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务管理中的公式有多少?

2.什么事提前赎回条款和偿债基金条款?这些条款使债券风险变小还是变大?

3.国债平准基金的概念

财务管理中的公式有多少?

偿债基金价格稳定吗_偿债基金价格稳定

一、基本的财务比率

(一)变现能力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资产负债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二)资产管理比率

1、营业周期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2、存货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数据来自利润表,是指扣除折扣和折让后的销售净额。

4、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5、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三)负债比率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3、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4、已获利息倍数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长期债务与营运资金比率=长期负债÷(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5、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1)长期租赁

(2)担保责任

(3)或有项目

(四)盈利能力比率

1、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3、资产净利率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应用

(一)杜帮财务分析体系

1、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2、权益净利率

权益净利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

=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二)上市公司财务比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年度股份总数-年度末优先股数)

2、市盈率

市盈率(倍数)=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股份总数

4、股票获利率

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市价×100%

5、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

6、股利保障倍数

股利保障倍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

=1÷股利支付率

7、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数

8、市净率

市净率(倍数)=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三)现金流量分析

1、流动性分析

(1)现金到期债务比

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

(2)现金流动负债比

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流动负债

(3)现金债务总额比

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债务总额

2、获取现金能力分析

(1)销售现金比率

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

(2)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普通股股数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全部资产×100%

3、财务弹性分析

(1)现金满足投资比率

现金满足投资比率=近5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之和÷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2)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现金股利

第三章 财务预测与计划

一、财务预测的步骤

1、销售预测

财务预测的起点是销售预测。

2、估计需要的资产

3、估计收入、费用和保留盈余

4、估计所需融资

二、销售百分比法

(一)根据销售总额确定融资需求

1、确定销售百分比

2、计算预计销售额下的资产和负债

3、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额

留存收益增加=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率)

4、计算外部融资需求

外部融资需求=预计总资产-预计总负债-预计股东权益

(二)根据销售增加量确定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资产增加-负债自然增加-留存收益增加

=(资产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计划销售额×(1-股利支付率)〕

三、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净利率×〔(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四、内含增长率

如果不能或不打算从外部融资,则只能靠内部积累,从而限制了销售的增长。此时的销售增长率,称为“内含增长率”。

五、可持续增长率

概念:是指不增发新股并保持目前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条件下公司销售所能增长的最大比率。

其中:经营效率体现于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净利率。

财务政策体现于资产负债率和收益留存率。

1、根据期初股东权益计算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期初权益资本净利率×本期收益留存率

=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2、根据期末股东权益计算的可持续增长率

可持续增长率=

3、可持续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的联系:

(1)如果某一年的经营效率和财务政策与上年相同,则实际增长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以及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三者相等。这种增长状态,可称之为平衡增长。

(2)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增长,则实际增长率就会超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会超过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3)如果某一年的公式中的4个财务比率有一个或多个数值比上年下降,则实际销售增长就会低于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会低于上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4)如果公式中的4项财务比率已经达到公司的极限水平,单纯的销售增长无助于增加股东财富。

第四章 财务估价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

(一)复利终值

S=p×(1+i)n

其中:(1+i)n 被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符号用( ,i,n)表示。

(二)复利现值

P=s×(1+i)

其中:(1+i) 被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符号用( ,i,n)表示。

(三)复利息

I=S-P

(四)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i=(1+ ) -1

式中: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i-实际利率。

(五)普通年金终值和现值

1、普通年金终值

S=A×

式中 是普通年金1元、利率为i、经过n期的年金终值,记作( ,i,n),称为年金终值系数。

2、偿债基金

A=s×

式中 是普通年金终值系数的倒数,称为偿债基金系数,记作( ,i,n)。

3、普通年金现值

P=A×

式中 称为年金现值系数,记作( ,i,n)

4 、投资回收系数

A=P×

式中 是普通年金现值系数的倒数,称为投资回收系数,记作( ,i,n)。

(六)预付年金终值和现值

1、预付年金终值

S=A×〔 -1〕

式中的〔 -1〕是预付年金终值系数。它和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相比,期数加1,而系数减1,可记作〔( ,i,n+1)-1〕。

