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变化?

2.一人讲一个,十几年来没涨过价的东西,说出来算你牛?

3.10年前因为省钱买国产车的人,现在用车感受如何?

4.谁知道年前与年后稻谷的价钱趋势?

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变化?

广州年前油价下降原因_广州现在的油价是多少

报纸一块钱一份,越来越重,随着纸张价格的上涨部分报纸开始调整价格不过也有不少的报纸,十年如一日一就是一块钱一份某日报的忠实读者王女士告诉记者与十年前相比报纸越办越出色绑硕越来越多,而价格却一如既往的一元一份,每次拿到沉甸甸的报纸,心情都会觉得很舒坦。

免费的公园越来越多。在广州的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随处可见的,锻炼身体的老人,其乐融融游乐的一家三口公园免费让市民越来越贴近绿水青山,今天在二一,一个公园里面,广州免费公园,达到168个,约场总,公园数量的80%,而在十年前,免费的公园寥寥可数,如,人民公园,青年公园,等等。

公交车。公交车没有涨价,成了各地市民的一个共识例如从1月1日开始,广州市的公交车优惠新方案出台公交地铁乘用15次后六折。brt票价从原来的两元到六元,改为统一的两元与之前相比广州市公交车路票价已经14年没有上涨14年前公交车票价两元,油价也没有超过一块钱,医生13年后的今天93号油都要6.8元一升。

电子产品。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在这十年来降价很厉害,不少市民都深有感受。

一人讲一个,十几年来没涨过价的东西,说出来算你牛?

一人讲一个,十几年来没涨过价的东西,说出来算你牛?

感觉这个题有点陷阱的感觉,分明就是想说什么都涨价呗,但又不说,而是正话反说,硬是用哪些十多年没有涨过价来反问。

确实,如果粗看一下,确实没有什么没有涨过价。不仅没有,反而是涨得很多。但是,仔细排排,很多东西不仅没有涨价,还跌价了。

譬如城市公交车,到底有多少年没有涨价了,可能不止是十几年吧。不仅没涨,对老年人还实现了半价或全免,算是跌价吧。还有城市地铁,大多也很长时间没有涨价了吧,有的还因为民意,下调了价格。

还有城市的公共厕所,在厕所革命下,过去没收费的厕所,条件改善了,继续不收费,不算涨价吧。过去收费的厕所,经过改造,条件大为改观,反而免费了,这应该是降价吧?

还有一次性用的笔,这么多年了涨价了吗?没有,反而品种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价格则基本稳定。打火机也是,一直没有涨价,对抽烟者很公道。

等等。

十几年没涨价的东西

作为农民分享一下

十几年前麦子就是一块一一斤,现在还是

十几年前玉米就是九毛一斤,现在还是

人民币的面值十多年来一直就没有涨过价。

比如,100元的钱,十年前是100,现如今仍然是100。 但是其购买力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100元钱连10年前的10元都不如。

现在,有多少人还能记得一角钱,一分钱长什么样?不要说十年前,就是二十年前,人们对一分钱都慢慢放弃使用了。小时候“捡到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的歌曲早已经从小学课本里删除了。00后的孩子估计连贰角,壹角基本没有概念了,最多是银行里的数字,小数点的概念。不要说一分钱了。

现在的人,大部分把一元钱作为最小的钱币,最多五角钱。好多人说,马路上捡到一角钱都不想捡啦。既是捡到了也没有地方去花。

一角钱,一分钱,已经活在了人们的记忆当中了。00后,连个概念基本都没有。或许,旧钱币的收藏价值另当别论。70年代,80年代一角钱,一分钱,钱币可值钱了。

不重复他人说过的。

我记得,十年前打电话也是一毛钱一分钟,现在通常情况下也是一毛钱一分钟。某种意义上讲,时间的价值还没有变。

县城里的早餐店,那种十年老店,价格基本没变什么,一碗豆浆还是一块,一个包子还是一块五。

我只记得打火机从我懂事的时候卖1元一个,现在还是一元一个,

还有**自从投放到市场卖2元一注,到现在还是卖2元一注。

十几年来没有涨过价的东西很多啊!而且很多没有涨过价的东西好多也都是与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下面来看一下都是哪些东西没有涨过价。

1、邮政快递没涨过价

十几年前邮政快递EMS就是22元钱,到现在邮政快递依然非常可靠,依然是22元钱就能够安全的把你的东西送到位。

2、手机费没有涨过

手机费用基本上没有涨过,十几年前,手机打长途好像一分钟还要四五毛钱,现在却降到了跟市话费一样的水平,也就是说,手机费不仅没有涨过,而且反而降价了。

3、电视机价格没涨过

十几年前购买的国产彩电,47寸液晶的要3999元,结果现在55寸的液晶也就是2500元左右了。因此,电视机价格也没有涨过。

4、笔记本电脑价格没涨过

十几年前买笔记本电脑,基本上都是五六千元,甚至1万多元的样子,但是到现在为止,笔记本电脑便宜一点的三四千就能够买到了。

5、公交车基本上没有涨过价

好多城市的公交车十几年前就是2元钱了,到现在为止仍然是2元钱。甚至有好多城市,比如河南郑州等城市,现在的公交车仍然维持在1元钱的水平。

6、打火机没有涨过价

现在还能够买到1元钱的打火机,非常方便,也非常实用,这个好像也是没有涨过价。

7、 汽车 没有涨过价

十几年前的 汽车 还是比较贵的,当时由于国产 汽车 比较少,因此,当时好多合资车比现在要贵的多。但是现在好多合资车,国产车都比原来要便宜一些了,而且功能配置也好了很多。

8、电费价格也没有涨过

这十几年来,电费价格好多城市也基本上没有涨过,而且随着电网的改造升级,好多地方的电费价格还有说下降。

综上所述,这十几年来,真的有很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没有涨过,而且好多还都是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大豆腐三快钱一块十多年也没涨过,可大豆是涨过价的,干豆腐从三元一点点涨到五元,豆腐脑由一块五涨到二元,而大豆腐没涨价是怎么做到。

机售避孕套:10年来1元1只

10年了啊,老王说,十年,难道你还能找得出别的没涨价的东西吗?

