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立方天然气和每公斤液化气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那个更划算?

2.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前景好么?

3.煤制油的其他相关

4.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应该由谁来倒

每立方天然气和每公斤液化气价格相同的情况下那个更划算?

历史液化石油价格-历年液化石油气价格

用天然气更加的划算。

用正常情况下5升的水壶来做分析吧,其实我们一般烧水,它的沸腾温度是100摄氏度,而正常情况下,生水的日常平均温度是10度,我们就可以计算出烧开5升水需要多少热量了。

需要热量:5×(100-10)=450千卡热量

用天然气烧5升水需要的费用

因为现在天然气很方便,我们也可以买烧水壶,那么用5L烧水壶烧开一壶水,需要多少的热量呢?

据了解,现在天然气的价格一般是在4元/立方,那么我们烧这壶5L的水需要多少燃气费用呢?看下面公式:

450/36000/0.9=0.014立方的天然气,所需燃气费用:0.014x4=0.056元。

用电烧5升水需要的费用

每个地方的电费价格也许不一样,而且商业用电和家庭用电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就取平均值,0.6元每度来算吧!

那么烧开5升水需要电量为:450/3600=0.13度;所需电费:0.13x0.6=0.078元。明显可以看出用天然气更加的划算。

扩展资料

天然气除了合算,相比液化气它还具有以下3点优势:

1、绿色环保,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

2、安全可靠,天然气无毒、易散发,比重轻于空气,不宜积聚成爆炸性气体,是较为安全的燃气。

3、燃烧产物对人无害,天然气燃烧后不产生一氧化碳,我们都知道一氧化碳是一种危险气体,人体吸入后会导致中毒,而使用天然气就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液化天然气(LNG)发展前景好么?

LNG这个产业,从它在国内的诞生之日起,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调峰、补充和替代,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就目前这个能源结构,因为它的高能耗,它的主要功能还是不会改变。 1.LNG将成为汽、柴油的替代能源由于LNG的环保性,及LNG价格上的优越性LNG将有可能取代汽、柴油做为车用主要燃料的地位。刚才说过,石油价格可能还会上涨,国家汽油柴油价格已经6月20日刚提过,迟早要与国际接轨,价格还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按现行最低价计,柴油每升6.23元,汽油每升6元,而在车用燃料中,每方LNG转换为天然气的最高价格为3.5元,而1方天然气与1升汽油在汽车使用过程中所行驶的里程数基本相同,由此可见LNG的价格优势。而且LNG做为车用燃烧料与CNG相比有行驶里程更远,排出尾气更少的优点。LNG的环保性更是无庸置疑的,LNG必将快速成为一种替代燃料。继LPG各CNG之后,LNG也逐步应用于汽车燃料,对于推动油改气进程起了很大作用,弥补了没有管网不能建站的缺陷。 目前国内已建成并投入营运的LNG汽车加气站,有北京,新缰乌鲁木齐、湖南长沙、贵州贵阳、杭州等地,福州、厦门、海南等地也已进入试点工作, LNG汽车的发展必将带动LNG市场。 2.LNG在城镇燃气调峰利用LNG比管道天然气有更广泛的用途。它可以在天然气管道没到的地方进行市场开发和利用,同时可以弥补管道气不便在城市全面铺设的问题; 作为民用燃料或发电,随着季节或其它情况,不可避免会有量的波动,这就需要进行调峰装置,而LNG最有利于调峰储存。 3.特种工业燃料替代LNG的甲烷组分高,就决定它的燃烧更清洁。就是由于LNG清洁的特性,使它的在应用于玻璃、陶瓷、食品加工等行业,将大大提高产品成品率,增加产品附加值;从几种燃料的热值对比来看,LNG又可以广泛应用于切割、钢铁等行业。 4.LNG将成为弥补国家能源缺口的有效手段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的能源缺口不断加大,天然气资源很快进入了石油能源替代角色,但是除俄罗斯外,其他周边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有限,因此管道天然气的进口已很难实现而且单向依赖性太强。现在国家大力推动LNG接收终端的建设,也正量利用LNG便与运输,气液比比例大,可以弥补气态天然气的需求。同时,国家还将大力发展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以保证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而LNG正是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与销售的有效途径。

煤制油的其他相关

发达国家不搞煤变油的历史

据了解,目前南非拥有一套年产800万吨油品的煤变油工厂,是世界上唯一大规模的煤变油商业工厂,并为该国提供了60%的运输油料。其实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也都有成熟技术,但它们为什么没有投入工业化生产?

