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

2.奥运会过后中国会不会出现经济大滑坡?

3.前苏联1980年举办的奥运会,为何会被64个国家抵制?

4.奥运会润滑油赞助商有哪些?

5.里约奥运会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6.北京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有什么不同

奥运火炬变迁背后的能源变革-

奥运之前石油价格_奥运之前石油价格是多少

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

文 智造前研

1934 年,在国际奥委会雅典会议上决定,恢复部分古代奥运会旧制。规定运动会期间,从开幕日期至闭幕式止,在主体场燃烧奥林匹克圣火。火种必须来自奥林匹亚,采取火炬接力方式从奥林匹亚传到主办国。

自此之后,从 1936 年柏林奥运会起,点燃奥林匹克火焰是每届奥运会开幕式不可缺少的仪式之一,延续至今已经经过了 39 届。而在这 39 届奥运会中,奥运火炬从设计、材质以及燃料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兼顾美学与实用的平衡中,绿色环保的概念也逐渐渗透在火炬之中,见微知著,奥运火炬变迁的背后是一场能源变革。

柏林奥林匹克 体育 场的主火炬呈三脚架形状,灵感来自古希腊的图案,大约有 2.20 米高。柏林奥运圣火传递为第一次成功举办的圣火传递,媒体、电台和拍摄奥运会官方**的团队都对此进行了记录和报道。

在第一次奥运火炬传递之前,1928 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和 1932 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都有标志性的主火炬点燃仪式。然而,点燃主火炬的火种并非采集自奥林匹亚,也没有通过传递的方式被运送到开幕式现场。

使用火炬传递圣火的想法并不是突发奇想。受到古代方法启发组委会最初的想法是将圣火保存在树茎上,这种树茎取自地中海的一种树,这种树以燃烧缓慢而闻名。但是,从实际出发,最终采用了火炬传递的方式。由于市场上没有符合要求的火炬,组委会决定制作特定火炬。

(图为 1936 年柏林奥运会火炬,银色钢制材质,整个火炬 70 厘米,其中支架 28 厘米,燃料采用镁管、易燃膏。燃烧时间至少为 10 分钟)

现代奥运会火炬传递仪式,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 1896 至 1932 年的酝酿萌芽期、1936 至 1980 年的仪式形成期和 1984 年至今的创新发展期。经过 80 余年的发展完善,火炬传递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仪式。智造前研对过去的 39 届奥运会的火炬细节做了详细的统计。

奥运火炬的传递需路经各种自然环境,冬奥会火炬尤其要注意应对冬季地温、多风、多雨雪的气候条件。历届奥运火炬设计都必须通过极为严苛的环境技术测试,在风雨交加、大雪纷飞的各种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均需保证火炬熊熊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且需要考虑手持奔跑的传递姿态下,确保火炬火焰燃烧时火炬手的安全。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环境,也需针对性的做出技术调整和突破,以使用极端传递环境的严苛挑战。而燃料作为火炬燃烧的核心成分,一直是火炬设计者精心考虑的重要方面,除了受到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外,节能、环保、燃烧安全及火焰颜色等均是影响火炬燃料选择的因素。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早期的奥运会火炬主要是以金属镁作为燃料。镁的熔点为 65.1 摄氏度。在空气中就能点燃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但镁十分活泼,同时由于成本较高,燃烧颜色不够美观,后不再采用。

天然树脂松香也曾短暂的出现在奥运会火炬燃料中,但是树脂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和烟雾,而且有刺鼻的气味。燃烧中途易熄灭,火焰的焰色也并不美观,因此天然树脂松香也只是昙花一现。

液化石油气出现在了 1972 年慕尼黑奥运会上,但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易燃物质,空气中含量超标后遇明火即爆炸。同时在燃烧的过程中对附近的观众的身体 健康 和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不低的危害和污染,之后也淡出了奥运会的火炬之中。

火药、汽油、酒精和特制橄榄油等等也在奥运会的 历史 上短暂的留下了一笔,1996 年亚特兰大夏奥会首次以丙烯作为燃料,丙烯燃烧虽然可以产生清晰显目的火焰,但却会产生污染严重的黑烟。2000 年悉尼夏奥会火炬采了用更为环保的混合燃气,丙烷和丁烷以 35:65 的比例混合燃烧产生的火焰无烟尘且清晰明亮。