2、预付年金现值计算

P=A×〔 +1〕

式中〔 +1〕是预付年金现值系数。它和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相比,期数要减1,而系数要加1,可记作〔( ,I,n-1)+1〕。

(七)递延年金

1、第一种方法:是把递延年金视为N期普通年金,求出递延期末的现值,然后再将此现值调整到第一期初。

P =A×(P/A,i,n)

P =P ×(1+i)

0 1 2 3 4 5 6 7 100 100 100 100

第二种方法:是假设递延期中也进行支付,先求出(M+N)期的年金现值,然后,扣除实际并未支付的递延期(M)的年金现值,即可得出最终结果。

P =A×(P/A,i,m+n)

P =A×(P/A,i,m)

P = P - P

(八)永续年金

P=A×

二、债券估价

(一)债券估价的基本模型

PV= + +………+

式中:PV-债券价值

I-每年的利息

M-到期的本金

i-贴现率

n-债券到期前的年数

(二)债券价值与利息支付频率

1、纯贴现债券:是指承诺在未来某一确定日期作某一单笔支付(F)的债券。

PV=

2、平息债券:是指利息在到期时间内平均支付的债券。

PV= +

式中:m-年付利息次数;

N-到期时间的年数;

i-每年的必要报酬率;

M-面值或到期日支付额。

3、永久债券:是指没有到期日,永不停止定期支付利息的债券。

PV=

(三)债券的收益率

购进价格=每年利息×年金现值系数+面值×复利现值系数

V=I×(P/A,i,n)+M×(P/S,i,n)

用试误法求式中的i值即可。

i=i + ×(i -i )

也可用简便算法求得近似结果:

i= ×100%

式中:I-每年的利息

M-到期归还的本金;

P-买价;

N-年数。

三、股票估价

(一)股票评价的基本模式

P =

式中:D -t年的股利;股利多少,取决于每股盈利和股利支付率两个因素。

R -贴现率;

t--年份。

(二)零成长股票的价值

P =D÷R

(三)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

P=

式中:D =D ×(1+g);D 为今年的股利值;

g-股利增长率。

(四)非固定成长股票的价值

采用分段计算,确定股票的价值。

(五)股票的收益率

R= +g

式中: --股利收益率

g—股利增长率,或称为股价增长率和资本利得收益率。

P -是股票市场形成的价格。

四、风险和报酬

(一)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1、预期值

预期值( )=

式中:P -第i种结果出现的概率;

K -第i种结果出现后的预期报酬率;

N-所有可能结果的数目。

2、离散程度(方差和标准差)

表示随机变量离散程度的量数,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标准差。

(1)方差

总体方差=

样本方差=

(2)标准差

总体标准差=

样本标准差=

总体,是指我们准备加以测量的一个满足指定条件的元素或个体的集合,也称母体。

样本,就是这种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的过程称为“抽样”,所抽得部分称为“样本”

式中:n表示样本容量(个数),n-1称为自由度。

在财务管理实务中使用的样本量都很大,没有必要区分总体标准差和样本标准差。

在已经知道每个变量值出现概率的情况下,标准差可以按下式计算:

标准差( )=

变化系数是从相对角度观察的差异和离散程度。其公式为:

变化系数= =

(二)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1、预期报酬率

r =

式中:r -是第j种证券的预期报酬率;

A -是第j种证券的在全部投资额中的比重;

M-是组合中的证券种类总数。

2、标准差

式中:m-组合内证券种类总数;

A -第j种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

A -第k种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

-是第j种证券与第k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3、协方差的计算

=r ?; ?;

式中:r -是证券j和证券k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是第j种证券的标准差;

-是第k种证券的标准差。

4、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r)=

(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1、系统风险的度量(贝他系数)

β = = =r ( )

式中:COV(K ,K )-是第J种证券的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之间的协方差;

-市场组合的标准差;

