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分点阐述)

2.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3.现在“菜比肉还贵”,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俄罗斯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分点阐述)

油价调整我国启示-油价调整的影响

众所周知,前苏联曾一度是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但自1991年前苏联解体后,其主体——俄罗斯经济却由于不能适应新的体制而发生严重倒退,国内生产总值连续6年呈负增长。1999年,俄罗斯经济开始重新复苏。随后,其国民生产总值连续7年保持了超过6%的高增长率。2007年的前9个月,其经济增长率又为罕见的7.7%。俄罗斯大有重回经济大国的姿态。那么,就目前来说,影响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在哪里?该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又有哪些启示呢?笔者就这个问题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给俄罗斯对外贸易带来好的局面

俄罗斯幅员辽阔,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然资源几乎能够完全自给的国家。现已探明的资源储量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尤其是俄罗斯境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开采时间可长达30年以上。

近几年来,国际油价持续走高,从2002年到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指数上涨了256%,而且还有不断上调的趋势。这种变化对以能源产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俄罗斯来说,无疑是个强劲的支持和推动。据统计,能源产业的产值约占俄罗斯工业产值的30%,仅此一项,就为政府创造了大约54%的年预算收入和45%的外汇收入。随着国际油价的继续高位运行,俄罗斯能源产业的国际形势还将越来越好。

(二)强大的科技力量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俄罗斯是一个教育、科研大国。前苏联对科技和教育的高度重视使俄罗斯的科技力量有了坚实的基础。这一优势突出表现在高科技的航天和太空领域,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向太空出访了第一位宇航使者。可以说,前苏联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是位居世界前列的。作为前苏联重要组成部分的俄罗斯因此继承了相当巨大的科研力量。

据统计,目前,俄罗斯有85.8万科研人员。其中,63.6万在国家科研机构工作,科学院有11万人。俄罗斯的科技实力很强,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军事工业和一些重化工业领域。其中的武器产业更是俄罗斯知名的产品品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此巨大的科研力量成为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三)与周边国家良好的互利合作为俄罗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对外经济形势

自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为了尽快实现向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过渡,对外政策曾出现向西方发达国家一边倒的趋势。这一政策非但没有帮助俄罗斯摆脱因国家解体带来的混乱和贫困,反倒使俄罗斯出现了连续多年的经济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自总统上任之后,政府调整了矫枉过正的作法,对外政策更加务实。其中最大的改变就是对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政策的调整。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邦,两国的经济发展都对双方产生重大影响。

近年来,两国在经贸、能源等各方面都保持着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国家年”的活动更进一步加强了两国的文化和经贸往来。同时,两国经济的互补性极强,尤其是在能源方面。相信通过双方充满诚意的合作,在此领域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可以说,俄罗斯与中国和其它周边国家良好的经济往来将对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良好的发展和机遇。

二、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劣势

(一)对能源产业过分依赖使俄罗斯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毫无疑问,俄罗斯经济的迅速好转与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有紧密关系,尤其近几年来全球性能源价格的暴涨大大帮助了这个昔日大国,但是仅依靠单一的资源优势是成就不了俄罗斯的复兴强国梦的。国家若要强盛发展,要依靠本国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尤其是靠本国的科技创新能力,而仅依靠现有的自然资源是无法坐享其成的。

放眼世界上发达国家,如英国、瑞士、日本等国,虽然其自然资源十分贫瘠,但凭借其高精尖的具有本国特色的产业成为经济强盛之国。目前,世界资源性产品价格指数在迅速上涨,但不能保证这类大众性商品的价格会永远上涨。一旦出现价格迅速下降,俄罗斯经济对资源性产品过多依赖的缺陷就会暴露无遗,也会导致因经济内部缺乏替代性结构,过早结束黄金发展期。此外,新的科技革命也会带来新的替代性资源,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将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千百年来印证的真理。

(二)俄罗斯严重的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将大大制约经济的快速发展

经过近8年的经济复苏,俄罗斯经济如今已经走出低谷。但随着国民经济美元化和资本外流现象的进一步加深,国家的债务危机和预算赤字仍十分严重。现在,俄罗斯每年还需偿还100亿以上的外债,如何缓解沉重的外债压力对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考验。另一方面,由于车臣、第比利斯等地区仍不稳定,俄罗斯军费开支也在不断增加。在社会开支方面,居民的工资及退休金等随着经济发展也在逐年上涨。因此,俄政府还面临着要解决巨大的财政预算赤字的问题。

(三)人口数量的锐减使俄罗斯经济面临劳动力严重短缺的尴尬

人口危机一直是困扰俄政府的棘手问题。根据近20年来俄罗斯的人口变化趋势,可以算出,俄罗斯是全世界人口出生率最低的国家。自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口下降了近300万。极低的出生率、外来移民人口的减少,持续的高自杀率等都使得俄罗斯人口锐减。除此之外,俄罗斯人口结构的老龄化问题也日益严重,青壮年劳动力愈发紧缺。俄罗斯本来拥有令人羡慕的广阔疆域,但却因缺少足够的劳动力而无法进行开发和居住。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口数量下滑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21世纪还没有过完,俄罗斯可能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偌大的国土了。资料显示,依据俄罗斯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至少还需要500万左右的劳动力。可以说,俄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使得俄罗斯经济缺乏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

