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香港的经济问题

2.为什么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会影响油价?

3.中国的油价为什么涨的快跌的慢呢?如题 谢谢了

4.“西江苗寨自由行”国际油价飙升国航澳门航空陷入困境

香港的经济问题

台湾汽油价多少钱一升-台湾真实油价走势

中国香港的经济问题

结构性失业:

中国香港经济转型, 有好多低技术工人因为无新技能而失业。

人口老化:

未来数十年会系一个好大的问题。因为 老人: 年轻人的比例愈来愈大, 咁样好少人打工但系要养好多人, 对中国香港经济发展唔好。

经济转型:

本来系一件好事, 但系而家中国香港揾唔到定位, 而深圳又愈来愈追得快, 到底可唔可以保持自己优势都系一个好大的问题。

HOPE

2007-06-01 22:25:03 补充:

贫富悬殊都系一个好大问题。贫富悬殊用坚尼系数黎度嫁, 正常的话应该系 0.2 - 0.4 左右, 有 0.52, 比正常的国家多好多, 呢个又系经济转型的一个问题~,参考: my little opinion~,今年以来,受外围经济急剧转坏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影响,中国香港尽管有减息和加薪等利好因素的支持,但经济增长速度仍大幅滑落,总体经济表现远逊预期。展望下半年,中国香港经济仍将受到世界经济放缓和内部结构性问题的制约,增长放缓和通缩并存的局面仍难迅速扭转,全年GDP升幅料为2.6%。

一.外围环境﹕全球经济大调整

当前影响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因素是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原因是近几年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突然“熄火”,并严重影响其他经济体,一时间全球市场愁云笼罩,烽火四起,主要国际机构纷纷调低经济预测,英美权威经济杂志还不约而同地警告全球经济存在衰退的风险,几乎把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与亚洲金融风暴甚至石油危机的时代相提并论,短期内的发展前景殊不乐观。

(一)主要经济体相继陷入困境

今年以来,占全球经济总量约七成的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和欧盟相继陷入困境。美国去年12月起公布的一系列数据都显示经济出现险象,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仅1%,今年首季也只有1.2%,已不可能如预期般“软着陆”,而是徘徊在衰退的边缘,且不排除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日本经济再次恶化,首季GDP下跌0.2%,已陷入技术性衰退,失业率则升至三十年新高。欧盟经济表现也远逊预期,特别是作为欧盟经济火车头的德国和法国,今年以来的表现并不理想。欧委会已把其增长预期从3.1%下调至2.8%,IMF则调低至2.4%。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对美日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2%-42%不等,受美日经济不景的影响,今年以来出口下降,货币再次大幅贬值,从而影响经济表现,首季东亚及东南亚经济体的GDP增长率无不大幅下降。中国经济在 *** 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首季GDP仍上升8.1%,经济表现可谓一枝独秀,并成为支撑中国香港经济的主要力量。但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也正在减弱,出口升幅逐步放缓,预计下半年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抵消外围影响及维持经济平稳发展。

(二)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诱因

美国是全球经济大调整的“肇事者”。近几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无疑有实质因素支持。然而,十年持续发展也出现了严重泡沫,过度消费和过度投资虽然创造了经济繁荣,但也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和过度负债等严重问题。美国工业设备利用率已下降到1983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大量网站废弃。去年第3季度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公司的负债比率由八十年代的55%上升到110%,第4季家庭消费信贷的还债负担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14.3%,是八十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为了重整债务,企业减少投资,私人则收缩消费开支,导致制造业陷入衰退,到今年5月止,衡量制造业活动的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0个月低于50,非制造业指数也从去年12月的61.6急降至46.6,是1999年有这项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占美国经济约八成的产业在未来数月将会持续疲弱,总体经济仍未走出困境。需求减弱使企业盈利在今年首季出现八年来的最大跌幅,为了控制成本,企业纷纷裁减员工,这使得失业率从去年的3.9%升至目前的4.5%,6月上旬美国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升至八年来的最高水平。失业率上升影响消费意欲,令本已险象环生的经济更加百上加斤。

