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棕榈油需求不足却面临高产期 期价仍将反复探底

2.三大食用油价格上涨,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3.棕榈油生产过程和一般成本谁知道?

4.请问棕榈油分几种,可以专门用来烹炸的棕榈油是哪种,市场价格又是多少?

斯里兰卡棕榈油价_斯里兰卡椰棕怎么样

菜籽油调和油大豆油棕榈油中菜籽油的价格最便宜。因为菜籽油的成本比其他油品便宜,制作工艺也比其它油品简单。

菜籽油是一种由菜籽榨取的植物油。

调和油是由多种植物油混合制成的混合油,包括菜籽油、大豆油、玉米油。

大豆油是由大豆榨取的植物油。

棕榈油是由棕榈果实榨取的植物油。

棕榈油需求不足却面临高产期 期价仍将反复探底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除了粮食、能源市场以外,我们收藏到植物油市场的变化也一直起伏不断。

我们之前说过,今年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在一季度时一直呈上涨之势,从分类来看,植物油指数的上涨幅度均较大,从而也助推了整体食品价格指数的上涨。

而在4月份时,食品价格指数出现了环比下滑(但相比去年同期仍然高出了29.8%),而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植物油价格指数出现了较大回落,4月的指数下跌了5.7%,较3月的涨幅回撤了近1/3,原因正是因为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国印尼对于棕榈油的出口政策的改变。

4月底时,印尼突然宣布自4月28日起,停止该国“所有食用油和食用油原材料”出口,当即引发全球植物油市场巨震,国际油脂品种价格大幅上涨,国际棕榈油最高涨幅达到了15%,豆油最高涨幅达到了10%,菜籽油最高则涨了6%。

但到5月19日时,印尼再次表示,将从5月23日起解除对棕榈油的出口禁令。

也就是说,从4月28日开始至5月23日,印尼的棕榈油出口禁令仅维持了25天就结束了。

不过,这还并没有结束,紧接着印尼又表示,将对食用油实施国内市场义务(DMO)政策,以确保国内存有1000万吨食用油。

这是什么意思呢?

即强制要求该国的棕榈油出口贸易商必须完成在国内销售1000万吨棕榈油的任务,其余的部分才可以出口。

而从去年数据来看,印尼国内的食用油消费总量约为900万吨,其中棕榈油的消费在780万吨左右,显然达不到1000万吨这么多。

所以,有人认为,与其说是取消出口禁令,不如说是变相削减了出口数量,明松暗紧。

所以,在此影响下,市场认为棕榈油出口并非全部恢复,而是减少了出口量,因此全球油脂价格继续上扬。

但是短时间内政策如此多变,也使市场有些发懵。

1、为何一变再变?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就是印尼的棕榈油政策为何一变再变呢?

其实早在禁令宣布之初,市场有部分观点已经认为禁令恐难长久。

事实上,该禁令也仅维持了25天,并且此前禁令的目标是将国内食用油价格从1.98万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9.9元)降至1.4万(折合人民币约7元)左右,但实际情况则是自禁令实施以后,国内食用油价格降至了1.72-1.76万印尼盾(折合人民币约8.6-8.6元)。

显然,未达到预期便解除了禁令。

原因一方面是印尼是棕榈油生产及出口大国,其产量的60%都用于出口,如果全面禁止出口,也就意味着生产的这些棕榈油将全部进入国内库存。

据该国棕榈油协会此前表示,如果全面禁止出口的话,仅一个月的时间所有食用油储藏设施都将存满。

而一旦库容告急,则会导致加工厂无法再加工,大量的棕榈果将腐烂坏掉。

如果按上述这个时间来算的话,25天也正好将近一个月,因此解除禁令似乎也是必然之举。

另一方面,出口禁令实施后,精炼减少,使得国内棕榈果供给过剩,价格开始大跌,这使得许多工人和农民的生计均受到了影响。

于是在5月中下旬,印尼多地出现了农民抗议。

第三,就在印尼对棕榈油出口实施禁令的时候,全球第二大棕榈油生产国马来西亚却正在大力鼓励出口,并拟把出口税从8%调减到4%-6%,预计最快在6月份就能实施。

因此,为防止市场被侵占,印尼也不得不匆忙解除禁令。

2、全球油脂市场变化

当前全球油脂市场波动剧烈,而这种波动来自于多方面原因。

既有全球疫情导致的供需错配,也有货币超发带来的通胀高企,还有俄乌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供需格局的改变这其中也包括政策端的影响。

