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油价调整-西部最新油价调整
1.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2.我国油价到底有多高
3.当年火爆一时的“油改气”现在为啥很少见了?
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一、总量态势
1.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5.9%。分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3.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97.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8.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9%,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02个百分点;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3.就业目标完成较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万,完成全年目标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完成全年目标的5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万,完成全年目标的77%。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上半年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09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75%。
二、因素与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城乡消费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8436亿元,增长26.8%;农村9966亿元,增长23.2%。在城镇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5%、26.6%和26.2%,第一产业同比加2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西部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城镇34819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16224亿元,增长20.0%;批发和零售业4306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7207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4.0%。
2.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2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进口5676亿美元,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4亿美元,增长45.6%,比上年同期加3.4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增速减缓
1-5月份,国家财政收入完成2906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增速同比加.2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是关税和企业所得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 本外币存贷款反向变动
6月末,广义货币 (M2)余额4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7%,增幅比上年末高0.6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余额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9%,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6.86和3.7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9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5%,比上月末低0.84个百分点。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38亿美元,同比下降1.75%,上半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0亿美元,同比少增23亿美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1.98和0.74个百分点;外汇贷款余额2753亿美元,同比增长48.63%。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24525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外汇贷款增加553亿美元,同比多增388亿美元。
5.银行间市场成交量扩大 利率略有所回升
6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8.31万亿元,日均成交 4153亿元,同比增长55.9%,同比多成交1489亿元。
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07%,比上月高0.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8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08%,比上月高0.2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1个百分点。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1.95%,比上月末高0.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
6.全球股市普遍下跌,A股跌幅全球之最
受全球经济下滑和油价持续高走的影响,全球股市普跌,美股创两年来新低。A股处于下跌中继当中,第二季度上证综指收于2746点,单季跌幅达20%。由于越南股市已反弹30%,因此上证股指自6000点以来跌幅是同期全球之最。
影响A股下跌趋势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对国内经济下滑的担心和CPI的持续上扬,并且与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国内机构对A股仍是一片看淡,基金赎回压力大增,反过来又进一步对A股走势构成压力。
三,政策效应
1, 总体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可谓是多事之秋。继南方雪灾之后,四川又发生8级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一波三折,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全球通胀上升,增长趋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上半年GDP增长10.4%,CPI上升7.9%,呈现出经济增长明显滑落,通货膨胀高位趋降的态势,与人们的预测大致相符。
经济增长回落,表明我国的经济运行进入了本轮增长周期的下行区间。不过,目前仍处在高位,回落的空间还有。人们对增长回落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如果回落过大,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可能无法掩盖和拖延;二是官员晋升的锦标赛以及政府的正当性和威信也可能受到影响;三是就业困难有可能增大,社会稳定会受到威胁。
其实,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经济运行风险的进一步积累。这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一是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虽然符合经济调整的需要和方向,但增加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操作方向不错,但一时难以到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旧,甚至呈加剧之势。三是企业利润增长下滑,个人收入增长趋缓,而政府收入增长过快,再加上相对价格扭曲,既可能在通胀较高的情况下使增长进一步下滑,更不利于结构调整。
