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2.油脂大跌之后迎反弹,上方空间有多大

3.国际油价冲高反弹,国内油价为何会结束“五连降”?

原油价格大跳水,国内油价会怎么样?

如何知道油价变动_如何判断油价反弹了

美国著名外交家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Henry?Alfred?Kissinger)曾经说过:“谁掌握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

2020年3月9日,国际原油市场面对突如其来的集体“跳水”,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一度大跌31%,原油价格降至32.14美元/桶;美国WTI原油期货最大跌幅达33%,原油价降至27.59美元/桶。但在随后的3月11日,经历突然暴跌的美股市场反弹回升,原油价格得以稳定。而如此大起大落的油价波动则源于3月6日的一场石油大壕之间的谈判。

基于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导致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当中就包括因全国停工及消费因素导致石油延伸产品的需求量出现下滑情况。为保证原油价格稳定,OPEC+在3月6日下午的一场第8次“OPEC+”部长级会议上提出减产商议,旨在缩减原油供给保证稳定的原油价格,但俄罗斯拒绝了这项提议,最终谈判破裂。在3月9日OPEC开始对出口原油进行“打折大促销”,试图通过石油开采成本差来迫使俄罗斯接受减产协议,因此就造成国际原油市场股票集体跳水的状况出现。这是继2014年美国沙特石油战争后,原油价格首次跌破30美金/桶。

不得不说,这就是石油大壕之间的战争,以千亿乃至万亿计的战争成本。但回归到我们的本土环境,中国是世界上原油进口最大的国家,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19年中国石油进口量为50572万吨,同比增长9.5%;但实际上,中国的石油产量同样不低,在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提到,2019年中国原油产量扭转连续三年下降势头,达1.91亿吨,同比增幅为1.1%。

但基于国内石油质量和开采难度带来的高成本,进口原油更能满足国内的市场经济性,加上国内庞大的消费体系,因此也推动中国成为全球原油进口量第一的国家,这也意味着国际油价动荡对国内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影响。虽目前国际原油形势并不稳定,但假设此次沙特执意要打石油价格战,对于与石油衍生产物紧密挂钩的汽车行业会受到什么影响?OPEC“以本伤人”的背后又能给我们带来多少好处?

每逢国际油价出现大波动时,国内消费者最关注的莫过于国内燃油价格的变化,毕竟与原油产物相关且对我们生活影响最明显的就是燃油问题。那么此次油价波动,会否影响到国内燃油价格走向呢?很显然是一定的,但相对的,实际影响却没我们想象中那么大。

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中国作为原油进口大国,如果直面原油价格浮动而对国内相关产业进行直接调控,将会受到相当巨大的影响,当中存在的巨大不稳定性会使国内经济出现巨大的波动。所以国内对于原油延伸原料价格存在相应的调控机制,而与燃油价格相对应的,就是成品油调价原则。

在成品油调价原则中提到: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首先这就保证了国内油价不会因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受到波及,但同时又保持着国际的原油价格平均走势,有力保证国内油价走势平稳,对于我们的好处是免于面对突然暴涨或暴跌的燃油成本。而此次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在某程度上会对国内燃油价格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实际影响有多少,就看这场战争的持续时间和双方究竟能将原油价格打压到什么程度。

不过以昨天美股大幅反弹的情况来看,接下来的原油价格走向仍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此次沙特持续执行价格策略,会对我国的燃油价格有什么影响呢?这点可以参考2014年美国和沙特进行石油战争时,国内的油价调整一览表。

由此可见,即便原油价格一跌再跌,但燃油价格调控幅度都不会太大,所以对于个人用车而言,这种影响变化带来的感觉不会太过明显;但相对的,对于各类出行和运输业来说,这种好处对于它们而言会明显一些。与此同时,与原油衍生原料有着密切关系的汽车制造业也会受此影响。

石油的衍生原料非常多,多到可以覆盖我们的全方位生活,例如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被炒得火热的医用口罩,其中的核心材料-熔喷布就是通过石油衍生原料而来的产物。还有我们平时能看到的塑料、身上穿的锦纶、腈纶衣服、路上铺的沥青、家里烧的燃气,就连嘴里嚼的口香糖都源于石油衍生的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原料。可以说石油在全面覆盖我们的生活,这也意味着石油原料也是大量的制造业的依赖。

在一辆汽车里,除了金属和真皮外,极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源于石油制品,例如汽车前保险杠所用的胶板就是由聚丙烯而来的塑料,还有车辆的隔音材料、车内的塑料板、人造革等零部件的原料都是石油衍生物。而随着原油价格变动,也意味着供应商的零部件制造成本在变动。

但基于新冠疫情影响,延期复工导致供应商产能出现断层,零部件供不应求的情况越加明显,加上在去年原已萎靡的市场情况,在最近一年里,汽车供应商的处境是相当危险的,有不少供应商都处于奔溃的边缘。但如果此次原油价格战能持续进行,对于供应商而言是一次制造成本的降低,在某程度上能给他们带来一丝喘息的机会,而且如果供应商们能够扛过此次国内的新冠疫情影响,在下半年或许会迎来另一波反弹崛起的机会。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销售收入4.28万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4.61万亿元,且成逐年上涨态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拥有大小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300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以及超过10万家的中小汽配生产企业。而且根据2019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显示,中国以7家上榜居于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位列全球第四。可以说,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美、日、德三国基本垄断整个汽车产业链核心部分。

