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持续涨价,究竟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2.石油真的是无限能源吗

3.石油危机是石油短缺吗?

4.是什么原因促使原油曾涨至140美元一桶?

5.是什么使得油价、一涨再涨呢

油价持续涨价,究竟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美国控制原油价格_美国故意抬高原油价格

油价的持续上涨,主要由原油出口国抬高了原油价格,当时还因为国际局势长期处于不稳定态势,并且还因为金融界把控了油价的走势。

当油价的持续上涨行为发生后,很多车主都对油价的上涨叫苦不迭,其实油价上涨的因素有很多,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会造成油价的持续性上涨。

一、原油出口国抬高了石油价格,所以才会导致油价持续上涨。

由于原油在全球的分布极不平均,这导致原油出口国掌握了原油价格的话语权,当原油出口国选择抬高原油价格后,国际油价自然会出现飞速猛涨的情况。而此次油价的持续性上涨,就是因为主要原油出口国连续抬高原油价格,所以市场上,才会对油价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二、国际局势不稳定,导致油价出现了持续性的上涨。

如果国际局势长期处于不稳定的态势,那么油价就会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稀缺品,再加上此次国际局势不稳定,牵扯到了俄罗斯这样一个重要的原油出口国,所以才导致国际原油供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如果这种现象迟迟得不到解决,那么国际油价将会涨到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三、国际金融炒家控制住了油价,所以才导致油价出现了持续性上涨。

油价的定价权不仅仅在于原油出口国的供应量,还在于国际金融炒家对油价的炒作,为了在原油等大宗商品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国际金融炒家在这段时间内不断抬高油价,这导致油价出现了让人无法接受的情况。如果国际金融炒家不停止自己的行为,那么油价必然会朝着不可控的局面发展。

虽然国内外的油价存在着不统一的情况,但是我们也要考虑到中国的自有国情,由于中国是主要的原油进口国,所以国内油价自然会出现明显高于国际油价的情况。

石油真的是无限能源吗

石油生成于地球深处,是无机物质,极有可能是取之不竭的。既然地球石油储量如此丰富,那么油价就不应该这么高。 现在的石油稀缺现象都是由世界石油垄断组织精心营造的象,目的是抬高石油价格从中牟利。他们的理论基础是“石油有机论”和“石油峰值论”。这种石油稀缺象类似于800多年前桂皮、胡椒、肉豆蔻等香料稀缺昂贵的象,也就是爆发欧洲对中东发动所谓的“圣战”的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原因。

『国际观察』 [大国战略]美国经济专家坐客央视“对话”激辩石油迷局(转载)点击:282 回复:3 作者:karonL1 发表日期:2012-2-18 14:37:00 回复

随着伊朗问题升温,一直备受关注的石油问题再一次引发热议。有人分析,伊朗问题导致市场为欧洲原油供应紧缺担忧,布伦特原油涨至近半年高位。这些都使终端消费价格雪上加霜。老百姓最关心的汽车燃油价格今年下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攀升的可能反而极大。

2月19日晚,《石油大棋局》作者、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威廉?恩道尔(Engdahl.F.W.)将在央视《对话》栏目与中国石油专家讨论石油与油价问题。这对于石油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恩道尔在节目中提出一个爆炸性的观点,石油生成于地球深处,是无机物质,极有可能是取之不竭的。既然地球石油储量如此丰富,那么油价就不应该这么高。

恩道尔认为,现在的石油稀缺现象都是由世界石油垄断组织精心营造的象,目的是抬高石油价格从中牟利。他们的理论基础是“石油有机论”和“石油峰值论”。这种石油稀缺象类似于800多年前桂皮、胡椒、肉豆蔻等香料稀缺昂贵的象。

如果恩道尔所说的这一理论成立,将会给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巨大的影响。

有意思的是,恩道尔在其前一本石油著作中,仍然认为石油是有限的、稀有的,而在最近出版的新书《石油大棋局》中,却彻底改变了这一观点。他说:“我的第一本书《石油战争》出版后,我开始接触到一些一流的科学家,他们曾经于前苏联时期在莫斯科和乌克兰的大学和石油工程项目工作。他们的工作正是基于这一新理论。我们之间进行了多年的探讨,我开始逐渐意识到石油有限论的设并没有严谨的科学基础,这就推翻了我过去的看法。要承认我过去错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此在新书《石油大棋局》中,我修正了自己过去错误的观点。”

恩道尔所支持的这一观点并非由他独创,石油无限论源于石油无机论,石油无机论最早是由19世纪发现元素周期律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的。恩道尔说,这一理论之所以很少人知道,是因为自二战后甚至更早之前控制石油市场的利益集团在刻意掩盖,他们是为跨国大公司和华尔街的金融机构服务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维持高油价。

在《石油大棋局》中,恩道尔还列举了许多数据资料,并提供了在石油有机论基础上不可能出油的油井里打出了石油的实例,以证明石油是地球的自生物质,是无机的,并由此推出石油极有可能取之不竭的观点。他补充说,即便是现有的已被发现的油田,储量也非常丰富,根本不应该是现在看起来石油如此紧张的局面。

出席《对话》现场的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国际石油政治研究中心主任庞昌伟、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曹和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中国石化)出版社副总编辑邓敦夏。几位专家与恩道尔进行了现场质疑与观点碰撞,言论非常精彩。

石油危机是石油短缺吗?

