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米面油价格预测表最新_张家口米面油价格预测
1.住在崇礼品美食14章2019-10-08
2.到大同旅游吃什么食物
3.山西各地美食有哪些
4.清朝末年张家口富商都有谁?
5.出土美食
6.谁知道张家口的方言怎么说?
住在崇礼品美食14章2019-10-08
住在崇礼品美食14章
齐凤池
一、羊肉丝荞麦汤
我喜欢吃口味,不管到什么地方,吃喝绝不能凑合。
来崇礼一个来月后,这里有什么好吃的,基本掌握差不多了。崇礼的羊肉很正宗,新鲜肉嫩,价格便宜。沿街商铺一家挨着一家都是卖牛羊肉的。
想要哪块给喇哪块,不分部位都一个价。新鲜肉嫩的里脊才二十八块钱一斤。我一次买了一条,上称一称,不到三斤。回家切成小块,放冰箱分着慢慢吃。
来崇礼,在张家口永辉超市买了一箱荞麦面条,一袋二两重。
当地的大白菜品种单一,具体是什么品种叫不上来,但吃起来口感微甜。
买了羊肉后,早餐就在家吃了。早上起来,在勺里放上凉水,把荞麦放入水里,同时加热,等荞麦面条开锅了,煮两个开,捞出荞麦面条,放碗里。然后把勺刷净,放胡麻油,把切好的葱蒜放入勺里,等炸出香味后,把羊肉丝放入勺里翻炒,放老抽,使羊肉鲜嫩,随后把切好的白菜丝放入勺里翻炒,炒倒白菜叶后,放盐,盛在碗里,和荞麦面条汤搅拌均匀,这样做出来的荞麦面条羊肉汤,不仅味道鲜美,羊肉嫩,荞麦面条柔软光滑细腻,口感独特。
这样的早餐不仅实惠,而且营养健康,崇礼人和游客都不妨试试。
二、黄豆芽小炒
崇礼人爱吃发好的黄豆芽,临街所有的蔬菜水果店里都有发好的黄豆芽,崇礼人具体怎么吃,我不清楚。来崇礼后,每次买菜,都买两三块钱的黄豆芽。崇礼卖菜有特点,黄豆芽用水泡着,豆腐也是用水泡着。这样卖的目的,我想不是为了增加分量,可能是崇礼人的习惯。
发好的黄豆芽比不出芽的营养价值高,营养丰富。
具体怎么吃,我尝试了很多做法。不知崇礼人是否也这样吃。
首先,把黄豆芽洗净控干水分,切点胡萝卜丁,尖椒丁,五花肉丁,备用。
然后把勺刷净,放胡麻油,放葱姜蒜辣椒炸香,放五花肉煸炒,放老抽,加水,把黄豆芽放勺里炖,汤要没过黄豆芽。等黄豆芽熟了,放少许盐,再把胡萝卜丁尖椒丁放入勺里,翻个个就可以出勺。
这道菜的特点是营养,实惠,味道香辣爽口,颜色好看,外观抢眼。是最好的下酒小菜。
三、莜面窝窝
崇礼的莜面窝窝很好吃。这道美食肯定是崇礼一绝。来崇礼,当地著名的小说家朱阅平约区里的朋友陪我喝酒。
崇礼的太阳落的很快,可能是大山挡住了光线,不到六点饭店的灯光全亮了。
我们来到城北一家有名的农家餐馆,在地下室一间屋子落座。
朱阅平首先点了崇礼的特色莜面窝窝。菜都是次要的。
时间不长,几屉蒸熟的莜面窝窝端上餐桌。几碗卤也端了上来。小碗里的卤是什么食材看不到,听说是肉丁香菇丁的,还有西红柿鸡蛋的。我夹了一个莜面窝窝,蘸卤品尝,莜面窝窝绵软细腻光滑微甜,口感独特。有回味的余地。
品尝了莜面窝窝后,我在想一个问题,多么好的地方美食,为什么没有做到位?关键是文化的落差。我曾经和许多饭店老板说过,做为农家菜馆,你要做自己天天吃的饭菜,做你天天不想吃饭菜,这才是顾客喜欢吃的饭菜。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城里顾客都吃腻了,你做的再好,也不如城里厨师手艺好。
可是老板们听不进去。如果崇礼的莜面窝窝,把卤做好,我想肯定会招顾客喜欢。
不妨试试我的建议,卤要稠些,不能汤汤水水,器皿要讲究,把打好的卤盛入有品味的器皿里,不用吃,一看就有食欲。
这样打出的卤,一定会提升莜面窝窝的档次。
四、崇礼的豆腐
来崇礼后,我发现崇礼人爱吃豆腐。走在街上随处看到手拎豆腐的崇礼人。
崇礼的蔬菜店临街,一家挨一家。进去看看,白塑料箱子里用水浸泡着乳白色的豆腐。崇礼的豆腐不论斤卖,论块卖。长方形的豆腐三块钱一块。切成两块,就成四方形了,一块卖一块五。 清澈冰凉干净的崇礼水,叫崇礼人很自豪的说,我们这的水是山泉水。很干净,很甜润,就像农夫山泉一样有点甜。这话,崇礼人说的真不是夸张。我来崇礼也感觉到了,这里的空气我不用说,天天是蓝天白云。然后就是水。崇礼的水,清澈、透明、干净、甜润,不加漂白粉和任何消毒剂,直接饮用很安全。
俗话说,豆腐好关键是水好。怪不得,崇礼的豆腐点好了,还要用清水浸泡呢。
看到崇礼人天天买豆腐,崇礼人具体怎么吃,我没问过他们。我想不讲奢侈、朴素厚道的崇礼人,绝对不会把普通的豆腐,做出什么新鲜花样来。
大白菜熬豆腐,可能就是崇礼人的喜爱,因为手拎豆腐的崇礼人同时还拎着一棵大白菜。
大白菜熬豆腐,崇礼人就这么吃了几辈子也不烦。
因为是普通的豆腐养育了几代朴素的崇礼人,所以,到了今天,豆腐依然是崇礼人的本质生活和生命的根。
五、崇礼手擀面
崇礼的尚品手擀面馆,很有名气。每天顾客爆满,来这里吃面的,大都是北京天津滑雪爱好者。尽管这里的手擀面十块钱一碗,但坐在桌前等着叫号的客人,还是很有耐心。
尚品的手擀面,确实是人工檊的。雪白的面条,筋斗细白如丝,下锅煮,不面糊,更筋斗。吃起来光滑有咬劲。攉汤的卤有六种,有普通的西红柿鸡蛋卤,榨菜肉丝卤,蒜薹肉丁卤,木耳鸡蛋卤,豆角肉鸡蛋卤和口蘑肉打卤。这些卤,盛在六个不锈钢的长方形盒子里,客人想吃哪个随便点。打的卤很稀,卤里的食材很少。
我听当地老人说,崇礼的手擀面很有历史,可以追溯上千年。据史料记载,面汤,最早不叫汤,叫饼。刚开始实际就是面片汤,将和好的面团,托在手里撕成片,下锅煮熟。汤饼又叫煮饼。据《齐民要术》记载:先揉搓到筷子粗细的条,切成一尺长的段,在盘里盛水浸着。再在锅边上揉搓到韭菜叶那样薄,下水煮。