关于地震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在经济上,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估计在上万亿元左右,有的甚至无法补救,但损失的是存量资产,而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引致和增加的是新的社会需求,拉动的是流量的增长。在社会生活方面,地震也是危险和机会并存,应对和把握得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合,否则,也可能是又一次付出的学费。
2, 关注全球通胀和国际金融动荡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基本趋势是经济增长趋缓,通货膨胀加速。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0.8%,二季度会进一步萎缩,CPI已经达到3.7%,今年夏季有可能超过4%,是欧洲央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2倍。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4%,晚些时候有可能达到5%。美国经济增长率一季度为0.6%,全年预计为1-1.6%,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1.1%,为2005年9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也是26年来的第二大升幅,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3.8%-4.2%。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两位数,越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5%,形成了全球通货膨胀的态势。
很多人将通货膨胀的上升归之于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议有一定道理。近四年来,国际油价每年以每桶10―20美元的幅度上涨,自去年7月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监督原油一篮子平均价翻了一番,从70美元涨至140美元,今年涨得更快,前6个月提高了近50美元,涨幅超过了40%。近三年,国际粮价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3、4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猛涨75%。然而,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全球通胀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国际货币政策环境过于宽松,特别是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而实行了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日本央行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至于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由于采取不同形式使本币与美元挂钩,因而当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元走贬时,也就无法收紧自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等于美联储输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这是目前国际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不是什么人的阴谋。因为,现行的世界秩序是一种强权主导和盛行的格局,而各个国家又都是民族利益至上,其行为方式和政策选择都是为了最大化本国的利益。
与全球通胀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动荡的加剧也值得特别关注。最近,美国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运营危机,一周之内两家公司的股价跌去了50%,半年内市值合计蒸发了460亿美元,受此拖累,纽约三大股指全线下挫,全球市场发生“金融海啸”。与此同时,美国印地麦克银行由于包括次贷在内的信贷资产出现大批坏账,造成亏损,发生流动性困难,出现挤兑,因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案。于是,次贷危机远未结束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自去年9月次贷危机暴发,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次贷危机的冲击一浪接着一浪。去年底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著名金融机构相继报亏和扩大损失计提,并向外寻求融资,市场流动性压力剧增,美联储在向市场流入资金的同时,与欧洲央行等联手干预。一些人预断,次贷已经见底。今年三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迫使美联储紧急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到了4月份,历时几个月的金融市场动荡一度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一些人又预测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这一次的冲击让人们重新认识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由于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承担着美国12万亿美元普通住房的融资或者信用担保,其破产倒闭可能是灾难性的,与之相比,次贷危机已经引发的金融动荡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美国政府不可能见不救。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已达506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5787亿美元),并且是两房的最大债权人,损失已无法避免,即使美国政府通过发行更多的国债施以援助,也只是减少了一些损失而已。
3, 货币、汇率与短期资本流动
今年以来,面对通货膨胀上升之势,央行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曾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回收流动性1.3万多亿元,并按季度加强了对贷款的控制。应当肯定,从紧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应当坚持,不能因通胀率的高位回落而改变。但是,具体操作还是可以讨论的。数量控制是刚性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就是证明。不如适当放松数量控制而运用利率调节,这就会给那些能够承受得起的企业以选择的余地。
