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油气储量-哈萨克斯坦油价与中国油价
1.新疆和哈萨克斯坦比较 西藏和伊朗比较 经济比较 无聊闲着问 顺便介绍下各自特点
2.国内油价暴涨,为什么我们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低价石油?
3.作为全球最大内陆国的哈萨克斯坦,与海无缘,为何要建设海军?
4.为什么伊朗没有加入中国
5.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为何要配备强大的海军军队?
6.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新疆和哈萨克斯坦比较 西藏和伊朗比较 经济比较 无聊闲着问 顺便介绍下各自特点
哈萨萨克斯坦是储备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2017要主办世博会和还要和新疆比吗,人均收入高中国三倍, 共同点就是人少,地方大,大多土地处于半荒漠,气候和新疆差不多,而且多民族。
中亚最有经济实力的国家,伊朗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人家和美国作对呢, 怎么和 西藏比呢,他们在地质上比较有相似之处,都在高原上共同点就是这个。
国内油价暴涨,为什么我们不从俄罗斯大量购买低价石油?
并不是我们不想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而是俄罗斯不想把石油都出口给我们。
谁说我们不在俄罗斯大量进口石油,俄罗斯和沙特两个国家一直都在争夺我国第一原油出口国的地位,有时候甚至一个月内,两个国家的位置就要换上一换,今天你第一,明天我第一,就是为了争相向中国出口石油,而我国为什么不在只是在俄罗斯进口石油,原因有这么几点。
第一,俄罗斯石油是便宜,那是对欧洲来说看到这里的朋友可能有些不解,都说俄罗斯石油便宜,而且俄罗斯和我国关系友好,怎么可能卖给别人便宜,卖给我们贵呢。这是因为地理原因决定的。
首先,俄罗斯的油田主要分布在第二巴库和第三巴库。第二巴库是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的旧称,是仅次于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有800处油田,500处气田,储油区绵延面积达到了70万平方公里。
目前该油田年产量为1.2到1.5亿吨之间,占俄罗斯全年产量的五分之一,同时该地区原油加工业和石油化工业特别发达,有大型炼油厂10多座,年加工原油的能力达到了1.5亿吨,输油管道在其内部纵横交错。
这么一个石油发达的地区,却主要位于欧洲平原,因为气候温暖且石油位置浅,开采起来自然轻松便宜,所以供给欧洲石油和天然气的时候,价格也不高,但这里到我们中国太远,同时输油管道要穿过寒冷的西伯利亚需要加热,因此成本就上来了。
其次,俄罗斯供应给东亚石油的主要产地为第三巴库,也叫做秋明油田,它位于西西伯利亚中部和北部地区,远景石油储量估计为400亿吨,是俄罗斯最大的原油产地。
但我们听到西伯利亚就知道,这里气候寒冷,加上原油储量位置深,开采成本高,因此价格并没有那么便宜。而且西伯利亚地处寒冷地区,冻土让我们无法修炼输油管道,而且漫长的官方运送原油还需要加热做保温,用来防止石油凝固,因此成本太高,多数都采用游轮运输的方式。
以2020年为例,我国在俄罗斯共进口原油8357万吨,通过俄罗斯到我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共输送了3000万吨,剩余的5375万吨的石油,主要通过火车和游轮的方式进行运输。
火车属于陆路运输的方式,一列火车能够运送4200吨原油,分为两个途径,其一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到我国的满洲里,其二是哈萨克斯坦到我国阿拉山口。
轮船运输原油属于海运,需要经过白令海峡,这里常年海面冰封,大型运输船还需要让破冰船疏通航道,因此成本也高。
这么一看,石油不便宜,运送过来成本也不低,我国在俄罗斯购买石油其实并不是十分合适,但依然支持俄国石油,这也体现了两国友好关系。
?第二,蛋不能投在一个篮子里我国自古就有典故,叫做良禽择木,形容遇到事情的时候,不要在一棵树上吊。
