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油价现在什么行情_中东油价最高的国家
1.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
2.中东的石油储存量到底有多少?
3.中东战争对世界油价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中东战争
4.俄罗斯与中东、中亚产油国的利害关系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哪里
中东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拓展内容
波斯湾的唯一出口是霍尔木兹海峡,该海峡是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沙特阿拉伯、伊朗、科威特和伊拉克是世界上重要的产油国。中东地区的石油十分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占据全球重要地位,对全球经济和能源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曼等国家。这些国家的石油储量和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其中,沙特阿拉伯是中东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其石油产量占中东地区总产量的近一半,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之一。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通过海洋运输,特别是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到世界各地。
因此,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区政治局势、全球经济形势、油价的波动等。
由于中东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都与石油产业紧密相关。许多国家依靠石油出口来支撑其经济,因此石油产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政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东地区是指地中海、黑海、里海沿岸地区的亚洲和非洲交界处,包括土耳其、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约旦、黎巴嫩、利比亚、突尼斯等国家。
中东地区的石油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包括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曼等国家。
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波斯湾地区,而出口则主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每天有数百万桶的石油从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运输到世界各地,其中大部分都经过美国和欧洲市场。
中东的石油储存量到底有多少?
每次说到中东这个地方的时候,相信大家第一个字眼就是石油,当然对于中东这个地方,除了石油这样一个标记之外,同时还有土豪,战乱。我们都知道中东的石油储存量是特别巨大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让很多国家都看中了中东这个地方,这也成为了中东长年累月爆发战争的原因之一。
不过对于中东这个地方的石油储存量到底有多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只不过是知道数据比较庞大,甚至是好几个国家的总量。其实从地理上来看中东是指中海东部与南部地区,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指西亚和东非大部分地区,包括部分的西亚和非洲,埃及等24个国家,有1500余万平方千米,4.9亿的人口。
迄今为止中东的石油储存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区,已经探明的石油储存量,目前整个东东地区加起来在1020亿吨,拥有7420亿桶。对于这个储存量来说,已经占到了全球探明石油总储存量的60%左右,所以由此可见,为什么如今有很多的发达国家都比较看重中东的原因之一了。
不过值得可惜的就是中东地区,虽然全球石油储存量最多,但是石油分布却是非常不均衡的,绝大部分分布在波斯湾沿海国家,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这五个国家,其他非波斯湾国家石油并不丰富,有的甚至还没有石油。
而对于现如今石油储存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就是委内瑞拉,但奈何我瑞内拉原油品质是特别差的,多为重质油,所以开体量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同时还需要向别的国家购买轻质油勾兑催化,因此价格上也并不占什么优势。而对于中东地区石油品质大多非常好,埋藏得比较浅,储存量也大,所以开成本比较低,即使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也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利润,这也是为什么中东地区会出现各种各样土豪的原因了。
中东战争对世界油价有何影响 如何评价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也被称为是阿以战争,战争发生在公元1948年,参战方主要是阿拉伯、埃及、叙利亚等国家,这次战争持续的时间很长,断断续续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这次战争表面上看和石油毫无瓜葛,但是其实五次战争都和石油紧密相关,所以中东战争对油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埃及、阿拉伯、叙利亚等国家直接切断了对英国和法国两国的石油供给链,导致英法两国国内石油严重供应不足,石油价格更是一升再升。
1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阿拉伯再次拿起石油武器去支援埃及和叙利亚,在石油的对外供应方面,阿拉伯逐月减产50%,后来还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这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的压力。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大国趁机推行石油国有化的政策,将西方的石油公司的股份全部划为国有。这一系列的减产、控量、禁运的措施,直接导致油价飞涨,油价的飞涨也是二战后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中东战争中明显可以看出,各国都在依靠石油来控制战争的发展,参战方也都在彼此遏制对方对石油的控制,所以在中东战争中有很多的石油基地被轰炸。这些石油产量大国之间发生的战争对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和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战争期间,油价曾涨到过34美元一桶,这个价格在那个时代算的上是天价。
俄罗斯与中东、中亚产油国的利害关系
一、俄罗斯与中东产油国
世界上有五个主要石油开区:中东、非洲、北美、欧洲(北海和俄罗斯)、亚太。里海有望成为第六大石油开中心和净出口地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的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的75%,从而可以控制能源进口国的石油供应。中东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5.4%,石油输出组织成员国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7.6%,上述以外的石油输出国占16.0%。因此,非石油输出组织国家,原苏联境内的石油蕴藏量,特别是里海地区对石油进口国来说,具重要意义。