今天我们吃的面条,古时候称汤饼。据宋代马永卿《懒真子》所载:“汤饼即今长寿面。”清人《癸巳存稿》记载:“面条子曰切面,曰拉面,曰素面,曰挂面,曰汤面,亦曰素饼,亦曰水引面。”汤饼因用刀在案上切面,不再用手托,故称不托,汤饼需用水煮,故称水引饼,亦有称水饼。汤饼色白如玉,故又称汤玉。 汤饼起源于汉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宋元时期面条制法渐多,北宋市场上的面条名品有十多种,其中有素面、插肉面、大燠面以及桐皮熟烩面。明清时期出现了抻面、刀削面等品种。
崇礼的手擀面,起源于哪个年代,我没有考证。我关心的是他的面和卤。我来崇礼,经常品尝尚品的手擀面和卤。
崇礼不产小麦,尚品的面粉是从外地引进的上等精粉,所以擀出的面条不仅筋斗,而且细白如丝,下锅煮,不面糊,更筋斗。吃起来光滑,筋斗有咬劲。早上到尚品来一碗手擀面,点一勺口蘑肉丁卤,搅拌均匀,再来两瓣大蒜,吃的是有滋有味,到了中午,我还没有饿的感觉。
有人说崇礼的手擀面十块钱一碗太贵了。如果你站在柜台,看到厨房窗口里,那位弯着腰煮面的老头,你就会想到,这里卖出的一碗碗面条都是他亲手擀的。当你看到他腰弯的站姿,你就会觉得十块钱一碗手擀面不贵了。
六、崇礼人爱吃肉
崇礼的肉铺很多,就像蔬菜水果店一样,一家挨着一家。一个不足五万人的小县城,猪肉的销量远远超过了我的城市。
崇礼的猪肉好,肥肉厚,瘦肉少。肥膘得有三寸厚,看了就觉得特香。
崇礼的猪不喂饲料全部喂粮食,而且圈养时间长,所以猪肉就香。 来崇礼第二天,我实在禁不住诱惑,就买了几斤,回家切成寸块,白糖炒色,小火慢炖,一个多小时后,锅里的肉就变了样,肉皮缩进去,肥肉冒出来。满屋弥漫着浓浓的猪肉香。崇礼的猪肉真香。吃了一块,第二块就不想吃了,那真是又香又腻,香的流油。我炖了一大碗肉,一个月也没吃完,至今还有几块,要不是崇礼的朋友帮忙,那碗肉估计得吃到夏天了。
崇礼人爱吃猪肉,走在街上看到崇礼人,一手拎着豆腐豆芽一手拎着猪肉,我听当地人说,有钱没钱天天解馋。这是说的从前崇礼。现在的崇礼可不从前了,叫冬奥会给闹的早火了。这里的游客多了,街上跑着很多外地车,。尽管客流量大了,但肉价没涨,新鲜的猪肉才十一块钱一斤。
崇礼人为什么爱吃肉,说不好,但有一点,崇礼人可不是馋。
崇礼人的饮食习惯,一天吃两顿饭。上午八点起来就开始操持饭,莜面窝窝,莜面鱼,打卤必须要有肉,当地人说的大菜,就是豆腐炖肉大白菜。
这顿丰盛的是早餐还是午饭,我拿不准。到了十点以后,崇礼人吃饱了喝足了,走出家门,他们喜欢聚在热闹人多的地方,在超市门前,在路边,崇礼人围在政府做好的水磨石墩子旁打扑克,十几拨打扑克,围观的有上百人。都过了晌午,人也不散,他们一直玩到太阳偏西时候。
到了下午五点,人全部散尽,街上人逐渐稀少,崇礼人已经回家吃晚饭了,晚饭肯定是离不开豆腐白菜炖肉。
七、干豆角炒粉条
崇礼社会主义农家小院的土菜很有味道,来崇礼后,几个朋友晚上约我喝酒,我们打三轮车去了农家小院。
崇礼的出租车很特殊,满街上跑的都是红色富路三轮摩托车。
在崇礼打车,只要不出崇礼都是五块钱。红色富路三轮摩托车,打火没开几分钟,就到了社会主义农家小院。
进饭店落座点菜,朋友点干豆角炒粉丝,猪小肠火锅,干煸小海虾等几个菜。主食就是莜面窝窝。喝酒时朋友介绍干豆角炒粉丝,这道菜是当地最有名的土菜,也是崇礼人最爱吃的一道名菜。
菜端上来,我看看菜的品相,绿色的干豆角丝配上酱油浸泡红的马铃薯粉丝,加上点缀的绿色香葱和红色肉块。外观光滑明亮,盘里漂着鲜红的胡麻油。 我趁热品尝,干豆角筋斗包含着浓厚的干菜味和阳光晒透的味道。马铃薯粉丝光滑筋斗有咬劲,粉丝饱蘸胡麻油的清香。紫红色的寸块红烧肉香而不腻,这道菜口感很好,真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饮食文化品味。
要不崇礼人都爱吃这道菜,因为确实不错,如果说,用这道菜喝酒,不如用它就饭更调动食欲,用它喝酒油腻了点儿,莫如下饭更佳。
八、崇礼大菜
东北有道大菜叫猪肉炖粉条,崇礼也有一道大菜叫猪肉熬粉丝。它和东北的猪肉炖粉条差不多,只是炖和熬用词上的差别,概念是一样的。
崇礼的猪肉熬粉丝,确实有崇礼的地方特色和风味。首先食材和东北猪肉炖粉条有区分,崇礼的猪肉是五花肉,粉色是马铃薯粉丝。做法,将五花肉切成三角形薄皮,不去皮。目的是少代瘦肉。用葱姜蒜炝锅,把切好的五花肉放锅里煸炒,炒出香味后,加入少许酱油,提味。然后,把马铃薯粉丝放入锅里熬几分钟,放盐少许糖提鲜去腥调味。出锅后放辣椒油香菜点缀。
这道菜的特点,肉香不腻,粉丝光滑筋斗,肉香味十足。是下饭的上等菜。
来崇礼后,去了崇礼有名的社会主义农家小院品尝了这道土菜,感觉味道不错,不仅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而且有久远的饮食文化底蕴。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正的文化在民间。几百年来,甚至上千年来,崇礼人一直延续着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这种吃法,其实,崇礼人这种普通传统的吃法,就是崇礼的饮食文化。
九、崇礼一锅出
