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维持油价稳定_美国油价暴跌
1.美国成为石油输出国以后。为什么没有抬高油价反而压制油价?
2.美国为什么要减产石油?
3.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得到了什么利益?
4.美国油气政策发展历史
美国成为石油输出国以后。为什么没有抬高油价反而压制油价?
因为对于现在的美国而言,虽然从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但是美国每天能够对外出口的石油也不会超过四百万桶。所以说如果美国将每一桶的油价上涨一点的话,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如果将每一桶的价格上涨太多的话,就不会有国家购买了,所以说不如压制石油的价格,这样既能做到出口的目的,也能维持和部分国家之间的关系。
在2020年的美国,对于即将面临大选的总统特朗普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关键时期他当然是想有更多人支持他的,所以他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如果他把石油出口的价格涨得太多,就很不利于他要面临的大选,这不是特朗普希望看到的事情。所以他就干脆将石油的价格调低,让国内的物价稳定下来,让经济在短期达到很繁荣的情况,争取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就算美国成为了石油的出口国,但是国内对于石油的需求还是非常大的,所以美国也不会将过多的石油出口,甚至还会进口一些石油。对于国内的经济发展,也是需要更多便宜的石油。
再加上美国现在的经济也不是很好,所以就不能再像之前一样了,所以现在只能把石油的价格压制下来,通过调控的方式,将一些产业的利益漏洞给补上。再者,美国希望将石油价格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通过自己对油价的控制,来打压国际的油价。
对于美国的压制石油的价格也是在于一些国家作对,也是希望以后在石油价格上有更大的话语权,也是在为以后更高的利润做准备。
美国为什么要减产石油?
石油减产是美国为了更好的从他国“吸血”的一种手段,也是为了抑制国内通货膨胀的重要方法,但是现在却实现不了,所以美国才会气急的!
而美国生气的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1、为了更好地从他国加息
石油减产那么全球的经济肯定会更加的糟糕,本来这些年因为大环境的问题,全球的经济都在衰退,而美国的经济也一样不好,然后美国就加息,为了让自己的经济能更好一些,这就苦了那些买美国国债的国家了,需要给美国更多的钱,美国为了不让其他国家的经济直接崩溃,所以只能从石油上面做文章了,降低各国的生产成本,如果其他国家经济直接崩了,那么肯定会影响还钱给美国的,所以美国需要保证全球经济相对稳定。
2、国内通货膨胀问题
因为大环境原因,也导致了美国国内通货膨胀严重,现在油国成本不变,但是因为石油减产,油价肯定会上涨,国际市场又是以美元结算,这就需要更多美元就购买,会进一步导致膨胀,而现在石油减产,美国必然是非常生气的。
3、不希望俄罗斯受益
其实在以前欧佩克国家与非欧佩克国家经常因为石油的价格而意见不一,因为这两大经济体的经济是不一样的,欧佩克国家都非常有钱,石油像水一样,所以靠石油出口赚的是盆满钵满,所以他们的想发展的就是石油稳定!为什么不是越高越高?那是因为一旦价格过高,可能其他国家就开始搞环保,或者其他方式取代石油,毕竟每个国家的财力都是有限的,需要投资的地方太多了,所以欧佩克国家考虑的是长远发展,价格自然就是合理稳定最好,毕竟细水长流,而且也不差钱。
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就不这么想了,毕竟现在的经济实在是太差了,虽然也知道细水长流更好,但是现在都要挺不住了,那谈什么未来,所以那必须是解决现在眼下的问题,所以石油价格越贵那是越好的。
4、油价减产会影响到美国利益
石油对于每个国家都很重要,在很多的生产方面都是需要用到的,所以如果石油价格降低,可以让各种的生产成本降低,从而达到本国物价稳定,经济稳定的目的,但是美国在中间动动嘴,然后对各国加息,好处都让美国拿走了,然后让欧佩克国家和非欧佩克国家去承担这个损失,那么只要不傻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5、美国的“控制力”降低
本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国家就一直希望石油价格能够提高,现在美国又让欧佩克国家也跟着去少赚钱,所以两大影响全球石油价格的股东统一了意见,决定减少石油的生产,其实也是对美国的一种回应,同时也代表的美国的影响力降低,控制不了石油的产出了,地位的下降,对于美国来讲肯定是非常气愤的,而且要进行反制措施!
其实我们也能感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动,前段时间的油加得连涨,到现在的价格连降其实都是有原因的,而之后的油价的波动肯定还是会出现的,想要稳定其实是很难的,毕竟涉及了太多人的利益了。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得到了什么利益?