此外,丁烷丙烷混合燃料沸点低,在常温常压下易气化的特点大大减轻了燃料罐的重量,且更为经济。在此之后举办的 2004 年雅典夏奥会、2006 年多哈亚运会等,均采用了相似的燃料方案。

近代奥运会的火炬燃料通常采用的是丙烷,价格低廉且温度范围比较宽,常温加压后更易液化,便于贮存在火炬中。丙烷燃烧只形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属于清洁燃料,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同时丙烷气体燃烧的火焰颜色为亮**,这样的颜色便于识别和电视转播、新闻摄影的需要。这也使得丙烷成为了众多奥运会火炬燃料的首选。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和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火炬燃料都采用了氢气,但两者之间也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当时日本计划借助东京奥运势头,大力发展氢能。不仅有丰田车企提供的氢能大巴、作为运动员往返场馆与奥运村之间的工具,同时日本政府还专门在奥运村附近建设了加氢站。但氢能利用涉及“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多个环节,对氢能综合利用水平要求很高。最终由于受到氢燃料电池市场空间小,制氢、储氢、运氢等环节仍有技术瓶颈,同时成本层面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再加上疫情控制不力等因素影响,最终奥运氢能源秀只能搁浅。

而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却顺利实现了氢能利用的多个场景,开展制、储、运、加氢全供应链建设,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流等不同车型;试制氢燃料电池发电车作为赛事场馆应急电源备用,配置输出功率为 400kW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实现无时差供电切换。北京冬奥会将在延庆和张家口赛区投入 789 辆氢燃料大巴车服务赛事,赛后将转换为城市公交。氢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推动了氢能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多领域全场景示范推广应用,带动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设计灵感:北京将是第一个先后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双奥之城”。2022 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是向中国首都的奥运遗产致敬,设计上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主火炬造型相似,看起来像一个大卷轴。)

目前京张尤其是张家口已形成产业链齐全,具备一定发展潜力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值得一提的是,2 月 4 日,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火炬台创新采用绿氢作为燃料,点亮冬奥史上首支“绿氢”火炬。氢气被认为是最为清洁环保的燃料,其燃烧产物只产生能量和水,是完全的零排放燃料。而根据氢气制备的来源,以煤炭为原料制取的氢气被称作“灰氢”,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的氢气被称为“蓝氢”,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备的氢气被称为“绿氢”,是最为环保绿色的氢气。

百年奥运火炬的变迁是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的缩影,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需求侧的电动 汽车 和转化环节的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可燃冰开发、碳捕获封存等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

奥运会过后中国会不会出现经济大滑坡?

我认为,奥运会之前的一切行动都是稳定人心,等奥运会过后一切都相反,现在豆油,石油,都是在控制,那么如果没有这个奥运呢?我们想过会怎么样吗?还有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现在的政策很明显就是有钱人的社会,国家也都指望那些有钱人活这,如果一个国家都是特困户的话呵呵那就不好说会变成什么样拉!可以说奥运不是那个电台想拨就拨的,如果你想获得奥运的直播权,那么这可不是一个我们能想的到的价格。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审时度势拉,其余的只能是茶余饭后之谈。至于投资一事,还得周密策划,奥运过后稳定稳定在说吧!先放你家大衣柜里。

前苏联1980年举办的奥运会,为何会被64个国家抵制?

前苏联1980年举办的奥运会,为何会被64个国家抵制?这次奥运会可以说充满了政治、军事方面的因素,导致奥运会非常失败,原因主要有几个,大家可以参考:

一、苏联一九七九年侵入阿富汗,导致欧洲国家抵制:

阿富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军事方面的重要价值。因为阿富汗的地理位置处于亚洲的中心地段,可以威胁到任何一个亚洲区域,同时也能够间接的阻隔欧亚之间的联系,所以阿富汗成为了一个各国争夺的重要地理物质。一九七九年苏联出兵阿富汗,其实就是想控制阿富汗,从而做到遏制中东地区和欧洲地区的石油出口。这个动作对于欧洲国家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他们因此十分抵制苏联的这次军事活动,很多欧洲国家为了报复苏联,所以集体决定不参加苏联举办的奥运会,他们希望通过这个行动,让苏联在阿富汗问题上妥协,最起码也让苏联难堪,这是欧洲方面的想法。

二、美国处于政治考虑,抵制苏联奥运会:

美国对于苏联的行动,也有自己的政治考虑,一方面来说美国是英国、法国和德国的盟国,自然要在政治方面和他们一致,更重要的是美国希望阿富汗战争,能够消耗苏联的国力。美国此时看到机会,希望破坏苏联的奥运会,从而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因为奥运会能够促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如果破坏的话,会让苏联的努力失败。

三、亚洲一些国家处于自身利益,抵制苏联奥运会:

亚洲一些国家,比如日本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苏联的强大,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阶段的威胁,让日本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也抵制,苏联的奥运会。

奥运会润滑油赞助商有哪些?

