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务员考试、MPAcc/MBA考试的一道逻辑选择题——为何选B?请给出解释,非常感谢!!

2.油服产业链深度解析

3.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4连降”国内油价或将“5连降”

4.油价降了,电动车变得更受欢迎

5.预警升级!猪价跌翻天,玉米走跌,鸡蛋揪心、油价又降,发生了啥

6.小麦“跳水”豆粕降温,猪价涨势反扑,油价跌不动!发生了啥?

公务员考试、MPAcc/MBA考试的一道逻辑选择题——为何选B?请给出解释,非常感谢!!

低油价背后逻辑分析_低油价背后逻辑分析

分析:A不对,汽油价格上涨,公交乘客未必上升,因为还有汽车晚点和运输工具出毛病,服务种类的减少,以及票价高于他们过去习惯于支付的水平等原因,所以单单汽油上涨的影响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C不对,和A的道理一样。还有一点就是,如果汽油高道无人问津的程度,公交的票价难是必也会涨。

D不对,最后的结论汽油价格的波动不太可能影响公交乘客数没有问题,但是和前面的话,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按照前面说的汽油的价格总是足够低,这使得私人交通比公共交通便宜,那么后面的结论应该是对公交的乘客数,有可能造成影响。而结论是不太可能影响公交乘客数,与之前形不成论证关系。

B 汽油的价格只是影响乘客下降的一个因素之一,而且不是主要的因素,主要的是汽车晚点和运输工具出毛病,服务种类的减少,以及票价高于他们过去习惯于支付的水平等。而且题目已经说了,汽油的价格并未高至令人不敢问津的水平,也就是说现在汽油价格虽然没高到无人问津,但是已经是挺高了,但公共交通车的乘客依然有所减少,增加了赤字。所以说只是油价上升的话,并不会阻止乘客数的下降。所以B的观点 即使汽油价格上升,公交乘客数仍继续下降是正确的。

油服产业链深度解析

油服行业是指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油田服务行业包括从地球物理勘探到工程建设的一系列的技术服务活动,广义上的油田服务行业还包括石油装备和器材的制造业务。

油田服务行业上游主要包括船舶、泵阀、仪表仪器以及工程辅料等设备提供商;下游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企业。

油服行业由油价主导,油价变化直接影响油气公司对资本开支的调整,尤其是勘探与开发领域的资本开支,从而影响上游油服行业的经营业绩。

当国际原油需求低迷、供大于求时,油气开发公司为了应对低油价带来的损失,会压缩投资,削减支出,原本的开采项目会因此被取消或者延期,油服行业规模收缩,公司业绩将直接受到负面影响;而油价较高时,油气开发公司提高资本支出,勘探开采投入增加,油服公司工作量和价格有望提升,收入增加。

油价是通过影响油公司的资本支出再影响油服行业收入、利润,逻辑链条更长,因此传导存在时滞。一般来说,景气向上阶段,油气公司资本开支稍微滞后油价1-2年左右,最终体现在业绩的改善方面还需要时间。

油服业务分为陆上和海上两种业务

油服业务按照原油开采的场所来划分,大体可分为陆上和海上两种业务。

陆上业务中,除了常规的油气开发之外,还有非常规的油气开发,比如页岩油、页岩气、致密油和煤层气等。

海上业务中,可以根据开采水深的不同做进一步的划分,比如海上大陆架、深水和超深水。

01陆上油服产业链

全球油服市场共分5大板块:物探服务、钻完井、测录井、油田生产服务、油田工程建设,前四项是油气田开发中的基础性环节,而油田工程建设则是在确定油气田有开发生产的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工程建设。

从产业链角度看,钻井和完井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多数,分别占比约41%和26%,装备开支和海上服务开支大约占到20%,生产占9%,勘探部分占比最小,不足5%。

油服产业链五大服务板块均已形成寡头垄断格局,部分公司在国内核心产业链环节上已具备绝对优势。

物探服务

物探是指根据地下岩层物理性质的差异,通过物理量测量,对地质构造或岩层性质进行研究,以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地球物理勘探。

