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

2.大连历史

3.北方明珠的大连历史

大连油价调整窗口时间表_大连地区历史油价

2012年,国内成品油调价呈现“四涨四跌”格局。

3月20日,国内汽、柴油供应价格刷新历史最高值。北京、上海等全国大部分地区93号汽油突破8元,国内油价进入“8时代”。

过5月10日、6月9日和7月11罕见“三连跌”,油价趋近3年前水平,其中90号汽油全国平均价格降到6.45元/升,0号柴油降至6.76元/升,成品油价格重回“6元时代”。

8月10日和9月11日,成品油价的两次连续上涨,部分地区甚至“触8”。

11月16日凌晨,成品油价格调整在历经10月份,经过本次调整,“北上广深”4地 93号汽油将退回“7元时代”。

石油(petroleum, oil),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具有天然的产状,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石油又分为原油、天然气、天然气液及天然焦油等形式,但习惯上仍将“石油”作为“原油”的定义用。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是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在很早以前已开采利用石油。“石油”这个中文名称是由北宋大科学家沈括第一次命名的。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1.0g/cm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2012年开采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实际上,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原料。

世界海洋面积3.6亿平方 千米,约为陆地的2.4倍。大陆架和大陆坡约55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总和。

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资源的1/4和最终可采储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储量的蕴藏重心,将逐步由陆地转向海洋。

大连这座城市的历史。

大连地区人类社会至少有17000年的历史。战国至秦汉属辽东郡。汉设沓。唐属安东都护府。辽设苏、复州。金改苏州为金州。元设金复州万户府。明设金州卫。清设金州厅。

19世纪,这里还是一个名叫青泥洼的小渔村。100年前,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给她起名“达里尼”特别市,意为遥远的城市,一个远离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1895年底,日军因侵占中国领土而损害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国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向日本买回辽东半岛。此后,沙俄以100万两白银重贿李鸿章,于1898年3月27日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大连地区都是主要战场,并先后被俄日帝国主义者占据近五十年。1898年开始,俄日在大连湾南岸的青泥洼一带建立大连市。

关于大连名称的由来有很多,其一:20世界末,日本人占领了这个城市,把“达里尼”音译过来就成了汉语的“大连”;其二,大连人中大部分都是山东移民,在山东有一种很流行的物事叫做褡裢,褡裢与大连同音;其三,大连近海有很多小岛,俯瞰就像用链子串起来一样,当地人称做链岛。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大连同日解放,为全国最早解放的城市,同时设立旅大市。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年3月12日至1954年7月31日期间,旅大市为中央直辖市。1981年更名为大连市。如今大连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贸易和旅游城市。年至1985年,我国政府先后批准大连为沿海开放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并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大连历史

大连的历史:

1、战国时期,大连隶属燕国辽东郡。秦朝时亦属辽东郡。西汉,南部属辽东郡沓氏县,北部属辽东郡平郭县和武次县。东汉,南部仍属辽东郡沓氏县,北部属辽东郡平郭县和西安平县。东汉末公孙氏政权割据辽东时,今大连地区属平州辽东郡沓氏县、平郭县和西安平县。

2、三国时期,今大连地区南部属魏国幽州辽东郡东沓县,北部属平郭县和西安平县。西晋时,今大连地区南部属平州辽东国平郭县,北部属西安平县。东晋时,今大连地区南部属平州辽东郡平郭县,北部属西安平县。

3、十六国,南部属前燕、前秦的平州辽东郡平郭县,北部属安平县。后燕,属平州辽东郡平郭县。后燕光始四年高句丽割据辽东郡,今大连地区属辽东郡卑沙城、得利寺山城和城山山城。唐代,总章元年,唐收复辽东,属安东都护府积利州。

4、辽代,南部属东京道苏州安复军节度所辖来苏县和怀化县,北部属复州怀德军节度所辖永宁县和德胜县,今庄河市属东京道穆州。金代,南部属东京路辽阳府金州,北部属复州永康县和归胜镇,今庄河市属岫岩县。

5、元代,属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辽阳路金复州万户府,南部属金州千户所和哈斯罕千户所,北部属复州千户所,今庄河市属庄河沿海巡防百户。明代,南部初属山东布政使司金州,北部属复州,今庄河市属盖州。