-第J种证券的标准差;

r -第J种证券的收益与市场组合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

2、贝他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使用回归直线法。

另一种是按照定义求β,其步骤是:

第一步求r (相关系数)

相关系数(r)=

第二步求标准差 、

利用公式 = 求出 、

第三步求贝他系数

β =r ( )

3、投资组合的贝他系数

β=

4、证券市场线

K =R +β(K -R )

式中:K -是第i个股票的要求收益率;

R -是无风险收益率;

K -是平均股票的要求收益率;

(K -R )-是投资者为补偿承担超过无风险收益的平均风险而要求的额外收益,即风险价格。

第五章 投资管理

一、资本投资评价的基本原理

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

=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率)+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即资本成本,是评价项目能否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标准。

二、投资项目评价的基本方法

(一)净现值法

净现值= -

式中:n-投资涉及的年限;

I -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 -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i-预定的贴现率。

(二)现值指数法

现值指数= ÷

优点: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

(三)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再用内插法来改善。

i=i + ×(i -i )

(四)回收期法

回收期=

主要用于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五)会计收益率法

会计收益率= ×100%

三、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估计

(一)现金流量的估计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

2、不要忽视机会成本

3、要考虑投资方案对公司其他部门的影响

4、对净营运资金的影响

(二)固定资产更新项目的现金流量

举例:

继续使用旧设备 n=6 200(残值)

600 700 700 700 700 700 700

更换新设备 n=10 300(残值)

2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400

1、不考虑时间价值的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

2、考虑时间价值的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

有三种计算方法:

(1)计算现金流出的总现值,然后分摊给每一年。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

(2)由于各年已经有相等的运行成本,只要将原始投资和残值摊销到每年,然后求和,亦可得到每年平均的现金流出量。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 +700-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 +400-

(3)将残值在原投资中扣除,视同每年承担相应的利息,然后与净投资摊销及年运行成本总计,求出每年的平均成本。

旧设备平均年成本= +700+200×15%

新设备平均年成本= +400+300×15%

3、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

UAC= ÷( ,i,n)

式中:UAC-固定资产平均年成本

C-固定资产原值;

S -n年后固定资产余值;

C -第t年运行成本;

n-预计使用年限;

i-投资最低报酬率;

(三)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税后现金流量的计算有三种方法:

1、根据现金流量的定义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2、根据年末营业结果来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3、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四、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

(一)投资项目风险的处置方法

1、调整现金流量法

风险调整后净现值=

式中:a -是t年现金流量的肯定当量系数,它在0~1之间。

2、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调整后净现值=

风险调整折现率是风险项目应当满足的投资人要求的报酬率。

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β×(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二)企业资本成本作为项目折现率的条件

使用企业当前的资本成本作为项目的折现率,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项目的风险与企业当前资产的平均风险相同;二是公司继续采用相同的资本为新项目筹资。

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有两种方法:

1、实体现金流量法。即以企业实体为背景,确定项目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以企业的加权平均成本为折现率。

净现值= -原始投资

2、股权现金流量法。即以股东为背景,确定项目对股权现金流量的影响,以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为折现率。

净现值= -股东投资

(三)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

项目系统风险的估计的方法是使用类比法。类比法是寻找一个经业务与待评估项目类似的上市企业以该上市企业的β值,这种方法也称“替代公司法”。

调整时,先将含有资本结构因素的 转换为不含负债的 ,然后再按照本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转换为适用于本公司的 。转换公式如下:

1、在不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

2、在考虑所得税的情况下:

根据 可以计算出股东要求的收益率,作为股权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如果采用实体现金流量法,则还需要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第六章 流动资金管理

一、现金和有价证券管理

企业置存现金的原因,主要是满易性需要、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要。

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成本分析模式

企业持有现金将会有三种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项成本之和最小的现金持有量,就是最佳持有量。

(二)存货模式

利用公式: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C/2)×K+(T/C)×F

求得最佳现金持有量公式:

C =

式中:T-一定期间内的现金需求量;

F-每次出售有价证券以补充现金所需的交易成本;

