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天味业:前景并非一片大好

2.海天金字装蚝油和上等蚝油有什么区别

3.海天味业VS千禾味业谁才是酱油龙头?

海天蚝油价格利润_海天蚝油卖点

好吃又健康的蚝油品牌有:海天、太太乐、致美斋。

1、海天

海天是一款上等蚝油的品牌,700g生蚝熬制火锅蘸料酱油,味道鲜美。海天的蚝油是家庭必备的,味道绝佳,特别是用来炒菜或焖烧,非常合适。价格也很亲民,性价比很高。

2、太太乐

太太乐蚝油是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的品牌,其蚝油以鲜味丰富而受到广泛喜爱。太太乐蚝油不仅含盐量低,而且非常适合本地人食用,特别是喜欢海鲜口味的人。

3、致美斋

致美斋是中国知名的酱油品牌之一,拥有400多年的历史。致美斋以其传统的酿造工艺和现代化的技术,生产出了多种美味的酱油、蚝油和其他调味品。

蚝油的选购方法

1、品质:以远离污染源,用管理好的生产基地的新鲜蚝熬制而成的为最好。品质较好的蚝油原料选自全国最专业的牡蛎生产基地,其鲜味成份有核苷酸类、氨基酸类等;蚝油配料均在标签中标识。

2、外观:优质蚝油应呈半流状,稠度适中。久贮无分层或淀粉析出沉淀现象。蚝油的质量以呈稀糊状,无渣粒杂质,色红褐色至棕褐色,鲜艳有光泽为佳。

3、味道:具特有的香和酯香气,味道鲜美醇厚而稍甜,无焦、苦、涩和腐败发酵等异味。

4、口感:优质蚝油味道鲜美醇厚而稍甜,入口有油样滑润感者为佳。

5、品牌:蚝油的制作成本和工艺要求较高,因此正规厂家出品的蚝油比较可靠,消费者应该选购品牌产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海天蚝油

海天味业:前景并非一片大好

截止2021年8月24日,海天味业收盘价109.78元(前复权),市盈率(TTM)71.14倍。

上市以来涨幅 个股现价(后复权/发行价-1) 100%。

上市日期是2014年2月11日,上市以来涨幅1145.39%,年复合增速为38.42%,已经远大于近十年平均ROE的34.67%、近五年平均ROE的33.38%。

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在一家企业身上能够获得的合理投资回报,大致等于一家企业的ROE。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天味业当前的估值应该是不便宜了。

海天味业,近七年半的估值中位数是43.41倍,近五年的估值中位数是53.21倍,近三年的估值中位数是64.94倍。

越靠近当下的趋势,其估值越贵,那么我们究竟应该以几年为区间作为衡量标准更合适呢?

我个人认为取7到10年为一个周期作为估值衡量标准更为合适,因为这样就可以包含至少一个牛熊周期,可以包含最疯狂时的估值高点以及最悲观时的估值低点区间组成的一个情绪周期摆动值。

海天味业,2017年2月3日底部启动时估值是30.55倍,2019年1月4日底部启动时估值是42.88倍,2020年底部启动时估值是59.17倍。

海天味业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净利润增速分别:44.74%、26.36%、33.03%、30.12%、20.06%、13.29%、24.21%、23.60%、22.64%、19.61%,年复合增速为25.51%。

2017年30倍底部估值启动时的业绩增速是24.21%,而2020年将近60倍估值启动时的业绩增速是19.61%。业绩增速在下滑,但底部启动估值却不断在拔升,难道它的估值很便宜吗?

对标茅台,2011年 2020年近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24.91%,而茅台当下的估值是41.67倍,所以海天当前的估值是明显昂贵了。

海天味业,2011年 2020年近十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25.77%,2016年 2020年近五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20.67%。

对标茅台,2011年 2020年近十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27.17%,近五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26.04%,而茅台当下的估值是41.67倍,所以海天当前的估值明显贵了。

如果未来十年净利润复合增速为25%,结合近七年半的估值中位数43.41倍,海天味业的合理估值范围在40倍 45倍之间。

海天味业当前71.14倍的估值,相对于40倍的合理估值,透支了至少两年以上的业绩增速;相对于45倍的合理估值,透支了至少一年半以上的业绩增速。

那么,海天味业当前71.14倍的估值有可能作为股价下一次底部拉升的估值么?