物探市场是一个有限市场,长期供过于求,25%左右的闲置率是常态。

最近几年来看,全球物探市场逐步分化为两个层次:CGG、BGP、PGS、WGC等主要大物探公司基本占据了高端市场;众多中小公司共同参与中低端市场竞争,两个层次的物探市场都呈现出完全竞争格局。

国内物探服务主要由东方物探、川庆钻探供应,合计市占率达90%以上。

钻完井

钻井是勘探、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重要环节,也是重要的手段。在石油地质工作中,钻井的主要目是获取地下实物资料,即从钻井中获取岩心、矿心、岩屑、液态物、气态物等实物样品;利用井筒开采地下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完井是油气井施工中的重要阶段,当油气层经测试及油田视为可作商业开发后,已钻探的井将需要进行完井以达致最佳的商业生产,同时保护油气层和延长油气产能的寿命是完井作业的核心目标。

我国塔里木油田多数井深8,000多米,在全球属于超深、超高压、地质条件超复杂的钻井技术能力。

钻完井服务板块主要包括五大钻探、石化机械、神开股份、宝石机械、宏华集团与中石化、中石油集团内部的油服公司,基本垄断了整个市场。

测井

测井,也叫地球物理测井或石油测井,简称测井,是利用岩层的电化学特性、导电特性、声学特性、放射性等地球物理特性,测量地球物理参数的方法,属于应用地球物理方法(包括重、磁、电、震、测井)之一。

录井是用岩矿分析、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观察、采集、收集、记录、分析随钻过程中的固体、液体、气体等井筒返出物信息,以此建立录井地质剖面、发现油气显示、评价油气层,并为石油工程(投资方、钻井工程、其它工程)提供钻井信息服务的过程。

测录井服务由五大钻探、中油测井、吉艾股份与神开股份供应。

油田生产

通过勘探、钻井、完井之后,油井开始正常生产,油田也开始进入采油阶段,根据油田开发需要,最大限度地将地下原油开采到地面上来,提高油井产量和原油采收率,合理开发油藏,实现高产、稳产的过程叫做采油。

油田生产服务中的核心设备裂压设备主要被中石化旗下的江汉四机、民营龙头杰瑞股份所垄断。

油田工程建设

在原油从井下开采出来后,接下来经过的步骤是把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合格的油和天然气分别外输到炼油厂和天然气用户。

这种工艺的全过程称为油气集输,主要包括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

油田工程建设服务主要由海油工程、中油工程等提供。

资料来源:国金证券

02油服市场竞争格局

从全球范围内看,巨头油服公司占大部分市场份额。从参与企业角度看,目前行业市场垄断性高,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一些国际综合油服巨头公司手中。

全球油服行业约有50%以上市场份额,长期被四大油服斯伦贝谢(SLB)、哈里伯顿(HAL)、贝克休斯(BHI)和威德福占据。但2019年威德福因财务状况持续3年恶化,净资产已为-41亿美元,于2019年7月申请破产,这也成为近年来石油行业规模最大的破产案之一。另外,专门的钻井承包商包括越洋钻探、SeaDrill、意大利塞班SAIPEM等。

我国油服公司在国际市场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的油服行业,国有企业占据85%的份额,剩下的部分被民营企业以及外企所瓜分,分别占总份额的10%和5%。

油田服务行业的高门槛以及相对较难获得的三大石油集团内部系统入网资质,前期阻碍了一部分优质民营企业的进入。

民营油服长时期在战略上紧随石油央企,受油价波动和石油央企开支影响大。目前中国最大的几家民营油服在90年代初期相继成立,此后较长一段时间,民营油服要么提供重资产的设备服务,要么作为国际油服公司的国内代理商提供相关服务,同时在战略上紧紧跟随石油央企。

数据显示,中石油、中石化集团钻井队伍完井数及总进尺数的70%及90%都是由各自旗下的钻井队伍直接完成。

我国石油开采行业表现出高度垄断的特征。仅有四家公司享有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权,分别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

