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礼金价格多少_咸丰咋样
1.谁能给我讲讲慈禧的身世之谜
2.慈禧太后身世之谜:慈禧出生哪里
3.恭亲王一年能拿多少钱呢?
谁能给我讲讲慈禧的身世之谜
有据可查 已经证实 看一下 经典传奇 慈禧身世之迷 说的是 原本是 山西宋家女 12岁 被卖到当时的山西总督 惠征家 当下人 一次 夫人说 我右脚心有个痦子 洗脚时 别用力抠 当时的 玉兰说 我两只脚 各有一个痦子 夫人一听 这还得了 我一个痦子 就当了总督夫人 你两个 这还了得 从此 对这个下人 另眼相待 话说 这年 朝廷选绣女 惠征两口子 舍不得女儿 就收了玉兰为义女 替代** 入了宫 以后的事 大家都清楚了 都说慈禧 心狠手辣 其实 都是为了自保 当了皇后 才给 山西的亲人 捎了封信 和一张银票 这张银票和书信 前几年 在宋家祖屋的墙壁中被发现 真像 这才大白天下
慈禧太后身世之谜:慈禧出生哪里
慈禧太后身世之谜
一般认为慈禧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惠征之女”。据叶赫那拉·根正的口述记载,慈禧出生于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今辟才胡同。
但也有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慈禧太后很有可能是汉族人。
1989年6月,长治市郊区(原属长治县)下秦村77岁的村民赵发旺带着他和上秦村宋双花、宋六则、宋德文、宋德武等人的联名信,找到长治市地方志办公室。赵发旺说,慈禧是上秦村人。他是慈禧太后的五辈外甥,宋双花、宋六则等人是慈禧的五辈侄孙。他们要求政府帮助澄情。从此,刘奇踏上了慈禧童年的研究之路。佐证材料的不断丰富,愈加增强了刘奇的信心,有关著述也颇见报端。2012年 4月,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持召开的“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上,刘奇撰写的《揭开慈禧童年之谜》,获得一等奖。这篇7000余字的论文,集中阐述了慈禧的身世问题。
据刘奇考证,1835年,慈禧出生在山西长治县西坡村一个贫穷的汉族农民家庭,取名“王小慊”。4岁时,被卖给本县上秦村宋四元为女,改名“宋龄娥”12岁时,又被卖给潞安府知府惠征为婢,改名“玉兰”(兰儿),并在衙西花园专设书房中获精心培养。咸丰二年( 1852年),以叶赫那拉.惠征之女的身份,应选入宫,平步青云,直至皇太后。
恭亲王一年能拿多少钱呢?
恭亲王奕欣,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累计当了29年领班军机大臣,当了27年领班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掌控权力中枢,权倾朝野。今天我们来给恭亲王算一笔收入账,看看他一年能拿多少钱。
恭亲王的收入,大致可以分成三块。一是俸禄,二是上面的打赏,三是下属和地方督抚的孝敬。
先看俸禄。
清朝立国以来,就废弃了明朝给王爷封地的做法。所有的王爷,都只有封号,而无封地。他们全都居住在京城里,不允许轻易离开。为了让王爷们养活自己和一大家人,朝廷给予了相对比较丰厚的俸禄。
清朝宗室爵位中,亲王的等级最高,俸禄也最高,他们的俸禄是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郡王其次,他们的俸禄是俸银5千两、禄米5千斛。然后是贝勒,他们的俸禄是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接着是贝子,他们的俸禄是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显而易见,恭亲王作为亲王,每年能拿到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一年1万两银子,看起来似乎并不多,其实这是一笔巨款。当时,清朝一品文官的年俸为180两银子,九品文官的年俸为 33两银子。这意味着,恭亲王的年俸,约相当于55个一品文官和303个九品文官。
再看上面的打赏。这里的上面,指的是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对恭亲王打赏。恭亲王身处权力中枢,与皇帝、太后们朝夕相处,有很多获得打赏的机会。
1861年,恭亲王协助慈禧太后、慈安太后扳倒了以肃顺为代表的顾命八大臣,掌握了朝政大权。慈禧太后为了笼络恭亲王,任命他为议政王、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此外,还给了许多恩典,其中就有"亲王双俸"。
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
"我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再三申明,此系先帝恩旨,而该王辞谢倍力,声泪俱下。两宫皇太后未忍重拂其意,不得已姑从所请,将世袭亲王罔替之旨暂从缓议,俟朕亲政之年,再行办理。恭亲王奕欣著先赏食亲王双俸,以示优礼。"
由于恭亲王坚决辞谢"世袭罔替"恩典,慈禧太后就只好先给予"亲王双俸"待遇。所谓"亲王双俸",简单地说就是拿双份俸禄。恭亲王的俸禄从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变成了俸银2万两、禄米2万斛。
当然,这种打赏是不固定的。如果皇帝、太后们不高兴了,随时可能收回去。
1884年,慈禧太后借口恭亲王在中法战争中"委靡因循",免去了他一切职务,"亲王双俸"待遇也收了回去。直到1886年,才奉慈禧太后的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最后是下属和地方督抚的孝敬。
晚清时期,官场盛行"陋规",即收受礼金。冬天要送"炭敬",夏天要送"冰敬",过年要送"年敬",地方官员出京要送"别敬",官员"三节两寿"要送"喜敬",送给官员眷属的叫"妆敬",送给官员公子的叫"文敬",送给门房或仆人的叫"门敬"……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恭亲王地位尊贵,一般人想给他送钱,也是找不到孝敬的门道。只有曾国藩、李鸿章这种级别的封疆大吏,才有资格给他送钱。
李鸿章每次回到京城,都要给恭亲王送一份厚礼。一次,李鸿章走了之后,恭亲王打开桌子上留下的信封,里面是一张4万两银票。
一出手就是4万两银票,这就叫大手笔。
参考资料:
《石屋余沈》《清史稿》等[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