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20年油价-2025美国油价
1.石油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系
2.石油和天然气会面临枯竭么,油价还会继续升高吗?
3.世界油气资源状况
4.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石油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关系
石油在目前的国际能源消费中占到40%,是世界许多国家重要的能源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石油是世界经济的“血液”。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经济增长与国际石油需求增长存在着较明显的相互对应的周期性变化规律。2004年是自1976年以来石油需求增长率最高的一年,但是这个周期已有下降的趋势。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增长率是因为美国和中国有非常强劲的经济增长。在过去的25年中,发展中国家从来没有出现过5%这么高的石油消费增长率。中国达到世界GDP增长的24%,经济增长率为9.5%,2006年还将持续这个态势。我们可以看到,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从上年的5%降至4%,2006年可能保持相同的增长率。即使这样,该数值仍然要高于3.3%的长期平均增长率。
近40年来石油消费增长与世界经济增长变化情况(据IMF,2006;BP,2006)
石油对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原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商品,与其他商品一样,原油价格经常伴随着供应短缺或过剩而发生大幅度波动。石油价格的暴跌和暴涨,都是世界经济的不稳定因素,并直接影响到一国经济的发展。据亚太经合组织估计,石油价格每上升10美元/桶,就会使全球通货膨胀率上升0.5个百分点,经济增长率下降0.25个百分点。该组织还认为,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已经从2003年的1.1%上升到2%,主要就是由于石油价格上涨造成的。而美国经济的几次衰退(分别是1990—1991年,1980—1982年,1974—1975年)前,都发生了石油价格的暴涨。
由于原油作为一种商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原油价格波动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运行的成本和盈利能力,而且还对居民和家庭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对于原油净进口国来说,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增加其原油进口成本,并对其经常账户产生不利的影响,并进一步影响其经济运行状态,严重的油价上涨往往导致随后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业人数的增加。
从1970—2004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情况看,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一系列因素的作用下出现过五次较大幅度的上涨。从历史上看,油价的大幅度上涨对全球经济产生明显的冲击,其中,最严重的冲击是1973—1980年间的两次石油危机所产生的冲击。
时间原油价格对发达国家影响初始价格(美元/桶)最高价格(美元/桶)价格涨幅(%)贸易平衡(亿美元)GDP增长(%)1973—1974年3.311.6252-880-2.61978—1980年12.935.9179-2320-3.71989—1990年17.928.358-380-0.21999—2000年18.028.257-960-0.42003—2004年28.937.329-1070-0.3
原油价格变化对发达国家贸易和经济增长影响(据IMF,2005)
历史数据表明,1973年的那次石油冲击,使得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1974—1975年的严重衰退,而20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更使发达国家出现了1979—1982年长达3年的特大的经济危机。在后一次经济衰退中,整个西方陷入了通货膨胀和工业生产下跌的停滞膨胀,即经济滞胀。从1971年到2003年美国出现的五次经济衰退都与油价大幅度上涨有关。除了1973年、1980年衰退与油价上涨基本同步外,其他三次存在一定的滞后。
2004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高油价与高增长率并存,表明国际油价飙升并没有像20 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那样给世界经济带来巨大冲击,甚至爆发衰退。原因一方面是以美国为首的占世界经济最大部分的发达国家,经济正处于复苏的上升期,消费出现新热潮,投资显著增多,因而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石油消费大国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替代能源等节能措施,降低了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存度。
1970—2003年美国原油进口实际价格与经济衰退的对应关系(美国能源部等,2002年)
但是,油价飙升仍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首先,它抑制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每桶石油的价格上涨5美元并持续一两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就将减少0.3%,同时,油价上涨还带动了航空、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成本或产品成本上升。其次,高油价还使全球通货膨胀有灰复燃之势,股市和汇市也动荡不已。
值得关注的是,高油价困扰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高油价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冲击要比对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经济的影响更严重。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如果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下去,一年内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下降0.3、0.4和0.5个百分点,而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受高油价更大冲击的原因在于对原油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和能源利用的低效率。美国能源部预计,从2001—2025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年均将增长1.9%,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需求量年均增长率将高达3.2%,增幅大大高于美国的1.5%、日本的0.3%和西欧的0.5%。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亚洲发展中国家原油需求旺盛的主要原因。发达国家不断将制造业生产转移到亚洲地区,也增大了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原油需求。亚洲发展中国家能源利用效率低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使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抗高油价的能力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低得多。其二,通货膨胀率急剧上升。到目前为止,高油价还没有使亚洲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慢,但据一些亚洲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高油价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已显著增大。因而,如果油价长期居高不下,亚洲经济有陷入“滞胀”的危险。
石油和天然气会面临枯竭么,油价还会继续升高吗?