中国石油开采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公司。

目前,我国油服的市场规模约占全球规模10%至20%,其中“三桶油”旗下油服子公司占据国内市场85%,其它非国有企业占据10%,国际油服公司占据5%。

油服具有产业链长、专业性强以及国际化的特点,因此要成长为国际巨头油服公司需要具备三大能力: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在少数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以及开拓国际市场能力。

进入21世纪,为了有效规避油田开发生产的风险和降低成本,满足石油公司需求,油服公司由单纯提供某一工序的承包商演变为提供一体化作业的项目战略联盟,实现了与石油公司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是指能够覆盖全产业链,且从技术到设备均有布局,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在少数领域具备绝对优势代表公司在产业链某一环节有话语权,并建立了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国际拓展能力是指公司能够在国际上抢占市场的能力,具备将优势产品规模做大的条件。

目前,中海油服、石化油服、杰瑞股份、通源石油、中油工程等多个具备综合竞争服务能力、在某一环节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油服公司已布局多个国际市场,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叠加国内“三桶油”勘探与开采需求上升,油服行业产业链有望迎来新一轮景气周期。

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4连降”国内油价或将“5连降”

国家发改委8月9日消息显示,自2022年8月9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标准品,下同)每吨分别降130元和125元。调整之后,全国各省区市和中心城市汽、柴油最高零售平均价格将降至10518.67元/吨和9459.17元/吨。

2019年来首个“4连降”

新一轮调价后,国内成品油价将迎来年内首次“4连降”,同时,这也是国内油价2019年以来的首次“4连降”。

在新一轮调价周期内,92号汽油、95号汽油及0号柴油折合之后每升分别下调0.10元、0.11元和0.11元。以50L油箱容量普通私家车为例,此番降价之后,车主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5元。

“4连降”之后,汽、柴油价较6月中下旬累计下跌1010元和1070元,折合来看,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分别累计下调0.88、0.93、0.92元。相较6月中下旬,50L油箱容量普通私家车车主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44元。

数据显示,今年已进行过14轮调价,呈现“十涨四降”局面,此前三次下调分别是在今年第7轮(4月15日24时)调价,彼时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545元、530元;第12轮(6月28日24时)调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20元、310元;第13轮轮(7月12日24时)调价,汽柴油价格分别下调360元、345元;以及上一轮调价,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300元、290元。

国内油价或将“5连降”

发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指出,调价周期内(7月26日—8月8日),对经济衰退和原油需求下滑的悲观预期主导了油价下行趋势。

伦敦布伦特、纽约WTI油价降至2月俄乌冲突以来的低位。平均来看,两市油价比上轮调价周期下降3.44%。

8月8日,国际原油价格有小幅回升——美国WTI9月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收盘上涨1.75美元,涨幅1.97%,报90.76美元/桶;10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收盘上涨1.73美元,涨幅1.82%,报96.65美元/桶。

不过,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郑明亚指出,在没有新的驱动之前,比如需求继续下降,或者供应端出现增加的问题,原油价格震荡的概率较大。

“在新一轮调价窗口开启之前,原油变化率或持续在负值范围内运行,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五连跌’概率较大”,郑亚明预计。

国泰君安研报观点也指出,8月,油价可能仍维持较弱走势。但能源偏紧逻辑未改变,即如果不是严重经济衰退,2023年原油价格中枢将仍保持在90美元/桶以上。

油价长期上涨理由仍充分

高盛在上周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表示,近期布伦特原油价格下跌,原因包括低流动性,围绕经济衰退、美国释放战略石油储备、俄罗斯生产恢复在内的诸多担忧。

不过,报告指出,“即使假设所有这些负面因素都在发挥作用,油价上涨的理由仍然很强,因为市场近几个月供应短缺的程度仍然超过我们的预期。”

能源咨询机构EnergyAspects的研究主管AmritaSen同样表示,当前能源市场的供应困境并未结束,她坚持认为,国际油市所面临的问题不在需求,而在供应。

上周,欧佩克+仅同意小幅增加原油产量,自9月起日产量增加10万桶,显著低于市场普遍预期的增产30-40万桶/日。

近期,伊核谈判将再度重启,华泰期货研究院能化组研究员潘翔认为,需要关注该事态的进展。

“在欧佩克明确表态不会大幅增产之后,欧美对伊朗的接洽更加频繁,伊朗当前是少数几个可以在短期内大幅增产的国家,如果未来制裁解除对石油市场的冲击将会比较显著,一方面是因为其出口有150至200万桶/日的潜在增量,另一方面据相关机构统计,伊朗仍有5000万桶的陆上及海上浮仓。因此一旦伊朗油进入流通流域,将对短期现货市场冲击较大,可以显著缓和由于俄乌冲突带来的供应缺口。”