央行偏好于数量手段而摈弃价格手段的原因在于,在中美利差倒挂和升值压力未解的情况下,运用利率调节会刺激热钱流入。特别是最近,有人估算热钱流入的规模达到1.75万亿美元之巨,更增加了央行的顾虑。其实,热钱本身的概念就不清楚,不如改用短期资本流动,其数量也是一个难以准确估算的问题,上述估算就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我们曾经指出,短期资本流入套汇套利的激励,主要来自于汇率升值预期,利差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短期资本不可能在银行呆那么长的时间,而实际利率为负和存贷款利差过大造成的相对价格扭曲和财富逆向转移才是主要问题。对此最好的证明是,在股市走低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利润猛增,中信、浦发、民生、招商预增100%以上,其中,中信和浦发分别是150%和140%,全部上市银行上半年预增利润有望达到70%,全年达到50%,其中,利差收入占1/3以上。要知道,政策操作和市场调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适当的政策。因此,政策调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能只求稳妥,不求进取,否则,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其失误和风险可能更大。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6.1%,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累计升值接近20%,但对欧元不升反贬。有人认为,升值已经到顶,升值速度过快,升值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其实,短期资本流入加速,升值压力依旧,说明升值并未到位。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通胀需要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既不能把抑制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之于货币政策,也不能把升值的目标定位于治理通货膨胀;汇率升值主要是调整内外相对价格关系和解决经济内外失衡。不仅如此,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既有互补的一面,也有互替的一面。汇率升值减少了相对价格扭曲和外部需求,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在没有调整到位以前,升值预期和升值压力造成的短期资本流入,还会推动通货膨胀。CPI和PPI的不同走势、储蓄存款回流、一般市场价格与资产价格涨落互见以及本外币存贷款的反向运动,均与此有关。
人民币汇率升值必然会增加进口和抑制出口,今年以来出口增长趋缓、进口增长加快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关闭破产,纺织等一些出口行业和珠三角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受到明显影响。这正是汇率调整的目的以及调整的代价或者机会成本。须知,任何政策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经过调整,汇率趋向合理,内外失衡缓解,国内资源配置和经济结构改善,失业的工人就会重新就业,经济也会恢复增长,虽然会有一个过程和时滞。应当指出,人民币汇率升值,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正是进行调整的好时机。如果没有困难,生产多少出口多少,利润不断增加,日子很好过,谁还去调整?事实上,真正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逼出来的。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是技术水平低、加工程度浅、增加价值少的企业,这些企业也正是需要退出的企业。这些企业不退出、不转型和不升级,新的企业就进不来,只有低水平和低技术的企业退出去或者转型升级了,新的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企业进入了,技术水平才能提高,产业发展才能提升,出口结构才能改善,中国才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这是汇率升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汇率政策就成为调整的主要手段。在最近的汇率政策操作中,央行改变了一升一贬的操作方式,开始了对美元、欧元和日元同时升值的操作。这是一个进步。实践证明,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做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反而扩大了汇率政策的操作空间。至于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运用其他政策手段予以平衡和缓解。最近出台的提高纺织业出口退税的办法就是如此。
在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和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情况下,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造成了风险的积累,而资本流动的逆转则将是危机的来临。最近越南的情况就是证明。因此,央行不仅要治理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而且要关注资本流动,保持金融稳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虽有滑落,但依然保持了10.4%的增长速度,似乎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是,资本流动的逆转也许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其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中国目前的情势又是历史上不曾遇到过的。所以,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在加强资本流动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对资本流动趋势和情况进行有预见的研究和事先的充分准备。这样,在事件来临时就能处于主动地位,进退有据,应对自如。
4, 把治理通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
在上个季度的经济分析报告中,我们明确地指出,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度通货膨胀时期,这个时期并不是一、两年的短期的,而可能是中期的。即使下半年的消费价格走低,今年的通胀率也不可能降到6%以下,明年也不会更低,企图把消费价格控制在5%以下是不可能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不得不调整人为压低资源要素价格,都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即使别的因素存而不论,仅就粮食来看,问题也是很清楚的。尽管今年的夏粮取得了丰收,预计达2400亿斤,全年粮食产量10241万斤,但是,在国际粮价大涨和粮食危机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据了解,现在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市场价格已经达到0.82元/斤以上,虽低于5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接近1元/斤),但远高于2008年国家规定三级白麦的最低收购价格(0.77元/斤),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粮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不仅现行收购价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再一次发生谷溅伤农的事情,也阻止不了粮食的走私出口。因此,与其采取价格控制和扭曲相对价格的办法,不惜代价地把通货膨胀率压至5%以下,还不如面对现实,在稳定通胀预期和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相机抉择,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校正相对价格关系的人为扭曲。
