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多少一克人民币_金价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1.民国一根金条等于现在多少钱
2.宋朝时的一两黄金,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RMB
3.北宋宋徽宗年间的纹银、黄金、银票等于现在多少钱?
4.一两黄金值现在几钱啊?
5.古代的"黄金万两"等于现代的多少钱?
民国一根金条等于现在多少钱
当今社会,人们购买商品时,选择的支付方式往往是纸币或电子货币。这样的钱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易,也有利于存放和整理。从长远来看,它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在上世纪初,也就是清末民初,虽然人们使用纸币,但大多数人更愿意接受金银,一种银锭、金锭等贵金属。这些贵金属深受人们喜爱。毕竟他们的保值率极高,根本不会有大的变化。正因如此,一些人特别喜欢储存金条来保存他们的财富,这是民国时期的金条。
清朝灭亡后,各大势力争夺当时世界的主权,都想取得政权的主导权和控制权。但在很短的时间内,各路势力势均力敌,而且当时正值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他们在占领中国领土的同时,还大肆倾销商品,实现贸易顺差,意图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此外,这些殖民侵略者还在他们自己的租界里,发行他们自己的。
这种情况一直在持续,甚至到了民国成立以后,也很难改变这种情况,因为生活在特定地区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本地区发行的货币,甚至当时的官方政府也纷纷发行自己的货币,仍然收效甚微。在抵抗这些殖民者对当地经济的破坏的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货币有一定的权利在市场上流通。这种情况的出现无疑造成了经济混乱,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的经济。
比如当时的外国租界,一张一万元面值的钞票,刚开始还能买一头牛,但渐渐地随着钞票的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出现,后来只能买一袋米了。但是这还没有结束。直到最后,这样的钞票和现在的津巴布韦一样不值钱。据说只能买77粒米,老百姓要背一麻袋钱才能买到一升米,足以说明当时的通货膨胀有多严重,经济有多萧条。
对于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很多富商或者一些大家族不得不做出对策。毕竟他们不希望几代人积攒的钱在手中遭受巨大损失,而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让自己的财富保值。
而最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一定是金银之类的贵金属。当然黄金肯定是其中最好最贵的。这种贵金属从古至今,在价值上从来没有太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考量。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时很多人热衷于储存金条,以实现财富的保值,金条分为大小金条两种。
因为黄金的颜色是金**,所以大金条俗称大黄鱼。这种金条主要是当时官方使用,准备军队,采购军需等。所以这类金条很少流入民间,基本都掌握在一些上流大亨或者政府高官手中。这些官僚利用手中的权力掠夺财富,囤积黄金,成为对抗经济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反正今天这大金条能值多少钱?首先我们来看官方数据。按食用量计算,一根大金条的重量约为312.5克。现在一克黄金的价格大概是350~400。所以当时的一根大金条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
说完了大金条,我们再来看看另一款规格更小的小金条。这种小金条的官方数据是一两,也就是普通大金条的1/10,价值在万元左右。这种小金条比较常见,在民间广为流传。毕竟它的价值不算太高,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小的金条。一个普通家庭想要拥有这样一根金条,往往需要几代人的积累。是的,你没听错。这种只有一两重的金条,真的需要几代人的积累,因为这些底层的人一年赚的钱也不过几两银子而已。除去日常开销,所剩无几,银价与金价相差甚远。所以,如果你想积累这么一根小金条。
也许在今天的人们眼里,这么小的一根金条不过18000元,但在当时却可以成为一个家庭的救命稻草,因为这么小的一根金条,可以维持一家三口一年的开销。在那个战乱饥荒的年代,任何人拥有这样一根小小的金条,绝对是莫大的幸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普通人对这样一根小小的金条抱有强烈的奢望。
一般来说,民国时期的一根金条,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价值都是绝对高的,就算是天价也不过分。但从侧面也能看出当时社会大乱。这个时代的人们生活极度困苦,没有可靠的政权,没有足够的经济保障。
普通人缺乏经济安全感。“朱门酒肉臭,路冻死人”是常态。处于恐慌和迷茫中的人,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那些有志青年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也没有这个机会。这样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可悲又可怜的时代。
相关问答:宋朝时的一两黄金,一两银子等于现在多少RMB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1、黄金基准 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0克(网上查到“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佑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约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 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基准的换算方式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约相当于70元人民币。 答案补充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北宋宋徽宗年间的纹银、黄金、银票等于现在多少钱?
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那么根据先生的方法, 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6年7月)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 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那也就算子.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 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 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 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 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一两黄金值现在几钱啊?