中石化旗下的“长城润滑油”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正式用油。按照国际惯例,北京奥组委对石油石化类赞助商共分为燃油和润滑油两大类。此次中石化获得的北京2008年奥运会石化合作伙伴则属于润滑油类的赞助计划。

里约奥运会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举办前后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与奥运会举办有联系的,具有经济效果或经济价值的各类活动。奥运会的总体效果和影响力是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于奥运经济的内容,有专家认为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由于举办奥运会,奥组委在国际奥委会领导下的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由于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三是举办城市与奥运相关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一般认为,整个奥运会对经济的影响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奥运会筹备建设期、奥运会举办期和后奥运会时期。后奥运经济主要研究奥运会在结束之后对举办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历史上奥运会对举办方的经济有何影响?

1984年洛杉机奥运会以前,举办奥运会基本上是赔本的,举办国更多地将其视为“形象工程”。1984年,洛杉矾创造性地提出了“以奥运养奥”的新思路,盈利2.5亿美元,向世人阐释了体育产业的新理念。从1984年开始,人们才更多注意奥运带来的经济效益。

举几个积极的例子:数据显示,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投入5.46亿美元,其直接经济为2.27亿美元,间接经济为32.9亿美元,这一商业上的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运动的里程碑;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投入94亿美元,虽然直接经济效益只有0.4亿美元,但其间接经济达到260亿美元,获得巨大成功;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投入18亿美元,直接经济仅0.1亿美元,但间接经济达到51亿美元;第27届悉尼奥运会投入38亿美元,直接经济为4.5亿美元,间接经济达到165亿美元。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从历届现代奥运会的经验来看,“奥运经济”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不注意提前预防,也存在着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奥运会后,体育场馆和设施闲置或利用不足,一些与奥运相关的行业出现衰退,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减速,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举办一届奥运会的成本是多少?

先来看看里约奥运会的花费情况。6月公布的里约奥运预算显示,巴西已为奥运会的举办投入了至少110亿美元。首先,里约奥组委用于奥运会、残奥会的资金约74亿雷亚尔(约合22亿美元);第二,巴西政府对奥运所需的基础设施工程投入约66.7亿雷亚尔(约合20.53亿美元);第三,巴西政府用于改进交通、环境等永久性基础设施投入约246亿雷亚尔(75.71亿美元)。

经济学家罗伯特·巴德(Robert Baade)和维克托·马西森(Victor Matheson)进行的调查显示:从1988年的首尔奥运会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每一届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方都在奥运会上投入了数十到数百亿美元。成本最低的一届夏季奥运会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花了相当于今天的36亿美元;最昂贵的一届夏季奥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花费超过了400亿美元。合理的假设是,现在要举办一届夏季奥运会至少要花100亿美元——上一次成本低于100亿美元的奥运会还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这些数字由巴德和马西森整理而得)。

筹备里约奥运会期间,巴西的经济背景如何?

2009年前后的巴西经济,在整个世界都处于萧条的大环境中让人眼前一亮。国际奥组委之所以把南美洲首届夏季奥运会的举办权交给巴西,并不仅是被南美人特有的热情所打动。

举办一届奥运会,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撑是难以想象的。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巴西GDP增速高达7.5%,创造了这个国家过去24年来的最高纪录。而7.5%的年均GDP增速也是美国当年的3倍。2000~2010年,巴西的年均GDP增速没有一年低于5%,这也是巴西当年荣登“金砖国家”最好的注解。2012年,巴西甚至挤掉英国,一度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但是,2013年起,巴西GDP增速逐年递减。2015年,巴西GDP甚至萎缩了3.8%,创下35年来最差纪录。同时,巴西的失业率已从2012年6.1%的相对低谷恶化到2016年5月的11.2%。一同上升的还有巴西的外债总额储量,这一数字已从2010年的3531.6亿美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5568亿美元。此外,巴西的通胀率也在2015年达到了10.67%的两位数水平,仅次于2013年14.7%的历史高位。

里约奥运会将会从哪些方面拉动巴西经济?