我个人认为,很有可能。

在当前的A股市场,整体来看,还是僧多肉少,由于优秀的顶级企业在二级市场极度稀缺,使得二级市场愿意给予其更高的估值溢价,提高了估值容忍度。

换句话说就是,当前的二级市场,其实更重视优秀企业生意模式的可持续性,在估值没有透支企业未来业绩在5年以上时,都可以持续维持一种趋势性的状态,直到某外界因素打破这一惯性。

300年 历史 传承,产品涵盖酱油、蚝油等八大系列、200多个规格和品种;中国商务部“中华老字号”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渠道如毛细血管深入到祖国大地,为品类扩张提供平台支持。海天目前拥有6739个经销商,直控终端50多万个,覆盖100%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覆盖90%的县级市场,并通过深度分销下沉到乡镇村。

对标日本巨头龟万甲酱油的营收占比30%,海天酱油的营收占比60%以上,未来在蚝油、调味酱、食醋、复合调味料等领域还有较大扩张空间。

日本巨头龟万甲领先海天40年,于1973年进入消费升级,而海天在2012年进入消费升级期,还有20 30年的中高速成长期。

另外,对应日本调味品产品消费升级,海天吨价提升空间大,直接推动毛利率的提升,拉高净利率。

对于估值和生意模式的权重,二级市场更倾向于谁,我们也可以对标一下爱尔眼科。

截止2021年8月24日,爱尔眼科收盘价49.55元(前复权),估值102.48倍,2009年10月30日上市,上市以来涨幅6241.18%,年复合增速为45.61%,远大于近五年的ROE(平均)20.40%。

爱尔眼科,近十年的估值中位数为70.34倍,近五年的估值中位数为84.19倍,近三年的估值中位数为94.19倍。

爱尔眼科,近五年的净利润平均增速为32.20%,近十年的净利润增速为30.93%,如果未来十年的净利润增速还能保持30%以上的增速,则其合理估值应在50倍上下。

爱尔眼科当下102.48倍的估值透支了其未来两年半以上的业绩增速。而且其近十年的估值中位数70倍左右,一直大于其合理估值,为什么可以不断地迭创新高?

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 其独具特色的“分级连锁”发展模式及其配套的经营管理体系,高度适应中国国情和市场环境,渗透能力非常强,通过不同层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提高资源共享效率,不断拓展医疗网络的广度、深度和密度,持续增强集团整体实力和各家医院竞争力。

二是, 初看爱尔眼科商誉高达38.73亿,占净资产比例37.67%,很是吓人。但细看,这正是公司资本运作高明的手腕,其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以70倍左右的估值,在二级市场进行定增融资,然后以20 25倍估值并购一级市场成功孵化的医院,装入上市公司体内,持续保持业绩的高速增长,进而推高其在二级市场的高估值,以此循环。

三是, 企业将“分级连锁”模式,通过体内生长 体外孵化的方式,先区域化,再全国化,最后全球化,遍及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欧洲、美国,奠定了全球发展格局,持续打开业绩成长的天花板。

所以,生意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在长久期面前将比估值显得更加重要。

因为市场能见度顶多也就能看到未来3 5年,拉长至10年以上的久期,可持续的生意模式,其不断的业绩兑现,可以不断的熨平短期的估值摆动。

当然,这同样也更加考验投资人对一家企业当下以及未来发展战略眼光的认知力以及认同感。

二级市场,虽然每一个投资人都可以买进伟大的企业,但是只有伟大的投资者才能最终匹配伟大的企业。

—全文完—

海天金字装蚝油和上等蚝油有什么区别

在如此低迷的市场环境中,海天味业的估值达到50倍,是前景值得期待还是泡沫?