石油和天然气根本不是紧缺资源,从没有面临枯竭。油价也不会一直升高。
一直以来,我们上学时课本上就告诉我们世界上的石油越来越少,可能几十年以后就枯竭了。
但实际上,地球上的石油资源并不是在枯竭,而是越采越多,反而有些过剩。而且,随着采油技术的发展,石油的产量增加也越来越容易。
中国早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石油消费大国,从2020年到2025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将占全球石油需求量的13.5%以上。不过,由于中国GDP增长的平缓,经济效率的逐年提高,新能源的增加,单位GDP消耗的石油能源的下降,中国的总石油需求量将在2030年左右达到顶峰,大约为7.05亿吨,此后会逐年回落,到2050年将下降到5.9亿吨左右。
跟中国一样,西方国家的石油总需求也在稳定下降,这必将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长期走势。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价格的高水平不太可能维持很多时间。
而且,在世界上所有工业体系完备和制造业强大的国家里,单纯开采石油和销售燃料的产业的占比都非常低。比如美国的页岩油产业总量只占到美国经济的2%,大约只有5000亿美元。而中国在2019年的石油开采和进口营业的总额大约为4000亿美元(其中国内开采营收1569亿美元,进口为2387亿美元),这大约只占中国GDP总额的3.1%,采油和卖油都不是举足轻重的产业。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的石油,都没有进口的芯片货值高。
因此,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才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单纯依靠挖石油卖石油是不会成为大国的,只能坐等制造业强国的收割。世界经济是可以影响石油价格的,但石油价格绝对不会主导世界经济。所以,都把心放肚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石油只能原来越多,不会枯竭的。
世界油气资源状况
1.1.1 石油资源总量丰富,分布极不均衡
截至2007年,全球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686.3亿吨(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排名前10位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368.1亿吨,占世界的81.1%。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洲和前苏联地区、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及亚太地区(表1.1、表1.2)。其中,中东占61.0%,欧洲和前苏联地区占11.5%,北美洲占5.6%,非洲占9.2%,中南美洲占9.4%,亚太地区占3.3%。
表1.1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及2007年产量
续表
表1.2 截至2007年年底按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
在全世界目前剩余探明石油可采储量当中,中东占了1028.6亿吨,即61.0%,仅沙特阿拉伯就达21.5%,占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储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3%)、伊拉克(9.2%)、科威特(8.2%)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7.7%)。中南美地区,委内瑞拉探明储量最多(7.4%)。在欧洲及前苏联地区,俄罗斯占6.4%,其次哈萨克斯坦占3.2%,阿塞拜疆(0.6%)和挪威(0.6%)。在非洲,利比亚占3.3%,尼日利亚占2.9%,阿尔及利亚占0.9%,苏丹占1.0%。在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不包括油砂油)和墨西哥所占份额分别为2.4%、2.2%和1.0%。在亚太地区,我国探明储量占世界的1.2%,印度占0.4%,印度尼西亚占0.3%,马来西亚占0.2%。
1.1.2 世界石油资源潜力大,中东石油供应占优势
目前,世界现有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1686.3亿吨(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另外,全球待探明的石油可采资源量超过1660.0亿吨,只要有足够的投资和勘探工作量,加上科技进步,石油可采资源量、探明储量和生产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增长而增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储量在未来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全世界的石油产量高峰,将在2030年前后到来,届时年产量将达到50.0亿吨左右。
预计到2020年,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全世界3大石油消费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75.0%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4.0%,而原油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0.0%左右。最近海湾石油专家预测,到2030年中东地区石油出口量将占全球总出口量70.0%,从目前的每天2000万桶逐渐增长到4600万桶。
1.1.3 石油资源储量产量缓慢增长,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
