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煤焦油加工的简介

2.特斯拉电动车和其他电动车相比有什么优势?

3.中温煤焦油的中温煤焦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我国结构性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5.世界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煤焦油加工的简介

汽车油价不断攀高-油价上涨汽车销量下滑

在当前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石油化工原料成本不断攀高,石化产品竞争力大大削弱,“高油价时代”的到来,为长期处于竞争劣势的煤化工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但据记者了解,在晋、陕、内蒙古等地,煤化产业作为传统煤化工的一个组成部分,煤焦油加工产业在迎来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投资煤焦油加工业一定要审慎。

煤焦油加工业现状分析作为炼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化产回收产品,煤焦油是一个组分上万种的复杂混合物,目前已从中分离并认定的单种化合物约500余种,约占煤焦油总量的55%,其中包括苯、二甲苯、萘等174种中性组分;酚、甲酚等63种酸性组分和113种碱性组分。煤焦油中的很多化合物是塑料、合成橡胶、农药、医药、耐高温材料及国防工业的贵重原料,也有一部分多环烃化合物是石油化工所不能生产和替代的。

目前,我国煤焦油主要用来加工生产轻油、酚油、萘油及改质沥青等,再经深加工后制取苯、酚、萘、蒽等多种化工原料,产品数量众多、用途十分广泛。专家认为,煤焦油简单加工后的利用价值不大,国内外普遍看好的是其深加工精制产品的应用。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大同小异,都是脱水、分馏,煤焦油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等级、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

近年来,随着煤化工投资及技术研发的趋势,我国煤焦油加工规模和技术均取得了一定进展,其中在煤焦油加工分离技术研发上取得的成果,为煤焦油加工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国外工艺相比国内呈现出大型化、多样性等特点,其加工深度及精度均优先于国内。

我国现有大中型煤焦油加工企业46家,年加工能力为540万吨。年加工规模在10万吨以上的25家。其中宝钢化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煤焦油加工企业,4套加工装置能力为60万吨/年,山西焦化两套装置能力为35 万吨/ 年,鞍钢化工厂加工能力为30万吨/年,民企山西宏特煤化工有限公司目前也已形成40万吨/年的加工能力。

2005年,我国机焦产量突破了2亿吨,煤焦油产量为800万吨左右,由于原油涨价,被当作燃料油烧掉的比重增加,实际用于深加工的焦油量少于2004年。

去年以来,我国焦炭市场整体疲软,许多焦化厂为减少亏损不得不延长结焦时间,有的甚至熄火停产,导致煤焦油产量相对减少。加之国际原油涨价,许多燃料和重油用户纷纷转用煤焦油,造成煤焦油市场一路走强,致使一些煤焦油加工企业因买不到焦油原料而减产、停产。

煤焦油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在煤焦油加工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科研力量薄弱、投入少,现有装置规模小、工艺落后且过于分散,深加工力度不够、严重污染环境等突出问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我国煤焦油加工率低、加工深度不够、产品品种太少、加工装置规模小、开发应用厂家投入不足等问题急需解决。我国煤焦油加工同国外先进国家及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较大。如德国大单套加工能力在75万吨/ 年,从中提取的化工产品多达200余种,日本煤焦油最大的单套加工能力达70万吨/年,产品近百种。目前,我国焦油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更少,国内从煤焦油加工中提取的主要化工产品仅有20余种。

此外,国内煤焦油加工装置的装备水平、自控水平较低。主要原因是过多考虑项目投资额,为节省投资不愿购入高水平装备。高温运转设备、耐腐蚀材质、高温高粘度介质的检测仪表等均不能找到合适的国内生产厂家,而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后续的维修水平又跟不上。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动向是,目前国内出现了煤焦油加工装置盲目建设的趋势。据了解,我国现有焦油年加工能力540万吨,在建加工能力425万吨,投产后合计年加工能力将达1340万吨,如果在建、拟建的项目全部建成投产,焦油加工能力将是现有焦油产量的两倍多,焦油加工能力面临严重过剩,因此新建项目一定要慎重审批,避免重复建设。

煤焦油加工业发展建议据山西省工经联常务理事白玉祥介绍,发达国家煤焦油加工工业大致的发展趋向是:装置大型化、进行集中加工;由各大型煤焦油加工装置分工;各大型煤焦油加工装置分离出来的主要馏分进行交换集中加工;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深加工产品和精细产品的研发;对煤焦油加工企业进行整合,形成大集团大公司。