K-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即有价证券的利率。

(三)随机模式

现金返回线R= +L

现金存量的上限H=3R-2L

式中:b-每次有价证券的固定转换成本;

i-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预期每日现金余额变化的标准差。

二、应收账款管理

应收账款赊销的效果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

(一)信用期间

确定恰当的信用期的计算步骤: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应收账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4、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

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二)信用标准

评估标准以“五C”系统来进行。

1、品质:指信誉。

2、能力:偿债能力。

3、资本: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

4、抵押: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

5、条件:经济环境。

(三)现金折扣政策

确定恰当的现金折扣政策的计算步骤:

1、收益的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2、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提供现金折扣的应计利息=

+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4、估计现金折扣成本的变化

现金折扣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水平×新的现金折扣率

×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旧的销售水平

×旧的现金折扣率×享受现金折扣的顾客比例

5、提供现金折扣后的税前损益

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三、存货管理

(一)储备存货的成本

1、取得成本

(1)订货成本

(2)购置成本

2、储存成本

3、缺货成本

(二)经济订货量基本模型

1、 经济订货量 =

式中:K-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

D-存货年需要量;

K -储存单位变动成本

2、 每年最佳订货次数N =

3、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TC =

4、 最佳订货周期t =

5、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I = ×U

式中:U-存货单价。

(三)订货提前期

再订货点R=L?;d

式中:L-交货时间;

d-每日平均需用量。

(四)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

1、 经济订货量 =

式中:P-每日送货量;

d-存货每日耗用量。

2、 与批量有关的存货总成本TC =

(五)保险储备

1、 再订货点R=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保险储备

2、 存货总成本TC =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

=K ?;S?;N+B?;K

式中:K -单位缺货成本;

S-一次订货缺货量;

N-年订货次数;

B-保险储备量;

K -单位存货成本。

第七章 筹资管理

一、债券的发行价格

债券发行价格= +

式中:t-付息期数;

n-债券期限。

二、应付账款的成本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 ×

三、短期借款的信用条件

1、信贷限额

是银行对借款人规定的无担保贷款的最高额。

2、周转信贷协定

是银行具有法律义务地承诺提供不超过某一最高限额的贷款协定。

3、补偿性余额

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的最低存款余额。

实际利率= ×100%

四、短期借款的支付方法

1、收款法:是在借款到期时向银行支付利息的方法。

2、贴现法:是银行向企业发放贷款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

实际利率= ×100%

3、加息法:是银行发放分期等额偿还贷款时采用的利息收取方法。

实际利率= ×100%

第八章 股利分配

一、股票股利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

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市价=

式中:E -发放股票股利前的每股收益;

D -股票股利发放率;

M-股利分配权转移日的每股市价。

第九章 资本成本和资本结构

一、债务成本

(一)简单债务的税前成本

P = 求使该式成立的K (债务成本)

式中:P -债券发行价格或借款的金额,即债务的现值;

P -本金的偿还金额和时间;

I -债务的约定利息;

K -债务成本;

N-债务的期限,通常以年表示。

(二)含有手续费的税前债务成本

P (1-F)= 求使该式成立的K (债务成本)

式中:F-发行费用占债务发行价格的百分比。

(三)含有手续费的税后债务成本

1、简便算法

税后债务成本K =K ×(1-t)

式中:t-所得税税率。

这种算法是不准确的。只有在平价发行、无手续的情况下,简便算法才是成立的。

2、更正式的算法

P (1-F)= 求使该式成立的K (债务成本)

二、留存收益成本

(一)股利增长模型法

K = +G

式中:K -留存收益成本;

D -预期年股利额;

P -普通股市价;

G-普通股利年增长率。

(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K =R =R +β(R -R )

式中:R -无风险报酬率;

R -平均风险股票必要报酬率;

β-股票的贝他系数。

(三)风险溢价法

K =K +RP

式中:K -债务成本;

RP -股东比债权人承担更大风险所要求的风险溢价。

三、普通股成本

K = +G

式中:D -预期年股利额;