世界探明石油储量缓慢增长。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年)》统计数据,1985~1995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平均每年增长35亿吨,为快速增长期。1995~2005年世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平均每年增长24亿吨,为较快速增长期。不包括油砂资源,2005年、2006年、2007年剩余可采储量分别为1657亿吨、1655亿吨、1686亿吨,为缓慢波动增长。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6年)》统计数据,1985~1995年世界石油产量平均每年增长0.5亿吨;1995~2005年世界石油产量平均每年增长0.6亿吨,为较快速增长期。2004年和2005年石油产量分别为38.68亿和38.97亿吨,年增长仅为0.29亿吨,比上年增长0.7%,增长速度十分缓慢。2006年石油产量39.14亿吨,年增长仅为0.17亿吨,比上年增长0.4%;2007年石油产量39.06亿吨,增长速度较上一年下降0.2%,表明油气勘探开发难度日益增大。2007年,世界石油储量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中南美地区的石油储量减幅最大,为3.6%,中东地区减幅为1.8%,亚太和北美地区较2006年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平稳;欧洲和前苏联递增1.5%,非洲地区的石油储量增幅最大,为3.2%。
1.1.4 天然气资源储量产量快速增长,待开发资源潜力大
截至2007年,全球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为177.36万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洲和前苏联地区、亚太地区、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表1.3、表1.4),其中,中东占41.3%,欧洲和前苏联地区占33.5%,非洲占8.2%,亚太地区占8.1%,北美洲占4.5%,中南美洲占4.4%。
表1.3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和产量
表1.4 截至2007年年底按天然气剩余探明可采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
续表
天然气储量排名前10位的国家是俄罗斯、伊朗、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美国、尼日利亚、委内瑞拉、阿尔及利亚和伊拉克。其中,俄罗斯、伊朗和卡塔尔3国占总储量的55.3%。
在过去10年中,天然气的消费增长率较高,但大多数地区的储采比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2007年,世界平均储采比是60.3,中南美地区储采比为51.2,前苏联为67.7,非洲为76.6。中东国家的储采比超过100。全球天然气探明程度低,储采比高,开发程度低,发展潜力大。
由于天然气供应源充足、成本具有竞争力以及较其他燃料有环保优势,国际天然气市场一直保持快速发展趋势。新的发电厂将成为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体。近年来,世界天然气集中产地的长输管线计划正在酝酿并部分趋于成熟。
预计2025年天然气在电力生产的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份额将达到30.0%。在发展中国家,天然气设施还没有广泛的建设,因此,天然气在电力生产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2025年可达17.0%。
全球将进入天然气时代,随着科技进步、环保的深入发展以及经济的持续增长,21世纪必将为天然气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
1.1.5 非常规石油资源潜力大,日益受到广泛重视
除常规石油资源外,世界上的非常规石油资源(如重油、沥青、油砂和油页岩等)也很丰富。据估计,目前全球拥有的7万亿桶非常规石油资源中油砂油占39.0%、页岩油占38.0%、特殊重油占23.0%,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占36.0%)、美国(占32.0%)、委内瑞拉(占19.0%)和其他地区(占12.0%)。
统计资料表明:重油、常规原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占总储量分别为53.0%、25.0%和22.0%,重油的地质储量略大于常规油气储量之和。
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采技术的发展,以及当前高油价的刺激,过去不能经济开采的重油、超重油资源也开始具有商业价值。加拿大油砂生产的合成油和委内瑞拉由超稠油生产的奥里诺科乳化油均已成为商品。目前,已知世界油砂技术可采总量约为1035.1亿立方米,约为常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的68.0%,开发前景相当广阔。其中加拿大的艾伯塔油砂,占世界已知油砂可采资源量的81.0%。
油页岩是一种蕴藏量十分丰富的资源。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合成煤气及化工原料,副产品还可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全世界蕴藏的页岩油资源量约3662亿吨,比传统石油资源量至少多50.0%(国际能源机构《世界能源展望(2002年)》)。全球油页岩产于寒武系至古近—新近系,主要分布于美国、刚果(金)、巴西、意大利、摩洛哥、约旦、澳大利亚、中国和加拿大等9个国家。目前只有美国、澳大利亚、瑞典、爱沙尼亚、约旦、法国、德国、巴西和俄罗斯等国对部分油页岩矿床做了详细勘探和评价工作。
目前,全球油页岩主要用于发电和供暖。预测世界油页岩的产量由2000年的1600万吨增加到2020年的1.3亿吨。页岩油曾是我国液体燃料的主要来源,占全国原油产量的60.0%。全球趋向于对油页岩的利用已经更趋复合、多元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天然石油的开采,油页岩工业逐步萎缩。我国2001年生产了8万吨页岩油,2007年我国油页岩产量已达35万吨。
