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银的投资价值在那里,会不会有泡沫?

2.坦桑尼亚

3.期货合约的影响因素

4.最近发行的嘉实黄金基金一旦认购完毕,可随时卖出吗?

5.崩盘的历史事件

6.通货膨胀对黄金价格有什么影响?

7.黄金价格多少钱一斤?

8.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白银的投资价值在那里,会不会有泡沫?

金价290_金价1940怎么交易

白银的工业价值要远远大于黄金。它的投资价值我已经说过了,当黄金和白银出现系统性的上涨,由于美元贬值出现系统性的上涨,白银上涨度要远远大于高于黄金。09年这一年黄金大概平均上涨30%,而白银平均上涨50%。现在白银18.3美元一盎司,这样的一个价位可以在未来情况下价格轻易达到翻番。原因是什么?现在世界上库存的3万吨白银在不断地被消耗,为什么1940年到现在白银下降这么多?那是因为每年工业生产需求太大,而供应量不足,中间一年有4千吨的差距,每年工业用量要拿出4千吨。如果不考虑新的领域,白银以现在的消耗速度也会每年出现4千吨的差距,即便我们不考虑新兴的运用领域。4千吨的消耗量,3万吨在未来7年的时间将被用光,地面上的白银就没了。地平面以下的矿产白银还有多少?美国电子学会06年做了一次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明确指出了白银将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开采光的金属,它的经济开发时间离现在只有12.5年,换句话说,我们一方面看到工业需求、投资需求在暴涨,一方面看到全球供应量急剧萎缩,库存急剧下降,7年之后全部用光,地下矿产12.5年将被全部用光,以后再需要白银就要使用回收的方法,而成本将大大提高,这时候白银的价格会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美元贬值的影响、投资需求的影响而出现大幅度的跳水价格。为什么大家说白银价格上涨了以后,大家会不会使用其它的替代金属?没有办法,因为它是其它金属无法替代的。比如电器工业,只要手持了移动的电子设备,在朝一个细化、变小的方向发展,白银的用量只会增加,因为越小的电器需要的导电技术越好,现在没有一种金属可以替代白银。但是白银的工业用量是微量使用,每次致用一点点,手机中间大概3、4毛钱这样的成本,当白银价格上涨10倍的时候,对于这些工业生产厂商来说对价格不明显,所以这种微量元素价格的暴涨对他影响不大,他对这种价格不会太敏感。在这样的情况下,白银价格的上涨,主要用途是平板电视镀膜、或者手机上微量使用、或者化学催化剂,这些对价格都不会产生太大的敏感性。 我认为现在大家如果投资白银,相当于我07年向投资人推荐黄金是一个道理。今天我百分百相信,也好像当年我向大家推荐黄金,90%的客户没有感觉,因为他们当时只看好股票、房地产。黄金从07年到现在不到3年的时间,翻了1倍到2倍的涨幅。对于白银我现在可以放一句话在这儿,从现在你们听到这句话到两年之后,到2012年的这个时间点,白银将会比07年推荐黄金的时候上涨还要快。如果以5到7年的周期计算,世界的库存不是到零,工业厂商才会收购,他们会大量地收购白银,那时候白银的价格会突飞猛进。现在大家投资白银,相当于买到了原始股,7年之后你们做梦都会笑醒过来,不是1倍2倍的问题,而是1倍后面加几个零的问题。

坦桑尼亚

尹丽文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北与肯尼亚和乌干达交界,南与赞比亚、马拉维、莫桑比克接壤,西与卢旺达、布隆迪和刚果(金)为邻,东濒印度洋。海岸线1412km,国土面积94.5万km2。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由先后独立的坦噶尼喀共和国和桑给巴尔共和国组成。2002年全国人口3446万人,2006年人口增加到3938万人。

坦桑尼亚是经济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政府将脱贫作为政府工作重点,执行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政策,推进经济自由化和国有企业私有化进程,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同时,密切与西方捐助国和国际金融机构的关系,谋求吸引外资、减免外债和获得更多援助,近年每年接受援助均超过10亿美元。

近5年来坦桑尼亚GDP年均增长速度超过5%,2005年GDP 达到27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6.8%,农业产值占GDP的43.3%,工业产值占17.7%,服务业占39%。

近10年,坦桑尼亚矿业产值年均增长大于15%,矿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2005年达到3.5%,其中,金矿和宝石产业的产值对矿业产值的贡献最大。

坦桑尼亚矿产品种多,资源潜力大,已经成为世界金矿勘查的热点地区。近年来勘查并开发的矿产主要是金矿、金刚石、宝石、铜矿、铁矿、镍矿、磷矿和天然气等。

一、储量和资源

坦桑尼亚的太古宙绿岩带、元古宙Ubendian岩系和新生代岩层中蕴藏丰富金矿资源,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带发现了世界级特大型金矿。坦桑尼亚中北部和南部存在许多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管。坦桑尼亚西北部元古宙卡拉奎-安卡利(Karagwe-Ankolean)超基性岩系中蕴藏镍、钴、铜、锡、钨、铬和铂族金属,在卡盖拉(Kagera)地区有富镍红土矿,在希尼安加地区存在铜、银、铀矿化岩层。在坦桑尼亚东部元古宙尤萨加兰(Usagaran)岩系和坦西南部元古宙尤本甸(Ubendian)岩系中蕴藏有各种美丽的宝石,世界上独一无二坦桑黝帘石宝石资源赋存于麦瑞拉尼(Mererani)地区风化岩层中。在坦桑尼亚南部高原干燥台地中赋存有煤资源。

石油天然气

坦桑尼亚大陆、桑给巴尔岛及近海海域有若干储油前景良好的区域。已探明天然气储量470亿m3,其中松戈松戈(Songo Songo)气田探明储量160亿m3,姆纳西湾(Mnazi Bay)气田探明储量310亿m3。

坦桑尼亚有优质低硫煤,储量约15亿t,主要分布坦桑尼亚南部高原。基维拉(Kiwira)矿区煤资源量估计1.4亿t。鲁胡胡地区的姆楚楚玛(Muchuchuma)矿床资源量5.85亿t以上,姆胡库鲁(Mhukuru)矿床资源量1.5亿t。加胡拉(Gahula)资源量2300万t。

铁矿和钛矿

坦桑尼亚铁矿资源量4500万t,品位52%,主要分布在坦西南部,距凯特瓦卡-姆楚楚玛(Ketewaka-Mchuchuma)煤矿只有80km。钛铁矿赋存于海滨砂矿中,沿海岸分布。

金刚石

在坦桑尼亚希尼安加地区姆瓦杜伊(Mwadui)城北的马布基(Mabuki)村发现了含金刚石金伯利岩岩脉,岩脉直径达1.5km。从1940~2005年,已经采出高级金刚石1700万ct。在坦桑尼亚已经勘探发现300多个金伯利岩岩管,其中有7个已商业开发,采出金刚石。含金刚石的矿石资源量1.14亿t,金刚石650万ct。

坦桑尼亚已探明金储量840t,资源量1397t。表1 所列11个金矿产地金储量810t(2859万oz)。

表1 主要已生产金矿产地

坦桑尼亚银矿资源与金矿伴生,布延胡鲁金矿伴生银资源310t,其中储量260t。

铜等有色金属

镍矿远景区位于维多利亚湖西南卡邦加(Kabanga)地区,坦桑尼亚皇家勘查公司在该区域有6个勘探许可证,勘探面积达4 432.34km2,勘查目标矿产是镍和铂族金属。卡邦加镍矿勘查区块位于原生代沉积层,主要岩石类型有变质砂岩、石英岩、页岩、红土层、白云灰岩和燧石。航空磁测显示异常,专家估计该地区很有可能有镍铜矿化层,并且是世界级镍矿,伴生铬和铂族金属。加拿大巴里克黄金公司和鹰桥有限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开发卡邦加硫化镍矿床,资源量估计2640万t,镍品位2.6%,主要硫化矿有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卡帕拉谷鲁(Kapalagulu)矿床位于卡邦加南340km,与卡邦加镍矿床类似,卡帕拉谷鲁矿床赋存3种独特类型矿石,含铂族金属岩脉与铬铁矿和零散分布硫化矿共生,块状硫化镍矿,镍红土矿含有铂族金属和铜。萨顿资源公司在2000年以前曾在坦桑尼亚西北部进行勘查,证实Karagwe-Ankolean系超基性岩共生钴铜镍矿,根据钻井资料估计,镍资源量50t,铜7.5t,钴4.5t。澳大利亚金斯特里姆(Goldstream)矿业公司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米邦戈(Mibango)和马拉维湖附近的鲁伍姆布(Luwumbu)地区勘查钴铜镍矿,在米邦戈发现镍红土矿,资源量估计11310万t,镍品位0.82%,钴品位0.05%。

磷矿

坦桑尼亚磷矿分布在姆贝亚(Mbeya)、姆潘达(Mpanda)、多多马(Dodoma)和阿鲁沙(Arusha)。潘达山磷矿位于姆贝亚西南40km,矿石储量2亿t,品位(P2O5)4%。Sangu-Ikola磷矿位于姆潘达西南70km,储量估计1000万t。明君乌(Minjingu)磷矿位于阿鲁沙南115km,资源量估计大于1280万t,证实储量大于319万t,品位(P2O5)19%。

高岭土

坦桑尼亚高岭土矿床主要分布在姆贝亚地区,普古高岭土矿储量1200万t,纯度为90%,该矿尚未开发。奇马拉高岭土矿储量4400万t。

膨润土

坦桑尼亚膨润土矿床主要分布在阿鲁沙地区和纳曼加东部地区。在纳特龙湖东岸盖拉伊发现的膨润土矿床距阿鲁沙150km,储量30万t,其中优质膨润土20万t,目前尚未开发。位于曼亚拉湖附近的明君乌膨润土矿储量数百万吨。锡尼亚膨润土矿位于坦与肯尼亚交界的纳曼戈(Namanga)地区东部,膨润土矿覆盖着海泡石矿床。

菱镁矿

坦桑尼亚菱镁矿主要分布在萨梅(Same)地区。切姆伯哥(Chambogo)菱镁矿在萨梅附近,坦矿业公司地调局估计储量100万t以上,尚未开发。位于罗伯索伊特的盖拉伊(Gelai)矿床是坦桑尼亚最大的菱镁矿,储量超过500万t,该矿距萨梅128km。

