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代一两银子 值现在多少人民币?

2.请问以前用的银子,一两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

3.炒银子具体是怎么回事?

4.银 这中金属,未来几年会如何发展

宋代一两银子 值现在多少人民币?

金银会涨价吗?_金价暴涨银子会涨吗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其他朝代: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 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 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战争的时候, 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 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元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 九钱五分__________ 中白米(石) 九钱二分六厘八钱____ 下白米(石) 八钱三分__ 白__面(斤) 九文 银每两换钱 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元 结论 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 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 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 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 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 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 = 人民币2000元 = 10两白银 1两白银 = 人民币200元 = 1000文钱 = 1贯(吊)钱 1文钱 = 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时换算之用。 验证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乾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据载汉代金银是作为流通货币的,但是到了后来就不是了,尤其是五代十国,这段时间流通的主要货币是前朝的铜钱,当然各个国家也有铸币,到了宋代金银依然不是流通货币,也就是说金银的主要用途是上贡(比如南边小朝廷向北边)赏赐(官家赐给下臣),如果平时你用银两,别人是不要的,需要到专业部门去按市价兑换成铜钱。当然作为生意人如果是大笔生意狼以为用银两应该也是可以的吧,不过两边得说好才行~后来“交子”(纸币)的诞生大概就是因为不方便吧…… 所以各位写猫鼠或者五代十国同人的姐妹们可千万不要写着写着银两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在《远游》里也有,不过小仙的意见是,如果每一样都考据,那就没办法写了……呵呵……问题不少问题不少啊…… 至于五代十国,除了唐代的旧铜钱,由于各国也铸造了新钱,之间就存在一个汇率的问题,据说当时南唐通货膨胀时,很多钱与旧铜钱之间都是十比一……||||||||

请问以前用的银子,一两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钱?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711.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641,164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的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炒银子具体是怎么回事?

炒完金子炒银子

专家:贺岁题材是投资收藏中的“蓝筹”品种

第一理财专讯 “现在金价太高,我本打算买鼠年首发的贺岁银条(上图),可是去了才知道我要的重量已经没货了,没想到现在银条也这么抢手。”昨天,没买到鼠年贺岁银条的孙女士向记者抱怨。

据悉,近期发行的“鼠年贺岁银条”是中国金币总公司在连续五年成功发售贺岁金条的基础上首次发行的生肖贺岁银条,记者访了解到,目前我市鼠年贺岁银条需全款预订,而大部分重量的银条已经断货,这让很多投资者“扑了个空”。

记者昨日在中国金币青岛唯一特许零售商——青岛万格金币行看到,该行目前只“剩下”几根50克的鼠年贺岁银条,其他重量的已经销售一空。

“我们经总公司分配2008戊子(鼠)年贺岁银条总共为150多公斤,其中1000克40条,500克80条,200克80条,100克400条,50克400条。不过基本上都全款预订出去了,如果还有客户需要,我们只能到兄弟单位或其他的金币经销商处联系货源。”青岛万格金币行的孙胜波向记者介绍。

“国际市场上贵金属的价格之间有很强的联动关系,通常情况下,黄金价格上涨,白银价格也会跟着上涨。虽然银条现在的单价相对较低,但它保值、增值的作用日益增强。 ”建行黄金分析师郑毅这样表示

有人炒银收益高达52% 炒黄金或许不如炒白银

白银收益比黄金高几倍

在炒金热伴随下,原来被称为“低价黄金”的白银也渐渐走出了独立的行情,甚至带动金价上涨。本周,国际白银现货价格更是连续四日上涨,甚至还触及1983年10月以来的最高位——每盎司10.37美元。有业内人士表示,白银就长期走势而言比黄金更具上行潜力,炒金或许不如炒银。

有人炒银收益达52%

白银作为低价的贵金属,长期以来一直是黄金的影子,金价涨银价就涨。然而近两年来,白银却逐渐走出了一波独立的行情,涨幅远远大于黄金。对贵金属投资有多年研究的市场专家朱志刚介绍,2005年银价最高达9.04美元/盎司,最低至6.42美元/盎司,价差为2.62美元/盎司,价格变化率40.81%,而金价的价格变化率只有31.82%,低了约10个百分点。截至今年3月9日,2006年的国际现货金价上涨了5.42%,而同期银价则上涨了11.24%,通过简单数据的对比,可以看出白银比黄金更具获利空间。

朱志刚表示,某公司法人2005年用5万元的资金,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盈利2.6万元,收益率达52%,而同期黄金获利只有几千元,多了好几倍。