在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人们更关注价格总水平和通货膨胀,而忽视相对价格和比价关系。这一点不难从新闻媒体的舆论中得到证明,政府把治理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就是其集中表现。不仅如此,为了治理通货膨胀,政府甚至采取了控制物价、扭曲相对价格的做法,如扩大实际利率负值,保持资源要素低价,进行不适当的价格补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一个传统的错误观点,即认为通货膨胀会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其实,通货膨胀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虽然对低收入阶层的损害较大,但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的是相对价格扭曲,而非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如果说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相对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那么,用扭曲相对价格来抑制通货膨胀,造成的问题可能更大。因此,把抑制通货膨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也许更为恰当。6月20日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就是一例。如果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油品的消费和浪费还会增加,财政补贴和社会不公也会继续扩大,供应紧张的局面就会加剧,油价还要进一步上涨。而调升成品油价格,虽然有可能使今年的消费物价稍有上升,但会使以后的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国际油价应声回调就是证明。因此,对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说,成品油提价是长期利好。目前,美国的汽油价格是4美元,日本是188日元,香港是16港元,而国内提价后是6元多。如能通过几次调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和联动,进而放开油价,就可以彻底消除油价管制中发生的种种荒唐事件,降低经济运行风险,改善中国的能源安全。因此,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奥运会以后,应当继续做下去。油价如此,其他价格也是一样。
此次成品油提价虽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与此同时采取的一些价格管制和补贴措施还值得讨论。发改委在把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的同时,宣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不得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农业和生产化肥用电价格不作调整,对全国发电用煤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发电用煤出矿价不得超过提价当日的实际结算价格。此外还出台了一些价格补贴。从这些情况中不难看出,一是价格调整的政策目标全部集中于此次提价不能影响消费物价,这与其说是关注民生,不如说是为了政府的面子,结果是大大削弱了调价的效应。比如,如果说低保补贴标准较低,应当及时提高;既然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价格不得提高,为什么借此提高低保标准。再如,出租车租价不能提高,油价提高由政府补贴,究竟补贴了谁?能够经常打的的不会是低收入群体。二是进一步扭曲了相对价格关系,比如,与油品相比,天然气价格本来偏低,现在更低了。再如,煤电联动搞了多年,很难推动,这次政府干脆把它取消了。三是政府的价格管制大大加强,以至于深入到很多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中去,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事情。可见,用加强价格管制和扭曲相对价格关系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四,体制分析
1, 关于国企高管的激励和薪酬
在第1季度的报告中,我们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先收租,后分利,收租和减税并行的建议,这里根据新的情况再做一点补充。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企业高管的激励和薪酬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国资委和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并着手实施股权激励。开始时,境外高管的高薪和股权激励只是画饼充饥,名义上与国外高管一样,实际上拿的仍是国内工资。当年刘金宝案就涉及到这样的问题。然而,只要有了这类制度规定,企业及其高管都会通过自发的制度创新,千方百计地将其从名义规定变成实际的好处。于是,除了令人膛目的在职消费以外,国企高管的薪酬也如脱缰野马。资料显示,2002年中央国企主要负责人的实际平均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是12倍,2003年扩大到13.5倍,前不久,人大常委郑功成在审议国有资产法案时说,央企高管年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高达数百万元,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有的企业经营者自定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年薪超过数千万元。中移动1997年推出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范围从最初总公司董事、高管扩大到分公司高管和其他雇员,历年来,这家公司经理人员共动用100.6714亿港元认购期权3.5395亿股,以行权时的市价计算,相关收益高达111.2196亿元。
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为此设定上限封顶,规定激励对象的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权授予时薪酬总水平,境内上市公司和境外H股公司不得超过40%,境外红筹公司不得超过50%,超过上述规定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不再行使。与此同时,中纪委也发布《国有企业***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于〈中国***缓慢行走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对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要进行党纪处分。其实,股票期权封顶也与当年的奖金封顶一样是管不住的,党纪处分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相对价格扭曲,资源要素租金变成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对企业高管的任何激励安排都缺乏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内部董事为主制定的激励方案不可能合理。因此,与其在激励安排的具体办法和管制上做文章,不如在基本制度基础的改革上下功夫。
五,趋势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通胀和金融动荡还会继续,国内政策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奥运会是最重要的事件,对当期的经济运行既有推动,也有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具体预测如下
季度
经济指标 2007年全年(实际) 2007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3季度(预测)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GDP 11.4 11.5 10.4 9.8
工业增加值 18.5 18.5 16.3 16.0
固定资产投资 24.8 25.9 26.3 25.0
消费品零售额 16.8 15.4 21.4 22.0
出口 25.7 27.6 21.9 20.5
进口 20.8 18.2 30.6 28.0
消费物价 4.8 3.2 7.9 7.5
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
我国油价到底有多高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统计,全美在职工作人员约为1.3亿人(不包括自雇人员),平均工资是43460美元,平均每小时工资是20.9美元。劳工统计局将所有行业分成22个大类,在22个大类中,平均工资最高的是管理人员,年薪102900美元,担任管理职务的有611万人;平均工资最低的是食品相关行业人员,年薪20880美元,该行业员工有1121万人。
国际市场上不断高企的油价,导致目前美国全国平均汽油价格超过每加仑3.83美元{1加仑(美)=3.785升约合每升6-7元人民币],美国西部的加州涨到了4美元一加仑。但是这包括了不收费的高速公路费用和13%(有些地方是30%)的燃油税,人家月工资一般水平是3621美元(2011年)左右,约合人民币22876元;人家的工资是你的8倍,油价还比你便宜,你说咱们的中石油和中石化黑不黑?
当年火爆一时的“油改气”现在为啥很少见了?
