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在持续上涨,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2.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交通最发达

3.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4.德国汽车文化

油价在持续上涨,导致油价上涨的原因有哪些?

法国油价多少钱一升_法国油价德国油价区别大吗

 近年来,我国油价在不断上涨,成品油的价格越来越高,导致我国的石油市场发展受限,那么中国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有哪些?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国内税率很高

国内汽油税率很高,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根据相关数据,消费税占26.81%,增值税占14.53%,城建税占2.89%,其余为企业所得税等。所有税收加在一起,汽油税高达48.05%,而汽油的实际成本价只有51.95%。在美国,虽然各州的税收不同,但几乎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2、美元贬值

2008年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存在。2008年一升汽油只要6.3元,现在不可能了,买同样的一升汽油需要更多的钱。与此同时,美元一直在贬值,而人民币却在升值,这也是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原因之一。

3、国际油价不等于市场价格

国际原油价格对后期油价有影响,对当前油价没有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最大买家是?三桶油?,但国际原油的定价权掌握在美国手中,所以美国的购买价格比我们便宜得多,所以销售价格更低,汽油的零售价格由原油成本、炼油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成本、进口环节成本、政府税费等组成。

4、精炼水平低

原油需要提炼,所以需要有一定的损耗。国内原油炼制损失很大,国内汽油炼制水平的精炼油率只有60%。因为缺乏先进的炼油技术,如果有先进的技术,100L的原油至少可以得到80L的汽油,而按照目前国内的炼油水平,只能得到60L,所以油价自然高。

中国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了解后,那中国油价受什么因素影响?

1、国际油价。国际油价的变化将直接影响中国油价的变化,国内油价的调整机制遵循国际油价。

2、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的原油产量和出口量。

3、宏观经济。世界主要国家如中国、美国、德国和法国的经济增长将影响国际油价,当经济繁荣时,需求会增加,油价也会上涨。经济不景气,需求减弱,油价就会下跌。

4、通货膨胀。一旦市场上有充裕的资金,就会出现通货膨胀,此时大部分东西的价格都会上涨,油价也不例外。

5、国内原油产量。如果国内原油产量大幅增加,油价就会下跌。目前国内油价较高是因为中国进口依存度较高,一旦发现大油田,有望解决国内原油依赖问题。

6、原油进口渠道受阻。石油进口渠道的收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油价。

7、市场炒作。原油是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品种,因此,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大资金参与其中,短期内资金的炒作可能会使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世界上哪个国家的交通最发达

德国堪称世界上交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拥有高速公路的国家,同时也是酷爱自行车的国家。作为汽车王国,今天我们来看看到底德国的公路交通文化和发达程度在哪?

√机动车在德国

德国的公路分为联邦级、州级、县市级和乡镇级组成,总里程65万公里。对不同的路段规定有不同的车速限制。通常高速车速为100-130公里/小时,国道为70-80公里/小时,市区内为50公里/小时,住宅区内一般只允许30公里/小时(一般路边会有限速标示)。只有部分高速公路无车速限制。同时,对某些车辆如载重汽车、大型公共汽车等也规定有最高车速。

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约4000多万辆(德国人口为800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轿车。德国城市交通的三分之二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车解决的,只有三分之一是靠公共交通工具。但近年来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他们认为更加经济环保。

√为什么德国高速部分路段敢不限速

德国的高速公路已有80年的历史,目前总长度约13000公里,第一条高速建成于1932年。高速没有收费站,你可以看到高速上有人骑着摩托车,它也是世界唯一一个高速部分路段不限速的国家,为什么德国高速部分路段敢不限速?

原因一:车辆性能。德国车辆以本土车为主,在这个汽车王国里,本土生产的无论是高端汽车还是低端汽车,车辆性能和安全系数都在严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还要归功于德国严格的生产质量标准和众多的汽车媒体,很多权威机构或媒体会公布各个品牌汽车在性能和安全性上的对比。

原因二:路况。德国高速路况极好,倾斜度仅为4%,采取两侧封闭。德国高速的路面厚度在55-58厘米之间,还有向两侧2.5度倾斜的防雨水设计,这些都增加了高速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为有研究表明,雨水对高速的破坏远比时速200公里的汽车对高速的破坏要大的多。

原因三:车检。德国的车检新车一办是在使用后第3年开始年检,之后为每两年一次车检,车检机构也非政府所有,而是由企业担任(因为车检为盈利机构),车主可根据自己的车辆品牌、车辆状况、车辆性能选择不同企业进行车检,车辆检验不仅对行车安全进行检验,还要对污染程度进行检验,检验费用一般在100欧以下。