天然碱

坦桑尼亚天然碱资源沿大裂谷分布,碳酸钠储量13600万t,硫酸钠540万t,氯化钠2870万t,氟化钠240万t。

石灰岩和白云岩

坦桑尼亚有高纯优质石灰岩和白云岩矿分布在莫罗戈罗(Morogoro)地区。

石墨

坦桑尼亚石墨矿床位于坦北部的麦雷拉尼(Merelani),与坦桑黝帘石宝石矿共生,该矿赋存大量优质大鳞片石墨。

坦桑尼亚发现的其他非金属还有火山灰、云母、石膏、花岗石、大理石、红柱石、玻璃用砂、岩盐和其他建筑石料等。

二、矿业管理机构和矿业法规

坦桑尼亚矿业管理机构是矿产能源部(MRD),由地质、矿山、研究实验和矿产贸易4个部门组成。矿产能源部基本职能是为矿业投资研究制定有效的法规、财政政策和公共环境,建立环境、健康和安全指导并确保执行,组织进行基础地质填图、更新矿产资源数据库和促进国家矿产资源潜力开发,加强对本国小矿山服务,保证安全和矿业环境友好,促进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利于矿业发展。矿产能源部的基本目标是鼓励促进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增强环境保护和管理,增加矿业从业人员收入和安全,促进矿业上下游产业的连接,促进矿业技术进步。矿产能源部负责所有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包括煤和石油,石油勘查开发必须遵守石油法。能源和水协调委员会负责规范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

坦桑尼亚矿业法经过多次修订,《矿业法》(1998)是最新的,主要特征是:①关于矿产开发权交易的权利。②简化并强化矿业和矿产交易的条例。③提高管理科学性,引进矿业咨询委员会负责对部决策提出建议。④改进矿业许可证审批程序,使之公平公正。⑤加强环境管理。坦桑尼亚矿业法的目的之一是阻止隐藏新发现矿产地信息,阻止为投机目的占据勘查区块,阻止调控矿权交易价格和逃税。

坦桑尼亚矿业法关于矿业许可证的规定:①找矿许可证,有效期1年,可延期1次,不超过1年;地租:外国公司10美元/km2,本国公司2000先令/km2。②勘探许可证:有效期3年,可延期2次,每次不超过2年,每次延期勘查面积至少是原来的50%。地租:外国公司30美元/km2,本国公司5000先令/km2。最大面积是150km2。勘探权人需提交资金保证,技术能力保证,工作流程和预算,对坦桑尼亚居民的培训计划等。采矿许可证:有效期依据矿山寿命估计,其他是25年。地租:外国公司1500美元/km2,本国公司20万先令/km2。

依据1997制定的矿产政策和1998年颁发的矿业法,坦桑尼亚矿业部门进行了改革,并成立了地质学会、专业协会和出口商协会。

三、矿业

(一)矿产勘查与开发

1977~1980年期间,坦桑尼亚广大范围进行过地球物理调查,坦桑尼亚矿产能源部有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书馆藏有磁强度分布图,光谱分布图和航测地图等2500多份地质图和技术报告。

近年来,坦桑尼亚矿产勘查开发活跃。最近5年,合计颁发采矿许可证82份,探矿许可证1500多件。2005年坦桑尼亚颁发探矿许可证887份,采矿许可证57份。

在坦桑尼亚进行矿产勘查的公司大部分是外国公司。近年来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的矿业公司不断增加在坦桑尼亚矿产勘查投入,勘查目标矿产主要是金、铂族金属、宝石、铜镍和石油天然气等。

1.石油天然气勘查与开发

加拿大泛非能源公司和管道运输公司承接了松戈松戈天然气勘查和开发工程,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到达累斯萨拉姆的乌本戈(Ubungo)发电厂。目前东海能源公司开发生产坦松戈松戈岛天然气,生产能力可以从7.2亿m3增加到12亿m3,公司计划在松戈松戈西部矿权地至少打一口气井,可能在Nyuni矿权地钻一口井。

坦桑尼亚国家电力供应公司计划新建一座天然气发电厂,预计到2008年电厂对天然气年需求量是4.4亿m3,到2010年是8.9亿m3。

阿斯(Artumas)集团公司承接了姆特瓦拉(Mtwara)能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该项目涉及姆纳西湾天然气开发和27km运输管道和天然气发电厂建设工程。

坦桑尼亚石油开发公司曾经首次发起海上石油勘查,项目涉及在玛菲亚(Mafia)深海区域64050km2范围内勘查。英国阿曼斯(Amines)上市公司在坦南部的Ruyuma盆地进行石油勘探,并与坦政府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加拿大的Energulf公司和英国的JEBCO Seismic公司联合勘查坦噶区块。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持有玛菲亚盆地5 号区块和6 号区块勘查许可证。南非奥弗(Ophir)能源公司赢得了1号区块勘查许可证,并与政府签订产量分成协议。法国独立石油公司也持有坦石油勘查许可证。

2.煤开发

坦桑尼亚国家开发公司计划开发姆楚楚玛煤矿,投资6亿美元,建设生产能力为150万t/年的露采矿山和发电能力400 MW的火力发电厂,截至2005年底,政府尚未批准该项计划,坦桑尼亚国家电力供应公司已决定推迟该项目的竞争性招标,因为松戈松戈岛天然气可供电厂发电。

3.铀矿勘查

澳大利亚金斯特里姆矿业公司成立了Uraex NL公司持有铀矿勘查资产,计划投资240万美元勘查在坦桑尼亚的铀矿矿权地,这些矿权地分别位于坦中部的巴希(Bahi),坦南部的姆库尤(Mkuju),坦东北部的阿姆布赛尔(Ambussel)。

4.金矿勘查与开发

近年来坦桑尼亚金矿勘查开发投资超过10亿美元,勘查开发主要是在已生产金矿周边。在盖塔(Geita)金矿周边勘查的主导公司是南非安格鲁金-阿萨蒂有限公司(AngloGold Ashanti Ltd.),2005年集中勘查恩亚穆利利马山(Nyamulilima Hill),与Draig矿产开发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姆库鲁姆(Mkurumu)区块,与加拿大Tan Range勘查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北凯戈西(Kigosi North)矿权地。

加拿大巴里克公司于2005年完成了布兹瓦奇(Buzwagi)矿床预可行研究,该矿资源量5800万t,金品位1.7g/t,其中储量3960万t,金品位1.9克/t。2006年完成该矿可行性研究。巴里克公司与澳大利亚Sub-Sahara资源公司联合风险勘查布延胡鲁金矿东北的Nyanzaga矿床,并在2006年开始钻探。

澳大利亚莱瑟鲁特矿业公司进行了扩建金普里德(Golden Pride)露天矿的可行性研究,因金价上涨,原来次经济的资源升级为储量的31 t。该公司在金岭矿东30km的麦廷杰地区进行金矿勘查,该公司与Gallery公司联合风险投资勘查Nyakafuru 金矿,与英国非洲之鹰资源上市公司联合风险投资勘查Kakumi金矿。

Gallery公司计划在布克瑞夫(Buckreef)和布索尔瓦(Busolwa)各建一个露采金矿,并在布克瑞夫建一个地下开采金矿,预计2007年开始生产,预期生产能力4.4 t/年。

美国Tan Range勘查公司持有坦桑尼亚颁发的141个勘探许可证,勘探区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地带。勘探项目包括Kibara、Luhala 和Shinyanha 勘查区,Tan Range 与加拿大的MDN公司签订风险投资协议,勘查Biharamulu和Tulawaka矿地。

Sub-Sahara等其他公司也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地带和绿岩带进行金矿勘查。

5.铂族金属勘查

金斯特里姆矿业公司计划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米班戈(Mibango)远景区和马拉维湖附近的鲁伍姆布(LUwumbu)远景区勘查铂族金属。Sub-Sahara资源公司和坦桑尼亚Canyon资源公司合作在坦西部1.6万km2范围内勘探铜镍铂族金属和铀矿。

6.金刚石勘查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矿业公司在坦进行金刚石勘查。2005年,Tan Range勘查公司发现了11个金伯利岩岩管,主要在威廉姆逊(Williamson)金刚石矿的南边的艾贡加(Igunga)勘查区和布兹瓦奇(Buzwagi)金矿东南的恩泽加(Nzega)勘查区,公司还在威廉姆逊金刚石矿附近的姆瓦杜伊(Mwadui)地区勘查。加拿大的米德兰矿产公司在维多利亚湖金矿带的伊蒂利马(Itilima)矿权地勘查寻找金刚石。

7.铜等有色金属矿产勘查

近年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多家大型公司在坦进行铜钴镍勘查。加拿大的巴里克金矿公司和鹰桥公司在坦西北地区的卡邦加(Kabange)有色金属远景区勘查开发铜钴镍硫化矿矿床。鹰桥公司计划投资5000万美元进行勘查工作,包括更新资源估算模型和可行性研究。澳大利亚金斯特里姆矿业公司在坦噶尼喀湖附近的米班戈(Mibango)矿权地和马拉维湖附近的鲁伍姆布(Luwumbu)矿权地勘查铜钴镍矿,在坦东南纳兴瓦(Nachingwa)地区勘查镍矿。Albidon有限公司和BHB在坦西南松盖阿地区勘查镍和铂族金属。

(二)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坦桑尼亚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电力供应不足,矿产资源工业化开发起步较晚,天然气工业化开发生产从2004年开始。金矿开发产值占矿业产值比重最大,但是大多数大型金矿是外国公司控股,大型金矿的电力供应是金矿自建发电厂供给,坦桑尼亚金产量列非洲第三位。坦桑尼亚铜钴镍等有色金属矿产开发还只是在起步阶段。坦桑尼亚工业不发达,国内矿产品需求不大,大部分矿种矿产品产量比较少(见表2)。

表2 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①坦桑尼亚经济年度报告2005年煤产量30795t;宝石产量627796.22kg;金产量45340.82kg。

②电力生产数据来源于坦桑尼亚经济年度报告,Tanzania Electric Supply Company(TANESCO)。

资料来源:Minerals Yearbook,1999、2002、2005。

1.能源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近10年,坦桑尼亚煤开采业发展缓慢,煤产量在4万~8万t之间变化。唯一的大煤矿是基里瓦(Kiriwa)煤矿,生产能力只有3.5万 t/年,所产煤大部分用于附近的发电厂。

2004年坦桑尼亚东海能源公司开始开发松戈松戈岛天然气,当年产量1.19亿m3,第2年产量增加到4.08亿m3。所产天然气全部消费于国内,达累斯萨拉姆市Ubungo电厂消耗天然气2.92亿m3,水泥生产消耗0.45亿m3,钢铁工业消耗0.22亿m3。

坦桑尼亚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曾经有一个日生产1.49万桶石油的炼油厂,由于不具有竞争力,2000年坦政府决定关闭该厂。坦石油供给依靠进口,成品油年消费量在600万桶以上。

2.贵金属、金刚石和宝石生产

近10年坦桑尼亚金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到2005年,盖塔等6个大型黄金生产能力达到61t。1995年坦桑尼亚金产量只有3.2t,2005年增加到52.236t。从2003年起,坦桑尼亚金产量列非洲第三位。近5年,坦桑尼亚各大金矿的金生产成本普遍增加。

