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最便宜国家有哪些?

2.全球油价最贵的十个地区和国

3.中东战争对中国油价上涨的影响

油价最便宜国家有哪些?

中东局势油价_中东汽车油价走势

第十位:阿尔及利亚,每升0.32美元(约合RMB 2.0元)

阿尔及利亚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石油储量居非洲第三,排在前两位的是利比亚和尼日利亚。

第九位:阿曼,每升0.32美元(约合RMB 2.0元)

阿曼是中东地区非OPEC成员中,已探明产量的石油储量最大的国家,其石油储量约为55亿桶。该地区石油产量从2007年开始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其年产油量已经达到了86万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已经占据该国GDP的47%。

第八位:埃及,每升0.30美元(约合RMB 1.9元)

埃及是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同时也是非洲最大的炼油地。由于其国内需求上升,该国也会进口一些石油产品。另外,2010年时,该国的石油产量已经下降到每日73.6万桶,而天然气则有望成为一项更大的收入来源。

第七位:卡塔尔,每升0.24美元(约合RMB 1.5元)

作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和OPEC成员国,卡塔尔在2009年的世界原油最大出口国排名中位列第16位。随着经济发展,低价和石油补贴的实施,自2000年以来,卡塔尔的国内石油消费量已经增长了3倍。2011年,卡塔尔成为海湾国家中人均GDP第二高的国家。据悉,卡塔尔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254亿桶,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占到该国GDP的50%以上。

第六位:科威特,每升0.22美元(约合RMB 1.4元)

科威特石油储量居全球第六位,是OPEC中的顶级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石油出口收入占到科威特GDP的一半以上,占到该国国家财政收入的95%。科威特石油总公司计划,到2020年石油产能将增长到每日400万桶。相对于出口而言,科威特国内消耗的石油量较少,去年科威特87%的石油产量用于出口。

第五位:巴林,每升0.21美元(约合RMB 1.3元)

相比邻国而言,巴林石油产量较少,其主要经济发展动力来自扩展零售和旅游等,目前巴林已经成为波斯湾地区的银行中心。2005年,巴林与美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议,并被联合国作为阿拉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鉴于巴林国内局势的变化,其国内汽油等补贴可能被很快取消。

第四位:土库曼斯坦,每升0.19美元(约合RMB 1.2元)

鉴于国内政策的变化,土库曼斯坦的汽车车主可能会享受到每月120升的免费汽油,这也意味着每升0.19美元的汽油价格形同虚设。但该国政府承诺的补贴会至少持续到2030年,相对石油储备较低的情况而言,这样的承诺是否会兑现,还尚不清楚。

第三位:利比亚,每升0.14美元(约合RMB 0.88元)

在去年反抗卡扎菲政权期间,利比亚的石油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坏,该国最大的炼油厂也被关闭。目前,该国在临时执政委员会的执掌下,正在恢复生产和出口石油能力的过程中。

第二位:沙特阿拉伯,每升0.13美元(约合RMB 0.82元)

沙特阿拉伯每年在汽油、柴油价格方面的补贴约为133亿美元。OPEC近期宣布,在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方面,委内瑞拉已经超过了沙特阿拉伯。但拉丁美洲对石油投资者的吸引力还非常小,因此,沙特阿拉伯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据悉,今年一月该国每天原油出口750万桶,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提升到900万桶,以如此产量出口原油将会维持多久?全球石油价格是否还会持续攀高?

第一位:委内瑞拉,每升0.05美元(约合RMB 0.32元)

随着2012年10月的国内大选临近,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深知提高汽油和柴油价格将是政治上冒险的一步。该国政府上一次试图提高汽油价格还要追溯到1989年。预计,委内瑞拉很有可能会在未来继续维持燃料比瓶装水更低价的情况。

全球油价最贵的十个地区和国

在买车的时候,比起购车预算其实养车成本也一样重要,前者决定你买不买得起心仪车型,后者决定你用不用得起车。

坊间常说“买得起养不起”,其实说的就是用车成本问题,比如过路过桥费、维修保养、以及必不可少的油费。而影响油费的,除了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就是汽油价格,这两点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前者可以自己选择,后者就只能被动接受。

你那里现在92#或者95#汽油多少钱了?感觉原油价格暴跌还在眼前,跌破6元一升还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现如今汽油价格又涨回来了,92#汽油已经奔着7元走了,而95#汽油早就破七了。不少人都吐槽,国内加油太贵了,好多车不是买不起,而是买了养不起!比如福特F-150。

其实凡事都需要对比,和这十个国家和地区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是很幸福的!