6、洪武二十年废金、复、盖州,专行卫制。今大连地区南部属辽东都指挥使司金州卫,北部属复州卫,今庄河市属盖州卫。清代,南部属奉天府宁海县,北部属复州,今庄河市属岫岩通判。清末,南部和北部分属奉天省奉天府金州厅和复州,东北部属兴风道庄河厅。

7、沙俄租借大连地区时期,今大连地区分属旅顺、金州、貔子窝市;旅顺、金州、亮甲店、貔子窝及岛屿行政区和达里尼特别市。日本侵占大连地区时期,大连地区属大连市、旅顺市役所和旅顺、金州、普兰店、貔子窝民政署。中华民国初期,属奉天省东边道庄河县、辽沈道复县、金县。

8、东北沦陷时期,北部分属奉天省复和安东省庄河县。全国时期,新金、庄河、复县初属安东省,后改隶辽宁省、辽东省。石河驿以南的旅大金地区为苏军军管和中国***领导下的特殊解放区。置旅大行政公署,下辖大连市、旅顺市、金县、大连县。

9、1949年8月,隶属东北人民政府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旅大市为东北行政大区直辖市,1953年3月,改中央直辖市。1954年8月,改为辽宁省辖市。1981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旅大市改称大连市;3月5日,大连市政府正式挂牌办公。

10、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大连市从1985年起实行计划单列;7月,国务院同意赋予大连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85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复县,设立瓦房店市。1987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金县,设立大连市金州区。

11、1991年11月,民政部批复,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新金县,设立普兰店市。1992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庄河县,设立庄河市。1994年5月,大连市由地级市升为副省级市。2014年6月,设立大连金普新区。

大连金普新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南部,范围包括大连市金州区全部行政区域和普兰店市部分地区。2015年10月,撤销县级普兰店市,设立大连市普兰店区,以原普兰店市的行政区域为普兰店区的行政区域。

百度百科—大连

北方明珠的大连历史

大连名称,源于大连湾。

大连湾一名首见于1879年李鸿章给光绪皇帝的奏折中。

20世纪初,大连湾西岸形成城市规模后,即移植为城市名称。

中华民国建立后,复县和庄河县先后隶属北洋军阀[奉系] *** 和南京国民 *** 。

1913年2月,中华民国 *** 改金州厅为金县,改复州为复县,改庄河厅为庄河县,均隶属奉天省。

翌年隶奉天省东边道,1925年3月改隶辽沈道。

1929年2月,奉天省改称辽宁省,废道制,金县、复县和庄河县均隶辽宁省。

金县以南地区因日本侵占,中国未能行使 *** 。

1931年东北沦陷后,复县、庄河县分别划归伪满州国奉天、安东二省,直到1945年8月伪满洲国垮台。

1917年的现中山广场1930年的青泥洼桥日本侵占大连地区后,其殖民统治机构频繁变动。

1904年5月至1906年月日8月为军政时期。

先后置金州、大连、复州、青泥洼、旅顺等5个军政署及辽东守备军司令部。

1905年5月,改守备军司令部为满洲军部兵站监部,撤销军政署,6月建关东州民政署,下设大连、金州和旅而3个民政支署。

关东总督府于1906年5月由辽阳迁至旅顺。

1906年9月至1919年4月为关东都督府时期。

期间,日在旅顺置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

民政部下设大连、旅顺和金州3个民政署。

1908年10月金州民政署降为民政支署。

1911年4月至1934年12月为关东厅时期,期间原关东都督府中陆军部分离出去成立关东军司令部[初设旅顺凰迁奉天,又迁长春;民政部改关东厅。

至此,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厅及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06年8月成立]成为日本统治旅大、控制东北的三大侵略机。

1919年8月以后,金州、貔子窝和普兰店民政支署几经变化,至1930年10月均为民政督。

1934年12月至1945年8月为关东局时期。

期间,日废关东厅设关东州厅,下设大连、旅顺、金州、貔子窝、普兰店5个民政署和大连、旅顺2个市。

后于1938年4月改为2个市、4个民政署,撤销大连民政署,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