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预测:随着油价的不断升高,常规和非常规资源量的成本差距将会缩小。最终由于价格上升和技术发展综合因素作用将使部分非常规资源量转化为常规资源量。全球油页岩资源丰富,用途广,开发利用时间也较早,但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是受到油页岩工业成本以及环境污染两大因素的制约。技术进步将使油页岩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具有可行性。
煤层气也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加强对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不但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利于臭氧层的保护、减少安全隐患。世界煤层气储量约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30.0%以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6个最大的天然气田(大于2830亿立方米)中,就有16个是煤层气田,其煤层气储量占天然气总储量的77.0%,位居世界前5位的特大气田均为煤层气田。世界上已有29个国家开展了煤层气研究、勘探和开发活动,从事煤层气开发的各国公司约有20多个。美国是迄今为止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国家,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科研和试验,取得了总体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开始成功进行地面开采煤层气试验。从1983~1995年的12年间,煤层气年产量从1.7亿立方米猛增至250.0亿立方米,迅速形成产业化规模。2003年美国煤层气产量超过450.0亿立方米,2004年则达500.0亿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气产量的8%~10%,2006年则达540.0亿立方米左右,成为重要的能源资源。美国快速发展煤层气产业的经验已引起世界各产煤国家的广泛关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印度等国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积极推动本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煤层气的利用可分为两类,即作为能源和原料。作为能源,煤层气可以发电;作为原料,煤层气可制合成氨,世界合成氨的73.7%来自天然气原料。煤层气还可以制乙炔等。
1.1.6 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丰富,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随着世界上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日渐耗尽,各国的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寻找新的接替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正受到各国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的重视。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俄罗斯、美国、巴西、德国、英国、加拿大等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对其也极为重视,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俄罗斯先后在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黑海、里海等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并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体。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Messoyakha天然气水合物矿田已成功生产了17年。美国地质学会主席莫尔斯于1996年把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作为当今六大成就之一。拟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美元,要求2010年达到计划目标,2020年将投入商业性开发。亚洲东北亚海域是天然气水合物又一重要富集区。80年代末在日本周缘海域进行钻探,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及BSR异常分布的重要发现。初步评价,日本南海海槽的天然气水合物甲烷资源量为7.4万亿立方米,可满足日本100年的能源消耗。
据专家估算:在全世界的边缘海、深海槽区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发现的水深3000米以内沉积物中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2.1万万亿立方米。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相当于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2倍。可满足人类1000年的需求,是人类未来不可多得的能源。
国际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本次石油价格上涨,是在8年之内的第一次突破100美元,而国内也迎来了连续的成品油价格上涨。要知道,很多开车的人早就已经抱怨买车买得起,养车养不起。如果石油价格再这样持续上涨下去,可能很多人都要开不起车了。而且,根据现在的形势来看,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即将迎来第五次上涨。
据悉,从国内第四次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后,已经过了一周的时间,这一周国内油价累计上调了110元每吨。也就是说,加满一箱92号汽油大概需要多花5块钱。根据行情和战争方面的因素来预测,可能在下一次下调的时候,这个数据会大于5元钱。成品油价格的涨跌在最近两年出现了如此大的波动,这一次上涨又是为了什么?
