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裸油价的名称由来

2.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3.为什么外国车的油耗都很低?

4.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却降了

裸油价的名称由来

中美实际油价对比表图片-中美实际油价对比表

2009年7月8日有媒体报道中国6月份月在一个月内连续两次上调成品油价后,有舆论质疑国内油价“虚高”,并指中国油价已高于美国。对此中国石化一位权威人士于7月6日提供了一份详尽的中美两国成品油价对比数据,力证国内油价目前仍低于美国。

中石化的专家给公众传达了一个新概念“裸油价”,就是不含税的油价。这位专家为了证明中国的油价低,避开高价区,用7月6日当天90号汽油的“裸价”和美国的同期油价进行了对比。认为,不含税的国内汽油价格为3.47元/升,比美国低13.03%,不含税的柴油价格为3.38元/升,比美国低11.75%。

中美石油产量历史对比

中国的原油产量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之后开始快速增长,1969年产量超过2000万吨,1978年产量超过1亿吨。1986年起至今,产量保持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中国产量达到1.81亿吨。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20世纪以来的产量增长历史相对比,可以发现中美原油产量增长的差异:

(1)美国在1919年之前处于起步阶段,在此阶段,美国的原油开采处于无序状态,造成了后期低产井的大量出现。中国从1949年恢复发展石油工业以来,一直由国家对石油工业进行管制,私人不能进行开采,这有效地保护了油田。

(2)1920年起,美国本土48州的原油产量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到1965年,美国原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达到7.1%。与美国本土48州产量增长类似,1965年起,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超过1000万吨,实现了自给自足,到1979年,中国的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1965~1985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接近53%(图4.16)。

图4.16 中美原油年度产量

(3)1966~1975年间,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的原油产量均高于4亿吨,处于高位稳定阶段。但由于本阶段内联邦政府对油价的管制和新增储量开始下降,美国的原油产量高位稳定阶段持续时间仅为10年。与美国相比,中国从1986年起对石油政策进行了调整,并在90年代以后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国的原油产量开始进入稳定增长的阶段。因此,从产量增长的历程上看,中美之间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4)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原油产量在经历了高位稳定阶段之后,从1976年起开始进入递减阶段,到2004年已降至1.76亿吨。中国目前处于产量的稳定增长阶段,在此阶段之后,原油产量也必将开始递减。

(5)从原油累计采出率来看,若将中国的累计采出率曲线向前移动49年,中国1949~2005年的原油采出率增长趋势曲线与美国本土48州(不含深水区域)在1900~1956年间的增长趋势曲线基本吻合(图4.17)。累计采出率曲线的相似性说明在达到原油产量高峰之前虽然中美两国的原油资源基础不同、产量增长历程不同,但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对原油的需求,原油的开采也经历了相似的发展历程。随着中国原油产量的继续稳定增长,中美原油产量增长历程的差异将逐步显现。

图4.17 中美累计原油采出率

为什么外国车的油耗都很低?

油价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系,无论你是否开车。因为我们的所买的东西都要依靠运输,油价上升导致成本上升,使所有商品的物价上涨是必然的。

当下中美两国的油价折算成同种货币以后从总体上来讲是美国的便宜,除了美国的平均油价便宜以外,还有一点是人们不是特别注意的,那就是同样一辆车加满一箱油,跑同样的地形,在美国要多跑更远一些,用开车人常说的术语就是美国的油耗低,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第一,竞争形成的美国汽油品质。

中美之间在汽油标号上看不出有什么不同,都是分成三个等级。炼油厂在生产汽油的过程当中到底如何保障品质消费者一无所知,其实就算是明明白白告诉你一些相关数据,对于非化工专业的人来讲也未必能听懂。但你凭什么相信美国汽油的品质就一定比中国的好呢?

这并非出自盲目的直觉,而是美国的加油站竞争激烈,质次价高的汽油会让消费者用脚投票。不是我们对加油站有多信任和对炼油厂有多信任,而是出自我们对消费者的信任,大家都会理性地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汽油来购买,这样不好的油站就会被淘汰。

而中国的加油站没有竞争,汽油供应渠道也没有竞争。不是我们盲目地不信任,而是没有经过对比的情况下我很难说我现在加的油就是性价比最好的。因此我们说垄断是吸血鬼,特权垄断是当今最大的腐败。

第二,空气品质也会影响油耗。

大部分汽车都没有涡轮增压装置,进气口会由于过滤网过脏导致进气不畅,恶劣的空气品质会使空滤很快地被灰尘堵塞,发动机自然进气的过程要是受到干扰,这就像是人带上口罩跑比赛,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成绩。

第三,中国很多地区的汽油添加物实际上是在掠夺消费者。

中国的很多地区打着各种旗号向汽油里面添加乙醇之类的添加物导致油耗上升,这属于商家和政府一道掠夺消费者,这种方法实施下来并没有使中国的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反而让相关的利益集团赚了个盆满钵满。

