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减产国际油价_国际油价降价
1.国际油价大跌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2.俄罗斯与欧佩克闹“离婚”,美国页岩油为何躺枪?
3.今晚国内成品油价迎来上调,加满一箱油约多花6元
4.国际油价大跌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国际油价大跌对世界经济有何影响?
国际油价下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看,有积极和消极的两方面影响,具体如下:
1、从积极面看
1)国际油价下降首先会降低能源成本,促进制造业复苏与发展,从而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2)低油价会刺激全球原油市场需求增加,尤其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于原油的需求和储备增加,有利于经济增长。
2、从消极面看
短期内国际油价急剧下降会使全球市场对未来一段时期的经济增长预期和市场需求预期下降,从而不利于经济复苏进程。例如在全球石油期货交易市场,看空原油导致的全球金融市场的预期降低会直接影响全球未来的经济增长预期,而对未来全球经济走势预期变差会引发各国产业界对未来增长信心不足,进而削减投资,减缓经济复苏进程。
由此而形成的低油价格局,将令包括沙特和俄罗斯在内的产油国经济遭遇严峻挑战。股市震荡加剧,财政压力加大,而如果超低油价一直持续下去,很多产油国将面临致命压力,同时,也会对美国产生巨大影响。
扩展资料
国际油价暴跌的原因
油价暴跌,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市场供需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原油通常与经济运行紧密相关。由于产油国受到国际政治影响不断地调整产量,使得原油价格受到供需两方面的扰动。而此次备受市场瞩目的OPEC+会议最终意外“谈崩”,沙特表示,如有需要将增产,这对于当前“神经紧张”的油市来说,可谓是重重一击。
就需求端而言,疫情的暴发,使大量航班取消,不少企业停产,旅游业陷入萧条,全球经济活动节奏显著放缓,原油需求也随之大幅下滑,从而造成石油市场疲软,也给世界经济的增长前景蒙上了浓重的阴影。
就供给端而言,“降价+增产”是油价暴跌的导火索。原油重挫,首先是受到了需求塌方带来的压力。随后,各产油国为了自保,打破了过去脆弱的减产协议,其中沙特等国甚至选择增产来保障自己的财政收入。这就意味着原油市场出现了需求塌方、供应增加的双杀局面,导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罕见性的下跌。
为了稳定国际油价,以沙特为首的OPEC计划采取“限产保价”措施。此前的石油减产协议将在今年的3月底到期,业界人士普遍推测近期将签订新的协议。其方案是将现有210万桶/日减产计划延长至2020年底,同时,额外减产150万桶/日,相当于全球需求的1.5%左右。在额外减产计划方面,OPEC成员国削减100万桶/日,非OPEC成员国则削减50万桶/日。
但这一方案没有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的支持。随着谈判破裂,沙特打出了“降价+增产”的“组合拳”,一举震惊了国际能源与金融市场。在展示其国际原油市场“独特地位”时,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也让沙特率先尝到了油价下跌的滋味。
人民网—国际原油价格暴跌 油市寒冬已至?
人民网—国际油价波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俄罗斯与欧佩克闹“离婚”,美国页岩油为何躺枪?
昨晚上刚刚写了分析文章,这里简单分析。
向看一张:图中蓝色为沙特,灰色为美国,黑色为俄罗斯!美国事实上在页岩油技术基础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油产国。
之前俄罗斯就说过:即使将油价再下跌40%也能够接受!其实句话应该这样理解:
如果不考虑别的因素,OPEC+一味地减产来保价,未来的原油市场就会让美国抢占份额,这样做就是“饮鸩止渴”!
(1)既然如此,俄罗斯选择:疫情确实影响了国际原油,我俄罗斯也愿意延续之前的减产协议,如果新的协议能够在一个合理区间也可以接受!但是你们OPEC却要加大减产量,但总有一个减产额度啊!
现阶段OPEC和俄罗斯等其他产油国已经在执行的是今年1月1日起减产210万桶/日的协议,其中包括沙特的额外自愿减产。大多数市场观察人士普遍都认为首先这条已经存在的2019年12月通过的减产协议应该是会得到继续的延长(比如延长到2020年底),在这一点上,OPEC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OPEC产油国之间已经在会议前达成了共识!