白银后市上涨空间大

据南金期货公司的萧博介绍,白银投资比黄金投资拥有诸多优势。首先,较之艳丽昂贵的黄金材料,白银天然更具可塑性,审美认可度大,且价格低廉,已被广泛运用于饰物生产领域;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饰品消费量的巨增,白银需求将不断增长。其次,在诸多轻工业领域,白银比黄金具备更加广泛的用途,如照相感光材料、电子触点、镀银等行业。

最后,在国内,白银的投资价值长期被低估,因此蕴涵了更多的投资机遇;历史上金银比价曾达到1∶15左右,而现在却扩大到1∶60附近。

银 这中金属,未来几年会如何发展

自从去年投资大师罗杰斯提出“炒金不如炒银”的观点之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到白银的投资价值。随着白银投资渠道和投资品种日益丰富,白银投资今年以来风生水起。什么原因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看好白银?专家表示,主要是因为白银的稀缺性日益明显、投资属性逐渐回归,尤其是与黄金(1465.30,6.00,0.41%)的比价效应让白银显得过于“便宜”。

供应减少需求增加

白银与黄金一样,同时具备商品属性和货币属性,不一样的是,白银的商品属性强于货币属性。统计显示,白银的存世量与供给量正在快速减少,而白银的需求量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据统计,白银的供应70%来自于矿山开,其余供应主要由废银回收、生产商对冲(矿山出售期货产品)以及官方销售等组成。由于基础金属(特别是中国铅/锌冶炼业)伴生矿产量减少,近几年强劲增长的银矿供应,于2009年急剧放缓。

随着金融危机的阴影渐渐消退,各国庞大经济刺激的推出,全球经济正逐步复苏。白银的需求开始明显增加。《货币战争》作者宋鸿兵表示,目前,白银广泛用于新能源、手机、液晶、电池等新材料领域,现在白银一年需求量约是27000吨,随着环保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这一需求还将大比例增加。随着白银在世界上库存量的下降,以及白银投资需求的强劲增长,令白银正日益成为价值“洼地”。

投资属性逐渐回归

人类历史上,黄金、白银都曾作为最主要的货币被使用,并且白银早于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通用货币。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的货币体系曾长期实行银本位制度,由历代的银元宝转变为近代各式版本的银元,银子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随着历史的演变,白银的货币属性逐渐淡出了世界经济舞台,但其作为贵金属具有的投资属性却令其保持着持久的生命力。每年纽约白银期货产品的年成交量并不亚于黄金产品的年平均成交量。白银已成为全球普遍接受的投资产品,交易品种也很丰富,主要有白银现货、期货、期权、白银股票、白银EFT基金等。

据世界白银协会《2009年全球白银调查》显示:去年推高银价的主要因素是投资需求推动,而这一动力仍将延续。目前国际市场上三大白银ETF(纽约巴克莱全球投资者BGI、伦敦ETFSecurities和瑞士ZKB)白银持仓量均明显上升,今年以来的增仓量数倍于黄金。白银的投资价值因长期被低估,因此也蕴藏着更多的投资机会。

与黄金存在比价效应

与黄金相比较而言,白银的投资价值也比较明显。据统计,1940年全世界的黄金存量是10亿盎司,2009年增加到50亿盎司,白银在1940年有100亿盎司,如今只是10亿盎司左右。白银的存量70年前是黄金的10倍,现在却只有黄金的1/5。随着白银在世界上库存量的下降,且未来白银供给增长必将无法满足需求增长,因此很多专家认为其目前的价值受到严重低估。

从价格来看,金价历史上曾是银价的40倍左右,最低到过15倍,而目前已经超过了50倍,比价的增大也凸显了白银的投资价值。白银价格自今年8月份以来一路走高,截至11月9日,3个多月的时间内现货白银从18美元/盎司最高涨到29.32美元/盎司,涨幅近62%。而同期,国际黄金价格的最大涨幅只有15.5%。

炒银风险大于炒黄金

不得不提醒的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白银涨幅较大,与之伴随的是波幅更大。以2009年走势为例,黄金全年上涨25.5%,最大波幅为53%;而白银全年上涨48.7%,最大波幅达88.5%。

由于市场容量小,价格易被操控,白银的稳定性不及黄金。同时,由于白银的单位市场价格远低于黄金,即使同等交易量,其市场交易总额也远小于黄金,因此很容易受到资金推动而影响价格变化,市场游资很容易进出参与投机操作,也会导致白银价格的大幅波动。

目前,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的主要白银投资产品是上海黄金的现货延期交收业务,这是一种杠杆交易,可能获得超额收益也可能受到超额损失,并可能出现损失额度超过保证金而被迫“出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