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金与石油走势的关系是什么?

2.内衬是什么意思呢?

3.以突围为题的作文怎么写

4.宏观经济学中oil price shock什么意思啊?

5.你们如何看待如今社会逐渐成形的行业资本垄断?是否会成为趋势?

黄金与石油走势的关系是什么?

九十年代的石油价格是多少钱一吨_九十年代的石油价格是多少

一般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与黄金价格呈现正相关关系,黄金价格变动先于石油价格变动,黄金与原油均是由美元计价,两者对于美元反应一致,黄金与原油有一个相同特点,均是稀缺性产品,从金属特点来说,都经过了长期的自然地理形成过程。黄金具有抗通胀作用,黄金和石油均具备一定价值。一般情况下,黄金价格走高,原油价格也随之走高,黄金价格走低,原油价格也随之走低。

20世纪70年代,黄金经历了一个牛市。当时美国与欧洲经济低增长、高通胀,央行通过增加债务采取了宽松货币。1980年黄金价格进入熊市,美国经济停滞,央行以稳定经济与控制通胀。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复苏,从重工业生产向新技术与服务经济转变。20世纪70年代末,欧佩克减少石油产量,因而石油价格上涨,影响到美国与全球经济,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衰退。

内衬是什么意思呢?

内衬的意思:内衬是指石油管道的腐蚀和结垢,一直是困扰石油工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它给石油工业带来触目惊心的经济损失。

石油管道的腐蚀 和结垢,一直是困扰石油工业发展的严重问题,它给石油工业带来触目惊心的经济损失。以中原石油勘探局为例,九十年代后期,由于腐蚀给全油田每年造成直接损失二十四万亿元。有的输送管道四十天就穿孔,可以预计,全国油田年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钢包内衬:

钢包内衬永久层的预热是影响其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此时任何与理想的加热曲线发生偏离时都会使内衬中产生较大的应力,有时会出现爆裂层施加机械作用,这是内衬使用期间的最危险的因素。

在进行处理钢水及在钢包使用期间热循环的顺序也会导致某种内衬变得脆弱,并出现剥落。

以突围为题的作文怎么写

从资源环境的压力中突围

现在国内和海外的资源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已经十分艰难。按照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的标准,规模庞大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的资源需求和环境压力几乎无法承载。我们只能通过自主创新、建立新工业化社会来解决这些矛盾,“十一五”期间就是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期。

“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走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要靠自主创新,来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在整个建议中多次提到了环境和资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我们面临的现实是,“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很高但是资源的供给能力越来越紧张。

我们每年大概要新增进口石油3千万吨左右,近两年基本上把全球新增石油产量的30%拿到我们中国来。主要原因是国内石油生产已经跟不上,八十年代国内的石油的产量增长幅度接近3%的水平,九十年代就已经到2%以内了,新世纪以来,增长幅度大概也就是刚过1%的水平。我们石油消费需求增长大概每年6.5%,需求平稳增长,产量掉了下来,拉大了石油的供求缺口。这样的新情况我们过去没有遇见过,现在不得不面对。

现在国际石油价格一直飙升,国际上也没有那么多石油让我们拿进来。世界上目前探明储量大概是1400亿吨,最多探明可采的可能是2500亿吨,如果中国发达国家中最节省的日本是人均2吨油计算,今后25年内大概中国每年需要消费20亿吨或者30亿吨石油。按照“动态开采量”把中国工业化当中需要的石油加进去,现在世界上的石油储量可能几年以内就没有了。

由于石油供应的紧张,中国这些年的能源消费中石油的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是下降的。大概2000年的时候,我们石油消费比例是24.6%,到2004年是22.7%。我们不得不靠烧煤来支持经济增长,“十五”计划预计2005年消费14亿吨煤炭,从今年的情况来看煤炭消费要到21亿吨,大概增加了7亿吨。烧煤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造成了非常巨大的环境的破坏。大气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造成的,而工业污染又有一半以上是因为燃烧煤炭所造成的。我国今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可能要达到2500万吨,据环境专家说我国最大的环境承载量是1600万吨,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的环境承载量已经大大突破了最大的环境承载量。如果要完成“十一五”规划提出来的经济发展目标,而能源结构还转换不过来,对环境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压力。

国内的资源在减少,海外的资源也远远不够,按照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所需要的资源标准衡量,没法保证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资源环境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解决,要提高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十一五”就是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关键转折期。这次建议把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提高到这么高的高度,是对这个问题有了切身的理解。