(2)俄罗斯之前已经透露出来支持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盟国组成的OPEC+的联合技术委员会考虑将原油产量再削减100万桶/日,并且认为减产多至100万桶/日的提议将足以平衡石油市场,并将油价推升至每桶60美元。
(3)其实OPEC发起的价格战压低国际油价对页岩油技术发达的美国是一个大挑战!
我们可以看看数据:2008年7月,布伦特原油和美国WTI原油的价格一度暴涨 到147美元/桶,2011年至2014年,美布价格也长期处于100美元/桶价位运行。而从2014年9月份,OPEC发动原油价格战,国际油价开始断崖式下跌。2016年1月份,价格一度下跌到27.1美元/桶,OPEC包括现在的OPEC+想要挤压美国页岩油的决心十分坚决。
但是,经历了2015年缠斗之后,所有的OPEC成员发现,好像对美国没有太大的作用。
(4)事实果然如此吗?不是!页岩油成本太大导致投资集团信心不足!
造成成本增加而盈利不足的原因主要:
用水成本不断上升。按照媒体报道,目前美国页岩油和页岩气开采所采用的技术是水平井多段压裂技术,这种开采方法对水的需求非常大。据二叠纪生产商的数据分析,现在平均压裂作业需消耗1300万加仑(4900万升)的水,两年内耗水量已经增长了40%。2019年二叠纪盆地的水费已经暴涨17%至140亿美元,这是北美生产商2018年用水力压裂砂的费用的3倍多。另外,取水和废水处理的成本在每桶50美分至4美元之间,在此前油价跌破40美元/桶的情况下,这对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来说将是一笔高难以承担的高昂费用。
用水成本上升,而国际油价下下跌,自然美国会放缓页岩油生产了!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大家应该在大街上也会看到:新能源 汽车 的高速发展,对于传统油气能源需求也在下降。虽然这个新能源 汽车 现在还没有太成熟,但是对于传统能源驱动的影响会一步步加大的!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俄罗斯直接可以拒绝沙特,拒绝跟OPEC谈,但OPEC根本无法拒绝俄罗斯,后续看情况,应该要么延期,要么就是继续再紧急开会!
欧佩克+维也纳会议,没能达成继续减产保价的协议;俄罗斯表示,4月1日起不再受减产约束。这条重大新闻,让油价迅速下跌10%,市场一片哀嚎。
沙特提出在原来减产额度之上再增加减产数量,遭到俄罗斯反对(俄罗斯不是欧佩克成员,是+);俄罗斯建议把现在的减产计划维持到年底也没有得到支持。所以,会议是不欢而散。
我曾经突发奇想,欧佩克可能解体。在页岩油革命之后,美国从世界最大石油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彻底扭转了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全行业面临供过于求的现实。谁再鼓吹控制碳排放发展新能源,预计越发没有市场。 美国页岩油革命是石油过剩的始作俑者。
去产能之下,欧佩克怎么能够团结?石油经济已经是他们的 社会 结构一部分,哪个国家降低产量都会造成 社会 结构紊乱。我们可以继续观察欧佩克,可能真的可以看到他们各自谋生。
俄罗斯因为石油管道天然气管道大合同等优势,比欧佩克相对好一些,国内人气旺是有道理的。油价将继续下跌,暂时看不到支撑位。页岩油成本毕竟偏高,低油价会更难过。
先说结论:本次油价暴跌,在于减产协议未达成,市场供大于求,美国页岩油作为原油的替代品,在原油价格下跌时,也会受到影响造成下跌。
美国页岩油增产空间大,对原油市场响应迅速。目前,美国原油产量全球排名第一。2018年美国页岩油产量达650万桶/天,贡献了美国原油总产量59%的份额。页岩油短期供应爆发力取决于库存井数量,截至2019年9月,美国48州库存井7794口,为 历史 较高水平。根据EIA预测,2020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会达到1309万桶/天,比2019年产量增长约80万桶/天,是不容小视的边际供应量。此外,页岩油气井开发周期一般只需3-6个月。根据以往,在油价远低于页岩油成本的时候,新井产量衰减较快,美国页岩油可实现迅速减产;当油价高于页岩油成本的时候,启动库存井,美国页岩油可实现迅速增产。美国页岩油气的开采生产灵活度高,能够对原油市场形成快速响应。
也正由于美国页岩油的产量惊人,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更严重了。
其实很多人觉得这次油价大跌,是美国想打击俄罗斯和伊朗,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油价大跌,美国反而最受伤。