东北有一道有名的大菜,叫农家一锅出。大铁锅里膘肥肉厚的猪肉块,咕嘟咕嘟炖着宽粉条干豆角,干茄子,土豆块,嫩苞米,锅边贴一圈苞米面饼子。锅里炖着香喷喷的日子,肉炖烂了,干菜也烂了,苞米面饼子也熟了,揭开锅盖,满屋弥漫着浓浓的一锅出的喷香。
东北人最爱吃的就是农家一锅出,当然农家一锅出也就成了东北人的一道拿手菜。
崇礼也有农家一锅出,它的做法和东北的农家一锅出基本是一样的。也许崇礼的一锅出是从东北流传过来的。不过,崇礼的一锅出增加了很多新内涵,菜里的品种比东北的一锅出更丰富了。膘肥肉厚的猪肉炖雪白的宽粉条,干豆角,大白菜,冻豆腐,玉米,土豆等等。还有鲤鱼,草鱼,鲶鱼的一锅出,锅里有鲜豆腐马铃薯粉条,酸菜,干豆角等。吃起来,口感独特鲜美。在崇礼吃上一年农家一锅出,也品尝不完。大铁锅边贴的饼子,花样更多,有崇礼的莜面,玉米面,荞麦面,小米面饼子。菜熟了,饼子也熟了,揭开锅盖,农家一锅出的香味,诱惑的馋虫都要出来了。我来崇礼后,在崇礼几家农家小院品尝了不同种类的一锅出,感觉各有各的味道和独特品味。
到崇礼不要吃炒菜,因为这里的厨师炒菜水平很一般,吃崇礼的土菜,很是有品位,尤其是崇礼的农家一锅出,那才是崇礼真正的味道。
十、旧县羊蝎子
崇礼地方小,人少,一个不足三万人的小县城,猪肉铺羊肉铺却很多。临街的肉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这里卖的羊肉,都是现杀。羊肉的价格,不分部位都是28一斤。
崇礼盛产羊,这里的羊都是散养吃草长大的,所以卖的羊肉肯定鲜嫩。
崇礼羊肉铺多,火锅店也多。老兵涮羊肉馆,旧县羊蝎子火锅,内蒙烤全羊,草原红火锅,一家挨着一家,生意都非常红火。
我到崇礼后,喜欢吃火锅,来崇礼后,当地人说,到崇礼别吃炒菜,要吃,就吃崇礼的大菜。肉炖粉条干豆角炖豆腐品,要么就吃涮火锅。崇礼的火锅最纯正,不次于东来顺火锅。
崇礼的涮羊肉分两种,一种是冻的羊肉卷,一种是新鲜现杀的。冻的三十一盘,新鲜的六十一盘。
我涮过几次冻的羊肉,感觉羊肉鲜嫩,涮出的肉是白的,嫩的。确实比我家那里火锅肉纯正。
崇礼涮火锅小料简单。不如大城市讲究。但有一样,这里的韭菜花纯正,颜色碧绿,味道纯正,就是口感咸,咸是崇礼一大特点。
崇礼旧县羊蝎子火锅也很有特色,它和其他地方的吃法也不一样。
一口大铜锅,坐在圆桌中的煤气灶上,里面放着炖熟的羊蝎子,时间不长就滚开了。随后,可以下羊肉片,羊百叶,宽粉条,和各种蔬菜。
酒喝完了,主食简单,主要是莜面,也有火烧,手抻的片汤。
这些莜面条和片汤下在滚开的锅里,吃哪个挑哪个。被羊蝎子老汤煮过的莜面条片汤,味道很鲜美。
走出火锅餐馆,身上还弥漫着浓浓的涮羊蝎子的味道。
十一、胡麻油摊鸡蛋
崇礼虽然小,除了空气水好之外,这里的猪肉羊肉土特产也很有名。猪肉膘肥肉香,不喂饲料。羊肉鲜嫩,都是散养吃草长大的。这里的鸡蛋,不论散养的,还是笼子里喂养的鸡,鸡蛋的品质营养价值基本差不多。只是价格的区别。
在崇礼品尝了红烧猪肉、红焖羊肉、肉炖土菜、莜面窝窝之后,我感觉崇礼还有很多美食没有尝到。
崇礼人吃胡麻油,据说胡麻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很多,对于很多有疾病的人有很好的疗效作用。
我在唐山时一直吃胡麻油,不过,唐山超市里卖的胡麻油不仅很贵,而且炒菜冒出的油烟特别呛人,还辣嗓子。
来崇礼后,吃了这里的胡麻油,感觉和唐山的不一样。崇礼的胡麻油炸出味道特别香,冒出的烟也是香的,根本不辣嗓子。用胡麻油炒出的菜味道清香,不腻。
在崇礼我发现,用胡麻油摊鸡蛋最香最好吃,摊出来鸡蛋焦黄鲜嫩味道清香。平时喝酒,不想出去买菜了,从冰箱里拿出几个鸡蛋,打在碗里,搅拌均匀,不放盐,在炒勺里放适当的胡麻油,等油热了,把鸡蛋放在炒勺里,转动炒勺,把鸡蛋摊均匀。当底面出了焦黄的嘎嘎,用铲子擦边把鸡蛋撬开,翻炒勺,再摊这面。等底面也出了焦黄的嘎嘎,慢慢放在盘子里,趁热吃,那味道,那口味,那感觉,跟其它油摊出来的鸡蛋就是不一样。
也许有人问,为什么不放盐。我感觉,放盐和不放盐的味道不一样。不放盐,是原汁原味纯天然的味道,放了盐,就破坏了胡麻油摊鸡蛋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我曾经听老中刘沛然医先生说过,用胡麻油摊鸡蛋,趁热吃,能治疗咳嗽。
十二、猪肉炒菜花
菜花,学名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是一种十字花科蔬菜,为甘蓝的变种。菜花富含维生素B群、C群。菜花品质鲜嫩,营养丰富,风味鲜美。菜花,已被各国营养学家列入人们的抗癌食谱。菜花含有抗氧化防癌症的微量元素,长期食用可以减少乳腺癌、直肠癌及胃癌等癌症的发病几率。
菜花是含有类黄酮最多的食物之一,类黄酮除了可以防止感染,还是最好的血管清理剂,能够阻止胆固醇氧化,防止血小板凝结成块,因而减少心脏病与中风的危险。有些人的皮肤一旦受到小小的碰撞和伤害就会变得青一块紫一块的,这是因为体内缺乏维生素K的缘故。补充的最佳途径就是多吃菜花。多吃菜花还会使血管壁加强,不容易破裂。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使菜花可增强肝脏解毒能力,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防止感冒和坏血病的发生。
用菜花可以做腊肉炒菜花,香菇炒菜花,鸭肉炒菜花,鲜菇花菜,花菜酿丸子,菜花炒鸡蛋,虾环炒菜花,海米烧菜花,蟹子烧菜花和五花肉炒菜花。