俄罗斯虽然同我国关系友好,而且石油相对来说价格还算中肯,但石油属于战略储备,不可能全部交由一个国家进口,而且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进口量大,仅从一个国家进口也不现实,加上还有这么两个原因,决定我国不能在一个国家进口。
原因之一就是俄罗斯的石油质量一般。衡量石油质量的指标是API和硫。API表示的是石油密度,密度越高说明含水量和含盐量就越低,原油的品质就越高,而硫对于金属是有腐蚀的,原油中硫含量高了,还需要经过除硫工艺,多浪费一到环节,自然成本也会高。俄罗斯的原油对于沙特来说,品质差一些,而且价格和沙特差不多,因此并不会只进口俄罗斯的。
原因之二就是我国对于石油需求量太大,每年要进口大量的石油,如果单独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几个国家进口,一旦运送石油的线路发生故障,那么短时间会很快造成石油储备量危机,从安全的角度来说,从多个途径进口石油是分担危机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在沙特,俄罗斯,伊拉克,巴西,安哥拉,阿曼,阿联酋,科威特,美国,挪威都有进口石油,上面这个排序是根据进口石油量多少而排序的,可见我国“蛋并不放在一个篮子里”。
2020年,我国全国石油消费总量为7.02亿吨,而我国石油产量只有2亿吨左右,其余5亿吨都需要进口,缺口很大,单从一个方面进口原油也不切实际,所以要“四面撒网”才对。
?第三,想大量进口石油,俄罗斯也不同意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人认为俄罗斯不可能不想多卖我们石油?但实际上,俄罗斯也需要分担风险,并不能把能源出口只依赖我们一个国家,作为俄经济命脉,一旦石油出口出现问题,经济肯定受阻。
因此,在我国提出“安大线”的时候,俄罗斯宁愿绕远路,也要把石油管线修建到“泰纳线”上。安大线是一条从俄罗斯安热罗苏真斯克到我国大庆的输油管线,但在俄罗斯泰舍特地区就改道去了纳霍德卡,运送到这里以后,石油不仅可以出口到我国,还可以出口日本和韩国。
?总结综上所述,不管是我们进口石油,还是石油出口国,都在谋求一个多元化的方针,多家进口,多家出口,才能保证竞争力!
作为全球最大内陆国的哈萨克斯坦,与海无缘,为何要建设海军?
自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原来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就就超越蒙古国,一跃成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内陆国家。从地图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哈萨克斯坦所在的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其境内以荒漠草原为主。
哈萨克斯坦地形但是,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典型的内陆国家哈萨克斯坦也是拥有自己的海军的。而且,这支海军的规模并不算太小,在2003年重新成立之后,拥有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舰艇。
作为典型的内陆国家,与海洋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哈萨克斯坦,为什么会建立自己的海军呢?
其实,内陆国家建立属于自己的海军并不奇怪。这么做的也绝不仅仅只有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在郭德纲的相声中大名鼎鼎的蒙古国海军,其实也是真实存在的。
不仅如此,欧洲国家匈牙利、瑞士,南美国家巴拉圭等内陆国家,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海军。而这些内陆国家之所以建立海军,除了国际交往对等的原因之外,很大因素是因为,他们需要在自己的内湖河流上建立一支保护资源的小型舰队。
哈萨克斯坦筹建海军的原因也不例外,虽然哈萨克斯坦是典型的内陆国家,但是,这个世界第一内陆大国,同时还濒临着世界最大的内陆湖?里海。
