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柯尔特M1895/M1914机枪

2.亚麻籽油 Flax Seed Oil 怎么样

柯尔特M1895/M1914机枪

比利时亚麻籽油价格_比利时亚麻籽油价格表

柯尔特M1895/M1914机枪

它是世界上首支用导气式工作原理的机枪;因射击中,其杠杆式活塞不停地在枪管下方前后摆动,故被形象地称为“土豆挖掘机”;它被用后便在当时的各种战场上大显身手。它就是柯尔特M1895机枪。

首支用导气式原理的机枪:柯尔特M1895机枪由美国天才设计师约翰·摩西·设计,是世界上第一挺用导气式工作原理的机枪。据说,该枪的发明灵感来自于的一次经历。1889年秋,前往犹他州大盐湖附近的沼泽地打猎,射击时枪口喷出的气流吹动草叶的现象使他意识到可利用火药燃气能量完成供弹、抽壳等动作。

起初,试着改装已有的,接着他又将这种设想应用于机枪,提出了导气式机枪这一全新概念。1890年3月,在导气式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出一支原型机枪,卖给了当时的柯尔特专利火器制造公司。

该机枪的工作原理为:在距离枪口约178mm(7英寸)的枪管下方开有导气孔,枪弹击发后,火药燃气经导气孔冲击位于枪管下方的杠杆式活塞(其回转轴固定于枪管下方),杠杆式活塞向后下方旋转170°,并通过与之铰接的活塞连杆驱动枪机开锁、后坐。

枪机后坐到位后,在复进簧作用下复进。在复进过程中,从弹带中抽出的新弹上升至进弹位置,并被推进弹膛。同时,在复进过程中,输旋转带动弹带移动一发弹的位置,使次发弹进入输弹位置。

枪机推弹入膛并闭锁后,只要射手按压扳机,退壳、抛壳、推弹入膛、枪机闭锁、击锤待击和枪弹击发过程将循环往复,直至耗尽或者射手松开扳机。

由于射击过程中,杠杆式活塞不断地在枪管下以170°的弧度前后摆动,其动作很像当时用的土豆挖掘机的铲子动作,因此该机枪被形象地称为“土豆挖掘机”。

美国海军在1893年对该枪进行了测试。1895年,该枪由柯尔特公司进一步完善,并正式定名为柯尔特M1895机枪,并先后推出用海军的李式6mm枪弹和陆军的克拉格.30-40枪弹的两个版本。

M1895机枪战绩辉煌:海军最初订购的50挺M1895机枪于18年交付。1898年,海军再次订购了150挺该枪,并配备三脚架和轮式登陆架,供海军登陆部队和海军陆战队使用。

在之后发生的美西战争中,M1895机枪显示出了强大的火力;在古巴的圣地亚哥战役中,由陆军上校泰迪·罗斯福指挥,陆军部队与海军登陆部队并肩作战,于是就有了海军的M1895机枪与陆军的加特林机枪共同响彻凯托山和圣胡安山的景象。

M1895机枪在美西战争中大获成功后,陆军也从柯尔特公司购了100挺,但主要用于测试和训练。由于这批机枪用的是海军的李式6mm枪弹,而非陆军的克拉格.30-40枪弹,因此陆军和海军在1898年联合召开了一次协调会,主旨是建议在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中用的武器中推行标准化。

最终,海军放弃了李式6mm枪弹,转而用陆军的克拉格.30-40枪弹。克拉格.30-40枪弹后来被.30-30枪弹取代,并最终演变为斯普林菲尔德.30-06枪弹。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都使用了M1895机枪,但只有海军将其作为制式武器,并根据配用的枪弹与改进,分别定名为MkI(配用李式6mm枪弹)、MkIMod1(配用克拉格.30-40枪弹、.30-30枪弹和斯普林菲尔德.30-06枪弹)和MkIII(即M1914机枪,用.30-06枪弹,可更换枪管)。与海军的订单生产不同,陆军一般是现货购买。

柯尔特公司在世界范围内总共售出约25000挺M1895机枪。除美国外,俄国、比利时、加拿大、英国、中南美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军方都有购,用了包括李式6mm弹、克拉格.30-40弹、斯普林菲尔德.30-06弹、毛瑟7.65mm弹、希腊6.5mm弹、墨西哥7mm弹、俄国7.62mm弹和英国.303弹等诸多口径。

在南非爆发的“布尔战争”(1899~1902)中,英国陆军中的加拿大裔士兵使用M1895机枪对抗布尔人。在墨西哥革命(1911年~1916年)战争中,交战各方均使用了M1895机枪。在一战前,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参与加勒比地区的作战行动中,也大量使用M1895机枪。

1914年,由于原来笨重的固定式枪管容易过热炸膛,柯尔特公司将M1895机枪枪管改成带圆环状散热槽的可更换枪管,此款改型最后被定名为柯尔特M1914机枪。

结构附件审视:M1895机枪全枪质量为15.9kg,三脚架质量27.2kg。全枪长1041mm,枪管长711mm。用气冷式枪管,由木质箱从左侧通过250发弹带供弹。射速每分钟约400~450发,只有连发射击方式。不过,射手可通过控制扳机实现短点射。

