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估值300亿_小鹏汽车50亿美金价格
1.天际50亿融资背后:用65亿做出3款车/1座工厂的惊人用钱效率
2.特斯拉将再发行50亿美元普通股
3.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造车新势力轮番上演\"资本热\
4.天际汽车张海亮: 50亿续命钱有了,仍需舍命狂奔
天际50亿融资背后:用65亿做出3款车/1座工厂的惊人用钱效率

编辑:小花
作者:大钊?Asiania
10月13日,天际汽车宣布完成了超50亿元融资。加上此前65亿融资,天际汽车累计融资115亿元。
据悉,此轮融资由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大型国有银行领投,资金将用于天际汽车新车型研发、智造、销售渠道及服务体系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工作。
1、
在今年的资本寒冬下,天际这50亿融资确实令人艳羡,由此折射出天际汽车的价值,以及成长属性。今年4月,天际汽车蝉联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榜单,也从侧面说明企业实力、技术、商业模式、及创新能力被专业机构认证、认可。其实,这种企业体质也是资本所垂青的。
另外,相较这50亿元新鲜融资,本刊记者更为关注的是,天际汽车之前累计融资65亿元的用钱效率。
据报道,此前,算上电咖汽车,天际汽车累计融资超65亿元。放眼蔚来、小鹏、威马等新势力领头羊的几百亿融资,天际汽车这65亿融资看起来并不多,甚至比几近夭折的奇点、拜腾的170亿、84亿融资还少。
用钱更少,产出更多……这就有意思了。
今年9月中旬,天际首款量产车ME7正式上市,标志着企业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就硬资产方面,包括此前的电咖汽车,天际汽车已经上市了两款车型,如果加上即将推出的ME5,那就是3款车。除了车型产品,还有浙江绍兴的智能工厂,17城/25家店面,以及背后庞大的研发隐形资产。
简单来说,天际汽车仅用65亿融资,却拿出了3款车/1座工厂的赫赫战绩。放眼新势力,这个经营效率如果排第二,那应该没人能排第一了吧?天际汽车看来不简单啊。
2、
对于资金的高效利用,天际汽车董事长兼CEO张海亮表示,“天际汽车坚持适时适度开放的融资策略,通过对资金高效合理的使用,天际汽车正创新、快速地构建起一套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致力于为天际用户打造有品、有趣的高端产品。随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天际汽车后续新车型研发、零售空间建设、服务体系完善及品牌营销推广等将提速。”
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天际汽车是如何进行资金高效利用的?毕竟,这个答案不仅关乎天际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对其它新势力都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据熟悉天际汽车的知情人士向电动势&金刚新能源透露,“高管都是老炮,对团队配置、供应链把握都是驾轻就熟,相比其它新造车可能少一些试错成本。”
翻阅天际汽车一众高管资历,确实也能看出这一点。
不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董事长兼CEO张海亮、首席技术官牛胜福,还是首席人事官金迪、首席财务官陈晓斌、首席制造官刘岩、首席营销官陈敏等,其背后都有原上海大众的身影。
与现在的上汽大众不同,原上海大众可谓战功彪炳。1984年,上海大众正式成立,彼时,中国汽车业还极度贫瘠,但原上海大众人没有气馁,凭借一股韧劲,硬生生将上海大众扎根了下来,并使之成为最成功的合资品牌之一。
而上海大众成功的背后,自然涉及供应链的搭建、工厂制造与整车设计,这可以说是中国最早、也是最系统的汽车制造软实力。如今,从上海大众到天际,后者的汽车制造功底得到彰显,似乎也见怪不怪了。
3、
昨天,乘联会和中汽协都发布了9月新能源产销数据,其中乘联会的表述挺有意思,我们看下:
“乘联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12.5万辆,同比增长99.6%,环比增长24.1%。中国9月广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93.9万辆,同比增长7.4%。
