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美元俄罗斯油价_俄罗斯成品油价格
1.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到底发生了什么?
2.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3.俄罗斯拒绝西方设置60美元油价上限!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10块钱人民币能在全球各国加多少汽油。为了方便比较和计算,我们把人民币换算成美元,10元人民币大约等于1.5美元。
我们先来看看产油国的汽油价格。根据全球汽油网站(global petrol prices.com)数据,俄罗斯一升汽油的价格为0.59美元,10元人民币在俄罗斯能够买到2.54升汽油。俄罗斯是产油国,所以俄罗斯的汽油价格与其它产油国相比,却并不算低。比如,委内瑞拉汽油0.01美元/升、沙特汽油价格0.23美元/升、科威特汽油价格0.34美元/升、伊朗的汽油价格是0.39美元/升。
四个字总结产油国的汽油价格:油比水贱!
看完俄罗斯,我们再来看看印度的汽油价格。印度汽油1美元/升,在印度1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1.5升汽油。泰国汽油0.93美元/升、越南汽油0.76美元/升、菲律宾汽油0.81美元/升、南非汽油0.87美元/升。
下面咱们看看欧美国家的汽油价格。美国的汽油价格0.65美元/升,在美国10块钱可以买2.3升汽油。日本汽油价格1.19美元/升,在日本10元人民币可以买到1.26升汽油。英国汽油价格为1.45美元/升,在英国10块钱,只能买到1.034升汽油。
不仅英国,欧洲其它国家的汽油价格也比较贵,比如,爱尔兰汽油价格1.45美元/升、比利时汽油1.46美元/升、法国汽油1.46美元/升、德国汽油1.47美元/升、葡萄牙汽油1.55美元/升。
可以说,全球汽油价格最高的国家都集中在北欧。比如挪威汽油1.79美元/升、冰岛汽油1.67美元/升、瑞典汽油1.56美元/升、丹麦汽油1.61美元/升、芬兰汽油1.54美元/升。所以着这些国家,10块钱人民币1升汽油都买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汽油价格最高的地区不在北欧,而在中国香港!香港的汽油价格高达1.87美元/升。
总体来讲,产油国汽油价格最低、发展中国家油价处在中间水平,发达国家汽油价格偏高。所以,10块钱在发达国家购买的汽油数量一般来讲要比在发展中国家购买的数量少。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到底发生了什么?
历经近半年拉锯,欧盟成员国就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12月5日,俄油“限价令”正式生效。G7和澳大利亚随即也表示跟进。
根据这一限价机制,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原油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那么欧盟和七国集团的企业将被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欧盟还计划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该限价机制运作情况,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价格上限比俄罗斯石油产品平均市场价格至少低5%。
为何是60美元/桶?
价格上限是西方对俄制裁锁链的最新一环,也是核心举措。然而,围绕限价标准应设在何种水平,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
G7最早提议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5至70美元,这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看来“太过慷慨”,他们提出应限价每桶30美元甚至更低。但这一主张遭到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拥有庞大海运业务,他们要求将价格上限设在每桶70美元。
最后阶段磋商超过24小时,经过艰难谈判,12月2日,欧盟终于就对俄海运石油出口限价达成一致,包括“钉子户”波兰在内的27个成员国同意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0美元。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表示,虽然爱方希望更低的上限,但60美元已是目前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指出,60美元/桶的价格低于外界此前预估的65至70美元/桶,显然,这是欧盟在经过一番博弈和妥协后,不得不采取的折中方案,而在弥合内部分歧的同时,欧盟也希望在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和不减少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对俄罗斯杀伤力几何?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妥协的限价之举究竟能否达到美欧预期?舆论对此普遍持质疑态度。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能源政策专家西莫内·塔利亚彼得拉表示,60美元/桶很接近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最近的市场价格,不会对俄财政产生太大影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指出,“限价令”看似很精明,但俄方完全可以使用不受限价令影响的非西方油轮和保险公司。
在赵晨看来,欧盟出台限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对俄罗斯的能源打击范围,使其无法获得更多的原油出口收益并用于俄乌冲突中,同时,欧盟也是为确保石油进口价格的波动形势得到稳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赵晨指出,从价格因素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俄石油生产的成本盈亏平衡价约为每桶30至40美元。眼下,俄罗斯运往一些欧洲地区的乌拉尔原油交易价已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远低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85美元的价格。因此,尽管西方设置了价格上限,俄罗斯仍有盈利空间,至少在短期内影响十分有限。
赵晨还注意到,相较于此前,欧盟的态度已经出现软化迹象。根据此前禁令,自12月5日起,欧盟将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欧盟将全面禁止向俄油轮提供服务。但是,最新达成的价格上限放宽了限制,允许欧盟公司为遵守价格上限的俄油轮提供服务。此外,欧盟还给予价格上限45天过渡期,并表示只有“故意”运输超过价格上限的俄原油,才会受到禁运90天的处罚。
“对俄油限价的制裁举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反而为俄石油禁运打开了‘后门’”,赵晨说道。
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里有什么?