P -普通股市价;

G-普通股利年增长率。

四、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 =

式中:K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K -第j种个别资本成本;

W -第j种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权数)。

五、财务杠杆

(一)经营杠杆系数

DOL= = =

式中: EBIT-息前税前盈余变动额;

EBIT-变动前息前税前盈余;

Q-销售变动量;

Q-变动前销售量;

P-产品单位销售价格;

V-产品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变动成本总额。

(二)财务杠杆系数

DFL= =

式中: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额;

EPS-变动前的普通股每股收益;

I-债务利息。

(三)总杠杆系数

DTL=DOL×DFL= =

六、资本结构

(一)融资的每股收益分析

每股收益分析是利用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进行的,所谓每股收益的无差别点,是指每股收益不受融资方式影响的销售水平。

每股收益EPS= =

式中:S-销售额;

VC-变动成本;

F-固定成本;

I-债务利息;

T-所得税税率;

N-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EBIT-息前税前盈余。

(二)最佳资本结构

企业的市场总价值V=股票总价值S+债券价值B

股票的市场价值S=

式中:K -权益资本成本。K =R =R +β(R -R )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K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债务额占总资本比重×(1-所得税税率)+权益资本成本×股票额占总资本比重

=K ×( )(1-T)+K ×( )

式中:K -税前的债务资本成本。

第十章 企业价值评估

一、现金流量折现法

(一)现金流量模型的种类

任何资产都可以使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来估价,其价值都是以下三个变量的函数:

价值=

1、现金流量

在价值评估中?

参考资料:

财务管理

什么事提前赎回条款和偿债基金条款?这些条款使债券风险变小还是变大?

提前赎回条款实际上就是债券发行人可以在债券还没有到期前前赎回债券,这提前赎回条款对于纯债券(即债券没有嵌入衍生工具在里面)来说将会产生再投资风险,原因是提前赎回很有可能是市场融资成本发生了重大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市场利率降低了,原来这债券发行时的利率支付较高,发行人可以用赎回条款上的赎回价格来衡量再发行债券存在多少降低债务成本的收益在里面,这是会使得发行人行使提前赎回条款的冲动。若债券存在嵌入式衍生工具,如转债,一般能触发提前赎回条款大多数的情况下都是标的证券超过转股价一定要求才会发生的,一般这种发生的提前赎回只要你把债券转成股票即可,就会使得债券的偿还风险相对是降低了。

偿债基金条款就是债券发行人要提取一定的款项作为保证偿还债务的一个基金,一般有这个基金存在使得债券的偿还风险会降低。

国债平准基金的概念

问题1:什么是国债平准基金?

问题2:国债平准基金是什么意思?

国债平准基金(Bond Stabilization Fund/Bonds Stabilization Fund/bond market Stabilization Fund) 是由偿债基金逐步演变而来的。

偿债基金是18世纪由英国人瓦尔波首先提出来的,他主张由政府建立一种专门基金,用于偿债。1716年,在罗伯特 ?沃波尔爵士的组织下,英国开始设置减债基金(Sinking Fund)。

1786年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根据理查德?普莱士关于?国家应当以单利息借款,以复利息放债?的建议,进一步修改了减债基金制度。普莱士认为,减债基金设立的理论依据,是按照复利累计计算法计算。他认为,如果以现存债额的1%为基金起点,用复利加以增殖,对3厘国债可以47年还清;对4厘国债可在42年内还清;对5厘国债可在37年内偿清。使用这种方法,可资用以买销国债的财源有二:一是政府每年提出的定额资金;二是已买销国债的利息增盈累积。当时英国的主要做法是:政府每年从国库收入中提出一定的金额,作为减债基金专门用来偿还国债。减债基金设有专门机构来负责管理。这一基金所生利息,按照计划以时价来收买国债,对于国库已经购进的国债,仍然付给定额的利息,盈利和余额归入基金,下年再继续购买国债,直到把国债全部买销完毕为止。设置减债基金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各年度的债务支出,使还债带有计划性和节奏性,使其发挥瞻前顾后、均衡年度间债务支出的作用。但英国在实际执行中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是减债基金大部分被政府在财政困难时滥加挪用,使减债基金名存实亡。以后普鲁士在1820年也实行过减债基金制度。

