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务文章200到300字即可,急用

2.什么 是PLC

3.工业自动化的设备技术及制作

4.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数据库管理物资装备数据库怎么填写?

业务文章200到300字即可,急用

甘肃冶金杂志_甘肃数据冶金价格查询系统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文章出处: 作者:龚炳铮 发布时间:2006-03-15

摘 要 本文综述了我国电子商务简要回顾、近年来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十.五"和2010电子商务发展预测与展望。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信息化 发展现状 预测与展望

1.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简要回顾

我国计算机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但电子商务仅有十多年,1987年9月20日,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了世界,揭开了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1.1990-1993,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

我国九十年代开始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如外经贸部国家外贸许可证EDI系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运海运/空运管理EDI系统、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中化财务、石油、橡胶贸易EDI系统"及山东抽纱公司"EDI在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等。1991年9月由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商检局、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中国银行、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税务局、贸促会等八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中国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亚洲EDIFACT理事会,目前已有18个国家部门成员和10个地方委员会。EDI在国内外贸易、交通、银行等部门应用。

2.1993-19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

1993年成立院付总理为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部、全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共同组织"北京电子商务际论坛",来自美、英、法、德、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加拿大等国700人参加。1994年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使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ISP、.COM公司)开始兴起.

1996年1月成立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参加,统一领导组织我国信息化建设。1996年,全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

19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19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19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19年4月以来,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开始运行。

3.1998年开始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 1998年7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被称为"永不闭幕的广交会"。 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是我国第一家现货电子交易市场,1999年现货电子市场电子交易额当年达到2000亿人民币。中国银行与电信数据信局合作在湖南进行中国银行电子商务试点,推出我国第一套基于SET的电子商务系统。 1998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它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1998年首都、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开展电子商场、电子商厦及电子商城的试点,开展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建立金融与非金融论证中心,和有关标准、法规,为今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或初始阶段。医药电子商务网于98年投入运营,医疗卫生行业1万个企事业单位联网,能提供上千种中西药品信息。全国库存商品调节网络、全国建筑在线、房地产网上促销,都已正式开通。

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1999年兴起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网上大学),远程诊断(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已有试点,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4.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2B为主体。电子商务服务商(dotcom公司)正在从虚幻、风险资本市场转向现实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有商务传统企业结合,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成功、开始赢利的电子商务应用。由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现实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正在成熟,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的"本土化"趋势加快,国内企业开发或着眼于国内应用的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2.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网站数近年来飞速增长

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网站及域名"飞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0 2001 2002.6 2002。12

计算机安装台数 2200万 2800万 3500万 3900万

联网计算机台数 892万 1254万 1613万 2083万

互联网用户 2250万 3370万 4580万 5910万

域名数 2.2万 12.7万 12.6万 17。9万

网站数 26.5万 27.7万 29.3万 37。1万

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电子商务及计算机应用网络化。

2.2 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

2002年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购投资就有350亿元(硬件250亿,软件45亿,信息服务55亿元)比同期增长25%,2002年7月国信办公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包含三大措施:1)建立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处理办公,外网处理部门间及企业、公众服务义务。2)推进12项金字工程建设,(金税、金关、金财、金审等)。3)加快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人口、农业信息库等)。全国各级正在实施中,各级申请的gov域名2001年1月4615个,2002年12月已有7796多个。在有的省,乡镇已全部上网,各级网站都已在网上发布信息,开辟了与公众沟通交流和提供服务的渠道,不少地方建立了面向了群众的信息发布查询系统,设立"信箱"、"信箱",方便公众参政议政。北京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了142个网站开展80多项网上办公项目,提供下载办公文告表格565种。、上海建立了143个网站,实现跨部门工商网上并联审批,过去要化30多天跑18个部门现只消5天跑1个部门就完成。广州市已建立了76个网站、93个应用系统,如43个部门在"企业注册和年检并联审批系统"进行网上审批等,青岛电子政务工程被院办公厅和科技部评为全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之一,创下技术性能最先进、信息最丰富、访问量最大等网站建设多项纪录,在电子政务战略、技术研究及电子政务规划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海关等部门建立电子口岸系统,在网上进行进出口报关通关业务管理,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报关通关手续。全国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点已超过4000多点,基本建成全国性税务计算机网,全国2000多万户纳税人纳计算机管理,全国75%的税款通过计算机征收,防伪税控系统已在全国推行,税务部门在部分地区开展网上申报与缴税的试点,网上征税已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部分省市实现,网上招标购已在部分省市开始实施,如深圳市6亿元药品已在网上招标、购。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继续改善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即将出台,已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网络带宽增加,国际出口带宽总量2002年带宽的总和已达8880M,比2001年增加23。5%;九大互联网络单位与中国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的互联互通带宽总和达到21412M,宽带接入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用户数达417万户,其中ADSL接入187万户,LAN接入170万户,Cable Modem、无线等接入方式60万户。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北京、武汉两地成功投入运行,2003年2月底前完成在上海、天津、济南、沈阳、成都、西安、深圳和海口等11个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推广,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行、跨地区信息交换网络。物流配送出现了一些进展,拥有我国最大传递网络的中国邮政加盟电子商务领域,一些专门为电子商务项目服务的专业配送企业也相继出现。

我国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2002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2002年完成电子签章点条例起草工作,更多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

2.4 行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2002年外贸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极大改善,全国进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与发证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企业可以在网上申领进出口许可证;外经贸部早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在线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技术出易会、中国招商等站点,其中中国商品交易市场(China market.cn ),已有8000多家企业近3万种商品在这个虚拟市场上常年展示,今年开通了网上洽谈平台,通过.cantonfair.org,.cecf,.ccme.org.cn等三个网站,为展客商提供信息发布、贸易撮合、网上洽谈、成交等电子商务服务。据统计,截至4月27日,广交会各网站的访问量累计总数达5090万次,比上届同期增长50.95%。其中境外访问量累计数为2589万次。广交会网站三个平台意向成交量为2。2.18亿美元,确认的成交量为4784.77万美元。据统计,在各大类产品中,网上成交效果最好的是机电类产品,占总成交量的73.4%,其次是粮油类和五矿化工类产品。2002年建立义乌小商品在线国际博览会,促进了小商品出口。全国加工贸易联网审批管理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全国有300家审批机关,2万多家企业已实现加工贸易网上申报、审批、实时监控与管理全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已实现电子化,金融业截止2002年11月发放各类4.69亿张,同比增长22%,2002年1月-10月发放2.1亿张,其中带银联标识的6000多万张,全国基本实现300个以上地级市各类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100个城市中98个城市部分或全部实现了当地跨行通用,各商业银行在40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全部发行银联标识卡,实现跨行、跨地区运用,2002年9月底,累计交易额10.5万亿元,比2001年底增加43%。`金融系统由人行和全国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建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已开通运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均已开展网上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已开通网上银行312个,交易额2001年达6000亿元,2002年突破5万亿元。2002年增加了代理汇兑、预约业务、在线收费、基金、国债业务等新服务,个人网上业务新增缴费、e通卡、外汇买卖、基金交易等新业务。全国101家证券公司、239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2623家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措施,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证券公司在网上建立站点,能提供股市行情,网上进行证券在线交易(网上炒股),2002年通过互联网完成证券交易5230亿元,比2001年增长8。99%。2002年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开通了网站,部分已向电子商务型发展,如中国人保的e-picc,平安保险pa18等网站,客户可通过网上投保车险、家财险、货运险,并可享受保单验真、保费试算、理陪查询、投诉报案、风险评估、保单批改等实时服务,2002年网上销售保单等方面 取得较好业绩。行业都建立行业网站,开展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

中华纺织网推出了一种比邮件沟通更可靠、更简单、实时并能够让买家和卖家获得及时沟通的网络交易工具---BTOB实时在线沟通系统,可让中国纺织企业上网实时谈"买卖"。

房地产交易系统网上在线交易,2002年盛夏起,客户就可以通过安装在中国电信主机房服务器内的EES房地产信息在线交易系统进行房地产交易。该系统是一套专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在线房产信息交易、管理的大型电子商务系统。系统用目前最新的B/S体系,Win2000作为开发平台,友善的操作界面,网站完全后台管理。建筑制品和建材产品适合网上销售。当前《中国建材商品网》,《中国装饰材料网》,《中国水泥网》,《鲁班网络》,《易网五金网》等建筑、建材网站,已形成多品种、广覆盖。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旅游业也已启动电子商务,国家旅行社、青年旅行社开展网上旅游业务,网上预订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安排旅行等。全国旅游网站已近300家,网上旅游市场发展很快,