从俄罗斯经济发展回归到中国的经济建设,我们发现,作为世界上两个正在高速发展的毗邻大国,俄罗斯与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对比当中也可以看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问题。因此,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起到了积极的启示作用。

三、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

(一)俄罗斯经济对单一产业的强烈依赖性也同样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为我国经济对外资的过分依赖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而在整个进程中,外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目前,我国外汇储备早已超过5000亿美元,占中国GDP的比重也已超过40%,这些数字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这样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和亚洲其他地区国家。外汇储备过高,将会产生潜在的通货膨胀。外资增长速度过快,又会加剧经济过热的风险。而外资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源、资金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也会逐渐形成市场垄断,从而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因得不到强大的资金支持和有效发展而导致萎缩。鉴于国际资本的有限性和流动性,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演变,国际投资商是可能出现战略方向性的集体转移的。因此,我国经济应逐渐改变对外资企业严重依赖的现状,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力更生”。

(二)同样是幅员辽阔且资源丰富的国家,俄罗斯可以成为能源出口大国,而我国却无法实现能源自给。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极低的能源利用率

众所周知,当前世界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的迅猛发展同世界范围的能源短缺有直接关系。因此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开发新型能源并在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方面加大力度。但我国却是一个公认的单位产品高能耗的国家,其工业领域的单位产品能耗和工艺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如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高耗能行业的产品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以上。其中,水泥综合能耗高45.3%,造纸综合能耗高120%。目前,我国现有的资源开采还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仍需进口一部分能源。在国际油价持续走高的今天,这大大增加了单位产品的成本。因此,切实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大事。

(三)人口问题是中俄两国在经济发展中都不可避免的严重问题,能否合理解决关系到国计民生

同俄罗斯人口数量锐减的危机相反,我国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恰恰是人口数量过大。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占世界总人口的21%。为控制人口增长,30多年前,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政策的实行使我国到2007年少生了至少4亿多人,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过快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的压力。因此也有人提出,中国人口数量过多的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但事实并不乐观。人口数量的低增长只限于上海等一些经济发达城市,而广大农村却并非如此,超生多生现象也都普遍存在。据科学估算,我国与经济发展、资源分布相匹配的合理人口应是9亿人。但目前,我国人口数量早已超出13亿,这个庞大的数字无疑是拉缓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沉重包袱。此外,我国人口素质偏低也是困扰政府多年的“顽疾”。

有关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人口素质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村人口,更是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贫困区”。极端落后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影响极深的封建思想意识,使这些贫困地区的人口以“高速度、低素质”的特点逐年增长着。而与此同时,人口素质相对较高的一些发达城市却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趋势。另外,遍布城乡、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又使得目前中国人口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男生数量大大多于女生是目前中小学的普遍现象。这一性别比例上的严重失衡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着力改善人口环境,合理解决人口危机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点说明:该文章发布日期为2008年,但目前依然有效。后半部分,也就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特点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的启示部分,仅仅作为参考性阅读。

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与短期原油市场扑朔迷离的价格波动相比,市场可能更为关心原油价格的中期走势。原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价格在中期内的持续波动可能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从经济体中的供给方面看,油价的上涨将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出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从经济体中的需求方面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总需求减少,在工资刚性的约束下,劳动力需求也会减少,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对原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表明,油价的过度波动会扰乱家庭与企业的支出项目,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考虑到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作为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其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总体性、全局性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中各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会对经济中各个具体的方面形成重要的影响和约束。国际原油市场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程度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和约束。在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时,原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不断扩大,原油价格将会逐步攀升;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需求萎靡消费减缓,原油价格也会出现回落。因此,尽管一方面油价的波动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循环却也会对原油市场形成约束,影响油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周期循环与原油价格调整的规律解析

我们可以将全球经济自1983年起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经济周期,其中包括四个较为完整的周期:1983—1988年左右、1989—1996年左右、1997—1999年左右、2000—2007年左右。在每一个周期中,全球经济由前一个周期中的高峰开始滑落,在触底之后又逐步恢复,由衰退走向繁荣。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五个周期中。

由图5可以看出,在前四个完整的周期中,原油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轮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都带动原油价格的上涨,而每一轮经济的衰退又导致油价的下跌。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这一关系更为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深陷衰退,进入下行周期,原油价格也急剧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由2007年末的93.9美元,桶跌至2008年底的41.8美元/桶,跌幅达55.5%。