来崇礼后,当地的朋友跟我说,在崇礼下饭店,别点炒菜,如果点菜,就点当地的土菜。你要是点奶油烧白菜,这里的厨师不但不会做,甚至连听都没听说过。
有一天中午到土菜馆吃饭,服务员把菜单拿来,我随意点了当地五花肉炒菜花。
五花肉炒菜花,是土菜馆的一道经济实惠的小炒。
时间不长服务员端来五花肉炒菜花。我先看看菜的品相,菜花改刀大小长短均匀,五花肉切的薄厚尺寸规范。
五花肉有二寸厚,肉片红白相间,菜是用中国最原始的炒法炒的,五花肉不抓淀粉,就生炒,为了保持肉的原汁原味。炒出来的肉,熟、烂、香。同时可以体验出当地土厨师对火候掌握的技能。
厨师用蒜片炝锅后,把肉片放在勺里进行煸炒,加老抽,肉熟后,放菜花,翻炒,加盐,菜花炒熟不要烂,要保持菜花的清脆。
我先尝了一下菜花,菜花清脆。我又夹了一片肉,肉的味道很香,没有任何杂味。我赶紧端起饭碗,就五花肉炒菜花,吃起米饭。
一会,一碗米饭菜花五花肉就全叫我干掉了。
十三、老唐羊蝎子
上午去天路兜风,出白旗往张北方向奔驰五十公里,汽车开始在蜿蜒起伏的天路上大幅度的往接近白云的高度攀缘。突然的急转弯,大回环的向下冲刺再爬上云顶,使我的心揪了起来。汽车到了塔娜谷,我迎风向下看,山下是很深很深的梯田。我们不想再往回走了,因为回去的可怕,不想再重演。我们只好顺坡而下,往崇礼方向回家返。
天路下是芦家营小村,往南奔是石窑子,汽车又开始在山上土路上蹿下跳。再次揪心。汽车从山上滑下来,终于看到了石窑子乡,上公里走242省道一会我们就到了崇礼。
这次天路兜风用了六个多小时,整整转了一大圈,到了崇礼我们都感觉饿了。希望路口有一家老唐羊蝎子火锅店,我们进去,酒店几个雅间很简朴,还有一桌人在喝酒,桌上堆着啃剩下羊蝎子骨头。我们落座后,服务员拿来菜单,我点了一斤羊蝎子二斤羊尾骨一斤羊脖子,几盘蔬菜,时间不长,锅就开了。我们从滚开的锅里捞出羊蝎子,啃了起来。羊蝎子肉很鲜很嫩,味道也很鲜美。深红的羊肉,有点红焖羊肉的味道。肉没有一点膻味,羊尾肉比较肥但不腻。羊脖肉也很鲜嫩,我们三个人两瓶酒,吃了四斤羊脖子羊蝎子羊尾骨,几盘蔬菜加一帘莜面条,全部干掉。
吃饱喝足了,回到家里,躺着床上,看看手机拍下的天路风光,感觉景色迷人险峻,天蓝云白,好像云就在天路上行走一样。
十四、凉拌升麻
我知道中国有很多蔬菜是草药,但是中国有很多草药也是蔬菜。比如:马齿苋,车前子,蒲公英,小荬等等都是中国老百姓熟知的草药。
崇礼白旗乡山沟里生长一种野菜,当地人叫西麻。它的学名叫什么,卖菜的崇礼人不知道叫什么。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才知道,崇礼人说的西麻,它的学名叫升麻。它的别名,也叫周升麻(《本经》),周麻(《别录》),鸡骨升麻(陶弘景),鬼脸升麻(《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功能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崇礼人吃升麻是和土豆条一起蘸着莜面鱼吃,据说很好吃。究竟有多好吃,我没品尝过。
白旗乡卫生院老中医李先生春节后给我送了一袋晾干的升麻,老先生说:升麻做馅,凉拌可好吃了。
今天上午崇礼的朋友小王给了我一袋新鲜的升麻,拿到家后,我放在水池里清洗。我感觉手被扎了一下,很痛。而且,好像整个手被很多刺扎了。这时我忽然想起李老先生说过的话,洗升麻的时候,千万别用手洗,用筷子夹着洗,因为升麻上有很多刺,扎手很疼。
我用筷子夹着升麻清洗,边洗边挑菜里的杂草。洗净后捞出。水开后,用开水焯一下,再用凉水浸泡,然后控出水分,切成寸段,放盐蒜末香油少许醋拌均匀。
崇礼人管升麻芽叫苦菜。据说升麻芽的药理作用比升麻叶高很多。要么怎么卖的这么贵。 崇礼卖的升麻芽,价格很贵,每斤二十多块钱。
吃升麻芽最好凉拌。洗净后,用开水焯一下,然后用凉水浸泡。控出水分,切寸段,用盐香油凉拌。吃起来很苦,回味起来有股淡淡的甜。
升麻叶不苦,吃起来口感清淡滑润,有点拌苋菜的感觉。
2019--10--8
到大同旅游吃什么食物
黄糕
黄糕一种地方食物。主要流行于陕西榆林以及山西大同、朔州及周边县周边县以及村庄,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蔚县两地。是用黍子去皮俗称黄米,磨成面粉为主要原料(可选择性的掺杂少许玉米面或小米面或不掺),用水拌成粉团状(软硬视个人及家庭成员口味而定)在锅里蒸制而成,然后用手(可蘸少许凉水)揉成块儿状!最后可在糕块儿上面涂少许食用油!这样就是面性黄糕!若再把黄糕揉成鸡、鸭或鹅蛋大小的球状(或包馅或不包馅)在油锅中炸一下就成了油炸糕了。
铜火锅
来大同一定要尝尝这里的涮羊肉,口味独特,有别于其它地方。常见铜火锅类型可以细分为:景泰蓝铜火锅,电磁炉铜火锅,酒精铜火锅,木炭铜火锅,燃气铜火锅等常见五种类型,其中景泰蓝铜火锅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还具有艺术欣赏性。价格较其它类型高一些。
羊杂粉汤
羊杂粉汤就是羊杂汤里面掺些山药粉条,有荤有素,油而不腻,质醇味美,捞出锅来热气腾腾,香气袭人,吃起来味道鲜美,具有明显的驱寒、暖胃、舒身等功能,是一味较好的食疗保健食品。凡是外地人来到大同以后,必须品尝一碗又辣又香的羊杂粉汤,方不虚此行。
大同刀削面