(三)调整需时 谨防反复

今次全球经济大调整何时才能结束,关键要看美国经济何时复苏。为了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采取了不少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减息和减税。今年以来美联储局已连续6次共减息2.75厘,联邦基金利率从6.5厘降至3.75厘。不过,美国目前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却可能使减息效应大打折扣,原因是一方面企业和个人需要时间进行财务重整,尽快降低负债,另一方面银行因不良资产急剧增加,正在收缩信贷,从而影响信贷扩张。可见,过度负债问题正侵蚀减息的成果。减税理论上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能力,但因企业和个人正在进行财务重整,退税将大部份用于还债,对经济的即时 *** 作用将有限。换言之,美国需要时间去消化过去10年繁荣期不断累积的经济泡沫,化解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减息和减税无疑将有助于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但无法使经济即时迅速反弹,因此经济将会持续低迷一段时间,预计或要到第四季度才能喘定。由于经济基本面尚好,美国经济应不会陷入日本式的长期衰退和萧条,预计明年可望逐步复苏,长远经济前景仍可审慎乐观。不过,如果美国经济调整不到位,或因油价急升使美国通胀上升而形成滞胀以及强势美元急剧逆转,则今后美国经济走势将会完全改观。因此,今后一段时间内市场应会更加密切注意美国通胀和美元汇率的发展变化。

二.内部因素︰经济结构性问题

目前中国香港内部存在的经济结构性问题也严重制约中国香港经济的复元和发展。近年来,中国香港经济复苏主要由外围因素推动,内部需求则一直低迷不振,过去三年间GDP年均增长2.5%,但内部需求却平均每年下跌2%,下滑幅度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广,是中国香港半个世纪以来所绝无仅有的,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香港经济面对结构性缺陷,即原有以房地产业为中心的经济结构体系随着房地产业的过快衰落而陷入困境、新的经济体系尚未建立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具体地说﹕

(一)财务结构与财务重整

九十年代初始,资产升值游戏 *** 了投资和消费,内需非常旺盛,形成高楼价带动的泡沫型经济结构。然而,一场史无前例的亚洲金融风暴使房地产泡沫破灭,投资者和市民损失惨重(据粗略估计,仅私人住宅市场价值剔除未偿还贷款的净值就减少了1.9万亿港元,平均每户贬值200万元左右),企业负债率急剧上升,就业者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两倍以上。资产贬值的直接结果是不少企业和市民陷入债务困境,被迫进行痛苦的财务重整,严重影响消费和投资的信心与能力。内需不足加上资产贬值,中国香港遂陷入严重通货收缩,反过来又抑制了投资和消费。由于损失十分惨重,财务重整所需时间就特别长,这也是近几年中国香港内需持续不振的主要原因。

中国香港这场史无前例的财务重整还未结束,因为要抚平资产大贬值遗下的创伤,估计还需要数年时间。首先,现有约20万户的负资产家庭要完全脱离负资产的行列,至少还需要3-4年;如果楼价进一步下跌,需要的时间就会更长。其次,目前房地产供应量仍大,最新发表的《物业检讨报告》预测今明两年平均私人住宅落成量为28700个单位,比过去五年平均落成量高出18%,属偏高水平,加上去年底高达54590套的空置单位,显然需要时间去逐步消化。第三,虽然目前市民的供楼能力处于九十年初以来的最高位,但由于楼价大跌,换楼能力却处在九十年初以来的最低位,严重影响换楼需求。第四,经济前景未明朗,市民收入水平难以有效提升,从而难以通过增加收入去摆脱资产大贬值造成的困境。最后,珠三角仍将继续吸引港人前往置业,影响港人在本地的置业兴趣。不过,由于现时置业条件已相当宽松,买楼无论对用家或长线投资者均有一定吸引力,预计下半年楼宇买卖交易将会有所增加,这将有利于改善楼市的气氛,使楼市保持相对平稳发展,但楼价缺乏大幅攀升的动力。

(二)产业结构与经济转型

中国香港产业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转型尚未找到出路。新一轮经济转型的难度,似乎比过去两次转型要大得多,主要原因是目前中国香港缺乏前两次转型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发展高增值服务业,包括资讯科技和金融服务,中国香港或具有优势,但已不像以前那样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而且在发展过程仍面对不少困难︰一是服务市场问题。例如互联网的市场空间受限;电讯和金融等服务业仍受到内地市场准入、资金流动和外债控制等方面的限制,不像制造业北移那样简单方便。二是竞争压力问题。中国香港资讯科技产业落后于美国、新加坡和台湾,在电子商贸、物流中心等领域无疑具有较大潜力,但因起步晚,因而一开始就直接面对竞争压力。三是中国香港科研基础一向比较薄弱,科技人才短缺,使新一轮经济转型缺乏科技基础。四是传统框框和理念仍未突破。例如 *** 即使认清转型方向,仍未见加大支持力度;传统投资理念和方式也尚未改变,迄今仍未见大财团在高新科技产业方面作出实质性投资,要成功推动新一轮转型难度较大。