从市场反映来看,油脂市场对于政策端的反映较明显,但是这种明显主要表现在短期的波动上,或是供需波动,或是价格波动,抑或是市场节奏变化等,但是长期来看,对于油脂市场的大趋势却并没有太大改变。

而从总体来看,全球油脂市场供应仍然趋紧,美国新作大豆及加拿大油菜籽正在播种中,而受俄乌冲突影响,乌克兰葵花籽油出口大幅下降,旧作库存紧张,而新作又受天气影响进展缓慢,因此油脂市场仍然表现十分坚挺。

3、对中国有啥影响?

相较于我国粮食产量连年丰产,但在油脂油料方面相对薄弱。

虽然棕榈油不是我国主要的消费品种,但是其引发的对其他油类产品的影响并不容忽视。

而且从影响上来看,印尼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市场的短期影响相对明显,例如在禁令刚实施后,国内部分船期延后,使得5月到港量不及预期,价格出现明显上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明松暗紧”的政策恐怕也并非一成不变,后续如果政策再度改变,可能仍将影响后续到到货船只,进而再度引发市场波动。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三大食用油价格上涨,食用油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7月10日国内棕榈油期价再次出现调整,其中9月合约下跌114,跌幅达2.37%,回顾棕榈油1809合约近期的走势,在6月20日最低下探至4584元/吨后展开了持续的一波反弹,最高涨至7月3日4898元/吨,反弹幅度达6.8%,但之后逐步回落,10日竟然出现加速下跌的情况。从消息面看,1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局公布了6月的棕榈油数据,6月产量为1332705吨,5月产量为1525405吨,预期产量1356500吨,出口为1129088吨,上月为1291365吨,预期为1190000吨;库存为2188660吨,上月为2170620吨,预期为2145000吨。

市场担心消费需求不足

除了产量数据外,市场更担忧的是需求不足,6月出口1129088吨,较上月1291365吨下滑12.56%,出口大幅下滑最终导致库存仍然略有增长,棕榈油期价承压再次下跌。德国汉堡的行业刊物《油世界》6月称,2018/19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库存将会创下1.156亿吨的新高,比2017/18年度增加540万吨,从全球看,油脂供应仍然充足,这时若需求不足将会是导致价格下跌的巨大隐患。首先从时间上看,由于5至6月是斋月,之前斋月备货仍然有个消化期,其次第二次关税调整是6月14日,效果的显现仍然需要时间,这两个因素仍然会影响印度6月份棕榈油进口量。据了解,印度油脂需求缺口巨大,国内生产700万吨左右,消费超过2000万吨,加上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未来油脂需求增长可期。印度油脂消费中,棕榈油年消费超过1000万吨,占比超过40%,而国内仅能生产20万吨,缺口巨大,仍然要依赖进口。从长期看,印度油脂消费增长仍然是支撑棕榈油的利多因素,但短期的进口数据可能不太理想,尤其是6月份的进口量。

后续棕榈油将进入高产期

棕榈油每年7至9月都是高产期,加上近期出口数据不理想,市场再次担忧库存压力。棕榈树产量有一定的波动,在持续高产2至3个月后产量会略有下滑,然后再次增加,从下图看出,2018年3、4月份产量较高,5、6月份有所回落,后续有可能产量再次恢复增长。从数据看,6月产量明显低于预期,甚至接近2月份1342805吨的水平,2月份一般是每年产量最低的月份。6月的低产仍然与斋月有关,6月上半月仍然是斋月假期,从而影响了产量,但产量下跌的幅度仍然超出了预期,是否有其它因素影响,后续仍需要观察。

