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飓风哈维油价_飓风哈维让美国能源心脏“停搏” 德州可能
1.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2.2005年的十大新闻是什么
3.美国本土州原油产量
历史原油最高价147.91的背景?
我给你一篇2007-08原油最疯狂时候的一篇分析报道,里面详细的写出了原油疯狂的背后原因,仅供参考。
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创下历史最高价的背后
国际原油期货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与前两次有很大不同。2005年的主要因素是飓风给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石油开和炼油业带来的巨大损失。2006年的主要推动因素是中东政局恶化引发的“政治溢价”。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今年油价上涨,主要动力则是基本面的支持——市场供需不平衡。
2003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四年超过4%,是二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尽管油价持续走高,但在经济强劲增长的基础上,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上升。
国际能源机构最新发表的报告预测,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将达到8600万桶,比去年增加2%,而2006年较2005年的增速仅为0.9%。
国际能源机构还预计,未来几年,受世界经济增长强劲的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将继续走高。到2011年,全球每天所需原油为9580万桶。
与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石油供给能否及时跟上?国际能源机构的报告认为,非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油能力已接近峰值,未来增产空间不大。报告预计,今后5年内,非欧佩克产油国年均增产速度不会超 过1%。为此,国际能源机构呼吁欧佩克将日产量增加100万桶,以实现全球 原油市场的供需平衡。
欧佩克目前的日产量比去年同期少170万桶。由于2006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大幅回落,欧佩克在2006年11月初将原油日产量削减了120万桶,2007年2月再次削减50万桶。在欧佩克实行限产保价措施之后,目前的油价已经较欧佩克第二次减产时上升了将近五成。
美国能源部能源情报署负责人盖伊·卡鲁索近日呼吁,欧佩克今年下半年应提高原油产量,以避免油价过高。如果欧佩克无所作为,美国和全球的石油库存就会太少,这将导致油价继续上涨。
面对各方的增产建议,欧佩克却拒绝增产限价。欧佩克第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和矿产大臣纳伊米近日表示,目前油价持续走高并非由于供应短缺,而是全球性炼油能力不足以及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造成的。欧佩克轮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能源部长哈米利也表示,油价走高与欧佩克无关,到目前为止欧佩克还没有理由增加产量。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原油供给增长放缓是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但炼油能力不足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3年和2004年,在全球石油需求分别增长2.4%和3.2%的情况下,炼油能力仅分别增长0.4%和0.3%。
市场分析人士还指出,尼日利亚局势不稳、伊朗核问题、伊拉克局势动荡、北大西洋飓风季节的风险、资金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对冲基金进行投机交易活动等因素,也是油价上涨的动力。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油价将在高位运行,一些机构也纷纷调高对油价的预测。
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是9月11日将在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部长会议。虽然一些欧佩克成员国拒绝增产限价,但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近日接受澳大利亚媒体访时暗示,欧佩克并不希望油价上涨失控,如果油价涨至每桶80美元,欧佩克可能做出增产限价决定。
2005年的十大新闻是什么
以下是美联社2005年度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1. 飓风卡特里娜:尽管美国提前数天预测到飓风“卡特里娜”将会来袭,而且“卡特里娜”登陆前已经在海面上从5级降至4级,但其威力仍然令人震惊。飓风造成美国5个州1300多人死亡,其引发的洪水淹没了新奥尔良80%的地区。此外,飓风“威尔马”和“丽塔”也造成了严重破坏。
2. 罗马教皇去世和新教皇继位: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去世以后,来自德国的枢机主教约瑟夫·拉青格当选第265任天主教罗马教皇,称为本笃十六世。
