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八国峰会的历史?

2.隔夜外盘:欧美股市集体收跌道指跌近2% 油价大跌逾4%

3.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4.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5.乱套!粮食还没“荒”饲料倒先“荒”意大利要杀牛?

6.意大利汽油种类

八国峰会的历史?

意大利 石油_目前意大利油价走势

简介

八国首脑会议[1](G8 Summit)由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变而来,其成员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又称八国集团。

概况

所谓八国集团(group 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严格地讲,它并非一个严密的国际组织,以往被称为“富国俱乐部”。在8个国家里,除俄罗斯之外的7个国家是核心成员国,也就是以前的七国集团(G7)。20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势一度恶化,接连发生的“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和1973—1975年的严重经济危机把西方国家弄得焦头烂额。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7月初,法国首先倡议召开由法国、美国、日本、英国、西德和意大利六国参加的最高级首脑会议,后来,加拿大(1976年)、俄罗斯(1998年)分别加入。八国集团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即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简称“八国峰会”)。

成立

1975年,当时的法国总统德斯坦邀请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到巴黎郊区的朗布依埃城堡开会。按照法国总统的设想,这是一次小型委员会的非正式会晤,目的是讨论当时正受石油危机影响的世界经济。参加会议的***一致决定这一会议将每年举行,并邀请加拿大与会。这样1976年便形成了七国集团。1998年的伯明翰峰会上俄罗斯正式加入,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八国集团(简称G8)。

组成

八国集团的成员国包括德国、加拿大、美国、法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俄罗斯。欧盟也派欧盟轮值主席国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参加八国集团的会议。八国集团向其他国家长期开放尚未提到议事日程。不过,自1996年起八国集团的成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国家集团或机构,尤其是南方国家的对话。一些国家被邀请出席会议,如卡纳纳斯基斯峰会期间一些非洲国家应邀出席有关“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会议,2003年以来,在历次首脑峰会中都会穿插举行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对话会议。

作用

有人认为八国集团什么事都能管,也有人认为正由于八国集团管得太宽,因此八国集团实际上毫无作用,因为八国集团并没有任何实际的决策权。不过,八国集团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八国集团首先具有强大的协调和促进功能,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另外,八国集团成员国之间的默契是许多国际机构正常运作的必要条件。

(一)纵观八国集团近30年的发展历程.其对内部成员的约束力和对外部世界的影响力均在增强。

(二)从横向的功能领域比较.八国集团影响力最大的是在经济领域.其次是社会领域.而在政治安全领域内的影响为最弱。

八国集团在不同功能领域的影响力大小,取决于各成员国的利益整合程度的高低。八国集团的成员在经济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高,而在政治安全领域的利益整合程度最低。

发展情况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历了二战后最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为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倡议下,1975年11月,法、美、德、日、英、意六国***在法国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举行了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 1976年6月,六国***在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举行第二次会议,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也被称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此后,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每年轮流在各成员国召开一次。1977年起,欧洲共同体(后改名为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亦应邀参加会议。

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最初主要讨论经济问题。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首脑会议除讨论经济问题外,把世界重大的政治问题也列入了议程,诸如如何面对“苏联战略的挑战”问题、核裁军问题、东西方关系和人权问题等。

1991年原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2年和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先后应邀与七国首脑在会后举行会晤。1994年第20次会议期间,俄罗斯作为正式成员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形成“7+1”机制。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七国首脑会议时,克林顿总统作为东道主邀请叶利钦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集团首脑以“八国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从此,“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首脑会议”,“7+1”的模式结束,八国首脑会议体制形成。但在经济问题上,八国首脑会议依然保持七国体制。

1991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伦敦举行。时任英国首相的梅杰作为东道主邀请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峰会后同七国首脑举行会谈,即“7+1”会谈。1992年7月,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在德国慕尼黑结束后,七国***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举行了会谈。从此,每年的正式会议后,俄罗斯***都要参加“7+1”会谈,且参与程度逐步提升,1994年俄罗斯获准参加政治问题的讨论。

1997年在美国丹佛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应邀以正式与会者的身份“自始至终”参加会议,并首次与七国首脑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名义共同发表“最后公报”。自此,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演化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八国集团格局形成。

1998年5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在英国伯明翰举行。这次会议完成了七国集团向八国集团的转变。俄罗斯成为八国集团的完全成员国,参与八国集团的所有讨论。但是,七国集团仍然客观地存在着。

2002年6月,在加拿大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俄罗斯被接纳为八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八国***在此次会议上就继续打击恐怖主义、中东局势、世界经济形势、援助非洲等问题达成共识。