不仅棕榈油,豆油在每年6至9月份也是库存增长期,作为植物油中第一和第二大油脂,同时处于库存增长周期,对油脂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棕榈油指数历年走势特点

4月之后棕榈油价格会走低,至10月左右跌至年内低点,之后再逐步反弹。从棕榈油1809合约在今年的走势来看,基本吻合了这个规律,在3至5月份横盘震荡,之后破位下行,近期走势仍然维持了下跌趋势,再次调整也不足为奇。

综上所述,从基本面看,棕榈油需求不足加上主产国面临增产高峰期,市场忧虑库存压力。从近期走势看,棕榈油仍然维持下降趋势,吻合历年的走势规律,笔者认为后市棕榈油仍将会反复探底,在具体操作上建议仍以顺势做空为主,不过后市要关注在9至10月份价格企稳反弹的可能。

棕榈油生产过程和一般成本谁知道?

近期,出现了国内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的行情,这也表明,我国对食用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过从食用油的生产情况来看,大多数的食用油还需要进口,食用油的市场紧缺和需求提升,导致价格出现上涨,那么我国食用油上涨的原因有哪些呢?接下来一起了解下吧!

一、三大食用油价格上涨

目前国内出现了三大食用油价格上涨的局面,它们分别是菜籽油、豆油、棕榈油,价格出现上涨,由此可以看出,食用油的安全性正在通过价格来保障,整体上来看,食用油的价格基本突破了50元一桶,而且价格上涨的态势非常明显,以菜籽油为例,由于产量和含油量的限制,加上没有政策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不高,产量徘徊不前,菜籽油只能保证基本的需求,受进口菜籽油影响,价格出现上涨,今年进口各类食用植物油合计为1152.7万吨,数量也是比较大的。

二、为何食用油价格会上涨?

1、多种食用油相互影响

以棕榈油为代表的全球食用油供需趋紧,很多油料作物出现减产,带动油菜籽、菜籽油报价持续上涨。

全球油菜籽减少了5万吨的产量。

2、土地和劳动力受限

国内食用油增产空间有限,主要是因为很多种植油料作物的土地开始荒废,劳动力大大减少,导致生产出来的油料作物产量低,食用油市场供应减少,价格自然上涨。

3、进口食用油品质难以保证

我国进口食用油是比较谨慎的,前期由于国内进口的油菜籽油中曾检出有害物质,这就导致国内的油菜籽油注意以去库存为主,市场供应总体偏紧,也驱动了菜籽油价格上涨。

综上,关于三大食用油价格上涨及上涨原因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现在国内的食用油价格虽然出现了上涨的行情,不过需求短期内难以改变,也不排除后期价格出现回落。

请问棕榈油分几种,可以专门用来烹炸的棕榈油是哪种,市场价格又是多少?

棕榈油生产提炼过程

一、 棕榈果园区

每公顷可植138棵棕榈树,年产棕榈果25吨左右/公顷,果园投资主要为土地置用,西马地区一般每公顷投入20,000马币,东马每公顷投入5,000/6,000马币(印尼水平与东马相当或更低)。采摘工人每人每天可摘60/70串棕果,工资0.3马币/串(西马印尼1/8)。苗圃培育棕苗,种发芽后1年移植入土,2.5-3年后收获产果。产果寿命20-30年,每棵树年长10-12个果串,重20-30公斤/串,每树年产(摘)两次。目前市场价格,棕果140-150马币/吨,含油28%-30%。

二、 初榨厂

(1)果串采摘后24小时内送入初榨厂(防止FFA升高)。(2)蒸煮:150℃2小时灭菌并且煮烂果实串的杆子。(3)果实剥落,提开机-剥落机,果实串杆分离,串杆经燃烧作肥料,果实送到料仓(4)压榨:螺杆式压榨机。榨饼从机头挤出,内含果核(不破裂,含棕仁油),液体部分从下口流出,过滤后送入蝶式离心分离机,得出毛棕榈油。(5)压榨棕榈仁油,第(4)步中所得榨饼送入网式分离口。a)榨碎挤干的果实肉纤维经加工处理,生产纤维板及纸张;b)果实核风送至破碎机,把核壳破裂开分出仁粒,核壳作为燃料;c)仁粒经压榨机,过滤机和蝶式分离机,得到毛棕榈仁油。