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在寻求石油替代产品,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环保本身就是一个替代的过程,添加乙醇产品不能说对环境完全没有用处,但油耗增加以后,排出来的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并没有降低太多,况且制造这类乙醇需要粮食作物会对土地产生压力。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没有竞争和消费者的自由选择。

第四,机油成本导致对发动机的养护不同。

美国超市六夸脱包装的美孚一号全合成机油价格在40美元以内,可以供普通小轿车更换一次机油,这种顶级机油一般用于豪华轿车。其它品牌的机油就便宜得难以想象了,很多给普通轿车换油的地方30美元左右全包。在很多中国人看来200元人民币换油似乎还是贵,但相对美国人的收入来讲那就不算什么了。

勤换机油导致油耗降低这是驾驶者所共知的常识,同时这里又一次牵扯到上面所提到的两个问题,产品的品质和空气的质量会对发动机产生影响,换机油的成本会导致人们对发动机的养护程度。

第五,路面质量对油耗的影响。

中国的高速公路除了拦路抢劫的收费站让人们深恶痛绝以外,路面质量时好时坏也是让很多驾驶者感到头痛的事情。除了国家大型主要的国道以外的省道,路面被那些大车搞得坑坑洼洼,驾驶起来从来都没有顺畅的时候。

美国的路面,无论是大路小路,驾驶起来就十分顺畅,可以想象在公路上要是以越野的状态来行驶,油耗肯定会高。

第六,人们对驾驶规则的遵守。

路权是美国人都自觉遵守的一种规则,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为什么要保障人权,反对特权了。在美国没有霸王车来破坏大家遵守的规则,因此人们会自觉避让那些执行任务的警车和救护、救火车,这些车辆占总车辆的比例很小。最关键的是人们同时在相互遵守规则的过程当中获得好处,大家不以破环规则为荣,而是以破坏规则为耻。

比如说路口主路上的车辆有先行路权,那么这些车辆就没有必要像中国那样减速。少量车让大量车的规则使能耗降低,当你转上主路后,支路上的车也会让你,这是一个公平原则。

再比如长途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大约有八成的时候是采取巡航定速的方式,而在中国大家超来超去,其实并不能使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到达目的地。美国的高速快慢分明,卡车和慢行的车辆自觉靠右行驶,超车以后一般会马上回到右面的车道,这样一般都不用取消巡航定速就可以超车。平稳加油会导致油耗降低这也是一种常识。

最后要说的是中美之间为什么要对比?很多中国人认为两个国家由于种种原因是不能对比的,这是一种自我作贱的想法。大家同属于人类,为什么我中国人就比人家贱?为了得到平等,要去学人家的长处才能赶上人家。而人家的长处都是在对比当中显现出来的,你连产生差异的原因都搞不清楚,就别说去赶上,连自己如何去改进都搞不清楚。

开车二十多年来对各种不同的汽车都曾经测评过,这一次发现我的陆虎车油耗百公里竟然低于10升,无论是从车辆自测数据,还是实际加油测量都是这个结果,而在国内自驾用的三菱小吉普(飞腾车)油耗就是这个水平。我曾经写过一篇《精打细算开飞腾》的文章被广泛转载,当时的测评在四驱情况下的油耗正好9.8升。有意思,这完全是两款不同级别的车。

这一次在美国的中部地区自驾旅游感受很深,在美国驾驶就是一种享受,其实享受的是一种自由的氛围——自由,同时尊重别人的自由。

为什么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却降了

在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前,国内油价出现了几次调整的情况。

本次调价窗口开启前,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据统计,5月以来国际油价上涨了将近10%左右。对于国内的油价来说,本次油价大涨后,92号汽油将重回?9元时代?(5月19日24时),95号汽油则会重回?9元时代?,95号柴油将重回?9元时代?!汽油价格上涨,而柴油价格却一路下滑,这是为何呢?其实和我们平时所用的汽油并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每升汽油会比每升柴油贵0.1元到0.3元左右,而我国汽油与国际油价目前已处于同一个价位上。

目前,沙特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主要原油生产国。由于这两个国家在近几年一直处于油价上涨阶段,所以沙特和俄罗斯也有很大的发言权。但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美贸易战等因素影响,两国对原油供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沙特表示其正在调整原油产量政策,以遏制其原油价格飙升势头。据悉,沙特阿拉伯将把日产量减少50万桶至60万桶/日(今年前三个月);俄罗斯将减产40万桶/日;利比亚则将进一步减少原油出口能力。

自4月初以来,全国各主要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月。从4月份开始,全国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大幅反弹,到了5月份依然没有结束。据统计,截至5月12日共有157个省份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截至5月11日确诊养猪数量达到了20631头(其中生猪16825头)于非洲猪瘟疫情。而在猪病多发季节内出现疫情会导致人们对食物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需求量增加,进而导致食用植物油需求增加,相应地国内柴油需求也将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