记者在调研时也发现,国外的许多先进经验都值得我们借鉴,结合国内煤焦油加工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我国煤焦油产业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切忌盲目新建煤焦油加工设施。目前,我国现有的加工能力尚且开工不足,加上新建、拟建的新设施,焦油加工能力已经产生过剩隐忧。由于与焦油加工“唇齿相依”的焦炭业不景气,许多焦化工亏损关门,导致焦油产量减少。

山西宏特煤化工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李元狮介绍说:“焦油供应不足,因为公司规模较大,产品较多,目前还不至于亏损,但利润空间已大大减少,而周边一些小的焦油加工企业支持不住,有的已经倒闭。”

能力过剩现象已经给焦油加工投资和产业发展拉响了警报,意向投资者务必慎重决策,分析研究市场。政府及有关部门则应加强规划管理等方面的调控,避免焦油加工业重蹈焦炭产能过剩、身陷严冬的“覆辙”。

其次,煤焦油加工项目建设要讲求规模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李元狮认为,由于焦油中许多高附加值的产品含量少,如果规模太小则无法提取更多产品,也不具备经济性,因此亟待扩大加工能力。

山西宏特将要规划建设的焦汕加工能力为100万吨,投产后产品将由目前20种增加到60多种,企业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国内焦炭产量、焦油加工量最大的省份山西,目前已做出明确规定,各地均不得新建10万吨/年以下的焦油加工装置。

第三,投资者必须做好市场调研,慎重考虑投资收益率。要对原料、产品、运输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详尽市场调研,做到项目原料来源有保证,产品市场前景看好,运输成本经济,投资产出比合理。同时,煤焦油加工项目属于高污染行业、危化行业,必须建设相应的环保和安全设施。

第四,注重煤焦油加工技术的开发,加大深加工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的开发投入。目前国内外焦油加工工艺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是如何提高煤焦油各单组的分离效率,如何提高所得产品的纯度以及如何改善配套的生产工艺,尽可能多地提取更多有价值的组分,延伸加工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

特斯拉电动车和其他电动车相比有什么优势?

相比于目前国内的一众纯电动产品,性能表现好、节能,看得较远,传动和控制都比其他电动车好。

续航表现都会是一个大的亮点存在,特斯拉本身的品牌效应以及诸多的科技性配置,相信对年轻一代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在做工上的提升空间还有很大,品控还有待加强。

此外,ModelY在尺寸仅比Model3大出10%~20%的情况下,也注定了第三排会是一个摆设般的存在。

扩展资料:

特斯拉电动车优点:

第一是节能。众所周知,传统汽车的能量来源是石油。相对于其他主要能源形式,石油储量少且不可再生。

尽管近几十年来,围绕“剩余石油还够开采多少年”这个问题,专家们展开了多次争论,但是原油储量不断减少,并且产量已经达到峰值却是不争的事实。相信车主们面对不断攀高的油价,一定会认同这一点。

同时,由于主要石油产地(中东地区、俄罗斯、中亚国家)和主要石油消费地(美国、西欧、东亚)的不一致,围绕着石油的控制权,数十年来各相关国家展开了激烈的政治、经济甚至军事博弈。这个问题对我国来说也至关重要。

201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60%。因此,发展电动汽车,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地缘政治安全有重大意义。

电动汽车电池板;电动汽车用的是二次能源电能。电能的来源十分广泛,除了储量比石油丰富很多的煤以外,还有可再生的水能、风能、太阳能,以及潜力巨大的核能。

因此,如果电动车能广泛普及,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改变,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也会有所改变。

电动汽车的第二个优势是帮助对付雾霾。汽车尾气是城市雾霾的重要来源。目前,各国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越来越严。

而电动车在运行时自身不排放尾气,在城市的空气污染治理方面优势明显。就总的污染量来说,虽然燃煤发电也会有污染物,但是用大型发电厂和分散的内燃机汽车相比,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发电厂对于废气的集中处理也能让废气排放量降低。

