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下跌公司裁员-油价跌了
1.油价只是每次只涨价了几毛钱,为什么大家的反应都很大?
2.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压力下的裁员抉择
3.马哲睿的人物生平
油价只是每次只涨价了几毛钱,为什么大家的反应都很大?
您好,详细的解释如下:
油价涨幅虽然每次只是几毛钱,但是却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反应如此激烈的原因。
首先,油价涨价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交通费用。在现代社会,私家车拥有量越来越高,汽车油费是每个车主必不可少的开支之一。一旦油价上涨,人们的通勤费用将随之增加,对家庭经济产生一定的压力。在家庭预算中,交通费用通常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油价的微小涨幅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
其次,油价上涨还会引发通货膨胀。油价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这将直接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因为石油是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重要能源,涨价会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而这些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当物价上涨时,人们的购买力将下降,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水平。
此外,油价上涨还会对宏观经济产生连锁反应。高油价通常导致通货膨胀加剧,从而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由于石油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资源,油价上涨会导致进口成本上升,从而使得国家贸易逆差扩大。同时,高油价也会带动能源行业的发展,促进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与投资。然而,在能源结构尚未调整到新能源比重较高的情况下,油价上涨可能导致国内经济的不稳定,甚至引发就业问题。
因此,尽管油价每次只有微小的涨幅,但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经济压力和宏观经济稳定都有着重要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家对油价上涨反应如此激烈。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压力下的裁员抉择
经济周期、汇率、油价、物价、劳动法,每一个因素都加重了企业的成本压力,许多企业在这个危机时刻选择裁员,但企业在成本压力下到底该不该裁员?裁员时企业必须考虑哪些因素?
企业裁员的背后存在这样一种假设:企业能通过裁员降低产品/服务成本而不引起销售额的巨大变动,从而减少亏损或增加利润。
虽然不同行业的成本结构各异,但一般而言,人力成本降低10%到30%才会引起产品/服务成本的1%的下调。也就是说,产品/服务成本在人力成本上的敏感度是非常低的,并且企业的裁员行动其目的在于能够在削减薪酬开支的同时将被裁员工的工作量分配到仍在企业服务的员工身上,这无疑将增加员工负担,影响其工作质量——员工出错率的同比上升。对一些加工制造企业而言,伴随着员工出错率的提升,产品的返工费,报废成本,质量担保成本,客服费用也将随之上升。因此总的来说,裁员对成本控制的作用有限,甚至还可能出现成本上升的情况。
在企业裁员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销售额一般不会发生很大变化,而同比员工薪酬开支又节约了一部分,这似乎给很多企业造成一个假象——裁员决策是正确的。其实不然,造成这种假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企业裁员后的定单是在裁员前获取的;产品/服务水平的降低而导致的客户流失结果存在时滞,这时候企业其实是在透支先前建立的口碑、客户关系,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
企业裁员后很可能面对着声誉下降,市场份额降低,未来员工培训等状况。
政府部门、业界、员工、股东、消费者、供应商,无论对哪个利益相关方来说,“企业因为成本压力而裁员”绝对不是个利好消息。在竞争对手未裁员的情况下做出裁员决定,这首先是管理层自我否定了先前做出的关于未来环境的判断以及企业的运营决策,其次将给社会大众(不仅仅是利益相关方)传递“企业经营遇到困难”的信息。届时,员工的不安,股东的躁动,消费者的疑虑都将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影响企业的形象、声誉。考试大收集整理
企业市场份额的丧失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不能达到裁员前的水平,这是企业自身的因素;被解雇的员工投身竞争对手或自己创业而导致的竞争加剧,这是来自竞争的因素;消费者对企业信任度的降低(裁员无疑成为了竞争对手证明“这家企业不行了”的说辞。)而导致的需求下降。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效果虽然不会在短时间内直接地显现出来,但其影响是应该引起管理层重视的。
随着经济形式的好转,企业又将再次承担本可以避免的招聘、培训费用。裁员不仅使得企业先前的人力资本投入打了水漂,而且也给竞争对手免费赠送了经过培训的技术工人,知晓企业管理方法程序的管理人员,再考虑以后因为业务扩张需要而发生的人力资本投入费用,裁员决策很可能成为企业经营历的一大败笔。
同时,过度裁员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公司的运营成本,但其又将引发一定规模的“资产闲置”现象,这对以提高资产收益率为目标的企业又是一个打击。
马哲睿的人物生平
2006年5月,马哲睿先生被任命为集团董事会成员,
2007年2月出任道达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及执行委员会主席。
2010年5月,马哲睿先生出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1995年美国正在制裁伊朗。然而,道达尔却不顾美国白眼,依然坚持在伊朗进行油气钻探活动。在气氛紧张的伊朗油田工程现场上,赫然插着一面法国国旗,那是工程现场惟一的外国国旗。这面国旗忠实的护旗手,就是当时刚刚晋升为道达尔中东公司总裁的马哲睿。在业内分析家、投资者和竞争对手眼中,马哲睿被公认为最有办法的人之一。他曾经成功地让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政府在几大油田的勘探开发合同上让步,这一举措让他名声大振,更为他赢得了“中东先生”的称号。马哲睿在中东采取的一系列积极措施,为道达尔带来了丰富的效益。其后几年,他连年晋升。
2007年,“中东先生”凭借自己骄人的业绩,赢得了董事会的信任,接掌帅印出任首席执行官。当时,国际油价正处于最后的巅峰,随后开始遭遇经济危机,油价大幅下跌。马哲睿上任伊始,就面临着率领道达尔转型的重任。通过拓宽国际合作,进军核电行业,提高大家的风险、环保意识等措施,在全球炼化业陷入低迷的情况下,马哲睿掌舵下的道达尔公司还是取得了不俗的业绩。2008年,道达尔实现了106亿欧元的净利润。2009年,78亿欧元。2010年,公司第一季度净利36.14亿美元,同比2009年增长了21%。当然,马哲睿也逃不开裁员、贿赂等负面新闻的围绕,但这些都不会影响他继续带领道达尔公司,向世界能源化工行业头把交椅而努力。 2014年10月21日消息,法国石油与天然气巨头道达尔公司的总裁马哲睿乘坐的私人飞机当地时间20日在莫斯科机场坠毁,马哲睿和3名机组人员全部身亡。
事故原因
俄塔社2014年10月23日报道,法国道达尔公司总裁在莫斯科一机场遇空难身亡,当地警方以工作疏忽的嫌疑拘留了机场的4名工作人员。 上述4人以嫌疑犯的身份被拘留,他们涉嫌未能确保机场空中和地面的飞行安全。其中一人是负责积雪清理的总工程师,一人负责操作飞行指引仪,还有两名空中交通指挥员。
俄罗斯调查部门发表声明称,经调查,事故发生时,驾驶扫雪机的司机处于醉酒状态。调查人员初步认为,事故原因为“空管员失误和扫雪机司机的行为”。扫雪机司机承认在事发前喝了一杯掺有白兰地的咖啡 。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