欧盟已经出牌,俄罗斯的回应则是寸步不让,誓言将进行反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重申,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的油价上限,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会在快速分析后采取行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4日也表示,俄针对“油价天花板”政策的态度一直没变,哪怕减产也不会接受对俄石油“限价令”。同时,他还指责西方的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赵晨表示,俄罗斯的政治考虑优先于经济考量,因此必然会对“限价令”展示出强硬态度。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将为此作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调整能源出口方向,从需求侧寻找更多的新的原油销售地。事实上,俄罗斯早有绸缪,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的石油以每天220万桶的数量逐日递增,其中三分之二已转移至中国、印度和土耳其。截至今年10月,印度已经成为俄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还在组建自己的独立系统,买方可由俄罗斯实体安排保险,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开制裁。
赵晨进一步指出,除了减产和减少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中还有液化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双管齐下,无疑将加剧欧洲国家的能源危机。
西方将遭到何种反噬?
针对“限价令”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欧佩克+也表示了不满。路透社援引几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几个欧佩克+成员国认为这一反市场措施最终可能被西方用来对付任何生产商。
印尼财长穆里亚尼此前也提出过同样看法。她表示,沙特和欧佩克决定大幅减产石油,是为了阻止美国“将大宗商品价格用作地缘政治目标”,因为一旦开创这个先例,将加剧全球经济焦虑,且没人知道西方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欧佩克+还在“限价令”生效前一天举行会议,决定维持第33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即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欧佩克+表示,这一减产决定“纯粹是基于市场考量”,是“正确且必要的做法,以让全球石油市场迈向稳定”。
赵晨注意到,相关会议一般是在工作日时间举行,但这次会议被安排在西方对俄石油实施“限价令”前的周末,且从线下面对面会议改为了线上会议,使得这场会议显得“非同寻常”,而此前曾主张增产的代表也就此形成共识,认为当下并不是加大石油产量的好时机。
“这一轮原油供给侧同需求侧之间的博弈,最终会给欧盟和G7国家带来反噬,相比天然气,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更高,若该市场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波及范围会更广,不仅欧盟国家这个冬天的日子会很难熬,世界经济的复苏脚步也将受到拖累“,赵晨表示。
国际油价为什么连续下跌 阴谋论
国际油价突然跌至100美元大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国际油价不断上涨,导致中国成品油价格多次上涨,但现在已经跌破100美元。这种戏剧性转折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国际油价这么快跌破100美元大关?这对中国油价有影响吗?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吧。
