钱?

如果是省道或者是高速的话油耗基本上在百公里6-6.5升左右,算下来每公里5毛钱左右,

市区的话油耗在7.5-8升左右,算下来在6毛钱左右,

其实这个只是平均算出来的,主要还是看道路情况和开车人习惯而造成油耗的高低

汽车排量的适合人群

这类车可以说是城市里的宠儿。排量小,油耗低,外形小巧,购买和养护费用都很便宜。比较适合新手和女性朋友以及创业阶段的年轻人士选购。从奥拓到QQ、SPARK、北斗星,小排量的车选择之多,生命线之长,加之政府不断发出鼓励购买排量小、节能型汽车的声音以及油价的不断提高和低收入人群购车的比例增多,都犹如给这个排量区间的车注射了一支兴奋剂。当然,购买这类车就只能作为城市的基本代步工具了,也许炎热的夏天带着空调爬坡会让你感觉犹如买了只蜗牛,心里那个急啊,只能用一个字劝你———忍。

适合人群:新手、女性朋友以及创业阶段的年轻人士

代表车型:奥拓、奇瑞QQ、SPARK乐驰 其实1.0和1.1也属于是小排量的微型车,而且这两个排量的车好多也是生产1.0以下车型的厂家在生产。比如QQ就有0.8和1.1的,SPARK也有0.8和1.0的。还有1.0、1.1两个排量都生产的哈飞路宝。之所以单独列出来,是因为前段时间消费税的调整,1.0升至1.5升的排量的车税率下降两个百分点,别小看了这两个百分点,好多消费者还因此改变了最初的购车计划。

适合人群:对空调和动力有一定要求的微型车选购者

代表车型:哈飞路宝、SPARK、QQ 这个排量可以说的就太多了。由于油价的不断攀升、国家各项新政都明显向小排量车型倾斜。而兼顾 油耗和动力性的1.3L车型则备受购车一族的青睐。进口品牌、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汽车都纷纷杀向小排量汽车市场,长安奔奔、奇瑞QQ6、力帆520两厢、天津一汽威志、大发D-01等20余款各种型号再加上原来的新威驰、千里马、派力奥、雨燕、夏利等市场元老不同档次的新车都往1.3市场发起进攻。1.3升被业界称为继1.6升“黄金排量”后的“新黄金排量”无可非议。

适合人群:兼顾油耗和动力性的小资一族

代表车型:新威驰、千里马、雨燕、力帆520、天津一汽威志、吉利自由舰 始终感觉这两个排量的车都有点怪异。最开始各大厂商、经销商都在鼓吹1.4、1.5会是继1.6以后的“黄金排量”,然而却又把苗头纷纷指向1.3。而生产1.4排量的多数都是些大厂。如上海通用的乐风、乐骋,上海大众的POLO和高尔夫,东风标致的206,东风雪铁龙的富康、C2,还有北京现代的雅绅特等等。而这些车型又基本都有1.6排量车型,可能他们认为1.4和1.6都是黄金排量吧。1.5这个排量的车就有点惨了,消费者都不怎么看重,总觉得油耗比1.4排量的高很多,几乎接近1.6排量的车,而动力比1.6的又差,夹在中间最难受了。所以车型不是很多,除了风光一时的老威驰外,销量都一般。当然这里面也有个另类的,那就是一汽丰田普锐斯。普锐斯是首款量产的混合动力车,其功率相当于2.3L排量的发动机输出功率。且油耗之低———当车辆在城市路况行驶时,油耗仅为3升,节油率达到50%,当车辆在高速状态下行驶,节油率约达25%,油耗在5升左右。只可惜高昂的价格让好多人只能望车兴叹。

适合人群:对动力性有一定要求且油耗又不要太高的知本一族

代表车型:1.4L:乐风、206、C2;1.5L:飞度、老威驰、高尔夫 这个曾经长期作为国内轿车的黄金排量的轿车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型轿车与中级轿车的“分水岭”。随着中级轿车排量向2.0L提升,1.6L排量既是中级轿车进入经济型轿车的“试金石”,也是经济型轿车渗透中级轿车市场的“开路先锋”,他的地位受到汽车厂家、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追捧,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现有的车型里,1.6升排量的发动机几乎是经济型轿车与中级轿车的唯一共性。经济型轿车为了能赢得动力性的口碑,都为最高端的款型配备1.6升发动机;而中级轿车装用1.6升发动机则往往是要降低整个车系的门槛,好让普通用户咬咬牙就能够得着。1.6升排量的轿车在市场中特别受到青睐有很多的原因:车型款式众多、价格跨度大、安全性与经济性兼顾等。

