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利因素

2.什么是现货黄金

3.我要写论文 需要知道近10年左右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的历史数据 要excel格式的 有的发邮箱387604681@qq

有利因素

冷战影响-冷战会导致金价下跌吗

3.1.1 全球新一轮矿业繁荣仍将继续

当前全球迎来了新一轮矿业繁荣。2002年是上一个勘查周期的谷底,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投资只有20亿美元。从2002年起,开始了一个新的周期,到2006年增长到75亿美元,是自1989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是自2002年起连续第4年增长,已经增长了275.0%。与此同时,全球石油勘查生产资本支出也在持续增加。2005年全球石油勘查生产资本支出达1700亿美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30.0%。

但总体来看,世界矿产勘查投资仍将继续增加,当前并没有出现任何勘查“过热”的迹象,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尽管2006年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支出高达75亿美元,已经比上一个勘查周期的顶点(19年为52亿美元)高出44.2%,但是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可变美元衡量,2006年的勘查投资峰值大约相当于1981年的4/5,以不变美元衡量,大约仅相当于1981年最高值的1/2~2/3。2005年的世界油气勘查生产支出同样比1981年的最高值低得多。

中国矿产勘查投资增长幅度低于世界总量的增长幅度,中国占世界矿产勘查投资总量的比重仍然很低,存在巨大增长空间。“十五”期间,中国地质勘查投入增长100.0%,其中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增长120.0%(同期世界总量大约增长300.0%),油气勘查投入增长150.0%(同期世界总量大约增长30.0%)。大体以同一个口径来进行对比: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支出(主要是金属和金刚石等)目前大约为75亿美元,而2005年我国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勘查投入的总量才20多亿元,占世界总量的比重大约为4.0%~5.0%。据估计,中国油气勘查投入在全球所占比重大约为8.0%~10.0%。从完井情况看,2005年全球石油钻井数约83000口,其中估计中国为10342口,占12.5%。但是,考虑到中国复杂的成油地质条件,这一比重相对而言仍然非常低。从固体矿产看,中国的勘查投入大约相当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1/6~1/5(个别年份可能为1/10)。从油气看,中国勘查生产支出大约相当于美国(地质条件也相对复杂)的1/5~1/4,存在巨大的增长空间。

也有一些矿产与世界相比中国勘查投入巨大,特别是铁矿石和煤炭(因为这2种矿产世界保障年限达数百年,所以世界没有勘查活动)。

世界矿产勘查投资的地理结构、矿种结构均在调整中,但调整速度缓慢。从地区上看,在近20年间,拉美一直是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投入最热点的地区,所占比重介于18.0%~28.0%之间。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3个国家合计占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比重大约为40.0%~55.0%。非洲所占比重大约为14.0%~18.0%。太平洋、东南亚国家大约在4.0%~6.0%之间。预计世界矿产勘查投资将向勘查严重不饱和区不断转移。非洲和中国的周边国家所占比重将迅速增加。预期非洲和中国的周边国家,特别是从蒙古到里海,在世界矿产勘查投入中所占比重将迅速增长,“拉美热、非洲恒温、亚洲冷”的局面将有所改变。外商对中国的矿产勘查开发投资已经迅速增加。从矿种上看,近20年间黄金一直是固体矿产的勘查重点,占世界固体矿产勘查投入的比重平均为50.0%,成为世界矿产勘查开发的“晴雨表”,但随着铜、镍、锌等有色金属的价格屡创新高,贱金属矿产勘查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有所增加。预计贱金属将成为重点勘查对象。同时,天然气将成为重点勘查对象。近期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的发现速度放缓,但天然气的发现速度加快。天然气是解决石油安全问题的最佳选择。许多国家近期取专门措施鼓励天然气的勘查开发和利用。一些国家在国家石油公司之外建立专门的国家天然气公司,以便充分释放天然气的勘查生产力。许多跨国石油公司更多地将目标投向了天然气。