得到的就是中东地区这个能源基地的稳定,维护了美国及其世界各国,以合理价格购买石油的权利。
1、伊拉克萨达姆是一个独裁的残暴的地区性强国,并且和周边阿拉伯国家存在巨大矛盾(萨达姆发动过2场针对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其中包括吞并弱小的科威特),
2、设美国不推翻伊拉克,美国的长期制裁是解决不了萨达姆更替的,因此迫于人道主义压力,未来国际社会会要求解除萨达姆的制裁,这就等于给萨达姆松了绑,那么伊拉克会再次做大后,那么就有可能导致中东地区失去稳定(入侵周边国家、甚至控制油田等等),总之会造成石油短缺,油价暴涨等等,越是发达国家对于石油依赖越大,到时损失也越大,因此美国要维持中东地区的稳定。.
中东这个能源基地存在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多人只知道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矛盾,其实阿拉伯国家之间矛盾也错综复杂,也是非常大,以前的萨达姆和科威特和沙特的矛盾就是非常大,萨达姆指责科威特的石油是从伊拉克流过去的(科威特地势低洼),窃取自己的石油,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属于什叶派,同一些阿拉伯国家矛盾也很大,但是只有伊拉克可以抗衡伊朗的影响(但是萨达姆本身又是一只猛虎,对周边阿拉伯国家构成威胁),目前美国已经摆平了伊拉克,目前伊拉克还是比较虚弱,在加上伊朗研制核武器,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已经对于伊朗非常担心了,还有就是以色列也担心伊朗,伊朗一直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因此美国要出面解决伊朗核问题,否则中东地区有可能再次陷入动荡。
美国油气政策发展历史
美国联邦的石油政策主要体现在制定能源战略、确立竞争规则和维持的可持续开发三个方面,为石油产业提供了经济、技术和制度框架,从而使私营企业能够有效地满足国家目前和将来对石油、能源安全、市场公平竞争,以及保持清洁和安全的环境的需要[40]。此外,联邦还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对石油工业经营中的经济利益进行调节。
20世纪20年代末期,随着石油供应量越来越多地超过需求量,产生了大量的石油过剩;接着又遇上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衰退,石油市场遭到了空前的灾难。几个月之内,原油价格从每桶1美圆跌到10美分以下,美国石油工业的发展逐渐陷于困境。美国为了摆脱困境,对石油生产作了规定性的限制。在东得克萨斯油田发现前,俄克拉何马州就已经实行了配产的做法,得克萨斯州在1931年也效法这种做法。所谓配产实际上就是要求每个石油生产公司压低产量,以达到供求平衡[41]。
最初,石油公司反对这种配产的实施,但由于当时原油价格一再下跌,石油公司均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到1934年,大多数的州和石油公司都纳了这种政策,油价逐步稳定,同时也使对石油工业的控制和管理得到了参与和加强。国会还通过了石油法案,各州也相应制定了产量变化的允许范围,禁止任何超额生产的原油运出美国。其后,当进口原油开始对美国石油工业形成威胁,危及美国石油限产政策的实施时,美国又宣布了进口管制[42]。
由于跨国公司一直控制着石油的定价权和原油生产控制权,因此当13年“阿以战争”爆发时,跨国石油公司与石油输出国组织之间的问题日趋政治化。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实行了石油禁运,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利用这个机会,将油价从每桶2~3美圆提高到14年初的13美圆,矿区使用费从产量的1/8提高到1/6,所得税提高到65%。石油输出国取的行动给美国等市场经济国家带来了能源危机,13~14年,美国特别严峻地感受到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禁运的影响。因为当时美国所需石油的35%来自进口,美国对国内石油生产实行了价格管制,实行了“老油”(11年1月1日以前开发的油田所产原油)低价和“新油”(11年1月1日起开发的油田所产原油)高价政策,但仍无法避免由于油价的突然上涨而引起的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结束了战后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经济的下降趋势直到15年才逐步扭转过来[43~46]。
由于石油危机给美国带来的严重威胁,鉴于石油在美国能源中占据的重要地位,联邦推行了一系列关于石油的和激励政策[40,47~50]:
(1)重视石油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合理价格下,确保国内石油的安全供应。积极推进企业、大学和地方的合作研究,美国石油界每年的研究开发和技术改进投入都达到数亿美圆,这些资金几乎全部来自公司自身,而不是联邦。
(2)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体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1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能法》,授权能源部建设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系统,并明确了战略石油储备的目标、管理和运作机制。美国石油储备体系分为战略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战略石油储备的目的是防止石油禁运和石油供应中断,平时不轻易动用,当商业石油供应一旦发生中断,在下令的15天之内,应急储备油才能被迅速运至石油提炼厂。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①所有和决策;②市场化运作。从建设储库、购石油到日常运行管理费用均由联邦财政支付。联邦财政设有专门的石油储备基金预算和账户,基金的数量由国会批准。