处于政治与经济双重变革中的巴西,似乎热切期待着奥运会重新开启经济前进的引擎。

基建最获益。巴西政府委托智库管理机构基金会(FIA)做的报告显示,巴西国内有55个行业能从举办这项大型赛事中获益。排在首位的便是基建业,至少能获益10.5%;其次是地产业(6.3%),然后再是服务业(5.7%)、石油和天然气行业(5.1%)以及交通、通讯业(4.8%)。

旅游业“沾光”。对于一座接连举办世界杯、奥运会的城市而言,旅游业总是能在第一时间“沾光”。巴西旅游协会此前预计,在“奥运季”期间,将有约40万海外游客来到巴西。

门票销售冲刺。截至7月20日,里约奥组委门票主管法雷迪(DonovanFerreti)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总计610万张奥运门票中,目前已售出440万张,也就是72%的门票已售出。在售出的440万张门票中,110万张为非巴西人购买。购买门票最多的五大国家依次为:美国、法国、阿根廷、德国和日本。

北京奥运会和里约奥运会有什么不同

里约与北京奥运会真实对比:差距震惊国人 为什么差距这么大?  巴西与中国同是发展中国家同是金砖国家,2016年的里约奥运与2008年的北京奥运都是两国迈向新征程的标志性事件。然而两届奥运所呈现出来的一些事情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去总结和反思。

同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里约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差距这么大?原因有以下几点:

北京奥运会华丽的开幕式

一、巴西是联邦制国家,奥运会预算由联邦、州、市三级分摊;大部分负面新闻涉及的安保、交通、基础设施等问题,主要由里约州负责,受州财政状况影响极大 。

里约州的政府财政收入约三分之一依赖于石油,该州拥有全球最大海上油田,海上石油产量、储量均占全国80%以上。

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前几天,体育馆还没有搞定

里约成功申办是2009年末,当时全球油价在80~100美元水平,高点甚至达到近130美元。而如今油价徘徊在40美元上下。考虑到海上油田的较高成本,这个油价水平下,石油产业很难提供财政贡献。  没钱,上帝也办不好奥运会。

二,油价是经济的一个侧面。2009年,巴西经济几乎处于最佳状态, GDP年增长率达到10%;不用说和发达国家相比,就算在金砖国家里也足以自傲;这是巴西承办奥运会的底气所在。

而巴西筹备奥运的七年,恰恰是这个南美最大经济体的失落七年;在全球危机冲击、油价暴跌等因素轮番打击下,GDP经济增长率一路下跌,到2015年已沦落至负增长;失业率也攀升至10%以上,达到了美国在金融危机最高峰时的水准。

中国各地民众支持北京奥运

整个巴西都在沉沦,上帝的宠儿里约也无法独善其身。

巴西民众大游行抗议奥运会

三,经济的恶化,直接导致财源匮乏,当初雄心勃勃列出的163亿美元预算,按期按进度落实便成了难题,更不用说还有超支的压力。

如果挪用其他方面的预算以保证奥运呢?一来巴西的法律和预算管理架构下,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更不用说上发债甚至印钱这样的狠招了。另一方面,在许可范围内挪用社会公共服务某些领域的预算,则会有顾此失彼的问题,实际效果并不乐观。

中国为北京奥运会营造了良好的比赛环境

像此次广受诟病的治安问题,背后也有治安和安保预算压缩的原因;一方面,经济不振,小偷更多,另一方面,财政枯竭,没钱抓捕;可不就苦了史冬鹏。

里约的黑帮

四,在经济下滑、失业攀升的情况下,原先在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的许多矛盾,一个个暴露出来,而且趋于尖锐;譬如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的组织和管理薄弱,公共服务缺失,腐败,以及围绕腐败和集权展开的政治倾轧。

北京街头做志愿者的老奶奶

里约奥运期间不时会有枪战发生

五,里约申奥时担任巴西总统的卢拉,目前正仍身陷贪腐丑闻,他的继任者罗塞夫,则在今年5月因巴西石油公司腐败案持续发酵等原因,在弹劾下停职;这两位前总统均表示不会参加奥运会开幕式,巴西政坛的纷争,已经激烈到连表面文章的一团和气,都难以维持的地步;同时,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直接影响了对于奥运会的态度。

中国为各国运动员精心准备的奥运村房间

相比2009年,奥运会在2016年时所面对的巴西,不仅是一个更加贫穷的巴西,也是一个更加分裂、更加混乱的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