随着中国“十一五”期间经济的发展的实践,我们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可能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会越来越感到国内解决不了资源问题,走出去也解决不了资源问题,仅仅用现代的工业技术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能都不行。最后的办法是什么呢?中国只能建立新工业化社会,不能重复走日本、美国、欧洲国家这些发达国家的老路用传统工业技术来建立我们的工业化的社会。因为现在全球的资源、中国的资源都不允许我们这么走,即便按照节约资源的典范——日本的标准来做,对中国来说都是不可能的。

中国必须得自主创新来建立一个新的工业化社会。我们现在的技术是建立在引进的基础上,引进的技术都是发达国家基于他们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开发出来的技术。中国要建立的这个新工业化社会,是解决更多的人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问题。现在全球60亿人口当中只有7亿人口是发达国家,中国要解决的是15亿人口的现代化问题,如果中国走出一条工业化社会的新路子来,会给世界上其他40亿人口提供一个新的发展的模式,来突破目前的能源瓶颈,突破目前的原材料瓶颈。这也是我们中国对世界、对整个人类的一个新的贡献。

宏观经济学中oil price shock什么意思啊?

oil price shock 翻译过来就是 “石油价格冲击”,宏观经济学上在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人们开始关注石油价格变动与世界经济兴衰起伏之间的关系,早期观点主要集中于成本效应和财富效应。

成本效应观点认为,石油是基础生产要素,其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总产出、劳动生产率和实际工资下降,在存在工资黏性的情况下,厂商劳动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

财富效应观点认为,石油价格上涨会造成石油进口国向石油输出国的财富转移,石油进口国消费下降幅度大于石油出口国消费上升幅度,从而导致世界总消费需求下降。然而,20世纪80年代的石油价格下跌并没有带来经济学家预期的经济繁荣,引发了对传统解释的怀疑。

如何缓解和消除石油价格冲击的负面效应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从短期来看,货币政策是缓解石油价格冲击的有效手段,它可以降低投融资成本和缓解通货膨胀预期;而从长期来看,重点在于调整国民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源依赖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历次经济衰退之前几乎都伴随着石油价格上涨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石油价格大幅上涨,货币当局有可能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利用利率、货币供应量等政策工具进行诟节。石油价格上涨导致货币需求上升,在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名义利率上升,投资受到抑制。另外,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物价水平上涨,在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购买力下降,消费受到抑制。或许石油价格冲击引起的经济衰退并不是因为石油价格本身,而是货币当局采取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所导致的。

降低石油价格冲击的危害性,能源政策调整起着关键作用。

第一,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石油价格波动期间避免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第二,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依靠政府或市场手段调整市场供求,平滑石油价格波动。伊尔和苏尔(YeandSnore)发现石油库存信息能够迅速准确地反映石油市场供求状况,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未来石油价格走势。

第三,鼓励替代能源发展,优化能源结构。有研究预计,2015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65%,因此中国必须发展替代能源。

第四,理顺能源市场体系,征收能源消费税。征收能源税一定程度上能引导居民消费偏好,从长期来看,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成本。杨继生认为,我国通过行政补贴稳定能源价格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且会进一步加剧能源短缺局面。

你们如何看待如今社会逐渐成形的行业资本垄断?是否会成为趋势?

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垄断!既然是市场经济,各行各业的资本垄断必然会成为趋势,最终成为掌控一方的大财团。蚂蚁就是最好的证明,尤其是在全面取代了国有金融资本的支付功能后,所显现出的垄断资本的欲望和野心!

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商品的相对过剩,企业之间便会出现大鱼吃小鱼,相互兼并的状况,最终只剩下几家实力强大的企业,它们就会变成所谓的垄断寡头。取得寡头地位的企业,便会凭借其垄断地位加强剥削和压迫,实现其超额垄断利润。垄断发展到一定火候,便会发动争夺市场、争夺原料和能源的帝国主义战争,进而暴发所谓的世界大战。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状况就是这样的!这种发展趋势或者 社会 发展规律,列宁早就论述过。

行业资本垄断,这是必然趋势。弱肉强食是从有货币交易的那时起,走的就是市场经济,已经经历了几千年的 历史 。有钱人以钱赚钱,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资本家互相吞噬,大资本家吃小资本家。小资本家给大资本家打工。最后,大资本家垄断了行业。然后再垄断金融,掌握了国家的命脉。国家给它打工。反垄断法,在市场经济的 社会 制度内,是无用的。市场经济就是要争夺市场。同样的产品,同样成本。资本大的,就可以买的便宜一点儿,买的人就多了。产品销售了才能赚钱。产品积压了,就赔钱了。最后,大资本家把小资本家吃了。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由自由竟争走向高度集中,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资本高度集中后,为获取更大的利润,走向行业垄断,是资本集中的内在要求。

如果国家不进行严格的反垄断措施,任其自然到最后是普通百姓为垄断行业产品买单,受害的是广大普通百姓。而最大受益者的是垄断行业寡头的(当然员工也收益)

行业一定是垄断的!但只要资源分配公平,垄断就失去实质意义了。我天天苦口婆心说公平公资源,竞争竞产品,全世界就是冥顽不灵!偏偏要公产共产品,私产私资源,本末倒置混置。

在中国可能不行,国家和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开始加大了监督和管制力度,并明确了资本应当进入的领域。下一步就看大资本家开不开巧了,好自为之了。

什么叫资本垄断?怎么定义的?