日本是在1906年开始建立减债基金的。当时日本政府制定了国债处理基金特别会计法,并设置了国债处理基金。国债处理基金的资金来源有三项:一项是转入一定比例的国债余额?定额转入;另一项是转入一般会计结余金额的一部分?结余资金转入;还有一项是偿还国债所需金额的预算?预算转入。

美国也曾设立了减债基金,1919年美国通过了战争借款法,以有计划地调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累积的国债为目的,设定了每年用于偿债的支出权限额;伴随罗斯福新政的实施,追加了作为偿债对象的支出,从法律上确定了这些持久性的支出权限额。具体编入减债基金有以下三种编入方法:(1)依据《1919年战争借款法》支出,其支出数额相当于1920年7月1日发行国债的余额减去同日政府持有外国政府债务额所得结果的2.5%。就利用减债基金买进或偿还的各种国债而言,其支出限额相当于当年应支付的利息额;(2)依据《1932年紧急救济及建设法》支出,支出额相当于该法预算支出的2.5%。当然,是否利用支出权限进行实际偿债,这主要取决于政府的态度。到本世纪20年代,其权限额几乎被充分利用,从而使战时国债的清理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但是,由于30年代实行了罗斯福新政,此后发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国债余额的增大,并因此使国债的偿还难以有规则地进行。在这种形势下,政府改行借新债还旧债的新政策。这样,减债基金的偿债目的逐渐消失了。

综上所述,随着各国国债发行规模的日益庞大,当国债还债高峰降临时,最初以偿债为目的的减债基金已无法应付巨额的还本付息支出,这使政府不得不采取以新还旧的方式,偿债基金已名不符实,即其偿债功能丧失了,但其调控债市的功能却因基金较为稳定而越来越得到尽情的发挥。因此,平准基金逐渐取代了减债基金。

国债平准基金发展到现在,其目的和作用与以往的减债基金截然不同,减债基金原来是为均衡债务支出,直至全部消除国家债务而设,而如今的平准基金是政府为了保护较高的国债信誉,以增强政府的偿债能力,保持国债持有人的预期,鼓励投资者认购国债,维护国债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而设置。现在,英国预算制度中的国民公债基金,实际上就发挥着平准基金的作用。它是由1966年以前的所谓?线下预算?转化而来的,事实上是国家的第二预算。国民国债基金的主要来源有:常规预算拨款、英格兰银行发行局的利润、对国营公司和地方政府贷款的利息及还款等。其资金运用主要是用来买卖国债以维护债市稳定、弥补常规预算赤字、对国营公司和地方政府贷款等。

从平准基金作用的市场来分,目前主要有外汇平准基金、国债平准基金、粮食平准基金、股市平准基金等几类。

日本现行的国债平准基金也是由减债基金演变而来。1965年,日本发行了所谓岁入补贴国债,1966年以后又陆续发行了所谓建设国债。这就急需政府建立有关偿还国债处理基金特别会计法(1968年5月公布施行,1967年度已开始采用),形成了现行的国债平准基金。在现行的制度中,平准基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每年在编制预算时,根据年初累计国债总额,按固定比率1.6%(大致相当于1/60)从一般会计预算中转给该基金;

(2)一般会计预算还要根据各年度还债和调控债市的需要对平准基金作相应拨款;

(3)一般会计预算如有结余,一半以上也要转入平准基金。

以上三项构成了日本平准基金的主要来源。如1980年度国债费用预算中,国债偿还费为8232亿日元,其中定率转入365亿日元,占全部偿还费用的4.4%,预算资金转入1087亿日元,占全部偿还费用的13.2%。由于日本的平准基金的运作既谋求了财政负担的均衡,又可视基金的资金状况和债市状况而灵活运用,维护了国债市场的稳定。因此相比较而言,日本的平准基金比欧美各国的平准基金更胜一筹。

