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2.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3.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4.美国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国,为什么还要打压油价?

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欧佩克油价会跌吗-欧佩克油价会跌吗现在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组织,于1960年9月14日成立,1962年11月6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包括12个成员国,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前成员国还包括加蓬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表2-8)。

表2-8 欧佩克组织各国所在地

资料来源:OPEC: Member countries.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6 October 2012]和Field Listing.CIAWorld Factbook.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4 January 2009]。

欧佩克组织虽然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左右,而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左右,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组织执行统一石油价格政策和配额制,以便把油价稳定在高水平;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最难对付的国际性组织(表2-9)。

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形势的变化,石油市场已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增强。例如,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报告数据显示,1970年到2012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由每天的1471×104桶增至每天1555.5×104桶;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17.38倍,由每天的55.6×104桶增至每天1022.1×104桶。而且中国的石油进口量2012年比2005年增加了1.21倍,由每天245.7×104桶增加到每天的543.3×104桶。

该组织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其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该组织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表2-9 欧佩克组织对石油价格影响大事记

另外,欧佩克组织将石油交易经济活动导向了政治活动方面。1973年10月,作为反对以色列战争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领导其他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展开了石油禁运,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所获得的经济成功,大量的石油美元在几十年间迅速地流入这一地球上人口最不稠密的角落。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世纪的后期每年石油收入达1500×108美元。

石油价格未来会反弹暴涨,还是持续下跌?

未来石油价格肯定会反弹,但暴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疫情的发展,全球石油需求量大跌30%以上,油价自然会下跌。再加上,此前沙特、俄罗斯坚持不减产,又给油价重击。目前,油价已经在20美元/桶的区间上下徘徊。趣评之所以会认为油价必然反弹,主要原因有四点:第一,美国会极力保住页岩油产业,必然要抬升油价;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第三,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石油需求会反弹;第四,石油价格一直都是波动性的,有涨有跌。

第一,美国会极力保证页岩油产业。如果国际原油价格低于35美元/桶,美国的页岩油产业就要赔钱。页岩油开采成本比较高,约在35美元/桶-45美元/桶之间。美国传统能源行业是川普最重要的金主之一,川普为何要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就是为了这些传统能源行业的利益。所以,油价下跌以后,川普才不断呼吁沙特与俄罗斯。为了能够连任,为了继续争取能源产业的支持,川普也必然会出手提升油价。

第二,俄罗斯与欧佩克已经达成了减产协议。2016年,俄罗斯与欧佩克达成了减产协议。等到了2020年2月,俄罗斯拒绝继续减产,决定增加产量,也是导致油价下跌的重要原因。在俄罗斯拒绝减产以外,沙特也声明要提升石油产量。

现如今,俄罗斯与沙特达成了减产协议,两国每天减产110万桶原油。在两国宣布减产以后,国际油价有所反弹。未来,并不排除俄罗斯与沙特会继续减产,以保证原油价格反弹。毕竟,国际油价下跌,对于俄罗斯与沙特都非常不利。

第三,国际石油需求会有所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石油需求暴跌, 这是油价下跌的最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在3月6日-4月7日这一个月之内,石油需求由2180桶/天下跌到了1410桶/天。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减缓,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会增加,国际油价自然也会回升。现如今,20美元/桶区间徘徊,确实属于不正常的低价。

第四,石油价格具有波动性。国际原油价格本来就是波动的,20美元/桶-40美元/桶根本就不是常态。在2010年之前,国际油价还曾经超过100美元/桶。趣评认为,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结束,油价就会恢复到40美元/桶-50美元/桶的区间。

石油是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品,又关系到美元的霸权地位,价格既不会长期维持高位区间,又不会长期维持地位区间。

油价暴跌会要了谁的命 谁在偷笑

其实关于油价的讨论现在是国际经济市场?最热的话题!具体看一下以下:

近日,欧佩克决定不减产,国际原油价格继80美元后,再度失守70美元整数关口。从今年年中到现在,不到5个月时间,国际油价跌去35%,创下4年来新低,下跌速度着实惊人。

国际油价下跌,无疑,进口国多欢喜,产油国很受伤!这边厢美国、加拿大经济受益良多,西欧国家生产成本降低,中国减少巨额支出;那边厢俄罗斯损失千亿美元,委内瑞拉政府收入锐减,欧佩克各成员国为保价格,还是争份额争论不休。

油价如此“跌跌不休”,除了“全球需求减少”这个供求关系的传统因素,各种“阴谋论”也是甚嚣尘上,到底哪家更有道理呢?

阴谋论一:美国、沙特联手教训俄罗斯

:来场“石油战”,我看你认不认怂!

此番国际油价连连下挫,正值乌克兰危机各方相持不下之时,美国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之战,打得如火如荼,俄罗斯经济已现疲态,若是油价再遭重挫,经济将雪上加霜。于是,很多观点认为,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石油战”,得到了欧佩克“带头大哥”沙特的鼎力支持,目的是联手打击收入50%来自石油出口的俄罗斯。

美国精心策划“石油战”可是有先例的。当年,苏联能够称雄于世与美国平起平坐,石油因素相当重要。苏联2/3的外汇收入依赖石油出口。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纠集沙特等国,把石油价格压到10美元以下并长期保持,使严重依赖油气出口的苏联经济陷入全面困境,这被认为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很多俄罗斯人感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幕,是不是将再次上演?

