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竞争与合作 这是关于石油大王哈默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世界原油价格大涨,哈默的对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

2.国际油价昨日小幅回落咯吗!~~

3.为什么国际油价跌的那么厉害,有的国家都要破产了,中国的油价还那么贵呢?

4.《郑渊洁:国际油价大跌》txt全集下载

5.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竞争与合作 这是关于石油大王哈默的一个小故事。有一年世界原油价格大涨,哈默的对手对东欧国家的石油输

油价暴跌故事分享_油价大爆跌

(1)哈默没有和对手拼个你死我活,而是在竞争中观照别人,这样也等于观照自己。有竞争并不意味着摈弃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为竞争的各方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哈默关照别人而赢得了市场

(2)竞争和合作是辨证统一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孤单的竞争是无力的。同样,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是一潭死水。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

国际油价昨日小幅回落咯吗!~~

你太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了。

不要说国际油价小幅回落了,即使国际油价崩盘了,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根据一党专政的社会体制,根据综上所述的种种原因所诱发出来的垄断经营所产生的暴利,你说两大集团会让自己的利润减少吗?估计又是什么原来油价没有上涨到位,中石油连年亏损以及一系列你看不懂的数据之类的老话。

看到你的问题使本人想起了一个故事。当年日军侵华时在南京犯下了种种罪行。有,,抢劫等。就拿这项来说,如你是当时生活在南京的妇女,你能每天指望着日本兵今天不强来放心的在大街上散步而不躲起来吗?

回到这个问题上,本人首先声明你所知道的并非国际上的真正油价,严格的说只是执政者告诉你的所谓“国际油价”,是少数发达资本主义的油价。真正的国际油价呢?你知道吗?伊朗 约合1.30元人民币/升 沙特 约合0.89元人民币/升

伊拉克 约合1.70元人民币/升 阿富汗 约合0.95元人民币/升

阿联酋 约合1.40元人民币/升 巴基斯坦 约合1.22元人民币/升

阿曼 约合2.15元人民币/升 土库曼斯坦 约合1.70元人民币/升

哈撒克斯坦 约合1.90元人民币/升 乌兹别克斯坦 约合2.70元人民币/升

还有好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结一下,无非就是下面几句话

中国有民主,但那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

中国有法制,但那是有中国特色的法制。

中国有,但那是有中国特色的。

中国是在走社会主义道路,但那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作为老百姓,还是继续振臂高呼吧:

“伟大的中国***万岁!!”

“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万岁!!”

虽然违心,但那是我们应该做也唯一可以做到事情。

现在你还关心国际油价吗?

为什么国际油价跌的那么厉害,有的国家都要破产了,中国的油价还那么贵呢?

国际油价之所以跌跌不休~~是有人暗中操作所致~~就是让某些靠石油为生的国家破产(实际是想控制石油国),

那么为什么国际油价那么低~而我国油价那么高呢~~!

那是因为有价无市啊~~!

为什么会有价无市呢~~! 油价打压的这么厉害 油价明显低于生产成本~怎么办?~~我就不生产呗~!作为石油国我还要生活怎么办~~那就少生产一点~~维持一下喽~~! 这样就不可能完成大宗交易~!就有价无市了~~!为此某国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真金白银啊~!

这样的情况下~~我国的石油进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你有钱~我没货啊~~! 行价如此~我国的企业家又不是傻~~油价这么低~~我为保住利润~~我生产的只要够内需的就行了~~我不想着去赚国外的钱了~!

所以............................................~!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古老的故事~~叫做 牛奶经济学~!你可以看一看~!~!

如果还不懂~~你先不要再问我了~~我能力有限~~!

《郑渊洁:国际油价大跌》txt全集下载

郑渊洁:国际油价大跌 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

内容预览:

,灾区土木和砖土建筑100%倒塌,砖混建筑80%倒塌。框架建筑20%倒塌。框架结构建筑抗震性能最强。郑渊洁呼吁将全国所有中小学校舍改为框架结构建筑,据测算需要资金1000亿元。全国公车年消费2000亿元,将50%的公车封存一年,改建校舍的资金有了。 ************************************************************************************************* 4月7日,普京在卡廷波兰战俘纪念碑前单膝下跪,替前任领导赎罪。波兰媒体评论“代表俄罗斯人民对卡廷惨案做了真心反省”。1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双膝下跪,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斯大林的继任者都给波兰下跪了。等待日本元首在中国为侵华下跪。只不过看了中国人拍摄的描写的故事片,弄不清谁该给谁下跪了。 ********************************************************************************************** 16年唐山地震数十万人遇难。很多是全家人