里海-最大内陆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不仅仅空享世界上最大咸水湖的名誉,其境内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而最著名的资源,莫过于被称为工业血液的石油。
石油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哪怕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其霸权都是建立在石油霸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无论是石油本身对于工业的重要作用,还是其蕴含的战略价值,都不容任何一个国家忽视。
那么,面积高达37.1万平方公里的庞大里海,究竟蕴含着多少石油呢?里海沿岸一共有5个国家,分别为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从这5个国家的名字也看得出来,他们是世界上大名鼎鼎的石油土豪,均已丰富石油资源闻名于世,而里海石油资源又占据了这五国极为重要的份额。
哈萨克 卡沙甘油气田由于苏联的解体,里海究竟蕴含着多少油气资源,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但是,早在二战时期,苏德争夺的焦点、占据苏联80%以上石油产量的巴库油田,正是位于里海。而随着石油勘探技术的进步,如今里海已探明的石油储量更是极为夸张。
根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提供的数据,目前,哈萨克斯坦拥有高达256个油气田,其中,223个富含丰富的石油资源。而这部分石油资源大部分位于里海沿岸,截至目前为止,哈萨克斯坦探明的石油储量为50亿吨,占据全世界总探明储量的3.2%。
如此海量的石油资源,如此难以数计的庞大财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也因此,保护这部分价值连城的油气资源,就成为哈萨克斯坦军队义不容辞的职责。
所以,从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独立之后,哈萨克斯坦就在里海组建了一支小型的海军舰队,用于保护里海属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资源。随后,在哈萨克斯坦的经营之下,位于里海的哈萨克斯坦海军实力不断壮大。
哈萨克斯坦舰艇哈萨克斯坦从德国、阿联酋、韩国等地购买了多艘舰艇,截至目前为止,哈萨克斯坦拥有10余艘大小舰艇,用于执行海上巡逻和保护油田的任务。
当然,无论是活动的区域还是本身的实力,哈萨克斯坦的这只海军依然十分弱小,打击走私、维护治安尚且可以做到,但是,执行作战任务显然难以满足要求。当然,不过,目前而言,这支并不大的里海海军,足以满足哈萨克斯坦赋予的保护石油的任务。
为什么伊朗没有加入中国
里海通过伏尔加河的运河是可以和波罗的海和黑海相连的,伊朗可以买几条小油轮将石油运到里海北岸,然后通过哈萨克斯坦到中国新疆阿拉山口的石油管道运输石油。这条线早已建成,未来还可以再扩建几条。美国无法测算通过这条管道输送的是中亚油、俄罗斯油还是伊朗油。这样就无法制裁中国,就算制裁也不是专门针对中国一国。
如果从巴基斯坦的瓜达尔建管道翻越高大的喀喇昆仑山和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进入中国,建设成本会非常高昂,也不安全。不说中印、巴印可能爆发局部战争,就是、基地组织和当地有分离倾向的俾路支部落对管道的恐怖袭击就承受不起。中亚在上合组织框架下,不可能跟着西方跑。这条线是最安全的。
中国石油现在供应虽然不成问题,但是油价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太大。如果中伊形成准战略同盟关系,伊朗油就可以保证中国可持续发展。 哈萨克斯坦可以得到过境费。他们的油同样不会减少,只会增多。因为和海运相比,管道运输成本更低。中国甚至也可以收过境费,将伊朗油转卖给韩日。
哈萨克斯坦是内陆国,为何要配备强大的海军军队?
因为哈萨克斯坦临近里海,这是全球最大的内陆湖,储藏这丰富的石油资源,因此哈萨克斯坦需要一支军队来守护自己的利益。
21世纪,油价暴涨,中亚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里海周围有五个国家,他们互相侵入别国海域进行?盗油?,而哈萨克斯坦在里海的?海域?盛产石油,正是很多国家?盗油?的目标。?