瞄准装置:M1895机枪用普通片状准星,表尺为立框式,表尺分划91.4m~1828m(100~2000码),不使用时可折叠放倒,避免损坏。

M1914机枪用带护圈的楔形准星,表尺仍为立框式,表尺分划也与M1895机枪相同,但可进行风偏校正调整。

弹带:每挺M1895机枪配23条帆布弹带,每条弹带可装250发弹,弹带装在专用弹箱内。射击时,弹箱接驳在枪身左侧。弹带末端的帆布外包裹着黄铜片,可方便地插入进弹口。

后来设计的M1917水冷式机枪的弹带与M1895机枪的弹带很相似,但其上所设容纳枪弹的间距略有不同,故M1917机枪的弹带虽然可以在M1895/M1914机枪上使用,但并不可靠。为便于快速向弹带上装弹,还专门为M1914机枪设计了压弹器。

弹箱:弹箱主要用于盛放装满枪弹的250发弹带。外部尺寸(长×宽×高)为330mm×105mm×203mm。其顶盖用滑动式设计(可通过设在侧面板内的滑槽插入和拉开)。后期弹箱提供了棉质提把。弹箱内壁涂有亚麻籽油,外表也刷有油漆,以防腐蚀。

架座:M1895机枪的架座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带有弧齿的托架和起固定作用的支撑架。托架通过螺栓与支撑架连接,而机枪通过连接销与托架相连。托架上的弧齿与一个蜗轮配合,通过转动蜗轮后端的手轮即可进行枪口高低的调节。枪口高低调整好后,锁紧支撑架右侧的高低锁紧手柄,即可将托架固定。支撑架底部为枢轴结构,可在三脚架上做360°水平旋转,即枪身可做360

水平旋转,调整好旋转角度后,将三脚架右侧的方向锁紧手柄锁紧,即可将支撑架固定。

三脚架:M1895机枪所配三脚架共有4种,均用“前二后一”形式,除质量不同外,结构差别不大。

第一种三脚架的架腿较短,架好后枪管离地面仅457mm高。该三脚架后架腿上有一块可上下摆动的木质支撑板,供射手卧姿射击时放靠肘部或胳膊。

第二种三脚架与第一种类似,只是未设置支撑板且架腿略高,架设后枪管距地面约559mm。

第三种三脚架的架腿更高,架设后枪管离地711mm,且在后架腿上设有供射手坐着射击的简易座位。

第四种三脚架的架腿最长,架设后枪管离地约965mm,后架腿上同样设有简易座位。

这四种三脚架的架腿均未附捆绑皮带等紧固装置,即在架设或运输时,三脚架的架腿均可自由移动,需用额外的绑带将其固定。

搭载的轻型轮式登陆车:轻型轮式登陆车主要装备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便于在登陆作战中灵活机动地运送M1895机枪及枪弹。该登陆车的车轮为木质,在陆地上的机动可用人力推,也可使用畜力和汽车拉拖。车上除搭载机枪外,还分别在机枪前后设有两组枪弹柜,共可容纳8个弹箱。枪弹柜用销锁固定在车上,均可拆卸。其中,前枪弹柜可容纳两个水平放置的弹箱,后枪弹柜可容纳6个直立放置的弹箱,后枪弹柜的中间还设有两个空腔,分别放置常用备件和用于清洁的通条。登陆车上配置的弹箱比普通弹箱要小,根据机枪口径,可容纳2条120发弹带或1条240发弹带。

地位不同凡响:作为机枪早期研发的先驱,柯尔特M1895/1914机枪在机枪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续导气式自动武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第一挺实用的导气式机枪,该枪在早期战场上出色地证明了自身的价值。

亚麻籽油 Flax Seed Oil 怎么样

亚麻油又叫亚麻籽油、亚麻仁油或胡麻油,英文 Flax seed oil 或 Linseed oil,是由

亚麻的(亚麻籽)压榨出来的浅**透明液体。亚麻油因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含亚

麻酸 55%、亚油酸 16%、油酸 17%、硬脂酸 4%、棕榈酸 6%,使其成为应用广泛的工业用天然

精炼亚麻油原料,亚麻油具有比重轻、不导电、能抗冷热、抗潮湿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

亚麻油脂肪酸碳链上含有多个不饱和的 CC 双键,特别是共轭双键,赋予其优异的化学

反应活性。我们通过对亚麻油的脂肪酸碳链上的双键、酯基、丙烯基碳等活性基团上可进行

各种改性反应,引入聚合能力更强的功能基团,提高官能度和共轭程度,或用传统的聚合

反应即可制备出各种性能较好的精炼亚麻油基高分子聚合材料。常用的改性方法包括环氧

化、环氧基酯化、环氧基羟基化、双键异构化、三酸甘油酯醇解、氢化法、直接聚合法等。

亚麻油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利用于生产改性树脂,制备新型生物可降解材料或转化成有机化学

品。

亚麻油产地有加拿大、美国、比利时、中国,固定的进口渠道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保障

了全国用户的使用。

本品精炼亚麻油用国内先进的炼油生产设备,严格的工艺控制,经由亚麻籽经精选、

浸出、预榨、碱洗、水洗、烘干、脱色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可广泛用于醇酸树脂、水性树

脂、油墨连接料、油画颜料及油漆涂料等精细化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