《中华万游网》、《华夏旅游网》、《康辉专业出国旅游网站》、《携程旅游网》和《旅游资讯网》推出的特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抽样调查,2002年,全国62.7%的零售企业建成了局域网,38.8%的零售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只有3%的零售企业实施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我国农业网站发展很快。不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农业信息网》,还涌现了类似《中华十亿农副产品网》《福州亚峰》《南京白云亭》这样一些大型网上市场。网上经营的品种一改去年以粮食,化肥为主的局面。副料、家禽、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茶叶、鲜果等全部上网。江苏目前已有九大类,三十个农产品市场实现了连网。沛县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县28个乡镇连网。网上销售菜粮等农产品23亿公斤。《环球农商网》、《中青农网》、《中国农村星火数据广播网》让农民用电视机即可走进网络时空。成为面向九亿农民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已开始按月提供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糖料的监测报告,年底可建立几个品种的数据平台。农村供求信息服务系统,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农村供求一站通),一年来已有注册会员18000家,每月颁布信息6000条,内容详查13万条,中国农业信息网(.agri.gor.cn)已成为中国最全面、权威的农业信息网络,每月点击已达到1000万次,农产品价格供求信息还通过中国联通的寻呼机向全国用户发送,2002年改进了对网站信息管理,建立了三层结构内容管理系统,推进县、乡信息服务点建设,年底预计完成60%县级、20%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

网上农产品超市开通,位于北京市大兴县的北京万福喜食品公司的员工在其配送中心内为网上订货的顾客准备农产品。该公司从2002年5月起利用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市民只要登陆://.hhl.cn">.hhl.cn网址,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貌的大兴蔬菜、瓜果、肉食等农副产品的介绍,公司设立配送站点的小区居民通过网络订货后,该公司针对顾客的要求进行清洗、加工和配送,市民不出小区就可购买到新鲜、便宜的优质农副产品。目前,已有6万户北京市民成为该公司会员。自19年至今,南通市农民通过上网销售的农产品累计达到200多个品种,实现销售额近1亿元,通过信息搭桥,农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2.5.省市地区电子商务取得不少进展

北京、上海、湖南、徐州、海南等地电子商务已取得不少进展。

北京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取得较大进展,首都电子商城作为首都电子商务主要基础设施,已开始为国内外企业、商户开展全国性和全球性电子商务发挥作用,每月访问者达数百万人次,每月网上经营额已达数百万元人民币。2002年北京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电子商务体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四级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开通。在2002年1至9月, B to B、B to C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360.1亿元和3.8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1.87%和164.14%,电子商务市场前景看好。西单商场于2001年底投资900万元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igo5)。到2002年6月,igo5月销售额已超过400万元。2002年9月,实华开以单笔跨国网上购额超过千万人民币而刷新亚洲网上开放式纯电子商务购新纪录,此次交易开设四个竞价市场,对四种不同的特制塑料进行拍卖。总成交额超过千万,为购方节省金额百万余人民币,节省比例达到10.72%。至此,实华开已成功地为包括美国最大的办公文具连锁店以及德国最大的零售商,举行了十几场中国出口商品网上竞价订货会。网易2001年初易趣合作网上拍卖,2002年7月5日,合同期满,双方拍卖合作正式到期。2002年7月9日网易的主页上出现了"网易拍卖"推出了自己的拍卖服务。2002年3月18日美国eBay公司为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易趣与美国eBay公司合作eBay获得了易趣的33%股权,使易趣成为国内最大的C to C网上拍卖网站。2002年,中国互联网上的手机销量增长了近150%,目前国内外各种品牌的手机型号有264种,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同样一部手机网上销售价格比传统的专卖店销售价格要低1%至2%,手机配件的网上销售能比传统专卖店便宜到40%至50%。北京社区电子商务工程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果: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将18个区县、149个街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在169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169个网站,形成覆盖全市社区服务信息网,安装了149套街道热线呼叫系统,在1200个社区安装了管理软件,开发社区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在2400个社区实现了网络接入,用96156热线电话和信息亭三种接入方式。上海社保卡工程几年来取得成效,累计发卡800万张,600万人用于医保结算。

济南市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一年来,以三联集团为龙头与22家家电生产厂家和20多个销售商建立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对34家连锁店进行改造,24家实施紧密分销商管理系统,10家实施核心分销商管理系统(即由ERP统一管理)。总部与连销店分销效率大为提高,订单处理由来1.5天缩短到5分钟,实现了商流、信息流、物流全面集成,共享。海南在旅游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营销,重庆在网上农,贸超市、网上轻工市场,徐州淮海食品商城,天津在物流配送方面进行了试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中国电信湖南电子商务中心建立了179门户网站,开展在线安全交易、安全支付、证券、银行、购物与CA论证等安全服务。

2.6 我国B2B、B2C市场的发展现状根据CCID的研究分析资料:2002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3804家,比2001年3391家增长12%,能有效运行的1533家,比2001年1326家增长16%;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227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285家,专业类网站1992家,能有效运行的737家;B2B网站152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189家,专业类网站1338家,能有效运行的796家;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2002年1809亿元,比2001年1088亿元增长66。2%;B2C交易额2001年为13。15亿元,2002年25亿元,年增长率90%;B2B交易额2001年为1075亿元,2002年1784亿元,年增长率65。9%。

2.7 我国工业、交通企业电子商务有显著进展

2002年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全面启动,全国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

2001年8月,CCID对10个城市13个行业6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有22.3%的企业参与了电子商务,9.3%的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15.6%个企业开展分销渠道管理,51.4%的企业进行网上销售,72.9%的企业进行信息查询,72.4%的企业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国家经贸委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家航空企业中,有66.67%的实施了电子商务,7家石化企业中实施电子商务的占57.14%,15家外贸企业有46.67%实施了电子商务,其他行业如电子、铁道、医药、机械、汽车、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比重都在20%-50%左右,相应的如轻工、电力、烟草、交通等行业电子商务开展不够充分,在20%以下,特别是煤炭、建筑和有色金属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2002年,中国约26.1%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大型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最积极,比例达32.1%,中、小型企业比例分别为27.8%和21.4%,

按不同性质企业来分,外商独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比例最高,达到41.3%,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比例为33.5%。国营和民营/私营企业比例相对较低,都不到25%,但和2001年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如宝钢、中国石化、联想、方正、海尔等集团,在实现企业内部ERP管理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网上购,已经或已在建设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在B2B网站的交易已经纳入主生产,截至2002年12月交易额突破了193亿元,其中电子购106亿元,电子销售87亿元。2002年头10个月,中石油网上交易额为150亿元,其中电子购92亿元,电子销售58亿元。平均节约购成本5%,"西气东输"工程中,一笔6亿多元网上购仅7小时就完成,节约资金1.2亿元。石油专用管材电子购一项,中油股份每年就可以节省两亿元

中国石化石化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网络有如下效益:1.降低了销售成本,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石化产品成交额302亿元,节省销售费用数亿元;2.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客户可在网上查阅产品、定单处理信息,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3.增加了商机,在网上宣传企业、介绍产品性能,扩大销售营业额,开通至今新增客户100多家。石化物资购电子商务系统购成交1。万笔、成交额209亿元,节约购资金约5亿多元。海尔集团实现了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集中招标、购、服务与营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仓储面积及库存资金,.截止2001年12月31日,网上交易额达188亿元.成交金额1236万元;定单遍布全国90多个城市,包括农村,网上接受处理信息近万条,包括建议、咨询、合作、服务等各类信息,其中有多条产品设计建议被纳,通过对定单信息和接收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为销售和生产决策服务,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为海尔国际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尔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人民币,建立mySAP电子购平台,10%的购定单从网上下达,实现一流三网,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网,用户网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使购周期从原来平均10天降低到3天,仓储面积减少一半,降低库存资金约7亿元,库存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12天以下,实现即时购、即时配送、即时分拨物流。宝钢股份公司通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在线Bsteel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02年7月实现的购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T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联想集团通过实施管理(ERP),规范和优化了77个业务流程,加强了财务、销售、生产制造、购等子系统之间的集成,目前,联想集团已经完成了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化,已经开展协同电子商务。`全国大约70%的大中型企业已上网,建立网站,有了网址、主页,开展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