2005年初级勘查公司的勘查预算首次超过跨国矿业公司的预算,勘查主体发生显著变化。

当前的一个趋势是,追求“规模效益”的跨国矿业公司不断削减其勘查预算,追求“风险收益”的初级勘查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更积极地开展风险勘查。这样才更符合矿产勘查的基本规律,有利于解放和发展勘查生产力。自2002~2006年这一新的勘查周期中,初级勘查公司支出增长幅度巨大,为600.0%,同期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支出增长300.0%,全球新增勘查预算,3/4是由初级公司提供的。在油气勘查方面也是如此,“独立石油公司”在油气勘查开发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预计中国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初级勘查公司并且将在找矿发现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世界和中国草根勘查在勘查投入中所占比重将开始增加。

3.1.2 中国将对建立和完善国际矿业经济新秩序发挥重要作用

西方经济大国作为主要矿产消费国,在利用全球矿产方面同我国竞争激烈,但同时在维护国际矿产品市场稳定方面双方又具有共同的利益,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态势,为我国实施全球矿产战略提供了可能条件。特别是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对国是一个极大的吸引力,这使得“以市场换”方针有了相当大的可能性。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购买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的同时,与澳方签订了油气合作合同,成功地进入其油气勘查开发领域。

稳定的国际矿业经济秩序同时有利于国和消费国的利益。中国矿产勘查开发领域吸引外资以及投资海外矿产勘查开发的努力,支持和稳定了“反垄断、反价格同盟、反投资障碍、反贸易壁垒”所支撑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矿业新秩序。

中国既是世界主要大国、生产大国,又是世界主要矿产消费大国、进口大国。同时作为世界主要大国、生产大国、消费大国、进口大国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目前总体上是的供应国;欧洲国家、日本等,虽然是消费大国和进口大国,但不是大国和生产大国。从这个意义上看,稳定的国际矿业经济秩序符合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

3.1.3 中国的市场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并将继续拉动世界矿业发展

长期以来,甚至近大半个世纪以来,按照加权平均结果,以不变价格计算,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处于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内。如铁矿石,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直到21世纪初基本上没有变化。这使得大多数边际矿山关闭,大量矿工失业。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大幅度下降,甚至有人称之为“夕阳产业”,称之为“结构性”的衰退,也有人认为在新经济条件下不再需要矿业。

结构性变化如此,近15年来的周期性变化也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受发展中国家调整矿业法、大力吸引外资的鼓励,在矿业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固体矿产勘查呈复兴之势,勘查费用大幅度增长,直到19年达到顶峰,为52亿美元;19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行业遭遇“灭顶之灾”:东南亚金融风波、加拿大Bre-X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布桑(使初级勘查公司的筹资遇到极大困难)、全球金价下跌,一度曾跌至250美元/盎司以下,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全球固体矿产勘查业受到沉重打击,勘查费用连续5年下跌,到2002年跌至谷底。2002年全球固体矿产勘查支出仅为19年的36.5%。在这期间,大型跨国矿业公司一般不再从事找矿,总体上认为勘查是一项浪费财富的事情,其发展战略也进行了相应调整:从勘查转向购买中小公司手中的探矿权。而中小型的初级公司受布桑及金价下跌的影响,同时风险资金又拥向IT产业,筹资极为困难,同样难以推动勘查工作。自2003年起,受中国需求因素的影响,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升,刺激了全球固体矿产勘查,勘查支出开始回升,到2006年增长了168.0%,其中初级公司增长了300.0%。这一轮全球固体矿产勘查业的复兴主要受中国需求因素推动,另外,IT产业泡沫的破灭以及国际金价的坚挺,也使初级公司可以更为容易地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本,同时大型跨国公司也逐步认识到,仅仅是“购并”(包括合并、兼并以及购买初级公司的矿业权)还是不够的,财富的源泉仍然只能是“勘查”。

可以认为,是中国拉动了世界矿业,拯救了世界矿业。也可以预测,新一轮的世界矿产勘查开发的繁荣仍将持续下去。其一,这一轮的世界矿产勘查开发热潮是对矿产品的巨大需求所驱动的。首先是中国拉动世界矿业的增长。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4000美元)需求将继续增加;还有,“金砖四国”,特别是印度和巴西,它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对矿产的需求也将继续增加。其二,新一轮勘查开发投资热潮是价格所驱动的。自2002~2005年,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增长1倍,同期勘查市场支出才增长30.0%。世界原材料价格总体上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通道,当前在高位震荡。新一轮的世界矿产勘查开发热潮不同于前几个周期,其驱动力不同。预期这一繁荣将持续下去。至于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我们不太好判断,但考虑到新经济仍然离不开矿产,估计这轮繁荣至少可以再持续8~10年,但国际矿产品市场价格在5年后将明显下调。