石油危机(Oil Crisis)为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受到石油价格的变化,所产生的经济危机

第一次危机(13年):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回石油标价权,并将其积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使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 石油危机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8年):1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是什么原因促使原油曾涨至140美元一桶?

从理论上讲,油价走势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供求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国际油价理应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但因受许多短期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频繁波动,并且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现象。短期因素之所以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影响石油价格,主要是因为石油生产和消费的短期价格弹性都很小。供给方面,受和产能建设周期的制约,一般的生产者很难在油价上涨时快速增加产量,而沉没成本的发生使得生产者也不愿意在油价下跌的时候快速削减产量。消费方面,石油的难以替代性,使得消费者即使在石油价格剧烈波动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或者有效的节能措施,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极端的情况下,消费者由于心理预期的作用,甚至会在油价居高不下时抢购囤积,而在油价下跌时反而持币观望,加剧了市场的波动。

是什么使得油价、一涨再涨呢

推动国际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

一般而言,决定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第二,原油供求结构的失衡使原油的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从储量、生产、运输、炼油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原油价格的波动。第三,尽管原油供求大致相当,但供给和需求方面的任何一个变量或影响到供给和需求方面的相关变量,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决定着价格的走势。如战争、恐怖袭击、石油工人罢工以及其他突发等不确定性因素严重影响甚至左右油价走势。第四,通常情况下,经济衰退时期原油库存的下降对油价支撑作用不大,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则有较大的破坏作用;而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原油库存的增加对油价有平抑作用,但原油库存下降则会极大地支撑油价上涨。第五,在经济衰退,原油需求减少,价格下跌时,产油国减产措施往往难以起到抑制油价下跌的作用,增产将加速油价下跌;而在经济复苏,原油需求增加,油价上升时,增产对平抑油价上涨作用有限,减产则会明显加剧价格上涨。第六,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国际原油市场中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有着10%-20%的影响力。

从近期国际油价大幅攀升的情况分析,主要是以下六个因素作用的结果:

1、全球经济复苏不断拉动石油需求增加是基本诱因。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尤其是世界前两大原油消费国美国、中国经济增势强劲,第三大原油消费国日本的经济形势也明显好转。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最新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量为每日260万桶,增长3.3%,而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需求增幅更高达3.9%;全年全球市场每日需求总量为8220万桶(见图2)。而200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仅为0.78%,2003年则上涨至2.2%。因此,近两年全球经济持续转好,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逼近其最大供给能力,使供需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是引发此波油价持续走高的基本因素。

2、欧佩克产能所剩无几是辅因。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的预计,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供给量为8270万桶,增长4.2%。其中,欧佩克原油供给量为每日2880万桶,同比增长6.3%。因此,从供求关系来看,今年全球原油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主要发达国家商业库存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使得全球供给比较紧张,特别是目前欧佩克国家剩余产能十分有限,仅存约每天100-150万桶,除了沙特之外,其他成员国早已满负荷产油。虽然未出现全球性的供应紧张,但欧佩克产量逼近现有能力极限是确定无疑的,这使得人们对世界原油的供应前景产生担忧。

3、年初欧佩克减产决定火上浇油。今年初,由于欧佩克担心油价会下跌,取限产保价政策,欧佩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得油市火上浇油。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虽然欧佩克油价已连续80多个交易日超过28美元的价格控制上限,然而欧佩克非但不启动增产机制,反而每日减产100万桶来保持油价的高位。此外,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强劲,因而欧佩克也就少了油价高企冲击世界经济进而造成两败俱伤的担忧,想方设法将油价控制在高位自然成了欧佩克的理想选择。

4、美元汇价下跌。从2002年4月份以来,美元持续贬值,虽然近期有所回升,但由于长期以来石油出口主要以美元计价,因此导致石油出口收益大大缩水。一些欧佩克国家认为,美元贬值已经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的实际价格下降,已经低于他们坚持的价格底线(25美元)2-3美元。因此,欧佩克国家事实上已经放弃了早前承诺的“油价连续20日高于28美元时启动自动增产机制”,转而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

5、恐怖袭击等不确定因素是短期波动主因。首先,美国对伊战争主要战事结束后,针对石油设施的恐怖袭击接连不断,致使伊拉克局势一直动荡不定,石油出口迟迟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这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其次,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委内瑞拉国内政局不稳,严重影响到原油的生产和出口。第三,今年5月,俄罗斯对尤科斯公司发出追缴巨额欠税最后通牒,尤科斯石油公司银行账户已被冻结,尤科斯公司面临破产威胁,直接影响到石油生产和出口,而尤科斯公司石油日产量为17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2%。

6、投机活动为油价飙升推波助澜。石油供求关系趋于紧张以及各种地缘政治冲突频频发生这两种因素为投机活动创造了条件,国际投机商的大肆炒作,增强了人们对国际市场原油供给紧张的心理预期,人为抬高了国际油价。据估计,目前国际石油期货交易中,约有70%的交易属于投机行为。根据近期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分析家们预计投机因素使美国市场的原油价格每桶上涨了8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