计算机在铁路、民航、航运部门的应用有长足进步,铁路运输管理系统TMIS基本建成,各铁路局计算机订票系统投入运行,全国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自1996年投入运行以来,2199个车站6000多个窗口已实现计算机售票,建成铁道部客票中心和24个地区客票中心,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异地售票,售票量占全国铁路客票发售总量90%以上,铁路电子商务系统近期建设内容包括网站与电子商务、铁路物资总公司电子商务试点即中铁物资贸易网、物流网,实现网上贸易物资调配、物流配送、仓库管理、货物追踪等功能以及集装箱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民航订票系统为国内26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座位的控制与销售服务,离港系统、货运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航空信息系统以及民航商务数据网进一步完善,目前己开始建设民航分销系统(GDS),己与 386家外航、2000家酒店相连,为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信息技术在公路、内陆水运与远洋航运系统包括公路货运交易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港口管理EDI网络,电子提单系统及水上安全监督等方面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2.8 远程教育迅速发展

什么 是PLC

1、PLC即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新型工业控制装置。在1987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

“PLC是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它用可以编制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运算、计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能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PLC及其有关的设备都应该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展其功能的原则而设计。”

PLC的特点

2.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高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由于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F系列PLC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30万小时。一些使用冗余CPU的PLC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PLC的机外电路来说,使用PLC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在应用软件中,应用者还可以编入器件的故障自诊断程序,使系统中除PLC以外的电路及设备也获得故障自诊断保护。这样,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也就不奇怪了。

2.2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适用性强

PLC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以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控制场合。除了逻辑处理功能以外,现代PLC大多具有完善的数据运算能力,可用于各种数字控制领域。近年来PLC的功能单元大量涌现,使PLC渗透到了位置控制、温度控制、CNC等各种工业控制中。加上PLC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

2.3易学易用,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PLC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是面向工矿企业的工控设备。它接口容易,编程语言易于为工程技术人员接受。梯形图语言的图形符号与表达方式和继电器电路图相当接近,只用PLC的少量开关量逻辑控制指令就可以方便地实现继电器电路的功能。为不熟悉电子电路、不懂计算机原理和汇编语言的人使用计算机从事工业控制打开了方便之门。

2.4系统的设计、建造工作量小,维护方便,容易改造

PLC用存储逻辑代替接线逻辑,大大减少了控制设备外部的接线,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同时维护也变得容易起来。更重要的是使同一设备经过改变程序改变生产过程成为可能。这很适合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场合。

2.5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

以超小型PLC为例,新近出产的品种底部尺寸小于100mm,重量小于150g,功耗仅数瓦。由于体积小很容易装入机械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3. PLC的应用领域

目前,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交通运输、环保及文化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3.1开关量的逻辑控制

这是PLC最基本、最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3.2模拟量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有许多连续变化的量,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都是模拟量。为了使可编程控制器处理模拟量,必须实现模拟量(Analog)和数字量(Digital)之间的A/D转换及D/A转换。PLC厂家都生产配套的A/D和D/A转换模块,使可编程控制器用于模拟量控制。

3.3运动控制

PLC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从控制机构配置来说,早期直接用于开关量I/O模块连接位置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现在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世界上各主要PLC厂家的产品几乎都有运动控制功能,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3.4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指对温度、压力、流量等模拟量的闭环控制。作为工业控制计算机,PLC能编制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调节方法。大中型PLC都有PID模块,目前许多小型PLC也具有此功能模块。PID处理一般是运行专用的PID子程序。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5数据处理

现代PLC具有数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集、分析及处理。这些数据可以与存储在存储器中的参考值比较,完成一定的控制操作,也可以利用通信功能传送到别的智能装置,或将它们打印制表。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大型控制系统,如无人控制的柔性制造系统;也可用于过程控制系统,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3.6通信及联网

PLC通信含PLC间的通信及PLC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计算机控制的发展,工厂自动化网络发展得很快,各PLC厂商都十分重视PLC的通信功能,纷纷推出各自的网络系统。新近生产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4. PLC的国内外状况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PLC是1969年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研制的。限于当时的元器件条件及计算机发展水平,早期的PLC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控制及定时、计数功能。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使PLC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为了方便熟悉继电器、接触器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可编程控制器用和继电器电路图类似的梯形图作为主要编程语言,并将参加运算及处理的计算机存储元件都以继电器命名。此时的PLC为微机技术和继电器常规控制概念相结合的产物。

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更高的运算速度、超小型体积、更可靠的工业抗干扰设计、模拟量运算、PID功能及极高的性价比奠定了它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这个阶段的另一个特点是世界上生产可编程控制器的国家日益增多,产量日益上升。这标志着可编程控制器已步入成熟阶段。

20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从控制规模上来说,这个时期发展了大型机和超小型机;从控制能力上来说,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特殊功能单元,用于压力、温度、转速、位移等各式各样的控制场合;从产品的配套能力来说,生产了各种人机界面单元、通信单元,使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业控制设备的配套更加容易。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钢铁、汽车、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的引进、应用、研制、生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最初是在引进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接下来在各种企业的生产设备及产品中不断扩大了PLC的应用。目前,我国自己已可以生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上海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CF系列、杭州机床电器厂生产的DKK及D系列、大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生产的S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YZ系列等多种产品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工业产品中获得了应用。此外,无锡华光公司、上海乡岛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著名的PLC生产厂家。可以预期,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深入,PLC在我国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天地。

5. PLC未来展望

21世纪,PLC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品的配套性上看,产品的品种会更丰富、规格更齐全,完美的人机界面、完备的通信设备会更好地适应各种工业控制场合的需求;从市场上看,各国各自生产多品种产品的情况会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而打破,会出现少数几个品牌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会出现国际通用的编程语言;从网络的发展情况来看,可编程控制器和其它工业控制计算机组网构成大型的控制系统是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的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中已有大量的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编程控制器作为自动化控制网络和国际通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工业及工业以外的众多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 PLC基础知识

1.1 PLC的发展历程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大量的开关量顺序控制,它按照逻辑条件进行顺序动作,并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连锁保护动作的控制,及大量离散量的数据集。传统上,这些功能是通过气动或电气控制系统来实现的。1968年美国GM(通用汽车)公司提出取代继电气控制装置的要求,第二年,美国数字公司研制出了基于集成电路和电子技术的控制装置,首次用程序化的手段应用于电气控制,这就是第一代可编程序控制器,称Programmable

Controller(PC)。

个人计算机(简称PC)发展起来后,为了方便,也为了反映可编程控制器的功能特点,可编程序控制器定名为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是PLC发展最快的时期,年增长率一直保持为30~40%。在这时期,PLC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LC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

PLC具有通用性强、使用方便、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1.2 PLC的构成

从结构上分,PLC分为固定式和组合式(模块式)两种。固定式PLC包括CPU板、I/O板、显示面板、内存块、电源等,这些元素组合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模块式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内存、电源模块、底板或机架,这些模块可以按照一定规则组合配置。

1.3 CPU的构成

CPU是PLC的核心,起神经中枢的作用,每套PLC至少有一个CPU,它按PLC的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接收并存贮用户程序和数据,用扫描的方式集由现场输入装置送来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规定的寄存器中,同时,诊断电源和PLC内部电路的工作状态和编程过程中的语法错误等。进入运行后,从用户程序存贮器中逐条读取指令,经分析后再按指令规定的任务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去指挥有关的控制电路。

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及实现它们之间联系的数据、控制及状态总线构成,CPU单元还包括芯片、总线接口及有关电路。内存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及数据,是PLC不可缺少的组成单元。

在使用者看来,不必要详细分析CPU的内部电路,但对各部分的工作机制还是应有足够的理解。CPU的控制器控制CPU工作,由它读取指令、解释指令及执行指令。但工作节奏由震荡信号控制。运算器用于进行数字或逻辑运算,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寄存器参与运算,并存储运算的中间结果,它也是在控制器指挥下工作。

CPU速度和内存容量是PLC的重要参数,它们决定着PLC的工作速度,IO数量及软件容量等,因此限制着控制规模。

1.4 I/O模块

PLC与电气回路的接口,是通过输入输出部分(I/O)完成的。I/O模块集成了PLC的I/O电路,其输入暂存器反映输入信号状态,输出点反映输出锁存器状态。输入模块将电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进入PLC系统,输出模块相反。I/O分为开关量输入(DI),开关量输出(DO),模拟量输入(AI),模拟量输出(AO)等模块。

常用的I/O分类如下:

开关量:按电压水平分,有220VAC、110VAC、24VDC,按隔离方式分,有继电器隔离和晶体管隔离。

模拟量:按信号类型分,有电流型(4-20mA,0-20mA)、电压型(0-10V,0-5V,-10-10V)等,按精度分,有12bit,14bit,16bit等。

除了上述通用IO外,还有特殊IO模块,如热电阻、热电偶、脉冲等模块。

按I/O点数确定模块规格及数量,I/O模块可多可少,但其最大数受CPU所能管理的基本配置的能力,即受最大的底板或机架槽数限制。

1.5 电源模块

PLC电源用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工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入电路提供24V的工作电源。电源输入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用的为24VDC)。

1.6 底板或机架

大多数模块式PLC使用底板或机架,其作用是:电气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1.7 PLC系统的其它设备

1.7.1

编程设备:编程器是PLC开发应用、监测运行、检查维护不可缺少的器件,用于编程、对系统作一些设定、监控PLC及PLC所控制的系统的工作状况,但它不直接参与现场控制运行。小编程器PLC一般有手持型编程器,目前一般由计算机(运行编程软件)充当编程器。也就是我们系统的上位机。

1.7.2 人机界面:最简单的人机界面是指示灯和按钮,目前液晶屏(或触摸屏)式的一体式操作员终端应用越来越广泛,由计算机(运行组态软件)充当人机界面非常普及。

1.8 PLC的通信联网

依靠先进的工业网络技术可以迅速有效地收集、传送生产和管理数据。因此,网络在自动化系统集成工程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甚至有人提出"网络就是控制器"的观点说法。

PLC具有通信联网的功能,它使PLC与PLC

之间、PLC与上位计算机以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能够交换信息,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实现分散集中控制。多数PLC具有RS-232接口,还有一些内置有支持各自通信协议的接口。PLC的通信现在主要用通过多点接口(MPI)的数据通讯、PROFIBUS

或工业以太网进行联网。

2 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

2.1 最大限度的满足被控对象的控制要求。

2.2 在满足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力求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使用和维护方便。

2.3 保证控制系统安全可靠。

2.4 考虑到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在选择PLC容量时应适当留有余量。

3 PLC软件系统及常用编程语言

3.1 PLC软件系统由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两部分组成。系统程序包括监控程序、编译程序、诊断程序等,主要用于管理全机、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诊断机器故障。系统软件由PLC厂家提供并已固化在EPROM中,不能直接存取和干预。用户程序是用户根据现场控制要求,用PLC的程序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也就是逻辑控制)用来实现各种控制。STEP7是用于SIMAT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组态和编程的标准软件包,也就是用户程序,我们就是使用STEP7来进行硬件组态和逻辑程序编制,以及逻辑程序执行结果的在线监视。

3.2 PLC提供的编程语言

3.2.1 标准语言梯形图语言也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语言,它有以下特点

3.2.1.1 它是一种图形语言,沿用传统控制图中的继电器触点、线圈、串联等术语和一些图形符号构成,左右的竖线称为左右母线。

3.2.1.2 梯形图中接点(触点)只有常开和常闭,接点可以是PLC输入点接的开关也可以是PLC内部继电器的接点或内部寄存器、计数器等的状态。

3.2.1.3 梯形图中的接点可以任意串、并联,但线圈只能并联不能串联。

3.2.1.4 内部继电器、计数器、寄存器等均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负载,只能做中间结果供CPU内部使用。

3.2.1.5 PLC是按循环扫描,沿梯形图先后顺序执行,在同一扫描周期中的结果留在输出状态暂存器中所以输出点的值在用户程序中可以当做条件使用。

3.2.2 语句表语言,类似于汇编语言。

3.2.3 逻辑功能图语言,沿用半导体逻辑框图来表达,一般一个运算框表示一个功能左边画输入、右边画输出。

4 STEP7程序的使用

4.1 创建一个项目结构,项目就象一个文件夹,所有数据都以分层的结构存在于其中,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使用。在创建一个项目之后,所有其他任务都在这个项目下执行。

4.2 组态一个站,组态一个站就是指定你要使用的可编程控制器,例如S7300、S7400等。

4.3 组态硬件,组态硬件就是在组态表中指定你的控制方案所要使用的模板以及在用户程序中以什么样的地址来访问这些模板,地址一般不用修改由程序自动生成。模板的特性也可以用参数进行赋值。

4.4 组态网络和通讯连接,通讯的基础是预先组态网络,也就是要创建一个满足你的控制方案的子网,设置网络特性、设置网络连接特性以及任何联网的站所需要的连接。网络地址也是程序自动生成如果没有更改经验一定不要修改。

4.5 定义符号,可以在符号表中定义局部或共享符号,在你的用户程序中用这些更具描述性的符号名替代绝对地址。符号的命名一般用字母编写不超过8个字节,最好不要使用很长的汉字进行描述,否则对程序的执行有很大的影响。

4.6 创建程序,用梯形图编程语言创建一个与模板相连结或与模板无关的程序并存储。创建程序是我们控制工程的重要工作之一,一般可以用线形编程(基于一个块内,OB1)、分布编程(编写功能块FB,OB1组织调用)、结构化编程(编写通用块)。我们最常用的是结构化编程和分布编程配合使用,很少用线形编程。

4.7 下载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完成所有的组态、参数赋值和编程任务之后,可以下载整个用户程序到可编程控制器。在下载程序时可编程控制器必须在允许下载的工作模式下(STOP或RUN-P),

RUN-P模式表示,这个程序将一次下载一个块,如果重写一个旧的CPU程序就可能出现冲突,所以一般在下载前将CPU切换到STOP模式。

5 WINCC程序的使用

5.1 简介,WINCC是在生产和过程自动化中解决可视化和控制任务的工业技术中性系统。具有控制自动化过程的强大功能,是基于个人计算机的操作监视系统,它很容易结合标准的和用户的程序建立人机界面精确的满足生产实际要求。WINCC有两个版本RC版(具有组态和开发环境)、RT版(只有运行环境),我们一般使用的是RC版。

5.2 WINCC简单使用步骤

5.2.1 变量管理,首先确定通讯方式安装驱动程序,然后定义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外部变量是受你买的WINCC软件授权限制的最大授权64K字节,内部变量没有限制。

5.2.2 画面生成,进入图形编辑器,图形编辑器是一种用于创建过程画面的面向矢量的作图程序。也可以使用包含在对象和样式库中的众多的图形对象来创建复杂的过程画面。可以通过动作编程将动态添加到单个图形对象上。

5.2.3 报警记录设置,报警记录提供了显示和操作选项来获取和归档结果。可以任意地选择消息块、消息级别、消息类型、消息显示以及报表。为了在运行中显示消息,可以使用包含在图形编辑器中的对象库中的报警控件。

5.2.4 变量记录,变量记录是用来从运行过程中集数据并准备将它们显示和归档。

5.2.5 报表组态,报表组态是通过报表编辑器来实现的。是为消息、操作、归档内容和当前或已归档的数据定时器或控制文档的集成的报表系统,可以自由选择用户报表的形式。

5.2.6 全局脚本的应用,全局脚本就是C语言函数和动作的通称,根据不同的类型脚本被用于给对象组态动作并通过系统内部C语言编译器来处理。全局脚本动作用于过程执行的运行中。一个触发可以开始这些动作的执行。

5.2.7 用户管理器设置,用户管理器用于分配和控制用户的单个组态和运行系统编辑器的访问权限。每建立一个用户,就设置了WINCC功能的访问权利并独立的分配给此用户。至多可分配999个不同的授权。

5.2.8 交叉表索引,交叉索引用于为对象寻找和显示所有使用处,例如变量、画面和函数等。使用“链接”功能可以改变变量名称而不会导致组态不一致。

参考文献

[1] 林小峰.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2] 田瑞庭.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3] 张万忠.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

[4] 于庆广.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系统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PLC,俗称“电力线上网”,英文全名为Power Line Communication,主要是指利用电力线传输数据和话音信号的一种通信方式

1、主要特点

① 结构灵活,不受环境的限制,有电即可组建网络,同时可以灵活扩展接入端口数量,使保持较高的利用率,在移动性方面可与WLAN媲美。

② 传输质量高、速度快、带宽稳定,可以很平顺的在线观赏DVD影片,它所提供的14Mbps带宽可以为很多应用平台提供保证。最新的电力线标准HomePlug AV传输速度已经达到了200Mbps;为了确保QoS,HomePlug AV用了时分多路访问(TDMA)与带有冲突检测机能的载体侦听多路访问(CSMA)协议,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传输流媒体。