坦桑尼亚已开发的6个大金矿有5个是外国公司控股的。盖塔露采金矿由南非的安格鲁金-阿萨蒂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盖塔金矿业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金产量为19.1t,比2004年的21.5t减少2.4t,生产成本从2004年的250 美元/oz增加到298 美元/oz,公司将在2007年开采恩延康加(Nyankanga)4 号矿高品位矿石,金产量可能达到25 t。布延胡鲁(Bulyanhuhu)地下开采金矿由巴里克公司全资所有的卡哈马矿业公司生产经营,该矿投资达2.8亿美元,2001年开始生产,2005年金产量9.7t,生产成本358美元/oz。图拉瓦卡(Tulawaka)露采金矿是由巴里克公司和 MDN(风险勘查伙伴 Minieres du Nord Ltee)联合开发生产经营,2005年开始生产,当年金产量约3.9t,生产成本253美元/oz,该矿金回收率达96%。金普里德(Golden Pride)露采金矿由莱瑟鲁特矿业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金产量4.723t,该矿金回收率大于95%。北玛拉(North Mara)露采金矿原来的控股公司是东非金矿公司,计划2002年开始生产;2004年该矿由普雷瑟多姆金矿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金产量7.788t,生产成本303美元/oz,比2004年230美元/oz增加73美元,回收率从92%下降到88.5%。布赫姆巴(Buhemba)露采金矿由梅里梅塔(Meremeta)国有公司生产经营,2005年开始生产,当年金产量2.075t,生产成本384美元/oz。坦桑尼亚也有一些小矿人工采金。

坦桑尼亚银产自金矿、金冶炼和铜冶炼。2005年银产量12.891t,比2004年略有减少。布延胡鲁(Bulyanhulu)金矿含有铜金银,银回收率为65%。

坦桑尼亚金刚石开发开始于1925年,威廉姆逊金刚石矿及其附近的冲积矿历经过数十年的开采,金刚石产量累计达1700万ct,近10年来,金刚石产量持续减少,2005年,金刚石产量下降到21.96万ct,85%的坦桑尼亚金刚石是优质宝石级金刚石。

在坦桑尼亚开发金刚石的大型公司只有德比尔斯集团和希拉尔(EI Hillal)坦桑尼亚矿产公司。威廉姆逊矿由德比尔斯集团生产经营,2005年金刚石产量下降到19.0384万ct,比2004年的 28.5778万 ct 减少 9.5394万 ct,威廉姆逊矿金刚石品位已经下降到5.6 ct/100 t。希拉尔坦矿产公司在威廉姆逊矿附近的姆瓦杜伊开始试采,到2005年12月,试采生产金刚石1.2875万ct。有一些小矿在威廉姆逊矿附近的冲积矿床上人工开采拣选金刚石。

坦桑尼亚开发生产宝石品种多,有紫水晶、红宝石、蓝宝石、绿玉、祖母绿、尖晶石、石榴子石、电气石和坦桑黝帘石等,其中坦桑黝帘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石。2005年坦桑尼亚各种宝石产量1940t,其中紫水晶340kg,绿玉350kg,红宝石3400kg,蓝宝石1700kg,坦桑黝帘石3100kg,石榴子石等其他宝石产量1920t。

坦桑黝帘石宝石矿床位于阿鲁萨城附近的梅里拉尼,矿床分为多个开发区块,人工开采小矿分布在区块B和区块D,坦桑尼亚非洲公司在区块D延伸地带经营1个大矿。Kilimanjaro矿业公司开采区块A。南非Tanzanite One公司开发区块C,生产初级加工坦桑黝帘石280 kg。

罗松贡诺伊(Losongonoi)红宝石矿位于阿鲁沙东南地区,2005年红宝石产量增加。在乌姆巴(Umba)山谷,开采红宝石和蓝宝石及其他宝石,由于深度增加并缺少现代化采矿设备,宝石产量下降。在塔杜鲁(Tunduru)地区,由于冲积矿床宝石资源枯竭,红宝石、蓝宝石和其他宝石产量下降。Tansta 矿业公司和世界宝石供应公司(World Gem Supplies Ltd.)均在松盖阿地区开采红宝石和蓝宝石。在蒙杜利(Monduli)地区的隆吉多(Longido)矿和鲁克瓦(Rukwa)地区的纳恩德(Naende)矿,均有红宝石产出。坦桑尼亚人工开采小矿也在这些矿床开采各种宝石。

坦桑尼亚人工开采小矿在马尼亚拉(Manyara)地区的曼红拉(Manghola)矿和曼亚拉(Manyara)矿开采紫翠玉和翡翠。在塔杜鲁(Tunduru)地区,有紫翠玉开采。在松巴万加(Sumbawanga)地区,有小矿开采翡翠。

绿玉开采主要在恩卡西(Nkasi)地区的卡伦加(Kalunga)矿。尖晶石开采分布在坦桑尼亚中南部的马涵戈(Mahenge)地区。电气石开采分布在曼格拉(Mangola)矿床和乌姆巴(Umba)山谷。

3.普通金属生产和消费

近年来坦桑尼亚钢板产量连续增加,2005年达到47652t。非洲铝业公司(ALAF)生产冷轧钢45000 t。坦桑尼亚镀锌钢板需求约50000 t。

卡帮加(Kabange)铜钴镍硫化矿矿床尚未开发生产。铜产量来源于布延胡鲁金矿,铜产品是KMC公司从金矿中综合回收的副产品。

4.非金属矿产品生产与消费

坦桑尼亚明君古(Minjungu)磷矿距阿鲁萨城南115km,该矿由坦桑尼亚肥料公司生产经营。

坦桑尼亚岩盐开采主要在曼达瓦(Mandawa)附近,有4个大公司开发生产岩盐。

坦桑尼亚天然碱开采主要在纳特罗Natron湖。

坦桑尼亚石灰岩和大理岩开采主要用于生产水泥和石灰。坦加(Tanga)、瓦兹山(Wazo Hill)和林迪(Lindi)石灰岩矿开采的矿石供水泥厂。姆巴拉里(Mbarali)矿采出的大理石用于生产石灰。姆荣威瓦-姆赛赫(Msowrwa-Msehe)矿床赋存的方解石适合为钢铁冶炼助熔剂,部分生产石灰用于金矿废液中和处理。

近10年来,随着坦桑尼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金矿开发项目增加,大型建筑建设增加,坦桑尼亚对水泥需求量持续增加,在需求推动下,坦桑尼亚水泥产量连年增加,1995年为320kt,2005年为1375kt,年均增长为15.69%。近5年坦桑尼亚水泥消费量连续增加,2001年水泥消费903kt,2005年增加到1455kt,年均增长12.6%。

(三)矿产品贸易

近10年来坦桑尼亚矿产品出口贸易额持续增加,黄金和金刚石及宝石出口对坦桑尼亚外汇收入贡献最大,2005年矿产品出口贸易额占坦桑尼亚矿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45%。2000年坦桑尼亚矿产品出口贸易额为18197.8万美元,2005年增加到72747.8万美元,年均增长31.9%。同期,黄金出口量由15t增加到52.172t,贸易额由11736万美元增加到64364万美元,年均增长40.5%;金刚石出口量由35.4万ct减少到21.9万ct,贸易额由4583.3万美元减少到2535万美元;宝石出口贸易额由1850万美元增加到4053万美元。从2001年坦桑尼亚开始出口铜,出口量70万~95万磅,出口贸易额从502万美元增加到1262万美元。近10年来,坦桑尼亚断断续续出口过磷灰石、石墨和石膏等非金属矿产品。

坦桑尼亚成品油和肥料几乎全部依靠进口。2005年石油进口额为5.11亿美元,比2004年的4.32亿美元增加0.79亿美元,石油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19%。2005年肥料进口额为0.646亿美元,比2004年的0.541亿美元增加0.105亿美元,肥料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2%。

近10年来,坦桑尼亚水泥有进有出,2001年前,净出口量1万~10万t,2001年之后,净进口量最高达13万t。

2006年中国与坦桑尼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中国出口额3.8亿美元,进口额1.5亿美元。

四、矿业发展前景展望

坦桑尼亚良好的矿产资源潜力吸引许多外国矿业公司投资勘查开发坦桑尼亚矿产资源,尤其是金矿和有色金属矿产,天然气、黄金和金刚石产量将增加,坦桑黝帘石宝石因资源趋向枯竭产量将减少,铜镍和铂族金属开发进展取决于世界市场供需形势,预计坦桑尼亚矿业产值将增加。

近年来坦桑尼亚获得许多国家经济援助,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国家电网建设,改进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坦桑尼亚工业开始起步,对能源、钢铁和水泥等工业产品需求将迅速增加,中国在上述行业具有技术优势,能够给坦桑尼亚最好的帮助和扶持。

坦桑尼亚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对外开放,鼓励本国企业和外国公司投资矿产勘查开发。坦桑尼亚多个重要矿区尚未勘查开发,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可以寻找到合作发展机会,中国企业能够为坦桑尼亚矿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Thomas R.Yager.Tanzania.Minerals Yearbook,2000~2005

[2]Ivette E.Torres.Tanzania.Minerals Yearbook,1995

[3]George J.Coakley.Tanzania.Minerals Yearbook,1999

[4]坦桑尼亚能源矿产部.坦桑尼亚工业矿物.Industrial Minerals,2006.4

[5][6]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期货合约的影响因素

期货市场交易的是标准化合约,期货品种的创新以标准化合约为载体,期货品种创新必须通过成功的合约设计才能得以实现。品种创新的过程是选择创新商品(包括实物商品与金融产品)与合约设计的过程。期货合约在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其原生商品的相关特征,即“商品特征”,商品特征主要从相关商品的自然属性及其现货市场,来解释影响该种商品期货交易成功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商品的现货市场;同时期货合约也会受合约设计本身各种因素的影响,即“合约特征”,合约特征则是从期货交易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期货合约成功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来自于期货交易过程的合约及制度设计。商品特征与合约特征共同给出了影响期货合约成功因素的完整描述。 进行期货品种创新,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众多商品中选择可能进行期货交易的品种。为了确定适合期货交易的商品,国外早期研究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商品属性上。下面的特征通常被认为是期货商品应具有的属性,这些属性在中国的期货书籍中早有论述,但其中某些特征的研究仍可继续深入,下面的讨论或许有助于我们拓宽品种创新的思路。

(一)适宜贮藏。

期货市场的一个经济功能是分配现货市场的存货。拥有大量存货的持有人可以有两种选择——只要商品在持有期内不腐烂或者不减少,既可以把存货出售,也可以持有存货等待以后出售。期货市场通过为存货持有者提供回避价格变动风险的保值服务,而成为现货销售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早期期货市场都遵循商品不易腐烂、适宜储藏的原则,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主要有谷物、棉花、咖啡、橡胶和金属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宜储藏的概念在不断拓展。

首先,技术进步使适宜储藏的标准得到进一步扩展。如先进的制冷技术可以使易腐烂的商品大大延长保质期,这一突破使不易贮藏的商品变得可贮藏了,传统上不适合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具备了开展期货交易的条件,如冷冻鸡蛋、黄油和桔子汁期货合约。

