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价国际接轨_我国石油价格
1.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有随之下跌的时候?
2.为何国际油价降的,国内没有?
3.国际原油价格与通胀水平有什么关系?会不会产生影响的!
4.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5.为什么汽油要涨价?
为什么国内油价总是跟着国际油价上调,但很少有随之下跌的时候?
2021年初,国内油价连续五轮上调后,第六轮成品油调价传来好消息!由于原油市场对欧洲各地新案件激增的担忧日益加剧,实物市场也出现明显疲软迹象,上周国际市场油价创下今年以来最差周表现。同时,本轮国内汽柴油调整有望迎来2021年首次下调!
本月底3月31日,国内加油站油价将出现今年以来的首次下跌!
根据调价期间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测算,此次汽柴油每吨降幅已接近300元,这相当于实施下跌调价后,主要考虑到不同类型成品油的品种和地区差异,全国加油站汽柴油零售价每升下跌0.18元至0.21元。
国内油价调整后,车主去加油站加满一个50升的私家车油箱,可以省12元左右。具体调价时间定为月底3月31日24时,还剩6天时间。预计下周三国内加油站油价迎来年内首次下跌后,上海、天津、内蒙古、宁夏、陕西、河北、湖南等地部分地区95号汽油价格将回落至6元时代。
近期国际市场原油上涨受阻。即使反弹,也没有持续。这主要是因为推动原油市场的主要因素不好。一方面,欧洲新的防疫限制和缓慢的疫苗接种可能会减缓燃料需求的恢复。另一方面,产油国石油供应充足,使得原油价格缺乏动作性。
小编提醒广大车主,国内油价调价窗口打开后,油价调整的结果是由整个调价期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变化所决定的。因此,预计目前汽柴油降幅不会保持不变。如果下半周期统计时间,国际市场原油均价进一步下跌,那么国内成品油调价降幅将再次继续扩大,最终汽柴油降幅将延续,汽油、柴油降幅甚至将超过300元/吨。
最新原油市场基本面分析:利空消息持续,跌势可能延续。
在当今原油市场的供应方面,小编注意到,有消息称产油国原油供应充足,沙特阿美石油设施遭到袭击并未影响石油供应,从而导致油价下跌的风险。需求方面,近几天,许多国家的疫情可能再次上升。一些欧洲国家实施了新一轮封锁,降低了经济快速复苏的可能性。然而,疫苗接种的缓慢恢复将推动燃料需求。
为何国际油价降的,国内没有?
专家:短期国际油价下调,不至拉下国内油价
就读者提到的油价是否下调的问题,记者访了中石化董秘局一位官员。这位官员说,他完全理解广大消费者期待油价下跌的心情。然而,油价调整决定权在国家发改委;而且,根据我国现在的油价机制,国家最近不大可能跟着调低国内油价。
这位官员说,我国实行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油价机制,3月23日,国家发改委据此上调了国内汽油的零售和批发价格,但是没有上调柴油的市场价格。
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了与国际接轨的定价办法。具体地说,就是根据纽约、新加坡、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格加权平均为依据,并权衡市场情况具体制定国内成品油的批发价(即炼油厂出厂价)和零售价,由国家发改委公布实行。
从调价的时机上来说,在2001年以前,是国家计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油价水平,定期公布国内市场油价;此后,为了使油价机制更加灵活,并避免油价波动过于频繁,改为国家发改委根据国际市场情况,并结合国内各方面情况,“适时”调整国内油价。而且,2001年10月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完善石油定价机制相关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短期上涨时不上涨,而在国际油价下降时不降或少降”。这说明,根据现行的定价机制,不可能因为短短一两周的国际油价波动,就调整国内油价。从最近几年的经验来看,即使国际油价大幅起伏,国家发改委调整油价的时间间隔,一般都在一个季度以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月以内调整两次成品油价的情况。
那么,此次国内国内油价何时可能下调呢?这位官员告诉记者,当前社会上有一种说法,认为目前的与国际接轨是“涨”的时候接轨,跌的时候不接轨,只涨不跌。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国家曾经根据国际市场行情,多次下调国内油价。如2003年5月10日,就将国内成品油价下调,其中90号汽油降至每公升2.63元,93号汽油降至每公升2.81元,而现在的93号汽油的价格是每公升3.96元。
对于未来油价走势,这位官员说,预测油价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根据多个国际权威能源机构的预测,预计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国际油价仍然将在50美元每桶的高位运行,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如果这个预测属实的话,那么预计国内市场油价下降的可能性也不大。然而,由于油价问题某种程度上的“不可预测性”,也不排除出现未来实际油价走势让大家再次“跌破眼镜”,继续走低的局面。那时,国家自然会相应调低国内油价。不过其时间难以预料。
国际原油价格与通胀水平有什么关系?会不会产生影响的!
国际油价的持续高涨如果蔓延到中国,对中国日益严重的通胀将雪上加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此前在接受记者访时就警告说:“现在成品油价格放开,对日益加重的通货膨胀会造成致命的打击!”