近几年,由于环保及石油价格等因素,天然气成为人们关注青睐的对象。70%以上的天然气集中在原苏联和中东,已探明的最大的天然气矿区分布于俄罗斯与独联体,伊朗和卡塔尔居第二位和第三位。在管道运输方面,卡塔尔、阿尔及利亚、伊朗和俄罗斯仍然是传统的四强。在液化天然气方面,埃及、阿曼、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也都列入出口大国。目前,中东地区国家每年出口液化天然气在400亿立方米以上,占全球贸易总量的23%。
俄罗斯无论历史上还是今天都非常善于与周边国家组成联盟。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协调价格、增减产等方面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并力求与中东、北非等能源出产国展开全面合作。俄罗斯公司已进入沙特市场并已与沙特签署一项石油和天然气合作的框架协议。两国达成协议:共同控制石油供应,以维持油价。
俄罗斯与卡塔尔这个中东天然气大国也保持紧密联系,卡塔尔的石油储量为152亿桶,天然气储量为11.2万亿立方米,并且在石油输出组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双方也已确认了加强双边能源合作的意愿。
伊拉克战后许多俄罗斯石油公司迁移到约旦,约旦是通往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和沙特北部的通道,两国希望合作开发伊拉克项目以及建设连接伊拉克和约旦的新管道。
此外,俄罗斯与阿尔及利亚也保持紧密的联系,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进行了会谈,同意近期签订合作协议,成立一个集团,占据液化天然气市场上的老大的地位。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4.5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八位,最新数据显示该储量可增至8万亿立方米,阿尔及利亚天然气产量有望位居世界第四。阿尔及利亚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第二大出口商,俄罗斯则位居第一,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几乎全部依靠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和挪威三国。阿尔及利亚与俄罗斯有望组建天然气集团,形成一个与石油输出国组织类似的天然气输出组织。俄罗斯与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这个石油卡特尔正密切合作着。
综上所述,俄罗斯在中东有重大利益,俄罗斯除了与传统国家伊朗外,还与沙特、卡塔尔、阿尔及利亚等国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保持紧密联系,保持互动,并与一些国家结盟。美国借反恐之机进入伊拉克,无外乎是为了海湾地区的石油,这严重威胁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恢复起来的俄罗斯正在与美国展开能源争霸。
二、中亚与美国能源合作的俄罗斯因素
苏联解体后,中亚成为东西方较量的前沿,俄罗斯视中亚为传统的后院,不容其他国家染指。“9·11”后,美国进入中亚,改变了该地区的战略格局,随即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席卷了大部分独联体地区。俄罗斯利用手中的石油天然气与美国展开了新一轮能源争霸,中亚成为能源争霸的前沿,为此俄罗斯将加大对中亚地区石油和天然气开发的投资。
中亚与独联体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形成自己的能源利益。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该地区的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又是过境运输国,俄罗斯为中亚能源出口国提供油气过境运输服务,围绕管道铺设权和利用海上终端站出口油气形成了激烈争夺。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介入其中,与俄罗斯展开了新一轮能源争霸。美国为削弱俄罗斯中亚能源老大地位,修建了世界上最长且“最具政治意义”的油管巴—第—杰石油管道。它连接里海和地中海的巴库(阿塞拜疆)—第比利斯(格鲁吉亚)—杰伊汉(土耳其),该管道的建设目的主要是把阿塞拜疆生产的里海石油通过管道直接运到土耳其的地中海城市杰伊汉,然后直接用船只装运到欧洲和美国。首先,它将成为里海深处的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重要的一条石油出口路线。巴—第—杰石油管道对于位于管道终点的土耳其来说,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巴—第—杰石油管道的投入运营,土耳其将成为东西石油运输的大通道,控制过境管道会加强其在外高加索和中亚的影响力,在里海石油的外运上成为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巴—第—杰石油管道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国,它的修建使得美国在中亚获得了一条能够避开俄罗斯的能源输出线路。美国、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均强调该管道的地缘政治意义,它能加强里海国家的独立性,削弱俄罗斯在中亚和外高加索的影响。美国一直积极实施其欧洲能源进口多元化战略,美国提出的跨里海天然气管道旨在把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绕过俄罗斯,直接输入欧洲。
据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称,2008年俄罗斯过境哈萨克斯坦运输本国天然气的总量将超过470亿立方米,中亚国家天然气总量将超过54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公司成立于2000年,现有输气管超过1.1万千米,年输气量达到1900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哈俄两国在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意义,这种合作包括哈萨克斯坦石油通过俄罗斯石油管道向国际市场出口以及两国联合加工石油原料。哈萨克斯坦完全赞同过境俄罗斯领土将哈大部分,甚至全部石油输送到海外。2008年哈萨克斯坦共出口石油5230万吨,其中有4200万吨石油是过境俄罗斯领土出口的。两国同时签署了包括共同建立国际铀浓缩中心在内的一系列间协议。俄哈石油核子能源合作上台阶,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了有关共同建立全球首个国际铀浓缩中心的间协议。同时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指出,哈萨克斯坦致力于实现油气出口多向性。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罕默多夫也表示,土库曼斯坦将根据协议按时足量地保证沿里海管道项目所需天然气供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土库曼斯坦将放弃参加跨里海管道的建设。
