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价飞涨怎么办_汽车油价下跌的机会是什么
1.油价下跌对哪些行业是利好
2.92号汽油或重回“8元时代”,油价的下降会对哪些行业有好处?
3.2022油价什么时候会下跌
4.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油价下跌对哪些行业是利好
油价下跌会影响股市、金市和汇市。对除石油开采之外的企业来说,油价下降都是利好,尤其是这将为交通、汽车、航空、石化四大耗油最高的行业个股带来机会,还有石化行业下游产品。
1.航空板块。如油价出现周期性转折,交通运输业也将进入成本大降、利润大升的发展周期。
2.汽车板块。油价的下跌,必然刺激新一轮购车狂潮,从而使汽车类上市公司收益看涨。
3.航运行业,油价下降将使航运公司大大受益。
4.石化板块。去年不少化工公司都发表公告称,因相关石化原料的上涨,预计其利润将下降。但随着油价的下跌,可以预见,这些公司利润将大幅回升。
5.石化行业下游产品,分析师指出,原油价格下跌,短期内会给部分石化行业下游产品带来成本利空,加速相关产品价格下行。不过,中期随着原油价格企稳,将有助于下游行业降低成本,部分需求稳定和库存处于低位的子行业有望从成本下降中率先受益。
中国新闻网-油价下跌利好四大耗油行业市场期待新定价机制
中国新闻网-油价下跌利好部分石化子行业
92号汽油或重回“8元时代”,油价的下降会对哪些行业有好处?
若是油耗下降,对于航空行业会有很大的好处。
92号汽油或重回?8元时代?,油价的下降会对哪些行业有好处?
92号汽油已经重回8元时代,那么油价的下降对于哪些行业会有相应的好处呢?首先就是航空行业,油价的下调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是直接利好,有利于提高航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时油价下跌也会使得各国原油进口需求的增加,这也会使得运输需求激增,进一步导致这个行业的利益持续上涨。
油价下跌,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说也会有很大的好处
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跌,也会使得下游石油化工生产成本降低。在生产化肥塑料等一些农业用品的时候,它的成本会降低。也会对很多板块产生利好的影响。在油价波动或者说下调的过程中,某些企业可能会赚到一笔差价。
油价下跌,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有没有什么好处?
当然是有好处的,随着油价大幅度下跌,对于传统汽车消费产生了很大的好处。但是也有一定影响,比如说油价不断的降低,那么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那就导致人们没有了什么,购买这类汽车的想法,销售额就会不断降低。但是对于经常开车有外出需求的人群来说,又会把目标放在购买汽车这件事情,好处多多!
那么油价不断下跌对于进口下游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好处。毕竟在运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降低了,那么这些企业所收获的利润也会大幅度上升。油价的上升和下降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会有相应的坏处和影响,但是相较而言,油价下降所带来的优势还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对于开车的人群而言,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好消息!
2022油价什么时候会下跌
最近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石油的价格一直在上涨,并且有持续上涨的趋势,这样大大加大了人们开车出行的成本。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油价一时半会儿不会下跌,至少要等到两三个月之后或者更久之后才会有下降的可能性。
2022油价什么时候会跌下来
至少要等两三个月甚至更长一段时间才会下降。
据悉,国内新一轮成品油价格调整将于3月17日24:00进行。如果未来几天国际油价保持不变,按照目前的涨幅,下一次油价调整幅度约为1040元/吨,相当于上涨约0.78-0.94元/升。根据普通家用汽车的50升油箱,装一盒92号汽油需要40元。
根据市场调查,湖南长沙的油价并不低。92号汽油的价格为7.99元/升,95号汽油的价格为8.5元/升。如果油价在两天内上涨0.77元/升至0.92元/升,湖南92号汽油的价格将达到8.76元/升,95号汽油的价格将达到9.42元/升。
据专家分析,俄乌战争短期内难以停止,谈判将持续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继续上涨。这样一来,国内油价更有可能继续上涨,或者可能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来降低油价。
2022年油价为什么上涨
最近油价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国际油价的上涨。在价格调整周期中,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局势升温,推动油价大幅上涨。随后,欧洲和美国宣布了制裁,增加了市场对原油供应下降的担忧。欧佩克坚持“有限”扩大产量,美国原油库存下降,国际能源机构计划释放的6000万桶原油储备低于全球日消耗量,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供应短缺的紧张,因此油价继续上涨。
2022油价多少钱一升
3月17日晚8点,根据国家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结合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国家发改委决定将国内成品油价格从2022年3月17日24:00起上调,即在现行价格的基础上,汽油和柴油价格将分别提高750元和720元/吨。
据自治区发改委介绍,成品油价格调整后:
中国via标准89号汽油由7.54元/升调整为8.10元/升,每升增加0.56元;
92汽油由8.10元/升调整为8.70元/升,每升增加0.6元;
95汽油由8.75元/升调整为9.40元/升,每升增加0.65元;
国六标准0号车用柴油由7.77元/升调整为8.39元/升,每升增加0.62元。
油价为什么会那么高呢?什么时候才能降下来呢?