结婚证

过去领结婚证还要9元钱呢,现在在帝都领结婚证都是免费的了,可

是这结婚成本也是嗖嗖的上去了···

厕所:免费公厕越来越多

与公园的免费开放类似,在这10年里,各地的免费公厕也是越来越多。以前上厕所要花2毛至4毛,现在收费厕所越来越少,免费公厕越来越多。而且卫生情况也大大改善,让我们“方便”时的心情越来越好。

**:2元博500万

许多市民还提出:“2元**没涨,赶紧买**吧。”不过马上有人反驳:“虽然**没涨,但现在中了500万,扣完税在一线城市勉强买个好一点三房,杯具啊。”

公园:免费公园越来越多

在广州的越秀公园、流花湖公园,随处可见锻炼身体的老人,其乐融融游乐的一家三口。公园免费让市民越来越贴近绿水青山。今天,在211个公园里面,广州免费公园达168个,约占总体公园数量的80%。而在10年前,免费的公园寥寥可数,如人民公园、青年公园等。

公交车:多坐可打折

公交车没有涨价,成了各地市民的共识。例如,从今年1月1日开始,广州市公交优惠新方案出台,公交、地铁乘用15次后六折,BRT票价从原来的2元~6元改为统一2元。与之前相比,广州市公交线路票价已经14年未上涨了。14年前,公交票价2元,油价还没超过1元/升,14年后的今天93号油都要6.8元/升。

电子产品:越来越平价

电脑、相机、手机等电子产品在这10年来降价很厉害,不少市民深有感受。最近,华南师大的陈老师买了一台超薄的笔记本电脑,“高清、仅重1.4公斤,价格才3000多元”。陈老师觉得非常超值。 封号频繁想读此类好文章请加微信:gm94 15年前,陈老师家里新添置了一台台式电脑,“那台电脑采用了最新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要知道当时的电脑都是赛扬电脑”,那台电脑,花了2万多元。

网吧:

不管你是去网吧为了十年前的魔兽还是如今的DOTA,网吧的费用一直都没有大幅升价过,反而降价,网吧的环境越来越好,管理越来越来规范,设备越来越来高档,但是消费平均也还是在3到4元每小时,和十年前差不多,网吧可真是快乐又省钱的好地方!

汽车 :开进寻常百姓家

不过,随着中国加入WTO,这种价格坚挺现象在2003年开始“崩盘”。可以说,加入世贸后新车不断上市,触动了价格杠杆,厂家无法再采用“固步自封”的价格策略,不得不对其进行浮动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现在,一辆桑塔纳的价格就是七八万元,物超所值,普通工薪阶层都能承受。”

回想2000年,马路上可以见到什么车型?捷达、桑塔纳、富康被形象地称为“老三样”,而现在的新三样换成了海马福美来、别克凯越和现代伊兰特。如今紧凑型轿车的售价大都在10万元以下,中级轿车的价位也几乎在10万元到20万元区间。

机票:越来越便宜“飞”入寻常百姓家

以前一两千元一张飞机票,也许现在两三百元就能搞定。在金华做生意的台州人陆先生深有感触。五六年前,他去外地谈生意,到旅行社或邮政局订张机票,价格都是上千元的,“那个时候航空公司多牛啊,你别嫌贵,还不打折”。

“那时候对于许多普通人来说,坐趟飞机还挺奢侈。很多人坐不起,宁可坐火车。现在不同了,火车提速了,都快进入高铁时代了。渐渐的,这些年打折机票多了起来。”陆先生说,运气好一点,在网上能淘到一两折的特价机票,比火车票还便宜。

日用小商品:灯泡、火柴、打火机等价格仍很低

年前灯泡一块多钱一个,火柴一毛一盒,打火机在五毛到一块。如今这些小商品仍是这个价。

自行车:百元身价没变

10年前街头上自行车川流不息,堪称一道靓丽风景,而如今虽然自行车减少了,各种各样的轿车增多了。自行车价格始终没变,当时一辆自行车价格多在三四百元,而如今百元之上就可能买到一辆自行车。

电话费上网费:起码省一半

工资

说了那么多,最后终于该说重点了!这么多年都过去了,这工资涨幅也是很任性的十年不涨啊!工资的增长速度永远也跟不上物价飞涨的速度!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板,涨工资吧!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物价都在涨,大家感觉涨的最多的就是房价,从二千涨到二万,甚至五万、六万。

但也有一些东西十几年来没有涨过价。

一是**。**还是二元。十多年前,中了一组五百万,能够在市中心购买几套房,现在中了五百万,差不多只能付个首付了。

二是电费。电费还是坚持五毛多一度电,十多年过去了没有涨价。而且现在停电的次数明显少了。十多年前,说停电就停电,现在一般是维修电线时才通知停电。

三是公交车费。公交车费自从改为投币后,一直是两元,没有涨价。如果刷卡还能打六到八折,让大家都感受到公交车的便宜。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许多没有涨价的东西,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交流。

除了涨价,还有一些是降价的。如摩托车、 汽车 、手机、电脑等的价格。

最近这十几年来,我国整体的物价整体处于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房价、医疗、教育的涨幅最为明显,日常的衣食住行中有不少东西也大幅度增长(比如衣服、猪肉、蔬菜等等);但在众多的涨势中,有的产品却几十年如一日,价格却保持不变,甚至有的价格反而出现下降。