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于2003年4月10日签署了25年的天然气领域合作协议。在该协议框架下,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出口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全资子公司)和土库曼斯坦石油天然气公司签署了相应期限的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长期买卖合同。俄罗斯打算对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进行大的投资,在2007年前完成跨越哈萨克斯坦领土运输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该管道的工程造价为10亿美元。俄罗斯还准备投资改造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和建设到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天然气管道,估计其工程的造价将在7亿~8亿美元。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通过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运输。根据间协议,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保证通过俄罗斯领土向乌克兰运送土库曼斯坦天然气。除此以外,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承担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运输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任务。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合作关系有着良好的基础,双方就位于伊朗相邻的陆架油田达成协议,在德黑兰举行的里海国家首脑峰会上土库曼斯坦表示不允许单方面开里海石油,与俄罗斯立场一致。另外,俄罗斯还投资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领域。
围绕里海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问题,两场“能源峰会”同时落幕: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四国就共建中亚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设施达成一致;波兰、乌克兰、立陶宛、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五国首脑和哈萨克斯坦总统代表在波兰举行的非正式能源峰会,宣布成立能源问题国际工作组。两场“能源峰会”的背后是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较量。一方面,俄罗斯力图继续掌控中亚能源的流向。中亚-里海地区是极具潜力的能源基地,石油储量高达328亿吨,天然气为18万亿立方米。
推进中亚及独联体国家能源工业的一体化是俄罗斯能源政策中的战略方针,因此俄罗斯利用能源外交紧紧将中亚控制在手里。2007年12月20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在莫斯科签署了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间协议,向俄罗斯输送天然气,将进一步增强俄罗斯对中亚天然气出口的控制。这条名为“Pricaspiysky”的新管道将沿里海东岸铺设,把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北上输送至俄罗斯的萨拉托夫地区,年输送能力为200亿立方米。管道使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直送俄罗斯,之后进入俄罗斯向欧洲运输网络的输气管道。媒体评论称,这是俄罗斯在该地区能源控制权争夺战中取得的又一胜利,并且再一次确定了欧洲能源出口大国的地位。中亚能源争夺战俄罗斯胜出,俄罗斯期望掌控中亚能源流向达到了目的。
三、中亚与中国能源合作的俄罗斯因素
按能源生产总量计算,中国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但清洁能源及进口集中于波斯湾地区是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推进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保证中国能源安全是中国能源外交的主要方向。
中国与中亚有地缘政治关系,环里海大中亚丰富的油气为中国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中国非常重视同中亚国家的关系,截至2007年12月31日,中国通过中哈原油管道已累计进口原油653.74万吨,实现贸易值32.25亿美元。2006年中国通过阿拉山口进口原油量首次突破300万吨。
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主要买主是俄罗斯、乌克兰和伊朗等。但中国被认为是土库曼斯坦最重要的潜在消费者。2006年4月中土签订了在天然气领域合作的框架性协议。根据协议,从2009年起,在未来的30年内,土库曼斯坦每年将向中国供应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一天然气协议实际上仍处在纸面协议阶段,由于价格等问题尚未谈妥,以及管道必借道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所以要进入实施阶段还很困难。乌兹别克斯坦支持土库曼斯坦—中国天然气管道项目,这一项协议已于2006年签署。根据协议,土库曼斯坦自2009年起在30年内每年将向中国提供3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为向中国输送天然气,建设管道将途经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天然气管道建设原则协议。从土库曼斯坦通向中国的天然气管道应该在2009年1月1日之前竣工,这意味着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项目会比俄罗斯提早两年登陆中国市场,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土俄天然气争夺中国市场的局面。俄罗斯专家认为:鉴于俄土的传统关系和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在土库曼斯坦的实际影响力,中国要参与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开发,必须是在俄罗斯的默许之下才能实现。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会冲击到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利益,鉴于俄在该地区能源垄断局面,必须走中俄战略伙伴下的中亚合作。中国不宜过多依赖中亚能源,应在周旋的同时,坚持石油天然气供应来源的多元化。
四、中亚油气国的能源外交
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是能源生产国和出口国,同时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又是过境运输国家,各国经济政治利益不同,导致对外政策不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组建了欧亚经济共同体,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组建了中亚经济共同体,而乌兹别克斯坦则与格鲁吉亚、阿塞拜疆、摩尔多瓦建立了古阿姆集团,可谓中亚地区各国既有合作又有冲突。
中亚内陆地区没有出海口,历史上乃至今天都摆脱不了依附于某一大国的命运,中亚作为连接东西方交通乃至能源管道的通道,自身又拥有丰富的油气,备受世界瞩目,更是各大国争夺的焦点。中亚各国目前还没有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能源外交政策。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