其次,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改变了适宜贮藏的标准。Tomek和 Gray(1970)认为:“如果某种商品不需要以存货的方式来满足未来的消费,存货成本为零,那么今天的期货价格就是对未来月份现货价格的预测,这一预测以能够得到的、与未来商品供求有关的信息为基础,如商品的数量,相关替代品是否容易得到,在不同价格水平上这种商品供求预期变化等。”那么,可连续生产、不易贮藏的商品(如活的动物、鲜鸡蛋、豆粕)与季节性的、非连续生产的、易贮藏的存货商品(例如玉米)一样可以进行期货交易。只要一种商品通过生产能够随时得到,那么用于期货交割的商品不一定必须当下就有存货。

相对于实物商品,金融产品的贮藏问题比较简单,如国债凭证体积小、重量轻,非常易于保管;而尽管货币的实物储存也很容易,但因电子汇划等现代化支付及结算方式的使用,已经不必使用现钞交割;对于股票指数期货,则因采用了现金交割方式而不需要用实物股票进行交割。因此,对于金融产品而言,贮藏与保管的问题已经解决。

(二)同质性。

期货合约不同于远期合约的明显特征就是交易标的物必须是标准化的商品。如果不能满足这种同质性的条件,交易所将无法对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进行结算。

为了使交易标的物不须通过视觉观察、详细书写,或口头描述(有较高的交易成本)等人的感观行为来完成,在合约设计过程中对交易标的物必须进行客观、标准的描述,以便于使买卖双方都知道他们可以买到或必须交割何种质量标准的商品。Hoffman(1932)认为要使交割等级简单化和精确化,必须以可衡量的物理量为基础。如果一种商品缺乏官方或行业普遍认可的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同一等级不能被区分),那么注定要不符合期货交易的要求。茶与烟草就是属于更多需要个人评价、难以用标准方法辨别等级而无法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应该说,这一特点更多地在农产品品种中体现。

(三)价格的波动性。

价格波动性对把保值者和投机者这两类基本的参与者吸引到期货市场中具有重要作用。Telser(1981)认为价格变动是决定一种商品是否适宜进行期货交易的重要商品特征之一。他利用成本收益理论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价格波动的变化决定了一种商品期货交易的出现(消失)或者增长(减少)。他认为,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波动下降,则保值需求减少,期货交易量下降,市场流动性降低,投资者的佣金和保证金等交易成本增加,而较高的交易成本加剧交易需求的降低,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交易量。价格波动的上升则使这个过程向反方向移动。较大的需求量使合约的交易量上升,从而增加了流动性,降低了成本,进而增加了对交易的需求。对于投机者而言,只有存在价格波动性,才有赚取价差的机会,因此价格波动上升,获利机会增加,投机者参与意愿增强。金融期货的产生就在于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行以及利率市场化后,汇率及利率价格波动性加大。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价以每年4%的幅度变化,而金价的变化幅度仅有1%或更少,使得银的期货交易量超过了金 (以往金是最活跃的贵金属市场)。

(四)足够的现货规模。

期货商品应该有充足的现货供给量与需求量,原因有三点:第一,商品供给充足,有助于避免价格垄断。如一种商品的供给有限,则具有大量的金融资金的参与者将非常容易地控制价格。第二,大量的市场参与者有助于为期货交易提供大量的潜在套期保值者。第三,充足的现货市场有助于提供连续而有序的供给和需求力量,从而可以便利交割和期现套利的实现。有学者认为,适宜进行期货交易的商品现货流通规模应超过50亿美元。

(五)无限制供给。

无限制供给的商品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市场没有政府管制或垄断;二是较低的交割成本。具体而言:

1完全竞争形成的价格。如果一种商品的市场供给完全被政府、少数垄断者所控制,这种商品的期货市场不可能繁荣,有现货控制能力的垄断者可以决定现货价格(或者至少是有力地影响着价格),从而能够操纵期货价格。1979年到1980年间,有人试图操纵美国的银期货价格,虽然操纵最终没有成功,但使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银期货交易量分别降了74%和83%。

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也会影响对期货市场的参与程度。如政府大量的国家储备将使相关商品的期货交易减少甚至消失。如美国棉花期货交易在政府取消管制后才活跃起来。

2 较低的交割成本。交割成本的存在,将降低期现套利的可能性。如果交割成本较高,即使期、现货价格存在较大差价也不会产生套利动机,从而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将无法实现回归。较高的交割成本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1)将商品运送到交割地点而发生额外的运输费用,在很不方便的地方才有可供交割的商品,这主要可能是因交割地点设置不合理所致;(2)将实物商品长期保持在可交割状态下等,这主要可能是卖方企业的管理体制有问题,或有操纵至少是影响价格的意向,也有可能是实物商品由现货转化为可用于期货交割状态的成本较高等。这些“非正常”的因素导致交割成本过高,即使在美国也曾经因此而导致小麦、玉米、棉花特别是土豆期货交易出现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实物交割环节遇到的流通问题,降低交割成本,现金交割制度被引入期货交易中。现金交割是一种不需使用实物的交割方式。这种方式使得许多传统上不适宜或难以实现实物交割的商品能够进行期货交易,如饲养牛期货、土豆期货以及股票指数期货等。

(六)场外交易。

远期合约因没有交易所作为履约的担保者而面临对手违约的风险,并且远期合约只是一个双边协议,在结算日前了结合同比较困难,而期货市场中市场参与者可以在交割日前随时对冲平仓。尽管如此,场外交易对期货交易仍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期货交易是将合约的履约时间延长,从而实现回避价格风险的目的。然而对于保值者而言,最有效率的做法只需把交割期延长,并不一定要将合约标准化。而远期合约可以使交易条件如结算日期、交割的特定商品、数量和价格更加符合交易双方的要求等优点,又在一定程度弥补了履约风险与无法对冲等缺陷。但到目前为止,仍不能得到场外交易与期货交易相互排斥的结论。如全球外汇交易大部分集中在场外交易,但美国的GNMA延期交割市场与GNMA期货市场则同时获得了成功。

以上我们概括了期货合约的商品特征,但在期货交易的实践中,有许多商品虽然符合上述条件期货合约却失败了,而有些商品即使没有完全达到上述条件但期货交易仍然是成功的。例如,咖啡豆是按主观评定级别的,GNMA存在远期交易市场等。因此,仅有商品特征无法解释期货合约成功与否的全部内容。 在研究期货合约的商品特征基础上,研究期货合约的设计。期货合约条款的设计,是影响市场参与者交易兴趣的关键因素。按交易兴趣或交易目的可以将期货市场参与者分为保值者和投机者两个基本类型,下面来分析影响这两类参与者进行期货交易的合约特征。

(一)对保值者的吸引。

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期货合约只考虑投机方的利益,这种合约决没有获得成功的希望。要使一个市场能够运转下去,就必须有一种真正的、起基础性作用的套期保值动机”。期货合约设计以吸引保值者为基础的理论是由Working(1953)提出的,他认为期货市场的交易量是由保值的数量决定的。那么如何设计合约才能吸引套期保值者呢?许多期货合约最初上市的目的是出于商业用途,Working(1970)提出,“期货合约的条款应该符合现货交易的运作方式。”因为,现货企业参与期货交易是为了回避价格风险,而有效的套期保值需要依赖于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之间高度的相关性,这也就必须使期货交易的标的物尽可能贴近现货商品。而套利者可能会同时持有期货头寸和现货实物,当期、现货价格存在价差时,他们就有可能进行实物交割,只有期货交易的标的物与现货商品基本相符,才能保证他们顺利实现实物交割。因此,期货合约要吸引保值者,既要使期货合约的标的物尽可能与现货商品一致,同时期货合约的交割规则也要尽可能符合现货商品的流通习惯。

保值者的流失是期货合约失败的重要原因。美国的小麦期货交易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美国堪萨斯城商品交易所(KCBT)曾经是美国最主要的硬冬麦期货市场。1940年,KCBT对该合约进行了修改,允许软红小麦替代交割,当时因价格关系只有硬冬麦能够进入交割。但到了1953年,价格关系发生了变化,软红麦成为最便宜的交割品种。由于该合约的期货价格不再反映硬冬麦价格的变化趋势,硬冬麦保值者开始从KCBT转移到明尼阿布利斯交易所(MGE)的硬春小麦期货市场和CBOT的软红小麦期货市场。由于CBOT软红小麦期货市场流动性很强,交易成本比KCBT更低,既然硬冬麦的保值者必须被迫进行替代套期保值,在能够达到降低价格风险的目的的前提下,其交易必然流向交易成本最低的市场。于是,1953年下半年KCBT小麦期货合约的空盘量和交易量大幅下降,原因就在于保值者的流失。而当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1961年9月首次推出冻猪肚合约时,虽然商业环境非常理想,但是因合约条款与现货交易差异较大,如对贮藏时间、贮藏方法与等级的限制等,交易一直没活跃起来。直到三年后即1964年交易所对这些条款进行了修改,该合约的空盘量和交易量才开始显著增加,其原因就在于通过修改合约而使期、现货市场更加接近,改善了保值效果。因此,期货合约设计与现货经营要相符,这对成功地吸引保值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投机者的吸引。

Gray(1961,1966,1967)发现空头套期保值头寸和多头套期保值头寸在数量上很难达到平衡,其不平衡部分需要由投机头寸来填补,否则将会产生较大的价格偏离;一定量的套期保值头寸需要更多的投机头寸与之相适应。适度的投机有利于提高保值效率。判断保值效率的标准之一是套期保值成本。在一个成交量小、交投不活的市场上,套期保值交易很难寻找到合适的价位成交,也难以在合适的时候平仓结束套期保值,这无疑增加了套期保值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导致保值减少,最终期货市场消失。因此,套期保值者更喜欢流动性高的市场,一个期货市场的流动性越高,套期保值者进出市场就越容易。沃金认为,“尽管期货市场中大量的投机交易似乎是依靠套期保值成交的,但是对于同时在多个交易所交易的品种,套期保值者更喜欢利用投机交易成交量最大的交易所。”

1跨市套利为流动性较差的相近合约输入投机行为。美国的经济学家曾经对CBOT、KCBT和MGE的小麦期货市场中投机者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初,大多数保值者因交割地点及交割品级等原因,比较喜欢KCBT和MGE的小麦期货合约。然而CBOT是美国最大的小麦期货市场,拥有数量最多的投机者和多样的小麦交割种类。当不平衡的保值指令(空头和多头不等时)冲击KCBT和MGE时,其价格开始与CBOT小麦价格出现偏离。在KCBT和MGE的保值成本的上升最终使保值者转移到CBOT,因为交易成本的上升超出了保值效果的提高。然而另一方面,专业的投资者也会对CBOT、KCBT和MGE小麦期货合约进行跨市场套利交易。Gray将这种套利活动看成是“对缺乏投机交易的市场转移投机,以支持这些市场度过投机短缺时期”。他认为KCBT和MGE小麦期货能够得以存在,主要归因于CBOT大量投机者的存在。但从长期看,流动性较差的同类期货合约因缺少足够的投机行为而没有能力吸引保值者,大量的套利交易又将使市场间差价趋于缩小,从而最终导致附属合约必定要消亡。