黄金价格论盎司,1盎司=28.350克,黄金价格每天是变动的,黄金大概目前维持在660美元一盎司
古代一两相当于现在的31.25克也就是700多美元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一般通行的是两种方法。一种是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以国际金价来推算白银和铜钱今天的价值。另一种方法则是同时使用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来进行推算的。
1) 国际黄金基准牌价,金价基本上在6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600美元(2006年9月26日)为一盎司。一盎司为31.1克。明朝1两为今天的37.3克。这样一算明代一两黄金相当于719.6美元,以今天(2006年9月26日)的外汇基准价来算,100美元兑换人民币 791.5元来算,相当于5695.75元。根据1两金为8两银,1000钱换算,明末一两白银相当于711.97元,取712元;一文钱等于0.7元。
2) 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11美元(2006年9月26日)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1000铜钱,相当于104.4元人民币,取105元。
3) 米价基准。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米价如下:
明神宗万历时(16,17世纪之际) 白米(石)0.7-1两
明崇祯十四、五年(11,12) 米(石)3.6两(南京一带大灾时空前高价);米(石)5两(上海米价)
明崇祯末、清顺治初 米(石)2-3两
崇祯后期,灾荒加上战争,粮价上涨很厉害,同样1两白银买粮食可能买不了多少,可是买其他东西的时候却有可能很值钱,因此这阶段的数据不能作为一般购买力的参考。这里采用万历时期的最高价格作为一般物价水平,取每石1两白银来计算。明代1石合94.4公斤,按照现在大米价格3元/公斤计算,一石米折合人民币283元,即1两白银折合283元人民币。
这样,我们最后得到三个数据,1两白银分别可兑换人民币712元,105元和283元。其中黄金的价值历史中一向比较稳定;虽然今天的粮食产量比古代大了很多,但是考虑到中国现在14亿人口在消费,而明朝中后期保守估计人口也有七八千万,因此粮食价格可以做为一个重要基准;考虑到白银的比价在各历史时期变化比较大,可参考性比较弱。
因此,我们取黄金基准的712和粮食基准的283取平均值,即497.5元。为了凑整数,便于换算,也便于大家有个感性的认识,这里取1两白银折合人民币500元。因此按照前一个比价的结论我们得到明朝中后期的货币兑换数据:
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结论:
1两黄金=人民币4000元=8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000钱
1钱=人民币0.5元
由于实际上,1两白银至少能兑换1500钱,则1文钱=0.33元,也可以大略地认为是三毛钱。
另外说个小知识,1两=10钱=100分,所以,一钱银子=50元人民币,一分银子=5元人民币,也就是10-15个铜钱左右。
这样,我们对明朝中后期到清前期的物价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概念。
明朝一个从九品官员的月俸是五石,也就是月薪2500元;未入流官吏月俸三石,合1500元,这是政府最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正一品官员月俸八十七石,合人民币43500元/月,年薪52.2万元人民币,这可是当时政府总理的薪水,想来也不过分。
在明代,据说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如果粮食自给自足,钱只用来买点柴米油盐的话,一年750多块钱过日子是挺苦,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大家可以问问老一辈,他们过过这样的日子,甚至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现在还在过这样的日子。
袁崇焕杀毛文龙,得到士兵两万八千人,上书皇帝要求:“岁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虽然这是为了笼络毛文龙的旧部而增加了的军饷,但是也能看出个大概。就是说,养活一万人的部队,每年需要军饷15万两,粮食4.86万石即900万斤。用现在的话换算过来就是,2.8万人的一个军,一年的维持费用为7500万元人民币,可以吧?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10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18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明修《武进县志》称当地 “受募者日银一分”,年饷还不足4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
因此,得到第三个结论:维持一支万人部队的正常消耗应该是每年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崇祯三年,御史郝晋言:“万历末年,合九边饷止二百八十万。今加派辽饷至九百万。剿饷三百三十万,业已停罢,旋加练饷七百三十馀万。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我们来计算一下崇祯三年税赋:辽饷,九百万;练饷,七百三十馀万,加上正常税收二百万,总共是一千八百三十万两。假设国家什么都不干,只养军队的话,能养活180万人的队伍。
综上所述,我们一共得到了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1两黄金=8两白银=8000铜钱,
第二个结论:1两白银=人民币500元,1两白银=10钱白银=100分白银,
第三个结论:一支万人部队每年的正常消耗应该是:白银8万两+粮食4万石。
古代的"黄金万两"等于现代的多少钱?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大将在外打仗之后凯旋归来,皇帝经常会对他们进行封赏。除了一些封地、布料之外还经常听到赏赐说银千两,黄金万两。那么“”黄金万两”真的是有1万两证的黄金吗?古代的皇帝都是这么有钱的吗?
首先要说的是古代所指的黄金万两,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黄金万两是不同的。并不是真正的纯黄金。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冶炼技术不算发达,所以黄金特别少,基本上都是在皇宫里。一般平常百姓家很少是有黄金的。战国之后,“铜”字和“铁”字也出现,并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黄金也比之前多了,“金”的含义才慢慢的由铜等转变成黄金。
秦朝的时候冶炼技术逐渐走向成熟。但是那个时候金子还不是特别多所以并不是足金,而是掺杂了一些其他的金属的金。先秦时期,铜一般被称为金。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圆形方孔钱,那时候赏赐的黄金就是用铜钱来代替的。史书中关于货币的记载有黄金、白金、赤金,就是指黄金、白银和铜。
后来到了汉唐时期,黄金的开采也是非常之多。但是当时的单位换算和现在的并不相同。在汉朝1斤相当于今天的258.24克,一两相当于16.14克,在唐朝时1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相当于37.30克。
所以换算下来黄金万两,也就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几千万。但是由于在古代的技术不是那么的熟练,所以很难提炼出黄金。而且黄金的挖掘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所以皇帝一般不会赏赐大臣万两黄金一般都是用一些粮食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