前几年 汽车 “油改气”的确非常的火爆,但是这几年车辆“油改气”基本很少见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个人认为是“油改气”除了对车辆的性能有影响还和私家车改气不划算有关系。
车辆改气以后,第一,发动机不享受质量三包,等于你的车辆发动机如果在三包期出现任何质量问题,是不会给你免费索赔的,所以大多数人都不改气。另外车辆改气以后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很高,尤其是对气门的要求很高,好多车改完气以后行驶公里数不多,气门会下陷。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多数私家车真的没有必要改气,私家车一年也就是行驶一万多公里,不像哪些出租车或者是专门跑运输的车辆,一年能跑十几万公里,这些出租车改气比较划算,一公里省一毛钱,十万公里就是一万,这些的确比较划算的,但是相对私家车还是不建议改气。
其实油改气都不是 汽车 生产厂家改的,都是一些 社会 上的改气单位,不知道这些改气单位是怎么通过国家质检的,改完气以后,好像是两年一审,比较麻烦。对于私家车来说,后备箱空间本来就不大,里面装个气罐占好多空间,改完气以后,有些车辆经常会发动机故障灯亮,另外万一哪天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气罐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但是这样的概率很小的,所以到目前为止,车辆“油改气”已经慢慢推出了 历史 的舞台,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留言。
也许只是一部分城市减少了,油改气的车在我们大庆根本没有减少,倒是有增多的趋势。
首先说一下改气的好处。
一经济:一般1.6至2.0排量的 汽车 ,按照目前的汽油价格,每公里大约在五毛至八毛,而改气后一般每公里两毛多至多三毛。对于出租车网约车和经常跑长途的车主来说,差价是很大的。就拿我朋友的轩逸经典来说,烧油每公里四毛多(烧油车里油耗算是很低的),烧气两毛,每天跑滴滴公里数大约三百公里,一天差价六七十元,一个月节省两千多块钱,而目前油改气连工带料两千多,一个月就可以把改气的成本节省出来,一年可以多赚两万多,轩逸经典新车的价格才六七万,三年在燃料上就能省出一台新车的钱。至于出租车每天公里数更高,省的也更多,大庆的出租车都是1.8帝豪和桑塔纳三千,这两款车烧气和烧油差价更加大,所以,出租车清一水的都是改气的。至于说那些年限久的老A6,尊驰,天籁,雅阁甚至GL8那更加夸张了,每公里一元左右骤降至四毛,跑黑车的好多都是买二手老B级车改气非法营运。
二.环保。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经过处理后的天然气几乎不含有硫化物,并且在充分燃烧后也只是产出水和二氧化碳,在日益重视环保的今天,可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出租车跑到报废,三元催化都还很干净。
再来说下弊端:
1. 高压线、火花塞、点火线圈损害率高。其实这三样属于易耗件,一般车更换时间大致六万公里,改气后可能三万就要换。据笔者开滴滴和出租车的朋友说,实际差距不大,一般四五万也没问题。
2. 动力性下降。大多数油改气的车辆在行驶时都会发现动力性有所下降,车子没劲儿、怠速抖动、爬坡以及超速会比之前吃力。这一条,也跟改气后的调试有关,想省气就把进气量调低,必然动力下降,实际大可以提升进气量来增加动力,本来燃料就省了不少钱,何必再损失动力来省那几分呢?朋友的轩逸经典亲测与烧油动力相差不大,所差就是瞬时加速稍稍差点。
3. 续航能力不足。如果要跑长途的话,需要将天然气和油全部加满,并且满气的行程大概在200公里左右,如果经常出远门的话,影响还是不小。这一点,对于加气站多的城市问题不大,比如大庆和新疆的一些城市,加气站分布极广,到哪都能加,只不过去外地就需要注意加不到气的情况了。
4. 油耗增高。在油改气的过程中需要对发动机进行调试,所以调试后如果再切换回烧汽油的话,油耗将会有不少的增加。朋友的轩逸经典,改气之前油耗每公里四毛,改气后再烧油,增加到五毛多,但是,一般也用不到烧油,大庆加气很方便。
5.各地规定不同,燃气改装在本地也许合法,但是到了别的城市,有可能会被认定非法改装,听朋友说,大庆的改气车,到了安达,交警发现改气,就会罚款两千元,在大庆改装时到手的车用气瓶使用证在安达被认定非法。