如果想了解更多实时财经要闻,欢迎关注我们。

油价降了,电动车变得更受欢迎

这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道理。

受全球原油市场的影响,国内的成品油价也跌到了一个历史低点,按照常理推断,越是在这个时候,燃油车应该越受欢迎。但市场经济就是这么有趣,根据国内某权威网站给出的数据,新能源汽车市场反而在现阶段更受欢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市场加速回暖

根据网站给出的数据来看,4月份新能源汽车购车意愿增长10.4%,虽然增幅有所收窄,但对于整体乘用车市场而言,这个增速仍然是比较夸张的。

以城市来划分,排名前五的需求地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这些城市,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仍然和限牌、限行政策牢牢捆绑在一起,真正喜欢新能源汽车本身的消费用户依然归于少数。

看来新能源汽车想要凭借自身的魅力来打开市场仍需时日。

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来分析一下背后的增长逻辑,可以确定的是,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变化,让一些原本持币观望的消费者加快了买车的步伐。按照原计划,今年新能源补贴力度同比2019年会出现10%的滑坡,虽然有一部分车企选择降价来承担这笔费用,但并非长久之计,目前看来是越早入手越划算。

30万元的补贴门槛,让Model 3这样的车型也调整了自己产品售价,间接刺激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短期成交量。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正是这样的政策,加剧了一些人持币观望的态度,部分消费者认为Model 3长续航版本未来也有可能会调整售价,逼迫特斯拉出面发声,为长续航版"保价",告诉各位长续航版不会调整售价,但参照历来特斯拉在国内的一系列操作,特斯拉的这次发声并没有获得消费者的信任。

经济一穷俱穷

我们把问题说回到油价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这件事儿上。油价降低肯定是利好燃油车市场的,而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结症不在于用电还是用油,而是在与限号和限行的政策上,所以即便是油价在目前这个基础上再打折,也改变不了一线城市出行刚需的现状。至于燃油车市场是否会因为油价下跌快速回暖?我也不会抱太大希望。

油价问题不能以常规商品属性价格来判断,老百姓出行用油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真正影响油价的是全球能源开采过剩,也有沙特、俄罗斯和美国页岩油博弈的问题,扯远了。也就是说,因为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工业用油减少,供需关系发生改变,君不见全球储油设施都饱满了,没人用……价格自然也就下来了。

那么放到汽车行业,受到疫情影响,未来两个月车市必然会迎来一波小阳春,主要原因是公共交通短时间内无法获得消费者健康出行的信任。但同样受到疫情影响,各行各业的收入都会受到一些影响。像编者身边很多朋友开始勒紧裤腰过日子了,保险行业倒是出现了短期的利好消息。又扯远了……

有钱的时候都有钱,燃油涨价也有底气,没钱的时候往往都是大家都没钱,即便是燃油降价也很难给车市带来利好的空间,有车一族也会控制出门消费的欲望,雪球效应难以避免。

写在最后:很多人也关心今年买车的问题,如果说你拥有比较不错的抗风险能力的话(债务少、现金多)今年5-7月份将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买车时机,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都会出现可观的优惠举措。不建议贷款买车,近两年利率可能会出现波动,而且你暂时窝在手里的钱很难获得比较不错的回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预警升级!猪价跌翻天,玉米走跌,鸡蛋揪心、油价又降,发生了啥

中秋临近,农产品市场再起波澜,逢节必跌的魔咒再度无法避免。

9月8日猪市没有延续7日大涨,在两大利空之下,出现全线下跌;玉米市场涨跌互现,山东市场重拾跌势;