为了避免对市场价格的冲击,战略石油的购和投放基本上取市场招标机制。通常选择价格低迷时购,既要避免引起市场价格波动,又要防止造成石油储备资金损失。战略石油储备的投放也取招标机制,向石油公司招标,再由石油公司按市场价格销售,回收资金交财政部的石油储备基金专门账户,用来补充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远远超过储备。2004年,全美的石油储备相当于150天进口量,其中储备为53天进口量,仅占1/3,其余是企业储备。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市场行为,既没有法律规定企业储备石油的义务,也不干预企业的储备和投放活动,企业根据市场供求和实力自主决定石油储备量和投放时机。
(3)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究开发等活动,引导企业实现国家能源目标。通过政策实践,近年来联邦和州的税收政策被认为能够较为有效地激励私人部门实现能源政策目标,如研究开发和投资税减免,减收矿区使用费等。但总的来看,由于各州之间油气运营和经济情况差别很大,多数税收鼓励政策是由州实施。
(4)机构分工合作,通过补贴、技术援助和融资手段支持国内能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获取和利用国际。能源部、贸易开发署和美国进出口银行是支持能源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三大主要机构。能源部矿物能源办公室下的矿物能源国际和石油天然气进出口办公室承担支持美国油气产业界开发新的商业机会和技术的职责;美国贸易开发署通过资助可行性研究、专业培训、商业研讨会和其他技术援助,帮助国内油气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参与能源项目的竞争。作为机构的补充,美国进出口银行对美国公司的海外销售活动提供融资支持;进出口银行也提供信用担保,以保护美国出口商免受因国外政治或商业原因导致的拒付风险。
美国自19年6月1日起放宽价格管制,针对石油生产经营者在高油价时期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于1980年2月2日起对国内生产的原油征收“意外利润税”(即暴利税);1981年,美国终止了对原油的价格管制。到年,与在价格管制时的原油进口高峰相比,进口量下降了约50%。美国原油进口量的下降和全球新的原油供应国的出现,导致世界原油价格开始下降。在1985年11月至1986年2月之间,世界原油价格从每桶32美圆跌到每桶10美圆。
1990年的海湾战争时期,前总统布什提出了新能源战略,以缓解油价上升对经济的冲击。虽然近些年来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高技术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但美国仍视能源为确保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1999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主张提高能源效用、寻找替代能源、确保国外石油来源,更强调保持重要产油区的稳定和安全,以确保拥有得到的机会。
2001年,美国的《国家能源政策》报告指出了解决“能源危机”的战略措施,其中对开发油气的国内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51~53]:
(1)加强国内油气开发力度,增加国内产量。根据美国目前石油与天然气的开发现状,阿拉斯加石油蕴藏区成为布什增加国内油气供应的首要地区,除北坡油田外,阿拉斯加还有三个可供开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即阿拉斯加国家石油储备区、北极边远大陆架和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联邦把开发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作为增加美国国内油气产量的重点。除阿拉斯加外,还要加强对美国西部油气的开发。联邦在大陆48个州拥有31%的土地(多位于美国西部)和全部大陆架。目前,这些地区提供的能源占全国能源总产量的30%。这些地区有待开发的地下原油储量约5.6亿吨,天然气储量4.68万亿立方米。但这些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勘探开发成本高,必须取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才能开出来。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对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新技术的运用,提高老油气田的开效率,降低开成本,尽力提高老油气田的产出水平。
(2)改善石油与天然气输送设施,修建新的输送管道。美国的油气输送管道总长度超过320万千米,是美国油气产品的主要输送工具,担负着美国国内油气产品66%的输送任务。但由于使用时间较长,这些管道已出现了严重的老化现象,大大降低了输送效率,既加大了能源短缺程度,又增加了污染环境的可能性。因此,联邦要求负责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的运输部必须进一步加大对管道设计、修建、维修以及紧急事故处理的监控力度。对跨阿拉斯加输送管道,联邦尤为重视,因为这条管道自从开通以来一直担负着美国国内石油产品近20%的输送量,而且输送效率极高,在其整个营运历史上损耗只占其输送总量的0.00014%。
(3)修缮、扩大炼油设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炼油设施效率不断降低,而且对环境污染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既制约了炼油业满足美国经济对相关石油产品需求的能力,又遭到环保人士愈发激烈的反对。因此,联邦决定在改善原有设施的基础上,鼓励新的炼油设施的修建,争取同时满足经济与环保双方面的需要。
(4)增加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战略石油储备是美国联邦在石油供应出现紧急情况时对石油市场进行干预的主要工具。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完全没有跟上石油进口的步伐,1992年储备量能维持83天的进口量,而2001年只保持54天的水平。因此,决定增加战略石油储备量,其意义不但在于维护美国石油安全,更在于石油还是国防燃料储备。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