沙特、俄罗斯、美国,都是主要产油国。美国是石油净出口国,但同时美国是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又会传导致美国的服务业,所以美国的利益诉求是油价在一个合理区间波动,这个区间是50-70美元,如果油价太高,会推升美国的核心通胀,带来滞胀的风险,但如果油价太低,会让美国的石油产业巨亏。
这是因为美国的石油主要面页岩油,在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后,通过极度宽松的QE计划注入流动性,度过了危机,之后美国页岩油革命的成功,帮助美国重新走上了经济扩张之路。
此次俄罗斯与欧佩克本来是要协商减产的,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不佳,对石油的需求下滑,导致国际油价跌跌不休,欧佩克成员想通过减产的方式来改善供求关系,从而拉动油价上涨。这也是过去欧佩克惯用的方式。
但是俄罗斯并不同意减产,其实俄罗斯的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欧佩克成员国一味的通过减产来拉抬油价,实际上无法改变油价的需求。但是国际原油市场的供给已经不光由欧佩克掌控,美国已经有足够的原油储备,而且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发达,可以持续的开采石油。
这意味着,油价上涨后,最受益的是美国。因为油价虽然涨了,但欧佩克成员国都是减产的,并不会明显的获益。而美国并没有减产,依然提供充足的供应,那么国际石油的市场份额就被美国抢走了,再这样下去,以后国际油价的定价权就完全掌控在美国手里了。
因此,俄罗斯不同意减产,此次欧佩克减产协议谈崩了。紧接着就是沙特发飚了,大幅增加了其出口石油的折扣,并宣布下个月产量将远超1000万桶/日,甚至可能达到1200万桶/日的记录高位。,这一举动带来了国际原油价格的暴跌,在3月9日,WTI和布伦特原油盘中最大跌幅均超过30%,WTI原油最低跌至27.35美元的价格。
国际油价大跌,美国反而受到了冲击,因为美国有发达的页岩油,正在不断抢占全球石油市场的份额,但页岩油的开采成本较高,需要50美元以上才能赚钱。我们看看全球各国生产一桶油的成本各自是多少。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显示,各主要国家生产一桶油的成本为:英国52.5美元,巴西48.8美元,美国36.2美元,中国29.9美元,委内瑞拉23.5美元,俄罗斯17.2美元,伊朗12.6美元,伊拉克10.7美元,沙特9.9美元,科威特8.5美元。
从数据可以看到,当国际油价跌到30美元的水平,页岩油就会开采得越多亏得越多,美国页岩油产业就会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美国油价不降,必然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失去全球石油的定价权。
所以特朗普真慌了,3月9日下午,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朗普悄悄要求沙特停止油价战。
美国页岩油此次受影响并没有打枪一说。
第一,虽然只是美国没有参与到谈判中,但他却是石油供应市场中的一份子。所以尽管它是在俄罗斯与俄罗斯之间进行的,但是谈判结果会影响到所有的石油供应者,甚至也会影响到所有的石油需求方。
第二,俄罗斯和欧佩克谈崩,主要考虑问题也是美国的页岩油。因为俄罗斯,欧佩克和美国都是石油供应方。而减产只限制了俄罗斯和欧佩克的产量。如果此时只是俄罗斯和欧菲克减产,那么减仓谈判结果达成后的最大受益者就是美国。我想俄罗斯是能看出这个结果的。所以他们不同意减产也是情理之中的。
第三,俄罗斯这次与欧佩克谈崩,可能也是有意而为之的。因为美国之前搅黄了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北溪2号石油项目,导致俄罗斯损失巨大。这一次因为欧美疫情爆发导致美国现在也很难受,所以俄罗斯也是在此时看准的机会故意谈崩石油减产计划让美国更加难受。这个也是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这个时候让美国好受了,那么以后美国只能让自己更难受。
第四,欧佩克,特别是沙特,早就对美国的页岩油有打压的想法。因为在前面几年就有沙特疯狂降价来打击美国的页岩油产量,但是最终却以失败收场。这一次沙特主动降价,可谓一石二鸟。既可以逼着俄罗斯回到谈判桌前继续进行减产谈判,又可以打击美国的页岩油生产。所以他们会很积极的去降价。
综合以上几点,个人觉得美国此次页岩油受到降价影响并非躺枪。是各方争斗必然的结果。