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已跌至10%,也跌破100美元关口。油价波动非常大,国际油价这一次的变化也非常出乎意料,打破了很多人对国际油价市场的预期。之前油价上涨是受地区战乱的推动,所以因为欧盟提出的一些建议,我们不得不停止进口俄罗斯75%的原油,导致油价有一定的上涨趋势,也导致国际油价下调。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俄罗斯拒绝西方设置60美元油价上限!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是为了打击俄罗斯经济,以惩罚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据第一财经日报的报道,国际油价大跌,美国汽油0.73美元/L,而水1美元/L,油比水贱。美国大妈的幸福时刻似乎到来了。
从今年夏天开始,国际原油价格狂泻30%至4年来最低点。截至北京时间17日晚21时,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在每桶78.4美元上下徘徊,较前日继续下跌。分析师们仍在喊: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甚至有专家预测,此轮下跌将探至50美元/桶。
当地时间11月13日,纽约商品交易所12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4.21美元,跌破每桶75美元关口,为2010年9月以来最低。12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7.92美元,也跌至四年来最低。
国际油价的“跌跌不休”传导至美国国内,美国成品油自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每加仑(约3.8升)3美元。
经济学家们分析,本来这轮美国经济增长已经几乎走到了顶点,海外需求的放缓拖累了出口,可能会让经济转而向下;但突如其来的汽油大降价却可能是刺激国内消费的一个大利好。《纽约时报》预计,过去几周内汽油价格的陡降,会在马上开始的消费季给美国带来数十亿的额外零售收入。
分析称,对于那些中低收入的美国消费者来说,汽油价格的下降尤为重要。这部分人群还没有从过去几年的经济复苏中恢复元气。虽然近年来就业市场有所改善,但大部分工人在这几年获得的工资增长简直微乎其微。至于那些经济上最为拮据的群体,更是能从此次汽油降价中稍微松一口气,并将花费转移到其他日常生活或者服务开支上。
目前美国人每天花在汽油上的开支是10亿美元。汽油降价将让美国消费者们在今年11月和12月比去年同期总共省下84亿美元。按照一户典型的美国家庭每年购买1200加仑(约4542升)汽油计算,现在的汽油价格将让他们每年至少省下400美元。同时家用燃油的价格也比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是另一笔会因为油价下调而带来的额外节省。
事实上,美国并不缺油。上周四美国能源部出具的当周库存报告显示,美国原油产量已经上升到了29年来的最高水平:每日900万桶。按照这个产量计算,美国已经快要追平日产量960万桶的沙特阿拉伯。
报道称,美国石油产量的攀升和新型能源科技的应用密不可分:页岩层中抽出了成百上千万吨的油气;几条关键输油管更新升级,重新布流了从美国中部平原向墨西哥湾的石油输送,这个变化让现在墨西哥湾附近冶炼厂们仓库里几乎塞满了原油库存。美国已经终结了从尼日利亚等西非国家进口原油的时代。
但火上浇油的是,面对此轮油价下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并未减产,利比亚石油产量的恢复加剧了供过于求;同时,虽然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但该国的石油出口已经创下了自伊拉克战争之后的最高纪录。
欧佩克成员国甚至趁机大打价格战,沙特阿拉伯日前就下调了向美国出口原油的官方售价,这一举动触动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敏感神经。但曾经“呼风唤雨”的OPEC正在丧失对原油的定价能力。约翰·科尔德福认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伊朗都把希望押在了中国和亚洲其他的原油大客户身上,但亚洲同样竞争激烈,今年9月,美国阿拉斯加北坡油田所产原油开始源源不断地输往韩国。
一边是供应超预期增长,另一边却是需求却越发疲软。由于全球经济复苏低于预期,国际能源署10月份发布的报告将2014年和2015年的全球原油需求日均增长预测值分别下调了25万桶和9万桶。此外,美联储10月底宣布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美元新一轮走强,美元指数已于近期刷新5年高位,以美元计价的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将继续受到打压。
而到了明年3月,美国石油产量可能会进一步上升到950万桶/日甚至更高,随着届时寒冬逝去,全球石油消费市场亦会陷入萎靡,随之而来的是油价继续探底。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称,俄罗斯已经准备好面对油价“灾难性”下跌。
油价的底在哪儿?左右油价的因素是哪些?
