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局不利!油价“涨翻天”,豆粕、生猪“猛涨”,玉米窄幅下挫!

2.快去加油!油价迎2018年最后一次调整 或以“五连跌”收官

3.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4.东北地区用乙醇汽油,为什么还要和国际油价接轨呢?

5.下半年,猪价、粮价要“稳”了?

开局不利!油价“涨翻天”,豆粕、生猪“猛涨”,玉米窄幅下挫!

油价是否已经见底_油价在降吗

导读10月进入中旬,在国内农产品市场,近期,国内生猪以及豆粕行情逆势上扬,猪价、豆粕“猛涨”,其中,生猪价格涨至17个月以来的新高,而豆粕行情也呈现大幅上涨的表现,国内主流油厂报价涨至5300~5400元/吨,而在国内成品油市场,10月11日0时起,油价延续9月21日调整后的行情,本轮油价“搁浅”,但是,新一轮油价调整周期到来,国内汽柴油价格开局不利,油价“涨翻天”!那么,市场发生了啥?

油价开局不利,行情“涨翻天”!

据了解,受国际原油市场行情大幅冲高,国内汽柴油价格冲低回调,10月11日,新一轮计价周期开启,一揽子原油变化率维持在4.64%,预计,第一个工作日,国内汽柴油价格大涨360元/吨,折合每升涨价0.27~0.33元!

油价开局不利,行情“涨翻天”,根源在于欧佩克此前发布消息,将逐日削减200万桶石油的产能,这也加剧了市场对于原油供给紧张的担忧!目前,美国WTI原油价格跌至90.85美元,相比前一日回落了2.43%!但是,价格仍横盘高位,目前,国际原油价格仍有进一步冲高的预期,部分机构预测,原油价格或将涨至100~105美元/桶左右,这也将支撑国内本轮油价大涨的基础!

目前,国内油价调整共计19次,其中,11次上涨,7次下跌,1次搁浅,而新一轮油价调整时间为10月24日24时,油价或有大涨的趋势!截止到目前,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加满50L汽油比年初要多花52元左右!

豆粕行情大涨!

国庆假期后,国内豆粕行情大幅上涨,据了解,此前几日,在沿海地区油厂报价上涨170元/吨,天津部分贸易商豆粕报价上涨170元,山东、江苏等地主流油厂涨价120元,国内现货豆粕行情持续走强!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0日,山东地区,油厂豆粕价格涨至5300元/吨,江苏地区油厂报价涨至5320元/吨,而在广东沿海地区,油厂报价冲高5410元/吨!

国内现货豆粕行情“猛涨”,一方面,市场炒作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分析师担忧10月份大豆入港规模不足,国内部分油厂断豆停工,对于国内豆粕产量有明显的冲击,加剧了市场看涨的情绪;另一方面,主流油厂大豆库存不足,豆粕库存处于历史低点,而国内需求端表现旺盛,加剧了市场对于需求不足的担忧!

受国内豆粕行情高涨,饲料企业成本大幅提升,目前,国内主流饲料企业进入10月份,涨价现象不断,部分水产料,畜禽料以及反刍料都有明显的上涨,其中,部分生猪全价料、浓缩料以及教槽料等,涨幅达到了100~300元/吨!而受豆粕行情大涨,养殖端成本也明显提升,据机构测算,国内豆粕行情每上涨100元/吨,直接拉动养猪成本上涨0.09元/公斤!

生猪价格“冲高”!

在国内生猪市场,目前,猪价延续了持续冲高的表现,本轮猪价累计上涨幅度近10%,国内生猪价格涨至13.2元/斤!目前,低价区,东北市场,猪价徘徊在12.7~13.1元/斤,黑龙江以及吉林市场有横盘趋势,但是,辽宁市场震荡偏强,而在华北大部,猪价涨入“13元时代”,高价猪源逐步冲高13.4元/斤!在南方市场,猪价稳中上涨,高价地区,猪价持续冲高,其中,川渝地区,均价涨至13.5元/斤,在浙江、江苏、福建等地猪价涨至13.6元/斤,而在广东地区,均价冲高13.6~14元/斤!