据介绍,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由于石油紧缺,德国就开始研究煤制油技术。二战前,德国已建成17个工厂,生产420多万吨汽柴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随着中东大油田的开采,低成本的石油大量充斥市场,每桶2—10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再搞煤变油在经济上就很不合算。直到1973年,中东实行石油禁运,油价被炒高,达到每桶30多美元(相当于现在价格80多美元),这时,大规模的煤制油研发又掀起高潮,美、日、德都纷纷投巨资研究,并建设了试验工厂。但是,在这些国家,煤变油始终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行。这是为什么呢?

据专家测算,当原油价格在28美元以上,煤变油在经济上就比较划算;低于这个价格,煤制油就不划算。因此,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一直处在低位,煤变油自然不会受到重视。但是,各国技术已相当成熟,可以说倚马可待,只要市场需要,就可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直到最近两年,国际油价一再攀升,煤制油重新被各国提上议事日程。美国去年起又开始搞间接液化,法国、意大利也开始进行合作研发。但从项目启动到开工建设,至少需要5年准备时间,而油价频繁变动,时高时低,人们往往反应滞后,使决策举棋不定。

中国搞煤变油有优势,但不会成为油品生产的主方向专家认为,在我国搞煤变油有着显著的优势。我国富煤少油,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口原油逐年攀升,从1993—2003年10年间,年均递增15%以上,进口依存度越来越高。10年间,我国进口原油增长9.18倍,每年花去大量外汇。由于油价上涨,2004年进口原油比上年多支付550亿元人民币。因此,专家认为,从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角度考虑,也应该努力想办法,从多元化出发,解决能源长期可靠供应问题,而煤变油是可行途径之一。

同时,中国是产煤大国,西部产煤成本(特别是坑口煤)相对较低。神华集团副总经理、神华煤制油公司董事长张玉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吨煤开采成本美国是20.5美元,神华神东矿区不到100元人民币,很显然,神华煤很有优势。

此外,中国投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据估算,年产250万吨柴汽油的生产线,在美国需投资32亿美元,而在中国仅需20亿美元。 早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直接加氢煤液化工艺在德国实现工业化。但当时的煤液化反应条件较为苛刻,反应温度470℃,反应压力70MPa。相继开发了多种第二代煤直接液化工艺,如供氢溶剂法(EDS)、溶剂精炼煤法(SRC-Ⅰ、SRC-Ⅱ)、美国的氢-煤法(H-Coal)等,这些工艺已完成大型中试,技术上具备建厂条件,只是由于经济上建设投资大,煤液化油生产成本高,而尚未工业化。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使煤直接液化工艺的研究开发重新得到重视。现在几大工业国正在继续研究开发第三代煤直接液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缓和、油收率高和油价相对较低的特点。目前世界上典型的几种煤直接液化工艺有:德国IGOR公司和美国碳氢化合物研究(HTI)公司的两段催化液化工艺。我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所自1980年重新开展了煤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现已建成油品改质加工、煤直接液化实验室。通过对我国上百个煤种进行的煤直接液化试验,筛选出15种适合于液化的煤,液化油收率达50%以上,并对4个煤种进行了煤直接液化的工艺条件研究,开发了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煤炭科学院与德国RUR和DMT公司也签订云南先锋煤液化厂可行性研究项目协议,并完成了云南煤液化厂可行性研究报告。液化厂建成后,可年产汽油35.34万吨、柴油53.04万吨、液化石油气6.75万吨、合成氨3.90万吨、硫磺2.53万吨、苯0.88万吨。拟建的云南先锋煤液化厂年处理(液化)褐煤257万吨,气化制氢(含发电17万KW)用原煤253万吨,合计用原煤510万吨。