矿产的全球配置决定了矿产品、矿业资本、矿业权乃至矿业各要素市场的流动性。中国目前是国际上重要的矿产消费国。这一市场优势,使我们在矿业领域的跨国经营方面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例如,它使我们以市场换、以工程换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同时,中国矿产也极为丰富,并且与世界主要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也有利于中国的矿业跨国经营。

国际上也是如此。例如,拉美近20年的矿业增长主要得益于美国的市场。以前加拿大矿产品70.0%出口到美国,目前拉美矿产品大约也有70.0%向美国出口。这是美国在加拿大和拉美这2个世界上主要的富集区投资最多的关键原因。

3.1.4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对国的影响力将进一步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超过10000亿美元,为“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众多跨国矿业公司进入中国矿业市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带来了全球化市场网络。随着我国与WTO成员方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国外的信息和投资机会,有利于我国借鉴国际经验,取多种形式开发利用国外。

3.1.5 中国外交努力已见成效

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大力开展务实外交,与周边地区大多数国家的关系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拓展,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当前中国外交形势非常之好,正在超越地区大国角色。美国国际关系委员会的分析家们指出,中国的主要宗旨是不与美国对抗,而是运用“非对称”战略达到“和平崛起”目标。“和平崛起”本身要求在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运用不同手段,它既提升了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威望,同时也改善了中国在西方的形象。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05年在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的16个国家进行了舆论调查,结果表明,其中11个国家超过50.0%的受访者对中国给予正面的评价,而美国只在4个国家得到这样的指标。

美国网2006年12月19日载文《中国2006回顾:外交大丰收,大国地位得确认》指出:也许,历史学家会这么说:“2006年,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全球确认,而中国本身也意识到她在国际社会的身份出现了变化。”全球192个国家,其中几乎有一半的元首曾在2006年内访华。据非正式统计,2006年以来曾访华的外国元首级贵客,最少有86人。中国在2006年内,举办了3个有超过10位国家元首参加的特大型国际峰会:6月,上海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共有11位外国国家元首、区域组织负责人参加;10月,东盟10国的全部首脑一起在中国出席“中国-东盟峰会”;11月,北京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42个非洲国家的元首、首脑出席;另外,中美在12月举行经济战略对话,美国7名部长,也即1/3的内阁阁员随团访华。

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睦邻友好,加强区域合作,不断增强同广展中国家的团结,为我国实施全球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创造性地建立中非合作论坛。特别是我国周边环境良好,中国与东盟同意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运作以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顺利发展,为我国实施矿产周边供应战略提供了可靠平台。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化经营能力日益增加,为开发国外提供了条件。

