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炼成品油价格出现暴涨_山东地炼油价格导向
1.2018年废轮胎炼油行业利润前景如何?
2.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3.东营城市主义怎么样
2018年废轮胎炼油行业利润前景如何?
废轮胎炼油这个项目还是很有前景的。废轮胎,以前是200多一吨,由于2017提各种燃料紧张,废轮胎上涨到500元一吨,目前还在涨听说现在700元一吨了,另外看你是哪个省份的,不同省份的市场上废旧轮胎的价格也不一样。废旧轮胎一吨是500元,10吨X500=5000元 ,10吨废旧轮胎用东.盈的废旧轮胎炼油设备大概出油4.5-5吨,一吨油现在是3200元一吨(这里按照4.5吨来计算)3200X4.5=14400元 ,还有钢丝是1000元一吨 ,钢丝至少1.5吨,1.5X1000 =1500元,还有碳黑,也很值钱,这个就不说了,14400+1500=15900元,二个工人一天工资800元,200元电费 这些足够了。 15900-800-200-5000=9900元,这9900元/天,去掉房租,水电等各种费用,基本还是可以的。
综上所述:一吨废轮胎炼油设备的所得500元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山东威海市经济怎么样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威海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全市上下对此认识高度一致。如何借助大势,赢得先机?威海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的蓝色经济区领导小组,6月8日召开的威海市委全委会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六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接全省规划,结合威海实际,威海将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个涉及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目前,包括发改委、海洋与渔业局等在内的“蓝色经济”办公机构在细化筹备中。 威海,得名于海,扬名于海,海岸线长达近千公里,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海上的蓝色疆域面积几乎是陆地的两倍,近海生物丰富,建港条件优越,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沿岸自然风光秀丽,区位优势明显。凭借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威海市海洋科学开发初见成效,海洋经济已发展为威海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六大产业基础雄厚,潜力无限。 积极融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正蓄势待发…… 优势突出,渔业经济全力向高端产业登攀 “威海绵长的海岸线上遍布岬角和海湾,岸线曲折,岬湾交错,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和滩涂面积达到300多万亩。临近海域位于黄渤海结合部,是两大海区诸多经济鱼虾产卵、越冬、索饵、洄游的必经之地。”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李国进的眼中,威海发展渔业经济有着其他沿海兄弟地市无法比拟的、产业和技术优势。 1991年,山东省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开始了向海洋进军,开发建设蓝色疆域的历程。十几年间成果最显著的当属传统渔业经济。去年,全市实现水产品产量205万吨,渔业经济主要指标占全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地级市首位。 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优越的海洋环境条件,显著的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海洋生物。威海出产的海参、海带、牡蛎,均取得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在国内有较高的声誉。威海还建有全省最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全国最大的海产品加工基地。海参、海带产量居全国首位。通过走规模化发展、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威海崛起一批渔业龙头企业群体,全市年产值过亿元的渔业企业超过40家。 “多年来,这些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大胆开拓,在发展高端渔业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下一步的发展开拓了道路,搭建了平台。这是威海发展高端渔业的最突出的优势。”李国进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和对未来的憧憬。 “蓝色经济区应该是生态型的开放经济。作为威海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在市场这个大杠杆的平衡下,威海的渔业产业应向名优养殖、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科学调整。威海渔业要续写“称雄省内”的辉煌,归结点在渔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和区域竞争力提升上。”在亮出优势的同时,李国进也对威海渔业发展的“短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国内外高端渔业经济比较,威海渔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条的末端,尤其在高效集约、产业竞争力和生态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融入蓝色经济区,威海渔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从过去的规模扩张型向着质量效益型转变,惟有如此,威海渔业才会继续大有作为。” 目前,威海正加快推进海上养殖由传统品种向海珍品转变,捕捞业由近海向远洋转变,海产品加工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依托各类渔业经济区,威海正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品牌渔业,引导各地进行产品质量认证标志注册,发展远洋渔业以确立远洋渔业的优势地位,力争到2012年精深加工产值比重提高到80%以上 蓄势勃发,以自有特色打造现代港口物流区 威海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西与内地京津相连,东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南下可直抵长三角,陆域海域辐射面广。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威海港口物流的蓬勃发展展现了美好的前景。更重要的是,威海的港口丰富,三面环海,港湾岬角不冻不淤,岸线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设大型专用码头和万吨级位。 港口物流业的发展注重陆域腹地。