③ 范围广,无所不在的电力线网络也是这种技术的优势。虽然无线网络可以做到不破墙,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其必需布设N多个AP才能满足需求,而且同样不能避面信号盲区的存在。而电力线是最基础的网络,它的规模之大,是其他任何网络无法比拟的。由此,运营商就可以轻松地把这种网络接入服务渗透到每一处有电力线的地方。这一技术一旦全面进入商业化阶段,将给互联网普及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终端用户只需要插上电力猫,就可以实现因特网接入,电道接收节目,打电话或者是可视电话。

④ 低成本。充分利用现有的低压配电网络基础设施,无需任何布线,节约了。无需挖沟和穿墙打洞,避免了对建筑物、公用设施、家庭装潢的破坏,同时也节省了人力。相对传统的组网技术,PLC成本更低,工期短,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更强。目前国内已开通电力宽带上网的地方,其包月使用费用一般为50-80元/月左右,这样的价格和很多地方的ADSL包月相持平。

⑤ 适用面广。PLC作为利用电力线组网的一种接入技术,提供宽带网络“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广泛适用于居民小区,酒店,办公区,监控安防等领域。它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载体,使得PLC具有极大的便捷性,只要在房间任何有电源插座的地方,不用拨号,就立即可享受4.5~45Mbps的高速网络接入,来浏览网页、拨打电话,和观看在线**,从而实现集数据、语音、,以及电力于一体的“四网合一”。

PLC 还有一种说法是: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观念,简称PLC,是把一个产品的销售历史比作象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

1、产品开发期:从开发产品的设想到产品制造成功的时期。此期间该产品销售额为零,公司投资不断增加。

2、引进期:新产品新上市,销售缓慢。由于引进产品的费用太高,初期通常利润偏低或为负数,但此时没有或只有极少的竞争者。

3、成长期:产品经过一段时间已有相当知名度,销售快速增长,利润也显著增加。但由于市场及利润成长较快,容易吸引更多的竞争者。

4、成熟期:此时市场成长趋势减缓或饱和,产品已被大多数潜在购买者所接受,利润在达到顶点后逐渐走下坡路。此时市场竞争激烈,公司为保持产品地位需投入大量的营销费用。

5、衰退期:这期间产品销售量显著衰退,利润也大幅度滑落。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者也越来越少。

工业自动化的设备技术及制作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能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增加,发电设备也相应增多,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用户的用电,必须对电网进行管理和控制。

电力系统运行管理和调度的任务很复杂,但简单说来,就是:

①、尽量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是电力系统的头等大事,系统一旦发生事故,其危害是难以估计的,因此,努力维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是首要任务;

②、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能,反映电能质量的三个参数就是电压、频率和波形。这三个参数必须在规定范围内,才能保证电能的质量。稳定电压的关键是调节系统中无功功率的平衡,频率的变化,是整个系统有功功率的平衡问题,波形是由发电机决定的;

③、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使发电成本最经济。

电力系统是一个分布面广、设备量大、信息参数多的系统,发电厂发出电能供给用户,必须经几级变压器变压才能传输。各级电压通过输电线路向用户供电,电压从低到高,再从高到低,以利于能量的传送。电压的变换,形成不同的电压级别,形成一个个不同电压级别的变电站,变电站之间是输电线,因而形成了复杂的电力网拓扑结构。电网调度正是按照电网的这种拓扑结构进行管理和调度的。

一般情况下,电网按电压级别设置调度中心,电压级别越高,调度中心的级别也越高。整个系统是一个宝塔型的网络图。分级调度可以简化网络的拓扑结构,使信息的传送变得更加合理,从而大大节省通信设备,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按中国的情况,电力系统调度分为国家调度中心,大区网局级调度控制中心,省级调度控制中心,地区调度控制中心,县级调度中心。各级直接管理和调度其下一层调度中心。 电网调度自动化是一个总称,由于各级调度中心的任务不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规模也不同,但无论哪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都具有一种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监视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又称SCADA系统功能(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功能:

⑴数据集; ⑵信息显示;⑶监视控制; ⑷报警处理;⑸信息存储及报告 ⑹顺序记录;⑺数据计算; ⑻具有RTU(远端终端单元)处理功能;⑼追忆功能。

自动发电控制功能C:C系统主要要求达到对发电机发电多少不是由电厂直接控制,而是由电厂上级的调度中心根据全局优化的原则来进行控制。

经济调度控制功能EDC(Economic Dispatch Control):EDC的目的是控制电力系统中各发电机的出力分配,使电网运行成本最小,EDC常包含在C中。

安全分析功能SA(Security Analyze):SA功能是电网调度为了做到“防患于未然”而配备的功能。它通过计算机对当前电网运行状态的分析,估计出可能出现的故障,预先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如果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具有了SCADA+C/EDC+SA功能,就称为能量管理系统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数字传输技术和光纤通信技术的提高,使得电网调度自动化也进入了网络化,如今电网调度中的计算机配置大多用了开发分布式计算机系统。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也进入了大电网、大机组、超高压输电的时代。完全可以相信,随着中国新建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发展,中国电网调度自动化水平会进一步地提高,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简介

柔性制造技术(FMS)是对各种不同形状加工对象实现程序化柔性制造加工的各种技术的总和。柔性制造技术是技术密集型的技术群,凡是侧重于柔性,适应于多品种、中小批量(包括单件产品)的加工技术都属于柔性制造技术。

柔性可以表述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系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可用系统满足新产品要求的程度来衡量;第二方面是系统适应内部变化的能力,可用在有干扰(如机器出现故障)情况下,这时系统的生产率与无干扰情况下的生产率期望值之比可以用来衡量柔性。“

柔性”是相对于“刚性”而言的,传统的“刚性”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其优点是生产率很高,由于设备是固定的,所以设备利用率也很高,单件产品的成本低。但价格相当昂贵,且只能加工一个或几个相类似的零件。如果想要获得其他品种的产品,则必须对其结构进行大调整,重新配置系统内各要素,其工作量和经费投入与构造一个新的生产线往往不相上下。刚性的大批量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只适合生产少数几个品种的产品,难以应付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更加需要具有特色、符合顾客个人要求样式和功能千差万别的产品。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要求对传统的零部件生产工艺加以改进。传统的制造系统不能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这就使系统的柔性对系统的生存越来越重要。随着批量生产时代正逐渐被适应市场动态变化的生产所替换,一个制造自动化系统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能在很短的开发周期内,生产出较低成本、较高质量的不同品种产品的能力。柔性已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机器柔性 当要求生产一系列不同类型的产品时,机器随产品变化而加工不同零件的难易程度。

●工艺柔性 一是工艺流程不变时自身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的能力;二是制造系统内为适应产品或原材料变化而改变相应工艺的难易程度。

●产品柔性 一是产品更新或完全转向后,系统能够非常经济和迅速地生产出新产品的能力;二是产品更新后,对老产品有用特性的继承能力和兼容能力。

●维护柔性 用多种方式查询、处理故障,保障生产正常进行的能力。

●生产能力柔性 当生产量改变、系统也能经济地运行的能力。对于根据订货而组织生产的制造系统,这一点尤为重要。

●扩展柔性 当生产需要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扩展系统结构,增加模块,构成一个更大系统的能力。

●运行柔性 利用不同的机器、材料、工艺流程来生产一系列产品的能力和同样的产品,换用不同工序加工的能力。

柔性制造系统

是有一个由计算机集成管理和控制的、用于高效率地制造中小批量多品种零部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它具有:

●多个标准的制造单元,具有自动上下料功能的数控机床;

●一套物料存储运输系统,可以在机床的装夹工位之间运送工件和刀具;FMS是一套可编程的制造系统,含有自动物料输送设备,能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实现信息集成和物流集成,它

●可同时加工具有相似形体特征和加工工艺的多种零件;

●能自动更换刀具和工件;

●能方便地上网,容易于其它系统集成;

●能进行动态调度,局部故障时,可动态重组物流路径。

FMS规模趋于小型化、低成本,演变成柔性制造单元FMC,它可能只有一台加工中心,但具有独立自动加工能力。有的FMC具有自动传送和监控管理的功能,有的FMC还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运转。用于装备的FMS称为柔性装备系统(FAS)。 简介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通过人与智能机器的合作共事,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类专家在制造过程中的脑力劳动。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

谈起智能制造,首先应介绍日本在1990年4月所倡导的“智能制造系统IMS”国际合作研究。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参加了该项。该共投资10亿美元,对100个项目实施前期科研。

