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入手凯美瑞,2.5L豪华版值得二胎家庭买吗?养车成本怎么样?

2.工薪阶级想买一辆凯美瑞代步?买车之前你要先算算能不能养得起

想入手凯美瑞,2.5L豪华版值得二胎家庭买吗?养车成本怎么样?

凯美瑞2014款油耗多少_14款凯美瑞油价

凯美瑞是比较热门的轿车之一,不仅产品力非常的强,而且价格是比较亲民的,丰田的销量在国内也是有目共睹的。对于二胎家庭,凯美瑞可以放心购买,养车成本花费也不算高。

一、凯美瑞值得二胎家庭购买

凯美瑞的空间非常的宽敞,一家人坐在车里面完全不用害怕拥挤。后备箱的空间也非常的充足,完全可以放下全家人的行李,当周末出去玩的时候,特别方便。在20万级别的车中,凯美瑞常年霸榜销量第一名,把其它竞争对手甩在身后。可见凯美瑞在国人心中是一台非常不错的轿车,特别适合家用。

凯美瑞的市场保有量非常大,在街上几乎随处可见,所以这台车的保值率非常高。全车有八个安全气囊,而且汽车内饰使用的是环保的材料,车主不用担心孩子会呼吸到被污染的空气。二胎家庭选车考虑的就是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凯美瑞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它的优点非常明显。

二、凯美瑞的养车成本并不高

日本车的养护成本还是比较低的,不像德系汽车养护成本和配件都非常的贵。凯美瑞的油耗在城市跑也是不高的,平均油耗七升,对于这么大一辆车来说,算是非常省油的了。如果按照油价6.7元每升来算,一年跑一万公里,那么每年的油费支出是6400元。除了油费,平时用车还需要停车费,维修费等,这些支出因人而异,但是也不会太高。

凯美瑞已经卖了20多年了,它的质量是公认的好,只要你正常的保养几乎不会出什么问题,所以不要担心车子会经常损坏。因为凯美瑞的销量比较好,所以它的零配件的成本就低和维修的价格就低。汽车的停车费,如果在一线城市,一个月大概几百块钱,停在普通的县城,几乎不需要停车费。

工薪阶级想买一辆凯美瑞代步?买车之前你要先算算能不能养得起

如今买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是买车和买其他消费者并不完全相同,毕竟其他的消费者基本都属于一次性投资,后续的使用成本都不是很高,无论是电视还是手机,他们基本上都只需要花费一点电费就可以了,而这个费用相比于购入费用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然而车辆不同,本身相比于国内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来说,买车就不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再加上日常用车的开支也并不算小,因此在买车之前多少需要估计一下自身的收入水平是否能够负担得起一辆车。今天我们就以比较常见的家用车选择丰田凯美瑞为例,看看月薪8000,存款5万的工薪阶级是否能够负担得起一辆这样的车型。

什么样的收入水平才能买得起一辆凯美瑞

买个手机你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做决定?也许一天,也许一个月,毕竟你一个月的收入怎么也能买得起一款手机了。但是如果买车你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做决定?也许一年,也许两年,因为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下,一辆车动辄十多万二十万,很少有人一年的收入能买得起一辆车,因此这个时候很多人都需要借助金融工具来帮忙。在以前,这种金融工具可能就是原始的亲戚朋友借款,而在现在,这样的金融工具多以银行贷款为主。

目前现款凯美瑞的入门车型指导价为17.98万元,市场优惠在1万元左右,换句话说,目前凯美瑞入门车型的落地价在19万元左右,这个价格对于一台家用车来说是比较合理的。根据目前的贷款政策,车辆首付最低不低于车辆裸车价的三成,贷款总年限不超过3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购买这台入门款凯美瑞的话,我们最低首付应该为8万左右,剩下来的11万则要在3年以内还清。

通常我们现在的利息可以按照年化3%来计算,3年也就是9%,那么11万贷款3年的利息差不多就是1万元,本金加上利息总共12万元需要在3年内还清,每年就需要还款4万元,平摊到每个月就是3300多元。

什么样的收入水平才能开得起一辆凯美瑞

上面只是说了买车需要付出的成本,但如我们一开始所说,买车并不是一次性投入,这个时候就还要看车辆的使用成本。纵然日系车的油耗表现要比同级别车型理想,凯美瑞的油耗也一直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但是油价终归不便宜,平均下来凯美瑞的油费成本也差不多有5毛一公里,也就是说如果一年行驶20000公里的话,那么一辆凯美瑞每年的油费则在10000元左右,平均到每个月也有830元左右。

此外,我们每个月还需要支付相当的停车费,这一部分费用即便再少,每个月也不会少于300元。每年的保险加上保养成本也在6000元左右,平均到每个月就是500元,这两块费用加起来则有800元,也就是如果你每年行驶20000公里的话,那每个月的用车成本差不多在1630元。

加上那个刚刚的车贷3300多元,如款购车的话,前三年每个月花费在车辆上的费用将会达到5000元,如果家里的收入来源并不单一,并且也没有其他负债的话,这样的收入水平自然是能够负担得起一辆车的,但是如果家里的收入来源单一或者是还有房贷之类的大额支出,那在买车之前就一定需要三思而后行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