6.后备箱放了气瓶占据空间,剩余空间有限,装不了多少东西。气瓶重量也不轻,容易对减震造成伤害,也有些影响舒适性,不过不太明显。至于说气瓶可能爆炸的人,大可不必担心,只要在正规改装点改装,车子撞废了也没看哪个气瓶爆炸的。
7.入冬后,天然气价格会提高,而且偶尔供应不足。每年冬天总会偶尔有跑了几个加气站加不到气的情况,即便能加到,也要排队排很久,不过只是偶尔。
最后再阐述一下,为什么有些人会感觉改气车越来越少。原因大致有几点,
1.需求决定价值,一般自用车,每年跑不了多少路,改气省不了几个钱,根本没有必要改装。
2.一般改气的都是十五万以下的车子,高档一点的车,车主也不需要省那点油钱。
3.现在电动 汽车 也非常经济,跟改气车每公里成本不相上下,比如南方一些城市跑网约车和出租车很多都用电车。这个和北方就很不同,北方气温低,电动车在北方会水土不服,大大缩短行驶里程,而且低温对电瓶的伤害也大,所以北方城市油改气车比电动车实用。
4.涡轮增压车不适合改气。还有一些车型,改气后要安装点火提前角,要不然动力不足而且耗气量增大。
改变燃料种类的后果就是小毛病多,首先就是动力下降。单点改气功率下降厉害,但有些车型还在使用。多点直喷动力会有所改善,但是动力依然不如使用燃油足。车辆温升快、发动机温度高,对气缸盖有一定的要求。例如长城C30改天然后,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怠速不稳、熄火、动力下降、不容易启动的现象,经检查是缸盖热变形导致,因此C30改气后必须要更换专用的气缸盖,虽然别的车型没有发现此类问题,但是也看出来改气后发动机温度过高,并且会造成硬件寿命缩短、点火系统寿命短、例如缸线、火花塞、点火线圈都要换掉。
改天然气不仅改变燃料种类,而且 汽车 线路也有一定的改动,改过线路后增加了隐患、故障点增加,出事故后保险可能不会理赔。而气瓶大多数只能放在后背箱内,后备箱空间被占据一半左右,并且气瓶自重上百斤,有些车型后减震压缩的严重,导致后屁股下沉,这时候不得不更换加强减震,舒适性会大幅度降低。
安全问题,虽然天然气瓶是防爆的,而且经过火烧高空投掷等实验,非常安全。出事故事时气瓶没有破裂,但是输气管道可能破损破裂,天然气就会逸出来。这时候就很危险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关闭总阀门,天然气在空气中浓度上升后会不会爆炸?这是一个改气车辆最不愿意提及的问题,可能百年不遇吧!
天气气能量密度低,一罐气续航里程在200公里左右,导致去加气站次数过多。而且大部分城市加气站短缺,加气是需要排队的,浪费时间。
天然气改装费用高、气瓶需要年检。天然气改装费在5000元以上,并且气瓶两年一次审验。虽说改气后使用成本可以下降一半左右,但是私家车年行驶里程并不多,停放时间长。停放时天然气会慢慢泄压,尤其在冬季,天然气压力会随着温度降低而降低,导致行驶里程进一步缩短。
改气后影响车辆保值率。改气后如果在改回油,油耗会增加,并且卖二手车时价格会被压低,就是因为改气对发动机伤害大。目前大部分私人加油站92#汽油价格在5.x元/升,改天然气优势已经不大,只有营运车辆行驶里程多才会有优势。
改气的好处:积碳少、机油寿命长、使用成本低。但是私家车年行驶里程短,改气带来的副作用远远大于节约的油钱,综合下来改气反而不划算,这就是近年来私家车很少改气的原因。
在我所生活的城市,不说私家车,出租车油改气几乎是百分百的比例;所有跑长途的黑车也都是油改气;而私家车包括一些豪华车也有自行改气的,他们无非一个目的,省钱!!除了出租车/黑车以外,近年来私家车油改气的确实在逐渐减少,我觉得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第一,纯燃油车后期的油改气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危险系数远高于纯燃油车,很多私家车主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
第二,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我这边天然气价格已经接近汽油价格,这对于每年行驶一两万公里的私家车而言,所节省的费用与油改气的花费相比有点不对等,经济账不如以前划算;
第三,新能源 汽车 的崛起严重制约了油改气的发展,新能源 汽车 相比油改气更安全、更经济,而价格方面可以低至三四万元一辆,消费者可以有更多节油选择了。
第四,油改气 汽车 动力明显不及燃油车,故障率还远高于燃油车,驾驶体验不好。