毫无疑问,智能化是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在制造过程的各个环节几乎都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可以用于工程设计,工艺过程设计,生产调度,故障诊断等。也可以将神经网络和模糊控制技术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方法应用于产品配方,生产调度等,实现制造过程智能化。而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适合于解决特别复杂和不确定的问题。但同样显然的是,要在企业制造的全过程中全部实现智能化,如果不是完全做不到的事情,至少也是在遥远的将来。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下个世纪会实现智能自动化吗?而如果只是在企业的某个局部缓解实现智能化,而又无法保证全局的优化,则这种智能化的意义是有限的。

从广义概念上来理解,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敏捷制造等都可以看作是智能自动化的例子。的确,除了制造过程本身可以实现智能化外,还可以逐步实现智能设计,智能管理等,再加上信息集成,全局优化,逐步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最终建立智能制造系统。这可能是实现智能制造的一种可行途径。 整子系统的基本构件是整子(Holon)。Holon是从希腊语借过来的,人们用Holon表示系统的最小组成个体,整子系统就是由很多不同种类的整子构成。整子的最本质特征是:

●自治性,每个整子可以对其自身的操作行为作出规划,可以对意外(如制造变化、制造任务货物要求变化等)作出反应,并且其行为可控;

●合作性,每个整子可以请求其它整子执行某种操作行为,也可以对其他整子提出的操作申请提供服务;

●智能性,整子具有推理、判断等智力,这也是它具有自治性和合作性的内在原因。整子的上述特点表明,它与智能体的概念相似。由于整子的全能性,有人把它也译为全能系统。

整子系统的特点是:

●敏捷性,具有自组织能力,可快速、可靠地组建新系统。

●柔性,对于快速变化的市场、变化的制造要求有很强的适应性。除此之外,还有生物制造、绿色制造、分形制造等模式。制造模式主要反映了管理科学的发展,也是自动化、系统技术的研究成果,它将对各种单元自动化技术提出新的课题,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到制造自动化的发展方向。展望未来,21世纪的制造自动化将沿着历史的轨道继续前进。 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是一种运用控制理论、仪器仪表、计算机和其它信息技术,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管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确保安全等目的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工业自动化软件、硬件和系统三大部分。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作为20世纪现代制造领域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主要解决生产效率与一致性问题。虽然自动化系统本身并不直接创造效益,但它对企业生产过程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中国工控自动化的发展道路,大多是在引进成套设备的同时进行消化吸收,然后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中国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产业和应用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工业计算机系统行业已经形成。工业控制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⒈以工业PC为基础的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将成为主流

众所周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依靠技术进步(即新设备、新工艺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使工业得到飞速发展。20世纪末世界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全球市场的形成。全球市场导致竞争空前激烈, 促使企业必须加快新产品投放市场时间(Time to Market)、改善质量(Quality)、降低成本(Cost)以及完善服务体系(Service),这就是企业的T.Q.C.S.。虽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结合信息集成和系统集成,追求更完善的T.Q.C.S.,使企业实现“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信息以正确的方式传给正确的人,以便作出正确的决策”,即“五个正确”。然而这种自动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是一种高投资、高效益同时是高风险的发展模式,很难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所用。在中国,中小型企业以及准大型企业走的还是低成本工业控制自动化的道路。

工业控制自动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从下往上依次是基础自动化、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其核心是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

传统的自动化系统,基础自动化部分基本被PLC和DCS所垄断,过程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部分主要是由各种进口的过程计算机或小型机组成,其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价格之高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PC-based的工业计算机(简称工业PC)的发展,以工业PC、I/O装置、监控装置、控制网络组成的PC-based的自动化系统得到了迅速普及,成为实现低成本工业自动化的重要途径。

由于基于PC的控制器被证明可以像PLC一样可靠,并且被操作和维护人员接受,所以,一个接一个的制造商至少在部分生产中正在用PC控制方案。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安装和使用,有高级的诊断功能,为系统集成商提供了更灵活的选择,从长远角度看,PC控制系统维护成本低。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受PC控制的威胁最大,所以PLC供应商对PC的应用感到很不安。事实上,他们也加入到了PC控制“浪潮”中。

工业PC在中国得到了异常迅速的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工业PC主要包含两种类型:IPC工控机和Compact PCI工控机以及它们的变形机,如AT96总线工控机等。由于基础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对工业PC的运行稳定性、热插拔和冗余配置要求很高,现有的IPC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要求,将逐渐退出该领域,取而代之的将是CompactPCI-based工控机,而IPC将占据管理自动化层。国家于2001年设立了“以工业控制计算机为基础的开放式控制系统产业化”工业自动化重大专项,目标就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C-based控制系统,在3~5年内,占领30%~50%的国内市场,并实现产业化。

几年前,当“软PLC”出现时,业界曾认为工业PC将会取代PLC。然而,时至今日工业PC并没有代替PLC,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系统集成原因;另一个是软件操作系统Windows NT的原因。一个成功的PC-based控制系统要具备两点:一是所有工作要由一个平台上的软件完成;二是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东西。可以预见,工业PC与PLC的竞争将主要在高端应用上,其数据复杂且设备集成度高。工业PC不可能与低价的微型PLC竞争,这也是PLC市场增长最快的一部分。从发展趋势看,控制系统的将来很可能存在于工业PC 和 PLC之间,这些融合的迹象已经出现。

和PLC一样,工业PC市场在过去的两年里保持平稳。与PLC相比,工业PC软件很便宜。

⒉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中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中国是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45亿元人民币。

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

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如今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⒊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问世于15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等国。中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当时,中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DCS基本全部进口。80年代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

中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年市场额约为30(35亿元。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据统计,到2005年,中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更新和改造。

⒋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方向发展

由于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发展到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走过了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

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⒌仪器仪表技术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科研、营销体系,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随着国际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中国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中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额。

今后仪器仪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仪器仪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产生智能仪器仪表;测控设备的PC化,虚拟仪器技术将迅速发展;仪器仪表网络化,产生网络仪器与远程测控系统。

几点建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掌握核心技术;加强仪器仪表行业的系统集成能力;进一步拓展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

⒍数控技术向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发展

从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第一台试验性数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不同层次的开放式数控系统应运而生,发展很快。就结构形式而言,当今世界上的数控系统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1.传统数控系统;2.“PC嵌入N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3.“NC嵌入PC”结构的开放式数控系统;4.SOFT型开放式数控系统。

中国数控系统的开发与生产,通过“七五”引进、消化、吸收,“八五”攻关和“九五”产业化,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基本上掌握了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控开发、生产基地,培养了一批数控人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数控产业,也带动了机电控制与传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型数控系统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有了较大的提高,逐渐被用户认可。

国外数控系统技术发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新一代数控系统向PC化和开放式体系结构方向发展;驱动装置向交流、数字化方向发展;增强通信功能,向网络化发展;数控系统在控制性能上向智能化发展。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将逐步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科技和生产发展的资本与动力,而机床工业,作为机器制造业、工业以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装备部门,毫无疑问,其战略性重要地位、受重视程度,也将更加鲜明突出。

智能化、开放性、网络化、信息化成为未来数控系统和数控机床发展的主要趋势:向高速、高效、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向模块化、智能化、柔性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向PC-based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出现新一代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机械加工向虚拟制造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IT)与机床的结合,机电一体化先进机床将得到发展;纳米技术将形成新发展潮流,并将有新的突破;节能环保机床将加速发展,占领广大市场。

⒎工业控制网络将向有线和无线相结合方向发展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是现代数据通信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无线局域网可以在不用网络电缆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无线网通信协议通常用IEEE802.3用于点对点方式,802.11用于一点对多点方式。无线局域网可以在普通局域网基础上通过无线Hub、无线接入站(AP)、无线网桥、无线Modem及无线网卡等来实现,以无线网卡使用最为普遍。无线局域网的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安全性、移动漫游、网络管理以及与3G等其它移动通信系统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有成千上万的感应器,检测器,计算机,PLC,读卡器等设备,需要互相连接形成一个控制网络,通常这些设备提供的通信接口是RS-232或RS-485。无线局域网设备使用隔离型信号转换器,将工业设备的RS-232串口信号与无线局域网及以太网络信号相互转换,符合无线局域网IEEE 802.11b和以太网络IEEE 802.3标准,支持标准的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有效的扩展了工业设备的联网通信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无线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技术的结合,产生了“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的全新概念。这种基于无线技术的网络化智能传感器使得工业现场的数据能够通过无线链路直接在网络上传输、发布和共享。无线局域网技术能够在工厂环境下,为各种智能现场设备、移动机器人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高带宽的无线数据链路和灵活的网络拓扑结构,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有效地弥补了有线网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了工业控制网络的通信性能。