作为靠着石油发家的国家,石油为国家的重要收入之一,里海地区日产原油量150万桶左右,而哈萨克斯坦一国产量接近总产量的一半。
所以,为了保障了海上石油的运输生命线,自己合法开采石油的权利,对中亚其它国家震慑,哈萨克斯坦政府在1993年决定组建一支小型海军舰队,2003年哈萨克斯坦总统签署法令正式建立海军,由海军陆战队、海军航空兵、里海舰队、海岸炮兵部队等组成,配置有驱逐舰、护卫舰、巡逻舰等,还有直升机、巡逻机、攻击机等。
哈萨克斯坦海军原希望接收前苏联里海分舰队约30艘舰艇,但这些舰艇后来大部分被俄罗斯废弃,哈萨克斯坦只得从其他国家引进少量舰艇。以色列海军向哈萨克斯坦海军出售了多款小型巡逻舰,如萨尔62级海上巡逻舰。
同时,哈萨克斯坦也开始自主研发建在军舰。2012年,哈萨克斯坦第一次投产战舰,四艘国产的?哈萨克斯坦?级导弹艇正式服役,这是哈萨克斯坦国产的第一批海军舰艇,排水量240吨,最高时速30节,装备有现代化的防空导弹和火炮,具有非常优越的性能,能够让哈萨克斯坦海军完成打击走私和恐怖主义等紧急任务。2019年9月,哈萨克斯塔还与俄国海军在里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
中俄石油天然气合作的国际能源背景
在全球经济增长的刺激下,各国对石油的需求也快速增加,并纷纷制订了各自的能源战略,全球能源争夺日趋激烈,新的国际能源格局即将形成。中俄两国分别作为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需求国,都致力于重塑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国际能源新格局。加强双边的石油天然气合作,不仅有利于增强各自的能源安全,还可提升双方在国际能源市场的话语权,在即将形成的国际能源新格局中争取到更为有利的地位。
一、全球能源争夺愈演愈烈
近些年,尤其是伊拉克战争后,各大国以及跨国石油公司之间对油气的争夺愈演愈烈。首先,油气管道争夺成为焦点。争夺的焦点主要在里海和中亚地区。中亚-里海地区是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为达到控制里海和中亚地区油气运输大动脉,坚持北向方案;美国则为达到争夺该地区油气资源、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抑制中国崛起、防范伊朗的战略目标,力主南向方案。日本从石油安全和争夺远东石油主动权进而实现遏制中国、争取俄罗斯的战略目的出发,与中国激烈争夺俄罗斯远东石油输出管道。其次,油气资源争夺激烈。在中亚、西非、中东,各大跨国公司对油气资源都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目前,在中亚-里海地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跨国公司不仅已基本掌控了该地区的资源勘探开发权。还通过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活动等,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力阻中国同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合作。而俄罗斯则借助于国际能源价格的上涨,经济实力逐渐增强,不断强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和控制。在非洲,美国、欧盟和日本纷纷调整对非战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同非洲主要资源国家的控制与合作,争夺油气资源开发的主导权,排挤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进军非洲石油市场。第三,市场争夺残酷。俄罗斯-环里海石油圈的崛起、几内亚湾新油田的开发以及伊拉克重返国际石油市场,打破了原有油气市场格局,引发欧佩克内部、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之间、生产国与消费国之间对市场的激烈争夺。
二、美国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美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霸主地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石油美元的霸主地位。1975年美国与欧佩克达成用美元为石油定价的协议,将美元与石油绑定在一起,世界石油交易大多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二是石油价格的制定权。20世纪80年代以来,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几乎垄断了全球范围的主要石油期货交易,主导了世界石油价格的话语权。三是石油资源的控制权。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其石油消耗量占全球消耗总量的42%。作为国际能源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长期以来美国将其能源政策置于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位置,美国的资金几乎涉足全世界所有产油气的地区和国家。目前,美国通过军事打击、经济合作、投资、协商对话等手段实际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地区将近70%的石油资源。
伊拉克战争后,尤其是进入2006年,面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产油国基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地缘政治方面的考虑和中国、印度等重要的原油进口国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双边石油勘探、开采和贸易合作,成立了一系列以欧元或本国货币计价的石油交易所,并在石油交易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使用欧元定价,以稳定提高自己的收入和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减弱美国的控制与掠夺。2007年美国次级债市场危机的爆发,更进一步削弱了美元的地位,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和冲击。
三、欧佩克的地位有所削弱,但仍将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美国、欧盟和日本通过建立西方石油战略储备,试图操纵和替代欧佩克并促使欧佩克内部分化,使欧佩克成员国和其他油气生产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断加深,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力大不如前。从1973年至2006年,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出口的控制已由53%下降到41.7%,今后还可能继续下降。现在的欧佩克不仅要面对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石油出口国的挑战和冲击,还须面对伊拉克石油生产能力恢复后所构成的更大威胁。欧佩克对国际市场油价的控制能力将会大大降低,国际油价将有可能出现以市场供需为基本面,由美国和欧佩克为主、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主要产油国参与共同调控油价的新局面。尽管欧佩克影响有所下降,但影响仍非常大。欧佩克(除伊拉克外)石油储量仍占世界总量的65.4%,多年的市场化运作也使其内部形成了休戚相关的利益关系。无论如何,欧佩克仍将是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一支中坚力量。