出租车油改气,主要考虑经济账,他们每天上千公里至少的奔袭,有的更多,汽油与天然气的差价可以为他们节省相当可观的费用;而新能源 汽车 价格要么太高,要么续航里程太短,根本不适合出租行业,所以他们只能选择虽然老套但是更加经济的油改气方式。
前些年,很多地区都流行油改气,不光营运车辆,很多私家车都改,但是这几年似乎很少见到了,除了营运车辆以外,私家车进行油改气,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说油改气能够节省一半的燃油成本,但事实并非如此,油改气能省多少钱取决于当地的天然气价格,打比方说南京的车用天然气价格大概为4元钱每立方米,和新疆的天然气价格为两元每立方米,这其中差距达到了一倍之多,不只是南京,很多东部城市的天然气价格都较贵。前几年,家用车的油耗都比较高,油改气能节省很大一部分的行驶成本,但是随着造车技术的不断提高,家用车的油耗也在不断降低,如果在东部城市,油改气可能每公里只能节省两毛钱左右,除非是营运车辆,对于私家车来说得不偿失。
除了省不了多少钱以外,油改气还有一定的风险,首先油改气之后,车辆的发动机也就失去了保修的权利。其次油改气之后会出现一定的动力下降,大概在20%左右,并且油改气的车辆续航也会下降,续航里程基本都在300公里以内,无法满足长途出行的需求。有些车主油改气之后,看到油价下降又改回来,但这会导致车辆的油耗增高,所以油改气会对车辆造成一些不可逆的伤害,所以现在很少有私家车的车主愿意油改气。
在我国特别是东部城市,加气要比加油更麻烦,因为每个城市的加油站的数量都比较多,但是加起来的数量一般都较少,这也造成了加天然气的不便,根据统计,中国天然气 汽车 突破600万辆,但是加气站只有8400多座。而且加气站多集中在西部城市,东部城市较少。新疆的天然气 汽车 保有量位居全国首位,约为107万辆,其次是山东,约为90万辆。这也证明了油改气具有一定的地域限制。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己拥有一辆 汽车 已经成为标配了,无论是为了出行方便还是为了面子,买一辆属于自己的 汽车 ,但是不少在买了 汽车 之后,才会发现每个月的加油费对于普通家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在以前很多车主都是比较能接受 汽车 油改气的,感觉能省不少钱。那时候有这样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毕竟用气比用油要省钱。但对于一些私家车可能表现的不明显,一些经常用车的出租车,或者是用面包车接活拉人的车油改气当时也非常受人欢迎,但为什么现在却没有人去使用了呢?
第一 汽车 油改气之后,虽然省下了不少的油费,但是在 汽车 进行油改气改装的时候,就需要一笔很高的改装费用,而且 汽车 油改气这个技术对于维修师傅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如果维修师傅的技术不过关,那么 汽车 油改气之后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第二, 汽车 油改气之后, 汽车 主要使用的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价格比汽油的价格便宜了不少,但是在城市里面,加油站的数量以及分布要远远比天然气站的分布多很多,范围也广很多,所以很多人们将 汽车 油改气之后,却发现找一个天然气站实在是不方便,而到处都可以找到加油站。
第三, 汽车 油改气之后, 汽车 的动力和续航能力以及动力远远不如燃油车,很多车主表示 汽车 油改气之后,容易造成后期的超车加速无力或冷启动困难。
所以我认为当时油改气那么受欢迎,一定是有它的的优点,油改气之后比较节省支出,毕竟天然气的价格要比汽油的价格便宜很多,但是由于政策的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是不允许私自油改气的。检车过不去,交警查的严。再就是人们意识到 汽车 油改气之后, 汽车 在动力,续航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还有就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油改气 汽车 ,发生自然爆炸的事件屡见不鲜,所以整体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都不会进行 汽车 油改气了!