适合人群:对安全性、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要求的驾乘一族

代表车型:捷达、宝来、POLO、GOLF、赛欧、凯越、爱丽舍、标致307、伊兰特、福美来、千里马、力帆520等 派朗的横空出世填补了一直以来国内1.7L排量的空缺。由于1.7L排量只有派朗一款车,笔者就将该车给大家作个介绍。派朗搭载的菲亚特1.7L直列4缸发动机,该发动机是首次在中国露面,包括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内的动力总成由意大利直接进口。强劲的扭矩输出在2500rpm较低的转速下,发动机便可输出接近峰值扭矩的136Nm,这样的特性既保证了动力输出的线性,又兼顾到燃油经济性,对于经常游走在城市中的用户来说是一种比较适合的调校。而相比于1.8L排量的车,派朗的动力并不见得逊色,油耗上却又基本等同1.6L排量。加之其气派俊朗的外观设计、欧式经典的内饰风格、全新的动力系统、先进的电控系统和牢固的欧洲底盘等五大均衡优势,更充分体现了菲亚特汽车“高性价比”、“安全时尚”、“操控灵活”、“经久耐用”、“服务便捷”的特点!

适合人群:喜欢飞梭于城市之间但又讲究油耗的年轻一族

代表车型:南京菲亚特派朗 1.8排量的车型主要集中在一些中高级轿车上。这个级别的车无论从动力、操控性、安全性以及外观、配置等各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当然,油耗上就得损失点了,只要驾驶习惯不是太狂野,油耗控制在8、9升也不是什么难事。1.8L排量的车公务、家用的都有,就看你是买来做什么了。

适合人群:公务、家用都有,只要你对油耗不太在乎

代表车型:骏捷、花冠、福克斯、伊兰特、别克凯越、帕萨特等。

1.6L自动挡车型,加200块油跑了350公里,这油耗算高吗?

自动挡车型,1.6的排量,200元跑350公里,油耗高吗?

油价高不高,要根据当时的油价来判断,如今油价已经跌到了92号油5.5元每升左右,也就是说200元能加36升油,跑350公里的话,平均百公里油耗超过了十升,以这个排量来看,油耗是比较高的。

除此之外,判断油耗高不高,还要看一辆车的用车环境。很多网友在看油耗的时候,都要报上均速,用均速来判断油耗高不高,其实这种方法不是太科学。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均速,60,一台车是城市路段加高速路段,合计跑了一百公里,最终跑完均速是60km/h。另一台车走的是省道,也是跑了一百公里,均速也是60km/h,其结果必将是跑省道的那台车更省油。这样看,均速来判断油耗省油吗?

速度不是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唯一依据,以下几个方面都跟油耗有关系。

1、第一点看行驶的路况,看如果是纯市区拥堵路段,平均百公里油耗超过10升是非常正常的,在这种路况只有混动车型才能做到较低的油耗。因为汽车长期处于低档位行驶,很难达到发动机最高的效率区间,所以油耗比其他路况要高得多。

2、第二点看环境温度,夏天和冬天对于燃油经济都是不理想的季节。夏天因为要开空调,空调压缩机要消耗一定的燃油,一般来说要开空调要比不开空调,油耗高个10%左右。冬天油耗高,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低,发动机的热机时间更长,增加辅助喷射量,直至温度上升到正常行车温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也必须多喷燃油多做功才能维持工作温度。一般来说,春秋两季是家用车效率最高的季节。

3、第三点看行驶半径,我们经常收到网友的私信,询问自己的油耗怎么这么高,一问才知道,上下班就两三公里,这样一来油耗必然会高,因为内燃机刚刚启机,刚刚完成热身工作,发动机还没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你就到目的地了。

4、第四点看驾驶习惯。很多人开车习惯起步大脚油门、再大脚刹车,这样开油耗必然很高。如果开车想要省油,缓加油、尽量保持匀速行驶,多使用滑行是比较省油的,但是不鼓励大家开慢车。另外,像不正确的使用暖风、开空调开得过冷都会明显影响油耗。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油耗的高低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不能简简单单的看排量,或者看均速,日常开车,我们对于油耗也无需太过担心,把安全驾驶放在首位,把驾驶道德放在第二位,尽量不影响他人,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地去考虑如何降低油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