1945年8月22日,苏军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进驻旅大。

同年11月8日,大连市 *** 成立,下设中央区及黑嘴子、南山、西岗、沙河口、刘家屯、寺儿沟、老虎滩、马栏屯、星个浦、香炉屯和甘井子计12个区。

市郊划为革镇堡、南关岭、营城子、栾家屯、小平岛和贫沟6个区。

1937年的现天津街同年11月25日成立旅顺市,下辖6个区;同年12月16日成立金县 *** ,下辖8个区。

1946年1月30日成立大连县 *** 。

同年10月23日成立旅大金行政联合办事外,为当时大连地区临时最高权力机关,统墨守成辖大连市、旅顺市、金县和大连县。

1947年4月4日,成立关东公署,旅大金行政联合办事处撤销,辖区不变。

1949年4月27日,关东公署改为旅大行政公署,辖区不变。

期间,新金县 *** 于1945年9月25日成立,隶安东省,11月改隶安东省五专区,1946年8月,改属辽南行署五专区,1948年8月改属辽宁省,1949年5月改属辽东省。

战国末期,大连地区属于燕国的辽东郡。秦国于公元前222年灭燕,大连地区属其辽东郡辖区,郡治襄平(今辽阳)。

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建汉。大连地区仍属辽东郡。汉武帝元封初年(约公元前109--108年),开辟了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朝鲜半岛间的航线。当时大连地区沿岸几处,尤其是旅顺口(时名沓津)是往来船只的重要停泊港。旅顺牧羊城,就是这一时期修筑的一座重要的海防城堡。公元前107年(武帝元封四年),于辽东郡设十八县,其中的沓氏,又称沓县,即今金州和大连市区境;文县,即今瓦房店市境。东汉时,由于人口减少,县治由十八个压缩为十一个。但沓氏、文县仍保留着,说明这一地区的重要,同时也说明这里人口还是较稠密的。迄今已发现的汉城遗址主要有:旅顺口的牧羊城、大潘家城、南鸦鸬嘴城;金州的大岭屯城、马圈子城;新金县的张店城、长海县的朱家屯城。大连地区还有居民集聚地留下来的十余处大型汉墓遗址。

公元265年,司马氏废魏帝建晋朝,史称西晋。当时的大连地区大部属平州辽东国的汶县和北丰县,小部属西安平。 公元404年,高句骊占领辽东。金州的卑沙城,瓦房店市的龙潭山城,庄河市的城山城以及新金县的魏霸山城(吴姑城)等,均为高句骊时期的遗址。

公元612一614年间,隋曾三次东征高丽以收复辽东。大连地区或成为隋军进军的重要路线之一,或成为两军争夺的重要战场。 公元618年,唐朝取代隋朝,唐太宗时继续东征高丽,大连仍是唐水军的进军要冲。公元668年12月,置安东都护府。大连地区初隶安东都护府积利州(今盖县一带),后于公元761年废府改隶平卢淄青节度,治青州(今山东益都)。

公元918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占领辽东城,第二年改辽阳故城为东平郡。是年春,移置女真部人于辽阳以南,名曰曷苏馆(又称合苏款),大连地区成为辽国移女真部人的居住地。

公元926年,阿保机建立了东丹国(即东契丹国,公元960年,改契丹为辽)。当时大连地区属东丹国辖区。现在的复州是渤海国扶余城所属扶州女真部人迁徙之地,扶州人迁此后定名复州,意即移扶州人之州。从渤海国南苏城迁徙至今金州境内者称苏州,意即从南苏迂徙来的女真部人居住之州。这便是复州和苏州名称的由来。

辽代,大连地区隶东京道辽阳府复州、苏州、穆州(辖今庄河市)地。 1115年(北宋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金初,金复地区是发生激战的战场。阿骨打经过10年征战,于1125年灭辽。

1143年,金并苏州的来苏、怀化二县为化成县,隶复州管辖。1167年改永宁为永康。1216年5月(农历),升化成县为金州。金州命名由此而始。金代,大连地区大部属东京路辽阳府的复州、金州,小部属秀岩县(今庄河市部分地区)。 1234年,蒙古灭金,大连地区重归蒙古族统治。