3. 伊拉克局势:与2004年一样,来自伊拉克的消息有好有坏:既有大量自杀性袭击的消息,又有伊拉克投票选举新***的消息。美军在伊拉克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了2000人,布什总统估计伊拉克平民死亡人数为3万。
4.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九缺二:由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女法官桑德拉·奥康纳突然宣布退休,加上首席大法官伦奎斯特病逝,最高法院目前面临着“群龙无首”、“九位法官缺了二位”的窘境。高院同时出现两名法官空缺,这在美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布什对约翰·罗伯茨的首席大法官提名已经获得顺利通过,但布什的另一个提名至今没有通过。
5. 油价创新高:原油价格于8月份升至每桶将近71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6. 伦敦连环爆炸案:7月7日,英国伦敦三列地铁列车和一辆公交车遭到袭击,造成包括四名自杀性袭击者在内的56人死亡。英国当局称,三名袭击者在英国出生,父母为巴基斯坦移民;另一名袭击者来自牙买加。
7. 亚洲地震:印度和巴基斯坦边境附近发生的大规模地震造成8.7万多人死亡,300多万人无家可归。救援人员呼吁各方在当地寒冬来临之前提供更多紧急援助。
8. 美国女植物人安乐死之争:美国女植物人泰里·斯基亚沃(另译“特丽·夏沃”)的生死引起了全美的关注。在长达七年的官司中,法院曾三次同意她安乐死,又两次让她继续生存,她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事关其“生死”的争端不断升级,直至惊动了布什总统和联邦法院,一场家庭纠纷升格为政党风波。布什总统、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布什和国会议员均加入泰里父母的阵营,要求再次给她插上维持生命的进食管。但联邦法院最终拒绝了她父母的请求,拒绝重新为她插上进食管。到3月31日,泰里连续13天“断水断粮”,被宣布死亡。
9. 美国“特工门”:布什泄露中情局女特工身份的“特工门”案件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办公室主任利比遭到起诉,多名著名记者也卷入该案。
10. 布什支持率下跌:多种因素导致布什总统的支持率降至40%以下,为他就任总统以来的最低点。这些因素包括:美国民众对伊拉克问题感到担忧、在面对飓风“卡特里娜”时救灾不力、布什对最高法院一名法官的提名没能获得通过
美国本土州原油产量
3.2.2.1 美国本土48州陆上和浅水区域原油产量
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本土48州陆地和浅水区域(水深<200米)的产量,另一部分为深水区域的产量。从累计原油产量来看,美国本土48州陆上和浅水区域已经累计产出原油234.6亿吨,占全美累计原油产量的90.3%。
美国本土48州的产量在10年创下4.68亿吨的高峰,并在11年和12年将产量保持在4.6亿吨以上。13~19年期间,美国本土48州的产量年均降幅达3.6%,到1980年,产量已降至3.49亿吨。1980~1985年间,受到高油价的影响,本土48州的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并在~1985年间略有回升。但从1986年起有继续递减的趋势,平均递减率为2.6%。除1980~1985年间,产量由于受到高油价影响而保持平稳的六年,美国本土48州的产量始终保持着递减的趋势。高油价前后的递减趋势延缓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深水区域产量的显著增长(图3.17)。
美国本土48州陆上和浅水区域作为主要产油区域,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产量高峰之后,其产量递减趋势非常明显,从1986年起,这部分产量的平均递减率仍然为1980年之前的3.6%。2004年美国本土48州陆上和浅水区域的产量已经降至1.76亿吨。
3.2.2.2 美国深水区域原油产量
美国对深水区域的划分是以水深200米为界,它主要分布于联邦海域,包括三个部分:阿拉斯加深水区域、太平洋深水区和墨西哥湾深水区[83]。其中,阿拉斯加深水区尚未开发;太平洋深水区油气产量非常少,目前尚无统计数据;墨西哥湾深水区的产量则非常大,目前获得的深水产量全部来源于墨西哥湾。
图3.17 美国本土48州原油产量分布
19年起,美国深水区域开始产出原油,当年产油7.76万吨。随着对深水区域勘探开发力度的加强,发现了许多大型油气田。美国2004年剩余探明储量排名前100位的油田中,深水区域的油田一共有26个,在1990年之后发现的有19个,其中有5个油田2004年的剩余探明储量排在全美前20位。1995年以来是美国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展的时期,1995~2004年深水原油产量增长率为21.3%,平均年产量为3366万吨。
2003年,美国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约为0.5亿吨,占当年全美原油产量的17.6%,本土48州产量的21.3%,美国海上原油产量的49.9%(图3.18)。在2004年和2005年,美国墨西哥湾产区由于先后受到“伊万”、“卡特里娜”飓风和“丽塔”飓风的影响,2005年的产量下降至0.46亿吨,与2003年相比,下降了8.6%。到2005年,深水区域累计原油产量已达4.36亿吨。
图3.18 美国除墨西哥湾深水区外的海上原油产量与墨西哥湾深水区域原油产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