2保值合约向相近的投机合约借用投机行为。CBOT的GNMA期货合约(以下简称GNMA-CDR合约)规定GNMA存单的收据凭证(collateralized depository receipt,CDR)根据固定公式折算价格后用于GNMA期货合约交割。对于GNMA的保值者来说,CDR价格、GNMA(CD)期货价格因与现货价格相关性均很强,都能够使他们达到降低基差风险的目的。于是,1978年Amex商品交易所(ACE)和CBOT同时推出了吸引保值者参与的GNMA-CD合约,而GNMA-CDR合约则吸引了大部分的投机资金。在CBOT,GNMA-CD在GNMA-CDR交易池进行交易,因为GNMA-CD合约从GNMA-CDR市场“借来”了投机行为而日趋活跃。但 ACE只有GNMA-CD合约,并是其主要产品,在1980年该合约就停止交易了。

3 缩小合约规格吸引投机行为。期货市场中,套期保值者数量较少,交易数额较大,而投机者中除大型机构投资者外,还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投机者,这些中小投机者也是提供市场流动性的重要群体。期货合约规格的大小,既需要参考与相关产品的现货经营习惯,同时也要考虑对中小投机者的吸引。如合约规格过小,可能给现货企业带来不便,但合约规模过大,中小投机者将因缺乏资金而无力参与,进而影响合约的活跃。美国银期货交易在1969年前集中在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时交易十分活跃。其合约规格为10000盎司/张。1969年11月,CBOT引进了一种稍作修改的银期货合约——合约规格为5000盎司/张,获得巨大成功,在两年内吸引了30%以上的银期货交易量。纽约商品交易所意识到合约规格的缩小对交易规模的促进作用,于是他们在1974年也将银合约规格降为5000盎司以便阻止市场份额中的进一步损失。CBOT在1981年又将合约规格进一步调低至1000盎司。

(三)防止操纵。

合约设计在注重吸引投机者和保值者的同时,如果有受到操纵的潜在危险,也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特别是保值者的参与意愿。因此,期货品种创新的另一目标是设计一种难以被操纵的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的时限性要求,当合约到期时,必须完成实物商品与资金的平衡。但是,由于现货市场中实物商品实际可供交割量通常是有限的,这样就有可能发生实物商品与资金不平衡的问题,由此而引发交割风险。在合约交易的一般月份,买卖双方所处交易环境基本相近,但随着合约到期日(交割日)的临近,如一方在交易中表现出明显的资金优势或实物占有量的优势(自然原因或是蓄意操纵)而将另一方挤出的合约,会因经常风险而影响投资者的正常交易,这类合约通常需要进行修改。

在合约设计中,防止价格受到操纵的重要方法,是增加可参与交割的商品等级或交割地点,通过对与交割标准品相近的商品设置一定的质量升贴水,或对交割基准地以外的交割地点设置一定的地区升贴水来实现交割,从而增加可供交割实物量。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方法也会遇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

首先,保值的有效性要求期、现货价格必须具备很强的相关性。具有单一可交割等级的合约对于这一等级商品的保值者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交割等级明确,期货价格参考定价的现货价格相应也就比较明确,这时期现货价格相关性最强,在合约到期日能够较好地实现回归。但在有较多等级或种类的替代品时,卖方必然倾向于交割最便宜的等级,那么买方在交割时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商品的不确定性就加大了。与此相似,可进行交割的地点增多后,买方在交割时能够得到什么地点的商品的不确定性也将加大。替代品等级越多,交割地点越多,产生的不确定性越大,保值的总体效果受到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次,升贴水设计非常重要。加大质量贴水或缩小质量升水有助于增加交割标准品的交割概率,以使期、现货价格保持较好的相关性,但这将影响可供实物交割量的扩大。如果地区升水过小或贴水过大,将导致基准交割地以外的交割点实际交割很少,反之则使基准交割地实际交割量减少,两者都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又没有起到扩大交割量的作用。因此,需要找到能够兼顾“保持期现货价格相关性”与“扩大可供实物交割量”两个目标的升贴水标准。也正因如此,对升贴水设计的合理性要求较高。质量升贴水主要取决于实物商品等级间的内在质量、实用价值的差异,确定起来比较容易一些。而地区升贴水主要与运输成本、地区间现货价格有关,如果运输成本与地区差价变动频繁,地区升贴水也需要不断调整,这必然使交易成本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确定合理、稳定的地区升贴水,需要有较为规范、成熟、统一的现货市场。

最近发行的嘉实黄金基金一旦认购完毕,可随时卖出吗?

基金

基金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基金是机构投资者的统称,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单位信托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在现有的证券市场上的基金,包括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具有收益性功能和增值潜能的特点。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因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出资者不要求投资回报和投资收回,但要求按法律规定或出资者的意愿把资金用在指定的用途上,而形成了基金。

我们现在说的基金通常指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间接的证券投资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投资,然后共担投资风险、分享收益。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将证券投资基金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增加或赎回,可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不上市交易,一般通过银行申购和赎回,基金规模不固定;封闭式基金有固定的存续期,期间基金规模固定,一般在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交易,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买卖基金单位。

开放式基金

是一种发行额可变,基金份额(单位)总数可随时增减,投资者可按基金的报价在基金管理人指定的营业场所申购或赎回的基金。与封闭式基金相比,开放式基金具有发行数量没有限制、买卖价格以资产净值为准、在柜台上买卖和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中小投资者进行投资。

世界基金发展史就是从封闭式基金走向开放式基金的历史。以基金市场最为成熟的美国为例。在1990年9月,美国开放式基金共有3,000家,资产总值1万亿美元;而封闭式基金仅有250家,资产总值600亿美元。到1996年,美国开放式基金的资产为35,392亿美元,封闭式基金资产仅为1,285亿美元,两者之比达到27.54∶1;而在1940年,两者之比仅为0.73∶1。在日本,1990年以前封闭式基金占绝大多数,开放式基金处于从属地位;但9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放式基金资产达到封闭式基金资产的两倍左右。

在香港、泰国、台湾、新加坡、菲律宾等亚洲发展投资基金较早的国家和地区,发展之初也就是以封闭式基金为主,逐渐过渡到目前两类基金形态并存的阶段。从世界范围看,1990年世界开放式投资基金净资产余额为23,554亿美元,到1995年已跃升至53,407亿美元。

开放式基金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投资基金的主流。

世界各国投资基金起步时大都为封闭型的。这是由于在投资基金发展初期,买卖封闭式基金的手续费远比赎回开放式基金的份额的手续费低。从基金管理的角度看,由于没有请求赎回受益凭证的压力,可以充分利用投资者的资金,来实施其投资战略以求利益的最大化。

封闭式资金

属于信托基金,是指基金规模在发行前已确定、在发行完毕后的规定期限内固定不变并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投资基金。

由于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采取竞价的方式,因此交易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并不必然反映基金的净资产值,即相对其净资产值,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有溢价、折价现象。国外封闭式基金的实践显示其交易价格往往存在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从我国封闭式基金的运行情况看,无论基本面状况如何变化,我国封闭式基金的交易价格走势也始终未能脱离先溢价、后折价的价格波动规律。

·根据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成立投资基金公司的形式设立,通常称为公司型基金;由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投资人三方通过基金契约设立,通常称为契约型基金。目前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契约型基金。

公司型基金

又叫做共同基金,指基金本身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受益凭证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投资者购买了该家公司的股票,就成为该公司的股东,凭股票领取股息股息或红利、分享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特点

1.共同基金,形态为股份公司,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股份公司,其业务集中于从事证券投资信托。

2.共同基金的资金为公司法人的资本,即股份。

3.共同基金的结构同一般的股份公司一样,设有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基金资产由公司拥有,投资者则是这家公司的股东,也是该公司资产的最终持有人。股东按其所拥有的股份大小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权利。

4.依据公司章程,董事会对基金资产负有安全增殖之责任。为管理方便,共同基金往往设定基金经理人和托管人。基金经理人负责基金资产的投资管理,托管人负责对基金经理人的投资活动惊醒监督。托管人可以(非必须)在银行开设户头,以自己的名义为基金资产注册。为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共同基金公司与托管人之间有契约关系,托管人的职责列明在他与共同基金公司签定的"托管人协议"上。如果共同基金出了问题,投资者有权直接向共同基金公司索取。

契约型基金

又称为单位信托基金,指专门的投资机构(银行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作为委托人通过与受托人签定"信托契约"的形式发行受益凭证--"基金单位持有证"来募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

特点

单位信托是一项名为信托契约的文件而组建的一家经理公司,在组织结构上,它不设董事会,基金经理公司自己作为委托公司设立基金,自行或再聘请经理人代为管理基金的经营和操作,并通常指定一家证券公司或承销公司代为办理受益凭证--基金单持有证的发行、买卖、转让、交易、利润分配、收益及本益偿还支付。

受托人接受基金经理公司的委托,并且以信托人或信托公司的名义为基金注册和开户。基金户头完全独立于基金保管公司的帐户,纵使基金保管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其债权方都不能动用基金的资产。其职责是负责管理、保管处置信托财产、监督基金经理人的投资工作、确保基金经理人遵守公开说明书所列明的投资规定,使他们采取的投资组合符合信托契约的要求。在单位信托基金出现问题时,信托人对投资者负责索偿责任。

·根据投资风险与收益的不同,可分为成长型、收入型和平衡型基金。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期货基金等。

股票基金

是以股票为投资对象的投资基金,是投资基金的主要种类。股票基金的主要功能是将大众投资者的小额投资集中为大额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股票组合,是股票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分类

股票基金按投资的对象可分为优先股基金和普通股基金,优先股基金可获取稳定收益。风险较小.收益分配主要是股利;普通股基金是目前数量最大的一种基金,该基金以追求资本利得和长期资本增值为目的,风险较优先股基金大。按基金投资分散化程度,可将股票基金分为一般普通股基金和专门化基金,前者是指将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各类普通股票上,后者是指将基金资产投资于某些特殊行业股票上,风险较大,但可能具有较好的潜在收益。按基金投资的目的还可将股票基金分为资本增值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及收入型基金。资本增值型基金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追求资本快速增长,以此带来资本增值,该类基金风险高、收益也高。成长型基金投资于那些具有成长潜力并能带来收入的普通股票上,具有一定的风险。股票收入型基金投资于具有稳定发展前景的公司所发行的股票,追求稳定的股利分配和资本利得,这类基金风险小,收入也不高。