没涨过价的东西

没涨过价格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比如我买了一二十年的**,一直稳稳的维持在2元的价格;还有抽烟时使用的打火机,价格一直都在一元,也没有变化;路边的报停,报纸一份一直都是两元钱;此外可口可乐、矿泉水、水电费等的价格一直也很稳定,基本没有变动过,所以说没涨过价的东西还是有不少的。生活不缺少美,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

降价的东西

现实中有的产品,价格不仅不涨,甚至还有所回落,最明显的就是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电子产品,比如手机、摩托车、电视等等,我家在90年代末买的铃木摩托车当时花费了1.3万元,现在的京东上的当时类型的铃木摩托车价格基本在五六千元之间;再者手机,2007买的诺基亚N95,价格6000元,现在当然也有6000多的手机,但是更多功能比N95还强的价格却远远低于当时的N95,特别是在考虑货币贬值的情况下,在往前的两三万的大哥大则更为夸张了。

很多人不理解电子产品价格为什么降价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技术的发展,规模化的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下降;其次生产的厂家增多,竞争激烈,所以电子产品的价格不断的下滑,利润减少。

总结

其实最近十几年来我国M2(货币供应量)都远超我国的GDP总量,货币存在超发的情况,理论上而言,货币超发,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会跟着提升,但现实中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高房价,这或许也是高房价的唯一好处了,把超发的货币锁死在房地产中,没有外流到其他的商品上,所有很多商品的涨幅不明显,甚至不涨或者出现下降。

10年前因为省钱买国产车的人,现在用车感受如何?

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我刚刚毕业参加工作!老爸帮我买车,那年海南马自达刚刚分手,我爸对因为单位有辆马自达,所以比较钟爱,就去看刚刚上市的海马3 1.8GL,以为海马3跟马自达还有关系。只可惜当时不懂车,质保期没发电机就换了一次。后来开了两年刚刚过质保期,在广州南海立交上抛锚,正时皮带张紧轮断裂,花了几千元维修。之后厄运就开始连连出现!10年开了6万公里,进过修理厂无数次,大大小小的问题一堆,包括更换水箱风扇,内饰顶部脱落,手挡调了又松,尾门因为设计缺陷经常要调整锁头位置………等等问题。真不知道我如何唉过这10年的。后来贱卖换了丰田整个人才开始缓过来!其实当然这车卖10万出头,很贵啊!当时加点点钱可以买花冠了,后悔死啊!

60秒懂车回答你的 汽车 问题。

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以前,中国的车那时候造车工艺相对较差。,和当代的国产车无法同日而语。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合资品牌曹贵无语,我,04年买了一辆北斗星,价格54000元,裸车。而国产这个价位,几乎能买两辆,吉利。?

所以2万多的吉利和合资品牌的5万多的小车,当然没法比,这个也是正常现象。

当时国产车特点就是价格比合资品牌便宜很多,所以有一些没钱的人还会去买国产品牌,但是国产品牌的毛病主要体现在一个市,车身生锈,第二发动机费油,第三是换挡不顺畅,然后就是,异响比较多车身的一项发动机的异响等等。

当然还是,感谢一些,第一批就买国产车的人,因为是这些人,给中国 汽车 制造以喘息之机,积累了第一代原始资本,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毛病,但是中国的车不断的改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总结一下,还是支持国产吧,其实全世界的车发展都经历这个阶段,比如说日系车的本田,丰田曾经疯狂的山寨,欧洲和美国车,然后完成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中国也是一样,这并没有什么好与不好,就是一个必然过程。

具体你怎么看

十年前买国产车的人现在用车感受,现在大街十年车龄的合资车远多于国产车,因为现在有钱人多了所以换新车了?不是,原因都懂!

近几年国产车发展势头很猛,以空间大,配置丰富,价格低逐渐占领国内低价车市场!

但是有多少人一辆国产车能开十年的,国产车三年之后小问题逐渐增多,有些不影响使用,但是闹心啊!

本人表姐夫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就买了一辆比亚迪F3,现在还是表姐在开,姐夫已经换了四年车了,合资车别克,具体型号不说了,反正换车后就不愿意开F3了,现在用表姐的话来说能遮风挡雨就行,要求不高,不过现在修车频率有点高,不过现在的F3虽然说配置方面好了点,但是性价比不如以前,用料就看出来了,当然喜欢配置的朋友另议,家里的F6基本照搬雅阁七代,现在依然驰骋在路上,发动机变速箱全部进口,只是打了个比亚迪标,现在F6能有这质量。

有人说国产车越做越好,但是事实呢!很多品牌都在学丰田降低成本!你看到的地方和看不到的地方差距是很大的!

十年前的国产车可能技术不如现在,但是用料绝对良心,多了不说桑心!

十年前 也就是2008年。

那时候国产车基本不灵光,说买国产车是有质量。。。。

说白了其实还是图便宜。比如长得神似捷达的旗云。

那时候国产山寨到什么程度

抄袭的花冠都能直接换零件

奔驰前脸 宝马的车尾。还有抄袭spark乐驰的某企业。

作为前保险公司员工

那些老车什么样 我见到的可不是水军打包票的时刻。

车龄11年的自由舰 呵呵 。车主都自己会修车了。

你要说 2015年之后国产车有长足进步还差不多。

十年前真不行,某企业的修车排队那真是个业界笑话。

高端品牌没搞成 品牌换来换去

还有那时候有的国产车 一个型号就卖三年 甚至有两年就换型号的。

直接导致保值率超低。

还有 老国产车即便你是一手车主坚持到现在 你上的商业险太高也会被拒的。

理由么 除了怕骗保就是怕赔付的太多。

十年前买国产车的人,现在他们的车早就换了几茬了,所以感受无从说起,我就说说自己吧。我的第一辆车是在2012年1月份买的,到现在将近七年,是一辆奇瑞A3两厢进取型,去年4月过户给一个兄弟伙开了,因为我换了一辆比亚迪S715款自动顶配。这两A3开了11万公里,中途曾经因为加了某民营加油站的油,换过三元催化器,abs传感器,在十万公里的时候,换过活塞环,活塞,小链条,(估计与我自己加装电动涡轮有关),现在我朋友还在开。总结一下,这车没有吹嘘的那么好,也没有喷的那么糟糕,作为七万多的车,买了也没有什么后悔的,物有所值。所以我觉得国产车也没有什么可喷的,毕竟它的价钱在哪里摆着呢,自己只出了几万块,非得要求它值十几万,那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国产车,已经越来越成熟,和合资的差距不大了,部分车型已经超越了合资,只是在质量的稳定性和某些细节方面和欧美日系车还存在一些差距。所以现在买车,国产车也成为工薪阶层和年轻人们的首选,毕竟价廉物美的东西,总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如果有人反对,愿意花两倍或者几倍的钱去买进口车,我也表示赞赏,土豪嘛,请随意!