最近由于沙特阿拉伯力推进一步减产遭到俄罗斯的抵制,在3月6号维也纳举行了欧佩克扩大减产谈判最后以失败告终,结果导致全球石油股价全线下挫。现在国际油价暴跌,实际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情,代表着整个国际石油价格控制体系遭受到严重的挫败,现在沙特等国家立足石油减产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石油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为 汽车 提供动力,还能提供很多的材料,比如说我们现在使用口罩的组成部分喷绒布就是石油化工的一个产品,如果没有石油的话,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口罩都没有办法发挥应该有的作用。
现在伊朗等国正在爆发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欧洲的情况也是非常严重,所以沙特的这种做法会抬高口罩和医疗防护服的价格,俄罗斯是自然不会同意的,因为伊朗在某种程度上是俄罗斯的盟友,欧洲各国和俄罗斯的经济联系也很广泛。所以说沙特的这种做法有着心怀不轨的行为,当然沙特是和美国有着利益关系,减产之后抬高石油价格,非常有利于美国的页岩气石油销售。
现在美国已经成了一个石油输出国,主要是页岩气石油产量非常大,但是美国的页岩气石油成本是很高的,所以在国际市场上没有太大的竞争力,因此如果抬高石油的价格,让普通的石油和美国的页岩气石油处在同一价格水平上,那么这无疑对美国有着巨大的利益。俄罗斯拒绝减少输出石油,美国的页岩气是由自然是没有竞争力的。
当然现在石油国输出组织大多都是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俄罗斯和这个石油突出国组织有点不协调,但俄罗斯也是一个世界能源出口大国,为了顾及本身的利益以及欧洲和盟友的利益应该不会像沙特等国妥协。
此次欧佩克+会议没有达成减产协议,引发原油期货价格暴跌10%左右,主要原因是俄罗斯拒绝进一步减产。
那美国页岩油为什么也会躺枪?理由很简单:
1、当今能源市场,主要以原油、页岩油等主。从目前的能源市场经构发展来看,页岩油的份额并不大,2018年,欧佩克原油的市场份额约为41%,俄罗斯原油的市场份额约为13%,沙特原油的市场份额约为13%,美国页岩油市场份额约为15%。 全球还是以原油为主要能源,既然原油价格暴跌 ,页岩油价格没有理由不受到伤害。
2、欧佩克产油国经济结构大多比较单一脆弱,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同时疫情危机冲击短期基本面雪上加霜,欧佩克产油国为了提振油价,平衡财政,不得不采取限产措施。可俄罗斯经济也不太好,原油经济也是其GDP和财政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减产对其经济和财政也会带来较大影响。
由于页岩油是当前原油市场的重要补充,欧佩克减产,并不能防止页岩油填充市场和叙利亚原油供应因素, 各经济体利益冲突,导致一损俱损,有何不可以 。
3、美国页岩油资源丰富,技术可采储量约为580亿桶,位列全球第一。但是,开采成本并不低,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构成:
全美国六大主要页岩油生产企业的成本测试数据:
美国这6家公司覆盖Permian、EagleFord、Bakken这三个最重要的页岩油气生产地区,2018年页岩油气生产企业油价 平衡点为50美元/桶左右 。
上周五国际原油重挫。WTI原油主力合约收跌报41.55美元/桶,跌幅近10%,创2016年8月以来新低;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布油跌幅近9%,报45.50美元/桶,刷新2017年6月以来低点。 美原油价格收41.57美元,暴跌9.43% 。
美国页岩油躺枪是正常的。
今晚国内成品油价迎来上调,加满一箱油约多花6元
作者:张笑宇
11月19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19日24时起,国内汽油价格上调150元/吨,柴油价格上调145元/吨。折合升价,92号汽油和0号柴油均上调0.12元/升。
按一般家用汽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多花费6元。虽然涨幅不算太大,不过如果您的爱车正好没油了,今天晚上加一波也是挺合适的。对满载50吨的大型物流运输车辆而言,平均每行驶一千公里,燃油费用将增加48元左右。