仅以周边国家为例。一是日益壮大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创办的上海5国组织,是第一个由中国作为奠基人发起的地区性合作组织,着眼于中国的战略环境,建立稳定的中国、俄罗斯和中亚5国同盟。迄今,原本并不被人重视的上海合作组织在美国的战略逼迫下出现了准结盟态势,使其成为中国一个伟大的杰作。2005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扩容,吸纳印度、伊朗和巴基斯坦为观察员。10年间,上海合作组织已从最初的5国发展到现在的10个成员和准成员国。10国面积约占欧亚大陆总面积的74.0%,约占世界人口的41.0%。上海合作组织已经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成为欧亚大陆上地理空间最大的组织,以至于2006年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也主张:美国应该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为我国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北邻和一个合作的西邻,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周边战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二是迅速发展的中国-东盟关系。我国倡导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使东盟对华出口增加48.0%,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加55.1%。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贸易额将从目前的水平提高到接近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水平。东盟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支点。东盟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以反对中国为基础,现在却是与中国战略合作最好的国际组织之一。这充分体现了中国这种基于化解恩怨和障碍的“安邻、睦邻、富邻”政策的成功。其中,该区域内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发展中国家携手自强的典范。4800多千米长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中国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6国。大湄公河次区域总面积相当于整个西欧,人口超过了2.5亿。1992年启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组织(GMS)”由亚洲开发银行协调组建。与东北亚地区的图们江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其他次区域经济合作相比,GMS的明显特点是: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同时,中越菲联合开发南海机制建立。实际上,这已架空现存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而APEC正是美国介入并影响东亚地区合作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国与美国接触的平台)。迅速发展的中国-东盟关系,为我国建立了一个繁荣的东南邻和一个发展的海邻,也为我国进一步实施周边战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三是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提出开始于冷战结束以后,由于东北亚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地域太广,东北亚区域合作到目前为止始终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合作机制。1991年10月,联合国开发署(UNDP)公布了由其协调的开发图们江三角洲,提出用20年时间,筹资300亿美元,在中、朝、俄3国毗邻的1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地区,兴建一个多国经济技术合作开发区,使其成为世界上第2个鹿特丹或者第2个香港,具体目标为:①建设图们江地区港口群,预计吞吐能力达到3亿吨左右;②建设庞大的运输系统和国际空港,使这里成为东北亚地区的交通运输枢纽;③建成人口达50万~100万现代化国际城市,成为东北亚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新兴产业中心;④建成以该开发区为起止点的新亚欧大陆桥,并带动沿线工业地带的逐步形成。UNDP为此与参加国协调,组建了图们江经济区开发项目机构,该机构大大推动了该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进程。1995年12月,中、俄、朝、韩、蒙等5国在联合国总部正式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环境谅解备忘录》,中、俄、朝3国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这2个协定和1个备忘录的正式签署,标志着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为建立东北亚安全机制奠定了基础。四是相对稳定的西南周边。西南周边主要是巴基斯坦和印度。中国与巴基斯坦几十年来形成的战略利益关系,经历了世界局势激烈动荡不安的考验。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合作关系,不仅限于政治和军事上。随着中国石油战略安全的迫切需要,巴基斯坦作为中国与伊朗等中东地区“石油通道”的重要性将越来越重要。中国在巴基斯坦战略港口的建设项目进行到了2期,虽然其间有恐怖组织多次威胁袭击,但中国前进的步伐却越来越快。中国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中国与巴基斯坦和尼泊尔铁路线进入了议事日程。2005年4月,总理访问印度,把中印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两国总理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签署《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和一系列经贸协定,还提出了中印全面经济合作的5年规划。双方的奋斗目标是到2008年使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或超过200亿美元,到2010年达到300亿美元。

此外,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重视矿产勘查开发“走出去”。

什么是现货黄金

现货黄金(也叫国际现货黄金和伦敦金)是既期交易,指在交易成交后交割或数天内交割。

通常也称现货黄金是世界第一大股票。因为现货黄金每天的交易量巨大,日交易量约为20万亿美元。因此没有任何财团和机构能够人为操控如此巨大的市场,完全靠市场自发调节。现货黄金市场没有庄家,市场规范,自律性强,法规健全。

现货黄金交易是利用资金杠杆原理进行的一种合约式买卖。根据国际黄金保证金合约的交易标准,利用一盎司的价格购买一百盎司的黄金的交易权。利用这100盎司的黄金的交易权进行买涨卖跌,赚取中间的差额利润。并且如果补充足差价可以提取实物黄金。最低100盎司。

点击-黄金K线现货黄金简介

1. 定义:

现货黄金是一种国际性的理财产品,由各黄金公司建立,以杠杆比例的形式向坐市商进行网上买卖交易,形成的投资理财项目。

做市商即国际五大金商:英国汇丰银行、加拿大枫叶银行、美国共和银行、洛希尔国际投资银行和德意志银行。

2. 黄金投资:

实物金:以1:1的形式,即多少货币购买多少黄金保值,只能买涨。

纸黄金:也称实物金存折,以1:1形式,同样只能单向买涨。

期货金:以杠杆比例约1:10且以合约时间限定的形式,双向买涨买跌。

现货金:以杠杆比例约1:100且无时间限制,T+0形式,24小时可交易,双向买涨买跌的形式。

3. 现货黄金交易细则:

报价:以国际计价单位美元/盎司为单位,以美元形式结算,人民币兑换美元按银行汇率。(1盎司=31.1035克)

交易时间:工作日24小时交易,周末停盘(周一08:00—周六03:30)夏至收盘为03:00,冬至收盘为03:30

欧洲盘:16:00-23:30 美洲盘: 20:20-01:30

合约单位:1手=100盎司 最低波幅:0.01美元/盎司

合约规格:标准单:1手=100盎司 合约定金:1000美元(即1000美元可买1手)、每个交易商保证金不同、相对来讲保证金越高对投资者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利

迷你单:0.5手=50盎司 合约定金:500美元(即500美元可买0.5手)每个交易商保证金不同、相对来讲保证金越高对投资者在风险管理方面有利

合约总值:现货黄金价*100(盎司)*6.83(银行现在汇率)如现货黄金价现为900美元/盎司

计算:900*100*6.83=61.47万RMB 即:操作以1000美元定金定购价值61.47万RMB(90000美元)黄金。

机制:入市同时可给此单同时设定止损、止盈限价单。

买涨(做多):在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盈利。

买跌(做空):在高价先卖出、低价再买进以盈利。

交易形式:T+0形式即随买随卖,双向操作,以首付款(定金)形式。

手续费 做一手是100美金 0.5点差+50美金佣金

点差由银行收取(正规的交易商点差都是不被保证的,点差会受行情影响而临时波动、如遇巨资或是重在数据

4. 黄金市场:

集中市场:客户与客户进行交易,即金饰市场。

坐市商市场:买卖由国际五大金商进行,具有全球性,无任何庄家操纵,不存在无人接货现象。

5. 影响黄金的因素:

①世界最大产金国:南非、美国、澳洲、中国。

②需求最大国:印度、中国。

③供求关系。

④时代战争。

⑤金融危机/通货膨胀。

⑥美国经济。

⑦石油价格。

⑧各国央行储金量。

6. 现货金优势:

①.T+0形式交易:网上交易,可随买随卖。

②.开盘时间长:一天24小时交易且晚上20:00后行情机会大,上班理财两不误。

③.杠杆比例大:以小资金做大投资,约1:100比例,即1000美元买约价值80000美元的黄金

④双向操作:可买涨买跌,行情上涨可操作盈利。行情下跌也可操作盈利。

⑤操作简单:品种单一,只有一种产品,不同于股票有上千只,且交易速度快。不存在无人接货现象,1秒钟可完成交易。

⑥收益大:当日可进行多次累积操作,且黄金每日波幅最低在12美元/盎司以上。

[编辑本段]现货黄金优点

黄金的价值是自身所固有的和内在的“全球硬通货币”,并且有千年不朽的稳定性,所以无论天灾人祸,黄金的价值永恒。

黄金是与货币密切相关的金融资产,因此很容易变现。更由于黄金24小时的交易市场,因此随时可以变钞票。

黄金具有世界价格,还可以根据兑换比价,兑换为其他国家货币。

一、金价波动大:根据国际黄金市场行情,按照国际惯例进行报价。因受国际上各种政治、经济因素如a.美元b.石油c.央行储备d.战争风险,以及各种突发的影响,金价经常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可以利用这差价进行实盘黄金买卖。

二、交易服务时间长:每天为二十四个小时交易,涵盖主要国际黄金市场交易时间。

三、资金结算时间短:当日可进行多次开仓平仓(跟权证有点像),提供更多投资机遇。

四、操作简单:有无基础均可,即看即会;比炒股更简单,不用选股多么麻烦,分析判断相对简单,跟美圆,原油走势紧密相关。全世界都在炒这种黄金,每天交易大约20万亿美金。一般庄家无法兴风作浪。在这个市场靠的只有自己的技术。

五、赚的多:黄金涨,您做多,赚;黄金跌,你做空,也赚!(股票涨才赚,跌则亏)双向交易,真正的上涨下跌都赚钱。

六、趋势好:炒黄金在国内才刚刚兴起,股票、房地产、外汇等在刚开始是都赚疯了,黄金也不例外。而且双向更灵活.