我是车无定论,欢迎加关注一起聊车!

说实话,现如今街上能见到的10年以上的国产车还真的不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奇瑞和比亚迪,其中以奇瑞A3和比亚迪F3居多。你要说这些人当初为了省钱买国产车有什么感受,实际上并没有一般人想的那么糟糕。

不管是国产车还是合资车,真正能把一辆车开到10年以上的人并不是很多。短的2、3年,一般5-8年也就换车了。即便是10年前的国产车,虽然整体的技术水平较今天来看差距很大。但是像奇瑞A3这类车,就算是再开个三五年也完全没问题。

小毛病谁都有,那些说买国产车学会了修车的,不排除有这样的情况存在。但是一辆七八万的国产车和一辆十五六万的合资,省下来的七八万不是钱吗?就好比你问那些长途火车买硬座的人是什么感受。他当然知道软卧肯定更舒服。但是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硬座虽然累一点,但是依旧能把人送到目的地,这就足够了。

嘲讽十年前的国产车,并不能给你带来任何优越感。每个人选择一款车型,都是基于当时情况下的最优解。自主品牌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正是因为十年前有人不管是出于资金有限,还是真的信赖,选择了它们。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原始的技术和资金积累。

我楼下有个开出租车的夫妇,一辆桑塔纳出租车和一辆比亚迪F3,F3用来跑黑车的。看年头不说十年也差不多。我经常会看到那对夫妇带着小孩在楼下的停车位上洗车。虽然比亚迪F3已经显得很老旧,但是每一次洗完之后,黑色的车漆反射着阳光的时候,我知道这辆车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家人,就是朋友!

09年买了辆吉利远景,当时是因为经济原因选的国产车,开六年一些部件开始老化,不过其间也没出啥大毛病。14年给老婆买了辆福克斯。16年时感觉老远景的配置落伍了,而且想换个动力大点的。在选车的过程中发现 汽车 的电子配置更新非常快,于是还是选了国产车,比亚迪宋。打算五、六年后再换车,那时候智能化应该又有很大进步。目前反正感觉宋比福克斯好使,不管是动力、配置还是舒适性远好于福克斯。今年4000公里自驾也是开的宋。 汽车 越来越电子化,不要想着买辆车开个10几20年的,5年就会落伍的一沓糊涂,比如现在你的车都不能联网,导个航还得看手机,那多郁闷。我的观点是,如果你的预算可以满足每5年花20万以上换车,那就买合资或进口(也要看看配置是否到位,中控系统是否智能开放),否则就选自主品牌的吧!选自主品牌就选高配的,智能的。

我第一辆车是07年底买的奇瑞A5,车开了不足10年,跑了13万多,17年中送给了亲戚,他当时找了个老司机来开走的,老司机说没想到十年的车还那么好开。

十年中,几乎没出过啥故障,都是正常保养,跑过东北、草原等地方,都是加满油就走,从未担心过有啥问题。反倒是同期买合资车的,各种各样的故障不少,其中,307换行车电脑,速腾换变速箱等等。其中,16年国庆假期去海边玩,拉上了同事爷俩,他说他的捷达(比我的车晚两年)不敢跑长途了,因为会无缘无故的熄火。

我的情况虽然只是一个个例,但也说明国产车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不堪。换车的时候又换了瑞虎七,又有人说这个年纪了,为啥不换个好点的?我说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其实,我最讨厌这种人,媚外的主

10年前,国产车很多都刚起步不久,国产车企很多都是90年代末才取得乘用车生产资质,到现在,很多国产车也就是18岁的年轻小伙……所以,十年前的国产车,也就是刚刚懂事的孩子,很多都没有成熟,发动机,变速器都是买来的……

所以,那时候的国产车,工艺不成熟,小毛病多点……但发动机,变速器还是成熟的,车跑起来是没问题,就是其他附件问题稍多……就是现在,跑了十一二年的国产车,还有很多在跑……

而十年后的今天,18岁的年轻小伙子一般的国产车企,各个方面都已成熟,性能与合资相比已经无异,甚至已经超越部分合资车。发动机,变速箱,底盘已经完全的自主研发生产,自给自足,质量上乘可靠……缺乏的,只是市场的认可,以及国人的接受心态……

目前,做的最好的,当属长城 汽车 ,一个完全没有合资背景的民营企业,而且,发动机的动力,变速箱的质量都做的相当不错,整车的用料也很好道,真正的国产车领导者……做的比较好的还有长安,吉利,奇瑞,比亚迪等……

国产车的质量上来了,我很欣慰,然,国人对待国产车的看法以及对国产车的接受程度,却让我很忧心……大部分国人还很迷信日本鬼子的车,德国鬼子的车,美国鬼子的车……

然,如今的日本鬼子车,质量让我担忧,成性的民族,丑闻不断,十几年前就了,更有甚至的年龄比我们国产车的年龄都大……

同胞们,该醒了,真心的希望我们的同胞们能早些认识到日本鬼子车的真面目,早日做出明智的选择……

在醒了看来,不管十年前买的国产车也好,十年后买的国产车也好,我们看着都挺骄傲,挺自豪……

十年前,这个问题说实话有一点时代性了。说一说自己的认知吧,十年前也就是2008年,那个时候刚刚高三。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款国产车,那就是三缸1.0的夏利,当然,这里说的接触就是说能长时间驾驶(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驾照)。