第三点是传动和控制的优势,这一点涉及电动车传动的一些特点。举例来说,汽油发动机运行在上千摄氏度、几十个大气压的恶劣工况下,需要精密的制造技术、控制技术,和复杂的润滑系统、散热系统(散热系统还不停地把宝贵的汽油燃烧的热量白白散发到大气中)。

发动机需要定期保养,换机油。而且发动机需要通过复杂的变速箱、传动轴、减速器,才能把能量传递给车轮。大部分传递过程都是通过金属的齿轮和轴承的“硬连接”。

比起传统燃油汽车,特斯拉的底盘结构相当简单,节省了很多空间。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特斯拉电动车

中温煤焦油的中温煤焦油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技术上看,2011年全年的用途突破上仍然是表现在三个问题上: 技术层面不够,深加工不达标。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大同小异,都是脱水、分馏,煤焦油加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等级、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中温煤焦油市场深加工不深,作为燃料油,有些人对煤焦油的组成没有认识,而是盲目的将煤焦油直接加稀料勾兑作为烧火油用,这容易给用油的单位造成损失,因为低温煤焦油作为燃料用油首先要将沥青渣油去掉,因为它们不容易燃烧而易堵塞喷嘴,烟度过大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提取了沥青渣油后的煤焦油应该和柴油颜色相当异味消失。

对于中温煤焦油的加工,应该扬长避短,立足实际,从实际国情出发,着重推出独具特色具有更高价值的“煤焦油提炼柴油(燃料油)”的环保节能型设备和炼油工艺及催化剂专用配方等新技术。

中温煤焦油加氢装置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从技术层面上讲,加氢装置产出的多数燃料油并不达标,与轻柴油相比,十六烷值较低,粘度较大、凝固点较高。但在当前原油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石油化工原料成本不断攀高,石化产品竞争力大大削弱,“高油价时代”的到来,让提炼中温煤焦油使之成为达标的燃料油的技术更加令人迫切。 纵观煤化工市场,煤化工盲目发展势头强劲,令人堪忧。我国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已呈现遍地开花之势,不仅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煤炭调出省区拥有众多煤化工项目,就连国家限制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的煤炭调入省份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份也建有大量的煤化工项目。来自中国石化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在煤化工庞大的产能中,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的只占极少数,大部分是各地政府批准的。如煤制天然气的众多项目中,只有少数获得过国家发改委的正式核准。而实际情况是,闻风而起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仅新疆一个省区,在建和拟建的煤制天然气项目就达14个。据钢联资讯煤化工网了解,只针对中温煤焦油对于市场的供应情况来看,就算西北、华北等地区60%的装置停车检修,都不会对现行的下游市场造成足够的影响,可见煤化工粗放型产业的广泛,供大于求的严重。

我国结构性通货膨胀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通货膨胀是实体经济中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在货币层面的表现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GDP=C+I+C+NX,其中政府采购G比例较小可以忽略,那么影响总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消费C投资V和贸易顺差NX。首先,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消费需求也逐步增长。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 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 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而且从消费结构看,高档化妆品、金银珠宝和汽车等奢侈品称为消费增长的主力军,表明我国消费已经进入了结构升级阶段。其次,从投资角度看,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同时受2008年奥运会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稳定态势?熏且远高于以前年度的水平。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 239亿元,比上年增长24.8%。最后,从对外贸易的角度看?熏中国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我国出口制造业具有价格优势,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2007年我国贸易顺差为2 62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847亿美元。从2004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就进入正产出缺口阶段,即实际总需求大于潜在产出,随着去年我国实际总需求的大幅增加,这种缺口逐步变大,导致了总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的流动性过剩

货币的过剩在宏观经济层面表现为货币供给超过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货币发行过多,供应量过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当前中国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需和投资,使得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顺差在我国现行外汇政策下最终以人民币的形式进入国内流通领域,不断加剧的对外贸易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我国货币供应过剩。二是货币供给超常增长,2001年以来,我国M2增速一直远远高于GDP增长速度,2005年、2006年M2分别达到17.6%和16.9%,2007年增长16.7%,达到40.3万亿元。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下,更多热钱流入中国市场。在这种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当大量资金流入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时,就会产生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资产的现象?熏必然形成资产价格的迅速上涨,从而价格上涨由上游产品传到下游产品,形成全面通货膨胀。