鸡蛋价格高位震荡,多地出现跳水回落;油价虽然“五连跌”后下半年再度上涨,但今天油价统计首日突现大跌。

具体市场情况?节后行情如何走?下面一起了解并讨论一下:

01、猪价又降,一地猪毛

进入9月,生猪市场呈现涨跌变化频率高、涨跌幅度大、行情敏感程度上升的一个特征。

短短1周的时间,涨跌变化了几次,让大家的思路有点跟不上。

9月7日生猪市场还是涨声一片,可是9月8日的猪市不仅仅是阴云密布,而是大雨滂沱了,据了解,全国只有华南2省1区保持稳定外,其余省份全线下跌,其中跌幅较大的省份有:

江苏猪价下跌0.45元,主流价11.35-11.70元/斤;安徽跌0.4元,11.3-11.6元/斤;山西跌0.3元,11.4-11.65元/斤;其他省份下跌0.05-0.20元不等,但跌幅在0.2元以上居多。

猪价由涨价突然转跌,就像“6月的天气、猴子的脸,说变就变”,究竟啥原因?业内人士分析,主要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储备肉投放,为保证节日市场猪肉供应,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于9月8日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储备猪肉,同时指导各地近期加大猪肉投放工作,目前四川、吉林、广西等多个省份已经启动,这一个消息的释放,对猪市构成一定的影响。

二是最近又有消息称,继7月份约谈猪企之后,9月8日又将有10家行业协会、大型猪企被召集参加研讨会,有业内人士分析本次约谈与放储为“政策组合拳”。

三是养殖主体心态不稳定,再就是目前养猪主体,心态不够稳定,再加上目前的猪价毕竟已经达到11.5元以上,利润空间较大,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加快出栏速度。

也许“逢节必跌”只是一种说法,但是感觉下跌的空间会比较有限,从节后情况看,在国庆节、元旦、春节的重大节日,以及传统消费旺季的加持下,生猪行情仍有上涨空间。

02、玉米“震荡转跌”

最近一段时间,玉米市场走势偏强,尤其山东地区反弹幅度还是不错的,但是由于今天山东地区玉米企业门前到车数量增加到593台,部分企业又开始下调收购价格,其中:

肥城福宽跌0.5分,1.375元/斤;华义容海跌0.3分,1.416元/斤;东平祥瑞跌0.5分,1.370元/斤;恒仁工贸跌0.5分,1.410元/斤;平源福洋跌0.3分,1.382元/斤;禹城保龄宝跌0.5分,1.378元/斤。

另外河北也有2家企业下调,秦皇岛骊铧跌1.5分,1.360元/斤;鹏远淀粉跌0.5分,1.370元/斤。

在8家企业下调的同时,市场共有4家企业上调收购价格:山东七星柠檬涨0.5分,1.440元/斤;河南鹤壁飞天淀粉大涨5.0分,1.400元/斤;黑龙江绥化昊天涨0.5分,1.335元/斤;内蒙开鲁玉米涨0.5分,1.357元/斤。

玉米市场走势出现震荡,主要是因为:一是近日天气晴好,企业门前到车量增加。

二是由于近一段时间上涨,积累了些涨幅,部分贸易商急于出手陈粮,为收购新粮做准备。

关于接下来的行情,个人认为不必悲观,玉米价格很难出现大跌,今年的玉米行情估计错不了,主要逻辑是:

一是从今天的河北的2家企业来看,对后市还是信心满满,因为近日河南河北地区玉米陆续上市开秤价比去年同期要高出200元/吨,开局良好,后市行情存在一定的上行动能。

二是从今年的粮食产量来看,国际玉米新作有一定的减产预期,据了解,从全球玉米供需形势看,美国、欧盟玉米产量下降,全球玉米供需基本面偏紧,支持玉米价格高位运行。

三是从需求上看,从目前生猪、牛羊、禽类存栏上升的情况看,有机构测,2022/23年度饲料粮需求恢复增长1.8%,国内玉米消费同比增加1000万吨。

综上分析来看,今年的玉米市场是值得期待的,目前已有机构预测今年玉米1.50元/斤可能不会是最高价格。

03、鸡蛋多地“震荡走弱”