元代,大连地区大部属辽阳行省辽阳路(1301年改隶盖州路)的金复州万户府,小部属秀岩县。 1371年7月(农历),建定辽都卫于金州,1372年,建金、复、盖三州,隶山东布政使司,专理民政、财政。1395年,废金、复、海、盖四州,专行卫制,由卫所统一管理军事兼民政。

明朝时,大连地区的人口已由明初的10余万人增至30余万人。金、复两卫共有耕地77万余亩,占全辽东耕地的22%。

十七世纪初,兴起于长白山以西建州(今辽宁省新宾县)的女真部,在其首领努尔哈赤率领下日趋强大。1622年,攻下金、复二卫,唯有旅顺口还在明军手中。此后13年间,后金军和明军多次争战,于1633年7月(农历)攻陷旅顺口。1633年3月(农历),总兵官黄龙率军民战至火药矢石俱尽,自刭殉国。为纪念这位将军,在旅顺黄金山下,修建了黄龙墓和显忠祠。

康熙年间,清廷为巩固在辽东的统治,又拨款重修了金州城、复州城和旅顺北城,奖励移民垦荒,辽东半岛始恢复生机。 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起点的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史。大连地区一直是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略要地。作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曾遭受两次大的战争浩劫,被俄、日统治半个世纪。清朝统治者的残酷压榨,沙俄铁蹄的野蛮践踏,日本帝国主义的和奴役,使大连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大连人民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进行了长期的反侵略、反压迫、反奴役的英勇斗争。 早在1840年鸦片战争前,英国兵船就曾屡侵大连地区沿海。

1860年6月,英海军舰队184艘舰船,载陆军一万余名,闯入了大连湾。然后,英舰还占据了西自旅顺口、羊头洼,东至骆马山一带各港。英军先后在大孤山、和尚岛、青泥洼等处登岸,进行侵扰活动。

鸦片战争后的1843年,清政府为加强旅大防务,移熊岳副都统为驻金州副都统。同年7月,升宁海县为金州厅,增设海防同知一员。在平定新疆之乱后,由于沙俄重兵压境,清政府开始重视京津门户--旅大的海防。旅大海防工程建设从1880年开始,到甲午战争爆发的1894年,共用了十四年的时间,花费了几千万两白银。这些工程包括:疏浚旅顺港和修筑旅顺口船坞,供北洋海军舰船停泊和修理,后来又添设海军提督署,与威海卫刘公岛的海军提督署并称北洋海军两大基地;1883年开始修建旅顺口船坞,1890年秋竣工。当时不仅在国内,就是在东方,也是一座规模相当大的现代船坞。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以保护中国为幌子,派出舰队,于1897年12月武装侵占旅顺口。1898年3月2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旅大租地条约》。 沙俄军队占据旅大,根本目的是以此为根据地进行扩张,鲸吞我国东北直至整个北方,从而称霸远东。 沙俄占领旅大的七年间,人民的抗俄怒火,燃遍城乡。 从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到1905年1月结束,在大连地区共进行了329天,终以俄军失败而告结束。

1905年9月,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日俄两国代表在美国签订了《朴次茅斯和约》。根据这个条约,俄国把旅大租借权转让给了日本,从此,大连地区又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大连地区工业转入军事工业轨道。1943年,大连的工厂已发展到l,825个,生产额达到6.13亿元朝鲜币,为历史最高水平。

大连地区在日本殖民者残酷统治下的四十年,也是大连人民反日斗争的四十年。

1906年7月26日,辽南义军首领马福连领导的袭击日本貔子窝出张所的战斗,威震敌胆。百余名义军勇士分三路袭击貔子窝,打死日伪警官8人,重伤多人,造成其财产损失10余万元。五天后,抗日武装吕永发部20余人,袭击了金州老虎山派出所,击毙日本警官1名,重伤伪巡捕2名,其余警察巡捕落荒而逃。仅从1922年到1923年两年间,在貔子窝就袭击日本派出军17次,造成其财产损失7万5千余元。庄河长岭子抗日农民组织的大刀会,最多时曾拥有会员三四千人,控制了当时庄河的第四、五、八区。