在新的主导产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传统产业却面对加快分流的压力﹕内地生产的发展替代了进口,使中国香港的出口转口受到一定影响;内地消费市场正在吸收中国香港的购买力;内地服务业的崛起正在逐步替代中国香港的传统服务业,如航运业正在分流中国香港的航运业务,港商寻求内地融资分流了中国香港银行业的信贷业务,中国香港上市公司计划利用内地股市集资,中国香港服务行业也正在把部份工序北移,等等。经济转型受挫削弱了人们的经济信心,从而不利于投资和消费。

(三)财政结构与就业结构

中国香港财政收入结构和支出结构均存在问题。从收入看,一是财政过多地依赖非税收入,特别是房地产及有关收入。二是税基过窄。薪俸税是 *** 税收的主要税种之一,但目前只有不到40%的受薪人士交纳薪俸税。从支出看,财政把更多的资源放在社会福利方面,影响了财政对科研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不利于中国香港长远经济发展。目前中国香港经济正在向高增值产业转型,一般低技术劳工较难转向高增值产业,加上每年都有大批低技术移民进入中国香港,市场难以全部吸纳,这就形成了就业结构性问题︰一方面是有人没工做,失业率高居不下,另一方面是有工没人做,需要从外地引进专才。由于经济转型加速及会有更多的低技术劳工进入劳动市场,未来中国香港就业结构性失衡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目前 *** 正在努力增加低技能职位,这有助于缓和就业结构性矛盾,但要彻底解决问题则是力有不逮。,参考: bocgroup/content/chi/fina/m7_2001a,贫富差距实在太大...,

为什么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会影响油价?

长荣海运巨型货柜轮?长赐轮?(Ever Given)在苏伊士运河搁浅,促使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贸易路线之一的往来受到阻碍,油价曾一度因此上涨,目前已知百余艘船只的航运受到阻碍。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来说,这条航道至关重要。目前,投资者正在评估事件对油价的影响。这艘长达400米的集装箱轮大约三年前在日本建造,如果竖立起来比艾菲尔铁塔更高。船运公司一直在转向改用超大型船只来帮助改善规模经济,多年来,包括苏伊士运河在内的一些主要海运水道也在不断扩大和加深,以适应这些需求。

最重要的航线堵塞

苏伊士运河是全球最为重要也是最为繁忙的通航通道之一,经常有船只运送中东的原油到欧洲和美国,也有船只将北海的货物运往亚洲,每年原油通航量占全球原油贸易量的9%,停止通航的数日,将对全球原油贸易带来一定影响。

据悉,目前已经有逾100艘船只等在红海和地中海海面上,大概耽误了 1300 万原油的运输。每天约有60万桶原油从中东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到欧洲和美国。如果阻塞长时间得不到解决,依赖苏伊士运输中东石油的欧美炼油商可能被迫寻找替代供应渠道,与此同时,从北海油田运往亚洲的原油也将受到限制。

? 苏伊士运河全长约193公里,而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输来说,这条航道至关重要?油轮通过此运河将中东原油运往欧洲和美国地区,该运河也是北海和亚洲之间的重要运输通道。运河管理局发布的显示,堵塞航道的这艘船的船体牢牢镶嵌在岸边,他们还派出了拖船和挖掘机试图将这艘货轮拉出困境的场景。

? 苏伊士运河的消息,只会带来短暂的利好影响,目前油价仍然存在利空因素?疫情,目前德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疫情仍在持续反弹中,这对石油需求可能会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此外,早些时候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有些资产价格确实过高了?,也打压了风险情绪,总的来说,接下来国际油价继续走强到让成品油由跌转涨的可能性不大,因此,现在就是小跌与大跌之间的决择。

中国的油价为什么涨的快跌的慢呢?如题 谢谢了

主要是定价机制的问题。

作为社会监督员,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提出,为什么公众总是感觉国内油价“涨快跌慢”。中石化方面对此回应称,这主要是定价机制的问题。