因为从高中开始就特别喜欢 汽车 ,但是也仅仅是停留在喜欢的过程,那个时候流行看杂志, 汽车 杂志,也只能在一些零星的片段看到 汽车 的知识。

当时夏利,QQ,富康,桑塔纳,捷达基本是入门级的轿车的选择。

捷达,桑塔纳这样的合资车在当时的价位是比较高的,一般的家庭买起来还是有些困难,所以稍微有些经济条件,但是不富裕,又想有车,可能就会选择一些国产车。

那一款三厢的夏利,开起来,第一的感受就是省油,然后风噪巨大(当然是对比现在的车型,对比老家的拖拉机肯定是好多了,哈哈~),不过油耗也是特别的低,当时的百公里油耗也就是在六个左右,而且当时的油价比较便宜,92号的汽油,加上优惠,就能达到五元时代。

可以说现在 汽车 的发展日新月异,那个时候觉得有空调,有暖气,然后能遮风挡雨,就是很不错了。

也不知道对不对题,就是想借助这个话题,怀念一下自己开的第一辆小车,突然感慨,觉得咱们国家发展的太快了,现在的自主品牌 汽车 ,尤其是suv销量排行榜都遥遥领先了。

可能再过个五年六年,想起来自己还开一个破途观,还乐得屁颠屁颠的,就嘲笑自己呢,这就是时间,岁月啊!

好了,我是老杨,66号车坊全媒体作者,另外有专业的二手车检测、培训团队,大家定制淘车,二手车检测,都可以发私信就好了。

谁知道年前与年后稻谷的价钱趋势?

稻谷的价钱趋势

11月下旬,国内小麦市场交易异常活跃,市场价格全面上涨。本旬全国粮食批发市场三等白小麦1646元/吨,比上期上涨3.02%;郑州市场三等小麦平均价为1615元/吨,比上期上涨2.22%。

本旬,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空前火爆。在投放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参会企业参会空前踊跃,本旬两次交易的成交率郑州分别是81.22%和94.37%,安徽分别是86.33和94.24%,与月初的20%左右相比,涨幅相当可观。在成交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交价格也出现了一定幅度提高。以郑州市场为例,两次交易成交混合均价分别是1525.7和1527元/吨。尽管仅比月初的1494元/吨上涨2%左右,但这是在投放量迅速加大的基础上形成的,这足以说明此次小麦市场行情上涨势头的强劲。究其原因:首先,目前正值国内面粉消费旺季,面粉价格有所上涨,由于面粉加工企业目前小麦库存较低,无论产区,还是销区的加工企业采购积极性均出现明显提高。其次,农民手中小麦余粮较少,加之目前农民多以出售玉米等秋粮为主,市场小麦供应较为短缺。参与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是目前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小麦的主要渠道。第三,“买涨不买落”的心理因素导致在行情上涨时,企业的采购积极性会随之高涨。第四,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上涨拉动、其他粮食品种以及油脂油料价格上涨幅度均高于小麦等因素,给小麦价格留下了上涨空间。但是,由于投放量持续增加,企业资金有限等因素的制约,小麦市场如此火爆的局面将会得到一定的缓解,前期涨幅过大的地区价格可能会有所回落。

玉米:需求不减价格继续上涨势头

11月下旬,国内玉米市场行情价格涨幅明显,旬末农民惜售心理开始缓解。本旬全国粮食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价为1661元/吨,比上期上涨3.55%;郑州市场二等玉米1685元/吨,与上期相比下跌5.98%。

本旬,国内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带动下游产品淀粉、酒精价格也大幅上涨,反过来进一步支持了玉米价格的上涨。目前,东北玉米收购仍以深加工企业为主,由于农民惜售,深加工企业原料库存紧张,本旬继续提价收购,以保证收购数量。华北黄淮地区玉米上市量增加,但由于收购主体竞争激烈,玉米价格继续上涨,深加工企业强劲的需求仍是价格上涨的关键。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小麦价格,近期小麦替代玉米的比例有所上升。

据悉,鉴于近期大幅上涨玉米价格,国家准备在南方主销区、养殖大省和冀鲁豫等第集中投放部分中央储备玉米,预计数量在200万吨以上。此外,经过此轮价格上涨,目前东北地区2006年库存玉米已实现了顺价销售,农发行决定限期收回贷款,促使企业加快销售库存玉米。旬末,华北黄淮地区农民惜售心理开始有所缓解,加之山东、河北陆续有东北玉米到货,价格明显低于当地产玉米价格。政策调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缓解市场供应压力,但目前农民惜售才是供求关系的主要矛盾,农民售粮心态的变化值得密切关注。预计短期内政策调控的作用,国内玉米价格上涨态势将会得到抑制,部分地区可能会有所回落。

稻米:国内稻米市场呈现“南强北弱”

11月下旬,国内稻米市场较为活跃,价格呈现“南强北弱”局面。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标一早籼米平均价格为2480元/吨,比上期上涨1.13%;标一晚籼米为2631元/吨,比上期上涨0.21%;标一粳米为3050元/吨,与上期持平。

本旬,最低收购价稻谷集中销售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每周一、二、四、五一周四天的网上挂牌交易,这种方式成交情况明显好于前期。目前,最低收购价稻谷仅余280万吨左右,且2005年中晚籼稻占到七成以上。分区域来看,江西、湖南两省已所剩无几。从当前小麦生产状况来看,这两个省份稻谷价格可能会是国内稻米价格上涨的领头羊。本旬,受玉米、小麦价格上涨的影响,南方稻米价格也有所上涨,尤其是江苏产粳稻米价格。但东北地区精到价格继续低迷。此外,据统计,截至11月25日,13个中晚籼稻主产省共收购2007年新产中晚籼稻1103.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573.9万吨,占总收购量的52%,比上年同期减少167.7万吨。预计随着国内稻米消费旺季的到来,稻米市场行情,尤其是优质稻米价格将趋于强势,东北粳稻价格也有望止跌。

