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的酱油价值_海天酱油简介
1.海天味业VS千禾味业谁才是酱油龙头?
2.一瓶酱油市值6500亿,市盈率为腾讯两倍,海天神话能撑多久?
海天味业VS千禾味业谁才是酱油龙头?
近期调味品板块出现连续走高,海天味业市值竟然超过了卖中石化,市场一片哗然,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另外一个酱油龙头正在悄然起飞!
海天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优秀企业,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 历史 悠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目前生产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等几大系列百余品种300多规格,年产值过百亿元。
近期海天味业的股价连续创出新高,在股票市场轰然大动,原因竟然是市值竟然超过了卖石油的中国石化,我们经过梳理发现这一切都是市场价值的表现!
海天味业酱油是占比较大的,占有全部收入的60%左右,净利率在50%左右,根据财务报表显示最近几个年度净利润增幅都在20%以上,可谓是业绩连续增长的大白马,这么高的业绩增长市场肯定会体现出他的价值,股价连创新高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东坡故里四川眉山,是中国专业酿造高品质 健康 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千禾味业充分利用"天府之国"好环境、好气候、好水源形成的自然发酵场优势,精选东北非转基因黄豆、小麦等优质粮食为原料,在传承中国古法酿造技艺的基础之上,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酿造工艺技术,结合自动化成套设备和物联信息融合技术,以 健康 酿造理念构建严格的品质保障体系,科学还原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酿法自然,实现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的古法新酿。
千禾味业是市场上主打的高端酱油品牌,近期股价也是连续创出新高,为何调味品市场近期这么火爆,我们分析认为,还是由于业绩增长带来的价值体现。
千禾味业跟海天味业非常相似,都是做以酱油为主营产品,根据两家企业公布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均高达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千禾味业净利润大幅增长,我们知道全国调味品品牌众多,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散,海天的市场占有率在18%左右,而千禾味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左右,千禾味业在低占有率的市场,可以实现这么高的业绩增长速度间接表面千禾味业在积极拓宽市场,我们知道在这个行业,渠道是决定市场的根本,海天在渠道方面绝对是市场第一,我们可以据数据分析得到基本数据,千禾味业2020年,计划投资金额约5.7亿元,扩建年产36万吨调味品生产线。包含年产30万吨酿造酱油、3万吨蚝油、3万吨黄豆酱产能,建设周期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
在扩充产品品类的同时,千禾味业也寻求拓宽市场。2019年,千禾味业收购镇江恒康100%股权,为进一步开拓华东市场做准备。高业绩增长的背后往往是股价在市场被体现的表现。不过千禾味业频频促销,产品过于单一,高管频频减持,如果没有高业绩增长的预期,估计会被市场打回原形,然而海天味业作为市场龙头,业绩稳步增长,又有良好预期,可谓是市场真正的酱油龙头。
根据数据显示,酱油仍是海天味业最主要的产品。2019年,其酱油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16.29 亿元,占总营收的近60%。在大单品酱油业务承压下,海天味业的营收和净利也出现增速放缓现象。近日,公司低调进入火锅底料市场,或是为拓宽赛道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前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表现相对强势,主要是受到已披露个股中报业绩提振。食品饮料板块尤其是消费股龙头,后市前景依然乐观。
一瓶酱油市值6500亿,市盈率为腾讯两倍,海天神话能撑多久?
文 | AI 财经 社 赵怡然
编 | 嵇国华
“一瓶酱油”市值超过6500亿元的景象,没能维持太久。
9月3日开盘,海天味业股价涨至203元,市值突破6500亿元,再创新高。然而下午开盘,股价急转直下,收跌6.79%。9月4日仍然大跌,跌幅7.68%,市值也跌至5534.35亿元。
即便连续两日大跌,海天味业市盈率仍然达到94.51倍,同日,贵州茅台市盈率为50.7倍,腾讯控股为43.67倍。也就是说,海天味业市盈率接近茅台、腾讯的2倍。不少投资者直言:“太贵了,不会再买。”
在上市的六年间,海天味业似乎从未经历资本市场的大起大落:除2016年处于微跌状态,其余年份,股价均呈上升状态。2019年还因市值赶超万科,走红一时。
进入2020年以来,公司股价更是一路上扬,实现翻倍,总市值从去年年底的2903亿元,涨至9月4日的5534.35亿元,累计涨幅早已超过80%。
《三联生活周刊》曾发布一篇报道,解释背后逻辑:相比教育、医疗等分散领域,食品行业更容易做大做强,实现有限垄断。因此从长期角度,尽管食品提价过程缓慢,仍然能在经济不确定环境下,提供利润空间,维持业绩可持续性增长。
据平安证券2019年数据,当前海天味业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第二名厨邦和并列第三名的李锦记、欣和,分别占比7%和6%,行业领先优势明显。
而从业绩表现看,2020年上半年,各公司业绩一片哀鸿之际,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15.95亿元,同比增加14%,实现归母净利润32.53亿元,同比增加18%。时间线拉长,2014年至2019年,海天味业营收及净利润增速,从未低于10%。
由此,以海天味业为代表的消费领域细分行业龙头股,成为机构“抱团取暖”的首选,备受追捧。
而相比资本市场的高歌猛进,目光移向调味品批发市场,不少经销商却已颇有怨言。
据半年报,海天味业营收主要依靠线下,今年上半年,线下渠道营收超百亿元,同比增长13.74%。曾有业内人士指出,渠道布局广、控制力强,是海天的优势。方法包括同一区域设置多个经销商,进行内部“赛马”,以及采用先打款、后提货的结算方式。
截至6月30日,海天味业一级经销商数量为6433家,较2019年年底,净增长627家,实现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覆盖。作为对比,同期ST加加(加加酱油)、中炬高新(美味鲜)、千禾味业的经销商数量,均为1000家量级,约为海天味业的1/5。
这为海天带来充足人手的同时,也令经销商备感压力。王晓晨(化名)是与海天合作多年的经销商,他评价:海天品牌是好,但作为经销商,压力大,不赚钱。
压力首先体现在竞争。他提到,目前调味品行业,竞争已经很激烈,而海天很多地方的经销商,已经布局到县镇级,经销商太多,竞争厉害,串货严重。
此外,作为一家主业集中的公司,海天味业的酱油营收占总营收约60%,酱油、调味酱、蚝油合计营收占总营收超80%。在醋、鸡精、味精及料酒等领域,声量有限。据王晓晨介绍,一线产品知名度高,好放货,但利润低,没有二三线产品搭配增加利润,很难达到盈利状态。
海天味业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公司董秘曾对媒体表示,海天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是立足调味品行业,在不同的子品类里,做大做强,比如醋、火锅底料和拌饭菜。
但据《 财经 国家周刊》曾援引一位调味品企业创始人称,海天目前的状态也很无奈,因为业绩压力,所以更多精力,不得不放在主营业务的大单品上。
竞争激烈、利润微薄背景下,上市公司对业绩增速的要求,同样传导至经销商。“海天产能还是扩张的,给我们的任务一年比一年高,没有降低,但基数已经上去了,市场人口就这么多,谈增速很难。”
其实,有关海天味业增长空间的讨论,已持续数年。早在海天味业股价连续下跌前,就有券商在研报中提示,部分消费股过度透支未来行情,估值与基本面不匹配,因此不为当下这种热度背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