纽约油价大幅下挫,但是主导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国际三地原油变化率一直高居不下,并未满足-4%,即未达到国内油价下调的条件。

记者从国内多家大宗商品资讯机构了解到,目前三地原油变化率已经接近于0,如果国际油价持续保持下跌的态势,预计8月25日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迎来下调窗口。

对于为何三地原油变化率下跌并不明显,金银岛资讯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主要是因为三地原油变量率看的是22天的移动平均变化率,国际油价仅下跌几天对此影响并不大。

该人士认为,成品油定价机制其实是很有“策略”的,其目的是希望能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平稳,因为国内汽柴油使用的覆盖面非常广,一旦价格频繁波动对于工农业的影响都比较大。

扩展资料

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四大缺陷 香港与内地天壤之别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两年来,其自身缺陷日渐暴露。用一个有失偏颇的制度作为基准,其在执行过程中必然难以“服众”。

一是“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的措辞使制度权威性降低,价格调整原则性不强。“可调”“可不调”这样的伏笔不应出现在严肃的制度设计中。

国家发改委作为石油价格主管部门,应该是规则制定者,引导市场变化,而非强化行政管控,陷入一轮又一轮价格调整的争议中。

二是成品油定价机制计算方法不透明,易引发社会猜测。国家发改委从未正面公布三地22天移动加权平均变化率计算公式,所选取国际石油报价也未公开。

诸多社会机构只得揣摩官方定价公式,监测石油价格变化率。

三是22天调价时限较长而滞后,难与国际油价接轨。在现有石油市场格局下,滞后必然产生投机。在以往的价格调整过程中,总有消息灵通的社会贸易商借机囤油套利。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成品油定价机制存四大缺陷 香港与内地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中石化回应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是定价机制问题

“西江苗寨自由行”国际油价飙升国航澳门航空陷入困境

高油价的压力对航空公司的业绩产生了直接的负面影响。13日,记者获悉,中国国际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国航”)控股的澳门点击进入其在澳门的目的地,澳门航空有限公司(简称“澳航”)董事会主席向股东发出通知,称澳航今年5月和6月亏损约1亿澳门元(100澳门元约合85元人民币)。与此同时,亚洲许多航空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

据香港媒体报道,澳航今年5月和6月亏损1亿澳门元。加上今年早些时候超过1亿澳门元的亏损,青旅今年上半年亏损超过2亿澳门元,而澳门航空成立时的注册资本只有4亿澳门元。澳航已经请求国航等股东注资。

对于澳航的要求,国航将与澳航相关股东商讨,寻找合适的方式帮助澳航走出困境。根据澳门当地法律,亏损超过注册资本的50%后,有三种选择:一是倒闭,二是注资,三是减资。但是,一切都要经过股东大会决定。

13日,澳航就《澳门日报》发表声明指出,控股股东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已正式表达对澳航及澳门特区航空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并表示将提供最大支持。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最近与澳航领导层达成了多项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于近期完成对澳航的特别支持。

澳航成立于1994年。国航和王何鸿_旗下的澳门旅游娱乐公司是前两大股东。目前,他们分别持有澳航51%和14%的股份。自十多年前成立以来,澳航已拥有16架飞机。在此之前,它从未向股东提出任何增资要求。

国航内部高管向记者透露,澳航虽然由国航控股,但资产不到国航的5%,对国航近几年的利润贡献也不大。除了油价的压力,两岸直航也会对澳航产生影响,因为澳航的主要航线是运送大陆台商或旅客从澳门到台湾省,点击进入台湾省目的地,点击进入台湾省旅游超市。而现在,这条“绕道”航线在实现直航后,显然遭到了冷遇。

随着国际油价高企,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经营都变得困难,不仅包括澳门航空等中型航空公司,高端航空公司国泰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国泰航空”)最近也发布了盈利预警。国泰航空表示,从周五开始,大部分飞往香港航线的头等舱和商务舱票价将上调3%-15%,并将把运力重新部署到盈利地区。

与此同时,台湾省最大的航空公司中华航空有限公司(China airlines ltd)的新任董事长魏也透露,预计中华航空第二季度的净亏损将接近第一季度的水平。这家台湾省营业收入最高的航空公司第一季度净亏损29.7亿新台币(9770万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净亏损8.058亿新台币,也超过了公司净亏损2万。魏表示,该公司计划调整航线,减少消耗更多燃油的长途航线,并专注于支线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