大豆: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市场观望气氛加重

11月下旬,由于有消息称国家加大了海外采购力度以加强内国内大豆和豆油的供应,本旬初,现货市场在期货市场的带动下,主产区收购价出现振荡,后在外盘的支持下站稳并继续向上。本旬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三级大豆平均价为4284元/吨,与上期相比上涨2.3%;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三级大豆平均价为4500元/吨,与上期相比上涨5.89%。

本旬国内大豆市场现货价格基本保持稳定,市场整体购销量不高,观望情绪成为主流。主要原因是,期市的振荡使油厂和贸易商犹疑不决,加上担心后期国内可能增加进口数量,部分开始停收;而看好后市的豆农则继续囤豆惜售,不肯轻易出货。因此,油厂和贸易商从农民手中收豆的速度因此放慢。由于国家对粮油市场的调控,出于对走势不明的担心,主产区黑龙江的部分油厂开始暂停收购;而由于期现价差缩小,再加上运费及其他费用,在国产期货交割标准大豆的贸易上,部分贸易商利润出现大幅缩水,这对其出货积极性造成了极大打击。综合来看,充斥市场的观望心理造成了本旬国产大豆成交进度的迟缓,而这种情况在短时间内估计不易改观,预计近期国内大豆现货市场行情将呈整体平稳、局部小幅波动态势。

食用油:国内油脂油料市场继续保持强势

11月下旬,受国家将增加食用油供应消息面的影响,本旬初期国内油价出现短时回调,后继续上涨。全国主要粮食批发市场二级豆油平均价格为10450元/吨,与上期相比上涨2.16%;二级菜籽油平均价为10149元/吨,与上期相比上涨0.66%;二级花生油平均价为17000元/吨,与上期基本持平。

本旬国内豆油市场表现相对坚挺,受外围期货市场提振以及国内大豆整体供应仍偏紧的影响,价格较上周略有反弹,但是调整压力则逐步加大。市场整体需求仍不理想,特别是宏观调控压力的加大令市场持续观望,短期内市场仍有进一步震荡趋弱要求。

本旬,由于菜籽供应有限且进口菜籽成本易上难下,加之随着温度下降,棕油等低价油难以掺兑,菜油市场需求有望稳步增加,因此,虽受国家调控,增加豆油的供应量以平抑油价,菜油有小幅回落的可能,但从供需面来看,菜油市场支撑强劲,后市其坚挺运行态势仍将延续。

本旬马来西亚毛棕榈油期货市场因缺乏基本面消息支撑而冲高回落,并有效跌破了3000令吉大关。受此影响国内的棕榈油现货市场也因需求不足影响而全面下跌,目前主要港口现货价格保持在8600-8900元之间,由于经销商手中均有一定库存需要消化,多数以退市观望为主,短期内市场仍将以震荡趋弱为主。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交易价格

2007年11月下旬单位:元/吨

品种等级本期平均价上期平均价本期与上期比%

白小麦(普通)31615.001580.002.22%

黄玉米21685.001590.005.98%

大豆(油脂业)34500.004250.005.89%

豆粕二级3950.003750.005.34%

花生仁29000.008400.007.15%

早粳米标一3050.003030.000.67%

早籼米标一2535.002510.001.00%

绿豆(杂)27050.006570.007.31%

注:以上价格均为卖方火车板交货价格,包装另计。表中白小麦为符合GB1351-1999标准的小麦。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平均交易价格

2007年11月下旬单位:元/吨

品种等级全国

本期平均价上期平均价比上期%

白小麦(普通)31646.431598.263.02%

黄玉米21661.251604.363.55%

大豆34284.444188.332.30%

花生仁286808153.336.46%

菜籽油二级10148.8510083.040.66%

豆油二级10450102302.16%

花生油二级1700017000平

粳米标一3050.003050.00平

早籼米标一2479.672452.111.13%

晚籼米标一2631.42625.960.21%

注:以上价格均为卖方火车板交货价格,包装另计。

一句话消息

1.为应对近期食用油价格大幅上涨,甘肃省粮食局将于12月18日在省粮油批发市场公开销售省级储备食用油200万公斤,每家企业限购200吨。据该省粮食局的粮油价格监测周报显示,到11月19日,全省四级菜子油批发均价每百公斤为593.79元,比上周上涨33.43元;全省四级菜子油零售均价每百公斤为628.5元,比上周上涨35元。另据了解,我国其它部分省份在春节前后也将有部分储备油投放市场。

2.2008年豆油、棕榈油、菜子油进口资质审核工作将于近日启动,继续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和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联合组成的植物油进口协调组负责。进口企业2006、2007年已经取得的进口资质,2008年继续有效,不用再申请。

3.油世界11月27日指出,2007/2008年度全球豆油产量为3952万吨,将低于同期的消费量4002万吨,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由于2007/2008年度全球豆油供不应求的状况将使得全球豆油库存降至363万吨,而上一年度期末库存为411万吨。此前,该刊物对2006/2007年度全球豆油的产量及消费量预估分别为3675万吨和3665万吨。07/08年度全球豆油市场将供不应求。

4.国家为保障市场小麦供应,充分满足企业用粮需要,根据目前托市小麦销售情况,计划12月5日(周三)竞价销售的第52批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数量由250万吨调整到35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销售数量仍维持20万吨不变。其中: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含有关会场)竞价销售最低收购价小麦180万吨(河北、湖北两省2006年小麦80万吨,江苏、安徽、山东三省2007年小麦10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14万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竞价销售河南2006年最低收购价小麦170万吨、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6万吨。因此次交易数量较大,交易时间预计在周三、周四两天进行。