行业资本垄断是 社会 意识形态下的必然产物。有集体资本垄断,也有私人资本垄断。

如今 社会 ,中国行业资本私人垄断已成为趋势。

比如,当下对互联网行业无限度扩张垄断,连小菜贩的饭碗也要被垄断了。于是,普通百姓生存空间受压,惊呼群起,政府终于出手进行干预。这只是资本对行业过份超强贪婪垄断的一种化解,菜贩之间的垄断行为依然存在。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是行业资本垄断的 社会 呢?

大家都知道,市场经济就是自由竞争的经济,有竞争就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这也就符合“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而这种强吃弱,大吃小的经济竞争运行规律,必将导致行业资本越来越集中化,形成行业垄断。中国改革开放的真正意涵就在于市场经济自由竞争,以显示中国经济活力和发展的迅猛。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 社会 转型过程。

在 社会 转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经济转型。这就是将原来资本归集体所有( 社会 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形式),通过企业改制(公有或集体所有改为私人所有),先让原单位职工下岗(被失业),并以国资出卖私人(企业主),再让私有企业进行你死我活的竞争,劣汰优胜,进行行业资本不断集中而形成垄断。

进入九十年代,是资本最活跃时期,也是行业资本趋于垄断成熟期。

在私人行业资本垄断中,难免有权力、外资渗入,加快了垄断过程。

比如,许多已被暴露了的腐败分子,无不与私人资本企业有着各种利益关联。还有许多公知、文化界、行业的精英们以改革开放为楔机,大力鼓吹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足进外资深入中国各个行业。

进入2000年的中国,经济引挚旗手房地产及金融行业进入加速期。

直至2019年中国经济发展排名来看,上海仍为第一,但上海卖地增速超速50%也成为了全国第一;2018年9月底我国金融业统计,我国M2(货币衍生品)余额180.2万亿元,越过美欧之和,成为全球第一。

据我个人以据中国2019年行业的收入来看,国家垄断主要体现在烟草利润417.96亿元;电力198.99亿元;石油石化188.88亿元;电信174.1亿元;投资服务收入244.58亿元。其中烟草夺冠亦不倒,而华为、阿里等私企就对国家贡献来讲逊色了许多。

中国在主要战略行业,比如粮油资本,已有外资半壁江山。更令人担忧的是,网传我国食盐已同老美合作,是真是假政府并没有表明态度。这说明我们中国还有哪些行业未被外资渗入逐步垄断呢?

如今中国 社会 正是在行业资本快速垄断的情况下,冲刺全球第一的行业和 社会 现象也在快速出现。

这些老墨汁就不举例了,现实中大家既能看到也能听到。

资本垄断在一国内叫产品垄断,在全球内叫货币垄断,而货币的垄断就是指汇率的垄断。

那么什么叫汇率呢?顾名思义也思不出什么义,只能说个大概,大概也不过是个比喻一一那就是好比把外语翻译成国语的意思一一让中国人听得懂,照它的意思去办去交易:用国内(同等)的价格交换国外的货物(商品或投资),这就叫汇率或叫汇利率。

不过这个比喻,只能在一般(较原始)的国家之间的贸易上可行得通,而在殖民国与被殖民国之间是行不通的。就是说,被殖民国必须遵守殖民国的语言或再说必须遵照殖民国的货币汇率办,即他说必须一比十只能一比十。也有根据能力比拼即讨价还价之后达成一比七、八的可能。总之必须在满足他的霸凌(意志)之后才行,并且一直可以遗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

如果不是这样理解的话,那么被一些试图出版解读汇率白皮书的专家们,对于资本垄断的内涵本源,更为弄得扑朔迷离了。

《***宣言》把资本定性为集体的产物,而且比资产阶级主张(移花接木)资本是个人(产物)的垄断,在时间上更早更原始。

所以,(也可以说)《资本论》是对资产阶级篡改资本属性的最广泛最直接的揭发和批判。把 历史 再倒过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