还有一个加气困难啊!有些车主表示,在加气的时候就比加油等待的时间长。就是因为加油的地方还是比加气的地方多,有不少出租车为了省钱,很多车都会选择油改气,这样一来,加气的时候要排队等着,车主就感觉很难受。
综合以上几点油改气之所以越来越少是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是分不开的。而且现在的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慢慢看清了油改气的弊端。因此现在油改气的 汽车 就越来越少了。
早在几年前,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对于乘用车的节能减排意识还不高,当时新能源和电动车型还不像现在这么被热捧,有那么一种能源车型反而受到了像公交车、出租车等用车大户单位的喜爱,那就是油改气(天然气)车型。这类型车辆能够大大的节省每辆车的油钱支出,可以帮企业省下不少钱。虽然这种车型改装之后,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不过,只要驾驶员摸清了这类型车辆的特点,正常使用,基本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一、动力下降
直接改变车辆的燃油类型,所带来的最大负面效应就是动力普遍会下降10-20%左右。举例说明可能原来燃油车的最大马力是120ps,结果改成了天然气之后,发动机的动力可能下降到108ps,甚至更低的96ps,原本轻轻松松就能爬坡成功,这时候可能就需要一脚油门踩到底才能上得去。而且油改气之后,会带来很多发动机的问题,比如说发动机温度高、需要经常更换气缸盖,而且像火花塞点火线圈,这些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会大幅减短。
二、政策限制
国家政策对于个人车辆改装油改气车辆虽然允许,但一般不建议改装,毕竟很多改装企业自身的能力有限,一旦改装后,会损害到发动机这类主要部件。毕竟天然气和汽油,天生的物理特性不一样,改装企业需要针对天然气的物理特性,将整辆车进行一个大范围的技术调整。所以说,正常情况下不建议非营运的私家车辆进行油改气的操作。
三、安全问题
虽然现在很多天然气的钢瓶,在出厂前都会经过很多测试,让他达到安全标准之后才能投入使用。但是我们不能保证,一旦出现事故后,输气管道是否会出现损伤,要是出了问题,导致输气管道破裂造成天然气泄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的话,这无疑是给自己随身携带了一枚定时zha弹。
四、损伤车辆
天然气的钢瓶一般是放在后备箱占地比较大不说,由于本身钢瓶的重量可能达到上百斤,长时间挤压车辆的后避震器,车后屁股就会严重塌陷。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路上在跑的出租车,有些就有出现这种问题。且不说更换避震器的费用,单就是出现这种情况对于行车安全也是一种威胁。
五、改装费用高
要想到具有合法手续的改装企业进行油改气的车型改装,花费的成本最少都要在五六千以上。而且每两年都需要对钢瓶进行一次审验,审验合格之后,才能继续使用。而私家车平时的行驶里程数不多,这笔费用跟省下来的油钱,其实也相差不会太多。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去改装天然气
六、硬件设施跟不上
每个城市对于建设天然气加气站热情并不高。建设天然气加气站前期投入比较大,而且使用的群体,大部分都是营运单位。同时天然气也比汽油更加不易储存。加气站数量少,这就造成了加气不方便,另外由于营运车辆改气的比较多可能加一次气,都需要排很长的队。
虽然说油改气之后,确实会带来一些好处,比如说油钱支出的减少、机油的使用寿命更长等,但是其带来的副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如果是正常的私家车辆,改装了天然气之后反而弊大于利,得不偿失。
说实话,油改气还是很省钱的,像兰州这面至少省一半的费用。我改过一辆面包车,市区跑基本没有影响,就是上陡坡必须换到油,动力衰减20%左右,个人感觉,一年跑不了2万以上的路程,没有必要改气。
配件更换周期缩短,比如火花塞,缸线最好换油气两用的,基本上一年换一次(按4万公里算),气瓶2年一审,发动机气门容易变形,经常需要调间隙。
总的来说,如果跑的路程少,没必要改。
国外玩 汽车 玩的比你六多了也没见油改气,所以这些玩意,别瞎几把听专家的,都是人家玩剩下的,人家都知道是扯蛋,我们还得再去论证一遍是油改气是扯蛋
一是国家政策不允许,国家标准不允许改了。有几个省有地方规定还是允许。二是国家支持电动 汽车 了,现在对燃气动力改装没有了补贴,出租车和公交车就不改了。三是气的价格提高了不划算(主产区除外)。至于安全方面,全国事故造成气瓶爆炸的还没有,只有在充装的时候爆炸的几起,都是液化石油气坪去装天燃气,或者违规操作,本来就是违法规定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