原因四:完善的法规。完善的法规可以减少行车事故,增强行车安全性。在德国考驾照十分严格,不仅有分为理论考试和路考,还有驾照试用期,并不是考试通过后就意味着拿到了正式驾照。在德国法律规定开车每2小时需要休息10-15分钟,每4小时需要休息半小时以上;在高速路段,除了休息区,高速上禁止无故停车在应急车道;到了冬天车辆必须更换冬季轮胎,否则将受到处罚。

原因五:司机守规矩。大车走大车道,小车走小车道,变道一定打转向灯,还要扭头查看死角是否有车辆,所有超车全部从左侧超车,如有人要超车,车主会主动打转向灯并入右侧让出超车道。很少有人会行驶在应急车道。遇到前方事故或突然减速,所有车辆自觉打开双闪灯提示后来车辆。

原因六:完善的道路管理。技术方面,包括:监视器、电子显示屏、中心服务器、路面的感应线圈、电视摄像头及基建等,整个处理中心有交通部门和警察部门共同协助管理。人员方面,会有高速便衣警察进行路面巡逻有安全隐患或不按规矩行车的车辆,也有路面修护人员进行行车巡视,查看道路安全性。

原因七:处理事故速度。在德国,有36个直升机救援极低,能在15分钟内到底全德任意一个事故现场进行救援。此外有高速车辆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处理,很多奔驰宝马应急车辆是经过改装的,且不会安装限速解调器,还有宝马应急摩托K-1200GT,时速最高240公里,0-100加速为3.7秒。80%的事故车辆能在现场直接修理完毕。

原因八:高速无广告。在德国高速两旁是几乎看不到任何商业广告牌,因为这很有可能引起驾驶员分心。所有两旁除了交通标志和绿地外,最多的就是警示牌,比如禁止酒后驾车,系好安全带,控制行车速度等。

原因九:道路广播:完善的电子系统可实时监控道路状况,并通过广播提前通知提醒行车车主,哪里有事故,哪里车辆拥堵,哪里有道路维修等,需慢行或绕行。

√在德国的驾照

在德国考驾照十分严格,分为理论考试和驾车考试,一般在1500欧到2000欧不等,顺利的在3个月内完成,也有超过1年的。最多一人能考5次,如果3次不过需检查智商。有半年的试用期,合格后可换成终身驾照,无需检验,但2013年新规定驾照需15年更换一次。

通常新手要先学习理论知识,包括交通标志,行车规矩,比如遇到斑马线必须停下,遇到行人必须避让等。此外还要学习急救知识,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救助他人。理论考试满分100,90分通过,1小时答题。

之后就是驾驶学习,直接上路学习,用的是专门的驾校车辆,教练会在副驾驶进行指导,车内一般都会有额外的制动系统以便教练在紧急状况下使用。除了启动、停车、倒车练习和基本行车练习外,另有12次特殊上路练习,每次45分钟,5次乡间小路,4次高速,3次夜行。驾驶考试约45分钟,包括启动前和停车后车内的一系列动作,如系安全带、观察倒车镜等,然后就是车市行车,高速行车和居民区内行车等。顺利通过后,教练会当场颁发驾照。

2014年5月1日起将执行新的处罚政策和积分体系,驾照总分改为8分制,被扣1-3分的将被登记记录,4-5分的将警告并自愿参加补习课程,如果参加课程后可少扣1分,6-7分的会被严重警告并自愿参加补习班,不会因为参加补习班而减少扣分,8分直接吊销驾照。

新的交规处罚力度更加严格:开车打手机60欧扣1分;冬天不使用冬季轮胎60欧扣1分;儿童不系安全带或不使用安全座椅60欧扣1分;闯红灯(红灯亮后1秒)200欧扣2分;违反先行权70欧扣1分;危险超车100欧扣1分;酒驾(含量超千分之五)500欧扣1分;转弯不回头看行人或骑自行车者70欧扣1分;另外在市区或郊区等超速也将收到不同程度的罚款和扣分。另外除了罚款和扣分处罚外,部分违规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禁驾(从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

交通犯罪将直接吊销驾照。一般两年内无再次扣分会消除记录,交通犯罪行为记分5年后自动消除。但在德国21岁以上是可以部分酒后驾驶的,只要血液酒精浓度低于千分之五,相当于一瓶啤酒。很多饭店会提醒客人请勿酒驾。

新交规除了扣分外,罚金也提升了标准,比如从行车打电话罚款40欧提升到了60欧,冬天不换冬季胎也从40欧罚款上涨到了60欧,占用紧急车道从50欧变为65欧。此外有些超速或闯红灯还会被禁止开车一段时间。