9月新能源车市多元化发力,上汽通用五菱24386辆、比亚迪19048辆、特斯拉中国11329辆,分列新能源三强,蔚来、小鹏、威马、合众、零跑等新势力车企很优秀。广汽新能源等也高增长,大集团新能源表现分化加剧。”
关于新能源数据部分就不赘述了,大家都了然。
除了数据正常推送,乘联会还意外把当前新能源行业格局也给凸显了出来,即新能源三强——五菱、比亚迪和特斯拉。还有大集团的新能源表现在分化,这背后体现了大象转型的快慢、决策者的决心程度与执行力。
而对于此前颇受争议的新势力,乘联会则用了“很优秀”来形容。
这并非过誉。因为,以蔚来、小鹏、威马、理想四家为首的新势力的表现确实越来越好,一方面是数据的华丽,另一方面是相较传统自主品牌一言难尽的新能源表现。所以,无论你是否承认,造车新势力用真实成绩完成了自我救赎,它们也值得被刮目相看。
天际第“3”款车ME5
就像上述的天际汽车,虽然刚起步,但却仅用65亿实现了造车,并量产上市,这背后的软实力令人称奇。天际汽车也告诉我们,没有200亿,照样可以造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将再发行50亿美元普通股
12月8日,美国当地时间周二,电动汽车制造商特斯拉宣称将在10个月内出售价值高达50亿美元的股票。
继国内新势力理想和小鹏汽车发布增发公告之后,“老大哥”特斯拉也在当地时间周二向SEC提交了增发文件。
特斯拉股票将以“按市价”(at-the-market)、“不定期”(time?to?time)的方式出售。以周一股票收盘价641.76美元计算,特斯拉此次发行计划可能相当于779万股,约占已发行股票的0.8%。
在当天的《华尔街日报》CEO理事会峰会发表讲话时,马斯克表达了此次融资的目的:“我们在讨论,我们是否应该筹集资金。最后,我们认为可以偿还债务,提升公司的安全性……这可能是件好事。而对于不到1%的稀释,这可能是合理的。”
这是特斯拉年内第三次通过增发筹集资金,今年累计增发募资123亿美元。
2月,特斯拉共计出售304.75万股股票,定价为767美元,共筹资约23亿美元。其中马斯克购入1000万美元。
9月2日,特斯拉出售50亿美元的股票,“用于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表以及一般公司的用途”。此次特斯拉计划的股票出售,是在特斯拉股票分割生效后一天,每股价格降低了五分之一,定价为498.32美元。特斯拉三季度财报显示,其现金及等价物为145.31亿美元。
尽管看起来特斯拉并不缺钱,但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特斯拉的资本支出最高将达到120亿美元,以扩大产能及销量,正如马斯克所说,这笔钱将用于“增加一点战争基金”。截至美东时间12月8日收盘,特斯拉股价达到649.88美元,总市值达到6160.22亿美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造车新势力轮番上演\"资本热\
做好万分的准备,以应对不时之需。
伴随着资本看好的火热持续高涨,造车新势力内部你追我赶的竞争局势也愈发紧张,尤其是在三强之间。不过,这并不是明面上的竞争,而是聚焦在长足的未来。
自12月以来,特斯拉与造车新势力头部阵营再掀资本"骚动",相继发布新的股票增发计划,以增加资金储备。其中特斯拉计划发行新股筹资的50亿美元,已经于12月9日完成,可见资本对其高估值的热衷与认可。
不过,造车新势力方面增发规模同样不可小觑。理想汽车方面,拟增发47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定价为29美元/ADS,净筹资额约为16.020亿美元。若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筹资额还将进一步扩充至18.405亿美元。
小鹏汽车方面,拟增发4800万股ADS,定价为45美元/ADS,所募资总额将达到21.6亿美元。若承销商完全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此次募资规模则将达到24.84亿美元。
增发消息宣布之时,这被视为是中概股史上最大规模的首次股票增发。不过,这一预计被蔚来打破。
根据蔚来12月14日消息宣布,蔚来将增发6800万股ADS,定价为39美元/ADS,所募资总额约为26.5亿美元。若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此次增发募资总额将超过30亿美元。
照此计算,蔚来、小鹏与理想此次增发规模至少将累计募资64亿美元。
为何融资?