5.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中国10月份进口大豆2,845,430吨,同比提高27.3%。主要从阿根廷进口了1,022,745吨,从巴西进口了1,011,674吨,从美国进口了769,936吨,从乌拉圭进口了37,991吨,从加拿大进口了3,083吨。2007年1至10月份进口了24,540,411吨,同比提高4.5%。另据统计,中国10月份大豆出口量为11,479吨,同比降低44.3%。目的地主要是日本(4,122吨),韩国(3,682吨),越南(1,502吨),香港(673吨),美国(621吨),朝鲜(196吨)。2007年1至10月份出口了376,048吨,同比提高28.9%。

6.最低收购价小麦第51次竞价销售交易会于2007年11月28日在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河北、江苏、山东、湖北设分市场)成功举行。此次交易会计划拍卖数量为126.47万吨,实际成交119.18万吨,总成交比率94.24%。其中:06年白小麦成交36.22万吨,成交比率90.87%,成交均价1598元/吨;07年白小麦成交13.60万吨,成交比率97%,成交均价1590元/吨;06年红小麦成交1.11万吨,成交比率100%,成交均价1530元/吨;07年红小麦成交1.54万吨,成交比率100%,成交均价1494元/吨;06年混合麦成交37.05万吨,成交比率93.87%,成交均价1491元/吨;07年混合麦成交29.66万吨,成交比率97.34%,成交均价1552元/吨

7.安徽此次计划销售35.49万吨,成交33.43万吨,总成交率94.20%。其中:06年混合麦成交19.38万吨,成交比率100%,最高成交价158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507元/吨;06年白小麦成交2.07万吨,成交比率67.65%,最高成交价1680元/吨,最低成交价1500元/吨,成交均价1560元/吨;06年红小麦成交1.11万吨,成交比率100%,均以1530元/吨成交。07年混合麦成交9.33万吨,成交比率91.11%,最高成交价156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496元/吨;07年白小麦全部流拍;07年红小麦成交1.54万吨,成交比率100%,最高成交价153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494元/吨。

8.山东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12.20万吨,全部成交。其中:06年混合麦成交0.63万吨,最高成交价1570元/吨,最低成交价1490元/吨,成交均价1570元/吨;06年白小麦成交2.93万吨,最高成交价1590元/吨,最低成交价1560元/吨,成交均价1568元/吨;07年混合麦成交1.06万吨,最高成交价1600元/吨,最低成交价1590元/吨,成交均价1590元/吨;07年白小麦成交7.58万吨,最高成交价1750元/吨,最低成交价1550元/吨,成交均价1593元/吨。

9.湖北计划销售19.46万吨,均为混合麦,成交17.04万吨,成交比率87.56%,最高成交价1580元/吨,最低成交价1420元/吨,成交均价1471元/吨。

10.河北小麦交易结束,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33.87万吨,实际成交31.22万吨,成交比率92.18%。其中:白小麦成交31.22万吨,最高成交价1710元/吨,最低成交价1500元/吨,成交均价1603元/吨;混合麦全部流拍。

11.江苏本次交易会计划销售25.45万吨,均为07年小麦,实际成交25.19%,成交比率98.98%。其中:混合麦成交19.17万吨,全部成交,最高成交价1710元/吨,最低成交价1440元/吨,成交均价1578元/吨;白小麦成交6.02万吨,最高成交价1630元/吨,最低成交价1540元/吨,成交均价1587元/吨。

12.28日河南最低收购价小麦、进口小麦拍卖成交结果,计划销售119.85万吨,实际成交113.1万吨,成交率94.37%,最高成交价1780元/吨,最低成交价1400元/吨,成交均价1527元/吨。

13.国家将在销区、养殖大省等地投放中央储备玉米.据悉,今年国内玉米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但由于天气原因,玉米脱粒晚于常年,造成短期性供求偏紧,价格上涨。为了满足国内饲料需求,稳定玉米价格,近日国家将指令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在南方主要销区、养殖大省和冀鲁豫等地集中投放部分中央储备玉米。有关人士预计此次投放数量将在200万吨以上。另据反映,近期国内玉米价格上涨,东北地区粮食企业库存2006年产玉米已经实现顺价销售。农发行即将出台新措施,要求贷款企业加快库存玉米销售,限期回收贷款。

托市麦竞销火暴面粉市场“笼罩”观望气氛

11月初,因小麦价格持续上涨,提振了面粉价格走高,但是,随着近期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大量投入市场竞价销售,面粉经销商也对后市持观望态度,密切关注原粮价格行情,不再盲目“签单”。

据中华粮网信息显示,11月中旬主产区面粉价格略有上涨,进入下旬则基本保持稳定。目前,河北金沙河特一粉出厂价2200元/吨,半月前为2120元/吨;河南海嘉神象特一粉出厂价连续十多天稳定在2320元/吨,前期为2240元/吨;山东恒丰特一粉出厂价两周前上涨了40元后,一直维持2280元/吨。

分析原因:一方面,虽然当前小麦市场收购难度加大,但同时托市小麦竞价销售持续火暴,使小麦市场供应压力得到一定缓解。11月28日全国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计划销售量246.32万吨,比上周增加约80万吨,实际成交量232.28万吨,总成交比率94.3%。充足的市场供给,给用粮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另一方面,为迎接元旦、春节面粉消费旺季,一些面粉经销商前期已签下的大量订单,还没有完全履约。看到原粮价格涨势受到政策调控影响,面粉经销商不再看涨后市,于是纷纷持观望态度。山东发达面粉销售负责人高经理介绍,最近虽然每天销售量仍有几百吨,但是远没有月初的订货量大,经销商比面粉加工企业“更关心”小麦价格走势,目前大家都在观望,看小麦行情给后市面粉“定价”。