大同的刀削面之所以会独树一帜,主要于它的做工有关系,首先刀削面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用特制的弧形削刀。
浑源凉粉
凉粉里一般只放三种佐料:醋、葱盐和辣椒油。清泠泠的凉粉、红通通的辣椒油、炸得金黄酥脆的莲花豆,切成菱形嚼起来特别筋斗的豆腐干,看上去就是色香味俱佳,禁不住让人胃口大开。
大同有哪些好吃的现在朋友们都知道了吧!我提醒大家,出门旅行要提前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尊重他们的风土人情,行李箱可以放一些擦伤的药品和创可贴,以免不时之需,出门前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山西各地美食有哪些
汤锅类 饺子、馄饨、拉面、猫耳朵、削面、刀拔面、揪片。 \x0d\烙烧类 烙饼、葱花饼、脂油糖饼、脂油千层、合子。烤制类 擦酥糖饼、糖干炉、成干炉、切饼。 \x0d\油炸类 各色油糕、油麻花、油面、燕窝酥。 \x0d\蒸制类 九龙蒸饺、蒸饼、荷叶饼、窝头、碗黄。 \x0d\疤饼,又叫石子饼,用油和面,将碾薄的面饼放在炉鏊中已经加热的石子上,慢火烤熟,形成凸凹不平的疤痕,因而得名。其中繁峙疤饼最为有名。 \x0d\\x0d\碗托:又名灌肠,是山西的又一风味小吃。分白面碗托和荞面碗托,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蒸制而成。食时或以刀切,或以挠爪,切成条状,浇上蒜醋调味,或冷食,或油炒热吃,利滑爽口、味美异常。 \x0d\\x0d\荞面河捞:荞面用温水加生石灰水和好,上河捞床压入开水锅中,捞入兑好的盐醋汤水中,浇上羊肉臊子,加点陈醋,香味奇特,远近闻名。 \x0d\\x0d\豆腐脑:又叫老豆腐,系用糖饧起色,加火烧开后,加入湿粉芡,放入泡好的油粉丝,加豆腐脑适量,葱盐椒调味。其色泽金红透亮,质微稠,舀入碗中再加入海米、海带丝、金针、韭菜丁、胡椒粉,淋点芝麻香油,浓香无比,泡食饼馍麻叶是山西人喜爱的早餐。 \x0d\\x0d\鸡蛋醪槽:是流行于晋南、太原一带的风味小吃。以红米为原料,大火蒸熟,冷水冲好,搓开米粒,按不同季节不同用量,放入醪糟曲搅拌均匀,入缸封口,发酵即成。喝时加水和白糖,烧开打进鸡蛋,黄白相间,酸甜清香,具有健胃、助消化、润肺、活血等医疗功能。 \x0d\\x0d\羊肉泡馍:流行运城一带,以鲜美的羊肉汤泡食白面饼子馍头,加入辣椒陈醋而成。 \x0d\\x0d\太谷饼:继承我国传统饼食——“胡饼”的制作技巧,选料精细,工艺独到。以配料、拌面、揉扎、制饼坯、粘芝麻、烘烤等工序精制而成,甜而不腻,软而不皮,香甜湿润,为旅行、探病的绝好佳肴。 \x0d\\x0d\晋阳一窝酥:以做工精细、色泽金黄、丝多香脆为特点。它把抻面技艺和烘烤技艺结合起来,颇受消费者欢迎。 \x0d\\x0d\闻喜煮饼:是一种包馅食品,为山西八大名点之一,有“国式糕点”之称。用白面、蜂蜜、小磨香油、柿子糖锡、红白糖等为原料,经过制馅包皮、油炸,放入糖饧、蜜、糖制成的糖汁中浸泡,最后再沾一层芝麻而成。用手掰开时,可拉丝二、五寸不断,吃起来酥沙香甜,且越嚼越香。贮放百日不变质。 \x0d\\x0d\临猗酱玉瓜:玉瓜又称王瓜,挑选一公斤左右的玉瓜剖切,去籽漂洗,加盐腌制,最后加面酱、上调料按时翻晒,半年后才能制成。临猗酱玉瓜外呈褐色,色泽光亮、香味浓郁。 \x0d\\x0d\平遥牛肉:它以悠久的历史、精湛的制作工艺、浓香嫩美的口感、鲜红细密的色泽等特点而负盛名。 \x0d\\x0d\过油肉:选猪的里脊肉或元宝肉为主料,精切成铜钱厚的肉片,加蛋黄、黄粉、精盐、料酒等抓匀,放入油锅中打散滑熟,加木耳、玉兰片、葱白、菠菜等辅料,烹炒而成,色泽金黄。 \x0d\\x0d\炖羊肉:以晋西北岢岚、神池、五寨一带最为有名。酥烂香浓、肥而不腻,是冬天的佳肴。 \x0d\\x0d\羊杂碎:将羊肉漂洗干净炖烂切碎,配汤下锅,再加入莜面鱼鱼、粉丝、白菜等佐以辣油陈醋等调味品,独具风味。 \x0d\\x0d\高平烧豆腐:相传它源于战国时火烧白起的故事。它外焦里嫩、蒜香扑鼻、金黄诱人。 \x0d\\x0d\油茶:用米面、莜面炒熟,加荆芥五香调料,入锅熬成浅咖啡色糊状,加入葱花、板油渣、五香豆,食之香暖入味,是天寒时的方便饮食,全省普遍食用,以吉县油茶最有名。 \x0d\\x0d\凉粉:是分布最广的消夏小吃,多用豆粉和山药粉制作。或摊薄成卷、或装盆成托,用挠勺扒条、加盐醋、蒜蓉、芥末食用,辛香入肺,清凉气爽。 \x0d\\x0d\老豆腐:色白而嫩。是太原一带极流行的早点小吃。 \x0d\\x0d\猫耳朵:又叫抿圪斗。无论荞面、白面、莜面、玉米面、高粱面都可以制作。揪一小块面剂放手掌上用拇指一捻,一推而成一猫耳朵状,煮熟浇上卤汁,便可食用。有的地方把白面碾薄切成小丁,用筷子头一拧一转成一个个小猫耳朵状,更是叫绝。 \x0d\\x0d\梢梅:以其顶口捏花如梅而得名。皮要碾得精薄,馅要香浓,捏得下如银瓶,口如梅花,蒸熟后便可食用。 \x0d\\x0d\子推蒸讲:俗称蒸饼。相传是寒食节为纪念晋大夫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饼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发酵后的精粉面团中加入猪扳油、香油、葱花、调料面,上笼蒸熟而成。
清朝末年张家口富商都有谁?