威海曾经陆域腹地狭小的劣势和制约港口发展的“末梢交通”瓶颈,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随着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威海逐渐形成了以运输设备、电子信息等产业群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并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渔具、轮胎、医用高分子等生产基地,这一切都为港口物流发展开拓了强有力的承载体系。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威海作为陆路末端的劣势正逐步演化为中国面对世界的前沿优势,构建全球范围的大物流格局,威海大有可为。”威海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唐宗岭对威海港口物流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非常肯定。 “‘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让我们站在更高层面和更广阔视野来审视威海港口物流产业的发展。毋庸置疑,由于受历史原因、国际环境变化等复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承载设施建设、货源市场开发和现代服务意识方面,还需大力挖潜。”唐宗岭表示,尤其是现在,海上物流逐渐呈现出运输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的趋势,对港口物流的综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威海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 过去几年,随着“兴港强市”战略的实施,威海港口建设飞速发展,现有商港达到17个。目前,威海正着重建设以威海港为中心,石岛港、龙眼港为两翼,文登南海新港、乳山口港为补充的港口体系。在各个港口的建设中,威海注重自有特色,力争实现错位竞争。作为区域中心港,威海港将以集装箱、能源运输、油品中转、客货滚装、整车物流等功能为主,建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港区。 依托港口基础,威海还充分发挥毗邻韩日、已开辟21条国际国内航线的优势,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大力发展海上运输业。目前,威海整合港口的步伐加快,正重点建设威海港新区、石岛港、龙眼港,争取“十二五”期间,港口等级达到30万吨,货物吞吐量达到亿吨以上,并建立一支以远洋大型船舶为主的现代海运船队。 强势隆起,船舶修造业构建东北亚重要船舶基地 在国际造船业界,有一种说法为大家所公认:世界最佳的造船区域是北纬36°附近区域,威海恰好处在这一区域。不仅如此,从地质条件来讲,威海有着绵长的深水岸线,沿海多是花岗岩结构,这些都是威海发展造船业的优势所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国内外船企前来投资。环视威海沿海,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在近千公里海岸线上,一个生机勃勃的造船带已强势隆起。 与此同时,船舶配套产业乘势紧跟,发展迅猛。荣成、文登南海新区、经区和工业新区船舶配套产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未来威海将重点发展船段、船用板材、风机等配套设备,加快船用主机电站、机舱辅机、通信导航等高科技产品研发。引导市场竞争力较弱的船舶修造企业向船舶配套转型,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 “经过几年的高速增长,威海船舶修造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但是产业配套集群需完善,市场竞争力普遍较弱。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威海船舶修造业的突破点在于自主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才是船舶修造业的生命力和助推力。”谈到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黄海造船厂副总经济师、市船舶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周安昌告诉记者。 依托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威海规划在俚岛湾、皂埠湾和石岛湾建设三大船舶工业聚集区,构建沿皂埠湾、龙眼湾、俚岛湾、石岛湾、靖海湾、埠口湾、前岛湾、乳山口湾的沿海造船工业带。威海将重点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依托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加快建立以设计为先导、总装船为核心、中间产品为导向的现代造船模式。着重发展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系完备、环保节能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打造国内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造修船基地。 在这一过程中,威海将重点扶持新船重工、黄海造船等十大造船企业,突出发展客滚船制造、汽车运输船等五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船型。其中,以黄海船厂为龙头打造全国远洋渔船生产基地。争取到2012年,实现船舶修造销售收入400亿元千公里海岸线是威海发展旅游的天赐良“源”,这里有海,有岛,有泉,有山,处处皆风景。威海旅游独特,既有丰富的古代文化,又有独特的现代海滨气息。千公里的海岸线上,自然与人文景观兼备,包括刘公岛风景区、成山头旅游区、石岛旅游区等在内的“大旅游”发展格局已具雏形。威海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连续多年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个产业成为经济中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也由原来的滨海小城发展为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城市。 在高旭光心中,与这些优势条件相比较,他觉得更珍贵的是,威海发展旅游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好。从各级党委到部门,发展旅游这个绿色产业已成为了“威海共识”。仅从2007年以来,威海就启动了大乳山休闲度区等8个市级重点旅游项目。几天前,首届“威海杯·国际帆船邀请赛”签约仪式的举办更是为威海发展高端旅游项目———帆船休闲产业的发展开题。 “总体上,威海旅游业在保护与继承中探寻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蓝色经济区的‘蓝色’理念相切合。随着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我们也不能忽视威海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城市配套设施完善度不高,休闲设施规模小、休闲品种单一,缺少地方特色等问题。这也是未来蓝色经济区建设中,我们的着重发力点。”高旭光表示。 以休闲度目的地为目标,威海将进一步完善刘公岛、赤山等重点景区,加快华夏生态园等景点建设。