目前,屠企散户收猪结算价持续冲高,而从市场反馈来看,市场大猪出栏价格表现更加的强势,由于天气转冷,市场屠企大猪屠宰积极性高涨,但是,养殖端大猪存栏普遍不足,大猪供给偏少,支撑了大猪价格的强势,而受大猪利好较多,养殖户压栏积极性较高,这也限制了阶段性生猪供给的压力!

据市场反馈了解,目前,散户猪场压栏增重操作不断,而规模猪企出栏节奏恢复正常,但是,市场多地屠企仍面临一定的收猪压力,虽然,消费市场节后需求降温,市场二次育肥现象也有回落,这造成了屠企有一定减量收猪的表现!但是,从购销博弈来看,市场仍有一定缺猪的态势,屠企报价稳中偏强!

短期内,猪价或将延续横盘震荡的表现,但是,随着官方即将开启新一轮猪肉放储,预计,猪价有波动偏弱的走势,但是,下跌难以持续,下行幅度也将较为有限,市场缺猪以及养殖户散户猪场挺价惜售的情绪,仍将持续猪价维持高位震荡的反馈!

玉米价格窄幅下跌!

9月中下旬后,由于陈粮玉米库存见底,贸易商惜售挺价,而新粮玉米零星上市,工厂挂牌价高开为主,但是,进入10月中旬后,随着新粮玉米上市节奏加快,市场潮粮供给宽松,而深加工企业潮粮建库缺乏积极性,贸易商随收随走,企业到货量也将逐步宽松,玉米价格有窄幅偏弱的走势!

目前,东北以及华北地区,新粮玉米震荡上量,东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不断调整新粮收购价,尤其是,黑龙江部分中储粮直属库30水分潮粮收购价定格在1元/斤,这也对深加工收粮有一定导向作用,部分地区,新粮开秤价有窄幅回落的表现!而在华北市场,受天气放晴,新粮上市增多,价格以震荡偏弱为主!

据数据显示,东北、华北大部地区,工厂挂牌报价普遍以企稳为主,黑龙江地区,新粮报价徘徊在0.98~1.05元/斤左右!河北、河南地区,工厂干粮报价徘徊在1.38~1.43元/斤。

而在山东地区,受新粮上市增多,工厂排队车辆增加至770车左右,企业报价窄幅偏弱!

短期内,受新粮上市宽松,玉米价格仍有震荡偏弱的走势,但是,进入10月下旬后,华北以及黄淮地区,秋粮玉米收割结束,玉米上量达到阶段性的高峰,国内多元收购主体也将开始建库,玉米价格也将逐步企稳,价格呈现窄幅偏强的走势!中长期来看,受需求端表现提振,玉米有减产的风险,价格仍将长期看好!

开局不利!油价“涨翻天”,豆粕、生猪“猛涨”,玉米窄幅下挫!对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以上为笔者个人观点!

快去加油!油价迎2018年最后一次调整 或以“五连跌”收官

对我们每个开车出行的人来说

油价在涨跌的同时也伴随着车主们血压的升降

尤其在今年

我国油价就和过山车一样让人摸不到头脑

而今晚(12月28日)24时

油价又将下调!

五连跌真的不是梦

在目前,我国多数省市的油价水平在经历近几次下跌之后已经回到了年初的“6元时代”。

92#汽油有望每升下调0.24元

本轮计价周期以来,国际油价在上周期末段的涨势戛然而止,出现意外连续下挫走势。因此,原油变化率负值急速下移,国内成品油将继续迎来下跌。截至国内第六个工作日,成品油十个工作日计价周期已超过一半,数据显示综合原有品种变化率为-6.47%。自上周六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6.7-6.9元/升。

因为在近日以来,美国基准原油价格继续大跌并且尚未见底。尽管欧佩克本月宣布减产,但由于对供应过剩担心,油市持续走低。国际油价在上周五已经跌至2017年第三季以来的最低值,周线跌幅可能超过11%,自10月初以来,原油价格已经暴跌四成之多,创造了三年来最大跌幅。连续十多天的下跌也是有史以来最长的纪录。

而受国际油价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将继续保持跌势,本周期第7个工作日的原油变化率收于-7.82%,相对应的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幅度为310元/吨。折算成升价, 即92#汽油下调0.24元/升,0#柴油下调0.26元/升。 故而本周五24时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下调幅度或接近400元/吨。