事实上,自今年以来,虽然车市跌宕,但是造车新势力头部三强却是高光不断。其中,蔚来汽车股价一路高涨,甚至连续超越上汽集团、比亚迪,成为国内市值最高车企。而理想汽车与小鹏汽车,自上市以来同样涨幅不断。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经营方面,头部三强还在今年先后正式进入了"卖车赚钱"的时代,毛利率均已经实现转正。根据其各自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来看,其中蔚来汽车三季度毛利率为12.9%;小鹏汽车三季度毛利率为4.6%,首次转正;理想汽车毛利率高达19.8%,甚至直逼特斯拉。
在现金流方面,截止今年三季度,蔚来汽车现金流储备达222亿元,小鹏汽车拥有199.98亿元的现金流储备,理想汽车方面也有着189.16亿元。
从账面上来看,充足的现金储备,加之股市春风,至少短期内,造车新势力头部三强是不缺钱的。那么,为何头部三强却选择在此时密集增发?其中,蔚来甚至已经是年内第三次增发ADS,其究竟意欲何为?
囤钱。众所周知的是,在市场的印象认知中,造车新势力至今都还没有摘掉"烧钱"的帽子。即使头部三家势力的毛利率已经转正,但是尚且还无法扭转整体仍处于亏损的状态。根据各自三季度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蔚来汽车净亏损为10.47亿元,小鹏汽车净亏损为11.488亿元,理想汽车净亏损为1.07亿元。
除此之外,虽然现在股价一路冲高,但是作为新能源车企,三家新势力还需要提防资本"泡沫",市场产销仍然是继续扎根市场的关键。目前,蔚来、小鹏与理想汽车的交付量虽然均在屡创新高,但是伴随着传统巨擘的纯电车型导入市场,其市场上升空间也或将因此被压缩。
因此,这就更需要造车新势力为未来技术的研发投入和竞争做好强大的储备。而此时增发,便是将资金储备"做大"的黄金时期。
一方面,蔚来、理想和小鹏目前的股价均处于高位,此时增发更有利于扩大募资规模。另一方面,近年来市场的动荡也带来了投资风险,资本更偏向于优质标的,蔚来、理想与小鹏的一路高涨,便是资本看好的最强佐证。
融资为何?
不同于传统燃油制造商的转型,造车新势力并没有研发技术、资金储备以及品牌口碑的支撑,在新能源领域的核心技术层面,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蔚来、小鹏、理想在今年三个季度的累计研发费用分别为16.6亿元、12.7亿元、7.3亿元。
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为了保持头部地位,蔚来、理想与小鹏汽车还需要"做强"技术储备。而本次新股增发,便与核心技术的研发密切相关。
根据蔚来汽车宣布,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新产品和下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扩展销售和服务网络以及市场渗透、以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理想汽车方面,表示会将此次增发筹措的资金约30%用于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包括高压平台、高充放电率电池和超快充电;约20%用于下一个BEV(Battery?Electric?Vehicle)平台和未来车型的研发;大约20%用于自动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的研发。
小鹏汽车同样表示,本次融资30%用于智能电动汽车以及软件、硬件和数据的研发技术;30%用于销售和市场营销,扩大销售和服务渠道以及超级充电网络,扩大在国际市场中的业务范围;20%用于智能电动车核心技术的潜在战略投资;20%用于一般用途。
不难看出,破局未来的关键技术投入基本占据本轮增资规模的半壁江山。与此同时,也足以看出,造车新势力对于抢滩未来,做好长期攻坚战的准备。因此,从本轮新股增发背后,实际上也不难发现,在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角逐上,拥有了坚实的资金后盾,才能拥有"明天"。
红点观察:从蔚来、理想与小鹏的资金用途来看,虽然关键技术是核心,但同时也对未来的不确定变量和风险也有着提前准备。毕竟资本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尽管当前股市春风荡漾,但是稳健的发展才是支持其长久走下去的根本。因此,借助于资本投资的热情,此时增发,扩大储备,便是最好的时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天际汽车张海亮: 50亿续命钱有了,仍需舍命狂奔
不足为奇。有了钱的张海亮带领着天际汽车迅速“苏生”了。
最近,原本深陷资金禁锢的张海亮找到新的靠山了。作为造车新势力天际汽车的董事长、CEO,张海亮终于迎来了新50亿资本加持,而后急吼吼地喊出了上市。
张海亮出生于1970年,不同与大多数汽车商业掌舵人,张海亮的汽车之路“既新又旧”。他从传统汽车企业中出走,进入互联网企业后,开始学习互联网造车理念。他不喜欢市场对造车新势力和旧势力的划分。“造车不分早晚,势力无谓新旧”。今年50岁的张海亮,更希望用实力来打造势力。
想法很美好,但却迟迟实现不了。探其究竟,张海亮也不过是个为了资金而折腰的新兴车企的“传统”老板而已。传言在没有找到新的资本进入之前,天际汽车已经几近停滞,“亲属”主政,拖欠广告代理、公关活动公司费,拖欠情况零部件、物流等供应商款项。
对于汽车这个竞争惨烈的市场而言,张海亮仅凭一笔钱的进账就能“扬幡”吗?