2003年6月,八国首脑会议在法国的埃维昂举行。中国国家主席应希拉克总统的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在峰会前与11个发展中国家举行的南北***非正式对话会议。

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格伦伊格尔斯(也称“鹰谷”)举行 ,会议将着重讨论非洲发展和气候变化等问题。在这次峰会上,主席应布莱尔首相邀请,出席了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5个发展中大国***举行的南北***对话会。

近两年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除讨论有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外,气候、环境保护等也成为会议的议题。

每届情况

届次 举行日期 主办国 主办国首脑 主办城市 官方网页及备注

第1届 1975年11月15日至17日 法国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朗布依埃

第2届 1976年11月27日至28日 美国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 圣胡安 注:首次G7峰会

第3届 1977年5月7日至8日 英国 詹姆斯·卡拉汉 伦敦

第4届 1978年7月16日至17日 西德 赫尔穆特·施密特 波恩

第5届 1979年6月28日至29日 日本 大平正芳 东京

第6届 1980年6月22日至23日 意大利 弗朗切斯科·科西加 威尼斯

第7届 1981年7月20日至21日 加拿大 皮埃尔·特鲁多 蒙特贝洛

第8届 1982年6月4日至6日 法国 弗朗索瓦·密特朗 凡尔赛

第9届 1983年5月28日至30日 美国 罗纳德·里根 威廉斯堡

第10届 1984年6月7日至9日 英国 玛格丽特·撒切尔 伦敦

第11届 1985年5月2日至4日 西德 赫尔穆特·科尔 波恩

第12届 1986年5月4日至6日 日本 中曾根康弘 东京

第13届 1987年6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阿明托雷·范范尼 威尼斯

第14届 1988年6月19日至21日 加拿大 布赖恩·马尔罗尼 多伦多

第15届 1989年7月14日至16日 法国 弗朗索瓦·密特朗 巴黎

第16届 1990年7月9日至11日 美国 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休斯敦

第17届 1991年7月15日至17日 英国 约翰·梅杰 伦敦

第18届 1992年7月6日至8日 德国 赫尔穆特·科尔 慕尼黑

第19届 1993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宫泽喜一 东京

第20届 1994年7月8日至10日 意大利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那不勒斯

第21届 1995年6月15日至17日 加拿大 让·克雷蒂安 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

非正式 1996年4月19日至20日 俄罗斯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莫斯科 注:核子安全特别高峰会议

第22届 1996年6月27日至29日 法国 雅克·希拉克 里昂

第23届 1997年6月20日至22日 美国 比尔·克林顿 丹佛

第24届 1998年5月15日至17日 英国 托尼·布莱尔 伯明翰 注:首次G8峰会

第25届 1999年6月18日至20日 德国 格哈德·施罗德 科隆

第26届 2000年7月21日至23日 日本 森喜朗 冲绳

第27届 2001年7月20日至22日 意大利 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 热那亚

第28届 2002年6月26日至27日 加拿大 让·克雷蒂安 卡尔加里 第29届 2003年6月2日至3日 法国 雅克·希拉克 埃维昂莱班 第30届 2004年6月8日至10日 美国 乔治·沃克·布什 佐治亚州 第31届 2005年7月6日至8日 英国 托尼·布莱尔 格伦伊格尔斯 第32届 2006年7月15至17日 俄罗斯 弗拉基米尔· 圣彼得堡 第33届 2007年6月6日至8日 德国 安格拉·默克尔 海利根达姆 第34届 2008年7月7日至9日 日本 福田康夫 札幌市洞爷湖町

第35届 2009年7月8日 意大利 贝卢斯科尼 拉奎拉市

八国首脑会议中的一些成员国希望把中国、印度等五国加入,但是日本认为中国参加可能会影响他的地位,不同意中国和印度的加入。

八国首脑高峰会议-G8峰会

届次 举行日期 主办国 主办城市

第35届 2009年 意大利 萨丁尼亚拉马达莱纳

第36届 2010年 加拿大 安大略省亨茨维尔

第37届 2011年 法国

第38届 2012年 美国

第39届 2013年 英国

第40届 2014年 俄罗斯

第三十四届行程

? 7月7日:八国首脑将与非洲7国首脑进行3个小时的讨论,主要就粮价高涨问题、卫生保健、供水、以及教育等领域的援助方针开展讨论。

? 7月8日:上午的议题为油价飙升,美国次级房贷危机等全球经济问题。在接下来的午餐会上,八国首脑将讨论地球温室效应对策问题,然后在下午商讨非洲与发展问题。八国首脑还将利用晚餐会的时间,就朝鲜核问题等交换意见。