五连跌的结果对车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这将再次降低我们的出行成本。 按照四连跌综合来算:私家车方面,按一般油箱50升的容量估算,加满一箱汽油将少花约59元左右。月跑2000公里每100公里耗油8升的车型,调价后私家车主每月将减少190元左右的用油成本。物流运输方面来看,以载重50吨的卡车为例,重载行驶100公里油耗在40升左右,月跑10000公里,调价兑现后月度油耗成本将减少5080元左右。

2019年也即将到来,

2019成品油调价时间表附给大家~

元旦就要来啦~

赶紧去加满油~玩去喽~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供求关系,原油库存,汇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扩展资料:

原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原油

东北地区用乙醇汽油,为什么还要和国际油价接轨呢?

前几年去河南的时候,加的就是乙醇汽油,刚开始在普通公路上开没什么感觉,但是上高速后就不行了。加速到100公里每小时,在网上踩油门,车辆的加速就很慢了,即使我猛踩油门,加速还是慢,以前我的车加速到120还是很轻松的。后来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因为乙醇汽油导致的,后来回到了陕西,重新加上了普通汽油,动力又回来了。

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替代能源。按照国家标准,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 汽车 燃料,可节省石油资源,减少 汽车 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还可促进农业的生产。

乙醇汽油主要的缺点,是使用者感觉它比普通汽油动力下降,大约是汽油热值的60-70%。所以会导致油耗增加,天热时还易于熄火。另外由于乙醇汽油一旦遇水就会分层,无法采用成本很低的管道输送,乙醇汽油储运周期只有4-5天,这会影响使用乙醇汽油的方便性。

使用乙醇汽油的试验车进气阀上的堆积量要比使用93#车用无铅汽油的车平均高出33%。这是由于燃料乙醇的不稳定性造成发动机燃油进气系统上堆积物增加,使喷油嘴雾化不好、引起乙醇汽油燃烧效率下降,耗油量增加。

油价和国际接轨了可以全国一盘棋,便于结算。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际油价高涨的时候,我们可以迅速反应涨价,但是当国际原油大幅下跌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甚至低价天花板,可以加一些税进去,毕竟低油价是损害企业利益的,对 社会 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如果说个税起征点不降低是为了培养公民纳税意识,乙醇汽油和国际接轨是为了培养大家的环保意识,尽量少用油不用油。

坑人呗

接轨,你在开玩笑吗,国际油价涨不涨跟国内有嘛关系吗?

过期粮食太多,没地方消化,只能掺到油里去了,然后水变成油再高价卖给老百姓

有一次从大连去北京往返,出发加满,沿途控制加油,进京基本见底,回城高清汽油加满,同样一箱油继承相差一百多公里!多余的话不想说了!

坑人又坑车!还坑路,冬天路上都是冰!

有油桶啊

谁用油谁付款,没毛病

这时候专家不说话了

下半年,猪价、粮价要“稳”了?

原创出品,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回顾上半年全球粮食市场的走势,可谓是迭宕起伏,俄乌冲突将全球粮价进一步推向高潮,小麦、玉米、大豆全线上涨。

而国内方面也不逊色,例如国内小麦延续了去年的强劲涨势,数次突破1.7元/斤的大关,总体均价也在1.6元/斤往上位置波动,玉米、大豆也一度上扬。

不过进入6月份以后,国际粮食市场全线下行,国内玉米、小麦也不断阴跌,至今走势仍然偏弱。

生猪养殖在上半年大部分时间里表现较低迷,但是从4月底开始有了抬头的迹象,到六七月时涨势迅猛,一度冲到12元/斤,点燃猪市全面回涨情绪。

但是由于涨幅过猛,在政策层面释放讯号后开始进入了震荡走势。

那么当前大家最为收藏的问题是,下半年,国内猪价、粮价会呈现什么样的走势呢?