张海亮的履历可以用“出挑”来形容。
年少时曾被保送同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博士学位。科班出身的张海亮大概从被保送的那天起就注定一生与汽车绑在一起。研究生毕业后,张海亮加入上汽集团。上汽算是张海亮深耕汽车的重要阶段,超过20年的上汽经历,累积了一个不断成长起来的张海亮。从平平无籍的小职员最终成为挥斥一方的上汽集团副总裁。在当时,他是上汽集团历史上最为年轻的副总裁。
张海亮在汽车行业真正扎稳脚跟也是因为上汽不断晋升的经历。这背后当然有可圈可点的业绩作为支撑。据扉旅汽车查阅的资料显示,在其担任上海大众汽车总经理期间也曾是该合资企业发展最为快速的时期。在上海大众工作期间,张海亮带领上海大众多次获得销量冠军。而其担任上汽集团副总裁以后,开始主要负责车联网等一系列汽车新技术领域的工作。这大概是这个传统的汽车人进入新势力的萌芽阶段。
张海亮的名字真正走入市场,也正因为种下的这颗“新”种子。2016年,张海亮加盟乐视汽车,或许是多年累积的经验让彼时的乐视汽车看中了张海亮,也或许是张海亮想要“出新”选中了乐视汽车。那一年,张海亮带着在传统汽车行业攒下的“身价”向互联网汽车走来了。当年4月,乐视汽车公开宣布张海亮担任乐视汽车总裁兼COO。
张海亮一定没有想到,上海大众画下的完美句点已经成了他人生难以越级的峰巅。
乐视汽车后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作为互联网造车的“前辈”,乐视汽车的发展似乎脱离了张海亮的想象和控制,乐视汽车也随着公司资金链的断裂而渐入无法回旋之地。
2017年8月,张海亮成为了泥沼之中的乐视汽车副董事长、CEO,若没有背后经营不善的泥潭,张海亮的汽车之路简直无限可能。但偏偏乐视不作美,张海亮不得不得继续来一场新势力大冒险。
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2017年10月,张海亮转战电咖汽车,也就是天际汽车的前身。电咖汽车创立于2015年,最初为乐视旗下的子公司。彼时,大概是为了更好的迎合科技范儿,张海亮也从一身西装换成了印了电咖汽车品牌的T恤和牛仔裤。
张在乐视汽车工作一年半,他了解了互联网创业公司的运作模式,完成了从传统汽车人向互联网汽车创业人的转型,但也经历了第一次创业的失败,开始了二次创业——全面掌舵电咖汽车项目。
很多人说,这一次决定了张海亮的“死活”。但张海亮说,他的心情不再忐忑,反而更有信心。
张海亮最初接手电咖的时候用了一个词——“更适合”。
在乐视期间,张海亮就已经在兼任电咖董事长。“经过一年多观察,觉得这个团队非常好,干劲也比较好,而且企业理念也比较符合。找一个薪水高,或是已成熟的,又或是能看到发展的公司去工作,不一定符合我对企业家发展轨迹的预期,电咖可能更适合我。”
这或许也是其自信能够创业成功的原因。但“适合”和“自信”都并不足以支撑一个掌舵人去运筹一个企业。彼时,坊间有争议称张海亮其实并没有完全认识到互联网造车的现实就一头扎了进去。
张海亮则显然以为自己做足了成功的准备。当初,他带领乐视一百多人出走加入天际。而后来的团队构成也成为了张海亮“得意”的本钱,他说:“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传统汽车行业,有在大众、保时捷、宝马、通用这类跨国车企工作过的人,也有在吉利、奇瑞等国内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工作过的人,所以这样一个研发团队打造出来的产品,既有德系车企对品质的要求,也符合中国消费者的用车习惯,所以我对电咖汽车的产品很有信心。”
2017年11月16日,电咖旗下首款车型电咖·EV10正式上市。半年后,销量过千,舆论曾经一度把其打造成一时无俩的风光。市场也原以为张海亮终于一鸣惊人了,不曾想后面的路却越来越难,在停售之前销量曾经一路跌落到个位数。
如今,升级成为天际汽车的首款量产车ME?7已经走向市场。张海亮的生产工厂也已经建成。ME7的上市标志着天际汽车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据介绍,天际ME7基于自主研发的iMA智能数字化架构打造,配备5+X屏即时互联,AI智能助手、Face?ME人脸识别、ME?Pilot智能驾驶系统等84项智能科技配置。自品牌正式发布以来,天际汽车在产品研发、商业模式创新和战略业务生态布局等层面进行了创新发展。
