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比亚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及对中国石油股价的影响?

2.油价什么时候调整

3.利比亚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利比亚战争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及对中国石油股价的影响?

利比亚油价会涨吗_利比亚石油减产

最近一个月以来,随着中东、北非动荡局势持续升级,国际油价再次在三年后突破100美元。对于对外石油依存度已高达56%的中国来说,能否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成为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石油储备进展如何?国际油价走向如何?国际油价上涨对中国的影响如何?“两会”期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国家能源局的第一任“主帅”张国宝和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两位权威人士均表示,目前中东、北非的局势对中国石油[11.84-0.67%]进口影响不大。王庆云则透露,目前我国石油储备量大体可用1个月,将来会扩建到国际准则的90天要求。

国家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我国原油与成品油储备比为3:1

每经记者宛霞发自北京

3月7日下午,在政协分组讨论会召开之前,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局长王庆云抽空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

NBD:作为物资储备局局长,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下国家物资储备的功能吗?

王庆云:国家储备分十三类,国家物资储备是战略储备,服务于国防需求,主要包括石油、稀贵金属等产品的储备,是间接地服务于生产的。

NBD:我国石油储备进展如何?

王庆云:按照国际能源署的标准,石油储备应达到90天的标准。我国目前的石油储备(量)大体是一个月,也就是说一期已经基本储备完毕。这里面的储备主要包括两块,一块是原油储备,另一块是成品油储备,基本上原油和成品油储备的比例是三比一。

NBD:石油储备二期进展情况如何?

王庆云:二期储备目前只是提出来了,还在选址并没有开建,这主要是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在做的工作,但将来要建二期、三期,以便我国能够达到90天的要求。

NBD:据说我国进行一期储备的时候,国际油价还比较低,您怎么看待储备和价格的关系?

王庆云:储备和价格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国家需要就要储备。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60美元/桶的时候,我说要赶紧进”

每经记者宛霞发自北京

最近十年,中国先后从石油、煤炭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能源安全已成为日益紧迫的问题。

昨日(3月8日)中午,全国政协常委、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的专访。张国宝分管能源工作11年,对于中国能源问题如数家珍。

从利比亚进口原油仅占我国进口量的3%

NBD:利比亚内部军事冲突又加剧了。石油蕴藏丰富的利比亚一旦中断石油供应,对中国有何影响?

张国宝:我认为,即使没有这次利比亚或者中东的乱局出现,石油价格的趋势实际上也是会往上涨的。

但中东、北非目前的局势对于我们中国实际进口原油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因为中国从利比亚进口的油很少,只占我们进口量的3%。即使没有这3%,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解决。进一步说,即使苏伊士运河不能通航了,对我们的影响也不大,因为中国的油通过苏伊士进来的很少。

但是,我国一半以上的原油是从国际市场上进口的,所以国际油价上涨对我国输入型通胀的压力会比较大,主要问题在这个地方。

建议“十二五”增加石油代替品研究

NBD: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近年来逐渐加大,甚至已经超过一半,对于居高不下的油价,我国有何应对措施?

张国宝:去年年中,(国际油价)每桶大约在60美元的时候,我就把三大石油公司找到我的办公室,我讲60美元,你们赶紧进。(这是因为)我预计将来肯定比60美元要高,突破100美元完全是有可能的,即使没有利比亚这个事情出现。

我国能源安全最大的问题是石油安全。因此我建议“十二五”规划中应增加石油代替品的研究。

应该说,我国的能源需求在“十一五”期间增长很快,但总体我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只有10%,90%还是国内的能源,这看起来跟媒体讲的好像有点不一样,我给你解释一下。

实际上我们对外依存度高的只有石油,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56%,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增长。

我国(每年)自己产(石油)两亿吨,(石油)进口已经到了两亿四千万吨,从国内目前掌握的石油储备来看,(年产)超过两亿吨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去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1800多万辆,这个刚性增长很厉害,以后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还会增加。

油价波动中上涨这是一个趋势

NBD:国际油价走势现在各方争论不休,石油似乎最受国际炒家青睐?