⒏工业控制软件正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作为工控软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人机界面组态软件研制方面近几年取得了较大进展,软件和硬件相结合,为企业测、控、管一体化提供了比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工业控制软件将从人机界面和基本策略组态向先进控制方向发展。

先进过程控制APC(Advanced Process Control)还没有严格而统一的定义。一般将基于数学模型而又必须用计算机来实现的控制算法,统称为先进过程控制策略。如: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鲁棒控制;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

由于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这些软件也身价倍增。国际上已经有几十家公司,推出了上百种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流程工业应用软件产业。因此,开发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控制和优化软件,打破外国产品的垄断,替代进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未来,工业控制软件将继续向标准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开放性发展方向。

工业信息化是指在工业生产、管理、经营过程中,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在集成平台上,实现信息的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处理以及信息的综合利用等。

由于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国家整体国力、调整工业结构、迅速搞活大中型企业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国家将继续通过实施一系列工业过程自动化高技术产业化专项,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推动工业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解决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简介

自动化仓库ABC ,自动化技术在仓储领域(包括主体仓库)中的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人工仓储阶段、机械化仓储阶段、自动化仓储阶段、集成化仓储阶段和智能自动化仓储阶段。在90年代后期及21世纪的若干年内,智能自动化仓储将是自动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数据库管理物资装备数据库怎么填写?