1、渠氏家族
长裕川是渠家最大的茶庄,初名长顺川,开办于清乾嘉时期,距今已 200余年。
长裕川初以经营茶叶为主,后也贩盐(由海州运到湖南、湖北),运销夏布。它的总号设在祁县,分号前后达十余处。抗战开始后,长裕川在日占区的分号相继撤销,逐由成都分号代理总号辖抗战区的分号,祁县总号成为日军驻地。
解放后,渠仁甫捐出了祁县的房产(包括他的书舍和竞新学校的财产)。渠仁甫(1880——1963)被选为省政协委员、人民代表,是位爱国兴学的三晋名人。
2、乔氏家族
乔氏以在中堂、大吉堂、进修堂、德兴堂名义,秦氏以三余堂名义,在复盛公共投资白银 3万两,业务仍以经营油粮米面为主,后又兼营酒、衣服、钱铺,买卖日益兴隆。
复盛公成为乔姓之商号后,买卖兴隆,继在包头增设复盛全、复盛西商号和复盛菜园。后来又在包头城内共开设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等有19个门面,四、五百职工,是包头城开办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号,故包头城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乔家大院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采光效果很好,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
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
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所古老的宅院成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乔家大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祁县乔家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渠氏家族
出土美食
1. 土里刨食
千百年来的稼穑艰辛成就了中国农民坚韧不拔的意志,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独特的幽默感,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被他们自嘲为“土里刨食”。不过如果硬要咬文嚼字,真正从土里刨出来的食物并不太多。“出土”的食物,萝卜胡萝卜是一大类,另外一大类就是薯类。
汉语当中“薯”字最早所指的应该是山药,其食用在中国已经有三千年的历史。土豆虽然在明朝就已经传入了中国,“马铃薯”这个名字在康熙年间也已经见于记载,但《康熙字典》中“薯”字仍然只有两个解释,一是薯蓣,一是“藷”字的俗写。“藷”是甘蔗,而薯蓣就是山药的古称。唐朝为避唐代宗李预的讳,把同音字“蓣”改成了“药”,“薯蓣”变成“薯药”。没承想宋朝又出了一位宋英宗赵曙,“薯药”于是再次改名成了“山药”。土豆传入中国以后,大约是因为形似马脖子上套的铃铛,又跟山药类似,都是食用埋在地下的部分,故得名马铃薯。实际上,这两样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山药是薯蓣科,吃的是块根;而土豆是茄科,吃的是块茎。
除了山药,其它几种跟土豆长得很像的薯类都不是中国自古就有的。芋头(taro)属于天南星科,原产南亚,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早。红薯(sweet potato)和木薯(yam)跟土豆一样都是原产南美,在发现新大陆以前欧亚各国都不知道这些食物。但这几种薯类并不像它们看上去那么相似,红薯为旋花科,木薯为大戟科。单从这几种“貌合神离”薯类就可以对美洲的植物多样性作一管窥。
2. 土豆改变历史
去国离乡的中国人,不论走到哪儿都忘不了家乡的美食。不过爱吃土豆的人都有共识,北美市场上最普通的土豆非常好吃。尤其在加拿大,气候寒冷,高纬度地区夏季日照时间超长,土地广袤而肥沃,正是高品质土豆的绝佳产地。虽然加拿大的土豆产量不足排行榜老大中国的5%,在全世界只能排到15名之后,但新鲜土豆的出口量紧跟在中国之后,列世界第5位。此外,加拿大还大量出口冷冻土豆和土豆种,这两样中国几乎没有出口。
在决定农作物产量的诸多因素中气候条件通常占据重要地位,不过这一点对土豆不太适用。地不分东西,天气不论冷热,全世界都可以大量生产土豆。比气候条件更能决定土豆产量的是人口——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占据土豆排行榜前两位。对比一下人口最多的国家和土豆产量最高的国家,这两份列表惊人地相似。人口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只有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尼日利亚不在土豆高产国家之列,而这三个国家里面有两个大量从加拿大进口土豆。
土豆与人口的关系如此密切,其实并不是件新鲜事。今天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土豆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是因为土豆可以做成让所有人又爱又恨却欲罢不能的薯片,更重要的原因是土豆直接影响了18世纪以后世界历史的轨迹。
早在几千年前,生活在今天秘鲁境内安第斯山脉(西班牙语Cordillera de los Andes)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开始种植土豆并且培育出许多不同品种以适应各个区域不同的气候条件。但是直到1530年代西班牙航海家们到达南美之前,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植物。可是一旦土豆从南美到了欧洲,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这种埋在土里其貌不扬的食物迅速以其广泛的适应性占领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直接的后果就是全世界的人口从此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增加,而且所到之处城市化进程加快,成年人口平均身高显著提高。可以说,18-19世纪世界经济总量的爆发式增长,土豆居功至伟。
在16世纪以前,全世界的人口基本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遇到战争瘟疫人口减少,风调雨顺的年份人口增加,但从公元1000年到1500年总量没有剧烈变化,直到土豆改变了这一切。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土豆的营养价值无可匹敌。不论是欧亚大陆普遍食用的水稻小麦,还是同样来自美洲的玉米红薯,单位作物能够提供的卡路里都远远低于土豆。不仅如此,人如果长期单吃米面,蛋白质和维生素都不够,营养不均衡。但土豆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几乎所有营养物质,包括其他粮食作物无法提供的多种优质蛋白质和维生素。土豆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是它所需要的种植面积远远小于其他粮食作物。根据英国18世纪的统计数据测算,半英亩土地出产的土豆就足够一个两大三小的五口之家吃上一年,而要用小麦养活这一家人,则需要三倍于此的土地。更重要的是,土豆对于地形土壤和气候的依赖性非常低,哪儿种哪儿活。
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当中,只有两种是土豆无法提供的,这就是维生素A和D,而这是少量奶制品就可以补充的。因此,一个人只要有土豆和一点牛奶,就可以长期健康地生活下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面,爱尔兰人就靠这两样东西生活。爱尔兰这个民族跟中国一样,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无数的分分合合。1801年,爱尔兰失去了自己的议会,变成了伦敦统治下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伴随着亡国而来的,更是宗教势力的对立。那时候的英国已经是新教的天下,而爱尔兰人多数信仰天主教。于是英国人规定,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公职,不能当选议员,不能投票,不能参军,不能上大学。更过分的是,天主教徒不能购买土地。天主教徒如果已经拥有土地,在死后必须把土地分给所有的子女。而一旦子女中有一个人转化成新教徒,他(她)将继承所有的土地,其他子女就没有份了。
在这样的政策之下,整个19世纪,爱尔兰人生活在极度贫困当中。虽然爱尔兰人也广泛种植小麦养殖牛羊,但那是出口到英国去的,爱尔兰人买不起,土豆是他们唯一的救命粮。对单一食物品种的依赖终于导致爱尔兰人在一场突发的灾难面前毫无抵抗之力。1843年美国出现了一种叫做枯萎病的真菌性土豆疾病,1845年蔓延到了整个欧洲,到了1846年的夏天爱尔兰这个完全依靠土豆的国家已经到了几乎没有东西可吃的地步。从英格兰到美国,种种救援措施在一段时间内降低了爱尔兰的死亡数字。但当时的英国政府对经典政治经济学理论深信不疑,坚持认为市场自身的力量最终能够解决爱尔兰的饥荒问题。但他们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完全忽视了在极端宗教歧视政策之下爱尔兰人那微不足道的购买力,市场调节于是成了“何不食肉糜”。这场大饥荒带给爱尔兰的灾难持续了一个世纪,直到二战彻底改变世界格局。
大饥荒以前,爱尔兰保守估计有超过800万人,而1951年的人口统计只有425万。减少的人口,一部分是死亡,一部分则是移民。移民最主要的目的地是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爱尔兰人向美国移民历史悠久,19世纪中叶的大饥荒更加剧了这个过程。现在北美的任何一个城市,不论规模大小,你都能找到几处爱尔兰酒吧(Irish Pub),足见爱尔兰人分布之广。除了开酒吧,在美国的政界、商界、学术界、文艺界,到处都能看到爱尔兰后裔的身影。在44位中,22位具有爱尔兰血统,包括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卡特、里根、布什和克林顿。就连黑人总统,虽然有个来自肯尼亚的父亲,但他母系的家族历史也能跟爱尔兰扯上关系。自从1963年肯尼迪总统到爱尔兰寻根,此后几乎每一任都到过爱尔兰寻访祖居。
原产于美洲的土豆滋养了欧洲角落里的爱尔兰,又把他们逼回美洲。在美国,有人说犹太人控制华尔街,爱尔兰人控制华盛顿。如果看看二战以后美国对世界的影响,是不是可以说这里边至少有一半是土豆惹出来的?