七、保值强:黄金从古至今都是最佳保值产品这之一,升值潜力大;现在世界上通货膨胀加剧,将推进黄金增值。 黄金T + D理财业务特点:◇利用杠杆原理——低投入、高回报,资金利用率高◇双向交易——做多做空机制,投资灵活 ◇T+0交易——可以当天买卖操作,短线机会大◇网上交易——随时买卖,操作便捷、安全◇无涨跌幅限制——套利空间大◇24小时交易——适合上班族理财投资◇全球市场——无庄家,交易活跃

://baike.baidu/view/1258792.htm

我要写论文 需要知道近10年左右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的历史数据 要excel格式的 有的发邮箱387604681@qq

1967年11月18日,英镑在战后第二次贬值;1968年3月17日,“黄金总汇”解体;1969年8月8日,法郎贬值11.11%。 11年8月15日,尼克松发表电视讲话,关闭黄金窗口,停止各国或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前来兑换黄金。美元挣脱黄金的牢狱,自由浮动于外汇市场。 12年这一年,伦敦市场的金价从1盎司46美元涨到64美元。 13年,金价冲破100美元。 14年到17年,金价在13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波动。 18年,原油飙涨达一桶30美元,金价涨到244美元。 19年,金价涨到500美元。10月,美国通胀率冲破12%。 1980年元月的头两个交易日,金价达到634美元,美国财长米勒宣布财政部不再出售黄金,之后不到30分钟金价大涨30美元达715美元,元月21日创850美元新高。卡特不得不出来打压金市,表示一定会不惜任何代价来维护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当天收盘时金价下跌了50美元。 1980年2月22日,金价重挫145美元。 当代首次黄金大牛市宣告结束,时间长达12年。 金价从1968年的35美元涨到1980年的850美元的12年间,每年有30%的获利率。1980年黄金投资额达1兆六千亿美元,已超出只有1兆四千亿美元的美国股票市值。而在1959年,黄金的投资额仅是美国股票市值的五分之一。 1981年,金价每盎司的盘势峰顶是599美元。到了1985年,盘势降到 300美元左右。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后,黄金价格触及486美元的峰顶后便一路下滑。 1988 年至1999年的有关黄金市场的评论: 1988年2月8日:上周五每盎司金价以439美元收市,令黄金好友捏一把冷汗,因为金价支持点正好在此水平,技术分析告诉我们,此水平一旦跌破,金价就如入无支持之境,要跌至什么价位才能企稳,技术派已不敢肯定,艾略特理论的指示是180美元。 1988年8月20日:既然投资者忧虑经济衰退迟早来临,那么黄金是不应忽略的投资工具。在30年代股市大崩溃时,最有代表性的金矿股 Homestake的股价从1929年的7美元上升至1932年的46美元(期间道指跌幅达90%)。 1989年2月1日:金价从1980年1月20日的历史高位850美元计,到 1988年年底,美元金价已跌去52%。在这十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升幅共达 90%,以低通胀率见称的日本也在20%的水平,而黄金的这段走势说明它没有抗拒通胀的能力,黄金应从“保值商品”上除名(有意思的是,若以日元计,这十年的金价跌幅最厉害,达75%。)。 在80年代,黄金无息成本的弱势凸现。因为在70年代,债券及银行利息都低于通胀率,也就是“负利率”,这时黄金无息可以忽略不计,到了80年代,债券和其他固定利息的投资工具所提供的收益高于通胀率,令黄金的魅力骤然失色。 1989年2月13日:名画和古董与金银一样是无息产品,为什么前者在80年代的价格大涨?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名画和古董往往是独一无二的,而金银能不断生产。 