据悉,因小麦市场竞价销售持续火暴,国家仍将加大市场供给力度,将于12月5日举行的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会,计划销售量已由原定的250万吨增加到了350万吨,其中河南170万吨,安徽市场180万吨。

随着国家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交易计划销售数量连续大幅增加,小麦市场价格强劲涨势将得到抑制,面粉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压力。但是,随着元旦、春节消费旺季逐渐到来,市场需求将增加,也对面价有所支撑,面粉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不会太大。(来源:中华粮网)

面粉提价引发方便面再度涨价

信息时报11月28日报道,近日面粉涨价一成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部分挂面、方便面等商品的价格下月起将上涨。广州已有个别超市收到了统一方面的提价通知,称桶装面将涨价0.3元/盒。据悉,这是继7月底因棕榈油涨价而上调售价以来,方便面企业的第二次集体涨价。

统一桶装面拟下月提价

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内部分商超机构,发现包括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等品牌在内的方便面仍维持7月底八月初的价格水平。不过,好又多超市南洲店内的工作人员却向记者透露,下个月,上述品牌方便面的零售价将有小幅变动。

随后,记者又从一家名为“利客隆”的社区型超市处获悉,该超市已收到统一方面的提价通知书。通知书明示:下个月起,12杯装的统一桶装方便面每箱将提价3~4元(即每盒桶装方便面涨价0.3元),袋装方便面则暂不提价。记者留意到,统一本轮提价将成为其今年下半年以来发起的第三波涨价。此前,在今年6月份,统一公司已对1元左右的平价面好劲道系列产品进行了第一波调价,平均涨幅达20%;在8、9月份,则进行了第二波的调价行动,对象是1.5元/包以上的高价面,平均上调幅度为13%.利客隆负责人担心,在统一等大品牌提价之后,其它品牌方便面届时也会跟风而动,因为“以前就有过先例”。

面粉涨价引发本轮提价

7月底方便面集体涨价缘于棕榈油价格上扬,业内人士指出,引发新一轮方便面涨价的主因则是面粉涨价。市内一家大型食品企业负责人介绍说,面粉下半年比上半年上涨了10%,仅这个月就比上个月的价格上涨了5%.而记者从白云山农批粮油市场了解到的数据亦显示,上月25日还卖2.14元/公斤的标面粉,昨日报价已经飙升到了2.75元/公斤,涨幅达到28.5%.

“近期的面粉、食用油价格上涨,确实对我们方便面企业的影响很大,但是是否涨价还要再做研究。”昨日下午,记者采访从广州康师傅、统一企业、华龙日清等方便面企业处得到的都是这种含糊其辞的答复。广州康师傅有关负责人称,到目前为止,他们方便面的价格仍然维持今年8月提价后的价,至于近期是否会再次提价,他们将等待总部的通知。统一企业负责方便面的一位工作人员则称,近期面粉、食用油价格上涨,可能牵涉到他们方便面。而华龙日清也表示,需要进一步核实才能告知。(来源:信息时报)

农民惜售较重新季玉米收购市场价扬量稀

11月下旬以来,国内玉米价格继续延续10月末以来的反季上扬态势,无论产销区玉米价格均有一定涨幅,特别是关内产区及南方销区玉米价格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目前,产区新季玉米收购市场较为清淡,尽管收购主体竞相提价,但收购数量仍显稀少,情况很不理想,甚至部分企业因原料短缺或亏损被迫停产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了暖冬天气影响新玉米上市、企业收购态度较为谨慎等因素影响以外,农民惜售心理较重一直成为新粮上市以来主导价格走势的关键因素。下面笔者将结合近期国内产销区玉米行情变化情况作以简要分析。

种植成本高涨变现需求较低,农民对玉米价格有较高期待

今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攀升,柴油、化肥等农资价格也出现相当幅度的上涨,同时种子、农药价格也同比大幅增长。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与往年相比,2007年玉米种植人工成本增幅相当大。在春播时各类农资价格上涨趋势明显,其中种子价格涨幅在10%左右,农药平均涨幅在15%以上,个别农药甚至超出两倍。预计2007年玉米种植成本将提高272元/公顷,其中燃油费增加220元,占玉米生产成本增加量的80.9%。同时不少农民租地费用也是水涨船高,据了解,黑龙江省玉米每亩租地费用已经涨至200多元。玉米种植成本提升使得农民对玉米价格有了较高的期待。同时,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支持下,农民的负担大幅减轻,收入增加,使得农民变现需求大大降低。加之由于上一年度玉米价格出现反季节上涨走势使先卖者吃亏,所以农民现观望者居多,不急于出手。

周边农产品价格及物价上涨,加重农民玉米价格看涨预期

今年秋粮上市以来,东北地区新大豆、花生、高粱价格普遍上涨,当前价位与上市之初相比,上涨幅度普遍超过100元/吨,农民认为玉米价格也会上涨,待价而沽。其中受大豆减产、油脂需求旺盛的影响,今年大豆收购价格已经创下历史记录,目前产区大豆收购价格高达2.2元/斤,且仍有继续上涨的势头。在此背景下,农民对玉米价格也出现了较高的预期。一方面,虽然今年大豆价格高涨,但是由于大豆单产的下滑,每亩大豆收益并没有显著的提高,种植大豆的收益与往年持平或者略有增加,不少农民就把增收的希望寄托于玉米的收购价格上。另一方面,尽管玉米遭遇旱灾,但受种植面积的影响,玉米的产量并没有大幅减少,同时质量却是近几年较好的,农民在看到大豆价格走高的同时,也希望质量好的玉米卖个好价钱。另外,今年以来,国内农副产品鸡蛋、肉类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明显。近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2%,全年将达4.5%。同时,原油、有色金属、证券、期货等市场价格都有较大幅度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农民认为玉米价格也会相应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