特点

1.与其他基金相比,股票基金的投资对象具有多样性,投资目的也具有多样性。

2.与投资者直接投资于股票市场相比,股票基金具有分散风险。费用较低等特点。对一般投资者而言,个人资本毕竟是有限的,难以通过分散投资种类而降低投资风险。但若投资于股票基金,投资者不仅可以分享各类股票的收益,而且已可以通过投资于股票基金而将风险分散于各类股票上,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此外.投资者投资了股票基金,还可以享受基金大额投资在成本上的相对优势,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获得规模效益的好处。

3.从资产流动性来看,股票基金具有流动性强、变现性高的特点。股票基金的投资对象是流动性极好的股票,基金资产质量高、变现容易。

4.对投资者来说,股票基金经营稳定、收益可观。一般来说,股票基金的风险比股票投资的风险低。因而收益较稳定。不仅如此,封闭式股票基金上市后,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在交易所交易获得买卖差价。基金期满后,投资者享有分配剩余资产的权利。

5.股票基金还具有在国际市场上融资的功能和特点。就股票市场而言,其资本的国际化程度较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为低。一般来说,各国的股票基本上在本国市场上交易,股票投资者也只能投资于本国上市的股票或在当地上市的少数外国公司的股票。在国外,股票基金则突破了这一限制、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股票基金,投资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从而对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海外股票市场的现状来看,股票基金投资对象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公司股票。

·根据投资对象的不同,证券投资基金可分为: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混合型基金等。6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80%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债券的,为债券基金;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的,为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并且股票投资和债券投资的比例不符合债券、股票基金规定的,为混合基金。 从投资风险角度看,几种基金给投资人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其中股票基金风险最高,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最小,债券基金的风险居中。相同品种的投资基金由于投资风格和策略不同,风险也会有所区别。例如股票型基金按风险程度又可分为:平衡型、稳健型、指数型、成长型、增长型。当然,风险度越大,收益率相应也会越高;风险小,收益也相应要低一些。

开放式基金买卖介绍:

◆准备过程

投资人购买基金前,需要认真阅读有关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契约及开户程序、交易规则等文件,各基金销售网点应备有上述文件,以备投资人随时查阅。

个人投资者要携带代理行借记卡,有效身份证件(身份证、军人证或武警证),机构投资者则需要带上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或登记注册证书原件、以及上述文件加盖公章的复印件,授权委托书,经办人身份证及复印件。

携带好准备资料,客户在银行的柜台网点填写基金业务申请表格,填写完毕后领取业务回执,个人投资者还要领取基金交易卡,在办理基金业务当日两天以后可以到柜台领取业务确认书。在领取了业务确认书后,单位或者个人就可以从事基金的购买和赎回。

◆如何购买

在完成开户准备之后,市民就可以自行选择时机购买基金。个人投资者可以带上代理行的借记卡和基金交易卡,到代销的网点柜台填写基金交易申请表格(机构投资者则要加盖预留印鉴),必须在购买当天的15:00以前提交申请,由柜台受理,并领取基金业务回执。在办理基金业务两天之后,投资者可以到柜台打印业务确认书。

◆如何赎回

当投资者有意对手中的基金进行赎回,则可以携带开户行的借记卡和基金交易卡,同样在下午3点之前填写并提交交易申请单,在柜面受理后,投资者可以在5天后查询,赎回资金到账。

◆如何撤回

交易投资者如果需要撤消交易,则可以在交易当天的15点之前,携带基金交易卡和银行借记卡,在柜面填写交易申请表格,注明撤消交易。如果在15点以后,部分银行则可以按照当天牌价进行预约交易,第二个工作日进行交易。

目前,几乎所有的银行和基金管理公司都支持在互联网上交易基金。

近期见到有很多网友常常提问基金是怎么回事,好象基金是个很复杂难懂的东西,又说推荐去读的基金知识文章看不懂。因此我常想如何让这些朋友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基金是什么,为大家展示一下这些并不神秘的基金,于是萌生想法,试着尽可能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下什么是基金,希望对这些朋友尽快了解基金有所帮助。

假设您有一笔钱想投资债券、股票啦这类证券进行增值,但自己又一无精力二无专业知识,三呢钱也不算多,就想到与其他10个人合伙出资,雇一个投资高手(理论上比我还高点的),操作大家合出的资产进行投资增值。但这里面,如果10多个投资人都与投资高手随时交涉,那事还不乱套,于是就推举其中一个最懂行的牵头办这事。定期从大伙合出的资产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给他,由他代为付给高手劳务费报酬,当然,他自己牵头出力张罗大大小小的事,包括挨家跑腿,有关风险的事向高手随时提醒着点,定期向大伙公布投资盈亏情况等等,不可白忙,提成中的钱也有他的劳务费。上面这些事就叫作合伙投资。

将这种合伙投资的模式放大100倍、1000倍,就是基金。

这种民间私下合伙投资的活动如果在出资人间建立了完备的契约合同,就是私募基金(在我国还未得到国家金融行业监管有关法规的认可)。

如果这种合伙投资的活动经过国家证券行业管理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审批,允许这项活动的牵头操作人向社会公开募集吸收投资者加入合伙出资,这就是发行公募基金,也就是大家现在常见的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是什么角色?基金管理公司就是这种合伙投资的牵头操作人,不过它是个公司法人,资格要经过中国证监会审批的。基金公司与其他基金投资者一样也是合伙出资人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牵头操作,要从大家合伙出的资产中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提取劳务费(称基金管理费),替投资者代雇代管理负责操盘的投资高手(就是基金经理),还有帮高手收集信息搞研究打下手的人,定期公布基金的资产和收益情况。当然基金公司这些活动是证监会批准的。

为了大家合伙出的资产的安全,不被基金公司这个牵头操作人偷着挪用,中国证监会规定,基金的资产不能放在基金公司手里,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只管交易操作,不能碰钱,记帐管钱的事要找一个擅长此事又信用高的人负责,这个角色当然非银行莫属。于是这些出资(就是基金资产)就放在银行,而建成一个专门帐户,由银行管帐记帐,称为基金托管。当然银行的劳务费(称基金托管费)也得从大家合伙的资产中按比例抽一点按年支付。所以,基金资产相对来说只有因那些高手操作不好而被亏损的风险,基本没有被偷挪走的风险。从法律角度说,即使基金管理公司倒闭甚至托管银行出事了,向它们追债的人都无权碰大家基金专户的资产,因此基金资产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如果这种公募基金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内募集投资者结束后宣告成立(国家规定至少要达到1000个投资人和2亿元规模才能成立),就停止不再吸收其他的投资者了,并约定大伙谁也不能中途撤资退出,但以后到某年某月为止我们大家就算帐散伙分包袱,中途你想变现,只能自己找其他人卖出去,这就是封闭式基金。

如果这种公募基金在宣告成立后,仍然欢迎其他投资者随时出资入伙,同时也允许大家随时部分或全部地撤出自己的资金和应得的收益,这就是开放式基金。

不管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如果为了方便大家买卖转让,就找到交易所(证券市场)这个场所将基金挂牌出来,按市场价在投资者间自由交易,就是上市的基金。

现在我们再来读下面的基金的概念,就不太晕头了吧。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投资于证券的集合投资理财方式,即通过发行基金单位,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托管(一般是信誉卓著的银行),由基金管理人(即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的投资。基金投资人享受证券投资的收益,也承担因投资亏损而产生的风险。我国基金暂时都是契约型基金,是一种信托投资方式。

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

1、 专家理财是基金投资的重要特色。基金管理公司配备的投资专家,一般都具有深厚的投资分析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股票、债券等金融产品,组合投资,规避风险。相应地,每年基金管理公司会从基金资产中提取管理费,用于支付公司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基金托管人也会从基金资产中提取托管费。此外,开放式基金持有人需要直接支付的有申购费、赎回费以及转换费。上市封闭式基金和上市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在进行基金单位买卖时要支付交易佣金。

2、 组合投资,分散风险。证券投资基金通过汇集众多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形成雄厚的实力,可以同时分散投资于很多种股票,分散了对个股集中投资的风险。

3、 方便投资,流动性强。证券投资基金最低投资量起点要求一般较低,可以满足小额投资者对于证券投资的需求,投资者可根据自身财力决定对基金的投资量。证券投资基金大多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使得投资者收回投资时非常便利。我国对百姓的基金投资收益还给予免税政策。

附带解释下证券基金有关的部分问题。

什么是基金的认购费和申购费?

就是你投资入伙时要交的费用,因为基金公司宣传吸收投资人的活动是要费不少钱的,这些费用自然不能他一家出,另外通过提高你入伙的成本,降低你入伙不久就想离开的欲望。

什么是基金的赎回费?

就是你撤回投资和收益是要交的费用,原因与上面类似。还有一条,就是有人撤资走的时候,为了还给你现金,基金可能不得不卖掉一些债券股票,这是对基金资产不利的动作,对其他不撤资的合伙人的利益有不良影响,所以让你留下点费用作补偿。

什么是基金的转换费?

就是同一家基金公司操作着多个基金,你持有其中一个基金,想把这个基金按同等资产数量换成该基金公司操作的另一种基金,应向基金公司交付转换的费用,原因也与上两条同理,主要为了提高你变动的成本,不愿让你频繁变动。

什么是基金交易佣金?

就是上市的基金在交易所市场转让时,为你提供交易服务的证券公司营业部向你收的劳务费。

证券投资基金为什么有那么多种?

这是因为不同的基金自己规定的主要投资方向和投资对象有区别。

股票型基金就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股票市场上的基金;

债券型基金就是绝大部分资金都投在债券市场上的基金;

混和型基金就是根据情况将部分资金投在股票上而另一部分资金投在债券上的基金(当然这种投资比例是可变化调整的),甚至根据事先的规定也可以部分投资在其他品种上;

货币市场基金就是全部资产只投在货币市场上的各类短期证券(风险很低但收益也低)的基金。

这些基金的投资风险由高到低的顺序大致是,股票型基金、混和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由于风险高低不同,所以投资者应根据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来选择风险水平适合自己的基金投资入伙,也可以通过低风险基金、中等风险基金和高风险基金都投资一部分的办法来分散风险和平衡收益水平,这种行为就叫作投资组合。

不同的基金在自己的名称上冠以什么“增长”、“价值”、“行业”、“蓝筹”、“小盘”、“周期”、“消费品”等等的字号,是将自己的主要投资策略风格标在名称上以便投资者一目了然,当然也不排除部分基金只是当初为了找个好名头切入点以便中国证监会容易批准成立。

上面讲的主要是证券投资基金。基金还有专门投资于房地产的房地产基金,专门投资于期货期权的期货和期权基金,专门投资于黄金市场的黄金基金,专门投资于实业的产业基金。这些基金对我们初涉基金投资的人来说投资机会不多,先搞通上面几种最常见的证券基金后再说。