? 7月9日:8国首脑将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中国5个新兴经济体首脑举行会谈。

? 7月9日下午:峰会结束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表主席声明。

隔夜外盘:欧美股市集体收跌道指跌近2% 油价大跌逾4%

1、美股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道指跌509.72点,跌幅1.84%,报27147.70点。纳指跌14.48点,跌幅0.13%,报10778.80点。标普500指数跌38.41点,跌幅1.16%,报3281.06点。

航空股、白银股跌幅居前,达美航空、勒莫国航跌逾9%,泛美白银跌逾5%。 科技 股尾盘上涨助纳指跌幅收窄。AMD、高斯电子涨逾4%,苹果、奈飞涨超3%,特斯拉、沃尔玛、甲骨文均涨超1%。

2、欧股

欧洲股市主要指数大幅收跌。德国DAX30指数跌4.37%,报12542.44点;英国富时100指数跌3.38%,报5804.29点;法国CAC40指数跌3.74%,报4792.04点;意大利富时指数跌3.75%,报18793.35点。

3、黄金

COMEX 12月黄金期货收跌51.50美元,跌幅2.6%,报1910.60美元/盎司,创7月份以来收盘新低。

4、石油

由于利比亚预计将逐渐恢复原油出口以及欧洲等地疫情反弹令石油需求前景承压,国际油价21日大幅下跌。WTI 10月原油期货收跌1.80美元,跌幅4.38%,报39.31美元/桶。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收跌1.71美元,跌幅3.96%,报41.44美元/桶。

欧元区总共有多少个国家?分别是哪些?

目前欧元区包括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共19个国家

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7年《罗马条约(Treaty of Rome)》,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1969年3月,欧共体海牙会议提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构想,并委托时任卢森堡首相的皮埃尔·维尔纳就此提出具体建议。1971年3月,"维尔纳计划"通过,欧洲单一货币建设迈出了第一步。"计划"主张在10年内分三个阶段建成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但是,随后发生的石油危机和金融风暴,致使"维尔纳计划"搁浅。1979年3月,在法国、德国的倡导和努力下,欧洲货币体系宣告建立,同时欧洲货币单位"埃居"诞生。欧洲货币体系EMS(European Monetary System)开始运作。1986年2月,欧共体签署《单一欧洲文件》,提出最迟在1993年初建立统一大市场。1989年6月,"德洛尔报告"通过,报告主张分三个阶段创建欧洲经货联盟:第一步,完全实现资本自由流通;第二步,建立欧洲货币局(即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第三步,建立和实施经货联盟,以单一货币取代成员国货币。第一阶段在1990年正式启动后,需要就有关的货币政策进行协调和统一,央行行长委员会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后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最后确立了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欧洲货币局于1994年1月1日在经济与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开始时建立,其任务是在货币政策上进行协调,加强成员国中央银行间的合作和筹建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制订和执行货币政策的权力仍由各成员国政府保留。1991年12月10日,欧共体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称为欧洲联盟。《马约》规定,最迟在1999年1月1日,经欧洲理事会确认,如达到"趋同标准"的成员国超过7个,即可开始实施单一货币。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1994年12月15日,马德里首脑会议决定将欧洲单一货币定名为欧元,取代埃居。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成立。同年5月,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正式排定欧元11个创始国名单。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它是一种具有独立性和法定货币地位的超国家性质的货币,欧盟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规定,欧元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同年1月4日,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正式登场。被11个欧洲国家承认为官方货币。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正式进入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欧元纸币和货币正式进入市面成为流通货币。同年2月28日,成员国本国货币全面退出流通领域,欧元与成员国货币并存期结束。2008年金融危机、2009年欧债危机等多番"洗礼"之后,欧元区扩展至19个成员国,覆盖3.4亿人口,欧元在国际支付中所占份额约36%,占所有央行外汇储备总额20%,成为全球第二大流通货币和第二大储备货币。2009年以来,欧元在外储中的比例显著下降。2018年以来,随着美欧关系发生变化,欧洲政要有关提升欧元国际地位、借助欧元推进欧洲一体化的呼声不断高涨。2018年12月,欧盟发布一项旨在提升欧元国际地位的行动倡议,同意强化欧洲稳定机制的作用,加强对欧元区国家预算的监管,并建议在国际能源合约和交易中更多使用欧元。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发布的声明中也表示:欧元已经成为团结、主权和稳定的象征。2019年1月1日,欧元迎来了20岁生日。从最初只用于会计和金融交易的虚拟货币,到现在19个欧盟国家3.4亿人口正在使用的实实在在的货币,欧元在过去20年接受过质疑,经历过危机。折叠