我们先来简要回顾一下国际油价在近几年来的上涨过程。 在2001年911前后,当时的油价在每桶20 美元左右。而到2003年初,油价上涨接近30美元/桶。一年后的2004年初,更突破40美元/桶关口。到2006年初,油价开始接近60美元/桶大关。而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先后突破80、90美元/桶的关口,直至2008年初的百元大关。 当然,国际油价最近突破百元大关,有一定的偶然性,主要是受到市场利空因素的影响。例如,2008年初尼日利亚石油港口城市的武装,令人们担心这个世界第八大石油出口国的石油供应可能进一步缩减。同时,美国能源情报署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原油库存已连续7个星期下降,并已降低到2005年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但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因为在那些左右油价的供求关系中,包括需求量、产出量、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中,又确实包含着推动油价持续走高并保持高位的成份。我们来逐一加以分析。 首先来看世界经济与石油需求。我们知道,这一轮油价高企,并不某个突发事件导致的短期变化,而是受到了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而普遍增长的有力推动。研究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增长明显快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耗量的增长也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石油消耗的增幅显著高于GDP的增幅。 国际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世界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可能在2015年前后回引发更加严重的供应问题。这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需求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有的机构,如埃克森美孚公司预测,全球石油需求80%的增长部分,将来自发展中国家。 在考虑石油需求方面,交通系统、特别是汽车,需要格外被提及。以美国为例,美国拥有近3亿辆汽车,被称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石油消费占全球石油消费的25%,但石油生产只占全球石油产量的大约9%。美国经济、特别是美国交通系统的燃料,有97%是石油。 中国汽车拥有量的猛涨,也使得石油消费强劲。中国现在将近有2050万辆车,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增长了3倍,近年来车辆的销售增长率一直在20%以上。自1993年以来,一直就是石油净进口国。目前,石油需求的近半依赖进口。至于邻国日本和韩国,石油更是100%依赖进口,突显亚洲经济的火车头对石油的巨大需求量。 其次来看石油的供给与储备。总的情况是全球石油供应的增长,赶不上需求的增长。世界性石油供应短缺现象,在短期内还会呈现加剧态势。用有的学者比较悲观的描述,就是世界每消耗了两桶石油的同时,却只发现一桶新石油的产能,因为世界上大多数成熟油田的产能都处于下降的趋势之中。 美国已开采完大多数的传统油田。英国北海石油的产量从1999年就开始衰退。墨西哥油田也在2006年达到产量峰值。沙特的7大油田占全国石油供应的90%,但产能也在逐年衰退。在中国,约占石油总产量30%的大庆油田,产量也以2-3%的年均速度递减。第二大油田辽河油田的产量也一直在下降。几乎全球都在发生相似的情况:产量达到最高点后,面临两倍数的下降。下降的速度,快于预期。 当然,我们说全球石油紧张和产量下降,主要是指开采条件优越、天然油质好、经济价值高的高效、低成本的轻质油田(传统油田)的储量和产能减少,并不否定全球范围内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的存在和扩张潜力。事实上,油价有反作用力。在油价处于低位时,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的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是没有开发价值的,反之则不然。 打个比方,传统油田的产油成本低。按美国能源部的测算,包括勘探、开采、运输成本在内,传统油田的生产成本一般在10美元/桶以内,理论售价应在40美元/桶之间。采油条件特别好的国家,如沙特,原油生产成本可低至3-4美元/桶 - 在那里,人们只要向大油田的底部加水压,油质好、价值高的轻质油便浮到表面。可惜的是,这样的优质大油田正越来越少,跟不上需求的增长。 所以,综合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来看,有三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快速增长的石油需求,拉动油价持续上涨;第二、传统油田产量的下降,推动油价提升;第三、油价上涨带动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产油方式的扩张,反过来缓解石油供需矛盾,抑制油价过高的攀生。 所谓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典型的类型包括油页岩矿、油沙矿、以及分布在北部高纬度寒冷地带的特殊油田。 作为前者,油页岩看起来象普通岩石,但加热后就会渗出油泡。美国、中国、巴西、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此类油页矿。