此外,全球原油消费大国个体的经济周期对原油价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例,2003年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纽约商品交易所WTI原油期货价格也持续震荡走高。在增长周期中的几次经济快速上升阶段,原油价格也随之急速上涨。2007—2008年美国经济结束增长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虽然受市场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一度冲高至145美元/桶,但在经历了短期的震荡之后,原油价格最终受到经济周期的约束,开始急速下跌。2008年底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58.7美元/桶,跌幅达59.5%。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企稳,美国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原油价格也随之回暖。2009年第3季度美国GDP季环比年率为2.8%,接近危机前经济增长水平,原油价格也回复至70—80美元/桶区间,与2007年第2、3季度基本持平。

(三)复苏周期的来临与原油市场的中期走向

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下行周期之后,2009年全球经济恶化趋势减缓,并逐渐走出衰退泥潭。2010年初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震荡,但整体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仍未扭转。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经历了2009年1.06%的收缩之后进入复苏周期,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10%、4.19%、4.56%和4.54%。在经济复苏周期,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市场需求逐步上扬,投资增加,生产扩大,原油的开采和提炼也将大幅增长。从中期看,伴随着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再攀新高,国际原油价格140美元/桶的关口也许会再次突破。

四、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启示

自1997年我国原油定价与国际接轨以来,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仅为一种单向价格影响机制:国内油价被动接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进口大幅增长,国际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步提升。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增加我国外汇支出,影响贸易盈余,同时还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动物价指数升高。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对我国石油行业形成较大冲击,前期大量购买原油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价格下降而遭受巨额的账面损失,而石油开采企业也会因为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而盈利受损,并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部门,给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较大风险。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长、中、短期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采取措施预防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可能形成的各种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长期看,可耗竭资源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石油开发企业应不断壮大实力,坚持“走出去”,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努力避免在未来原油紧缺睛况出现后受制于人。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找适宜的石油替代品,减轻未来能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取得主动优势。

从中期看,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行周期。在经历了持续的衰退之后,全球经济渐进复苏,但危机的持续影响尚未结束,主权债务、银行资产等各种风险仍未消除。受经济周期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处于一种中期调整阶段,难以实现有力的价格突破。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消化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市场剧烈震荡对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抓住机会、预先布局,为未来经济周期转变、原油价格出现明显趋势做好准备。

从短期看,考虑到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外油价联动机制,逐步改变被动接受国外油价变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维护我国的利益诉求。此外,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借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有益经验,推出各种原油期货品种,形成合理的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避免油价的剧烈波动。

现在“菜比肉还贵”,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今年夏秋两季中国南方和北方的雨水比往年多。寿光等北方蔬菜主产区都遭受了水灾。一是原来种植的蔬菜被淹没,二是阴雨天较多,光照不足,出菜慢样,导致全市蔬菜供不应求,并带来连锁反应,造成蔬菜集体涨价。猪肉价格偏低,主要是去年猪肉行情好,养殖户看涨补挡,目前正赶上出栏期,还有就是国家为了平抑肉价,进口了洋猪,按合同规定是正常进口,带来市场饱和,所以一时间出现了菜贵于肉的现象 最近几天,一些叶菜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媒体走访蔬菜产区、批发市场等发现,受汛情、季节性因素等多重影响,蔬菜 "身价 "大涨,其中菠菜等叶菜类迅速上涨。未来蔬菜价格可能继续上涨。业内人士分析,目前正处于 "返青期",夏季蔬菜基本结束,少量秋冬蔬菜上市,加之今年降温快、雨水多,主产区蔬菜生长缓慢,部分地区蔬菜生产后被雨水淹没,市场供应减少,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此外,今年以来,种子、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带动蔬菜种植成本上升。油价继续上涨,9月份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23.4%和25.7%,10月份涨幅更为明显。推动运输成本增加,也提振蔬菜价格。"随着后续蔬菜产量的恢复,部分滞销蔬菜集中上市,部分品种价格也可能下降,但连续降雨影响了部分地方秋冬菜的种植,可能出现接茬不畅等情况。

预计冬季蔬菜的整体价格会比较高。也有网友表示,"什么东西贵,我们什么都不吃,让他们去乱涨价,市场会教他们,猪刚从天上下来?" 粮食贵了,就吃肉。物以稀为贵,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季节和气候变化造成的恶劣天气,北方夏秋多雨,南方高温干旱是造成蔬菜减产的主要原因,但冬季蔬菜水果的上市需要时间,无论是大棚蔬菜还是天然食品都是短期内不能上市的,现在农村那种秋冬食品经过30天就长大了,以蔬菜为例,上海、苏州青。

小麦和矮脚黄出苗后28天左右就吃起来了,生菜长到现在3个月要到明年4月初上市,白菜、大白菜和西兰花的生长期是半年左右,所以农民种地很辛苦,锄头锄到中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种的白菜半年后和西兰花一夜之间被小偷全部偷走,希望农村风跑雨顺,菜价能降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