阴谋论二:欧佩克“排挤”美国页岩油

欧佩克由12个成员国组成,来自中东、北非、南美,肩负着全球三分之一的石油开采份额。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供应组织,如果主动减产,肯定会提振油价。但这位大佬却没这样做,因为减产会流失不少市场份额。

那么,谁将受益?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啊!于是,“阴谋论”产生了,欧佩克被认为不减产,与美国页岩油磕。

欧佩克决定不减产,顶住国际油价! 漫画来源:CFP

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现在美国爆发“页岩油革命”,从沙特的大客户,摇身一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甚至可能抢夺其在石油市场的定价主导权。

欧佩克怎能善罢甘休! 于是,利用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欧佩克的“带头大哥”沙特希望通过压低油价,迫使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

阴谋论三:沙特借机侵吞伊朗的“蛋糕”

沙特决定不减产,还有一位受害者是谁?是沙特的老对手伊朗。伊朗财政收入的50%,来源于石油出口。就算在西方国家解除其制裁的情况下,伊朗的油价也需要维持在100美元以上,才能支持其政府预算。

而财大气粗的沙特则大为不同,可以承受低油价带来的短期冲击。英国《金融时报》分析称,“沙特希望借低油价,侵吞其他产油国,尤其是老对手伊朗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油价下跌后最难受的国家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伊朗。”

无论“阴谋论”哪家强 中国都应抓紧买油了!

“乱花渐欲迷人眼”,对于种种“阴谋论”,小编无法判断哪种说法离真相更近。

但各方专家都认为,国家油价大幅下跌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因为产油国说到底还是要靠石油吃饭的,油价跌的太狠,产油国经济运转不了,最终还是会减产,让石油的供需关系平衡,油价企稳。

以目前的形势,小编可以确定以及肯定是的,无论这场国际油价的博弈游戏,背后有多少翻云覆雨手,对于石油消费大国中国来说,都是遇而不可求的重大利好:将节省大笔银子购买原油。

按照我国原油出口量计算,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中国可节省12亿美元。这是增加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好机会!

目前,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库容,大约相当于两周的供应量,与国际能源署建议的90天石油战略储备差距不小,与美日等主要石油消费国比,更是相形见绌。

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油价暴跌的机遇,以最快的速度,尽可能多的购买石油,补充中国的战略储备,保证未来的能源安全,这是中国能源战略的当务之急。?

美国本身也是石油出口国,为什么还要打压油价?

众所周知,每当面临油价疲软时,欧佩克将开始一轮减产,使油价上涨。但是,今年油价继续下跌。欧佩克会议不仅没有说减产,而且即使在美国的压力下,必须增加产量。我们必须知道,美国现在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油价下跌也对美国不利。美国为什么要压低油价?

1、增加产量前打垮前苏联。事实上,无论是压制油价还是提高油价,经济目的都是第二,关键是要看美国的战略目标。在美苏霸权时期,美国迫使欧佩克增加产量,让石油价格下跌。目的是镇压前苏联。值得注意的是,前苏联是一个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的国家,其外贸收入基本上来自石油出口。这种经济上的独特性非常脆弱,美国的目标是前苏联的弱点。

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迫使沙特阿拉伯增加产量并实施“反向石油冲击”战略,该战略显着提高了产量并压低了油价,拖累了苏联经济。石油价格战已成为苏联最终瓦解的重要推动者之一,在这个时候,美国大力推动欧佩克的产量大幅增加,其战略目标是针对伊朗、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

2、战略目标超出了经济目标。几天前,美国声称退出伊朗核协议,并以更严格的方式对伊朗实施制裁,以获得伊朗的“更高程度”合作。石油是对伊朗经济复苏的有力支持。此外,伊朗恢复经济运转时间尚短,其增产能力仍然有限。低油价将影响伊朗经济乃至政治稳定。美国的另一个“敌人”是委内瑞拉,它也是一个单一的石油生产国。委内瑞拉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低油价不仅导致其经济崩溃,而且还导致政治上的崩溃。此外,美俄关系“看起来很美”,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后苏联时代,俄罗斯仍然难以彻底摆脱对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

3、国际能源格局的变化。近年来,全球石油生产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非欧佩克国家的集体崛起。墨西哥、哈萨克斯坦、巴西等石油产量出现反弹。俄罗斯的产量继续保持强劲,并且在苏联时代继续恢复其记录,份额超过全球12%。其次,页岩油气革命使市场充斥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随着“水平钻井”和“高压裂缝”等技术的改进和规模,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成本已降至前两年的一半左右。

最后,随着页岩油革命,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随着石油美元的霸权,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石油价格的控制。虽然石油输出国组织和非石油输出国组织已联合起来,但他们希望降低石油价格并提高石油价格,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但是,在美国的压制下,沙特阿拉伯不仅会减产,而且还会增加产量。谁控制石油就是控制所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