在市场波动、观望气氛浓重时优先选择新基金,在牛市时选择老基金。

景顺长城,汇添富,上投摩根,易方达,广发,鹏华,嘉实,海富通,华夏等公司的基金。

如果是分红再投资,分红前后购买关系不大。如果现金分红,分红后申购好些。因为买基金有申购费的,分红前买,分红所得的现金是你交了申购费用后分回来的。所以前期较多的大比例分红基金最后在分红后申购或者设置分红模式为红利再投资。

2007年可能是个“基改”年。封闭式基金目前可以说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品种。首先,经过最近下跌后,封闭式基金的折价率再度扩大,再度出现价值“洼地”;第二,封闭式基金的大规模分红还未开始,年报公布之前,封闭式基金走出一波“分红前行情”是可以预期的;第三,制度性改革将会给封闭式基金带来新的契机。四,股指期货的推出。2007年下半年股指期货即将推出,这将吸引投资者采取买入高折价封闭式基金、卖空股指期货的这种套利模式来防范市场的系统性风险。这也将推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进一步缩小。

另外,站长团上有产品团购,便宜有保证

崩盘的历史事件

在房价飞涨、股市低迷的今天,可能我们没有经历过股市的崩盘,但回顾过去,历史上有十次市场崩盘,每一次都伴随着疯狂过后财富顷刻之间化为乌有的悲痛,也许能给今天的投资者一点警示。

1.1637年的郁金香狂热

这次事件是现代的所有投资者狂热事件的始作俑者。在这次发生在荷兰的郁金香狂热事件中,郁金香球茎的价格飙升至一个手艺人年收入的数倍。

2.1720年的密西西比泡沫

英国人约翰·罗(John Law)因为在伦敦的布鲁斯伯里广场的一场决斗中而被定罪。他后来成为了法国的财政大臣。他监督创办了一家公司,后来这家公司的股票成为投机炒卖活动的主要交易股票,最终股票泡沫破裂。罗最后穷困潦倒地在威尼斯去世。

3.1720年的南海泡沫

英国出现的第一次现代市场崩盘,原因是对一个完全没有前景的公司的交易。这次英国股票公司的泡沫事件以政治上的裙带主义、自我交易和内幕交易为特点。在这一点上,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4.1882年的法国股市崩盘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美国市场的崩盘,事件的导火索是费斯克(James Fisk)和古德(Jay Gould)等金融家寻求利用政治上的关系垄断金市。162美元每盎司的金价峰值在100多年的时间里都没有被打破。这次丑闻让格兰特(Ulysses S. Grant)政府的名誉受损,下一任总统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带领国会对这件事进行了调查。

5.1882年的法国股市崩盘

这次股市崩盘由Union Generale的破产所引发,其破坏性后果几乎令交易所内四分之一的经纪商受到威胁,直到法国央行的一笔贷款稳定了市场。不过,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据说画家高更(Paul Gauguin)在这次崩盘后退出了经纪业务,去从事更值得做的事。

6.1907年大恐慌

1907年10月,联合铜业公司(United Copper)计划垄断股市失败引发了这次大恐慌。直到摩根大通(J.P Morgan)说服其他信托公司总裁为美国信托公司(Trust Company of America)提供资金,经纪商和银行的破产才得到控制。这次危机最终促成了联邦储备系统的建立。

8.微崩盘:1997年10月27日的亚洲金融危机

香港的恒生指数下跌了6%,引发了全球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当日提前收市,收于554.26点。

9.2008年9月29日,救市表决未通过

在国会投票否决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简称: TARP)之后,道指经历了有史以来的单日最大跌幅,雷曼兄弟(Lehman Bros.)破产之后引发的一段极不稳定的时期内,该指数下滑了超过700点。

10.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Flash Crash)

这是高频交易市场特有的崩盘情况。道指在几分钟内下跌了大约1,000点,原因是计算机算法停止竞价导致股价大幅下跌,这种交易大约占当时市场交易量的一半左右。 一个小时内,11个投机者自杀身亡。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1929年大恐慌的第一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最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但回头来看时,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但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最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也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最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最终还是被他说服了。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最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他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最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最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跌到28,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1987年10月19日,又是一段美国股民的黑色记忆,这一天美国股市又一次大崩盘。股市开盘,久违了半个世纪的恐怖重现。仅3小时,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这意味着持股者手中的股票一天之内即贬值了二成多,总计有5000亿美元消遁于无形,相当于美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八分之一的财产瞬间蒸发了。随即,恐慌波及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地区。10月19日当天,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告跌。

随后的一周内,恐慌加剧。10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14.9%,创下东京证券下跌最高纪录。10月26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126点,跌幅达33.5%,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全部收益统统吞没。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纷纷下跌。于是亚洲股市崩溃的信息又回传欧美,导致欧美的股市下泻。

据统计,在从10月19日到26日8天内,因股市狂跌损失的财富高达2万亿美元之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及间接损失总和3380亿美元的5.92倍。美林证券公司的经济学家瓦赫特尔因此将10月19、26日的股市暴跌称之为“失控的大屠杀”。1987年10月股市暴跌,首先影响到的还是那些富人。之前在9月15日《福布斯》杂志上公布的美国400名最富的人中,就有38人的名字从榜上抹去了。10月19日当天,当时的世界头号首富萨姆·沃尔顿就损失了21亿美元,丢掉了首富的位置。更悲惨的是那些将自己一生积蓄投入股市的普通民众,他们本来期望借着股市的牛气,赚一些养老的钱,结果一天功夫一生的积蓄便在跌落的股价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股市的震荡刚刚有所缓解,社会经济生活又陷入了恐慌的波动之中。银行破产、工厂关闭、企业大量裁员,1929年发生的悲剧再度重演。比1929年幸运的是,当时美国经济保持着比较高速的增长,股市崩盘并没有导致整体的经济危机。但股灾对美国经济的打击仍然巨大,随之而来的是美国经济的一段长时间的停滞。 在1987年10月17日美国“黑色星期一”过后,率先恢复的是日本股市,并且带动了全球股市的回升。此后,日本股市一直呈上升态势,但另外一个噩梦般的恐慌却在酝酿之中。1989年12月,东京交易所最后一次开市的日经平均股指高达38915点,这也是投资者们最后一次赚取暴利的机会。 进入90年代,股市价格旋即暴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猛。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到此为止,股指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彻底破灭。股市泡沫的破灭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一方面证券业空前萧条。1991年股市大幅下跌以来的两年中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只有以往的20%。主要靠赚取交易手续费生存的200多家证券公司全部入不敷出,且经营赤字越来越大。1992年不少大公司的赤字高达400亿日元以上。

对外资本交易方面,由于对外证券交易额减少,出现长期资本收支盈余,日本戏剧性地变为了资本输入大国。

另一方面由于股市疯狂上涨,吸引企业都转向直接融资,银行被迫以风险大的企业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主要融资对象,从而间接地导致了银行业的危机。泡沫破灭后,日本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立即呈现设备投资停滞、企业库存增加、工业生产下降、经济增长缓慢的局面。影响所至,连房地产也未能幸免。日本房地产价格在1990年达到了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刚刚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当年资产价格的持续上涨激发人们借贷投机的欲望,日本银行当初急切地给房地产商放贷终于酿下了苦果。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和不良贷款不可避免地增加,使日本银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引发了通缩,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更持久、更痛苦的萧条。

日本经历了长期熊市,即使在2005年的反弹之后,日本股市离它的历史最高点还有70%之遥。 网上流传“房地产崩盘时间表”显示中国地产走势与1991年日本崩盘前颇相似。

房地产频遇调控,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也开始在网上流传。它回顾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更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09年崩盘。然而,多位专家却表示,两地银行体系、人口结构、城市化程度不同,“崩盘”可能只是“预言”而已 。 房价飞涨、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宽松货币政策、稳健财政政策。

日本国土交通省公布调查显示,日本地价连续第二年下滑,商业用地价格跌至纪录低位。

经济起飞晚了近30年的中国,金融危机过后地产价格依然火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3%。

“现在的楼市,确实和当年的日本非常相似。树长不到天上去,这样下去早晚要出问题。”曾在亚洲开发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现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不无忧虑地表示。

中金公司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也表示,确实有部分投资者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严重、经济过于依赖出口、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等等,都与上世纪80年代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

此外,中国也与当年日本有相似的低消费率、高储蓄率。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方面,中国也和以前的日本雷同。 政府对银行和企业的控制力、市场广度、银行体系和人口结构等都不相同。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看来,当前高房价症结在难以抑制的投机性需求。中国大量二、三线城市如今还可以吸引投机资金。所以这几年房地产整体还难以遭到崩盘的结果。“但是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果将会比日本更严重”。

戴德梁行策略研究顾问部董事黎庆文更认为,内地楼市10年内都不会崩盘。中国内地金融体系与美国、日本甚至中国香港地区不一样,央行对房地产信贷的控制力更强。

中金公司香港研究部副总经理沈建光也指出,泡沫前,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监管。中国政府对银行和企业有很强的控制力,可以引导资金流向,出台政策打压房地产泡沫。

沈建光认为,另一个视角是人口结构。1985年日本城市化率达76.7%高点,城市化接近尾声;中国城市化进程还处于加速阶段。只要吸取日本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及有前瞻性的政策,历史就不会重演…… 指如DOTA、梦三国、LOL、真三等竞技游戏中,一局比赛双方或多方因竞技,人头悬殊差距过大,而造成无法逆转的现象,称之为崩盘。

通货膨胀对黄金价格有什么影响?

在极端情况下,货币会等同于只带黄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失去其作为贵金属的价值,

因此可以说黄金可以作为价值永恒的代表,这一最明显的期限急事黄金

在通货膨胀时代的投资价值纸币的会议膨胀而贬值而黄金却不会用黄金和他的衍生品对通胀

的根源在于这样的一个事实黄金走势一般与美元的价值变动相反

黄金价格多少钱一斤?