威海还将提升环翠、银滩等四处省级旅游度区功能,建设中心城市、海滨生态等六大旅游板块。滨海旅游与沿线产业的相互衔接很重要,高旭光表示,威海将打造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联动发展。同时,积极发展海上旅游,开发适合游客参与的帆船等高端旅游项目,建设集经济、文化、品牌、消费等为一体的国际沙滩帆船基地。 依托温泉,威海正以宝泉路温泉一条街为基础,加快温泉大世界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天沐、汤泊等温泉项目,加大对“中国温泉之乡”品牌的宣传力度,努力打造中国一流的温泉休闲疗养基地。 威海是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的理想之城。这里海湾遍布、地质稳定、季风特点显著。以石岛湾核电站、国华瑞丰、中海油风电海上工程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项目发展势头良好。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扶持力度,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步入春天。威海市委、市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能源兴市’战略的实施,为威海发挥区位优势和优势,大力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石岛湾核电站、国华风电项目等在威海落地并顺利推进。目前,威海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正逐步走向正轨,这就对相关配套设施及服务提出了要求,相关产业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市发改委副主任刘树伟表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威海将重点规划建设核电、风电,其中石岛湾核电站的一台20万千瓦机组,争取2013年建成投产。全力推进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华瑞丰二、三期,歌美飒文登等风电项目。 在有条件的区域,威海将因地制宜地推进一批太阳能发电和余热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地热能、潮汐能、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步伐,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清洁能源项目。 石化产业不仅具有提供能源的优势,还构建有精细化工产业链,其辐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威海规划建设的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是一个综合型化工基地。中石油集团确定镆铘岛石化项目总体规划按年处理委内瑞拉重质原油2000万吨标准建设。目前,配套码头项目已列入威海及山东港口总体规划,大部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已完工。基地建成后,将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和优势产品系列。这些项目的建设和投产,不仅可为威海乃至全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将成为全新的地方经济增长板块。 以此为依托,威海还将大力引进发展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发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等附加值高、产业关联度强、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深加工产品,力争建成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东营城市主义怎么样
东营很好,我很喜欢,从出生算一算已经在东营生活了23年了,当然大学四年是在外地。因为专业的原因,我还是去过不少地方的,在我们这小城市也算是见过些“世面”。
大城市当然也很好,上海的外滩晚上很美;南京的盐水鸭也还不错,但是我更喜欢北京烤鸭;最让我感觉到心旷神怡的是杭州,西湖龙井很好喝;再就是我觉得,青岛的炉包不就是东营水煎包吗,但是我觉得水煎包更好吃(韭菜肉)。
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思乡心切,一毕业就马不停蹄的回东营了,不出意外,鄙人怕是要在东营终老一生了,至于城市发展、高等教育、设施如何如何,那就不是我等小老百姓该考虑的了,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嘛,当然,我还是希望东营越来越好,就是东城房价千万别再涨了,跪求!
交通确实差一点,不过对我影响不是很大,我很少出市,偶尔出去旅游也是选择开车,时间短就选择近点的地方,时间足够就选择远一点的地方,享受边走边看的乐趣。
圆规正转,从本专业的角度来讲,仅东营区的主城区就划分为三个板块,遑论河口区和垦利区,其实东营的主城区并不算大,但也很难进一步扩建,举个例子,如果你生活在东城,恰巧你住在南二路,而你在北二路工作,又恰巧你通勤时需要穿过主城区,虽然东营人少,但早晚高峰也不是不会堵车;再举个例子,你生活在西城,工作在东城,通勤时需要走黄河路,那......,简而言之,东营并不完善的城市快速交通网是导致几个主城区若即若离的主要因素之一(当然最关键的是的决策导向),这也间接拉高了东城的房价,东城优质的教育(西城和新区的教育也不差)、相对宜居的人文环境和较多的就业机会等等,使主城区之间的房价差异化更为明显。以本人拙见,建议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城际快速交通网(小声bb:看看北二路快速路修的什么玩意儿,好好一条快速路设置这么多十字路口,看看南二路修的),从而使东城、新区、西城快速融合,建设大市区、大主城区,平抑东城房价,达到均衡水平,不过咱就是说,西城城建确实比较有年代感,是时候该修缮修缮了。
看了不少关于油地矛盾的帖子,是真是暂且不去争论,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地方固然有不对的地方,但油田恐怕也不能独善其身,一座城市,一方水土,爱她,就选择留下或是回来;不爱他,离开就是,又没人拦你。随兴所至,不喜勿来。既然有的人(包括地方和油田)对东营的发展如此唱衰,大可以做“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姿态,总有愿意留下的。
最后嘛,地方和油田,我认为也不是吃水人和挖井人的关系,东营的建设者是劳动人民和油田工人,既是奉献者也是受益者(不排除一小撮别有用心、心态失衡的极端分子搞破坏),没有谁可以躺在功劳薄上吃一辈子老本。当年石油会战,油田工人老大哥带领地方人民建设起了东营,是东营的第一批建设者,如果没有工人老大哥,现在的东营还是一片荒芜,同样,工人们也是先富起来的那一代,而现在油田往日辉煌不在,地方人民脱贫致富,地方也应该主动承担起建设东营的重任,同时也要给予工人老大哥同样的待遇和尊重。双方更应该敞开胸襟,携手合作,共建东营。当年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伟人以朋友相待,才有了中日建交,我们和日本都能相逢一笑泯恩仇(历史不能忘,但在某些方面,中国人民与日本人民都有共同的敌人,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与中国的民族败类),而油田和地方本就是同根同祖,为什么如此苦大仇深。我们要往前看,过去的就过去吧。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