出油率按油棕新鲜果实串计,得毛棕榈油20%,毛棕仁油2%。毛棕榈油呈桔红色,半液体状油。表面密度(50℃):0.8896-0.8910,皂化值:(mgkoH/g油)190-202,碘值(gz2/100g油)501-549,凝固点(℃)30-39,不可皂化物(%):0.15-0.99,脂肪酸分布(%):C12O:0.1-0.4,C14O:1.0-1.4,C16O4:0.9-47.5,C16l:0-0.5,C18O:3.8-4.8,C181:36.4-41.2,C182:0.2-11.6,C1830-0.5,C20O:0-0.8。

毛棕榈油压榨厂在马来西亚(尤其西马)环保要求较高。如当地某压榨厂建于1975年,初期投入1500万马币,在20多年内又迟加投资至4000万马币,工厂占地约40公顷。据介绍目前投资相同规模工厂(日压榨棕果900-1000吨),需投资700-800万美元,另需投资部分环保设施,工厂工人85人(每人每天工资20-30马币),目前毛棕榈油成本价600马币/吨,加工成本,每吨果-油25马币左右。

三、 毛棕榈油的分离及精炼

两种方法:

①先分离,后精炼,得出各熔点棕榈油(应用较少);

②毛棕榈油送至精炼厂精炼(广为采用,马来西亚)。

四、 精炼

当地某精炼厂,位于新山市附近离全球最大储油罐及港口FJB仅3公里,日精炼2000MT,投资1500万美元,与国内精炼厂工艺略有区别:①降酸过程采用物理法(损耗较低)而非化学法(损耗高),物理法即在降酸过程中采用真空处理脂肪酸,国内一般用化学法即加入一定量碱,使脂肪酸析出,因此损耗较大。过程为:

(1)脱色:a加入磷酸90℃→b添加特制的矶土;

(2)脱酸(降酸)采用物理法;

(3)脱臭;

(4)继续漂白,得到精炼油(熔点33℃-39℃)即通常所说的33℃精炼棕榈油;

(5)a、精炼油分馏,进入分馏罐冷却后,上层为液态的24℃OLEIN(即24℃精炼油),最下层为44℃固体精炼油,产出比率为24℃:75%,44℃:25(成本最高);b、加压过滤,设备为恒温板框式压滤机,若生产24℃油,则室温设为24℃,加压6-10大气压,液态油分流出,固态油从板框中卸落。

全精炼过程损耗1.5-1.8%,精炼成本每吨30美元左右(毛油)。

FJB附近有精炼厂15家,其中11家在5公里内,采用油管连接(运送过程用子弹头清扫,损耗较低,运送成本低)。

五、 FJB

全球目前最大储油(食用)罐群,油罐211个,能力:242,650MT,年周转量350-400万吨,4泊位(8-11半)码头,装卸油率4,500MT每小时,100cbm(车)使用费用9马布/吨储存,中转(含检验,海关费用等)20马币/吨。

六、 简单过程成本

棕果(100T)

↓ 初榨25马币成本

毛棕榈油

↓ 精炼30美元成本 + 损耗

精炼棕榈油(33℃-39℃)

↓ 分馏(成本不详)

24℃/44℃棕榈油

棕榈油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结晶点进行分离,因此其分类方式也是根据熔点,从低到高有几种常见的:24度,33度,44度,52度等等,用于食品行业的主要是前两种,最主要还是24度棕榈油;用24度油主要是因为其中不饱和油脂含量高,52度油和动物油已经没太大区别了。

市场价格波动很大,贵的时候和贱地时候超过三倍;但如果只是零买感觉不出那么大差别。通常其价格维持在大豆油的75%-80%之间,目前是四块多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