今年鸡蛋价格不断创出新高,多数地区零售价已经突破6元/斤,甚至有个别地区达到了7块钱一斤,很多网友反映蛋价太高了,有点吃不起了,不过最近几天已经有局部地区开始回落。

9月7日,鸡蛋市场涨跌现现,其中东北三省、江苏、河南等地出现明显下跌,同时也有多个省份出现上涨。

目前华北地区鸡蛋主流价5.3-6.02元/斤;东北地区5.5-6.1元/斤;华东5.30-6.9元/斤。

具体报价来看:北京大洋路、回龙观、王四营、来广营、岳各庄、顺义石门、京平等地降5元,260元/44斤;山东潍坊晶乐批发降4元,256元/45斤;江苏淮安安盱眙降2元,175元/30斤;苏州降5元,185元/30斤;

福建福州、南平等地涨1毛,6.1元/斤;福清、泉州等地涨1毛,6.0元/斤。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0.72元/公斤,比昨天上升1.0%;牛肉76.93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2%;羊肉67.71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鸡蛋11.99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8%。

目前,鸡蛋价格仍处于高位,此时出现震荡行情也在所难免,分析原因:

一是蛋价位置较高,存在一定的回落动能。

二是居民消费难度上升,鸡蛋价格6块多一斤,很多人减少鸡蛋消费。

三是节日备货已经结束,在鸡蛋销售的各个环节中,都滞留着一定数量的鸡蛋,采购量下降。

04、油价“刚涨又跌”

今早零时油价进行第17轮调整,油价一升涨了,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5元,95号汽油每升上调0.16元,0号柴油每升上调0.16元,加满50升的油箱要多花个7、8块钱。

这是下半年第一次上调,下面是各地最新油价统计表:

不过今天也是第18轮9月21日24时调价节点的首个统计日,市场传来好消息:大跌开局,首个工作日预计下跌油价195元/吨,折合升价下调0.16元/升~0.17元/升。

开局良好,希望继续下跌,让油价尽快回到7元时代,才是大家所共同期待的。

各位朋友,生猪市场遇到两大利空,出现大面积下跌,猪肉价格也会跟着回落,鸡蛋、油价走弱,也可让我们消费压力减少一些,大家对近期“降价潮”怎么看?你那里肉价、蛋价、玉米价格是多少?欢迎发表看法,供大家参考。

小麦“跳水”豆粕降温,猪价涨势反扑,油价跌不动!发生了啥?

导读3月伊始,国内汽柴油价格即将迎来新一轮调价窗口期,据了解,3月3日24时,油价将按照规定开始调价!众所周知,国内汽柴油调价机制,按照三地原油变化率,综合考虑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动,每10个工作日调价一次,年内油价累计调整4次,2涨1平1跌,涨跌折扣后,汽油价格上浮255元/吨,柴油价格上浮245元/吨!

目前,新一轮油价即将调整,但是,从市场反馈来看,本轮油价计价周期,原油变化率虽然负值开端,但是,变动幅度不大,在结束的前7个工作日原油变化率仅有-1.38%,折合油价下跌50元/吨,刚刚处于下跌调整的临界点,折合普通汽柴油价格下调0.04~0.05元/升!

而从国际原油市场来看,目前,美国轻质原油价格77.16美元,上涨1.94%,布伦特原油价格83.33美元,上涨1.57%!由于市场对于俄罗斯3月份日均原油出口减量50万吨,担忧,部分机构认为,俄罗斯或将进一步削减产能至日均62万桶,这加剧了市场看涨的情绪,因此,本轮油价跌不动,市场或将维持搁浅的走势!

小麦市场:

而在小麦市场,近期,小麦价格“跳水”,2月初,国内主流制粉企业,小麦挂牌报价稳定在1.6~1.元/斤,目前,主流制粉企业挂牌报价跌至1.54~1.57元/斤,小麦落价幅度大幅增加,主产区小麦均价跌至3130元/吨,相比上周下跌1.32%!