平准基金调控国债市场的功能

平准基金调控国债市场的功能主要在于:当国债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政府欲振兴债市,或当国债交易出现大量抛盘,有损持券者利益并对发行市场构成威胁时,政府可启用平准基金,大量买进二手券,借以刺激交易价格上扬,并可减少还本付息支出;而当国债市场过分火爆,投机之风盛行,政府欲给债市?退烧?,或当债市需求过旺时,政府可伺机抛出部分国债,使国债的收益率和交易价格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这种?蓄水池?式可进可退的调控机制有利于国债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一些学者认为,平准基金调控债市时,往往是低价时大量买进而高价时大量抛了,有与市场投资者?对着干?而从中渔利之嫌,结果有损债券持有者的利益。英国在偿付其整理国债或统一国债时,就常常选择当国债市价低于票面价格的时机大量购进,直至其债务归于消失为止。日本也采用买销法偿还国债,并限制国债市价低于票面价格时才运用。这也并不否认有时国债市价超过其票面金额时就不能使用此法。政府在国债价格低落时按价收买国债,从表面上看,似乎妨碍了国债持有人的利益,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交易市场上的国债是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的,即只有自愿出卖者出售国债时,政府平准基金才能购买,政府也只是市场上的买主之一,国债持有人也可能把国债以同样的价格转让于其他买主,买主之间、买主与卖主之间只有通过自愿的平等竞争才能实现交易,政府在债市上收买国债,将会制止国债价格的下跌,促使国债价格的回升,这对国债持有人还是有利的。

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国债市场发展的实践已证明,国债平准基金是政府通过经济途径对国债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最得力、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的国债市场可谓起点高、发展迅速。但令人担忧的是,我国迄今为止还未建立这种机制,以致1988年至1989年和1992年下半年至1993年交易市场行情低迷,二手券收益率过高,以及1994年下半年市场行情过分火爆、交易价格居高不下和1995年初国债期货市场一片混乱时,政府却束手无策,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因此,建立平准基金已迫在眉睫。

国债偿债基金对我国债市的影响

国债偿债基金与平准基金就其使用目的而言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以平衡偿债为目的,而后者主要是以稳定国债市场为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单纯以偿债为目的的偿债基金是不经济的做法,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发行国债的目的已不仅仅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还兼有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况且,维护国债市场的稳定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因此,我国建立的国债平准基金,应当兼有稳定债市和偿还国债的双重功能,不需要分别设立平准基金和偿债基金。我国曾在1987年就有了设立偿债基金的设想,当时财政部决定在当年债务收入中留下5亿元用作偿债基金。当时是想作为以债养债基金,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实现。1991年国债的实际发行额超过计划发行99.3亿元,财政部决定,超计划发行的部分暂时不进入预算,留到1992年偿债高峰来临时再用。这样,建立偿债基金的设想变成了现实。目前及今后要做的工作,一是要确保当年资金不被挪用,否则偿债基金也会有名无实;二是要依据经济发展和财政预算状况,不断扩大偿债基金的来源;三是政府应启用该基金,使其在国债市场发挥平抑价格,维护国债市场稳定的功能,使该基金逐渐成为平准基金。

国债平准基金对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调控工具,从平准基金的运作来看,它必将对我国国债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1)平准基金有利于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平准基金可以在政府与券商、国债投资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平准基金调控债市的结果,使国债投资的收益具有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使投资者无后顾无忧,踊跃购买;

(2)平准基金有利于提高国债发行市场的效率。国债发行市场的发展目标是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国债发行市场。平准基金的设立不仅有利于加快国债发行速度,而且能缩短承销期、节约发行费用、降低发行成本。

(3)平准基金有利于增强国债现货交易市场的流通性,有利于以场外交易市场为主体的交易市场的形成,促进国债现货交易的发展;

(4) 平准基金有利于控制国债期货交易的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行为,有利于国债回购交易市场功能的真正发挥,从而有助于国债派生交易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