张国宝:国际油价到底会涨多少?任何人任何时候也不能预测准确,因为这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但存在几个涨的因素。

最主要的是,利比亚局势会不会蔓延到其他国家,例如沙特。如果不影响,沙特的(石油出口)增长潜力还是有的,但如果影响了,那这个影响就大了。中东局势进一步加剧,那肯定会推高油价。

但总的来讲,石油价格尽管有波动,但在波动中是一个上涨的趋势。

油价什么时候调整

油价的调整时间如下:

1月油价调整时间:1月17日24、1月29日24时。

2月油价调整时间:2月17日24时。

3月油价调整时间:3月3日24时、3月17日24时、3日31日24时。

4月油价调整时间:4月15日24时、4月28日24时。

5月油价调整时间:5月16日24时、5月30日24时。

6月油价调整时间:6月14日24时、6月28日24时。

7月油价调整时间:7月12日24时、7月26日24时。

8月油价调整时间:8月9日24时、8月23日24时。

9月油价调整时间:9月6日24时、9月21日24时。

10月油价调整时间:10月10日24时、10月24日24时。

11月油价调整时间:11月7日24时、11月21日24时。

12月油价调整时间:12月5日24时、12月19日24时。

利比亚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利比亚战争会发生可以说是多种利益所产生的,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利比亚所处地理位置:

利比亚,虽然是北非的一个国家,却靠近北美洲美国、西欧和亚洲的中东、西亚、南亚、东南亚、东亚之间的海运线的必经之路--地中海航路中间,是中东石油运到西欧、美国的必经之路,油轮运输必经之地,东接有苏伊士运河扼欧、亚、非三洲交通枢纽的埃及。所以具有极强的军事战略意义。

其次我们要了解一下利比亚的历史问题:

1943年初英、法占领利比亚南北部。英国占领北部的黎波里塔尼和昔兰尼加地区,法国占领南部费赞地区,并分别成立了军。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全部领土行使管辖权。1951年1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可以说利比亚呗英法两国统治了8年之久,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1969年9月1日,由卡扎菲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推翻了伊德里斯王朝统治,成立了以卡扎菲为首的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并宣布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7年3月2日卡扎菲发表《人民权力宣言》,宣布利进入“人民直接掌握的民众时代”,取消各阶级,建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委员会,改共和国为民众国,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各级革命委员会。1986年10月3日,又改现国名。

可是有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使其在政治上被西方国家排斥。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推行一系列国有化政策,关闭美军基地,废除美利军事和经济协定,力求清除美国在利比亚的影响。两国关系由此发生重大转折。10年卡扎菲下令收回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赶走了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使美失去了在非洲的最大的军事基地。12年卡扎菲废除伊德里斯与美签订的9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并声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在美利交恶的同时,利比亚与苏联之间却迅速接近。利比亚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成了非洲的军事大国之一。美国则认为利比亚的反美亲苏政策严重损害了美在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损害了美国的战略利益。利部署苏制导弹对美第6舰队和北大西洋南翼的军事活动也构成了直接威胁,这是美不能容忍的。早在1982年1月26日里根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第一份国情咨文中就表示要以“坚决的行动”来对付利比亚等反美国家。随着美利冲突的进一步激化,美决心取军事行动,打击卡扎菲。

下面切入利比亚战争的正原因“石油”:

利比亚是石油盛产国,利比亚是非洲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但由于缺乏勘探,一半以上的油田都未经开。而1951年利比亚独立后,伊德里斯王朝推行亲美政策,同美签署了一系列军事与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美在利一直有着巨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利益。美在利比亚不仅有数家石油公司,拥有价值数十亿美元的租借地,利是美国的第三大石油供应国。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世界局势的走向。”这是德国地缘政治学者威廉·恩道尔在其著作《石油战争》一书中的话。如果理解了这句话,就不难读懂目前在北非国家利比亚上演的全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