海天味业(603288.SH)自2014年上市以来,公司股价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2017年年初以来,其股价已经从不足每股30元上涨至目前的百元以上,这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实属罕见。

更让人不解的是,海天味业的估值高达50倍以上,贵州茅台(600519.SH)也不过25倍左右。在如此不佳的市场环境下,为何海天味业会有这么高的估值?究竟是投资人对于公司未来前景的期待还是泡沫所致?

买方与卖方观点不一致

海天味业主要经营调味品,前身是拥有300多年 历史 的佛山古酱园,目前公司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产品。多年来,公司调味品的产销量及收入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一,其中酱油、调味酱和蚝油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

调味品是一个巨大的市场,2017年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调味品行业当年的营业收入就已超过3000亿元,而公司在酱油领域有着非凡的经营业绩,海天酱油产销量连续22年稳居全国第一,并遥遥领先。

2013年,公司的收入为84.02亿元,净利润16.06亿元,市值为538.32亿元(上市之初的2014年2月13日),而2018年公司的收入为170.34亿元,净利润43.67亿元,市值为1857.85亿元(2018年年底)。

五年时间,海天味业收入增长102.78%,净利润增长171.92%,市值增长245.12%。由此看出,海天味业市值的增长远高于公司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速度,资本市场对于公司的未来非常看好。

自上市以来,各大券商都相继推荐,很多券商给出了最高评级,但有一些现象令人疑惑,为什么在券商评级如此之高的情况下,海天味业前十大股东中只有很少的机构投资者?截至2019年第一季度,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广东海天集团股份有限,持股数为15.73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8.26%,其次是第三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数为1.5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58%,最后是第八大股东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数为2551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94%。

除了以上三席,海天味业其余的前十大股东均为自然人。

一边是券商不断推荐,一边只有很少的机构买了很少的股份,这样的反差似乎说明了买方与卖方之间对于公司未来的前景并未达成一致。

前景真的那么好吗?

近四年,海天味业保持了收入规模的稳定增长,但是增长的背后广告费用增速远超收入增速。2015-2018年,公司收入为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同期广告费用分别为1.85亿元、3.31亿元、4.54亿元、5.06亿元。四年时间,公司收入增长50.82%,广告费增长173.51%,远超收入增幅。

在投放策略上,海天味业主要聚焦品牌头部资源投放,公司通过传统媒介《最强大脑》、《极限挑战》、《跨界歌王》等主流卫视平台头部综艺节目赞助投放,以及网络端新媒介《吐槽大会》、《奇葩说》等主流平台头部IP资源赞助合作,双管齐下。2016-2018年,公司投放了收视率排名靠前的广告冠名费超1亿元,国内天籁之战等热门综艺的冠名费超2亿元,这在行业中已是大手笔投入。

与其他同行相比,海天味业广告投入巨大,例如竞争对手千禾味业(603027.SH)的广告费用只有5586万元,和海天相差甚远。

2018年,海天味业的营业收入为170.34亿元,其中酱油产品的收入为102.36亿元,占比60.09%,是海天最为重要的产品。在调味品市场结构方面,中国与国外有很大不同。2018年,中国市场酱油占整个调味品的比例为62.6%,是最主要的调味品,而美国市场最大的调味品是香草和香料、沙拉酱、意大利面酱等产品,酱油只占3.4%,是一个很小的品类。作为最大的品类和公司最大的一块收入,海天味业的酱油业务最值得关注。

从产品价格的角度来说,海天的酱油业务并没有太大的上升空间。根据东北证券的研究报告,酱油业务上一轮的产能扩张从2010年开始,直至2018年释放完毕,酱油产量从94万吨增加至185万吨。这段时间也是海天味业业绩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过去10年间,海天的酱油单价从2822元/吨下降到2696元/吨,降幅达到4.5%。海天的酱油产品定位于中低端,是大众化的产品,未来价格的增长幅度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依靠价格驱动业绩增长不太可能。