1989年11月15日:金价从9月中旬的350美元回升至11月14日的391.5美元收市,两个月升幅达11%,令“金甲虫”兴奋不已,但往上已难有作为。 1989年12月9日:金价在11月27日见427美元之后,市上传出苏联大量抛售黄金的消息,令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事实上,在过去十多年中,作为世界第二大黄金出产国的“苏联卖金”传闻,对下降的金价发挥了巨大作用。 金价确实与通胀率无关。1981年,美国通胀率上升8.9%,当年金价却大跌32%;1986年通胀率跌至1.1%,但当年金价上升19%。 1990年5月24日:市场出现18.7吨(每吨为二万七千盎司)黄金的沽盘,是美国清盘官将最近申请破产的储贷银行及财务公司所持黄金集中推出,金价大跌,推低至360美元。 1990年7月12日:1989年新产黄金加上旧金翻碎金整合(铸成金条)等来源,黄金总供应量为二千七百二十三吨。在需求方面,首饰用去一百三十八吨、电子业用了一百三十八吨,金币消耗量一百二十三吨,其他(主要为实金持有者)购进了六百五十一吨。 首饰金的需求占了黄金总供应量的67%,而且1989年的首饰用黄金较 1988年的约一千五百吨增长了23%。尽管如此,金价仍是不振。1988年,各国央行买卖黄金出现净购额285吨,1989年则为净卖额二百五十五吨。 由于冷战式微,黄金作为政治保险效用也消失了,无利息还得付仓租的黄金恐非精明的投资人所选。 1990年9月5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价从370美元反弹至417美元,又往下打回383美元。由于美国财赤日趋严重,美元汇价摇摇欲坠和全贷危机呼之欲出,金价长期看有向500美元的“颈线”靠拢的趋势,一旦升至 500美元,最低升幅可令金价见700 美元,中间数为850美元,最高可见1000美元。 1991年1月12日:现在是“现金为王”,这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现金是垃圾”,简直天壤之别,黄金已成为“一沉百踩”的商品。但金价仍有可能凌厉反弹。 1991年6月13日:金银一齐上升,却有不同的理由。盎司白银价在3 月曾跌至4美元以下,不及其最高价的十分之一,原因是大家以为白银供过于求。但5月中旬,美国一家机构认为白银恰恰是求过于供,1991年白银产量为四亿八千一百万盎司,需求则达五亿九千万盎司。于是白银大幅上扬,最高见4.64美元。走势派指出,白银好淡的分水岭在4.22美元,已进入上升轨道。 至于黄金,则是穷极思变。大部份机构投资者组合已没有黄金,美国大规模互惠基金Kemper上月解散属下的黄金基金。买卖黄金矿股票的华盛顿Spokane证券宣布暂时停业,等等。人们终于开始反向操作,令金价反弹。 还有一个“恐惧指数”也有意思。美国的一位投资顾问根据美联储存金时价与美元(M3)供应量的关系,制成一项恐惧指数。五月底盎司金价360.75 美元,美联储存金二亿六千一百九十万盎司,M3发行量为四十亿七千六百万,等于每百美元含金值226美元,这便是恐惧指数2.26,它已接近尼克松在11年宣布取消金本位创下的恐惧指数2点的纪录。美元含金量2.26%,意味着其余.7%美元都是无中生有靠美国信用支持,而美国负债累累,这.74美元全是借贷而来。于是,人们抛美元买黄金。恐惧指数的最高点是10点,正在1980年黄金历史天价时。 1994年10月8日:英国著名的裁缝街的西装,数百年来的价格都是五、六盎司黄金的水准,是黄金购买力历久不变的明证。盎司金价若突破396美元,下一个目标是406美元,此关一破,黄金牛市便告诞生,可看1200美元。 1996年2月5日:上周五盎司金价一度升达418.5美元,打破了1993年高价409美元,技术专家认为,此关一破,金价有机会破445美元。 各国央行不但卖金,而且租金。卖金方面,最高的是1992年卖了六百吨,1995估计为三千吨。金商看淡未来金价,因此设法向储存大量黄金的中央银行租金,租期三年至五年不等,然后在市场沽出。