1999年1月1日起在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芬兰、荷兰、卢森堡、爱尔兰、意大利、葡萄回牙和西班牙11个国家答(欧元区国家)正式使用,并于2002年1月1日取代上述11国的货币。 希腊于2000年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2个成员国。 斯洛文尼亚于2007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成为欧元区第13个成员国。 塞浦路斯于2008年1月1日与马耳他一起加入了欧元区。 斯洛伐克于2009年1月1日加入欧元区,从而使欧元区成员国增至16个。 爱沙尼亚将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启用欧元,成为欧元区第17个成员国。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

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政府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计划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乱套!粮食还没“荒”饲料倒先“荒”意大利要杀牛?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俄乌冲突带来的影响数次被讨论,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粮食领域,而从市场反应来看,也属这两大领域的波动最大。

比如,国际油价当前仍然在百元位置波动,而国际小麦、玉米等价格也仍然在高位震荡。

俄罗斯与乌克兰作为粮食出口大国,两国的小麦和玉米出口量分别占到了全球的29%和19%。

而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及一系列制裁的影响,粮食出口供给将明显下降,这不得不使多国为粮食发愁。

一方面,许多国家开始收紧粮食出口;而另一方面,也开始加大粮食采购,以优先保障本国的口粮供应。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全球各国担忧的粮食危机还没爆发,饲料领域倒先爆发了库存“荒”。

我们都知道,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用粮。

俄乌冲突爆发后,相关港口关闭,而乌克兰前不久也宣布将暂停粮食出口,这使得全球玉米的出口供给大幅下降,进而使饲料领域也受到影响。

例如,意大利近日就表示,该国的饲料库存将“告急”。

数据显示,意大利约有1/4的玉米饲料均来自于乌克兰和匈牙利。

而俄乌冲突爆发后,玉米等价格继续上涨,导致欧洲的饲料成本普遍上浮了30%,使得养殖业受到严重冲击。

而在乌克兰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后,意大利玉米饲料的另一个主要供应国匈牙利也宣布,为了保障本国的供应,将禁止所有谷物出口,直到5月份,这使得意大利的饲料库存开始捉襟见肘。

据意大利全国牲畜饲料制造商协会日前表示,由于供应不及时,目前该国生产饲料所需的原料库存只够维持20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让意大利的畜牧业从业者们非常发愁。

而最新数据显示,意大利用于动物饲料所需的玉米约为900万吨,但是目前玉米的产量仅为600万吨,缺口达300万吨。

意大利某奶制品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饲料原料短缺的情况已经在很多农场都发生了,接下来农场要采取的措施首先是要减少饲料的投喂,而如果饲料短缺问题一直不能缓解,不排除下一步可能会采用最极端的方法,即宰杀部分动物以来保障农场的正常运转。

意大利出现的问题不会是单独的现象,如果粮食供应紧张问题不断加剧,那么后续将会有更多国家出现类似的现象。

最后,再来说说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

今年中国饲料价格也是频频上涨,但是国内饲料价格上涨倒不是因为原料不足,而是因为原料成本上升引发的。

受全球通胀高企,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以及俄乌冲突导致的化肥价格上涨等诸多原因影响,种植成本已出现了明显抬高,因此粮价上涨导致饲料生产成本增加,所以饲料企业频频提价。

这与意大利可能会被迫宰杀牲畜的情况截然不同,我国的养殖业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猪的产能过剩,即需要的是主动去产能。

由于前两年猪瘟疫情后,我国全面恢复生猪产能,使产能超预期恢复并呈惯性增长,于是导致产能上升,消费下降,猪价频频下跌。

当前猪价均价已跌入了“5字头”,已经三次触发了中央收储工作。

但是鉴于生猪领域当前的情况,短期内很难有回转。

我们判断,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猪价会继续反复在底部摩擦,而饲料价格却仍有上涨的空间,这意味着接下来可能会多次触发中央收储。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

意大利汽油种类

意大利汽油3种。欧洲国家燃油税负较高,主要是由于这些国家比较重视环境问题,同时公共交通也比较发达,人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方便。这些都使得许多欧洲国家通过高成品油税、高油价的办法来鼓励人们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