这就意味着中国零部件产能对于全球市场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疫情影响,如今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产能问题已经对海外国家造成相应的影响。根据巴西汽车制造商协会Anfavea表示,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缺乏,巴西汽车制造商可能不得不在4月份停产。由此可见,中国汽车供应商在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失去中国零部件供给,意味着全球汽车市场可能会面临汽车停供问题,但这也正反映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另一个机遇。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逐步受到控制,各地企业也逐渐复工,制造业产能也会逐渐恢复。在短时间内,国内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情况,尤其是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种情况将刺激市场获得进一步反弹,但基于去年的市场形势看,这种报复性消费行为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因此也只能说为车企们赢得一次“疫后补偿”的机会,但在消费回复平静时,这些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的出路在哪呢?海外市场或许是它们的出路。

从时间来看,如今国内疫情稳定,但国外疫情却在进一步蔓延,这就意味着国外的生产企业极可能会如我们之前一般,进入停摆阶段,因此也将形成产能断层;而这个断层很可能会由产能已经恢复的中国制造业来弥补,这也为国内的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更巨大的出口商机,而原油价格下跌,也将会为它们带来更多的原料储备。

从预期来看,若价格战持续执行,燃油价格下调是迟早的事。而相对的,这对于新能源汽车投资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油价降低意味着燃油车的出行成本将得到下降,虽然国内有“地板价”限制,但随着出行成本差距缩小,新能源车的核心优势将进一步缩减,这也可能激发投资者的恐慌性抛售新能源汽车股票,造成新能源汽车股价下跌。

而在最近,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车企在布局号称“万亿”的中国新能源气场,当中就包含特斯拉、宝马、奔驰、大众、丰田、福特等知名车企,如果在此次的石油战中因为燃油价格下跌而因此投资者的恐慌,那对于这些车企而言无疑是相当沉重的打击。而且对于现在的国内那些靠融资起家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无疑是一波致命打击。

石油之所以能被称为液体黄金,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有着极高的利用价值,其衍生产物能够串联在全球经济命脉中,因此它的价格高低也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走向。但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原油进口大国而言,稳定的原油进口量才是关键所在,因此也有了之前的中俄石油供应协议和与伊拉克用铁路换石油的举动。不过对于与石油产物紧密相连的汽车行业而言,原油价格的浮动对于它们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带来的可能是机遇,也可能是打击。

(文章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油脂大跌之后迎反弹,上方空间有多大

近期原油疯狂暴跌,至5月25日OPEC减产协议会议以来,油价由49.10美元附近最低跌至今日的一个低点44.4美元,下跌将近5美元,油价空头强劲,但是OPEC减产协议得到延长减产,卡塔尔事件的发酵,表面上使得油价出现了下跌,但是事件的发酵很有可能引发战争,而战争因素是影响油价上涨的重大因素,油可能会止住跌势,我认为油价近期可能会触底反弹。技术面上,上周五原油收带上下影线的小阳线。油价上方最高升至45.18,下方最低位于44.46。从日图技术指标上看,MACD绿色动能柱收缩,随机指标向下,技术面有反弹需求;布林通道中,油价位于下轨上方,短期均线向下。从4小时图来看,依旧是偏空运行,但是从k线来看,阴线在减小,阳线在不断增加,有筑底迹象,短线将会反弹。

目前来看原油出现小波段拉升,低点44.60附近形成短线支撑后快速拉起,并加速向上反弹至45美金上方,后市仍有机会惯性向上,原油目前仍处于反弹趋势当中,注意45.50附近阻力。如若强势突破,将会进一步打开上方空间。

国际油价冲高反弹,国内油价为何会结束“五连降”?

国际原油从每桶93.78美元上涨至96.94美元,布伦特原油从每桶99.3美元上涨至102.95美元。WTI原油在上月30日和9月1日短暂下跌后,从86.56美元上涨到88.60美元,布兰特原油从92.66美元上涨到95.13美元,从2日到5日。虽然距离本轮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还有一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有可能继续收窄,但业内认为,本轮国内成品油涨价方向不变。自今年上半年以来,发改委成品油零售指导价已多次上调,该指导价以上述三个地区的原油价格为基础。

中信期货首席能源分析师桂晨曦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的油价节奏与地缘政治进程高度相关,但总体价格仍在每桶90至100美元的范围内。多空力量的激烈博弈是支撑近期国际油价反弹的主要因素。面对这一消息,欧佩克最大产油国沙特阿拉伯暗示欧佩克+可能减产,阻止国际油价下跌。早在上一轮调价窗口开启前,业内分析表明,本轮油价将有所上涨。当时的观点是,全球能源体系再次受到供应链中断风险的严峻考验。如果欧洲能源危机继续升级,最终将影响石油市场并支撑价格。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杨霞指出,本轮定价周期前期,受沙特减产言论提振,虽然中东国家一直在谈判,但原油价格强势且波动较大,这带动原油变化率在正波动区间上行。油价下跌的可持续性和范围仍需根据沙特等浮动产油国的生产战略进行综合评估。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目前的声明表明,它们对油价下跌的容忍度较低,可能会采取适当的对冲策略来平衡全球供应。金连昌成品油分析师马建才认为,欧佩克+减产仍将支撑原油价格走势,因此新一轮负利率变化率收窄的概率比较大,不排除后期转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