汽油价格最贵的十个地区和国家分别是黎巴嫩、中国香港、荷兰、中非共和国、以色列、摩纳哥、巴巴多斯、芬兰、希腊、挪威。

其中黎巴嫩的价格近乎倍超排名第二的中国香港地区,这个排名和榜单是出乎不少人意料的,毕竟以前在很多人印象里油价最贵的应该就是中国香港。在2017年中国香港的油价平均是13元/升,现如今已经涨到了2.515美元/升,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16.3元。

而黎巴嫩已经涨到了4.247美元/升,折合成人民币相当于27.5元,而排名第十的挪威平均每升约为12.8元,黎巴嫩是它的两倍还多。目前国内汽油价格约为1.14美元左右,和国内的油价相比,国内油价只相当于是黎巴嫩的零头……

香港的油价贵主要是因为附加税贵,这些资源类的东西在香港都不便宜,再加上为了倡导公共交通,避免交通拥挤的情况,只能通过这种形式控制私人用车,提倡公共交通出行。

但黎巴嫩显然不是常年油价高昂的国家,它是中东地区的国家,但因为没有油气资源也没有提炼的能力,所以成品油一样需要进口。近水楼台没有先得月,国内的成品油资源短缺,加油站排长队。供不应求,价格就必然上涨。

为了缓解这种局面,黎巴嫩政府决定将汽油价格上调66%,根据GlobalPetrolPrice的数据,一升汽油的平均价格为 4.25 美元(人民币27.5元),而一升柴油的平均价格为 3.27 美元(人民币21.2元)。这一调,就让黎巴嫩一跃成为了全世界油价最高的地区。这仅仅是个开始,上调可能还会继续,并且部分加油站已经开始限制售出汽油的数量。

油价上涨,影响的就是人们的日常出行,别说养车养不起,就连公交车也坐不起了,很多民众都表示一半的工资都用于出行代步,形式非常严峻,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中东战争对中国油价上涨的影响

从2004年开始,国际石油价格就一路上涨,两年里价格翻了一番,且涨势未停。眼看着油价小步勤挪、钝刀割肉,西方大国嘴上着急,实则内心镇静。因为石油小刀割下去,它们疼得有限。

危机是最好的老师,欧美日诸国已经被教训了三次,如今早已有备而来。现在轮到我们来反思我们的能源政策、发展模式了。

与前三次石油危机相比,本次油价波动原因不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朗。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皆源于战争,油价突然飙升,对经济杀伤力强大。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4年)的起因是中东战争,油价上涨4倍,触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年)的起因是两伊战争,价格猛涨3倍,让美国GDP下降了3%,并引发拉美债务危机;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年)是因为海湾战争,油价上涨3倍,拖累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降到2%以下。

而本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供求失衡,一些地区冲突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未来几年将会继续增长,换句话说,中国正遭遇着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阵痛:能源短缺加石油依赖。增加战略储备是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借鉴的应对之策,例如,美国政府从1977年正式开始储备战略石油,预计以后将逐步增加到10亿桶。而日本政府拥有的战略石油储备量可供全国使用92天,民间储备可使用79天,加上流通领域的库存,日本的石油储备量足够全国使用半年以上。

近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高油价有助亚洲推进经济自由化”的文章,作者认为目前的高油价将迫使中国、印度、泰国和印尼等发展中国家调整自己的能源政策,包括取消补贴和价格管制,把石油定价权交给市场。文章认为,政府对石油价格实行补贴和管制,消费者面对的不是真实价格,导致石油依赖。这种观点有其道理,中国的石油政策是从生产到价格的全程垄断,久为各方诟病,结果是价格涨跌都有人叫唤。

高油价还可以激发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创新。自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以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便开始调整产业政策,把能耗高、污染重的产业向海外转移,重点发展低能耗的产业、开发低耗能的产品。以美国为例,在2000年,信息技术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已上升至30%。当年的石油危机甚至造就了现在日本小排量汽车的风靡世界,直接导致了丰田的如日中天,通用、福特的日薄西山。而中国作为传统制造业的输入国,多年来过于注重外资数量,且缺乏高油价逼出来的创新,因此使能源消耗量暴增,能源利用率低下,污染严重。

对于替代能源的开发,客观地说我们动手太晚了。也许是大家都没意识到中国的经济能发展这么快,没想到中国对石油的需求增长这么快,多年来,能源多元化政策更多地流于口号。亡羊补牢,毕竟好于什么都不做。从最近一两年来中国去海外找油的行动中,从最近提出的一系列核电、水电开发计划里,我们还是看到了希望。希望石油不会成为卡住中国经济发展脖子的黑手,希望未来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时候,中国不再成为操弄市场的石油大鳄们的提款机,我们也能像欧美国家一样,有备无患,轻松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