从18年第三季度开始,美国GDP整体走弱,今年第一季度录得-5%。在上个月底,美国公布的第二季度GDP年率初值录得-32.9%。机构评论称,美国经济遭遇194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突显出新冠疫情对全美企业的冲击,这导致数百万美国人失业。截止2020年8月24日,国内黄金价格如下:

当前,市场预期美国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季率修正值为-32.5%,如果公布值好于预期,或利好美元指数,利空黄金;反之,或利空美元指数,利好黄金。

求美国花旗银行的简介

一、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812年6月16日, 纽约州特许设立花旗银行, 其英文名称为“City Bank of New York.9月14日,花旗银行在华尔街52号开业,为纽约的一些商户提供服务。银行总裁是塞缪尔.奥斯古德上校,他曾在独立战争中与乔治.华盛顿并肩作战。

1822年农业火险及贷款公司成立, 这是美国每一家股份制信托公司。1835年,该公司改名为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1929 年与花旗银行合并。其后,花旗银行的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ity Bank。

1856年,摩西.泰勒担任总裁,任职长达26年。

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 林肯总统恳请纽约各银行为联邦筹款15000万美元。花旗银行以黄金认购了7000万美元。

1865年,花旗银行加入新组建的美国国民银行系统, 英文名称改为:The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作为国民银行, 其经营必须符合联邦政府对偿付能力及流动资金能力所规定的高标准。在纽约市,国民银行的法定储备金被视为存款。

1893年,花旗银行就其存款及资产而言, 名列纽约市各银行之首。

1897年,花旗银行在美国银行业率先设立外汇部, 开始从事外汇买卖业务。

1902年,在伦敦、上海、香港、横滨、马尼拉、 新加坡及旧金山开设分行, 成为1918 年收购的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ation的国际业务网络的核心。

1904年,花旗银行推出旅行支票。

1908年,花旗银行于创立96年后,迁入位于华尔街55 号的前美国海关大楼。

1914年,根据在阿根廷设有分支机构的美国公司的建议, 花旗银行于11月10日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设立分行, 成为美国国民银行在该国的第一家分行。

1921年--1928年,1921年12月, 花旗银行成为美国首家按复利计算储蓄账户利息的银行。1928年5月3日, 花旗银行又向储户推出另一具有创意的业务;无担保个人放款。

1929年,花旗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 兼并进一步加快了银行的扩展:农业贷款及信托公司成为花旗银行农业信托公司。为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银行在交易广场20号兴建了摩天大楼。

1930年--1936年,尽客处于大萧条时期, 花旗银行仍通过在中国的业务收入维持了股息。

1933年,由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颁布, 花旗银行同其他美资银行一样,也注销了其投资公司。1935年, 花旗银行为小型企业提供月度支付贷款业务。1936年, 花旗银行在纽约市率先开办无需最低存款要求的支票账户业务。

1939年--1949年,30年代末,花旗急需 23个国家开设了100个办事机构,成为当时最大的国际性银行。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花旗银行在欧洲及亚洲的许多业务被迫停止。

1950年--1955年,随着美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 各种新型的个人银行服务应运而生,银行业开始大规模的发展。 个人支票账户及消费贷款激增。

1955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更改为The Fist National CityBank of New York。

1956年,花旗银行在商业贷款部安装了首台计算机。

1961年,花旗银行创立 可转让定期存单。 新成立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成为该银行境外分支机构的控股公司。 位于公园大道399号的新总部落成。

1968年--1974年,1956 年《美国银行控股公司法》对一家控股公司控制多家银行的作法加以限制。1968年, 花旗银行成立了针对一家银行的控股公司,使其可以扩展并提供新的金融服务。 其他银行纷纷效仿。1974年,为更好地适应其全球性业务, 该控股公司更名为花旗集团。同年,花旗集团将浮动利率债券引入美国金融市场。这一革新已于10年前由花旗银行在欧洲市场推出。

1975年,花旗银行成为在欧洲共同市场9国设有分行的惟一一家美资银行。

1976--1980年,1976年,花旗银行英文名称改为Citi Bank, N.A.。1977年,花旗银行设立花旗卡业务中心,通过便捷而多功能的自动柜员机和花旗卡,使其颇受欢迎的“花旗提供24 小时服务”广告宣传成为现实,一举改变了美国消费者银行业务的面貌。

1981年--1982年,进入80年代, 花旗银行注重发展消费者银行业务。银行在而达科他州及特拉华州开设了分行, 以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并收购了大来信用证。 花旗集团在收购了旧金山忠实联邦储蓄及信贷银行后,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控股公司。

年,约翰.雷德当选为董事长。

1985年,花旗银行将客户的私人计算机与其系统相连, 方便客户直接办理银行业务。

1992年,花旗银行成为美国最大的银行。 它的名称即意味着独具创意的银行业务。花旗集团的分支机构及办事处遍及90多个国家,成为业务覆盖面如此之广的惟一一家国际性银行。

1993年, 花旗银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用卡及消费卡的发卡行和服务行。同年,花旗银行兼并了80年代成立的数家储蓄银行, 贯以统一的名称Citi Bank,FSB。

花旗银行还推出其“风险之窗”管理模式,以国别、行业、 产品及客户为重点,从内部评估及管理花旗集团的总体风险。

1994年,花旗银行在俄罗斯开办了第一家外国独资商业银行。 花旗集团恢复支付普通股股息,1991年,这一项业务曾暂时中断。

1995年,花旗银行庆祝其开办消费者银行业务20周年。当时, 银行推出这项业务旨在全球范围内为消费者提供银行服务, 与消费者建立纽带关系。在北京,花旗银行于45 年后再次来华开办可提供全面服务的分行,并在越南和南非设立了分行。

1996年,花旗银行在亚洲的信用卡发行量最大。 台湾成为美国之外第一个发卡量超过百万的地区。 花旗银行在集团内部开展优质服务计划。

二、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花旗集团是一全球性金融服务公司。截止1996年12月31日, 集团在全世界拥有89400名雇员,在98个国家和地区约3200个网点为个人、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花旗集团是一家美国银行控股公司,1967 年根据特拉华州法律组成,现为其主要分支机构花旗银行的惟一股东。

花旗集团受1956年《银行控股公司法》约束, 接受联邦储蓄局的检查。花旗银行是联邦储蓄的会员行, 接受货币审计局的管理和检查。

花旗集团的业务主要有两大范围:环球消费者业务以及环球企业银行业务。环球消费者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全球性的、全面的服务,下设分行和电子银行、信用卡及消费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 环球企业银行业务为各公司、金融机构、 政府以及全世界资本市场其他成员提供服务。

三、主要业务范围

花旗银行,作为惟一一家推行全球业务战略的银行, 不单为遍及56个国家的5000万消费者提供服务,也在近100个国家为跨国、跨区及当地的企业客户服务。除了花旗银行, 没有哪家金融机构的业务和资源足以在如此之多的地方,应付如此之多的需要。 花旗银行已成为金融服务的世界品牌。花旗银行的名称即意味着服务, 不仅是满足客户的需要,更要比客户预期的做得更好。 主要的业务范围包括:

电子银行业务。通过花旗银行的计算机, 自动柜员机或花旗电话银行,在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内都可得到安全而便捷的服务。

信用卡业务。世界范围内, 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客户都可通过花旗银行发行的信用卡, 或花旗银行与其他知名机构共同发行的信用卡满足其消费需求,并适应其不同的财务状况, 花旗银行是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

私人银行业务。花旗银行在32 个国家中从事私人银行业务的员工可透过银行的人才、产品及策略网络, 令客户获得全球投资组合的第一手资料,花旗银行协助其寻求投资机会及识别投资风险。

新兴市场业务。花旗银行在新兴市场服务客户接近100年,源远流长,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因为花旗银行就像一家当地商业银行一样,持有营业执照,了解当地市场,并拥有训练有素的当地雇员,配合着跨区域性的优势向客户提供世界水平的银行服务, 这是花旗银行与从不同的优势。

企业银行业务。目前,花旗银行在100多个国家与全球性、区域性和地方性公司客户进行着合作。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市场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企业银行业务的基石。无论是在国内, 还是在世界任何地方,均可得到花旗银行优质的服务和专业的建议。

跨国公司业务。 花旗银行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之间的成功合作,是基于花旗银行数十年来所积累的银行业关系和经验。 这些公司大多希望向海外扩展,特别是向新兴市场扩展, 因为那里的消费者和商品市场欣欣向荣。

花旗银行在世界各地的深远发展是最具竞争力的特点。就规模,产品,能力,产业知识和经验而言, 花旗银行都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花旗银行的目标是将花旗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世界。 简而言之, 花旗银行全球独一无二的网络可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四、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

截止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集团资产总额为2702亿美元。 纳税后净收益为38亿美元,比1995年增加3亿美元。每股收益7.42美元,上升15%。1996年向股东支付10亿美元股息,回购股本31亿美元,使总资本比率及第一级资本比率分别高8.3%及12.2%,并建立了准备金,这些均反映出极强的资本积累能力。年终,股价每股103美元,年内上涨35.75美元,即53%。

五、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地位与实力

在信用卡和消费卡领域,花旗银行是全世界最大的企业, 拥有高达550亿美元的应收账款。截至1996年12月31日,花旗银行已发行6100万张信用卡(包括独自和联合发行),其中,欧洲有300万张、亚洲有700万张,拉美有900万张。 通过将信用卡作为一种首选的安全的支付方式来推广, 花旗银行将一个以现金支付为主的社会发展为消费者信贷的体系。

巴西大型的石油公司Petrobras与花旗银行里约热内卢分行密切合作。在过去的数十年间,花旗银行不断为该公司提供对策和产品,以满足其不断出现的贸易融资,现金管理及资本市场等方面的需求。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拉丁美洲首屈一指的银行。

花旗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亲密关系在像上海这样的新金融中心得到了体现。花旗银行在银行投资及保险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机会。目前,这些领域不仅在亚洲,而且在全球都迅猛发展。1996年, 《欧洲货币》杂志评选花旗银行为亚洲头号银行。

全世界的企业外汇交易人员和投资者一向将花旗银行的外汇业务看作其最佳的客户服务。《欧洲货币》连续18 年将花旗银行名列榜首。数十年来, 花旗银行在经营主要币种及新兴国家币种(总共有140种)方面业绩卓著。

花旗银行的企业银行业务遍及22个发达国家、75 个新兴经济国家,因此使花旗银行的收益多样化,平衡化。 花旗银行企业银行业务拥有20000个客户,这为花旗银行提供了丰厚的回报。由于花旗银行参与了市场发展的各个阶段,花旗银行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发展。

花旗集团证券部门的组织及承销技能普及全球:在美国, 花旗银行为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筹资10亿美元,为期3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是新闻集团的一部分,花旗银行与该集团在23 个国家有业务往来。这一笔交易涉及债务及股本投资工具。因而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年度破记录交易。在亚洲, 花旗银行是菲律宾长途电话公司3亿美元全球债券的协同经理人。

六、在中国业务发展情况

1902年,花旗银行在中国上海设立了首家分行, 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升起美国国旗的银行,花旗的名字也是由此而来。

1904年--1928年,分别在广州、汉口、北京、天津、哈尔滨、 青岛、大连、长春等城市开设了14家分行,开展了进出口信贷、 外币兑换、汇款、贸易及信贷调查等服务。

1940年--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部分行停业。

1983年,在深圳设立代表处。

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

1985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1988年,深圳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1991年3月在厦门设立代表处。6月上海代表处升格为分行, 再度写下美资银行在上海历史的新一页。

1993年2月在广州设立代表处。中国区总部由香港迁至上海,为首家在中国设立中国总部的国际银行。

1994年,在上海开设自动柜员机中心, 为首家在中国提供人民币提款、转调存款、查询结余服务的外资银行。

1995年,北京代表处在9月升格为分行,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分行的美资银行。

1996年12月底获批在上海浦东经营人民币业务, 成为获得人民币业务牌照首家美资银行。

1997年2月将上海分行迁址浦东,并将其原位于浦西的分行改为支行。4月4日开始经营人民币业务, 为首家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