国际油价大跌 ——地球日记 2010年4月17日郑渊洁 今天美国证券交易委……

确认后请纳

石油的逻辑怎么样

高油价、国际分配与宏观经济理论演进 ——读管清友博士《石油的逻辑》 傅勇/文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经济学博士 半年前去世的萨缪尔森曾有句著名的调侃:当一只鹦鹉学会说供给与需求时,它也就成了经济学家。然而,对于分析许多商品来说,仅仅依赖这个框架会带来许多困惑。石油就是一例。石油问题难以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做出充分的解释和预测,但高油价却反过来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在宏观面上,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总体上是较为平稳的,但油价却大起大落。战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全球的石油消费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通道,与此同时,石油生产同步大幅增加,结果在1960年代,国际油价呈现下降态势。10-1980年代,全球石油的生产和消费增速均有所放缓,但这段时间却是有名的高油价时期。其背景是欧佩克的成立、数次石油危机以及中东局势的动荡不安。1980年代中期以后,全球石油消费一直处于温和上升通道,石油产量大致也是稳步增加,但石油价格却出现了巨幅波动。尤其是“911”之后,国际油价从2002年初的20美元,用了6年的时间攀至140美元之上。金融危机爆发后,油价又上演了高台跳水的戏剧性一幕。油价跌宕起伏的这段历史清楚地显示,来自实体经济的供给和需求基本面无法给出充分的解释。 在微观面上,中国从未获得与其购买力相匹配的石油定价权。在欧佩克对石油市场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之后,国际石油供求市场大致可认为是一个垄断竞争状态。然而,在这个市场上,各石油进口国的议价能力并非简单地由其消费量决定。英国大致能够做到石油的自给自足,但英国在油价博弈中占有重要地位。近二十年来,中国石油进口量迅速增加,但在油价上,基本还是个价格接受者。铁矿石市场是一个更极端的明证。这表明,油价绝不仅仅是供求之间数量匹配的结果。 2002年来,国际油价出现了巨幅波动,这一波动显然挑战了此前的石油经济学。这一段时间,国际石油的生产和消费波动很小,主要产油国也没有爆发重大地缘危机。美元指数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历明显下降,但这一下降幅度还不足以解释国际油价的高涨。实际上,石油与其他大宗商品以及贵金属一起,成了国际金融市场泡沫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说,国际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领域的泡沫,但房价与油价等商品价格的上涨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在石油市场上的杠杆率也要远高于房地产市场。 高油价会产生显著的效应。上帝是公平的。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尽管军事政治力量难成世界一级,但却拥有发达国家需要的石油。在某种条件下,产油国为了共同的利益能够达成一致减产行动,以便对西方国家构成牵制,也是为了能更加合理地开发石油。当然在油价高企的时期,欧佩克有时也会决定增产以平抑油价。曼昆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中解释说,产油国不愿意持续减产抬高油价的一个原因是,石油虽然重要,但当油价保持在高位时,一些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就有了市场,这将降低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国际油价,结果会损害产油国利益。因而,从长期来看高油价对产油国来说,并不总是好事。 不过在2002-2008的高油价时代,产油国还是获得了丰厚的收入,这些收入差不多都是以美元计价,即石油美元。石油美元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产油国(当然还包括中国这样的贸易盈余国家)代表了储蓄过剩的一方,而美国代表了负储蓄和过度消费的一方。石油美元通过主权财富基金和其他渠道,又会流回美国。在格林斯潘以及伯南克眼中,这是长期利率保持低位的主要原因。长期利率不在美联储的控制之下,但却是房地产泡沫的主要诱因。从这个角度说,高油价不仅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产物,还是国际流动性过剩的一个来源,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正反馈机制。 在这个正反馈机制中,产油国多少可归入受益者一方,它们积累起了庞大的财富,一些国家的王室富可敌国,而迪拜甚至在沙漠中创造了超级城市的奇迹。美国凭借其国际货币发钞国的地位,也有效规避了高油价的负担。在高油价时期,美元供给保持在宽松状态,美元指数走低。在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两类国家都遭受了一定损失。但随着庞大的救市资金注入到全球各个角落,油价已经从危机中的底部有了像样的反弹,在通胀预期和国际资金的推动下,高油价的故事还可能重演。 简单的经济学框架不仅无法解释石油的逻辑,相反石油问题在相当大程度上改变了现在宏观经济学的面貌。石油在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可以说占有重要地位。10年代的高油价曾对经济学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在此之前,人们曾经无法理解滞涨的出现。然而,高油价所带来的供给面冲击,一方面增加了企业成本进而推高一般物价,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产出。这使得高通胀和高失业并存。经典的凯恩斯经济学是需求管理的经济学,对供给面的忽视使其在滞涨面前一筹莫展。 在一定程度上,高油价不仅催生了供给经济学,还让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1985年以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波动明显收窄,在产出和通胀两方面均是如此。这被伯南克等人称为“大缓和(Great Moderation)”。在解释“大缓和”的三大主要流派中,有两个应该说与油价相关。一是货币当局经过10年代的高油价拷问,更好地理解了经济运行机制,尤其是取了更好的货币政策。二是“大缓和”仅仅是因为,1985年后,国际油价波动出现了显著的收敛。现在看来,第二点解释看起来牵强一点。危机之前,国际油价的上升幅度是史无前例的。而在此高油价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依然保持了一般物价的平稳。 收到清友博士的大作《石油的逻辑》有一段时间了。我一直把它摆在手边,有空就翻阅一些章节。这种非系统性地品读,似乎总能在不同的时间,激起我不同的遐思迩想,书中的一些段落和图表给人相当大的想象空间。该书涉及到了油价决定机制的各个层面,并对石油市场的历史发展着墨甚多。清友不仅讨论了我在这一领域所感兴趣的绝大多数问题,还让我的视野由此拓展开去,感到从石油这样的特定视角,或许能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认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如我在推介这本书时所写,“清友博士证明,国际油价背后完全由其经济学和国际金融资本游戏规则的逻辑可循,阅读此书会升起一股冲动,即中国或许有能力改变其作为油价博弈的看客角色。本书并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又一产物,它始终站在地缘政治、大国战略的高度俯瞰石油市场的风物变迁。” 和清友兄可谓神交已久。遗憾的是至今竟未能谋面,但感觉彼此已是多年的旧友。感谢这个浮华的网络时代。通过阅读其文字,与其在网上聊天争论,这位来自山东诸城的朋友在我心中的形象渐渐地清晰生动起来。与清友的交流让我觉得,年少时的理想和心境能够也应该延续得更长久一些。 愿与清友兄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