从未来销量的角度来说,酱油的销量不一定会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酱油的零售收入达到745.55亿元,同比增速为9%,其中销量带动增长是7%,价格驱动增长是2%。整体来看,中国酱油市场还在不断提升,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以参照日本的情况。日本酱油人均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的10升左右,逐年下降到2016年的6升左右,减少近40%。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收入的提升,日本人在减少对于酱油的依赖;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人们 健康 意识的不断提升,未来中国酱油市场很难保持销量的长期增长。

从销售网络的角度来看,截至 2017 年年底,海天已拥有行业内最大的营销网络,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覆盖,线下建成直控终端销售网点50多万个,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320多个地级市,140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镇村零售店,并出口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在B2C、B2B、新零售等各个板块,已分别与天猫、京东、苏宁、唯品会、盒马鲜生、宾果盒子、零售通、新通路等主流电商平台建立了合作,公司渠道的释放已经非常充分。

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说,目前海天的销售基本上集中于国内,没有开发国际市场。未来在全球化扩张当中,公司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首先是酱油在调味品中的市场结构,以日本为例,酱油只占整个调味品的4.7%,而美国更低,只占3.4%。而且无论是酱油还是其他调味品,每个国家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个国家的产品都有很高的客户黏性,很难轻易转换,产品的特性对海天未来的国际化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对于未来的市场格局,可以参考日本公司龟甲万。龟甲万是日本著名的调味品公司,拥有360年的经营 历史 ,2011年在日本酱油市场的占有率也不过30.8%。这和产品特点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酱油是一个差异化非常明显的品类,格局会相对分散。据海天味业董秘张欣介绍,“目前,在酱油市场占有率方面,海天大概是18%左右,而第二到第五名加起来的市场占有率仅15%左右。”海天优势巨大。

从市场份额角度来说,未来海天酱油有进一步上升的可能,但目前占比已经高达18%,上升的空间有限。

股价高企 高管

2014年上市至2018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8.17亿元、112.94亿元、124.59亿元、145.84亿元、170.3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6.84%、15.04%、10.32%、17.06%、16.80%。

同期,公司净利润为20.90亿元、25.10亿元、28.43亿元、35.31亿元、43.67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30.14%、20.06%、13.27%、24.21%、23.67%。上市后,公司收入和净利润每年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在业绩增长背后,海天味业的股价出现了更大的涨幅。2019年6月11日,公司股价创出105.50元/股的上市以来新高。在股价不断上涨的同时,海天味业的董监高在高位不断。自2018年下半年,海天味业多位董、监事先后发布个人持股减持计划。例如,当年6月2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吴振兴、陈军阳及监事陈伯林分别计划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0万股、40万股、20万股。2019年1月,上述减持计划时间届满,三人分别减持34万股、8万股和8万股。

2019年4月23日,吴振兴、董事叶燕桥、陈柏林、陈军阳、董事会秘书张欣又开始新一轮减持。

根据公告,吴振兴、叶燕桥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50万股,陈伯林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40万股,陈军阳、张欣拟通过竞价交易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30万股。

这些人的股份在此次减持前持股比例最高的也不超过0.6%,此次减持后将进一步降低。在股价高涨的背后,公司高层却频频。

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1992-2012年,龟甲万的平均市盈率为26.61倍,而同为调味品行业的海天味业估值高达50倍以上。按照日本调味品龙头的长期估值规律,目前的海天味业处于严重高估阶段。

海天味业VS千禾味业谁才是酱油龙头?