3. 惹味的土豆
不但惹出这么多事,土豆还很“惹味”。广东话里面的“惹味”大概就是好吃、越吃越想吃的意思,跟“惹眼”有得一拼。土豆改变历史,除了能填饱肚子,当然还因为它好吃到惹味。
中国人把一日三餐叫做吃饭,这件事的逻辑重心是碳水化合物构成的主食。而西餐的Main Course一般以肉为主,淀粉类只作为配菜(side dish)在盘子边上蹭一个角。溜边儿的主最常见的就是土豆,常能以不同的身形示人。点菜的时候服务员会报出各种配菜供你选择,跟相声里面念贯口似的一口气一长串,炸薯条(French Fries)、土豆泥(Mashed Potato)、烤土豆(Baked Potato)是最常见的几种。薯条和土豆泥,一般的餐厅每样只备一种口味,没有什么花头。但如果你点了烤土豆,服务员跟着就会问"Do you want to load anything"(要加料吗)?可加的料包括黄油(butter)、酸奶油(sour cream)、培根(bacon)、葱(green onion)等等。整只的土豆连皮进烤炉,慢火烤到皮自然爆裂,露出金黄的肉来。在开口的地方填进去略加了一些盐的黄油(salted butter),土豆的香郁遇到黄油的丰润,那就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要是再加些切成小粒烤得焦脆的培根,浓艳的深红色配上小葱的翠绿,看着就是那么受用。
这种烤土豆最能品出土豆本身的香味,因此需要优良品种才会好吃。汪曾祺当了右派下放到张家口劳动,当地农科所进行土豆育种,就让他画“土豆谱”。画完画,土豆顺手扔火堆里烤烤吃了,故而他自诩吃过最多品种的土豆。让这位美食家念念不忘的是一种有糖炒栗子香味的土豆。来加拿大以前我一直无法想象土豆能好吃到什么地步,但我估计加拿大极北极寒、一到了极昼每天日照时间恨不能长达20小时以上的育空地区(Yukon Territory)出产的黄肉土豆(Yukon yellow flesh potato)口味会非常接近汪大仙吃到的那种。
美式餐厅还有一种烤土豆是土豆片(wedge)。Wedge的本意是楔子,木头片、金属片,一边薄一边厚,都可以叫wedge,所以potato wedge也是把土豆切成楔形,比薯条厚,比滚刀块好看。盐水泡一下,刷油,洒香料,烤。最恰当的火候是表面金黄起硬壳,脆脆的,似焦非焦,一口咬下去里面软糯化渣。有一种个子很小的圆形土豆,有黄皮的也有红皮的,整只加迷迭香(rosemary)连皮烤出来,也非常好吃。
要论到土豆带给我们最极致的味觉享受,还得说是烤土豆皮(potato skin)。中等偏大的土豆,太大了不行,对半剖开,挖掉中间多余的肉,只留靠着皮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黄油芝士培根全往里招呼,烤得滋滋冒油,酥脆而又有韧劲,入口不干不柴又透着焦香,妙不可言。吃牛扒或别的主菜,土豆是免费的配菜,但这款土豆皮实在太费工费料,餐厅不往菜单上写。去好点的牛扒房(steakhouse)不妨问问服务员,看在小费面上他们很有可能说服厨师单做一个给你。别的餐厅就算了,问也不会有。中等以下的餐厅赔不起这个成本,高档的地方讲究摆盘漂亮,土豆皮跟眼下时兴的小清新色调不搭,他们不会给你做。再就是吃烤翅看球的那种酒吧(sports bar),开胃小吃(Appetizer)的菜单里会有这个东西。
尽管多数时候,土豆只能在盘子里偏居一隅,但也有一道历史悠久的大菜得把它放在当中顶在头上。这菜叫牧羊人派(Sheppard's Pie)。菜的主体是切碎的羊肉,加上豌豆和其他蔬菜,铺满烤盘。然后把厚厚的一层土豆泥放在表面,把下边的羊肉全部盖住,再进烤箱烤。如果把羊肉换成牛肉,就成了木屋派(Cottage Pie)。Cottage在今天指的是专供渡假用的小木屋,但在两百年前的英国,那是穷人住的地方。那时候土豆刚刚在欧洲推广开,有钱人是不屑于吃它的,这道用最廉价的土豆和牛肉的边角料做成的菜是真正的平民美食,故而得名。
牧羊人派在法国还有一个名字叫Hachis Parmentier。法语的Hachis指的是用切碎的食材烹制的菜式。Parmentier是人名,之所以用这位老兄的名字命名这道土豆盖顶的菜是为了纪念他为推广土豆所做的贡献。18世纪后期,这位老兄在战争中被捕,普鲁士人的监狱里当然不会给法国俘虏吃山珍海味,能吃的就只有土豆。Parmentier不但逆来顺受而且随遇而安,对土豆甘之如饴。出狱以后他决定现身说法,告诉当时那些不愿或不敢吃土豆的人土豆是个好东西。他的方法叫“偷不如偷不着”。Parmentier说服法国国王给了他一片土地供他种土豆,还让国王派出皇家卫队守护这片土豆园子。土豆在地下生长,地面上什么也看不见。四周的农民都好了奇,前来围观,一圈尽忠职守的卫士拿正眼都不瞧他们,这就越发惹得人心痒痒。到了晚上,卫兵撤岗,园子没人看守了。这还了得!农民们赶快扑上去挖地三尺,把宝贝土豆抢回自家地里种上。于是土豆就传开了。于是就有了这道纪念Parmentier并且以他命名的菜式。
能做配菜,能做主菜,土豆还能做前菜和汤。既可以用整只体型敦厚的土豆做一个baked potato却只在牛扒边上做配角,又可以“零落成泥碾作尘”却稳稳当当端坐Sheppard's pie的顶层,还可以隐身遁形藏匿在汤中让人看不见喝得着。这还只是西餐当中最为经典的一些菜式,要是把土豆沙拉(potato salad)描述一番,早餐吃的home fries和hash brown讲一讲,再有北欧特色的吃法、印度南亚一带的做法、原产地南美的本来面貌、各种混搭创新的菜式,把这个单子开下去,怕是再写5000字也写不完。
很难想象一种食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如此普遍的接纳,被用来创造出如此众多的美食。就算没有改变历史的光辉岁月,单看这些佳肴,其貌不扬的土豆也值了。
独门菜谱之国内颜值版|火腿土豆浓汤
菜名有火腿有土豆,吃的时候全看不见。这个菜也代表了西餐很多汤菜的基本烹饪方法,会做了可以很容易地举一反三,自创各种汤菜,而且非常简单,零失误。
原料:
火腿里面的骨头。国内电商能买到进口的火腿,价格惊人。单为了做这个汤去买一整只火腿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不过如果你恰好有一只快吃完的火腿,把骨头剔下来正合适,骨头上留一点肉,最好还有一点肥的。没有也可以做,我们土法上马,用一块熏过的腊肉加猪筒骨,味道也不差