世界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

2008-2009年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一)世界经济增长概况

2008年底和2009年初,世界经济(GDP)增长陡然放缓,堪与最糟糕的1930年世界经济大萧条相比。由资产价格下跌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的发达经济体需求疲软使得世界总产出增长率从2007年的3.5%下降到2008年的1.7%,为2001年以来的最低点,远远低于10年来的平均增长水平2.9%。

2008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仅为0.8%,2000-2008年平均增长率为2.2%。另一方面,2008年发展中国家总产出增长5.6%,虽较2007年7.5%有所下降,但与2000-20008年间平均水平持平。

2008年,石油输出国经济以5.5%的增长率快速增长,特别是中东地区出口增长速度达到6.3%。2008年不发达国家(LCDs)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国家,增长率为6.6%,高于达到6.3%的2000-2008年的年均增长率。

2008年,欧洲与北美经济增长率仅为1%。与之形成对比,中美洲的石油输出地区、独联体国家、非洲以及中东地区经济增长率均为5%以上。

2008年,亚洲GDP增长率仅为2%,很大程度上受到日本经济负增长(-0.7%)的影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除去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外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达5.7%,其中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增长率达9.0%。

总的说,首先,2008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保持增长,特别是石油出口国受益于油气价格的攀升。其次,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经济不稳定乃至严重衰退已从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开始,正逐步蔓延到发展中国家。

(二)主要货币的汇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至2009年上半年,由于美元对美国贸易伙伴货币坚挺,美元对许多国家货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2008年上半年,欧元对美元升值7%;紧接着7月到10月,欧元对美元贬值了14%。从2006至2008年7月间,欧元对美元升值了30%,并在2008年7月达到最高点。同样,英镑、加元和韩元都呈现出相似的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美元升值后于2008年下半年急剧贬值。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日元和人民币则表现不同。无论日元还是人民币近年来对美元都呈现升值态势。金融危机发生后,日元对美元汇率骤然上涨,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则相对稳定。

2008年诸如石油、天然气等初级产品的物价大幅动荡。2007年以来,能源价格稳步上升,并在2008年中期达到了创纪录的140美元每桶;随后便暴跌至2005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国的需求疲软。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燃油价格上涨了144%,增加了一倍以上。但是,从2008年7月至2008年底,燃油价格下降了63%。

其他初级产品价格,包括金属和食品,也已从2008年初的峰顶下跌。

(三)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

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量(剔除价格上涨和汇率浮动指数,下同)增长了2%,同2007年的6%相比有所下降,同样也低于1998-2008年间的年均增长率5.7%。而与以往商品贸易增长往往超过GDP增长相比,2008年,世界商品贸易的增长与GDP增长很接近。预计2009年商品贸易增长将落后于GDP增长。

2008年,中南美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15.5%,其中进口增长在世界各区域中排首位。进口增速超过GDP,而出口增速滞后于产出增长。

2008年,独联体国家以比2007年增长6%的水平成为全球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以15%的进口增长率位居全球第二。

2008年,中东地区的出口和进口增长均骤然萎缩: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0%。2008年非洲地区的进出口量增长同样放缓,出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4.5%下降为3%,进口量增长从2007年的14%下降为13%。

2008年亚洲进出口量增长率急剧下滑。出口量增长从2006年的13.5%和2007年的11.5%下降到2008年的4.5%。2008年进口量增长速度降低的很快,从2007年的8%降为4%。

在众多区域中,欧洲地区出口增长率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量仅增长0.5%,比2007年的4%大幅下降。更严重的是,2008年,欧洲地区进口量呈现负增长,进口总量下降1%。此外,2008年北美出口量增长5%,而进口量则下降2.5%。进出口总量增长较2007年均有大幅下滑。

2008年世界商品与服务贸易

(一)主要商品价格的变化

2008年,燃油价格不断攀高,年中每桶油价一度到达140美元,7月后油价开始下降;在世界燃油需求疲软和经济衰退的影响下,到年底油价已低于每桶50美元。同2007年相比,2008年大幅上涨的能源价格对世界商品贸易额(未剔除价格上涨因素,下同)及增长的影响很大。2008年,能源价格上升了40%,而食品与饮料价格同样上升了23%。同时,农产品价格下降不到1%,而金属价格下降了8%。

(二)世界商品贸易

北美商品进出口增长最为缓慢;2008年出口额为2万亿美元,同2007年比增长10%,而进口额为2.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经济萧条是导致美国对外贸易情况相对弱势的原因。