一、油价持续上涨的原因
通货膨胀是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就算是成品油价格上调也不例外。虽然成品油价格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但是,美国通胀率持续上升,才导致了国际油价上升。
到目前为止,美国通胀率已经超过了7%,创下历史新高,这也是超发货币的代价。更何况,如今还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火在影响着石油的市场供应,价格变动很正常。
在战火当中,对石油有一定的应用率,更何况美国发起了对俄罗斯的制裁,也同样影响了国际市场上石油的供需平衡。所以,从多个方面来观察,我们会发现,影响石油价格的因素不是单一性的,而是复杂性的。就最近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来看,战火占据最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石油价格持续攀升的导火索。
当战火出现时,各个国家的能源调配都会出现不同以往的动荡表现。就算是能源价格,也会因为市场波动而受到影响。
我国虽然并不在战火之中,但成品油价格必然也会以国际原油的价格为主导,所以才会出现很大幅度的上调。目前,国际石油的价格波动已经非常极端,同样需要谨慎,是否会出现如同2008年一样的极端价格。
要知道,2008年的伊朗核争端和石油价格持续走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年甚至有预测表示可能石油价格会达到每桶150-200美元,5日内持续攀升。不论是2008年还是2022年,国际油价的走高和战火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只要战火没有结束或者局势尚不明朗,价格波动是一种必然。
另外一种情况,是在战火中美国对俄罗斯发起的制裁,导致俄罗斯第二大原油出口国的身份对国际油价产生了影响,甚至于也影响了供求平衡。当供求关系不平衡之后,必然会导致社会动荡,此时的石油作为导火索,也一定会出现异常。价格异常就是其中之一,供应异常是最为主要的底层因素。
二、油价会突破2008年的价格吗
有的人说石油价格很有可能会达到2008年148美元每桶的情况,其实这个概率还是不高的。首先,现在从新能源汽车和太阳能的发展来看,各国都在寻求可以代替石油的能源。
一旦石油价格出现异常的、爆发性的增长,虽然目前还无法替代,但必然不会因为石油的价格牵制住大家对于其他能源的需求。
也就是说,我国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其实是一种前瞻性。尤其是在2021年年底出现的煤炭涨价事件,也同样让我们认识到了对能源替代性的急切需求。当然,虽然现在各国已经在着手寻找更多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进行。
尤其是汽车方面,对石油的依赖性极高,所以才会有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更何况,我国还要在2025年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也同样要发展新能源。去年,我国关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从这之后,就在大力发展新能源,并力求让汽车领域从石油能源改变成新能源和石油的双重选择。这样,中国市场就很难因为石油问题被影响,导致市场出现很大的波动。
除了新能源,我国也在推广光伏能源,这种新型能源的利用率,会逐渐提高,从而替代传统能源。而且,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利用率和传播率都比较好,不仅中国市场,国际市场也是一样。如果战火持续下去,对石油价格产生影响是必然的。但是,现在对能源和新能源的使用不像2008年,估计也未必会达到2008年的价格。
三、加息迫使油价下调
与原油价格息息相关的是,美国政策方面对于石油价格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目前来看,美联储关于本次石油价格上涨,已经采取了相关的措施。美联储已经决定开启加息历程,用以控制社会经济对于石油方面的需求。主要是当多余的美元被回收且其他各国跟随美国脚步做出同样的举动之后,石油的需求和供给会逐渐稳定。
所以,其实本次的石油价格上涨和2008年时石油价格上涨的处置方案存在明显不同。如今的石油价格上涨是因为短期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的结果,且美联储有意对石油价格进行调整,而不是不管不顾。但是,近期油价可能还会上调,这与战火形势有关,也与各国对石油的需求量有关。
在导致石油价格上涨的各种因素中,一旦有了好转,就会让石油价格出现平稳的表现。而且,其实最近受到战火的影响,不仅仅是国际原油和成品油的价格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股市的整体反应也非常明显。
当前的战火局面还算稳定,但是有了西方国家的加入,不知道后续还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不过,从美联储对待国际原油的态度来看,油价基本是要维稳处理。即便如此,价格上涨也是必然,有望冲击“五连涨”。
四、结论
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和国际原油价格息息相关,但原油价格也会受到国际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而波动。随着当前俄罗斯和乌克兰战火局势的进一步升级,可能也会导致更多能源价格的波动,以及股市的强烈波动。所以,如果此时有投资的人,一定要找准时机买卖,避免亏本。
你认为成品油价格会“五连涨”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