据华夏能源网的分析,目前能够左右国际油价的因素不外乎五个:
1、欧佩克的产量
自6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步入下行通道。其中具体来源有三:第一,OPEC增产约60万桶/天,其中主要来自于利比亚,其余国家大体增减相抵;第二,美国原油增产近30万桶/天;第三,三大能源机构持续下调需求预期,下调幅度约30万桶/天。而供应过剩造成的油价下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出口国,尤其是欧佩克。
因此,近段时间原油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消息层面均指向于欧佩克的产量动向。11月27日欧佩克会议将召开,但目前市场言论不一,最终是否会减产尚无定论。
而目前国际油价已经导致欧佩克大多成员国财政出现问题,因此,分析认为欧佩克最终限产保价可能性偏高。即使欧佩克不对3000万桶/天的产量配额进行下调,只需要求成员国严格遵守该配额同样也可达到减产效果。因为目前欧佩克整体产量约为3080万桶/天,超出配额近百万桶。
如果欧佩克11月会议上宣布限产,原油市场供应过剩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长期压制原油的一座大山将移除,国际油价将会迅速反弹,有望重返90美元/桶上方。
2、美国页岩油的产量
从原油生产成本角度来看,非常规油气资产属高成本之列。其中美国页岩油开采的平均成本约为65美元/桶。但对于一些中小型页岩油公司而言,成本可高至75-80美元左右。因此,美原油价格跌破80美元/桶,将会令部分生产公司面临经济性考验,随之而来的则是减产问题。
3、欧美对伊朗的制裁
11月24日将迎来伊朗核谈的最后期限,双方将继续围绕核问题展开交锋,以决定双方是否相互作出让步。但近日表示“分歧依然很大,恐怕达不成目标”。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实施四轮制裁,欧美也单方面对伊深化制裁,目前欧美允许伊朗日均出口不多于100万桶的石油。而谈判结果达成最终成果的可能性不大。
4、期货市场的动作
近五个月来,由于原油市场利空消息不断释放,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也随之不断升温,并出现了罕见的做空浪潮。以美原油期货为例,自7月份开始,交易商在美原油期货和期权中持有的净多头寸减少53%,其中多头头寸减少32%,而同期空头头寸暴增111%!虽然目前原油期货市场看空氛围仍未有得到实质改观,但有一现象需要警惕。
5、产油国的局势
俄乌军事冲突,ISIS中东暴力行径以及利比亚内部等地缘紧张局势依旧活跃于石油市场。俄乌双方关系陷入拉锯战,而且随着冬季来临,天然气供应问题将为俄罗斯增加谈判筹码,领土及能源贸易争端预计仍难以根除;近来,虽然中东紧张气氛有所缓和,但ISIS仍在间断性的挑动市场神经,其潜在的风险因素不容忽视;利比亚内乱问题趋于长期化,内部分裂势力干扰下该国油田及港口频繁开与关,致使产量增长仍面临较大挑战。
油价大跌、领土纠纷、内乱等因素存在令上述地缘风险大范围升级的可能。一旦局势升级,原油期货价格将会迅速反应。不过,由于市场供应整体相对过剩,将弱化地缘局势紧张所造成的供应紧张的担忧,所以,其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阴谋论流行:美国和沙特要把俄罗斯“弄死”
石油行业内发生的任何事情,很多都可以用阴谋论来解释。最近油价暴跌也不例外。
据凤凰财经的报道,最近《纽约时报》社论刊登了汤玛斯·弗里德曼(Thomas Friedman)讨论阴谋论的文章。这位前中东记者最近一篇专栏中发问:“这是我的幻想?还是一场全球石油战真的已经爆发?一方是美国和沙特阿拉伯,另一方是俄罗斯和伊朗。”接着他自问自答:“是的”,并认为美国和沙特阿拉伯正试图将主要依赖石油收入的对手伊朗和俄罗斯置于死地。与此同时,阴谋论这一观点在俄罗斯也很流行。
俄罗斯《真理报》的重要新闻就是:《希望沙特摧毁我们的经济》。
事实上,沙特是剩余产能最多的产油国,历来都是左右石油市场的力量。油价出现泡沫,沙特就增产遏制价格升势,价格下跌就减产支撑市场。今年夏天结束时油价开始暴跌,市场普遍预期沙特如往常一样减产。但事与愿违,沙特上月宣布将致力“维持市场份额”,不会减产支持油价。
虽然人们不禁会从政治角度去解读沙特的做法,但它这个战略也可以多个经济理由去解释。最明显的理由就是,对沙特来说,美国不再是一个极度尴尬的政治盟友了。以往,美国一直大量进口沙特原油,但现在出现“叶岩油革命”了,美国从沙特的大客户变成了主要竞争对手。
由于叶岩油的生产成本高于沙特采油成本,应对竞争的战略之一就是压低油价,迫使叶岩油生产商退出市场。目前,沙特一直不能使用这一战术,因为基于许多供应和政治因素,油价一直高于叶岩油生产成本。就在最近几个月,全球石油市场供应意外大增,但需求锐减。从6月份以来,油价已经下跌大约25%,上周更跌破每桶80美元。
如沙特现在减产支撑价格,美国就可以扩大叶岩油生产攻其要害,阿拉伯半岛势必落得原油收入减少的下场。沙特目前可以采用的战略,就只有迫使美国成为另一个原油供应国。若这个说法是对的,它的意义将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油价下跌不会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而全球两大原油供应国之间将爆发频繁的价格战,成为全球石油市场的基本格局。
当然,也有人表示所谓的阴谋论之说有些牵强附会。
据网易财经的报道称,很多人自然相信金融与政治格局的关系深厚,但供求关系的变化才是所有外围因素的最终落脚点,经济复苏不力以及世界对原油能源的依赖度下滑才是其步步跌向80美元/桶的推手。