据扉旅汽车了解,天际汽车旗下的第二款车型也在推进当中。张海亮还计划在2023年之前,每年推出一到两款车型,覆盖主流细分市场。
但事实上,天际汽车在没有融资进来之前,日子过得已经很难看了,资金链紧张、降薪、裁员,或许是受疫情不确定性的影响,也或许是对公司的认知发展出现了分歧,此前融资、采购、营销、销售等关键部位的领导出现离职,其中首席营销官向东平离职,分管公关传播、数字营销的副总裁赵焕以及分管销售的副总裁杨彦儒也选择离职,不少中高层的出走似乎已经透露出天际汽车发展的隐忧了。
张海亮没有资格丧失信心,也没有资格放弃。
找靠山——这成了张海亮活下去的大计。此前的北京车展上,张海亮就已经透露出“新一轮融资已获得重大进展,我们也坚持适时适度开放的融资策略,通过对资金高效合理地使用,不会对资金造成太大的压力,我们计划明年上市,现在的资金支撑到上市没问题”。
“靠山”很快出现了。10月,天际汽车宣布,已完成超过50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据称,本轮融资由地方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大型国有银行领投,资金将用于后续新车型研发、智造、销售渠道及服务体系建设、品牌营销推广等工作。
50亿,对于一个造车企业而言,或许只是能够给予暂时的“稳定”。而喊出上市的口号也只是张海亮想要展现自己实力、势力的一种形式,当然不排除为了钱。
事实上,天际汽车依然面临着生存问题,作为造车企业,产品应该是第一位的,目前天际ME7能够在市场上成功立足还不能得出结论,但它却是天际汽车明年能否成功上市的关键。
在“友商”当中,新势力三强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及小鹏汽车都已经成功上市,天际汽车想要进入第一梯队,需要的资金成本会更多,比如搭建成熟的服务模式,销售模式,这些都需要资金先行。
遗憾的是,与众多造车新势力相比,张海亮并不具备优势。50亿资金对于张海亮而言,既是救命稻草,又是良性发展的关键。不得不承认,市场留给张海亮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了。想用50亿续命钱走出的可能也并不会有很多种。
据公开的信息显示,获得新融资后,天际汽车将加快天际中心、智选空间、安心工场、速捷驿站等线下销售服务网络的建设,满足用户品牌体验、试乘试驾、售前售后服务等全方位需求,预计2020年底完成20城30家门店的目标,到2025年将覆盖全部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部分三线城市,届时将有超过200家门店为用户提供服务。
同时,天际汽车将建成包含快充站、网点专属充电桩、公共充电在内的立体充电服务体系的建设,并携手国网、星星充电等头部充电服务商打造覆盖社区、商业热点地区、高速公路的全方位充电体系,消除充电焦虑。
如今,50亿的“靠山”已经让张海亮急吼吼地开启了明年IPO的准备工作,而新一轮Pre-IPO融资也已启动。
“造车不分早晚,势力无谓新旧”。天际汽车张海亮如此向外界表态,只要自身的产品足够富有竞争力就是有势力。这话没错,主要是产品竞争力需要打个问号。
据了解,天际汽车第二款产品ME5明年会上市,张海亮眼下为明年做的预期是:力争2-3万辆、挑战4万辆销量。这也是张海亮的野心。
其实,对于一个汽车企业而言,IPO并不应该成为一种追求,或者说不应该成为“保命”的“良药”。车子造出来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产品是否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这对于天际汽车来说才是最棘手也是最应该解决的课题。
泰山可倚,冰山难靠。张海亮也难料,自己现在找到的到底是座什么山。但他应该清楚,资本加持固然是好的,但操纵命运的依然得是自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