小麦价格深跌,根源在于年后面粉需求不畅,虽然,口罩问题告一段落,但是,年后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叠加,春节前部分面粉企业提前备货,企业库存相对宽松,年后市场补库情绪低迷,而面粉走货迟缓,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开工率,制粉企业库存消耗缓慢,压价情绪较浓!

而在供应方面,近期,小麦落价幅度增加,一方面,政策性小麦拍卖不断;另一方面,由于天气转暖,市场悲观情绪较高,部分贸易商恐慌性出库,这加剧了阶段性原粮供应的压力,支撑了麦价的下行!

不过,个人认为,由于小麦玉米之间价差收窄,小麦价格进一步回落的空间或将有限,麦价底部支撑点或将徘徊在1.54~1.55元/斤左右!

一方面,随着各行各业恢复,库存面粉逐步消耗后,企业开工率或将逐步回升,对于原粮需求也将逐步改善;另一方面,基层余粮逐步减少,政策性小麦或有停拍的风险,企业库存不断消耗,逢低补库的情绪也将转浓!因此,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将以震荡偏弱为主,价格下行的空间或将有限!

豆粕市场:

近期,国内现货价格不断走低,多地主流油厂报价陆续下行,从市场报价来看,国内主流油厂以及贸易商落价20~100元/吨,其中,湛江43%蛋白豆粕报价下跌100元,4260元/吨;天津贸易商报价4410元/吨,山东报价4360元/吨,江苏报价4310元/吨,主流沿海油厂报价4280~4390元/吨左右,全国现货豆粕均价在4430元/吨,相比元月份下跌271元,环比下降5.8%!

豆粕行情下行,从市场供需来看,受进口大豆入港增多,1~2月份,样本油厂大豆压榨规模近1200万吨,油厂豆粕库存相对宽松,3月份,进口大豆入港或将达到650万吨,豆粕供应相对宽松,而下游需求方面,贸易商谨慎补货,提货积极性较差,这加剧了部分油厂库存的压力,支撑了现货豆粕行情走低!

而据机构分析,1~2月份,国内豆粕需求规模在920万吨左右,受畜禽养殖盈利不足,生猪育肥头均出栏亏损较多,养殖端的不景气,也限制了豆粕使用规模,利空于豆粕价格!但是,进入3月份,随着大豆入港规模或将减少,部分油厂受大豆库存不足,或有停产的现象,豆粕库存逐步减少,企业压力逐步减弱,挺价情绪或将转浓,预计,3月份,豆粕价格下行趋势偏缓,价格有触底回升的基础!

生猪市场:

在国内生猪市场,近期,猪价持续走高,3月1日,标准生猪价格涨至7.95元/斤,生猪价格上涨0.03元,相比上月初,猪价反弹幅度在13%左右,猪价涨势反扑,而阶段性猪价上涨的逻辑,此前笔者也多次阐述!

个人认为,一方面,生猪出栏压力锐减,市场扛价惜售情绪高涨,散户猪场出栏减量,集团化猪企出栏积极性一般,生猪供应缩量;另一方面,二次育肥抄底情绪高涨,补栏中低标猪的热度回升,叠加,屠宰场入库积极性提升,生猪供应略有不足!

但是,由于国内消费支撑有限,虽然,受市场情绪支撑,猪价逆势走强,但是,由于二次育肥造成生猪出栏周期后置,猪价后期上涨或将进一步承压!按照官方数据,3月份,国内生猪供给有触底回升的趋势,叠加,消费支撑维持弱势,受养殖端扛价惜售以及二育等现象支撑,3月中旬前,猪价或将维持震荡偏强的格局!但是,随着市场抄底情绪进一步回落,猪价上涨支撑不足,养殖端逢高出栏的现象升温,3月中下旬,猪价仍有偏弱下行的压力!

3月份,猪价或将维持高频震荡的走势,本月猪价或将徘徊在15.5~16.5元/公斤左右,受市场情绪博弈,猪价涨跌拉扯不断,但是,进入4月份,随着天气转暖,市场对于大体重生猪需求降温,部分二次育肥或将提前出栏,猪价或将再次进入偏弱调整的周期!

小麦“跳水”豆粕降温,猪价涨势反扑,油价跌不动!发生了啥?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