两种蚝油的区别是口感不同、价格不同、市场定位不同。

1、口感不同:金字装蚝油的口感被认为更加浓郁,仿佛置身于鲜美的海洋世界,而上等蚝油的口感则更为细腻,带有微妙的层次感,能够为菜肴增色不少。这表明,金字装蚝油在鲜味的呈现上可能更强烈,而上等蚝油则在口感的丰富度上更胜一筹。

2、价格不同:金字装蚝油的价格会稍高一些,这可能是因为其蚝汁含量更高,制作工艺更为讲究。这也意味着,如果预算允许,且更追求鲜美的口感,金字装蚝油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3、市场定位不同:金字装蚝油是海天蚝油系列的基本款,其蚝汁含量比上等蚝油高,但水含量仅次于蚝汁含量,浓度无法与李锦记旧庄蚝油和财神蚝油媲美。上等蚝油则是海天蚝油系列中的平价款,适合普通家庭使用。因此,金字装蚝油可能更适合追求生活品质、更喜欢浓郁鲜美口感的消费者,而上等蚝油则更适合日常家庭烹饪,性价比较高。

近期调味品板块出现连续走高,海天味业市值竟然超过了卖中石化,市场一片哗然,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另外一个酱油龙头正在悄然起飞!

海天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的优秀企业,专业的调味品生产和营销企业, 历史 悠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批“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目前生产的产品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等几大系列百余品种300多规格,年产值过百亿元。

近期海天味业的股价连续创出新高,在股票市场轰然大动,原因竟然是市值竟然超过了卖石油的中国石化,我们经过梳理发现这一切都是市场价值的表现!

海天味业酱油是占比较大的,占有全部收入的60%左右,净利率在50%左右,根据财务报表显示最近几个年度净利润增幅都在20%以上,可谓是业绩连续增长的大白马,这么高的业绩增长市场肯定会体现出他的价值,股价连创新高就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千禾味业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东坡故里四川眉山,是中国专业酿造高品质 健康 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是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调味品协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千禾味业充分利用"天府之国"好环境、好气候、好水源形成的自然发酵场优势,精选东北非转基因黄豆、小麦等优质粮食为原料,在传承中国古法酿造技艺的基础之上,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酿造工艺技术,结合自动化成套设备和物联信息融合技术,以 健康 酿造理念构建严格的品质保障体系,科学还原酱油、食醋、料酒等调味品酿法自然,实现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的古法新酿。

千禾味业是市场上主打的高端酱油品牌,近期股价也是连续创出新高,为何调味品市场近期这么火爆,我们分析认为,还是由于业绩增长带来的价值体现。

千禾味业跟海天味业非常相似,都是做以酱油为主营产品,根据两家企业公布的财报显示,净利润均高达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千禾味业净利润大幅增长,我们知道全国调味品品牌众多,市场占有率比较分散,海天的市场占有率在18%左右,而千禾味业的市场占有率仅为1.2%左右,千禾味业在低占有率的市场,可以实现这么高的业绩增长速度间接表面千禾味业在积极拓宽市场,我们知道在这个行业,渠道是决定市场的根本,海天在渠道方面绝对是市场第一,我们可以据数据分析得到基本数据,千禾味业2020年,计划投资金额约5.7亿元,扩建年产36万吨调味品生产线。包含年产30万吨酿造酱油、3万吨蚝油、3万吨黄豆酱产能,建设周期为2020年6月-2022年6月。

在扩充产品品类的同时,千禾味业也寻求拓宽市场。2019年,千禾味业收购镇江恒康100%股权,为进一步开拓华东市场做准备。高业绩增长的背后往往是股价在市场被体现的表现。不过千禾味业频频促销,产品过于单一,高管频频减持,如果没有高业绩增长的预期,估计会被市场打回原形,然而海天味业作为市场龙头,业绩稳步增长,又有良好预期,可谓是市场真正的酱油龙头。

根据数据显示,酱油仍是海天味业最主要的产品。2019年,其酱油产品的营业收入为116.29 亿元,占总营收的近60%。在大单品酱油业务承压下,海天味业的营收和净利也出现增速放缓现象。近日,公司低调进入火锅底料市场,或是为拓宽赛道寻找新的增长点。

当前食品饮料板块整体表现相对强势,主要是受到已披露个股中报业绩提振。食品饮料板块尤其是消费股龙头,后市前景依然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