四、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产油国地位逐渐上升
如今,俄罗斯、墨西哥、非洲等非欧佩克产油国利用伊拉克战争所导致的伊拉克石油产量大幅下降、国际原油价格飙升的有利契机,大幅增产,从欧佩克手中夺取了不少市场份额,影响大增。“9·11”后,俄罗斯利用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变化,以“突破北美、稳定西欧、争夺里海、开拓东方、挑战欧佩克”的总思路全面拓展能源外交,在世界能源市场的影响和地位迅速攀升,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油气生产和出口国。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石油产量以年均6.83%的速度增长,2006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为4.8亿吨,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2.3%,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年其天然气产量为6121亿立方米,占世界总产量的21.3%。作为能源供应大国,却被剥夺定价权,这是地位日益上升的俄罗斯所不能接受的,它正积极采取措施,通过在纽约交易所塑造PEBCO品牌和筹划建立俄罗斯石油交易所来试图打破现有国际石油定价体制。
图7-1是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和消费量。
图7-1 1996~2006年俄罗斯石油的生产与消费量(资料来源: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
五、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石油需求强劲增长,成为重塑世界能源格局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渐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石油消费量逐年快速增长。石油表观消费量(原油表观消费量+成品油净进口量)从1994年的1.495亿吨增加到2006年的3.498亿吨,年均增长7.34%,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与此同时,受制于国内石油储量和开采水平的限制,石油产量增长缓慢,从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稳量生产。为满足国内石油消费需求,中国从1988年开始进口少量石油,从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净进口981万吨,到2006年进口量已高达1.91亿吨,对外依存度也从1994年的1.9%增加到2006年的54.66%,成为世界重要的石油进口国。国际能源机构(IEA)在《203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称,如果各国政府坚持目前的政策,到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增幅的45%将来自中国和印度。中国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之和将从2006年的540万桶/日增长到2030年的1910万桶/日,这比日本和美国当前进口量之和还要多。其中,到201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将增长至710万桶,到203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与欧盟持平,届时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将达到每日1310万桶,对外依存度达到80%。而印度在2025年之前,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净进口国,到2030年每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将稳步增长到600万桶/日,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90%以上。
为确保国内经济增长的需要,中国、印度等国也把石油资源安全确定为本国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并相继加入到对热点地区的石油资源的争夺之中。中国在着力加强与伊拉克和沙特的关系的同时,大幅增加从伊朗进口原油和石油产品,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等国家建立了良好的能源合作关系,力图实现原油供应的多元化。印度不仅每年从沙特进口大量原油,还顶着美国的压力,同伊朗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目前,印度在苏丹、越南、缅甸、利比亚等国获得的油气开采或勘探项目的股份,总投资达30亿美元。印度还计划在2015年前,每年投资10亿美元用于中东、中亚、北非、东南亚和拉美等地区的油气项目。
图7-2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图7-3为1994~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代依存度。
图7-2 1994~2006年中国石油生产、消费及进口量(资料来源:①石油生产和消费量数据来自BP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June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图 7 -3 1994 ~2006 年中国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 资料来源: ①消费量数据来自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07②中国石油进口量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http: / /www. customs. gov. cn)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