中南美洲则表现出更强劲的增长,商品出口额为60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1%,进口额为5950亿美元,增长30%。

2008年欧洲商品贸易增长放缓:出口额为6.5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2%;进口额为6.8万亿美元,增长12%;增长放缓的部分原因是2008年欧元对美元汇率的贬值。

独联体国家商品进出口额均增长稳健,主要得益于该地区采掘工业的实力。2008年出口额为7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5%;而进口额为4930亿美元,增长31%。

和其他拥有自然资源禀赋的地区一样,2008年非洲地区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其中出口额达561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29%;进口额达4660亿美元,增长27%。2008年,中东地区商品出口增长最为强劲,出口总额为1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36%,;进口总额5750亿美元,增长23%。此外,亚洲地区商品出口额为4.4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5%;进口额为4.2万亿美元,增长20%。

2008年,尽管占世界贸易出口比重由2007年的9.5%下降到9.1%,但德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的地位,出口额高达1.47万亿美元。中国仅次于德国,排名第二,出口额为1.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9%。排名第三的世界出口大国是美国,2008年出口额为1.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为8.1%。日本与荷兰分列第四和第五位,日本商品出口额为7820亿美元,占比为4.9%;荷兰商品出口额为6340亿美元,占比为3.9%.

美国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一大商品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总额高达2.17万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比重为13.2%。德国居次,进口额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为7.3%。中国(1.13万亿美元,占比6.9%)、日本(7620亿美元,占比4.6%)和法国(7080亿美元,占比3%)分列第三、四和五位。

如果把欧盟的27个成员国看成整体(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则2008年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国和地区为:欧盟(占世界出口比重15.9%),中国(占比11.8%),美国(占比10.7%),日本(占比6.4%)和俄罗斯(占比3.9%)。2008年欧盟出口总额达1.93万亿美元。

(三)世界服务贸易

2008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额为3.7万亿美元,同2007相比增长11%。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交通运输类,增长率高达15%;其次是旅游类增长10%,其他服务类也增长了10%。包括金融服务在内的其他服务出口额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比重为51%,而旅游和交通运输类则各占四分之一,其中旅游类出口占比为25%,而交通运输类出口占比23%。2008年,北美服务贸易出口额为603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9%;进口额为4730亿美元,同比增长6%。从北美服务贸易的季度统计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数据显示,2008年前9个月,北美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快速增长,出口额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同比增长10%;而第四季度该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额骤减,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也下降3%。在北美服务贸易领域中,旅游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为严重,出口额下降2%,进口额下降了6%。

2008年,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9万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1%;进口额为1.6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0%。同样,欧洲地区服务贸易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前三季度,欧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而第四季度骤减11%。

2008年,中南美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09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6%;进口额为1170亿美元,同比增长20%。独联体国家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26%;进口额为1140亿美元,增长率为25%。

2008年,非洲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8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3%;进口额为1210亿美元,增长率为15%。中东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940亿美元,同比增长17%;进口额为1580亿美元,增长率为13%。亚洲地区服务贸易出口额为8370亿美元,同比增长12%;进口额为8580亿美元,增长12%。

2008年,美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22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10%,位居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出口国,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为14%。英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30亿美元,占比7.6%,位居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出口国。2008年分列第三到五位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大国的是德国、法国和日本:其中德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2350亿美元,占比6.3%;法国出口总额为1530亿美元,占比4.1%;日本则以144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取代了西班牙,居世界第五大服务贸易大国,占比3.9%。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估计,中国服务贸易出口137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七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7%。印度则以106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九大服务贸易出口大国,占比2.8%。此外,荷兰取代爱尔兰成为世界第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

在进口方面,美国仍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服务贸易进口国的地位,进口额为3640亿美元,同2007年相比增长7%,占全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10.5%。德国位居第二,进口额为2850亿美元,占比8.2%。位居第三到五位的服务贸易进口大国分别为英国、日本和中国。其中,英国服务贸易进口额为1990亿美元,占比5.7%;日本进口1660亿美元,占比4.8%;中国进口1520亿美元,占比4.4%。2008年世界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排列唯一的变化是韩国取代了荷兰,位居第十大世界服务贸易进口国,荷兰则屈居第十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