对金矿主而言,这不过是把三五年后的产金以当前价格卖出,等于把未来利润先行兑现,而央行则“盘活”了资产。据英伦银行12月上旬公布的数据,仅伦敦金商就向央行租借一千五百吨。 若不算央行和售金,其它早已供不应求。1995年和1994年其金产量差不多,同为二千七百八十七吨,而消耗量在四万吨水平,黄金赤字在一千一百吨至一千二百吨之间。 19年7月8日:西方各中央银行有秩序地消减黄金储备。资料显示,荷兰央行直接沽金,比利时铸造金币变相售金,瑞士央行分期出售约值五十亿美元黄金,建立“大黄金”,以示该国二次大战期间大做纳粹生意的悔意。上周四,澳洲公布今年上半年陆续卖出约值十七亿美元的黄金,虽然售金量不大,却占该国黄金储备的三分之二,说明不再把黄金视为主要货币和储备。澳洲居南非、美国之后,是世界第三大产金国。 结果,盎司黄金美元价在370至400美元之间徘徊约两年之久,上周四突然在纽约市场急挫,周五伦敦跌至324.75美元,为198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1998年3月24日:每盎司金价在1月9日跌至278.7美元的最低价,昨在294美元水平徘徊。黄金盛极而衰,现在其市价已低于平均生产成本每盎司315美元,世界有一半金矿亏本,相继停工势所难免,这令过去二年出现新出土黄金供不应求,所提炼的黄金供应比需求少约一千吨,只是由于央行抛金及民间藏金在金价前景看淡之下纷纷沽出,以致金价下挫之势未能扭转。 加拿大巴烈克金矿大规模铸造“创世纪金币”,用一千吨至二千五百吨黄金造此币。如果落实,将是耗金量最大的金币铸造,因为以往南非克鲁格兰金币一共耗金一千四百吨,1986年日本裕仁金币用金量一百八十二吨,1991年明仁金币用金六十吨。对黄金市场而言,这是一大利好。去年各国央行售金量是八百二十五吨,“创世纪金币”将可完全消化。 1999年7月6日:英伦银行周二以每盎司261.2美元售出二十五吨黄金,筹集得二亿九百八十万美元,这是英伦银行近二十年的首次拍卖,也是该行五次拍卖的第一次。自英国公布在未来三至五年出售其七百十五吨黄金储备的四百十五吨以来,金价已跌逾一成。消息宣布后金价随即跌破 260美元水平,达256.4美元,创下20年新低。 黄金不会人间蒸发、磨损的“永恒价值”,为市场留下祸根。因为数千年来存世的黄金估计达十二万五千吨,其中约三分之一在各国央行的金库里,其余为私人藏金和首饰物。 一边是央行大肆抛售(瑞士央行也估售一千三百吨左右黄金),另一方面金矿主开数量有增无减。原因有二:第一是黄金单位生产成本下降, 1998年跌20%,每盎司平均美元生产成本只有206美元;第二是矿务公司已发展出“产铜为主产金为副”的生产模式,估计副产的黄金1995年占黄金总产量的9%,2005年将增至17%。黄金随黄铜而来,意味矿场愈来愈不会把黄金产量与价格挂构。 有人已预估下世纪初金价见150美元,目前金价真的不知伊于胡底了。作为贷币商品甚至纯粹商品,黄金已失去“长期持有”的价值,这是投资者不得不承认和留意的。 市场的供求与市场价格相互作用。 从实际需求看,黄金是供不应求的,每年大约有一千吨的缺口。但各国央行的储备买卖却是追涨杀跌,让黄金市场变得求不应供。“黄金跌得愈低,官金出售的可能性愈大”的规律。随着黄金价格的上扬,从1982年的375美元涨到1987年股市崩盘后的500美元左右,就少有中央银行出售黄金。之后,黄金再次转势,到1992年时降到350美元左右,这段期间各央行总共兑清了五百吨黄金。从1992年到1999年,黄金跌到300美元以下,各国央行总共出售了三千吨左右黄金,一年约四百吨。各国央行最后发现敌人就是它们自己。只要中央银行持有的官金过剩,每次官金出售就会成为头条新闻,金价就会下跌,出售所得相应减少。 下跌的金价可能刺激了它的实际需求。1990年,用于首饰和电子工业的黄金比1980年高出50%以上,比1994年高出三分之一左右。单单用于首饰生产的黄金就比1850年高出一百倍,由于人口在此期间只成长了五倍,因此,平均每人的金饰消费增加了二十倍。 1999年8月26日,每盎司金价跌至251.9美元,创下二十年来低位,在底部横盘两年后,于2001年再次发力上攻,到2003年年底为414美元,涨幅达60%。