首先是粮价。

粮价要分开国际和国内两部分来看。

因为在之前的走势中,国际粮从与国内粮价的走跌基本呈正相关,国际粮价大幅上涨通过输入通胀等方式传导国内,对国内粮价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到了下半年,这种趋势开始分化了。

影响国际粮价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供需关系以及货币政策。

在全球疫情刚刚爆发时,使得大面积生产停工,供给严重下降,一度导致供应链中断,引发供需错配,推升粮价上涨。

再加上全球货币超发,流动性增强,进一步推升通胀不断上涨。

国际粮价就这样水涨船高。

但是经过2年多的持续通胀,再加上俄乌冲突使得全球市场供需格局发生转变,能源、粮食等价格高企,并且已经向下游消费终端传导,高价抑制需求回落,随着美联储等频繁的大幅加息,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全球通胀见底,经济下滑的信号已经释放,在这种情况下,难以支持市场继续大规模、持续地上涨,因此震荡回落的概率增强。

从品种来看,大豆压力较大,因为化肥价格高涨,全球农民为降低成本种植大豆的意愿增加,虽然美农报告显示,大豆的种植面积并没有达到3月的预期,但是南美大豆丰收使得全球大豆供给增加,预计后续豆价承压有进一下回落的风险。

而小麦方面虽然近期麦价不断回落,一方面是受全球经济大形势影响,但另一方面俄乌两国小麦出口有望恢复的消息也使市场利空较多,但是新的种植年里小麦减产是板上钉钉,而小麦又是全球重要的口粮,因此麦价虽然下跌,但是底部支撑也较为明显,预计后续会逐渐企稳。

玉米的情况也稍显复杂。

因为如果单从产量方面来看,玉米供给并没有出现大幅减产,甚至可能还会增加,而玉米价格上涨一部分是通胀推动,另一部分也是高油价下生物燃料需求增加引发。

而后续油价走势扑朔迷离,因此玉米难大跌。

那么,国际粮价回落是否意味着国内也将回落呢?

这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了。

因为国内粮食市场的驱动因素与国际并不相同,国内粮价并不完全由供需关系来决定,我国的粮食政策起至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单从供需来看,我国粮食连续18年丰收,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的高位,按这个数据来说,并不支持国内粮价上涨。

但是我们知道,小麦从去年开始大幅走高,最高时一度接近1.8元/斤的高位,即便当前不断阴跌,也在1.5元/斤左右徘徊,远高于此前的1.1-1.2元/斤。

那么为什么粮食连续丰收,粮价却上涨了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成本推升。

种植成本上涨并非是一两年的事,近几年种植成本都在攀升,只不过近两年尤为明显。

种植成本的上涨无疑更加挤压了种粮人的利益,因此为了保障粮食的种植面积,保障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就要保障种粮人的合理收益。

而综合成本上涨挤压了收益空间,这部分不可能全由补贴来实现,所以客观条件上也要求粮价适度走高。

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也并非只按照总体供需波动,会有惜售以及集中上量等阶段出现,因此造成了粮价的波动。

例如,当前小麦就正处于消费淡季,面企补库意愿不高,而市场又对小麦价格有所期待,所以在消费低迷与惜售的相互作用下,麦价阴跌不止。

而玉米也是如此。

一方面深加工进入停工检修期,需求回落,但猪价回暖又有一定需求;另一方面,市场优质粮源所剩不多,挺价惜售情绪较浓,但夏玉米陆续开始上市。

多重因素叠加在一起,玉米就表现为短时期内涨跌震荡。

但从后续来看,下半年国内粮价稳中有升,但是粮价上涨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会引发下游产业以及消费端,因此涨幅也必然有限。

而下半年,猪价经过适度整理后,仍将继续上抬。

影响猪价的首先也是供需关系。

下半年需求好于上半年,而在产能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有利于猪价上行。

但是这种上行大概率并非平稳上行,可能会出现较大波动,因为下半年,屠企和养殖户之间的博弈恐怕会加剧。

一方面,生猪出栏虽然有一定周期,但是养殖户可以提前出栏或者压栏,这就会使得市场供需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就会影响市场价格。

另一方面,下半年需求回暖,但是受压栏及二次育肥增长影响,产能依然处于高位,再加上政策已有明确的调控信号,所以从供需层面来说,猪价仍有上涨空间,但更多的是震荡上行,且温和上行。

综上,下半年来看,整个市场更接近保供稳价,即价格虽然均有上涨的一面,但是稳定更重要,温和上行是大趋势。

更多内容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