目前,中国石油开采远远满足不了对石油高速增长的需求,造成对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过度依赖。同时,进口容易受到出口国家政治经济是否稳定、运输路线是否受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能源问题愈发突出。这样的被动局面是需要改变的。为此,寻找原油替代能源日趋重要,对煤炭的利用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南非在这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当时南非政府开始研究煤液化的可能性,主要目的在于摆脱对石油的高度依赖性,保护南非国际收支平衡,提高能源供给安全。几十年过去,通过妥善利用大量煤炭资源,南非还获得了诸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使原本过度依赖农业与采矿业的国民经济实现了工业化。

中国现在所处的环境条件与沙索在南非初创之际极为相似,特点就是 “富煤少油”,特别是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据介绍,15家商业规模的煤液化工厂的总产量将可以替代中国2020年石油进口量的15%。

当今,人类石油需求量逐年增多,而世界的石油开采储量逐年下降,两个曲线之间会形成一个越来越大的空位。‘煤制油’便可以填补这个空位。”“煤制油”技术有助于中国摆脱对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过度依赖,从而提高能源安全。从中国的能源结构来看,中国具备开发 ‘煤制油’产业的各种战略驱动因素。”

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应该由谁来倒

液化气是一种多组分的混合物,主要由含3个或4个碳原子(C3,C4)的重碳氢化合物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和丁烷。它的次要是丁烯,戊烷等。含碳原子数越高,沸点越高,沸点越高,也就越难气化。在使用过程中,最易气化的c3.c4 越来越逐渐减少,钢瓶最后剩下的残液,是不易气化的,少量的C4.C5 上重部分混合物,占10%-20%。

液化气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丁烷,丁烯和丁二烯.残液是戊烷,己烷混合物(是高热值燃料,制造汽油的主要成分)。丙烷分子式C3H8.丁烷分子式.C4H10,戊烷分子式为C5H12,已烷分子式C6H14。丙烷燃烧值529.20仟卡/克,丁烷燃烧值687.20仟卡/克,戊烷燃烧值847.10仟卡/克,已烷燃烧值999.20仟卡/克。气化温度.丙烷<-38.3℃ ;丁烷<2.2℃, 戊烷.>37℃ 已烷.>67℃ ;残液存留量取决于丙丁烷纯度,成分与外界温度。这些残液的去向 ;1)加热,热水烫,火烤,超过C5上重部分温度达到67℃以上自然气化达到饱和程度气化参加燃烧。2)钢瓶放倒或倒立。3)残液托人或自己倒掉。4)气站回收,听说残液有回收的,实际发现,大部分倒掉。液化气是用户购买的燃气不能全部烧用,再充气仍滞留在钢瓶内的高热值燃料的残液是供气单位气体的成分与丙丁烷的纯度所致,残液应该由供气单位予以兑换。

烧净器是专为烧净钢瓶内无法再烧用的残液而设计的,它的技术特点是利用液体运动学的原理,利用充装气的充气压,丙丁烷的蒸气压,管体的正负压差,在使用中促使残液分子在无秩序碰撞运动中所产生的热量,在所有的自由度间重新分配与其它的饱和气体经过调整液气比混合参加燃烧,解决了以往的设备所存在的问题。不需要增加任何动能.热能.添加任何添加剂。不改变钢瓶,炉具的任何结构和使用方法,达到使钢瓶内残液烧净,明显提高热值,延长钢瓶烧用时间。

烧净器的问世.石油液化气烧后留有残液将成为历史。它利用液体运动学原理..在钢瓶正常使用时将残液参加燃烧掉.在全国烧净器中是先进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用户节约资金,为人类节约能源,在提倡节能减排的年代,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烧净器经过十余年研发.二代人辛勤研制的硕果,经过上千次试制,饮食行业,机加工;大型切割试制成功。曾经过盖州市质量监督局;市压力容器单位检测。结论;《安全可靠》。液化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关注统一安装应用推广。

以上信息专利权人张树林承担带来产生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