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上周将今年的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3.4%调低到3.3%,经济疲软之势依然明显;国际能源署(IEA)10月14日将今年石油需求日增长预期由70万桶调低到20万桶,为五年来最低。但需要看到的是,较低的能源价格带来的不会仅是负面影响,在经济复苏困难期,能源成本的降低对工业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技术发展,目前世界对原油的依赖程度远没有上世纪石油危机时那么重要,加之各国开采能力的提升和替代能源的飞速发展,以及美国长期投资开发的页岩石油开始进入产量高速增长期,导致今年美国日均原油产量同比上涨13%至9月份的880万桶,即将超过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因此OPEC对全球油价的垄断控制能力早已大打折扣。数据显示,目前非OPEC国家生产的原油占世界原油贸易的比重超过50%,而在1970年代只有不到30%。此外,不仅是OPEC与非OPEC国家难以协调行动,OPEC内部成员也经常意见相左。
众所周知,俄罗斯财政对石油收入十分依赖,俄罗斯向国际市场出售原油720万桶/天,构成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5%,其财政盈利线约为102美元/桶。如果原油价格维持在90美元/桶,2015年俄罗斯财政收入将因此减少1.5%,油价下跌的伤害确有体现。但据85美元/桶的美国页岩石油成本来看,美国的页岩石油生产企业陷入亏损几乎是必然的,受到牵连的还有200万人的就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并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
油价八连跌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受国际油价持续大跌影响,发改委昨日再次宣布下调成品油价格。自今年7月22日起,国内油价实现罕见的“八连跌”。本次调价落实后,7月22日以来90号汽油和0号柴油零售价格每升累计分别降低了1.11元和1.25元,国内汽柴油零售价格普遍回落至“6元时代”。
那么,“八连跌”能给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1。据南方都市报的报道,私家车油耗成本明显下降。以月跑2000公里,百公里油耗8L为例,本次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23元左右的用油成本。如果综合“八连跌”累计降幅计算,每月出行总油耗累计降低185元左右。
2。降低物价,刺激消费。低油价使出租车、航空、旅游等行业都深受其益,减少普通消费者的出行成本,间接刺激消费。
3。国家原油进口成本降低。纽约每桶油价创下2011年10月以来的收盘新低;伦敦布伦特每桶油价创下2010年9月以来新低。2013年10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据专家分析,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每下降10美元,中国就将节省200亿美元进口成本。
4。间接刺激经济增长。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之际,油价下跌可以降低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
俄罗斯只听自己的话,欧盟是谁?
俄罗斯直接拒绝了西方设定的最高的限价,所以说这让欧盟是一筹莫展。按照现如今的规定可以看得到,这个限价令已经正式生效了,但是俄罗斯却选择不同意,那么油价又陷入到了困局当中。西方国家的目的就是想要打败俄罗斯,但是俄罗斯这方面不同意,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办法。
俄罗斯觉得这不对,所以不理会对方的建议
俄罗斯拒绝西方设置的60美元的油价上限,每一桶油不能超过60美元。对此俄罗斯表示我们不会接受这个最高限价的,因为这个价格对于我们来说不合适,这就是不对。经过了激烈的争吵之后,上限最高为60美元一桶,所以俄罗斯这方面不同意,对方也是无可奈何。西方组团限制俄罗斯的油价,这不就是欺负人吗?
限价令已经正式生效,俄罗斯却选择不同意
根据当地的消息可以看得到,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所提出来的油价上限这个问题,目前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俄罗斯大概率是不会同意的。因为他们已经商讨好了,把这个费用限制在每桶60美元,那么这个限价令正式生效,俄罗斯却不予理会,欧盟各大国家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俄罗斯这方面不同意,西方国家不怀好意
我们可以看一下,俄罗斯这方面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觉得西方国家不怀好意。西方国家想要通过这种想法来打垮俄罗斯的财政问题,经过这个争吵之后,他们还是没有达成一致。其实这件事情就是西方的不对,而俄罗斯这方面又没有做错什么,在警告了美国之后将会做出回应,这就是不同意,油价又陷入到困局当中。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