1932年12月16日,日军少将森秀树率靖安游击队二千官兵,分三路入侵庄河,在土城子与大刀会展开激战,大刀会击毙日军少将森秀树及其官兵三四十人,大灭了日军的威风。

1923年12月,在全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影响下,以南满铁道沙河口工厂一批爱国工人为骨干组成的华人工学会成立,并很快发展成为全市性的工人组织。第二年12月更名为大连中华工学会。这是东北工人第一个最大的工会组织。1926年1月,中共大连地下组织--中共大连特别支部建立,从此大连人民的抗日斗争和大连工人运动有了领导核心,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为中心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春,工学会出面领导的福纺(今大连纺织厂)工人四·二七大罢工,坚持了101天,取得了胜利,在大连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7年7月,大连地下党组织遭到第一次破坏。8月,大连中华工学会被查封。此后,大连地下党组织 又连续遭到了三次大的破坏。 七·七事变后,国际反帝组织的成员陆续放火烧毁日本的工厂、仓库、军用物资50余次,给日本殖民者以严重打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共胶东区党委领导的大连支部和胶东抗盟总会大连分会等地下组织,深入工农之中,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发展了组织,扩大了队伍,为迎接大连的解放,做出了贡献。

1945年8月1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空降旅顺土城子机场和大连周水子机场;8月24日,苏联近卫第六集团军的坦克部队进驻旅顺和大连,解除日军武装,自此大连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根据1945年2月11日的《雅尔塔协定》,和1945年8月14日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附件《中苏关于大连之协定》、《中苏关于旅顺口之协定》,旅顺口地区为苏军海军基地,大连市为自由市,大连港为自由港,旅大由苏军管制。

1950年2月14日,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旅大又由苏军管制改为苏军驻防。1954年10月12日,中苏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苏关于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支配的联合公报》。

1955年1月,奉命从朝鲜东海岸撤退回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进驻旅大,与中央调派的海军、空军、公安部队共同接受苏军防务,并于当年的4月16日零时起独立地担负起保卫旅大的任务。至5月末,约30万苏军自旅大地区全部撤退回国。

1981年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旅大市改为大连市。之后,复县于1985年1月改称瓦房店市(县级),金县于1987年4月21日改称金州区,新金县于1991年11月30日改称普兰店市(县级),庄河县于1992年9月21日改称庄河市(县级)。

1982年10月,大连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并报请国务院批准实施。规划确定大连市的城市性质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

年10月,大连市在金县大孤山乡马桥子村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立开发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年4月,国家计委批准大连市从1985年起实行计划单列并赋于大连市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同年7月,大连市召开第六次党代表大会,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科学发达,文化昌盛,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港口、工业、文化、旅游城市的目标。

1990年5月,大连市召开第七次党代表大会,提出争取到本世纪末或更长一段时间,把大连市建设成为开放度高,吸引力、辐射力强,多功能、综合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目标。

1992年10月,大连市根据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制定了《大连经济上新台阶规划纲要》,提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要求,力争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大连初步建设成北方香港,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的目标。

1994年5月,大连市由地级市升为副省级市。

1995年6月,大连市召开第八次党代表大会,市委根据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北方香港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具体化。并明确提出到2010年,努力把大连初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北方香港,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技术先进的工业基地,东北亚地区的商贸、金融、旅游、信息中心之一。使大连具有类似香港的城市功能和经济运行机制,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科学技术发达,人民生活富裕,民主法制健全,社会风气良好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1999年初,江总书记为大连建市百年题词:百年风雨洗礼,北方明珠生辉。同年12月,大连市委召开八届十次全会,提出力争在下世纪之初的几年内,全面开创政治建设新局面,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尽早把大连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化繁荣、市风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2000年,朱镕基总理视察大连时提出,大连有条件成为国际名城。 2001年1月,大连市委召开八届十二次全会,提出到十五期末,要使城市基本具备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商贸中心、旅游中心、金融中心和信息中心功能,成为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努力建设文化、体育和现代产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

2001年5月,市第九次代表大会确定了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主要指标是: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00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40%,城市化率达到70%。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全面实施国际化、信息化、科教强市和协调发展四大战略。市委九届一次全会还作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