3.1 应急机构录入 3.2 审核维护 3.3 条件查询 4.1 信息录入 4.2 审核维护 4.3 条件查询 5.1 预案录入 5.2 预案审核 5.3 预案查询 5.4 预案其他信息 5.4.1 评审信息 5.4.2 演练信息 5.4.3 培训信息 7.1 物资装备录入 7.2 审核维护 7.3 条件查询 8.1 专家录入 8.2 审核维护 8.3 条件查询 9.1 用户审批 9.2 更改密码 9.3 预案统计报送 9.4 预案统计报表 9.5 GIS应用 5.4.4 地图操作工具条 5.4.5 周边环境浏览 5.4.6 快速查询 5.4.7 条件查询 5.4.8 浏览查询列表 5.4.9 浏览详细信息 9.6 GIS定位 10.1 数量统计 10.2 企业分布图 10.3 队伍分布图 《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为落实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要点,指导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应急管理机构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数据库,并且集应急信息入库,从而掌握各类应急信息,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事故救援提供支持和保障。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总局通信信息中心共同开发了本系统。 本系统主要包含应急机构、单位情况、预案管理、应急队伍、物资装备、专家管理、综合应用、综合统计、GIS应用等系统功能。依据分级管理、属地为主的原则,国家、省、市(地)、县级管理部门可以对本级管理的应急进行集、更新、查阅、审查、统计分析和上报。 在登录界面中输入用户名、密码和验证码,点击“登录”按钮后,进入安全生产应急数据库管理系统主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登录页面中点击“新用户注册”按钮,进入新用户注册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此界面中,分别输入用户名(系统登录名,最大长度10 位)、密码(英文字符,最大长度10位)、验证码。点击 “下一步”按钮,继续输入其它项目,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本系统中规定三类使用用户,即:安监部门用户、煤监部门用户、企业用户。 安监部门用户注册:“用户类别”选择“安全监管部门”, “单位编码”分别选择本单位所属的省级或市县级单位编码。 煤监部门用户注册:“单位编码”选择本单位所属省级煤监管理部门单位编码。 企业用户注册:“单位编码”选择本企业所在地的省级或地市级安全监管部门单位编码。 职责权限:分为“审核员”和“信息员”。其相应的操作功能有所不同。 点击“完成”按钮,完成用户注册。新注册的用户须由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使用本系统。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应急机构”,在二级菜单中点击“应急机构录入”,进入应急机构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标注“*”的为必填录入项。点击“保存”按钮,当前录入的应急机构数据被保存。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机构审核维护”,进入应急机构审核维护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核上报:勾选要审核的应急机构,点击“审核上报”按钮,则勾选的应急机构已经审核,并提交给上一级的管理部门。退回:勾选选择项,点击“退回”按钮,则勾选的应急机构被退回到下一级的管理部门。删除:勾选选择项,点击“删除”按钮,则勾选的应急机构被删除。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机构条件查询”,进入应急机构条件查询界面。如下图所示。显示输出:勾选显示输出项,则在查询结果中按勾选项显示输出。查询条件:输入查询条件。按“查询”按钮,进入条件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在查询结果界面中,“点击查看”按钮,可以查看应急机构的详细信息。点击一级菜单中的“单位情况”,在二级菜单中点击 “信息录入”,进入单位基本情况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标注“*”的为必填录入项。点击“保存”按钮,当前录入的单位基本情况数据被保存。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审核维护”,进入单位基本情况审核维护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核上报:勾选要审核的单位,点击“审核上报”按钮,则勾选的单位基本情况已经审核,并提交给上一级的管理部门。退回:勾选选择项,点击“退回”按钮,则勾选的单位基本情况被退回到下一级的管理部门。删除:勾选选择项,点击“删除”按钮,则勾选的单位基本情况被删除。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条件查询”,进入单位基本情况条件查询界面。如下图所示。显示输出:勾选显示输出项,则在查询结果中按勾选项显示输出。查询条件:输入查询条件。 按“查询”按钮,进入条件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在查询结果界面中,点击“查看”按钮,可以查看单位基本情况的详细信息。点击“下载”按钮,可以将此单位的其它详细信息保存到Word文档。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预案管理”,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预案录入”,进入预案基本信息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标注“*”的为必填录入项。点击“保存”按钮,当前录入的预案基本信息数据被保存。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预案审核维护”,进入预案审核维护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核上报:勾选要审核的预案,点击“审核上报”按钮,则勾选的预案已经审核,并提交给上一级的管理部门。退回:勾选选择项,点击“退回”按钮,则勾选的预案被退回到下一级的管理部门。删除:勾选选择项,点击“删除”按钮,则勾选的预案被删除。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预案管理”,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预案查询”,进入预案查询条件界面,如下图所示。显示输出:勾选显示输出项,则在查询结果中按勾选项显示输出。查询条件:输入查询条件。按“查询”按钮,进入条件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在显示预案详细信息界面中,可以选择“评审信息”、 “演练信息”、“培训信息”后进行管理。如下图所示: 5.4.1 预案评审信息界面预案评审信息录入界面 预案演练信息录入界面预案演练信息录入界面 预案培训信息录入界面预案培训信息录入界面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应急队伍”,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队伍录入”,进入应急队伍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标注“*”的为必填录入项。点击“保存”按钮,当前录入的应急队伍数据被保存。 点击所属单位时,系统显示查询选择单位界面,如下图所示:点击选择单位后,关闭此界面即可选择单位。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队伍审核维护”,进入应急队伍审核维护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核上报:勾选要审核的应急队伍,点击“审核上报”按钮,则勾选的应急队伍已经审核,并提交给上一级的管理部门。退回:勾选选择项,点击“退回”按钮,则勾选的应急队伍被退回到下一级的管理部门。删除:勾选选择项,点击“删除”按钮,则勾选的应急队伍被删除。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队伍条件查询”,进入应急队伍条件查询界面。如下图所示。显示输出:勾选显示输出项,则在查询结果中按勾选项显示输出。查询条件:输入查询条件。按“查询”按钮,进入条件查询结果显示界面。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物资装备”,在二级菜单中点击“物资装备录入”,进入物资装备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标注“*”的为必填录入项。点击“保存”按钮,当前录入的物资装备数据被保存。 点击所属队伍时,系统显示查询选择队伍界面,如下图所示:点击选择队伍后,关闭此界面即可选择队伍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审核维护”,进入物资装备审核维护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核上报:勾选要审核的物资装备,点击“审核上报”按钮,则勾选的物资装备已经审核,并提交给上一级的管理部门。退回:勾选选择项,点击“退回”按钮,则勾选的物资装备被退回到下一级的管理部门。删除:勾选选择项,点击“删除”按钮,则勾选的物资装备被删除。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条件查询”,进入物资装备条件查询界面。如下图所示。显示输出:勾选显示输出项,则在查询结果中按勾选项显示输出。查询条件:输入查询条件。按“查询”按钮,进入条件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专家管理”,在二级菜单中点击“专家录入”,进入应急专家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标注“*”的为必填录入项。点击“保存”按钮,当前录入的应急专家数据被保存。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审核维护”,进入应急专家审核维护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核上报:勾选要审核的应急专家,点击“审核上报”按钮,则勾选的应急专家已经审核,并提交给上一级的管理部门。退回:勾选选择项,点击“退回”按钮,则勾选的应急专家被退回到下一级的管理部门。删除:勾选选择项,点击“删除”按钮,则勾选的应急专家被删除。 在二级菜单中点击“条件查询”,进入应急专家条件查询界面。如下图所示。显示输出:勾选显示输出项,则在查询结果中按勾选项显示输出。查询条件:输入查询条件。按“查询”按钮,进入条件查询结果显示界面,如下图所示 本级审核员用户能够对下级审核员和本级信息员进行审批。用户审批界面如下图所示。审批:勾选要审批的用户,点击“审批”按钮,此用户被审批。审批后的用户才可以登录使用本系统。删除:勾选要删除的用户,点击“删除”按钮,此用户被删除。 进入更改密码界面,输入新密码,则下次登录系统时,将使用新的密码。更改密码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综合应用”下的“预案统计报送”,进入预案统计报送数据录入界面。如下图所示。数据录入:在每个行业对应的企业数、编制预案的企业数、重大危险源个数、重大危险源预案数、预案总数输入框中输入相应的数值,点击“保存”按钮,输入的数据将保存到数据库中。数据上报:点击“上报”按钮,录入的数据审核上报到上一级管理部门。上报后的数据将不能够修改和保存。 在点击“预案统计报表”后,进入统计报表选择界面,先选择要进行统计的范围,再点击“统计报表”按钮,系统自动生成EXCEL统计报表,用户可以选择打开或另存为查看统计数据。 拉框放大地图拉框缩小地图鼠标缩放地图漫游地图将地图放大到选中区域范围(选中区域见区域导航条提示)单击地图选择选中范围的下一级行政范围返回当前选中范围的上一级行政范围 查看行政区域地图,效果图如下:查看基础地理地图,效果图如下:查看卫星影像图,效果图如下: (1)在区域快速定位栏中选中区域,进行区域定位(2)区域定位成功后,会在当前选中范围中显示区域(3)在查询工具栏中,选择要查询的业务名称。为了提高查询效率,对每类业务查询结果限制为200个。可以同时查询多个业务类型,但当查询业务超过一个后,查询效率会降低。(4)选中查询业务后,点击“地图查询”按钮,如果有结果返回,会显示在地图上,同时地图右上角出现查询结果导航工具条,可以进行翻页显示查询结果列表。 (1)点击查询工具栏中的按钮,可调出查询条件设置页面,如图所示: (2)选中查询条件,设置相应的条件,可多选 (3)点击“应用”按钮,保存设置 (4)点击“关闭”按钮,退出页面。 (5)执行快速查询的操作流程 翻到首页翻到前页翻到后页翻到末页跳到第x页下拉列表收起列表关闭列表 (1)在查询结果列表中点击记录,可调出对应的详 细信息 (2)在地图上鼠标放在业务信息图标上,可调出对 应的详细信息 (3)在详细信息页面上单击鼠标,可关闭信息页面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综合统计”,在二级菜单中点击“数量统计”,进入数量统计结果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综合统计”,在二级菜单中点击“企业分布图”,进入企业分布图界面。如下图所示。 点击一级菜单中的“综合统计”,在二级菜单中点击“队伍分布图”,进入队伍分布图界面。如下图所示。 为统一应急预案与应急数据库数据录入,实现应急数据互通互用,对《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应急数据库管理系统》各项数据填报进行说明。 1.应急机构名称:本单位的规范全称。 2.成立日期:标准日期格式。其中:年为4位数字,月为2位数字,日为2位数字。“—”为英文字符。 3.应急机构地址:本单位所在地区(省、市(地)、县、乡)的详细地址。 4.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确定的地区。 5.邮政编码:本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6.电子邮件:本单位的邮件地址,或本单位主管领导的电子邮件地址。 7.电话或传真:(区号-联系电话)格式。 (一)概况 1.单位名称:本单位的规范全称。 2.单位地址:本单位所在地区(省、市(地)、县、乡)的详细地址。 3.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确定的地区。 4.所属行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 2002)确定的行业。 5.邮政编码:本单位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 6.工商登记编码:本单位的工商登记证书中的编码。 7.组织机构代码:本单位的组织机构证书中的代码。 8.安全许可证号:本单位的安全许可证书中的安全许可证编号。 9.经济类型:《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国统字〔1998〕200号)划分的类型。 10.企业类别: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医药、建材、冶金、有色、机械、建筑、旅游、纺织、烟草、电力、燃气、电信、商贸、渔业、科研事业单位、文化场所、体育项目经营场所、公园风景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其他。 11.企业规模:按照《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国经贸企[1992]176号)划分为:特大、大型一、大型二、中型一、中型二、小型。 (二)煤矿企业 12.生产能力:本企业核定的生产能力。 13.从业人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的从业人员数。 14.投产日期:标准日期格式,其中:年为4位数字,月为2位数字,日为2位数字。“—”为英文字符。(三)金属与非金属企业 15.矿山类型:指露天开企业、地下开企业、独立尾矿库、地质勘探企业、掘施工企业和陆上油(气)、海上油(气)、钻井、物探、储运等。 (四)危险化学品企业 16.产品名称:指本单位的主要产品。 17.注册资本: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登记数额。 (五)烟花爆竹企业 18.产品类别:《烟花爆竹安全与质量》(GB1063-89)确定的类别。 19.销售额:本企业上年度的销售额。 三、应急预案 1.预案备案编号:应急预案登记备案管理规定中的预案备案编号方法。 2.预案名称:应急预案的全称。 3.预案类别:分为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预案。 4.预案级别:国家级预案、省部级预案、地市级预案、县级预案、集团级预案、公司级预案、厂级预案。 5.适用领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 6.发布日期:标准日期格式。其中:年为4位数字,月为 2位数字,日为2位数字。“—”为英文字符。 四、应急队伍 1.队伍名称:应急救援队伍的规范全称。 2.队伍所在地址:应急队伍所在地区(省、市(地)、县、乡)的详细地址。 3.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确定的地区。 4.队伍类别: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医药、建材、冶金、有色、机械、建筑、旅游、纺织、烟草、电力、燃气、电信、商贸、渔业、科研事业单位、文化场所、体育项目经营场所、公园风景区、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其他。 5.队伍级别: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应急救援骨干队伍、其他救援队伍。 6.适用类(可多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消防火灾、道路交通、水上交通、铁路路外、航空、锅炉容器、其他道路、其他水上、铁路路内、其他、渔业、其它大类。 7.队伍资质等级:一级、二级、、四级。 8.成立日期:标准日期格式,其中:年为4位数字,月为2位数字,日为2位数字。“—”为英文字符。 9.队伍个数及人数: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10.负责人:队伍负责人姓名。 11.负责人****:队伍负责人办公电话和手机号码。 12. 主要装备:应急队伍主要应急救援装备名称。 13.值班电话及传真:(区号-电话)格式。 14. 参加事故救援案例:主要参与过的救援事故。 五、物资装备 1.物资装备名称:物资装备的全称。 2.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确定的地区。 3.物资装备类别:《国家级矿山救援基地建设条件》、《国家级危险化学品救援基地建设条件》中相关装备类别。 4.数量:此物资装备的数量。 5.单价:按人民币计算的价格。 六、应急专家 1.专家类别:所属事故行业类别。 2.适用类别:擅长处置的具体事故种类。 3.所属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2260)确定的地区。 4.民族编码:《中国各民族名称的罗马字母拼写法和代码》(GB/T3304—1991)。 5.性别:分男、女两个选项。 6.政治面貌:党员、民主党派、群众。 7.最高学历: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8.职称:本人评定的最高职称。 9.职务:本人在职的职务。 10.所学专业:最高学历所学专业。 11.参与事故处理经历:本人主要参与过的事故救援或处理经历。 12.电话或传真:(区号-电话)格式。 13.户籍所在地:本人上登记的最新户口地址。 14.工作单位:本人所在单位的规范全称。 15.单位地址:本人工作单位的详细地址。 16.毕业院校:本人毕业院校的规范全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