据袁钢明预计,如果不取有效政策措施,估计年内通胀率会达到10%以上。如果成品油价格放开,10%的通胀率可能是毫无疑问的。
根据一般的研究分析,如果国际石油价格上涨10美元/桶,物价指数将上涨0.46%,造成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
1998年后我国原油价格开始与国际接轨,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已与国际保持一定的联动关系,国际原油涨价直接影响国内原油价格水平,原油涨价会增加原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使下游企业面临较大的涨价压力。
另外,根据经济学上的替代原理,原油涨价还将带动煤炭等替代能源价格上涨,引起更大范围的物价上涨。如果因油价的上涨导致其他方面商品的价格上涨,那么结构性的通胀演化为全面通胀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或是股市低迷的“症结”
社科院曾发布报告指出,持续的高油价会降低股票市场投融资能力。研究表明,能源涨价会对股市造成长达5个月的反向反应,从部门层次看,油价上涨对与石油联系密切的石化、运输物流、汽车、农林牧渔和造纸印刷影响较大,明显降低这些企业在股市的投融资能力。
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其价格上涨必然导致上市企业生产成本增加,预期利润下降,进而股票价格下跌,资本市场投资减少。
如果这个分析正确的话,此轮股票市场的再度走低可能和全球油价持续高涨脱不了干系。袁钢明指出,我国现在整体的产业格局还处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阶段,这其中包括一些上市公司,而国际油价的高涨对这些企业的打击应是致命的。
“中国的好多高耗能产业都是在油价补贴的保护伞下生存。”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对记者说。成房价新的“紧箍咒”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历史因素
1998年以前的长时期内,中国的成品油用户享受着低油价的待遇,那时石油价格的调整,一直由国家确定,往往是一次调整,长时期内不变。但随着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完全由定价已经不合时宜,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趋势。到了1998年,随着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两大集团重组,油价改革也拉开了序幕。
1998年以来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管理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1998年原油、成品油价格初步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原油价格自1998年6月1日起执行,成品油价格自1998年6月5日起执行;二是2000年6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完全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阶段,即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相应调整;三是2001年11月份开始的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阶段,主要内容是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 与以上3个阶段相应,中国的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几番引人瞩目的波动。1998年出台油价改革方案规定,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而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 中国石化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那时国际石油市场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打击下,一片低迷,成品油价格实际上未作明显调整。直到1999年4月,国际油价开始上涨,国内油价也常常突破限制,国内炼油企业更是面临生产经营困难。这轮涨势期间,2000年6月的改革使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成品油价格开始每月一调。
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随国际市场油价变化累计调整了17次。到2001年11月,成品油定价机制又有新的变化,改每月调整为按照国际市场油价波幅不定期调整。2001年11月和12月成品油价格两次调低,2002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又经历了几次涨价。到2003年,成品油价格再次成为热点,后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开始出现“油荒”的呼声。在国际油价的推动下,2003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一反淡季的冷清局面,特别是2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将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上调190元和170元后,进一步加热了国内市场。3月1日国家收回了提价通知,5月10日大幅度降低了成品油价格(受SARS影响),但国内成品油市场经短暂的沉寂后,又逐渐加热。12月6日国家最终提高了成品油价格,压抑的国内油价才有所释放,市场价格顺势升高。 调价时间滞后,未能及时灵敏地反映市场变化。现行国家确定的成品油销售中准价,是要在国际市场三地价格加权平均变动超过一定幅度时才作调整,每次调整至少也在一个月以上,有时几个月不动。特别是国际市场变化并不完全反映国内市场,按其确定国内油价则难以反映国内市场的真正需求,既误导生产也影响销售。 机械接轨,扭曲了市场的正常需求。一是定价水平忽高忽低,每次调价吨油在200元上下并不鲜见,致使提价要么过高,实际价格达不到,所定价格形同虚设;要么降价过低,达不到促进生产的目的;要么调价滞后,所调价格时过境迁,使得国家指导价起不到指导作用。二是世界各地成品油消费结构、习惯及季节变化等,与国内市场不尽相同,而且国内各地市场的需求情况也不尽相同,按照国际市场油价制定国内价格,同国内市场的实际状况必然有出入。 透明滞后的定价机制,刺激投机,干扰正常的经营和市场秩序,使定价异化,没有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带来经营者不平等的市场机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与国际市场变化滞后一个月,给投机经营预留了较大空间,刺激囤积居奇等投机行为。 原油价格与成品油价格接轨不对称,影响了成品油生产经营的正常安排。原油完全按照国际油价变动情况,每月1日进行调整,而成品油价格调整则有一个稳定的区间。因此,往往形成原油大幅度提价,成品油价格不提,原油降价,成品油不降,生产企业原油进价与成品油销价不匹配,不利于产销衔接。
为什么汽油要涨价?
与国际油价接轨呀。
问题是国际上价格高的,国家一味强调要与国际接轨,好像这就代表了发展方向,但国外价格比国内低时,怎么不见宣传要与国际接轨呀?如电信费用、医疗保险、教育费用、社会制度.好多东西学个半吊子,如国外的失业、企业倒闭制,国内社会保障还跟不上、工会还没能发挥自己应有的职能,造成老板说了算,这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不可想像的;医疗、教育方面,国外在收费的同时也有好多廉价的公办机构呀,再看电信、电力价格,与国外主要国家倒挂。这接轨、那接轨,怎么不先将老百姓的收入与国际上先接轨呢?唉,老百姓苦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