美国更是独占优势,有超过世界油页岩矿产量72%的储备。仅在科罗拉多落基山表下面,就蕴含2万亿个桶的储量,具有8倍于沙特、18倍于伊拉克、21倍于科威特、22倍于伊朗的原油产能;其规模超过当今世界已被证实的全部传统油田的原油储量。 作为后者,加拿大等国在北部艾伯塔等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沙矿资源,产能可达数百亿桶油的规模。另在加拿大的西北寒冷地带,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发现了储量在400亿桶的特殊油田。说它特殊,主要是因为其气候恶劣,开采条件差 - 这是一个冬天冰山覆盖、夏天一片沼泽的特殊地带。冬天的温度可下降到零下60 和70度,使人和机器在那里作业面临非常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但从技术的可能和可行性上,现在我们已完全具有开采油页岩、油沙、以及北部高纬度地区特殊油田的成熟能力。不过,从现实性、迫切性来看,是否进行实际的开采活动、以增加石油供应量,还要看油价高低是否满足开采成本及盈利的空间。按估算,油页岩矿的开采成本在每桶25 美元左右,油沙及北部高纬度地带的油田开采成本也离这个数值不远(均与传统油田存在显著成本差异)。在油价在35-40美元/桶时,不会有任何公司去花钱投资和生产。但当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就会有许多公司积极介入生产,以获得现实的利润。 而所谓其他形式的产油方式,则主要包括一种煤转液技术(CTL)的技术过程。这种技术的萌芽,其实早在二战的德国就已开始。当时的传统做法,是第一次技术过程实现煤转化为气(一氧化碳和氢),第二次过程再将气转变成柴油、汽油或其他相关产品。制约此项技术应用的现实性和迫切性的因素,同样是成本和油价之间的盈利空间。 因为煤转液过程的生产成本在每桶30-40美元,所以不到油价上涨至75-80美元/桶,不会有许多公司真正地去应用这项技术,增加石油市场的供应。但到价格到位、市场条件成熟时,煤转液技术的潜力非常之大。据美国五角大楼估算,仅美国一国,就具备可生产9640亿个桶油的煤资源。其产能,大于整个中东地区约6850亿桶油的传统油田产能。 从上述角度分析,我们知道:按现有的石油需求、供应条件和价格因素来看,当市场油价上涨到75-80美元/桶时,尽管会有时滞,但世界石油会有一个来自于包括传统油田之外的其他类型油田和其他形式的产油量的显著扩张,从而大幅增加供应,缓解供求矛盾,舒缓价格上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同意美国能源情报署关于2008-2009年世界油价可能会适度回落到每桶80美元附近的预测结论。 当然,具体到特定时点的油价是跌是涨、何时跌涨,除了考虑上述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之外,还必须结合分析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认为:石油需求、供应与价格的狭义的相互影响,对油价跌涨起着长期的、基础性的支配作用,而国际政策、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等广义因素,更多地对油价跌涨起着短期的、伸缩性的配合作用。 先来看国际政策。欧佩克、俄罗斯等国的政策对世界石油的供应影响巨大,而美国的政策则对世界石油的需求影响显著。短期内,约占全球原油总产量40%的欧佩克还不会改变限制成员国产量以防油价下跌的基本态度。而俄罗斯,虽然在过去几年中因油价上涨和开采技术进步,石油生产得到快速扩张,产量已超沙特,但它对与西方公司合作扩大石油产量的呼吁兴趣不大,更愿意与欧佩克一起坐享油价上涨的巨额利益。 作为石油消耗大国的美国,已在2007年12月通过了由布什总统签署了新能源法案,决意改变对石油长期以来的高度依赖性。根据新能源法案,到2020年,美国汽车的油耗必须比目前降低40%,而生物乙醇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到2022年必须达到360亿加仑。美国正试图通过这种坚定的政策导向,影响西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石油需求。 但鉴于在美国历史上、特别是尼克松总统任内、卡特总统任内,曾都有过“摆脱对外国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等的类似政策、但却从未成功的先例,布什总统的这一次新能源法案的政策效果,还有待观察。只不过,前几次总统政策的失败,大多源于国际市场油价的走低所致(其中包含欧佩克的政策反击)。可从导致油价降低的结果来看,也不能说是政策的完全失败。 最后,我们来看金融、投资(投机)衍生性因素。这里,最重要的,是美元贬值、以及石油期货市场及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角色。美元连续贬值,当然会反过来促使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的持续高走。事实上,如果我们按美元贬值幅度回算各年度的油价实际涨幅,就会发现,它们只是名义涨幅的60%左右。 石油期货市场方面,一些养老基金、公共基金、对冲基金的投资(投机)性参与,对价格起伏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市场的资料显示,以对冲基金为主的非商业交易商,所持有原油期货仓位可达到30%以上,非常活跃。它们改变了石油市场由石油生产方和消费国占主导的传统格局。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的任何动向,都会加剧油价和市场波动。这一点,在解释世界油价短期波动、特别是振幅加大方面,尤其值得注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