土豆,去皮,看你煮多少汤,土豆的量随意增减,重点是要让汤呈现出粘稠的感觉但还是汤而不是糊糊
洋葱半个
黄油,一块1磅的黄油是一个长方体,从短的一头切1cm左右就够了,因为是用骨头熬的,汤本身已经够油了,加黄油主要是增加香味的层次感
淡奶油,英文叫whipping cream,是液体的,装在一个跟牛奶一样的包装盒里面卖的,喜欢烘培的人都知道,不做烘培的去电商问问清楚再买,因为国内说起奶油往往会有很多不同的理解
盐适量
胡椒最好用原粒的,上桌的时候现磨
做法:
1. 骨头放高压锅里,装三分之二锅的水,加洋葱,加土豆,一起压。上汽以后改小火,大概45分钟。
2. 这时候土豆已经很酥烂了,可是还不够,我们要让它消失得无影无踪。把骨头取出来不用了,土豆捞出来加一些汤,如果还有没有化掉的洋葱也捞出来,一块儿放到搅拌机里面打几十秒,全化掉了,这时候就是一盆浓稠的汤了。
3. 取一个汤锅,搅拌机打好的和多出来没打的汤一起放进去,用汤勺拌匀,黄油放进去化掉,一边搅拌一边加淡奶油。奶油的量随个人口味,边搅边尝。
4. 加盐,起锅,装盘。最好有一个木制的现磨胡椒瓶,要想装那啥,玻璃的不锈钢的都没有木制的有型。在你的客人被蒸腾着的香浓熏得一阵阵眩晕的时候,端着胡椒瓶适时出现,剩下的就尽在不言中了。
独门菜谱之海外混搭版|泡菜薯条
我这里要介绍的其实不是一个菜谱,而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混搭思路。薯条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只要炸得好,不需要多少调料就很好吃。我吃薯条一般不喜欢番茄酱,只加盐就行,有时候略加点胡椒。这是吃薯条的本味。要想增加一些香味,一个办法是在油上下功夫。超市里曾经出现过一个小众的薯片品牌,口味之一是用牛油果的油(avocado oil)炸的薯条,略有点清香但不太吃得出有什么特别。一家饭店用鸭油(duck fat)炸薯条,那真是香,还没端上桌就能闻见,有点像《红楼梦》里面王熙凤第一次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这些可以算是不同食材的混搭,不过更有趣的是不同菜系不同口味之间的混搭。混得不好,第一次吃也许出奇制胜,第二次就不会再想吃。要混得好,做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第一次在朋友的带领下来到多伦多市区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家连门脸都不容易找到的小店,立刻被其韩国泡菜薯条所惊艳。艳丽的色彩,丰富的口感,混而不乱的味觉层次,实在是高。
惊艳之后,这个混搭料理其实很可以自己在家做做。爱吃韩国泡菜的用韩国泡菜,不喜欢的也可以用其他重口味来代替,但效果没有那么好。
原料:
薯条。超市里冷冻的很多,如果自己买新鲜土豆回来炸也很简单。实在懒得炸的,去随便什么快餐店买一包现成的薯条也可以用,只要你能保证买回家薯条还脆着。
韩国泡菜
肉末
剁椒、干辣椒、花椒,爱吃辣的加上这几样,不爱就省略掉
葱
马苏里拉芝士(Mozzarella cheese)
做法:
1. 如果用新鲜土豆炸薯条的,先把土豆切成条,泡水里让淀粉走掉一些。
2. 起油锅,油不用多,小火把肉末炒香。如果你想试一下我自创的这个三椒组合口味,下肉末之前先下花椒和干辣椒爆锅。为了吃起来方便可以在爆出香味以后把花椒和干辣椒扔掉再下肉末。
3. 肉末炒香以后下韩国泡菜和湖南剁椒,改大火,一同快速翻炒,炒到混合均匀即可,不必久炒。(如果做的不是泡菜薯条而是泡菜炒饭,现在可以接着下米饭炒透。)
4. 炸薯条或者出去买薯条。如果买,在你离开的这段时间一定将炒好的泡菜肉末保持在一定的温度,算好从快餐店到你家所需的时间,把堵车的时间也算进去,别让薯条在路上软了。另外,走之前把芝士也从冰箱里拿出来放在边上让温度升起来一点。
5. 薯条装盘,铺上芝士,再把泡菜肉末浇上去,最后洒点葱花。
用韩国泡菜的好处有几个。一是好看,老外的pickle、四川泡菜、东北酸菜,大多是绿的,不如韩国泡菜那么艳丽。再一个是绵软的口感可以跟酥脆的薯条互补,四川的泡豇豆炒肉跟薯条的味道也很搭,但是豇豆的脆和一粒粒切碎了的豇豆满口钻的那种感觉跟薯条不搭。
参考资料:
谁知道张家口的方言怎么说?
外头地(堂屋)
里头地(里屋)
囔头~(上面)
那喊儿~(那儿)
这喊儿~(这儿)
背旯旮~(阴凉地)
多会儿(什么时间)
前响(上午)
响获(中午)
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
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
蒙蒙亮(天刚刚亮)
早盛、早起(早晨)
礼恂~(礼貌)
打滑擦儿(滑冰)
藏没没儿(捉迷藏)
前儿(前天)
先前儿(大前天)
夜儿(昨天)
今儿(今天)
明儿(明天)
后儿(后天)
外后儿(大后天)
浓带(鼻涕)
酣拉水(口水)
、疙碴(锅巴)
2、馍馍或老汉靠墙(玉米面锅贴)
3、玉黍黍(玉米)
4、山药(马铃薯)
5、莴瓜(南瓜)
6、疙得白、抱头白(圆白菜)
7、酸醋溜(沙棘粒)
8、布布英(蒲公英)
9、油榨鬼~、榨油鬼~(油饼)
10、扁食(饺子)
11、油塔~(煎饼)
12、槽糕、槽子糕(蛋糕)
13、朝阳花~(向日葵)
14、麻烦(葵花籽)
15、果匣(盒式糕点)
16、豆荚~(豆角)
17、芫荽〈读:元续〉(香菜)
18、甜草苗(甘草)
19、红白薯(甘薯)
20、边烂、绑浪(白菜叶)
动物类:
牲口(牲畜)
耗子(老鼠)
老哇(乌鸦)
蟒羔子(蛇)
油汗(蚜虫)
蛐蟮(蚯蚓)
秋俩(蟋蟀)
叫鱼(蝈蝈)
水蜻儿(蜻蜓)有的地方叫“大篮”
嘣树虫(啄木鸟)
旱蚂蚱(蝉)
芥河马(癞蛤蟆;蟾蜍)
青疥(青蛙)
蛛蛛(蜘蛛)
家雀<qiao>(麻雀)
野鸡(山鸡)
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虫)
金膀牛(金龟子)
草鸡(母鸡)
夜壁虎(蝙蝠)
孤娘(蛹)
板苍(田鼠)
粪牛(屎壳郎)
蛇蟆子(壁虎)
鞋底牛(土元)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