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200美元_20美元的国际油价是
1.触发“地板价”机制 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
2.20世纪80年代的油价大震荡指什么?
3.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4.黄金,美元和原油价格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5.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易车讯 根据外媒的报道,韩国政府决定从11月12日-2022年4月30日将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LPG)燃油税下调20%。汽油、柴油和LPG每升价格将分别下调164韩元(约合0.9元人民币)、116韩元(约合0.6元人民币)和40韩元(约合0.2元人民币)。按一般家用车油箱50L容量估测,加满一箱汽油可节省约合45元人民币。
根据报道,韩国政府此前曾于2008年、2018年、2019年下调燃油税,降幅分别为10%、15%、7%,此次调整力度最大。此外,政府还把液化天然气(LNG)的配额关税从2%下调至0%。然而有分析表示,如果未来国际油价每桶上涨超过20美元,韩国下调燃油税的效果将会被抵消,物价也很难得到稳定。
触发“地板价”机制 3月31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不调整
5.2元一升
1、美国油价是以美元/加仑为单位计算,按照2021年6月数据,约合人民币5.2元/升,柴油约为5.6元/升,而这是在美国全国平均油价持续上涨后的数据,在以往,美国油价一般在人民币4.5元/升左右。
2、美国油价低的原因,是因为美国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的产量巨大,并且由于开采技术成熟,所以成本很低,这也反映在油价上面,再加上美国加油含有的税费较低,导致美国的油价是比较低的。截止至2021年6月份,美国的油价约为人民币5.2元/升,这个价格不算很高的,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每年的产量巨大,并且由于开采技术成熟,所以成本很低,油价也低。
扩展资料:
根据可查资料,2018年末,美国石油储量位438亿桶,位于世界第11位。但是2019年,美国石油产量约为55亿桶,位于世界第一;比储量有3000亿桶的沙特还多,技术原因,美国因为技术突破,通过页岩油压裂技术,大肆开采原先不容易挖掘的石油,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但是页岩油弊端在于开采成本较高。
此外,EIA发布的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WTI原油为68.28美元/桶,高于先前的预期;预计2021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为1113万桶/日,此前预期为1102万桶/日;预计2022年美国原油产量将为1190万桶/日,此前预计为1173万桶/日;预计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511万桶/日,此前预计为505万桶/日;预计2022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预期为335万桶/日,此前预计为348万桶/日。报告还指出明年OPEC+、美国页岩油和非OPEC国家供应量的增长,将会超过全球消费量的放缓,推动全球基准原油价格降至年均72美元/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EIA上调了对2022年油价的预期,但预期2022年全年原油将供大于求,油价或面临下行可能性。
20世纪80年代的油价大震荡指什么?
易车讯? 今日,易车从国家发改委获悉消息,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0年3月31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不作调整,相关价格联动及补贴政策按现行规定执行。
发改委官网3月31日成品油价格公告国际原油市场走势:
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走势(来源:英为财情)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走势目前,受新冠疫情和中东局势、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与其他产油国限制石油产量以支撑油价的协议破裂,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油价战”等多重因素影响,国际原油价格跌至2002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美国WTI和布伦特期货价格已经双双逼近20美元/桶。截止3月30日,WTI原油期货收跌1.42美元,报20.0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收跌2.17美元,报22.76美元/桶,原油综合变化率-33.52%,预计对应下调幅度1210元/吨,约合0.9元/升。
短期原油价格走势分析:
对于原油价格的走势,多家机构均作出了分析,分析认为原油价格很难走出震荡区间,依然将延续低位行情。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需求锐减、沙特阿拉伯开打价格战至今未见软化迹象,后期原油或依旧维持底部震荡,原油变化率大幅上涨的概率较小。
国内油价分析:
2020国内油价“三降三搁浅”在本次调整之前,进入2020年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进行了5次调整,加上这次的搁浅,2020年国内成品油价格没有上调,整体呈现出“三降三搁浅”的趋势。
对于国内油价,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与原油挂钩,但2016年初对成品油提出了“天花板价”及“地板价”机制,其中的“地板价”是指在综合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零售限价不作调整。此次价格调整区间原油变化率虽然在负值范围内运行,不过因综合原油均价持续低于“地板价”,故本轮油价搁浅也在意料之中。
对于“地板价”机制,发改委相关人员也做出过解释。此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曾表示,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4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价的金额不是直接留给企业,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用于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采取的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下一次调价窗口将在2020年4月15日24时开启,相关机构预测,由于国际油价表现依然低迷且无好转迹象,预计下一轮成品油调价触发“地板价”而不作调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当前国际原油市场并无持续反弹迹象,短期内国际原油价格或许难以重返40美元/桶。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应该是20世纪70 80年代石油危机,出现价格震荡:
1970年,沙特原油官方价格为1.8美元/桶;
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美元/桶;
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首次突破20美元/桶;
1980年,原油价格首次突破30美元/桶;
1981年初,国际原油价格达到39美元/桶;
随后,国际油价逐波滑落;
1986年,国际原油价格曾一度跌落至10美元/桶上方
黄金,美元和原油价格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美元是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柱石,美元和黄金同为最重要的储备资产,美元的坚挺和稳定就消弱了黄金作为储备资产和保值功能的地位。美国GDP仍占世界GDP的1/4强,对外贸易总额世界第一,世界经济深受影响,而黄金价格显然与世界经济好坏成反比例关系。世界黄金市场通常都以美元标价,这样美元贬值势必导致金价上涨。
美元与石油: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和净进口国,石油价格上涨无疑会给美国的经济带来负面的影响,并导致美元实际汇率的波动。从历史情况来看,历次石油危机都造成了美国经济的衰退,并且是导致美元实际汇率波动的主要原因。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油价的上涨会全面提高生产资料成本和生活成本,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水平的上升,而通货膨胀又会提高名义货币需求从而导致国内信贷需求水平的上升,进而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美国。
2、国外资本的流入将导致美元汇率的上升。与此同时,美国国内的货币政策又常常会加强美元的升值过程,联储往往在石油价格上升的初期采 取提高利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这样利率水平的升高会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从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3、油价的上涨使得石油输出国的贸易出现盈余,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增加,产生所谓的石油美元,这些石油美元出于逐利的需要会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大量购买美元资产,进而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4、油价的持续上升会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使得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不确定性,因而这些国家纷纷提高他们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比率来维持汇率的稳定,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美元的需求,导致美元名义汇率的上升。
百度百科-黄金
百度百科- ? 美元
百度百科-原油价格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政府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采、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采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官网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