想用中国驾照在德国驾驶或租车,需公证并在当地相关部门再次认证。在第一次入境半年内有效,超过半年需考德国驾照。通常车行只愿意租车给拥有2年以上驾照的驾驶员。

√在德国停车

在德国停车,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收费的,可根据路边的标示来区分,大多数道路两旁设有停车带均可免费停车,有些地段是只允许短时间停靠,大多数公共停车场位于室内停车场和地下停车场。平均一小时的停车费用最贵的城市是在Saarbrücken,每小时2.21欧,最便宜的在Oberhausen,每小时0.08欧。

德国交通管理部门按交通流量情况,分时间和地段,规划了有限时和不限时停车带、收费和免费停车区等形式不一的停车带。很多收费停车场在晚7点到次日8点或周末也可免费停车。

在很多公共停车场都设有控制系统、引导系统、缴费系统、立体式设计等,可以通过技术支持,计算车辆进出数量,指示空余车位位置,建议车辆停泊时间、节约停车平面空间等,来满足停车智能管理。

停车时需注意几点,一不可停靠在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二不可占用应急车道、出口或入口处。

√在德国加油

在德国主要分为汽油和柴油,德国很多车辆均有柴油发动机,柴油相比汽油价格略为便宜,每个加油站的油价也略有不同,甚至每天每个时段的价格都有所不同,有德国人说一般晚上7点左右油价是一天中最便宜的。

加油站多为民企,主要有Shell、Aral、Total、Jet、Orlen、Esso等,油种类可分为汽油为Super Plus(即98号汽油),Super(即95号汽油),部分加油站还提供Super-E10(一种95号的环保型汽油),还有柴油等,一般价格约在1.4欧每升到1.7欧每升不等(含税)。

大多数加油站为自主加油,只需选择自己所需加油种类,然后自行加油,当加完后,自己去收银台告诉工作人员油箱号,加了多少油就行了。

√在德国洗车

在德国洗车并不用太频繁,即便遇到雨天,车身一般很少会有大量泥沙,但如果想要洗车,一般加油站都会设有自动洗车的地方,也可去专门的洗车行,价格约在10欧到20欧不等。如果想要清洗车辆内部,通常使用洗车行的吸尘器自行清理。所以很多人为了省钱,会在自家院内自己清洗车辆。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采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采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采、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采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资源,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采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采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采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资源。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采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德国汽车文化

德国:严谨的秩序创造世界最快车速

德、法、英三国中,汽车豪华程度最高的是德国,甚至很多城市的出租车都以奔驰为主。但记者却发现德国人购买汽车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华,相反主要以实用和节能为主。

记者在奔流不息的德国车流中发现有“三多”:两门车多、两厢车多、多功能旅行车多。详细了解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原来德国的油价非常高,一是通过油价收取相关的税费,二是旨在限制燃油的消费,间接起到环保的效果。这是两门车和两厢车等小排量汽车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多功能旅行车多则主要是为了实用,德国人一般喜欢旅游、度假,这种车满足了德国人这方面的需求。

德国的汽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车速快,出奇地快。朋友小郑专程从柏林开车到法兰克福飞机场接我们,他驻德国已经4年了,他开的是一款很不错的奔驰面包车,是从汽车租赁公司租的,不管你跑多远的路程,每天100欧元。虽然已是初冬,当地时间已过20时了,但从法兰克福到科隆一路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但却不堵塞。不一会儿,车速表就达到了每小时160公里,我们坐着有些提心吊胆,但小郑却一个劲儿地叨咕:“这车开不起来,速度太慢了。”我们问:“这还算慢?”他说:“平时车速都得每小时200多公里。”我们感到非常吃惊。走了一段才发现,每小时160公里确实不算快,一路上超过我们的车非常多。

德国之所以车速快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德国的高速公路是不收费的,进出高速公路没有一个收费站,这令我们感到很意外;二是德国的高速公路一般都不限速,只有极少数路段限速。关于限速问题德国人也曾有过争论,有的认为车速快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但最终不限速的一方占了上风,他们认为车速快并不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相反车速快是效率高的一个体现,车速慢是一种浪费。第三个重要的原因是德国人的“秩序精神”。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德国不但高速路上车速快,而且市区里车速也很快,一路上看不到一个警察,但一路上凡是遇到红灯,即使一辆车没有,小郑也都把车停下来等。问起为什么?他说:“习惯了,德国人交通秩序意识非常强。”小郑分析说:第一是德国人尊重别人,但首先是尊重自己,尊重生命;第二是相互信任,彼此都相信他人会按程序走,我也按我的程序走;第三是路权意识强,应该属于我走的我就走,不应该我走的我坚决不走。

有这样一个笑话,通知不同国家的人开会要有不同的通知办法,对大多数国家的人都得提前几分钟,通知日本得晚几分钟,但惟独通知德国人可以正好几点几分。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没有德国人精准,德国人有些像一个走时准确的瑞士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