本次调价是今年国内成品油价的第五次上涨。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共经历21次调价,呈“五涨四跌十二搁浅”态势。本轮调价周期内,欧美新冠疫苗研发取得进展、OPEC+联盟可能延长减产周期等消息,促使国际油价整体出现上涨,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也一直处于正值区间。根据国内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调节周期测算,下一轮调价窗口将在2020年12月3日24时开启。(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大跌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
国际油价的暴涨或暴跌都是一把“双刃剑”,低油价下,我国可以加快原油进口,增加我国石油战略储备,降低通膨压力并增加居民消费能力;但也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
一、油价低的利好
1、提高石油的战略储备
从中国整体能源安全角度分析,油价下跌有利于中国油企大举“囤油”,提高石油战略储备能力。
2、国民经济运行的宏观层面
油价下跌还有助于降低中国通胀压力,提升中国国际收支能力,加快GDP增速。由于汽油和柴油等油品价格本身就是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的组成部分,油价下跌会直接影响到这些价格指数。从国际收支来看,油价下跌使石油净出口国的收入再分配转移到石油净进口国。
3、居民消费层面
油价下跌会提高消费者购买力,由此带来需求增长。我国原油消费中的60%依赖进口,油价的下跌具有“成本红利”效应。最直观的感受来源于交通出行成本的降低,出租车司机与私家车车主受益明显,公共交通开支也随之下降。油价的下跌也使得运输成本下降,国内的航空燃油费也将取消。
二、对能源产业结构是坏消息
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阻碍,一些本该淘汰的高耗能企业会因油价等成本降低而“苟延残喘”、丧失转型动力。
以天然气市场为例,由于油价不断下跌,我国天然气价格与替代能源相比在工业、车用领域的经济性能越来越低,天然气消费增速放缓。在液化天然气价格比管道天然气价格更低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纷纷改用液化天然气甚至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等相对污染环境的燃料。
扩展资料
2020年油价暴跌的起因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本就因全球疫情影响而出现大幅下跌,美国WTI原油跌幅达32%,布伦特原油跌幅达31%。
而3月9日的大跌要从“欧佩克+”会议说起。第8届欧佩克和非欧佩克部长级会议在一片争执中结束,没有达成任何减产协议,布伦特原油再次失守50美元/桶重要关口,日内跌幅达9.33%。
3月4日凌晨,“欧佩克+”联合技术委员会建议减产60万-100万桶/日,减产量不及疫情对原油需求造成的损失量,布伦特原油从53.3美元/桶跌到51.6美元/桶。到了18点08分,沙特推动“欧佩克+”同意减产超过100万桶/日,布伦特原油从51.8美元/桶涨到近期高点53.0美元/桶。
3月5日凌晨,俄罗斯提议“欧佩克+”在二季度维持当前减产规模,俄罗斯死不减产的态度表露无遗,打击市场对减产的信心,油价从53美元/桶跌到51美元/桶。随后,欧佩克紧急救场,19点06分,欧佩克部长同意减产150万桶/日,油价小幅回升,但涨幅不大。
整个剧情的高潮出现在3月6日晚间,俄罗斯表示只同意延长现有的减产协议,不会再进行额外减产,布伦特原油短线下挫0.6美元/桶,日跌幅扩大至逾3%。等到23点06分,“欧佩克+”会议结束,没有达成协议。油价失去减产的支撑,进入自由落体阶段,布伦特原油跌至45美元/桶。
主要产油国的谈判失败,不但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反而打起了价格战,这才导致原油疯跌。在减产会议结束后,俄罗斯表示,自4月1日起,各国可以不受限制地按意愿产油,也就是说,从2020年4月份开始,产油国将不受任何减产协议的束缚,想产多少就产多少。
沙特面临这种尴尬局面,3月7日大幅降低售往亚洲、欧洲和美国的原油官价,折扣幅度创20年以来最大,以吸引国外炼油厂购买沙特原油。并且,沙特计划4月份增产30万桶到1000万桶/日,后期最高可增产至1200万桶/日。
人民网—“史诗级”惨烈崩盘后,原油“凛冬”已至
人民网—专家:油价大跌,对中国利大于弊
人民网—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 影响我国经济几何?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